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谎的原因:将想象和现实世界混淆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就像某位家长所说,“孩子和我说话的时候会自己凭空想象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说的和真事一样,不知道的人会认为她说的是真话呢。”这并不是在说谎,而是孩子的想象。有时孩子把她所想象的事物当成了现实,因为她还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有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的各种想象和说谎混为一谈,这样责怪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2孩子撒谎的原因:吸引别人的注意

最近,妮妮的妈妈注意到,一岁零八个月的妮妮有说谎的迹象:“妈妈,爸爸打我了。”一问妮妮的爸爸,根本没有的事儿。有时妮妮也会对奶奶说,奶奶,爸爸打我了。奶奶往往会当面拆穿她的小伎俩,你爸爸都不在家,怎么打你啊。这样的情况反映出孩子想要引起大人的关注,孩子有通过别人的注意来肯定自己的存在的特性,当这样的方式引起大人的关注时,孩子就可能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3孩子撒谎的原因:出于自我保护,逃避责任,害怕被惩罚

多数情况下,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惩罚,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淘气惹祸了怕家长责罚。一旦发现这种情况,需讲明利害关系,果断制止健康。若一次达到目的,不良行为就可能得到强化。

4孩子撒谎家长如何教育

1、重视孩子的第一次说谎

当孩子第一次说谎时,家长应将其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决不能掉以轻心。一般孩子在第一次说谎时会感到不安,即使蒙混过关了也会十分担心,但是如果这第一次说谎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孩子便可以品味到说谎所带来的甜蜜,他也就会由此产生再次尝试说谎的欲望,孩子会觉得家长是“好骗的”,他的胆子会越来越大,谎话会越说越多,越编越像,最终就撒谎成性了。

2、多聆听,并与孩子沟通

当孩子预期事情会有负面后果而说谎时,父母应了解孩子的需要,订立更实际的规则;假如是孩子可以做得到且愿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说谎了。还有些孩子会因为跟父母的接触机会少,所以用说谎的方法去争取父母的关注。换句话说,父母平日应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与注意。另外,家长不要盲目地把自己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

3、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的说谎往往并不是为了故意伤害他人,家长不要轻易将孩子的说谎行为与孩子品质划等号,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一次谎言就给孩子定性,给孩子贴上“小骗子”、“谎话专家”等标签。这样做不但对孩子改掉说谎的毛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对孩子的说谎行为起到了强化的坏作用。让孩子认识到“诚实是美德,是高尚的品质,同时诚实也会减轻对过失的惩罚程度”,才是正确之举。

小编推荐

宝宝撒谎的原因 家长速来自查


宝宝撒谎的原因是什么?宝宝撒谎是父母引导的吗?周末有位宝妈火急火燎地留言,宝宝才2岁多,就开始撒谎了,宝妈该如何应付撒谎的宝宝?

爸爸问他今天跟妈妈去哪儿玩了,他信口开河“游乐场,玩了蹦蹦床、玩了滑梯。”可是,我们明明只去了超市。

沙发上的画,问是谁画的,他张嘴就说奶奶。

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干预啊,娃长大会不会变成一个说谎精?

当听到孩子撒谎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第二反应便是生气,我们感到孩子正试图偷偷摸摸,而且自己不被尊重。

CC开始撒谎的那些日子,我还专门研究过儿童说谎背后的心理学。

首先,大家可以放宽心的是,孩子说谎是完全正常的。

多伦多大学教授兼儿童研究所所长李康研究发现:

2岁的孩子中,已有30%会撒谎;

到了3岁,撒谎率达到50%;

4岁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撒谎了;

到7岁时,孩子们甚至可以说的很好,以至于父母通常都难以分辨真假了。

学龄前的宝宝开始撒谎,无关品行,只是孩子心智发育的一个里程碑。

撒谎的年龄越小,甚至还被证明心智发育越快,因为从心理理论来讲,他开始能够区分人们有不同的观点,信仰和欲望。

可是孩子为什么会撒谎?

了解原因非常有帮助~

表达自己的愿望

对于分不清理想和现实的孩子而言,谎言是思想的一部分,他们只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小孩子撒谎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想要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他们相信它是真的!

正是这种思维让学龄前儿童变得富有想象力!

就如同开篇那位妈妈留言说的,孩子明明没有去过游乐场,却撒谎自己去过,还玩得那么high!

也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有某个玩具,撒谎说自己家里也有一模一样的。

甚至有的孩子觉得自己有动画片中某个角色的超能力。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不要对这些不真实的事情反应过度,要接受这是孩子表达他们真正想要东西的一种方式。

想当初CC为了让姥姥给她买糖,说,“我从来没见过糖”;为了自己不走路,说自己腿疼,说自己快死了,说自己中毒了。

应对策略:

虽然这种谎言并非恶意和故意,但从早期就开始教宝宝这其中的差异很重要。

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学会区分幻想与现实,同时传达你重视诚实的态度。

当宝宝讲述一个明确没有做的事时,可以套用这个句式:

“我知道你很想去游乐场,但是,我们真的只是去了超市购物。”

“妈妈知道你很想要抱抱,不过,你的腿确实没问题。”

对于一些跟想象力有关的故事,甚至可以帮孩子一起守护:

“你用超能力打败恶龙真是个好故事,让我们一起写下来吧。”

为了取悦大人,害怕失去爱

人类是多精明的物种啊。

再小的孩子,也会察言观色,他知道什么可以让大人开心。

所以他可能会说,妈妈,今天的地是我擦的。(其实完全是奶奶擦的)

尤其是家中有两个孩子以上的,抢功劳简直就是日常。

对他们来说,这并不是谎言,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被认可和被爱,尤其是孩子,他们不想让大人失望,他们希望得到大人的欢心。

所以当你看到屋里井井有条,一脸美滋滋地发问,今天的屋子是谁收拾的啊?

为了求表扬,他很可能会说,是我!

应对策略:

如果孩子因为抢功劳而撒谎,那么多半是大人的问题。

回想一下,平时是不是过分看中赞美而非鼓励了?

