“不管匹诺曹的故事多么深入人心,孩子还是会撒谎。”

每个孩子都会撒谎?是的!

妈妈发现巧克力甜甜圈不见了。于是,问嘴角还留着巧克力渍的姐姐:“你有吃甜甜圈吗?”

妈妈再三询问:

姐姐的回答一如既往,但小眼神不坚定了。

妈妈忍不住揭穿谜底:

But,姐姐的回答是这样滴:

哈哈,这样的场景,你熟悉不?反正我是不陌生。

类似的戏码在我家几乎天天上演:“妈妈,我肚子疼,今天可能没法去学校。”

“妈妈抱,我走不动了。今天户外课我跑了好长时间,腿好痛。”……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眼里那纯洁的小天使开始满嘴跑火车。你问我担心不?NO,我一点也不担心……才怪!不担心是骗鬼!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我被那双看似无辜的大眼睛搞得哭笑不得:你怎么有那么多鬼扯的谎言?

不过,看了下面这些研究数据,我顿时平衡了许多,原来,不只我家娃撒谎,老张家娃,小李家娃都会撒谎:

早在1989年新泽西医科大学的一次经典研究中,研究者把一些3岁左右的孩子单独带进房间坐下(房间安装了摄像头)。研究者告诉孩子,桌上有一个“惊喜玩具”,要求他们不可以偷看玩具。然后研究者离开了房间。每当发现孩子偷看(绝大多数孩子都这样做了),他们会回到房间,问孩子有没有偷看。结果,几乎所有孩子撒了谎,说他们没有偷看。

来自多伦多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李康教授已经就孩子撒谎的现象研究了20年,李康团队研究发现,2岁孩子中,就有30%会撒谎,到了3岁,撒谎率达到50%,4岁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撒谎了。

是的,如您所见,每个孩子都可能会撒谎。

1开始撒谎时孩子迈入自我意识萌芽的发育阶段?是的!

烹饪一道好菜需要好原料,你知道一个以假乱真的谎言需要什么原料吗?

李康教授给了我们答案:一个好的谎言,需要两个关键原料,其中一个是心智理论,就是“我知道而你不知道”的能力,这是一种可以区分我知道什么和你知道什么的能力。因为,撒谎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我知道,你不知道,所以才能骗过你。

来看看,孩子是如何利用这一点的:

有一天,女儿肚子疼,这天她没有上学,爸爸请假在家陪她,玩得很嗨。这次经历让她忽然明白:原来,有些关于她的事情是只有自己知道,爸爸妈妈不知道的。

于是,她举一反三,将这样“信息不对称”的经验用在了很多地方:

当她不想吃西兰花时,她会捂住肚皮,告诉我们她已经吃得很饱了,再也装不下一丁点东西。

当她不想走路时,她会宣称她的脚扭到了,希望我们能抱抱她。

……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些稚嫩的谎言可爱呢?

也许是因为我们观察到,孩子利用“我知道而你不知道”撒谎的背后,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他已经不局限于对具体事物区分你的还是我的,连抽象的信息也能辨别出“你的”还是“我的”,还领悟了什么是“我知道而你不知道”,他渐渐感受到自己是独立的、与众不同的存在,并很享受这种成长的成就感,会偶尔“忍不住”或“故意”用上一番。

而且,有趣的是,当孩子通过“我知道而你不知道”撒谎成功后,会萌生出更大热情,去观察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人,扩大自己的认知领地,以获得更多“我知道而你不知道”的元素供自己使用。

所以当你的孩子开始撒谎,不要惊慌,你应该意识到,这只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2撒谎也是孩子的一个成长敏感期?是的!

随着孩子能力见长,可爱又可恨的撒谎敏感期会接踵而来,他们会一次次鼓起勇气,乐此不疲地和你玩撒谎游戏,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梅西纳先生是一名小学校长。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来电的人说:“梅西纳先生,我的孩子乔尼今天不去学校了,因为他生病了。”

“请问您是谁?”

“我是我爸爸。”

这显然是一个不成功的谎言。可即便被戳破了,别以为孩子会陷入羞愧,就此改过自新,他很快会卷土重来的:

“咳,咳,我是乔尼的爸爸,这回他真的生病了。”一个听起来老气的声音说道。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员们发现:成功的撒谎要求孩子具有executivefunction(执行能力)。这是一种复杂的技能集合,包括了记忆加工、自我控制和计划能力。孩子需要隐瞒事实真相,编造出另一个故事,且牢牢的记住它(不能前后矛盾),还得控制表情显得自然,这太不容易了!

在撒谎敏感期,孩子尝试着如何组织更有说服力的语言,营造更自然的面部表情,编织更合理的幻境,以构造出成功谎言。在这个阶段里,孩子的语言表达、逻辑推理、自我控制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于是很快,你发现,想识破孩子的谎言越来越难了:

这是各行业的成人分辨孩子撒谎情况的正确率统计,基本都在50%附近徘徊,也就是说,和瞎猜没什么两样。

3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他会变得更好吗?是的!

