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入学准备后的感想

2021-06-17 入学准备后的感想 大学新生入学该准备啥 胎教该怎么做

孩子犯错后该不该挨打。

孩子犯错后该不该挨打?孩子犯错后,家长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怎么惩罚孩子效果好?下面来看看这两位妈妈的做法,让孩子的人生天差地别!

现在的90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最大遗憾是没有经历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的手足情谊,但更大的遗憾是他们遗留下来的独生子女通病,太过于自我。

独生子女往往在家里是最受宠爱的一个,因为没有人与他分享父母的爱,自然他也就霸占了父母和家里长辈全部的爱。而父母也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往往对他听之任之,纵容溺爱,在走入社会以后,与社会的相处就会有许多的矛盾。

有许多的90后,在进入工作状态以后,往往承受不了老板的挑剔,做错了事情被说两句,甚至就直接辞职不干了。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对于自己的错误视而不见,但是却对自己的委屈放大百倍。遇到事情没有想过要承担,反而想的是要逃避,这也是家长溺爱纵容的结果。

以前的孩子由于子女多,为了平衡子女关系,所以也会制定一些规矩,大家在这样的规矩里办事,如果谁犯了错误,那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挨打,这样的惩罚制度在可控的分寸之下真是很有效果的。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中,往往子女成了主导位置,根本就不可能有惩罚他的机制,这样的人到了社会上,往往心智上就没有那么的成熟,对于事情的规则也不太遵守,反而只顾自己的情绪心态,这样的孩子就难当大任了。

下面就给大家讲讲孩子犯错该不该挨打?两位妈妈的做法,让孩子的人生天差地别!

1.挨过打的孩子

小林从小就是一个挺调皮的孩子,也母亲从来不会为了他的调皮而惩罚他,但是如果他的错误行为给别人带来了伤害,或是侵犯了别人的利益,那么母亲就会对他进行惩戒。就是因为母亲从小这样的教导,让小林觉得,自己做事做人不能只有自由,因为是在规矩里的自由。自己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会犯错,也会为犯错受到惩罚,他没有想过自己是不可侵犯的,自己做的事情就是对的。

这样的经历让他的内心更加的成熟,知道自己在社会当中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在工作了以后,他更加知道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在工作中的为人处事和做事风格,一直都被老板赏识。

2.没有挨过打的孩子

成成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康的家庭,家里的条件不算差,父母也只有他一个孩子,爷爷奶奶也把他当成了心肝宝贝。从小到大,成成在家里虽然年纪最小,却好像是家里的老大,所有人都在围着他转。在家里这样也还说得过去,毕竟家里人都让着他,心疼他。可是当成成和别的小朋友玩闹时,常常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拿了别人的玩具就玩,即使别人不同意的情况之下,也照玩不误。成成即使这样,家里还是一如既往地宠着,从来不会因为他的错误而惩罚他。

现在的成成已经大学毕业,结识的朋友也不多,因为没有人喜欢他的做人风格。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老板说上一句,他回家也要闹脾气,犯了错之后就直接递了辞职信。可以说成成这样,也是从小父母的娇惯纵容造成的。

孩子挨打,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当然,父母也要有点分寸,不能把打孩子当作了情绪宣泄。除了打孩子,也要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儿?怎么改正,这样做有什么坏处等等。教育一个孩子并不容易,这也需要家长们的耐心。

延伸阅读

发现孩子有打人的行为该怎么办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宝爸宝妈们就需要开始注意宝宝的一些不良行为了。比如发现孩子有打人的行为,那么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记得在阳阳三周岁生日的时候,他邀请了好朋友瀚瀚来家里玩,和他一起庆祝生日。一开始,整个生日宴会充满了欢声笑语,但在接近尾声的时候,两个人因为吃一个苹果还是半个苹果而起争执。

突然,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阳阳一个迅速地跑过去,抓了一下瀚瀚的脸,抓出了一道两厘米左右长的血口子。看到他这样的行为,在场所有人都感到震惊,而我却被吓得愣住了。