有时候赞美像是惩罚的另一面,只是为了满足成人控制或者说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如果我们平时总向孩子灌输,“你要如何如何,妈妈才会喜欢你。”、“你不如何如何,大人就不喜欢你。”

那么孩子的很多行为,就不是遵循自己的内心,而是为了讨好别人、得到别人的认可。

所以,平时尽量多给孩子一些针对具体行为的鼓励,而不是笼统的赞美。

比如,“你帮妈妈叠衣服了,这就是妈妈说的帮助别人哦。”,而不是说,“你帮妈妈叠衣服了,真是个好孩子。”

要让孩子知道,就算说实话,也不会带走我们的爱和接纳。

逃避惩罚或避免陷入麻烦

这是撒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仅适用于学龄前儿童,也适用于成年人!

如果一个孩子知道他们说实话的后果是带来一顿羞辱、惩罚或者被大吼大叫,他们可能很难有勇气说出真相。

终究,孩子是不想让你失望,更不希望自己被惩罚的。

当宝宝小的时候,即便被你现场抓包,他们还是会说谎,比如明明一地的糖纸,还说自己没吃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变得更聪明,只会试图骗你你看不到的东西。

等他更大一些,有了更强的社会意识时,他们可能撒谎以避免伤害感情;可能撒谎以引起注意;甚至可能撒谎以保守某些秘密。

想想那些校园霸凌甚至性侵,是很可怕的,等那个时候如果再想干预,恐怕就晚了。

应对策略:

如果家长的反应过于严重或惩罚过于苛刻,那么当孩子需要帮助或者搞砸了时,他会觉得不太安全,导致他们撒谎。

所以,当宝宝犯错误或行为不端时,不要着急指责和讲道理,而是应该通过解决问题的方法,来预防这种说谎。

有专家建议回应事故或错误的正确方式:

说出一些事实和可以弥补的行为

比如“我们这里有问题,你怎么能让这个更好?”

然后可以主动让孩子参与清理,或者纠正错误。

在这个过程中只描述你所看到的内容,并陈述你对弥补的期望。

比如,“CC,妈妈看到你在沙发上洒了牛奶,我希望你能帮我清理它,请去拿毛巾。”

或者“我看你在沙发上画画了,这样别人坐会弄脏衣服,你来把它擦干净好吧。”

在情况得到解决之后,可以与孩子讨论如何避免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现在牛奶被清理了,你怎么能确保不再发生这种情况?”

——以后不在沙发上喝牛奶。

虽然说,在事发当下控制情绪很难,但是这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告诉你自己,事情已经发生了,发脾气只会更糟。

不要因为已经不能挽回的事生气或不安,而是要专注于如何让它变得更好。

对于习惯撒谎的孩子来说,停止说谎需要一些时间。

你第一次不对他们的谎言作出责骂,他们会感到惊讶。然后他们会继续测试你,看看下次是否会有反应。

坚持下去!

最终,他们会开始诚实,因为他们知道:你值得信任,他们可以来找你,而不必担心受到惩罚,无论他们何时做出错误决定,我们都会爱他们。

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教导我们的孩子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重要的是要承担这些错误,并在下次尝试做得更好。

我们做了不正确的诱导!

CC3岁以后,还会偶尔尿裤子。

某天我看到地上湿了一小片儿,我转向CC,问道:“你是不是又尿裤子了?”

她回答,“没有,妈妈!”然后转身就跑。

而且,顽固的不肯让我查看她的裤子到底有没有湿。

为什么孩子会说谎?

很明显,因为大人对这类事件表现出了不安,并专注于指责。

所以,孩子们才会试图避免这种不愉快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提问方式,几乎都要求孩子们说谎!

随便举一些例子:

“是你打碎了花瓶吗?”当除了你,家里只有娃一个人时,或者你亲眼看到了它发生。

“你是不是偷吃了我跟你说的不能再吃第二块的巧克力?”当你清楚地看到孩子嘴边粘着巧克力时。

明!知!故!问!

挖好一个洞,请娃入坑,这波操作666哇~

但遗憾的是,这样做无疑会收获一名会说谎的小娃。

你似乎是在邀请娃说出那个答案——“不,我没有”。因为孩子清清楚楚的知道,坦白的下一步,并不是从宽。

当我们对已经知道答案,故意提出问题时,就等于在人为的给孩子创造一个说谎的机会。

所以,很多时候孩子撒谎,是因为我们做了不正确的诱导,这最终还是要归结为一个信任问题。

应对策略:

不要总想着指责。

只有孩子觉得我们可以对他们的错误做出平静的反应,并且理解和尊重他们时,他们才有可能重视诚实。

另外,别总挖坑给娃跳。

不要用已经有答案的问题,检测孩子是否会骗你。

对于你明知道的答案,直接说出来,而不是绕弯子。

不要指责“你骗了妈妈”,而是告诉他“你没有告诉我真相”。

如果谎言违背了某种规则,那么直接让孩子承担后果就是。

“你又吃了一块巧克力对不对,我们是不是已经说好,如果今天吃两个,明天就没有了?”