李康教授研究发现:撒谎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事实证明,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撒谎所需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经常和一些严重的发展问题,比如和多动症或自闭症联系在一起。

就像孩子在口腔敏感期啃手,我们不能说他不卫生,在手的敏感期乱丢东西,我们不能说他搞破坏,撒谎敏感期也只是孩子自我认知、自我实践的一个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能理解并给予支持,以适当的方法引导,就能促使孩子更敏捷的观察,更清晰的表达,反而能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使他拥有实事求是的理性人格。

4那么,面对撒谎的孩子,我们可以做什么?

既然撒谎在初始无关品质,只是孩子心智发展的一个阶段,我们就应理性对待,不要让压制和打骂阻止了孩子的自我探索。

没人喜欢被欺骗的感觉。可是,当你了解到开始撒谎只是孩子自我意识发育的表现后,你还会责骂孩子吗?其实,我们可以用有爱的方式代替压制和打骂。

路上,丫头想抱,说:“妈妈,我腿疼,我想要抱。”

“想抱的时候就告诉妈妈,妈妈爱你,所以愿意抱你。”

不好意思的宝贝挠挠头,依偎在我肩膀上,还偷偷给了我一个吻。

在撒谎敏感期,何不与孩子玩一个“说谎游戏”,分析“你为什么没有骗过我”,提高孩子的执行能力。

不想吃西兰花的女儿,捂住肚皮说:“我吃饱了,我什么也吃不下了。”

“你确认吃饱了?”

女儿肯定的点头。

“好吧,这些草莓我只好独自享用了。”(她最爱吃草莓)

女儿见状,挠头反悔:“我还可以吃一点。”

“不是刚刚才说了什么也吃不下了吗?”

最后啊,当然是意识到逻辑自相矛盾的小人笑嘻嘻的推翻了自个的谎言,吃掉了西兰花,不过,也得到了小小的奖励:美味的草莓!

女儿不小心把爸爸的手机丢进了水桶,当她绘声绘色的描述一只野猫是如何坐着飞船升上31楼,接着,从窗户偷偷钻进我们家,尾巴扫过桌上的手机,手机掉进了水桶里……我饶有兴致地听她编织出一个美好的想象世界,她正沉浸在忘我的世界里呢,差点忘了自己在说谎。

“这可是一个不够好的谎言,就算有那么一只猫咪,就算天空忽然飘来一架飞船供它使用……可是,窗户是妈妈亲手关好的,你没仔细观察哦,瞧,插栓还别着呢。”

“呀,我忘了!我应该让猫从门洞钻进来……”

“……”

识破孩子的谎言后,让孩子学着承担一定后果,意识到利己与损人之间的界限,不要让撒谎成为孩子解决问题的下意识选择。

大热天,满城找手机维修店可不是件美差事,小丫头跟着我们,一家店、一家店的问过去,因为,要找性价比最高的店,她想到要用掉自己的零花钱,心疼啊。

最便宜的一家店,报价200元,丫头掏出钱,恋恋不舍的在手里捏了又捏。爸爸笑着说:“这一次,不用你的基金,从爸爸基金中支付。”

“真的?可手机是我弄坏的呀。”丫头不敢相信。

“真的,因为爸爸觉得你现在做得很好,你肯承认错误,接受损失,将能力用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编造谎言。爸爸愿意替你分担这次损失,不过,下不为例。”

丫头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虽然,爸爸妈妈觉得你很棒,用丰富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猫,可智慧应该用在更有价值的事上,显然,撒谎不是哦。”

丫头若有所思,我想她已经明白了很多。

当你的孩子开始撒谎,不要惊慌,这意味着他的心智发展进入了新的里程碑。像陪他度过的每个敏感期一样,去欣赏他的精灵古怪吧,给他呵护和支持,与他一起玩有趣又有爱的“撒谎游戏”,孩子在顺利度过撒谎敏感期后,就会收获明晰的自我意识和更强的执行能力,相信孩子吧,他会很棒!

延伸阅读

颠覆认知!撒谎不是错?父母处理得当竟能让孩子变优秀!


▼妈妈发现巧克力甜甜圈不见了。于是,问嘴角还留着巧克力渍的姐姐:“你有吃甜甜圈吗?”

▼妈妈再三询问:

▼姐姐的回答一如既往,但小眼神不坚定了。

▼妈妈忍不住揭穿谜底:

▼But,姐姐的回答是这样滴:

哈哈,这样的场景,你熟悉不?反正我是不陌生。

类似的戏码在我家几乎天天上演:“妈妈,我肚子疼,今天可能没法去学校。”

“妈妈抱,我走不动了。今天户外课我跑了好长时间,腿好痛。”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眼里那纯洁的小天使开始满嘴跑火车。你问我担心不?NO,我一点也不担心……才怪!不担心是骗鬼!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我被那双看似无辜的大眼睛搞得哭笑不得:你怎么有那么多鬼扯的谎言?