在这之前,阳阳从来没有主动打过人,只有当他的玩具被熟悉的朋友抢走以后,他才会出手打人。每次因为抢玩具而打人时,他也会被我轻轻拍打一下,以示惩戒,并让他感觉一下被打的疼痛。

所以,等我缓过神来后,我拉起大宝的小手,准备打他的手心,但就在要打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自己大错特错,不能再“以暴制暴”了。如果我继续这样,那他下次还会主动打人。当我想到这些以后,再结合自己学习到的育儿知识,立马换了一种方式让阳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首先,我蹲下来抱着他,问他为什么要打人,然后让他看看瀚瀚的伤口,并向瀚瀚道歉,最后才让他面壁思过。看到瀚瀚流血了,阳阳知道自己确实犯大错了,睡觉前抱着我和我说:“妈妈,我以后不会打人了。”

阳阳睡着后,我却因为瀚瀚被抓伤而自责内疚,因为阳阳的行为而难以入眠。一直在想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才会导致一个才3岁的孩子变得如此过激?除了和平时我的“以暴制暴”有关以外,还和生日前几天他被爸爸打了有关。

那天,因为爸爸抱了妹妹,没有抱他,所以就在小区的公园里满地打滚,哭闹不停。当时,阳阳爸爸一开始也是哄着,但是那天无论怎么说,他就是油盐不进,就算爸爸抱了也继续哭闹。最后,爸爸失去耐心,抽起身旁的树枝就打。阳阳被打了以后,立马安静下来,因为这是爸爸第一次打他,着实受到了惊吓。

现在看来,虽然当时在我的安慰下,他表面看去已经释怀,实则内心还隐藏了委屈的情绪,并且学会了模仿,认为自己很生气的时候也可以打人,所以这次生日宴会上主动打了瀚瀚。

通过他把瀚瀚抓伤这件事,我和阳阳爸爸达成了一致意见,以后不能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更不能“以暴制暴”。

其实,面对孩子打人,作为父母确实感到头疼,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引导。我通过发生在阳阳身上的故事,总结出了四点经验,供有需要的妈妈参考。这些经验不仅适用于孩子打人方面,而且适用于孩子犯了其他原则性错误方面。

接纳孩子,表达共情,杜绝以暴制暴

孩子打人,有时候是一种假象。比如一岁多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他就会走过去轻轻拍一下。很多父母看到宝宝这样的行为,第一反应就会说:“宝宝,不能打人哦。”

其实,他并不是打人,而是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只能出于本能地用手去触碰对方。为此,当孩子用手去触碰别人时,妈妈要了解孩子的真实行为,不能一概以打人定论。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确实会打人。对于这样的情况,妈妈也不要出口就骂:“你怎么这么坏?是不是也要妈妈打了?”更不能以暴制暴,以避免出现适得其反的后果。而是应该接纳孩子,让自己保持冷静,蹲下来抱着他,了解清楚打人原因。

同时,向孩子表达共情,并和孩子说:“妈妈知道你肯定很生气才会打人,但是打人是不对的,如果你很生气可以走开,暂时不和让你生气的人一起玩。”

目前,阳阳除了那次主动打了瀚瀚以外,再也没有主动打过人,只有被打了才会还手。

引导孩子道歉,让他认识到打人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无论如何,孩子打人是不对的,所以妈妈在表达了共情以后,一定要引导孩子向对方道歉,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

目前,阳阳虽然不会主动打人,但是在和熟悉的朋友玩时,如果玩具突然被抢了,也会出现打人的情况。每当这时,我会和他说:“如果好朋友抢你的玩具,你可以说不能抢,等你不玩的时候再借给他,别人抢玩具不对,但是你打人也不对,所以你应该向对方道歉。”听我这么说,阳阳虽然感觉有点委屈,但还是会和朋友道歉。

适当给予处罚教育,面壁思过

孔子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人都会犯错,何况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在犯错中成长,但并不是犯错了就得受处罚,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孩子犯的错只是小问题,父母就不能上纲上线,适当引导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比如把人打伤,或者针对某个问题屡教不改,那么就应该采取适当的处罚教育,比如面壁思过。