如果谎言给别人带来了困扰或伤害,那么不妨直接让孩子通过某种行为来弥补错误。

“妈妈看到你打碎了花瓶,现在请你跟我一起收拾。”

这可以帮助阻止权力斗争,让孩子通过专注于行动弥补过错,而不是通过捏造借口来挽回面子。

永远不要怕年幼的孩子犯错误。

反而是,应当希望他们在年幼的时候尽可能多的犯错误。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帮助和指导他们如何面对以及修复错误,这样当他们的年龄足以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们才有能力去更好地应对错误和不舒服的情况。

孩子的任何一个不良行为,细查,背后都有因,干预,最后都有果。

不要怕,也不要烦。

理性对待孩子的“撒谎”与“告状”


【掐胳膊】一天妈妈接明明,小朋友刚上车,就对妈妈说“A掐我胳膊了”,妈妈当时的理解就是小朋友间的打打闹闹,但还是随口问了一句,“那明明哭了吗”?明明说“没有”;妈妈又问“那L老师知道吗”?明明说,“L老师知道,还让A和我说对不起”。妈妈也没多想,只是应了声“哦”!随后明明举起胳膊,告诉妈妈“你看,A掐我这里了”,妈妈随便一看,明明的胳膊内侧是有块红红的痕迹,妈妈摸了摸,说了句“好了,没事,不疼了,明明没有哭,真勇敢”;但仔细一看,这哪里是被掐的痕迹,分明是被小虫咬了嘛!事情就此结束,妈妈也没有揭穿明明,误认为明明就是被小朋友A掐了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咬手指】又一天回家,已经是晚餐后了,妈妈正在厨房洗碗,明明突然举着自己的手指说,“妈妈,我要创口贴,下午玩的时候B咬我的手了”;有了之前【掐胳膊】的“告状”,妈妈这次小心了一点,于是便说,“B咬你哪里了?给妈妈看看”。明明举过自己的手指给妈妈看,是有一小块破皮,但绝对不是咬的痕迹,估计也就是明明自己不小心碰破的;而且老师也没有向妈妈汇报,说明问题不严重,即使被咬也无大碍。于是妈妈也没多说什么,为了哄明明开心,直接给贴上了小朋友要求的创口贴。

【打小脸】时隔两个星期,再一次地,明明向妈妈“告状”,说“C打我脸了”,妈妈将明明的小脸抱起来,仔细端详一番,看不出任何异样嘛,妈妈也无“据”可究;于是第二天送明明去幼儿园,一个很巧合的机会,妈妈随口问了老师(倒不是真的要追究),“明明说昨天C打了他的脸,是吗”?老师说“没有啊”,后来仔细想了想,说“是C打了D,但没有打明明”。也是至此,经老师的提醒,妈妈才明白,小朋友正处于有样学样的“告状”阶段,会将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联想到自己身上,想象成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因此对于小朋友的所说所述,妈妈一定要有选择、有分析地倾听与理解。

【裤子湿】鉴于幼儿园离家比较远,因此自从入园的第一天起,老师为明明培养的习惯就是,妈妈来接之前一定要上一次厕所,以防半路尿裤子;明明坚持的也很不错,但有一天,妈妈接明明之时,小朋友一个劲儿地不愿意去厕所,老师说之前叫明明去,明明也是很抗拒。想想距离上次集体小便时间也不长,妈妈就说“算了吧,等回家再说吧”!于是便把明明接走了,但上车后妈妈帮小朋友系安全带之时,发现明明的裤子是湿的,明显是尿湿的,一下子明白了小朋友为什么拒绝去厕所(不愿意湿裤子被发现)。妈妈问“明明裤子怎么是湿的”?明明说道“是玩水弄湿的”;“谎言”总是经不住考验的,经过妈妈的再三“盘问”与引导,小朋友终于说出了实话,是因为自己贪玩而没有去厕所,等到想起来要去了,已经来不及了。这种情况下,对于明明的“撒谎”,妈妈肯定是不能批评的,只能强忍住心中的怒火,嘱咐小朋友“谢谢明明告诉妈妈,但下次要嘘嘘,一定要及时去厕所”。

【换尿片】接明明回家的路上,小朋友对妈妈说“TY老师帮明明换尿片了”,妈妈当时就知道明明是在“撒谎”,第一,明明早已经不穿尿片了;第二,TY老师也不负责帮小朋友换尿片。于是便耐心引导明明说出实话,“是嘛,TY老师给明明换的是什么样的尿片”?明明答“是白色的”(明明是有尿片放在学校备用,但是蓝色的);妈妈接着说“明明好象没有白色的尿片啊”?明明说“我的尿片是蓝色的,是Mickey哥哥的”;妈妈说“对呀,那TY老师为什么给你换白色的尿片呢?你是尿湿裤子了,所以要穿尿片吗”?小朋友终于招供了,“没有,明明嘘嘘自己去厕所了,裤子没有湿,是L老师给别的小朋友换尿片了”,至此,真相大白了。

妈妈最后语:虽说以上这些,都是明明的无中生有,老师也说,很多时候是小朋友想象力丰富的表现。其实,退一步来讲,即使明明真被小朋友掐了、打了、咬了...又有何妨?都是一群自我意识刚萌芽的同龄小朋友,着急了就动手,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说不定哪天会是明明“欺负”别的小朋友呢!再说了,这也是小社会人的一种学习过程吧,自己解决与同伴间的“争端”,不但让明明理解,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友善的,而且也增强了小朋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爱撒谎该怎么教育


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够遇到各种谎言。而现在许多小孩子都是谎话连篇。那么问题来了,孩子爱撒谎该怎么教育?一起来看看吧。

理解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

到了一定的年龄,大部分孩子都会用撒谎来掩盖事实。判断孩子撒谎这件事是否是孩子的品行出了问题,要取决于谎言的内容以及撒谎的频率。

从孩子会说话开始,语言能力不断发展,等到了3岁左右,孩子终于能够实现用语言来描述现实。一开始,孩子没想过欺骗周围的人。撒谎首先是源于一个发现:我居然能够拥有一些想法和做出一些行为来,而爸爸妈妈发现不了我的这些想法和行为。这是孩子区别于其他个体的方式,能够帮助孩子实现个性化。

这是一个虚构故事的年龄,孩子会编造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然后信誓旦旦地告诉你这是真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故事编造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你无需担忧,这个过程是完全正常的,他能够让孩子自我肯定并彰显个性。当然,如果孩子完全脱离现实编造出一件事,这是令人担心的。如果情况完全相反,即孩子从来不虚构故事,这也令人担忧。

一般在4岁以前,孩子没有骗人的意图。到了更大一点儿,大概4~5岁,孩子才会发现不说出全部事实的乐趣。因此开始了“这不是我干的”的阶段。对于那些常见的谎言,其背后总有一些隐藏的缘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主要的缘由。