不过,看了下面这些研究数据,我顿时平衡了许多,原来,不只我家娃撒谎,老张家娃,小李家娃都会撒谎:

早在1989年新泽西医科大学的一次经典研究中,研究者把一些3岁左右的孩子单独带进房间坐下(房间安装了摄像头)。研究者告诉孩子,桌上有一个“惊喜玩具”,要求他们不可以偷看玩具。然后研究者离开了房间。每当发现孩子偷看(绝大多数孩子都这样做了),他们会回到房间,问孩子有没有偷看。结果,几乎所有孩子撒了谎,说他们没有偷看。

来自多伦多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李康教授已经就孩子撒谎的现象研究了20年,李康团队研究发现,2岁孩子中,就有30%会撒谎,到了3岁,撒谎率达到50%,4岁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撒谎了。

是的,如您所见,每个孩子都可能会撒谎。

开始撒谎时,孩子迈入自我意识萌芽的发育阶段?是的

烹饪一道好菜需要好原料,你知道一个以假乱真的谎言需要什么原料吗?

李康教授给了我们答案:一个好的谎言,需要两个关键原料,其中一个是心智理论,就是“我知道而你不知道”的能力,这是一种可以区分我知道什么和你知道什么的能力。因为,撒谎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我知道,你不知道,所以才能骗过你。

来看看,孩子是如何利用这一点的:

有一天,女儿肚子疼,这天她没有上学,爸爸请假在家陪她,玩得很嗨。这次经历让她忽然明白:原来,有些关于她的事情是只有自己知道,爸爸妈妈不知道的。

于是,她举一反三,将这样“信息不对称”的经验用在了很多地方:

当她不想吃西兰花时,她会捂住肚皮,告诉我们她已经吃得很饱了,再也装不下一丁点东西。

当她不想走路时,她会宣称她的脚扭到了,希望我们能抱抱她。

……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些稚嫩的谎言可爱呢?

也许是因为我们观察到,孩子利用“我知道而你不知道”撒谎的背后,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他已经不局限于对具体事物区分你的还是我的,连抽象的信息也能辨别出“你的”还是“我的”,还领悟了什么是“我知道而你不知道”,他渐渐感受到自己是独立的、与众不同的存在,并很享受这种成长的成就感,会偶尔“忍不住”或“故意”用上一番。

而且,有趣的是,当孩子通过“我知道而你不知道”撒谎成功后,会萌生出更大热情,去观察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人,扩大自己的认知领地,以获得更多“我知道而你不知道”的元素供自己使用。

所以当你的孩子开始撒谎,不要惊慌,你应该意识到,这只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撒谎也是孩子的一个成长敏感期?

是的!

随着孩子能力见长,可爱又可恨的撒谎敏感期会紧接而来,他们会一次次鼓起勇气,乐此不疲的和你玩撒谎游戏,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梅西纳先生是一名小学校长。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来电的人说:“梅西纳先生,我的孩子乔尼今天不去学校了,因为他生病了。”

“请问您是谁?”

“我是我爸爸。”

这显然是一个不成功的谎言。可即便被戳破了,别以为孩子会陷入羞愧,就此改过自新,他很快会卷土重来的:

“咳,咳,我是乔尼的爸爸,这回他真的生病了。”一个听起来老气的声音说道。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员们发现:成功的撒谎要求孩子具有executivefunction(执行能力)。这是一种复杂的技能集合,包括了记忆加工、自我控制和计划能力。孩子需要隐瞒事实真相,编造出另一个故事,且牢牢的记住它(不能前后矛盾),还得控制表情显得自然,这太不容易了!

在撒谎敏感期,孩子尝试着如何组织更有说服力的语言,营造更自然的面部表情,编织更合理的幻境,以构造出成功谎言。在这个阶段里,孩子的语言表达、逻辑推理、自我控制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于是很快,你发现,想识破孩子的谎言越来越难了:

这是各行业的成人分辨孩子撒谎情况的正确率统计,基本都在50%附近徘徊,也就是说,和瞎猜没什么两样。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他会变得更好吗?是的!

李康教授认为:撒谎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事实证明,撒谎所需的能力在社会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经常和一些严重的发展问题,比如和多动症或自闭症联系在一起。

就像孩子在口腔敏感期啃手,我们不能说他不卫生,在手的敏感期乱丢东西,我们不能说他搞破坏,撒谎敏感期也只是孩子自我认知、自我实践的一个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能理解并给予支持,以适当的方法引导,就能促使孩子更敏捷的观察,更清晰的表达,反而能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使他拥有实事求是的理性人格。

那么,面对撒谎的孩子,我们可以做什么?

