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2021-06-21 如何帮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如何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童话故事想象力创造力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注意力是一种习惯,而习惯要从小培养,抓得越早,后面的效果就越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的玩具和书籍,可是孩子往往是这本书翻两页,那本书翻两页,玩具也是,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太多的书籍和玩具只会让孩子注意力涣散。家长要告诉孩子,想换书可以,但是可以给妈妈讲讲这本书的意思吗?每次给孩子玩具也不要超过两到三个,玩完这些放回原处再拿别的玩具。
2要营造一个集中注意力的环境。孩子学习的时候,要把写字台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收起来。
3合理安排孩子写作业和活动的时间。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专注力一般不超过1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孩子就会走神。三四年级的小学生为20分钟,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则为半个小时。所以,孩子写累了就让他休息一会儿再写。
4改定时为定量。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八点就写完作业了,于是让孩子额外再做题。这样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反正早写完也得写,还不如晚点儿写完。
5家长不要干扰孩子的学习思路和注意力。有些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发现错误,就说,你这道题做错了。也不顾孩子正在写其他作业。
6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唠叨和训斥。即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也不要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那样等于强化孩子不集中的特点,孩子也会在心里认同自己注意力不集中。
7在关键期内加强培训。科学研究表明3——10岁是儿童各项能力提升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训练孩子的提升速度最快,呈直线上升趋势,超过最佳年龄段,训练效果呈下降趋势。
编辑推荐
如何提高孩子独立思考
当你要求孩子“听话”,其实是在扼杀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当听话成了对孩子的最高表扬的时候,其实是非常不好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壹丨关于“听话”的反思
当我们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听话”的时候,我们“彰显”的其实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希望获得的是孩子无条件的服从。
许多父母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把孩子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就是最省心的。他们习惯不停地把自己的经验灌输给孩子,用经验教训给孩子指明"捷径"。
但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孩子需要自己思考,尝试和探索之后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真正成长为一个有自我认知的人。经验丰富的父母固然可以给孩子一些好的建议,但要知道父母不可能一生和他们相伴。
为什么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会出现心理问题,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丧失了坚定说出自己想法的勇气,失去了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了自己的真实需求,永远处在被动接受他人安排的位置。
他们从“听话”的宝宝长成“听话”的少年,再到“听话”的成人,一如既往是妈妈的孩子,按照父母的预期行走,却从来没有真正问过自己:“这些是我想要的生活吗?”——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最好的路其实是他自己参与选择的路,而不是那条别人告诉他该走的路。
贰丨孩子需要的不是盲从,是独立思考
估计很多人会说,孩子不听话,太放纵了,变成熊孩子怎么办?听话不等于讲理,允许孩子不听话,也不意味着不给孩子立规矩。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不是用“听话”两个字要他无条件服从地翻篇过去,而是从孩子角度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这个行为是错误的。
比如,与其说“不能抢别人的玩具,要听话”,不如这么说:
1、阐明事实:这是别人的玩具,你不能抢。
2、强调影响:你抢了别人的玩具,这会让他很不开心。
3、提供正确的做法:“如果你想和他一起玩,你可以和他商量,询问他的意见,也许他会同意的。如果你直接抢了,会让他不开心,他就更不喜欢和你玩了”。
4、重申规则:“别人的玩具,我们想要玩,一定要经过他的同意,要尊重别人的想法。你也不喜欢别人抢你的玩具,是不是?”
很多家长教育了孩子要“听话”,但却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是错的,也没有及时给予孩子解决方案。
于是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就会出现“屡教不改”。
反之,我们引导让孩子自发地明白对错,可能最后的结果,这一次孩子还是因为想玩玩具,不愿意轻易放弃和别人的争夺。
但是这个过程其实却是触发了孩子去思考,自己最初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可以如何优化处理得更好。
比起孩子因为强制性的“听话”,最后在内心却一直疑惑,“凭什么我不能玩别人的玩具”,要好很多。
那我们和孩子重申了原则、做尽了沟通,孩子还是不听话怎么办呢?
我想,关键是我们在引导孩子去明白这些是与非、事与理的时候,是真的在向孩子示范多元化的、开放式的解决问题和人际沟通的方式,而不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告诉孩子:“你听话就对了”。
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明白事理,和“听话”相反,我们更希望他们可以独立思考,并且具备辩证分析、为自己做决定的思维方式。
哪怕这个选择不是我们理想中最完美的样子,但最起码是他发自内心做出的、愿意为自己负责的决定。毕竟终有一天,他们需要自己面对这个世界,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盘。
蔡康永说:“父母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什么?是给他们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
让孩子自发地明白对错,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懂得如何做选择,这样的孩子也许不是传统意义上“听话”的孩子,但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孩子是最有益的。
如何让孩子养成做事专心专注的好习惯
好习惯养成并不是一天就能达到的,如何帮宝宝养成专心做事的好习惯?让孩子拥有一个好习惯,对孩子以后的未来非常影响。
宝宝正处于爱模仿的年龄阶段,家长不妨抓住宝宝这个特点,多让他看一些对成长有益的动画片或故事。今天给小朋友们讲的就是关于“要专心做事”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小猫钓鱼》。
一只蜻蜓飞来了。小猫看见了,放下钓鱼竿,就去捉蜻蜓。蜻蜓飞走了,小猫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来。小猫一看,老猫钓着了一条大鱼。
一只蝴蝶飞来了。小猫看见了,放下钓鱼竿,又去捉蝴蝶。蝴蝶飞走了,小猫又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来。小猫一看,老猫又钓着了一条大鱼。
小猫说:“真气人,我怎么一条小鱼也钓不着?”
老猫看了看小猫,说:“钓鱼就钓鱼,不要这么三心二意的。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怎么能钓着鱼呢?”
小猫听了老猫的话,就一心一意地钓鱼。
不一会儿,又有蜻蜓飞来了,蝴蝶也在小猫身边翩翩起舞,小猫就像没看见一样。就这样,不大一会儿,小猫也钓着了一条大鱼。
育儿说:
小朋友们,你平时做事是不是也经常受到干扰?无论周围发生什么精彩的事情,我们都要专注于自己手下的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