为了脱罪

大部分时候,谎言都是为了掩盖失误,无论这个失误有多小。比如,打翻了巧克力酱罐子,打碎了一只碗,需要父母给没考好的试卷签字,偷吃了放在盘子里的蛋糕,等等。因此,许多没考好的孩子因为觉得丢脸,会把成绩单藏起来,或趁父母发现之前迅速把打碎了的玻璃杯丢进垃圾桶。

当父母问“这是谁干的?”的时候,他们会回答自己不知道,或说这是弟弟干的。

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因为这种行为表明孩子已经知晓家庭规则,能够分辨好与坏。他知道自己违反了规则,也感觉自己有错。他会掩盖自己的错误,并且耍个花招让自己不被惩罚。

你不要对孩子太粗暴,因为承认自己应当对某个错误负责从来都不是一件让人好受的事。如果他对你说出真相,他会感觉你有可能觉得他不是个好孩子了,甚至不那么爱他了。谎言被想象成对抗伤害和抛弃的挡箭牌,这说明孩子其实已经领悟奖赏与惩罚的规则了。

而且,孩子耍的花招表明他很懂得同理心的使用分寸。当他发现自己做了错事时,他能够站在你的位置上来思考和预测当你发现他干了坏事时的心理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谎言就变成了聪明的、有创造性的花招。只要孩子不滥用谎言,就不会导致任何严重的后果。

你需要让孩子知道,你并没有被他所蒙蔽,同时,你对他所干的坏事也很不高兴。给孩子解释谎言的危害:“我需要对你有信心,如果你骗人,我以后就没办法再相信你了。”有时孩子骗人是为了确认规则是清晰而牢固的,是为了试探家庭规则是否不可被打破,这时你应该向孩子明确规则!

为了让自己受重视

孩子有可能借助谎言来获得更多好感或更多的爱。例如,让别人相信自己赢得了字谜游戏,以此来获得奖赏,但其实是哥哥赢了游戏。

如果类似的撒谎行为重复发生,那么你需要倾听孩子的潜意识想要对你说的话,有可能孩子需要增强自信。了解一下孩子和学校里的伙伴相处得怎么样,他是不是受到了排挤、嘲笑或批评。如果是这种情况,让孩子通过参加集体活动来使自己感觉好一点儿。和孩子一起找一项他特别擅长的游戏或体育运动,通过自己和别人的见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这对孩子是很有好处的。

为了包庇亲近的人

因为这个原因而撒谎的孩子,大多是那些父母离异的孩子。要么是父母中的一方让孩子撒谎:“不要告诉你妈妈我交了一个新女友,这是我们俩之间的秘密”“不要告诉你爸爸我们马上要搬家到一个很远的地方,他会气得疯掉”。要么就是孩子自己明白有些事情最好不要说出来,因为可能会伤害父母,而如果伤害到了父母,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犯了错。当家庭里出现争吵和分离时,孩子完全意识得到。他有可能决定撒个谎来换回平静,或让父母重归于好,这是所有的孩子最真切最自然的心愿。

我的建议要采取怎样的态度?

默许孩子撒谎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要对他太宽容。当然,把事情搞成一出闹剧也是没有用的,没有必要喊叫或用告诉所有人他是个小骗子的方式来惩罚他。因为这样的话,孩子会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会怨恨你,而且还有可能刺激他重新开始说谎,以此来避免惩罚。也不要在他承认自己撒谎以后奖赏他任何礼物,这样做会鼓励他撒谎。

你要告诉孩子,你知道他撒谎了。此时给孩子讲道理更为有效,因为这能使孩子减轻身上的负罪感。你要给孩子重申必须遵守的家庭规则。你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增加新的规则,你也可以适时补充说,你之前可能没有好好地说明那些不能做的事。这么做能减轻孩子的负罪感,这时孩子会更好地将你说的话听进去。

避免使用审问的语气与孩子交谈,慢慢地让他讲出真相,然后接受他的道歉。祝贺他说出了真相,因为做到这点不容易。你们二人都需要将一天里接下来的时光过得轻松一些。

孩子会明白:说出事情的真相才是更好的选择。

不要混淆惩罚与爱

告诉孩子,生活在和谐与相互信任的环境里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他对你撒谎,你就会习惯性地对他产生怀疑,注意这时要将对孩子的爱意与怀疑分开。即使你很失望、生气,也要注意你的言辞。不要让孩子产生你不再爱他了的联想。避免说这样的话:“如果你继续撒谎,我就不会像从前一样爱你了”或“我不喜欢骗子”。

最好是说你不同意他的做法或说法。如果孩子把没考好的试卷藏了起来,不要闹得全家或者街头巷尾的邻居都知道,不要给孩子贴上“骗子”的标签。不要忘了,孩子通常会成为别人认为的样子。当别人把他当做骗子来对待,他有可能真的变成骗子。

榜样的作用

作为成年人和父母,请记住你是孩子的榜样。也许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曾经撒过谎,但却被孩子看在了眼里。例如,你为了得到一张火车票优惠劵,就信誓旦旦地跟别人保证,你的孩子还不到4岁,然而实际情况是你的孩子今年都5岁了。(法国国家铁路公司规定4岁以下的儿童可与家长同坐一个座位,免票;4~12岁儿童半价票。)

当你这样欺骗别人时,孩子会觉得欺骗别人是可以接受的,他也可以通过骗人的手段来实现目的而免于惩罚。或者是当你跟最好的朋友说今晚没法去参加他的聚会了,因为你感冒非常严重,但是孩子就眼睁睁地看着你好好的。

如果你想要扭曲事实,就该明确地告诉孩子,这些是小小的社交谎言,向孩子解释谎言也是分程度的,有时你会真假参半,但是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孩子晚上不睡觉的原因】婴儿晚上不睡觉的原因,宝宝晚上不睡觉的原因