既然撒谎在初始无关品质,只是孩子心智发展的一个阶段,我们就应理性对待,不要让压制和打骂阻止了孩子的自我探索。

没人喜欢被欺骗的感觉。可是,当你了解到开始撒谎只是孩子自我意识发育的表现后,你还会责骂孩子吗?其实,我们可以用有爱的方式代替压制和打骂。

路上,丫头想抱,说:“妈妈,我腿疼,我想要抱。”

“想抱的时候就告诉妈妈,妈妈爱你,所以愿意抱你。”

不好意思的宝贝挠挠头,依偎在我肩膀上,还偷偷给了我一个吻。

在撒谎敏感期,何不与孩子玩一个“说谎游戏”,分析“你为什么没有骗过我”,提高孩子的执行能力。

不想吃西兰花的女儿,捂住肚皮说:“我吃饱了,我什么也吃不下了。”

“你确认吃饱了?”

女儿肯定的点头。

“好吧,这些草莓我只好独自享用了。”(她最爱吃草莓)

女儿见状,挠头反悔:“我还可以吃一点。”

“不是刚刚才说了什么也吃不下了吗?”

最后啊,当然是意识到逻辑自相矛盾的小人笑嘻嘻的推翻了自个的谎言,吃掉了西兰花,不过,也得到了小小的奖励:美味的草莓!

女儿不小心把爸爸的手机丢进了水桶,当她绘声绘色的描述一只野猫是如何坐着飞船升上31楼,接着,从窗户偷偷钻进我们家,尾巴扫过桌上的手机,手机掉进了水桶里……我饶有兴致地听她编织出一个美好的想象世界,她正沉浸在忘我的世界里呢,差点忘了自己在说谎。

“这可是一个不够好的谎言,就算有那么一只猫咪,就算天空忽然飘来一架飞船供它使用……可是,窗户是妈妈亲手关好的,你没仔细观察哦,瞧,插栓还别着呢。”

“呀,我忘了!我应该让猫从门洞钻进来……”

“……”

识破孩子的谎言后,让孩子学着承担一定后果,意识到利己与损人之间的界限,不要让撒谎成为孩子解决问题的下意识选择。

大热天,满城找手机维修店可不是件美差事,小丫头跟着我们,一家店、一家店的问过去,因为,要找性价比最高的店,她想到要用掉自己的零花钱,心疼啊。

最便宜的一家店,报价200元,丫头掏出钱,恋恋不舍的在手里捏了又捏。爸爸笑着说:“这一次,不用你的基金,从爸爸基金中支付。”

“真的?可手机是我弄坏的呀。”丫头不敢相信。

“真的,因为爸爸觉得你现在做得很好,你肯承认错误,接受损失,将能力用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编造谎言。爸爸愿意替你分担这次损失,不过,下不为例。”

丫头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虽然,爸爸妈妈觉得你很棒,用丰富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猫,可智慧应该用在更有价值的事上,显然,撒谎不是哦。”

丫头若有所思,我想她已经明白了很多。

当你的孩子开始撒谎,不要惊慌,这意味着他的心智发展进入了新的里程碑。像陪他度过的每个敏感期一样,去欣赏他的精灵古怪吧,给他呵护和支持,与他一起玩有趣又有爱的“撒谎游戏”,孩子在顺利度过撒谎敏感期后,就会收获明晰的自我意识和更强的执行能力,相信孩子吧,他会很棒!

秩序敏感期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是孩子的第一个敏感期吗?孩子秩序敏感期的表现有哪些?有什么方法应对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

还没进门,就听见闺蜜儿子的号啕大哭。

推门一看,这崩溃的何止是孩子,闺蜜也一脸懵到快发疯。

而罪魁祸首,竟是一根小小的火腿肠。

闺蜜跟我吐槽:

“我家儿子最近怎么跟变了个人一样。我知道有所谓的terribletwo,可完全没想到,都3岁了怎么还更加terrible了!“

“就是一根小小的火腿肠而已,剥皮的时候我不小心剥掉了一丝丝肉,他就死活不干了。换一根都不行,唉,我快被折磨死了。

“无理取闹!简直比我还处女座……”

听到她的吐槽,我忍不住笑出了声:“这才是一物降一物。”

其实,这哪里是什么无理取闹,这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

前阵子,我家小女儿也是分分钟把我逼疯。

走路一定要紧贴着她屁股后面,距离稍远一点就不干;

睡觉一定要睡在枕头上红色的那边,睁眼发现自己不小心睡到了黄色的那边就哇哇大哭,跟自己较劲;

就连吃东西都要完整的、圆形的……

简直是强迫出天际啊!