孩子晚上不睡觉的原因

1、口渴或者是肚子饿

宝宝还不会讲话的时候,一般表达需求的方式就是哭闹。当宝宝在深夜中,肚子饿了,爸爸妈妈们没有在身边,自己也只能够用大声哭闹的方式让爸爸妈妈们为自己准备奶粉或者是让妈妈为自己哺乳。另一方面可能是口渴的情况,口渴会感到极度的不适,宝宝哭闹也是正常的。

2、安全感不够

宝宝离开妈妈的身体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每天都见到不同的人,一切对于宝宝来说都是陌生的,或多或少都会存有恐惧感。缺乏安全感也是宝宝惊醒的重要元凶之一。所以,有的时候,宝宝睡在妈妈身边才可以入眠,无论父母多么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间,警惕的宝宝依然会察觉到,再次哭闹起来。

3、白天受过惊吓

宝宝出生之后,会有很多亲朋好友来探访,而且都喜欢逗玩宝宝。有的时候会做一些惊吓的逗玩,例如是先双手遮着脸然后对宝宝做鬼脸等。虽然出发点都是为了让宝宝可以开心的笑,逗玩一下,但却忽略了宝宝的神经系统还比较脆弱,如果让宝宝受到惊吓,宝宝晚上就会睡得不安稳。

4、睡前玩得太过火

有经验的爸爸妈妈们在宝宝快要睡着的时候,一般是为宝宝讲故事,利用这种比较安静的方式和宝宝相处。一般不会和宝宝一直玩比较激烈或者是引起宝宝大笑的游戏,这一类的游戏很容易导致宝宝出现晚上哭闹的症状。宝宝睡前玩得太过火,很容易出现晚上哭闹的情况,相信很多的爸爸妈妈们都会对此现象产生共鸣。

5、缺乏微量元素

对于宝宝的营养补充,相信爸爸妈妈们一定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功课,一般情况下,刚刚断奶的宝宝,在营养方面最容易出现不足的现象,宝宝出现微量元素的不足将会导致晚上哭闹的现象,而且这种情况在刚刚断奶的宝宝身上更加的明显。

6、肚子胀气

宝宝出现了哭闹的原因还可能是由于宝宝肚子胀气引起的。宝宝的肚子胀气是由于消化不良,孩子刚刚结束喂奶,对于辅食的消化能力比较差,很多食物不能及时的消化,就会让宝宝产生肚子胀的难受感,宝宝也只能利用哭闹的形式来抱怨自己的痛苦了。

7、尿裤子或者是被子太厚

孩子的感知觉还是比较灵敏的,当自己出现尿床现象的时候,还是会感觉到不舒适,这个时候就会以哭闹的形式催促宝宝换尿布。另一方面,有的爸妈会担心宝宝踢被子,就会为宝宝做好保暖措施,当宝宝觉得过于温暖的时候,就会感觉不适,从而出现哭闹。

2孩子晚上不睡觉的解决方法

1、减少宝宝白天睡觉的时间

在白天可与宝宝多玩耍,或将宝宝放置到光线充足的地方,使之不易入睡;每睡两个小时将宝宝弄醒1次,醒来后不要急着喂奶,先跟他玩半小时再喂。到了晚上就尽量把光线调暗,环境安静,使其舒适而能安睡。

2、培养其独自入睡能力

有些宝宝习惯在爸爸妈妈的怀里睡觉,而爸爸妈妈们也等宝宝完全睡着以后,才敢将宝宝放到床上。但实验证实,在完全清醒或犯困但未睡着的状态下就寝的宝宝相对于完全睡着后就寝的宝宝,夜晚醒来的次数较少,最长连续睡眠的时间也较长。

3、让宝宝与父母同屋不同床

研究发现,相比于同床睡眠的宝宝,选择同屋不同床和单独房间睡眠方式的宝宝,入睡需要时间短,夜晚醒来次数少,睡眠效率高。

4、用纸尿裤等养育行为方式提高宝宝夜晚睡眠效率

在宝宝睡着的时候难免会尿床,家长频繁更换尿布,会打扰到宝宝的睡眠。而纸尿裤能够帮助宝宝维持较长时间睡眠,减少醒来的次数。

3家长哄孩子睡觉的注意事项

1、摇睡

婴儿哭闹请试试心理治疗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一些年轻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越哭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2、陪睡

从宝宝一出生,就应积极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妈妈熟睡后稍不注意就可能压在小宝宝身上,造成窒息死亡。美国一项调查资料证实了这一点,即让婴儿独自睡觉可降低60%的突然死亡率。

3、俯睡

国外专家已发现婴儿猝死综合症与睡眠姿势有关,特别是颜面朝下的俯睡最具危险性。原因在于小婴儿一般不会自己翻身,并且不能主动避开口鼻前的障碍物,因而呼吸道在受阻时,只能吸收到很少的空气而缺氧;加上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当胃蠕动、胃内压增高时,食物就会反流,阻塞本已十分狭窄的呼吸道,造成婴儿猝死。

【孩子特别粘人的原因】宝宝特别粘人的原因


孩子特别粘人的原因

1、粘人是渴望的表现

粘人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语言。说明宝宝此时心理上有着强烈、急切的心理需要,就好象是在告诉你“我饿了”,喂养正当时,如果妈妈能给予宝宝一切的话,物质重要,爱更重要;如果妈妈没有条件给予宝宝一切,你可以省去其它物质,但在精神上一定要和宝宝沟通、交流,在感情上喂足他,他的未来就是富足的,就会充满希望。

2、越向往独立越粘人

当宝宝初次尝试独立自主的时候,他反而会更加害怕和更需要你的关注,但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而且不会持续很久的时间。伴随着孩子成长,他已经能够自己走路、说话,当他遇到自己还不能独立完成事情的时候,他就会粘着父母,寻找安全和保护。这个时候,父母正确的做法就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和关注,并且让他感觉到有安全感,但是不要总抱着他。要尽可能鼓励他自己完成,并表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功。对于孩子的失败,你绝不要表现出失望和生气。

3、粘人宝宝正在成长

大多数宝宝在1岁以后都会经历一个“粘父母”的阶段,尤其是当日常生活中有了变化或周围有陌生人时,他会紧跟着父母,片刻不离。虽然宝宝“适度的粘人”并不是一个坏现象,但是有时父母也很烦。可这表明宝宝发育阶段的一个进步,他开始懂得了这个世界充满了来来往往的人群。此刻的你应该为宝宝感到高兴。

4、家长太宠爱宝宝,长期一个人抚养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父母将他视为掌上明珠,尽管家庭爷爷奶奶可以帮忙带宝宝,但妈妈总希望自己能亲自代,结果过度的宠爱宝宝,造成宝宝的独立性和自立能力较差。

5、家长不正确的育儿观念所致

很多父母想通过让宝宝暂时离开父母方法来教他独立,但又非常担心他会因为这种分离而不安,父母的想法会很容易被宝宝察觉,这恰恰迎合他粘着父母的需要,也就使他的“粘性”更加增强了。要想把宝宝培养成健康、活泼、具有独立性,父母要改变不正确的养育观念。让他从小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自己说,自己做,自己想。当然,宝宝要成长、要独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人不断不断地鼓励他、指导他,只是不要代替他。

2如何对付粘人的孩子

1、先建立自己坚定应对的心态

父母与孩子分离时,要清楚知道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现在不能和孩子玩,或有充分理由必须离开。不要在心里产生罪恶感,认为孩子哭闹是自己没有给予爱的安全感。

2、试着向孩子诉说自己正要去忙的事

虽然只是一岁大的孩子,但如果常和他说话,他会明白你的意思。你可以告诉孩子:“妈咪正要煮晚餐,你要在娃娃床里玩玩具。等煮好了,我会陪你玩哦!”孩子渐渐明白父母要做的事,而你也确实去做你所说的事,这样可以培养互相信任的感受。

3、养成宝宝个人的事情自己做

很多时候宝宝黏人都是因为父母长辈的不放手造成的。从宝宝很小的时候就要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归位的习惯,从很小的时候的玩具,到学习以后的文具书本,还有出去玩的时候自己整理自己要带的东西,自己的碗筷自己拿,这些都是让宝宝不粘人要做的功课。

4、养成让宝宝自己走路,不要总抱或者拽着走路的习惯

小孩子喜欢让家长抱,而家长怕孩子丢了就会拽着手溺爱怕孩子丢了,可是有没有想过这样其实也是让宝宝黏人的一个因素呢?所谓的恋母恋父情节亦是由这种过度的爱导致的。

动不动就“撒谎”,这真的是孩子变坏的标志吗?


有一次,阿姨带着千千和几个熟悉的小朋友在公园里玩,他们你追我赶,玩得可开心了。玩着玩着,千千和另一个孩子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打了起来,千千先动手打了那个孩子,那个孩子反过来就追千千,两个人你追我赶,跑了一大圈后,千千体力不支,被另一个小朋友抓住,摁倒在地上。

担心他们出状况,阿姨一直紧紧的跟在他们背后。见状,立即把他们拉开了。趁另一个小朋友不注意,千千狠狠的在那个孩子身上打了几拳,小朋友委屈的哭了起来。阿姨让千千道歉,千千却头也不回的跑开了。

那天千千妈妈回家很晚,阿姨没来得及把白天发生的事情告诉千千妈妈。第二天一早,千千起床后就跟妈妈说他被小朋友欺负了。他说小朋友追着他打,把他摁倒在地上,害他脚受伤,脚踝特别疼。千千妈妈心疼坏了,同意让他留在家,不去上幼儿园。一直等到下午阿姨过来,千千妈妈才从阿姨的口中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她特别生气。

◆◆◆◆◆

撒谎,是孩子认知发展的标志

在孩子所有的行为中,撒谎,是家长最不能忍受的坏习惯之一。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诚实,但是为什么我们这么注意,孩子还是喜欢撒谎呢?

孩子撒谎,其实是认知发展的标志。认知功能发展越健全的孩子,说谎技巧就越高明,因为他们有办法圆谎。有一项研究发现,50%的3岁孩童会说谎,90%的四岁孩子会骗人。按照这个逻辑来看,说谎是孩子长大的标志。

4岁以前孩子说谎都是无意识的,他们常常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又搞不清楚理想与现实的差别,于是把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或是幻想的、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带到现实中,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6岁后,孩子开始懂得了谎言的用途,他发现撒谎原来可以逃避责任,比如说因在园里惹祸了害怕家长责罚,做错事了害怕老师批评把责任推给别的小朋友等等,当孩子说谎后成功逃避责罚时,他们的说谎行为就会得到鼓励,如果谎言说得足够好,还能引起注意,这个时候,他们会编造一些谎言。

如果家长对孩子期望太高,很容易让孩子无力达到,孩子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也会撒谎。不久前,韩国各大媒体报道了一位“天才少女”的传奇故事,这位在美国上高中的韩裔女孩SaraKim因着各种耀眼的成绩被众多美国名校录取,满分的SAT成绩、高中年度优秀毕业生、4.60的GPA成绩……她同时获得哈佛和斯坦福这两个顶尖名校全额奖学金,脸书(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也特意打电话鼓励她上哈佛。最神奇的是,哈佛和斯坦福为了争夺她,竟然放下身段,达成协议,同意她在两所大学各读两年。

这条新闻迅速的被韩国各大媒体报道,然后很快跨过太平洋,传到Sara就读的高中附近的韩国人社区。这时大家才发现不对劲。于是在一番难度并不高的调查核实后,真相大白,原来这一切都是Sara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造的假。

Sara的行为虽然不对,但是我们也可以辛酸的从“谎言”中看到Sara是一个希望得到父母夸奖的孩子。

◆◆◆◆◆

父母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谎言

仔仔4岁以前,也常常“撒谎”。刚开始他撒的谎都无伤大雅,比如,听到别的小朋友们夸耀自己的新玩具时,仔仔也会自豪的说:“我家也有一个像山一样大的机器人呢!”