有好长一段时间,我一边崩溃,一边默念着“亲生的、亲生的”……实在是哭笑不得。

这些处在敏感期的孩子,简直就是一个个行走的炸药包。稍有不慎,就容易擦枪走火,爆发世界大战。

别着急发愁,其实,这正是宝宝进步的一大表现。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只有一遍遍重复秩序,才能不断巩固他心中的安全感。

可以说,秩序敏感期,就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

一般在2-4岁左右的时候,孩子对事物的顺序,物品的摆放位置等有近乎偏执的要求。也许这在我们看起来,简直匪夷所思,但这确实表示着:孩子进入到了秩序敏感期。

在《儿童行为心理学》中,曾提到儿童秩序敏感期有这样三个阶段的表现:

①他会因为秩序被破坏就大声哭闹,秩序被恢复就表现平静。

②他会为了维护秩序而对父母说“不”。

③最后为了维护秩序,他要求一切都要重来一次。

这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

如果孩子可以安然度过秩序敏感期,那么他们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世界,都会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比如说,他会整理好自己的卧室,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同时,也会开始逐渐地接受社会规则,并自然而然地遵守社会规则。

这时,就意味着孩子最初道德意识的萌芽。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利索曾说:儿童对秩序是极其敏感的,秩序是儿童对生命的一种要求。

如果孩子的秩序敏感被破坏,那么他的情绪及人格发展,甚至专注力,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之前看过一个故事:

年仅三岁的小家宝,突然间就会发疯似地脾气暴躁,不停地打妈妈,甚至还咬她。

后来进行生活观察,才找到原因。

孩子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摆积木,开始时他很开心,也摆了一个很大的城堡。

但突然间,妈妈不小心碰了一下,城堡倒塌地稀里哗啦。

小家宝瞬间情绪崩溃,哭叫起来。和很多妈妈一样,妈妈安慰孩子:

“这城堡倒了,咱们再重摆呗?“

可是小家宝就像没听见一样,哭得更加厉害,甚至又开始打起了妈妈。而妈妈一下子没忍住,认为家宝不听话,就和家宝对打起来。

最后没办法,妈妈关上了门,把家宝关进了“小黑屋”。

虽然惩罚了孩子,但妈妈的内心也已经崩溃极了,她并不想这样做,却没有别的办法。

其实,小家宝也正是处于秩序敏感期。

在搭积木的时候,他要求一定要按他想的那样去摆;他认为那个红色的小凳子一定要他坐……

他更加认为,这个城堡是唯一的,即使再搭一个,也不是原来的那一个了。

这就是家宝秩序感强烈的表现。所以,当家宝的心中的秩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时,他就会瞬间发怒。

既然知道了孩子是在敏感期,那么,面对讲不通道理的“愤怒娃”,我们到底又能怎么办呢?

你可千万别硬碰硬,毛只有捋才能变顺。

??在孩子情绪崩溃的时候,他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所以,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安抚孩子的情绪。

我曾见过,在孩子哭闹时,父母是这样安抚的: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再买一个(再来一次)不就得了呗。”

“别哭了。”

其实,这哪里是什么安抚,明明是对孩子的指责。所以,孩子绝对是不会妥协,势必演练成又一轮世界大战。

在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第一时间是需要认可他的感受的。不需要多么复杂的表达,只需要说出,孩子失控前的事件和感受就好:

“妈妈不小心碰坏了你的玩具,是吗?”

“你现在是不是很生气,很委屈?”

如果孩子嘴里反复说:“它坏了,它坏了。”那我们也只需要反复重复他的话:

“嗯,它坏了,它坏了,是吗?”

此时,孩子才会觉得,我的难过被妈妈看见了,被理解了。

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

如果是我们碰坏了宝宝的玩具,就要向宝宝表示,“妈妈碰坏了你的玩具,我也觉得很难过。”

这时候,宝宝才会觉得,妈妈不是我的敌人,而是跟我一样的。

??寻找补救方法。

有些事情是可以补救的。

比如,孩子一定要走在妈妈前面,那妈妈就退回到孩子后面。

比如,孩子一定要反着穿鞋子,那就可以顺着他的想法,让他尝试去反着穿,直到他自己觉得不舒服,再换回来。

但有些事情是很难补救的。

比如,扒开的香蕉皮是很难复原的。

切断的香肠也很难再变回去。

这时候我们还能怎么办?

??转移注意力。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转移的。

之前,我家孩子因为碰洒的酸奶大哭大闹时,爸爸突然拿着另一个玩具走进来,发出欢乐有节奏的声音。

娃的眼睛瞬间转了过去,停止了哭声。奔着爸爸就跑了过去……

不得不说,猪队友有时候也会救命啊!