他上幼儿园刚刚3天,就因为分离焦虑而发烧,我让他在家歇着。他知道生病可以不用去幼儿园,就特别喜欢用这个借口。有一次,早餐吃到一半,他突然捧着肚子眼泪汪汪的跟我说:“妈妈,我肚子好痛。”同时还做出干呕的样子。我被他的样子吓坏了,赶紧让他躺下,帮他揉肚子,并同意他不用去幼儿园。过了一会,他兴奋的在家跑来跑去,我这才知道被他涮了,他是装作不舒服。后来,他只要想着不去幼儿园就会找个问题给我。我也不戳穿他,只是告诉他,妈妈要去上班,实在没办法,我会把药拿给老师,请老师帮忙看一下。

有一次,他自己尝到了撒谎的后果。那天幼儿园有小朋友过生日,带了生日蛋糕分给小朋友吃。仔仔吃得很开心。他跟别的孩子说:“明天是我的生日,我妈妈也会买一个大蛋糕过来分给大家吃哦!”结果回家后,他完全忘记了这件事。第二天根本不是他生日,所以没有任何准备。早上,我们走到幼儿园门口了他才想起来。他站在门口,无论我怎么劝说他都不肯进去。我问他原因他也不敢说。我们俩在幼儿园门口磨了半个小时,他还是一动不动。我实在没辙了,只好打电话给他爸爸。在电话里,仔仔终于吞吞吐吐说出了原因。知道原因后,我没有批评他,先带着他在小区里转了一圈,告诉他我知道他很想与小朋友分享蛋糕,但是早上没有准备,现在蛋糕店也没有开门,让他先去幼儿园,我出去买。在他们下午放学前我一定把蛋糕送过来。我做了半天思想工作,他还是不同意。

我们又转回幼儿园门口,他们班刚好出来在操场上活动,老师同学看到他都热情的招呼他赶紧进去。他犹豫了很久,才在老师的热情召唤中进去。下午放学时,我如约带着蛋糕去接他,他才开心起来。这件事发生后,他就很少会随便“撒谎”了。

当然,有时候,他犯了错,又害怕承担由此引发的后果,他也会撒谎。有一次,我们在便利店买东西。结账时,收银台有一个促销的玩具,仔仔顺手玩了起来。玩着玩着,他把那个玩具从盖子里拔了出来。当时我忙着付款,也没有在意。走出门后,收银员追了出来,拿着被掰开的玩具,问我是不是仔仔弄坏的。我问仔仔是他弄坏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收银员说:“刚刚还是好的,就是你拿着玩了一会才坏的。”

我蹲下来问仔仔:“是你掰的吗?”

他红着脸点点头。我问他,“那接下来要怎么办呢?”

他看了看我,说:“不知道。”

我告诉他说:“没关系,我们把这个玩具买回家就好了。”然后我就拿出钱给他,让他付款买下了那个玩具。

走出来后我说:“仔仔,妈妈觉得你刚刚的表现很棒。”他不解的看着我,我说:“刚刚你把玩具弄坏了,你开始不敢承认,后来勇敢的承担了后果,这就是最棒的表现。”

“犯了错不要紧,我们所有人都会犯错,你只要记得,犯了错要告诉爸爸妈妈,勇敢面对,我们再一起寻找解决办法。不管什么问题,爸爸妈妈都会与你一起面对。”

发现孩子撒谎,父母一般都会很难过,甚至担心孩子成为一个撒谎成性的人。从发育的角度看,撒谎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国外甚至有专家指出,早期善意的谎言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因为孩子在撒谎的过程中大脑正在复杂的运转,他需要掩盖真相,合理的解释自己的谎言,这有助于孩子管理思维的培养。

所以,父母要以平常心看待孩子撒谎。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自我反省。要孩子诚实,父母就要以身作则。如果自己都做不到诚实,信守承诺,孩子自然会有样学样。

2、了解孩子的愿望与想法。幼儿时期的孩子,身心理都还没有发育成熟,发现孩子谎言时,父母不要戳穿他,而是要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重视孩子的体验和感受。

3、鼓励孩子直面错误。发现孩子的问题时,父母要心平气和的对待,最好的办法是蹲下来,认真倾听,多听孩子说,孩子才会一吐为快。如果孩子每次犯错父母板着脸,甚至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犯错时,十有八九会采取一种隐瞒或者编谎话的方式,家长以为孩子更乖了,可却不知在孩子“乖”的表象下,一个坏习惯却正在慢慢滋长。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并且鼓励孩子诚实的讲出来,这才能帮助孩子成长。

4、宽容对待,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孩子犯错后,内心其实是很自责的,如果父母指责他,他反而会觉得反正你们已经惩罚过我了,我就不需要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不管孩子犯什么错,都以平常心看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可以问孩子: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爸爸妈妈和你一起想想好不好?事后,我们再告诉他如何避免这类的错误。

5、放低对孩子的期望。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高,为了取悦父母,很多孩子会用编造谎言的方式来让父母高兴。其实这类孩子并不是真正想欺骗父母,更多的只是他不知道如何面对而已。所以,父母平时适当放低期待,教会孩子如何面临挫折。

儿童偏食的原因


儿童偏食的原因

1、长期饮食单调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长期食用某一食物而产生腻感,最后不爱吃它。二是对长期食用的食物习而惯之,导致排斥某些新加入的口味有异的食物。

2、零食不离口

五花八门的零食对孩子极具诱惑力,如果养成常吃零食的习惯,会导致胃肠道消化液不停分泌,胃肠缺乏必要的休息,最终可能引起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下降。

3、父母"包办"喂食

孩子1岁左右时,父母就应该培养他自己动手吃饭的习惯,但有的孩子四五岁了,大人还坚持喂食,以至影响孩子对吃饭的兴趣。

4、边看电视边吃饭

有的家庭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边吃边玩,这样会使孩子分散注意力,不能专心吃饭。有的家庭孩子吃饭时,家长盯着他恐怕他吃不饱,吃不好,慢慢地孩子会把进食当做威胁大人的一种手段,用吃饭慢来换取大人对他的注意和关怀,久而久之形成的习惯,家长越着急让他吃,他越是不好好吃。