眼看着这个执拗又敏感的小东西,真是又好哭又好笑。可是,却不得不说,这正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部分。

眼看他从摸爬滚打到蹒跚学步,从咿呀学语到妙语连珠,每一丝小小的进步都让我们惊喜不已。

虽然辛苦疲惫,恨不能吐槽到天昏地暗,但一句“妈妈,我爱你”,就让我们变得柔软。

“嗯,我也爱你,我的小宝贝。”

【音乐胎教的研究有哪些】音乐胎教的研究有哪些方面


英国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妊娠30周后,胎儿对外界声音有明显的反应。一听到音乐,胎儿心率就增加。出生后,宝宝听到妈妈的声音,会停止啼哭而安静下来。

而英国产前心理学会的专家告诫,如果孕妇希望胎宝宝将来是一个精神稳定、乐观向上的人,她就应该在宝宝出生前为胎儿唱歌。胎宝宝能感受到妈妈歌声的震动,从而获得感感觉上的满足。准妈妈为胎宝宝唱歌,相当于一种产前免疫,也可为胎宝宝提供重要的记忆印迹。

西班牙

在西班牙,以“腹中胎儿的大脑功能会被强化吗?”为中心的课题正在研究中。他们成立了一个西班牙超智儿童协会,孕妇在协会具体指导下,对胎儿播放优美动听的乐曲,增强胎儿的听觉识别能力,改善大脑功能水平,促进其感官发育。

瑞士

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胎儿在母体内,生理和心理深受环境的影响。胎儿能感受并接受胎教的能力。当胎儿的听觉机能作用于音乐和语言环境,音乐和语言就成胎儿的生理素质,音乐和语言的生理功能得到强化。同时,当胎儿受到音乐和语言环境作用,又引起心理功能的强化,音乐和语言又成为胎儿的心理素质。

孩子撒谎的原因及引导办法有哪些


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父母可能都不知道孩子有撒谎的迹象。那么问题来了,孩子撒谎的原因及引导办法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在生活中,一些父母常常会为自家宝宝的撒谎行为而感到头痛,有人甚至因宝宝屡教不改而束手无策,孩子们撒谎是有各种原因的。

他们有时是为了让父母高兴而撒谎;有时是为了逃脱惩罚而撒谎;有时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或能力不足而撒谎;而有时则是因为分不清现实和想象而撒谎。

一般父母都会认为撒谎是品格上一个很严重的缺失。当父母发现孩子有这个行为时,如果对孩子所犯的错误反应过度,只对孩子重罚或批评、指责,而没有深入了解他为何这样做的原因,这可能会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不敢向你坦白,撒谎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数据显示

有研究表明:2岁幼儿中20%的比例会说谎;4岁孩子中说谎的比例高达90%;年纪越大,说谎的比例越高,到12岁,几乎每个儿童都会说谎;但当孩子到16岁,说谎的比例就会下降至70%。从数据上显示,说谎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说谎原因

1.说谎可以享受好处。例如,经常发生的场景

“作业写完了吗?没写完别看电视。

”“妈妈,我写完了。”

很多时候说谎可以让孩子迅速得到好处,那他们为何不乐意说谎呢?

2.说谎可以逃脱责罚

打碎碗和弄坏玩具是孩子常会犯的事,很多孩子在这个时候会很惶恐,因为不想被爸爸妈妈‘教育’,所以下意识的选择用说谎的方式掩盖真相。

3.说谎可以得到关注

有时候孩子为了得到身边大人的关爱,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而说谎。

正确对待宝宝撒谎

一般来说,宝宝撒谎并不带什么恶意,很多父母在得知孩子撒谎的时候会非常生气,第一反应就是要拆穿,并且狠狠的批评,让他记住教训。

但是这种方式看似孩子承担了撒谎的后果,实际上,拆穿孩子的谎言,从来都不会制止孩子撒谎的行为,只会帮助孩子下次把谎言编的更加周全。

如何引导宝宝撒谎行为?

1.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

一些宝宝撒谎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特别照顾,好像如果不撒谎,父母就不能陪伴和关心自已了。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出现,父母应该始终如一,一关心和爱护宝宝,以正确的方式向宝宝表达爱。

2.及时强化宝宝诚实的行为,在批评宝宝时也要给宝宝留面子。

不管宝宝犯了什么错误,如果能自己主动承认,父母在教育宝宝时都应该先肯定宝宝的诚实行为。在批评宝宝说谎时,不要当众或在公共场合大声斥责,因为宝宝也有是自尊心,要面子的。

3.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首先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出做不到的承诺,或骗人的话,尽量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

4.及时引导。

在宝宝第一次撒谎时,父母应该及时指出,进行教育,鼓励宝宝说出真相,并告诉宝宝撒谎的危害,提醒宝宝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

【孩子撒谎的原因】幼儿撒谎的原因


孩子撒谎的原因:将想象和现实世界混淆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就像某位家长所说,“孩子和我说话的时候会自己凭空想象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说的和真事一样,不知道的人会认为她说的是真话呢。”这并不是在说谎,而是孩子的想象。有时孩子把她所想象的事物当成了现实,因为她还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有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的各种想象和说谎混为一谈,这样责怪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2孩子撒谎的原因:吸引别人的注意

最近,妮妮的妈妈注意到,一岁零八个月的妮妮有说谎的迹象:“妈妈,爸爸打我了。”一问妮妮的爸爸,根本没有的事儿。有时妮妮也会对奶奶说,奶奶,爸爸打我了。奶奶往往会当面拆穿她的小伎俩,你爸爸都不在家,怎么打你啊。这样的情况反映出孩子想要引起大人的关注,孩子有通过别人的注意来肯定自己的存在的特性,当这样的方式引起大人的关注时,孩子就可能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3孩子撒谎的原因:出于自我保护,逃避责任,害怕被惩罚

多数情况下,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惩罚,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淘气惹祸了怕家长责罚。一旦发现这种情况,需讲明利害关系,果断制止健康。若一次达到目的,不良行为就可能得到强化。

4孩子撒谎家长如何教育

1、重视孩子的第一次说谎

当孩子第一次说谎时,家长应将其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决不能掉以轻心。一般孩子在第一次说谎时会感到不安,即使蒙混过关了也会十分担心,但是如果这第一次说谎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孩子便可以品味到说谎所带来的甜蜜,他也就会由此产生再次尝试说谎的欲望,孩子会觉得家长是“好骗的”,他的胆子会越来越大,谎话会越说越多,越编越像,最终就撒谎成性了。

2、多聆听,并与孩子沟通

当孩子预期事情会有负面后果而说谎时,父母应了解孩子的需要,订立更实际的规则;假如是孩子可以做得到且愿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说谎了。还有些孩子会因为跟父母的接触机会少,所以用说谎的方法去争取父母的关注。换句话说,父母平日应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与注意。另外,家长不要盲目地把自己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

3、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的说谎往往并不是为了故意伤害他人,家长不要轻易将孩子的说谎行为与孩子品质划等号,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一次谎言就给孩子定性,给孩子贴上“小骗子”、“谎话专家”等标签。这样做不但对孩子改掉说谎的毛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对孩子的说谎行为起到了强化的坏作用。让孩子认识到“诚实是美德,是高尚的品质,同时诚实也会减轻对过失的惩罚程度”,才是正确之举。

孩子成长中的叛逆期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在青春期的孩子大多都处在叛逆期。其实在青春期之前孩子也有叛逆期。那么孩子成长中的叛逆期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小编先说说什么是叛逆期吧,所谓叛逆期是指在孩子感觉到自己长大了,所有事情可以自己做主了,对父母、长辈的管教持一种对立态度,不管对错,一律拉黑。凡是长辈要求的事情,就想对立着去做,寻求一种心理上的自由。叛逆期不单单是青春期叛逆,孩子成长中要经历3个叛逆期,宝妈们赶紧看看都在哪个阶段。

一、两岁

家长一直以为孩子到了16岁之后才会进入青春期,其实不然,孩子到两岁就到了第一个叛逆期,这个时候的他就是家里的小皇帝,说怎样就怎样,弄的家长头疼不已,动不动就闹情绪,耍脾气,这个时候的孩子一般都没少挨打,有些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就得打,打了他就会懂事儿了,要不以后不好管理。

其实两岁这个阶段的叛逆。家长无需担心,孩子叛逆期的表现并不带便以后孩子就会不好管理,只是这时候的孩子成长中心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正是自我意识萌生的阶段,所以才会有不听话的表现。正是孩子的不听话才是自我意识的具体表现,所以说家长无须担心,等过了这段时间便好。

●男子中500万瞒着老婆,离婚第二天就兑奖!结果……

●我出差半年,儿子说妈妈房里总有奇怪声音,儿子模仿一声,我怒了

●男人爱女人的五个等级,你的老公在哪一级?

●2岁小儿子坠井。3年后枯井有动静,父亲探头看,瘫坐在地上!!!

●新婚夜,和老公相拥而睡,碰到他的腿,新娘浑身冒汗

二、七岁

七岁是孩子第二个叛逆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上小学了,也正是初次开始正式上学,上学这样的规律生活会让孩子感受到乏味,枯燥,对上学产生抵触,所以这个时候家长的角色非常重要,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并且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可能这个时候他并不能放弃娱乐,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样就能很好的避免孩子叛逆了。

三、十六岁---十八岁

16到18岁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很多孩子在这个时候选择辍学,都是因为学习不好,而选择放弃学习,在这个阶段家长的教育非常重要,千万不能打骂,这时候的孩子思想很固执,有自己的主意,青春期叛逆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如果家长管理好了决定孩子今后的走向和关键点。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加倍用心,如果这时候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那么很有可能会毁了孩子的后半生。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情绪会非常激动,暴躁。甚至会误入歧途,所以一定要掌握合理的交流方法,让孩子踏上正轨。

孩子叛逆期教育方法有哪些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会出现第一个叛逆期。那么问题来了,孩子叛逆期教育方法有哪些?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令老师家长无法掌控的局面,其中,属叛逆期最为令人头疼。然而,叛逆期并非洪水猛兽,相反,这个时期是孩子塑造性格,确定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一旦孩子在正确的指引下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便会发现孩子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他之后的人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今天我们便来谈谈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期。