5、未把握饮食时间

孩子刚睡醒,或刚做完游戏,就让孩子吃饭,准备工作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容易造成偏食。

6、食物单调

年轻父母掌勺的小家庭习惯常做一种饭菜,或者孩子爱吃什么,就总给孩子做什么,吃腻了,偏食也就形成了。

7、父母偏食

有的父母本身有偏食习惯,在饮食上挑三拣四,在孩子面前常说这不好吃,那也难吃,这就可能使孩子学大人的样。

8、烹调不可口

尽管买了许多好东西,但是父母烹饪技术不过关,做得没有滋味或缺乏变化,孩子不爱吃,不感兴趣。

9、餐桌气氛不良

父母关系不和,常在餐桌上争执,孩子吃饭时会精神紧张,导致没有食欲,也会诱发偏食。

2治疗宝宝偏食的食物

1、调整烹饪法

同样的食材有不同的的烹饪法,我们应经常变换煮、蒸、熬、炖、氽等方法,使食物软烂易嚼,孩子乐于食用。

2、变形变色法

我们要时常在菜的形色上做点装饰,吸引小朋友的兴趣。譬如,可把孩子不爱吃的猪肝切成手枪、火箭、小兔等形状;用模型或蔬菜把饭装点成凯蒂猫或比卡丘;将炒饭加入青菜、蕃茄酱作点颜色变化等等。

3、食物掺杂法

事前不让孩子知道,在他最喜欢吃的食物中掺入不吃的食物成分。比如把孩子不吃的羊肉、虾、芹菜等切成碎末,拌在菜里或拌在饺子馅中,开始少量,以后再逐渐增加,当增加一定程度后,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习惯了。

4、餐具诱惑法

把孩子不喜欢的食物放到可爱的容器中,不仅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可大为提高孩子吃的意愿。

3治疗宝宝偏食的方法

1、心理疗法治疗偏食

这是最根本的矫正方法,要求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使用好以下方法:

(1)、榜样示范法

老师、家长以身作则,不偏食、不挑食,要带着孩子吃,吃饭时总要对每种食物表现出很香、很满意的神色。同时,幼儿最喜欢得到别人的称赞,可以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称赞不挑食的孩子,从而使孩子因羡慕而积极地效仿。

(2)、亲身体验法

鼓励孩子做餐前服务,家长、老师可以利用他们好奇、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帮忙摆桌椅、端菜碟、分碗筷,甚至在做菜时让他们帮忙洗菜、拿佐料。在制作过程中,让孩子充分发挥其创造力,面对自己参与劳动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会大开胃口。

(3)、气氛营造法

不管是什么原因,家长、老师切忌在孩子进餐时恐吓、责骂或以其他方式惩罚孩子,影响其食欲。要善于营造就餐时的快乐气氛,使孩子心情愉快,乐于进食。

(4)、理想激励法

孩子都有这样那样的理想,我们要因势利导。例如看到媒体上的足球运动员时,可以对孩子说"你看,这些叔叔的身体多棒,因为他们经常吃胡萝卜、白菜、鱼和肉,你长大了不是想当一名足球运动员吗?你可要从现在起开始吃这些菜呀!

(5)、期待奖励法

孩子都渴望得到奖励。当一些孩子不爱吃蛋黄时,我们就许愿给他们买某种玩具,或者带他们到公园去玩,鼓励孩子吃下去。孩子吃了后及时表扬,并且一定兑现诺言,绝不失信。

(6)、兴趣抑制法

全面了解偏食孩子的需求心理,当他不吃某种食物时,就停止他认为最有兴趣的活动,如看动画片、逛动物园等,这样孩子就会勉强忍受不愿吃的食物,时间一久,就能收到成效。

2、生理疗法治疗偏食

这是一些辅助性的矫正方法,运用起来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1)、控制点心与零食

许多孩子偏爱吃点心、零食,等到了正餐时间又吃不下去。古语说:“饥不择食。”饥饿时对过去不太喜欢吃的食物也会觉得味道不错,所以对点心和零食的给予要严加控制。

(2)、安排丰富的户外活动

家长、老师合理安排骑小自行车、玩球、跑步比赛等户外活动,以消耗其能量,促进其食欲。同时禁止孩子刚刚做完剧烈运动后进食,因为此时是没有食欲的,要让他们洗洗手,安静一会再吃饭。

(3)、及时预防治疗疾病

及时预防治疗幼儿的龋齿、寄生虫病及其他疾病。因为有病也可以改变嗜好,容易引起偏食。

4治疗宝宝偏食的注意事项

1、合理喂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小抓起

4个月以内的婴儿最好采用纯母乳喂养。因为相关的研究表明,纯母乳喂养的小儿很少有厌食。按顺序合理添加辅食,不要操之过急。小儿饮食以主副食为主,不乱加额外的“营养食品”。不要使用补药和补品去弥补孩子营养的不足,而要耐心讲解各种食品的味道及其营养价值。

2、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定时、按顿进食,饭前不吃零食(包括饮料),因为血糖升高影响食欲,饭后吃水果。家长要注意经常变换饮食的品种、尽量不要千篇一律,要荤素搭配。动物食品含锌较多,须在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

3、要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

创造好的吃饭气氛。要使孩子在愉快心情下摄食。即使有几次小儿进食不好,也不要着急,不要威协恐吓小儿进食,也不要乞求小儿进食。一餐不吃、不必顾虑,也不要再用零食补充,下餐饿了自然会吃。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大人应当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引导他们品尝这种食物,既不无原则迁就,也不过分勉强。

4、父母是孩子的好榜样

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则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多半也是个厌食者。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不挑食不偏食,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影响。

5、积极治疗引起厌食症的根源

如因为某个疾病引起的厌食,原发病治愈后,食欲自然会增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