不同的孩子在叛逆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然而这些表现形式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归结起来,青少年叛逆心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叛逆的类型

1.自主逆反

如果教师家长在对待孩子时过分地运用控制手段,使孩子感到自己的行动自由受到威胁,这时,他们就有可能拒绝办本来愿意办的事,甚至故意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这种现象就是自主逆反。

2.平衡逆反

当教师家长学生之间情绪比较对立时,即使教师家长所持的立场、观点与孩子一致,孩子也可能产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教师的不合拍,从而维持心理平衡,这就是平衡逆反。

3.信度逆反

教师家长的所作所为随时随地都受到孩子严格的监督,倘若教师家长本人的行为举止与他平时所作的宣传教育相悖,就会造成孩子对家长教师的不信任态度,这就是信度逆反。

4.情境逆反

在特定的机会、场合,学生个体有不同的“心理热点”,处于一种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如果教师家长不顾及孩子当时处的情境,就会诱发孩子的情感障碍,使孩子紧闭心扉,对家长教师的教育采取排斥的态度,拒绝接受本来可以接受的东西,这就是情境逆反。

5.超限逆反

这是由于教育的容量过大、时间过长,或者教育内容机械地、无时间间隔地重复而产生的一种逆反态度。

6.禁果逆反

人们往往有一种倾向,越是禁止的东西,如果没有说明可能为人们接受的充足的禁止原因,禁止本身就会引起假设、推测,反而常常诱使人们产生好奇并引起探反射,产生与禁止相悖的意向,这就是禁果逆反。

7.归因逆反

假如孩子了解大人行为的动机不是利他而是另有所图时就会产生心理对抗,这就是归因逆反。

8.评定逆反

这是一种因大人与孩子之间评定差距过大而导致的逆向反应。大人在教育孩子时,过分渲染、夸大其词等都可能诱发孩子产生这种逆反反应。

9.投射逆反

大人把工作成败的原因主观地集中到少数对象身上,撇开与此有关的其他因素而引起的逆反态度,这是投射逆反。

然而,这些不同类型的叛逆也存在共同的特征,归结如下。

叛逆的共同特征

1.年龄特点——14岁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为的高峰年龄。

2.性别特点——具有反叛性格的学生当中,男生多于女生。

3.教育特点——在学习成绩上,成绩差的学生要比成绩好的孩子更为反叛。

4.诱因特点——主要表现在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激烈对抗。

5.行为特点——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计较行为后果,做出一些十分极端的事情。

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老师父母的态度很重要,那么什么样的态度是可取的呢?

面对叛逆的正确教育态度

1.宽容的对待孩子,原谅孩子的错误;

2.了解孩子,做高明的倾听者;

3.着重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发展;

4.别与青春期孩子较劲,作好孩子成长航程中的舵手,放手但不放纵,让孩子去寻找自我;

5.坚决杜绝揭孩子“伤疤”的行为,不能用错误的行为来应对孩子因无知所犯的错。

除态度外,老师家长还需采取技巧性的方法来引导孩子走出叛逆,以下是可供借鉴的小妙招。

应对叛逆的小妙招

1.观察沟通

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老师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2.保持冷静

急躁的老师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3.寻求意见

教育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跟老一辈人或经验丰富的父母沟通,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4.开放自我

老师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老师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那么反叛了。

5.不断试验

老师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一方讲,一方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6.将心比心

老师父母要与孩子将心比心,相互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孩子也就没有逆反心理了。

7.分析说明

老师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的说明,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总之,为了从根本上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须做好与孩子的沟通。身教重于言教,最好的办法还是用心让孩子真正感动。

孩子叛逆的情形多种多样,我们无法面对多种状况提供全面的应对方法,但是以下的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是老师家长应该尽量避免的。

叛逆教育的禁忌

1.居高临下

这可能是传统遗留下的问题,许多老师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专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父母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因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应心平气和的孩子说话,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

2.求全责备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在有些方面没有做好时,老师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从而引起逆反。

3.频频夸奖

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目空一切,而且,听惯了老师父母夸大其辞的赞扬后,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很可能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4.过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老师父母眼中的世界一个样。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感觉到束缚,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因此孩子总会想方设法挣脱束缚,表现出叛逆的现象。

5.关心过头

“今天谁来了电话?”、“日记上记了些什么?”……每件事情父母都要问个明白。要知道过度关心,只会让孩子反感,因为,孩子会感觉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扰,自己的生活空间被在压缩,从而丧失特长发展的机会,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6.全盘否定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老师父母常容易犯的错是批评的太过,诸如“你总是撒谎”“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等,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绪。

人人都会经历叛逆期,幸运的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在很好的引导之下走出迷茫,这一时期会成为他人生中一次华丽的蜕变,他将会变成更加优秀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