阳阳前几天因为和妹妹争抢玩具,一气之下就拿起一个塑料盒朝妹妹扔去,那会刚好妹妹跑到我身边了,我赶紧一把抱住小宝,那个塑料盒刚好砸到我的左手,没过一会就红红的一片。

当时,如果小宝的头部被扔到,那估计会被砸痛。但他毕竟还是一个4岁多的孩子,不知道一个塑料盒的危害究竟有多大,以为就和扔球一样。

本来有点怒火中烧的我,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蹲下来抱着大宝和他说:“妈妈知道你是因为抢不到玩具才这样,可是这样朝妹妹扔东西是不对的,而且刚好扔到了妈妈的手,你看妈妈的手都红了。

你应该向妈妈道歉,和妹妹互相道歉。还有,妈妈和你说过,不能乱扔东西,可是你没记住又犯了。之前没有罚你面壁思过,这次就要了,好不好?“”阳阳自觉理亏,向我与他妹妹道歉后,自觉地去面壁思过。

孩子模仿能力强,父母要杜绝棍棒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真实反照出父母的样子。所以,如果父母会打人,尤其是打孩子,那么孩子将来也会打人。

其实,很多父母明白打孩子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只是基于家庭和工作双方面的压力,面对孩子吵闹不停,情绪一旦失控就什么都顾不上了,直接上来就是一顿胖揍。而且,我们这一代的很多人本身也是在棍棒教育底下长大的,所以当自己的孩子犯错以后,就会不由自主地采取同样的方式对待。

有些父母甚至还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一传统观念。对于现代孩子来说,这一观念已经不适用了。作为新时代的父母,应该在教育理念方面与时俱进,关注孩子成长规律,洞察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当他犯错,比如打人了,父母就要深刻反思自己是不是也会打他,才让孩子学会模仿。

孩子受罚后,妈妈及时给予安慰。著名育儿畅销书作家,龙春华亲子实践课堂的创始人龙春华老师说:“孩子最不乖时,其实最需要爱。”

当孩子犯错,比如打人,他的内心其实是处于一种恐慌的状态,才会用过激行为来作自我保护。再加上父母处罚,就更加需要妈妈的关爱了。

为此,当孩子受处罚后,妈妈应该抱着孩子并且告诉他,虽然妈妈处罚他了但还是很爱他的。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得到满足,不会害怕因为自己犯错而失去爸爸妈妈的爱,更利于孩子内心健康成长。

每次阳阳受了处罚后,我都会抱着他,并且和他说:“妈妈处罚你是为了让你记住,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虽然你犯错了,但妈妈一直都很爱你很爱你。”阳阳看我这样,就算感觉委屈也会破涕为笑。

童话作家郑渊洁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培养教育他们。”为人父母,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践行,把育儿理念与实际教育融会贯通,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顽皮不听话该怎么办


不管走到哪,总能碰到几个熊孩子。而把孩子变成熊孩子的,往往就是父母们自己。那么问题来了,孩子顽皮不听话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前几天,逛超市遇到一个“熊孩子”。当天超市人很多,那个小男孩子因为好奇心比较重,在超市像撒了欢儿一样,跑个不停。

他的家长在他身后追赶他。然后,警告他不可以这样,还告诉孩子“要听话”。但是,好像完全没有用。孩子照样我行我素,甚至还想和家长玩躲猫猫,可把家长气得不行。

而且家长好像是碍于在公众场合,也不好教育孩子。孩子顽皮不听话,你还在告诉他“要听话”?一流的父母这样做。

教育孩子,要提早做准备

如果家里的孩子比较顽皮,家长就应该提前教育孩子。就拿家长带孩子逛超市来说,家长在带孩子去超市之前,就要告诉孩子不要做哪些事。提前一对一地告诫孩子,也是让孩子有一点心理和时间上的准备,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如果家长真的等到孩子犯了错误,才去教育。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聪明的家长教育孩子是防范于未然,而不是在孩子顽皮不听话的时候,那样只会措手不及。

教育孩子,神情、语气都要到位

就拿上面的“熊孩子”来说,他为什么不听父母的话呢?首先,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重视了在语言上提要求,并没有通过神情告诉孩子“不可以”。

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只通过语言。有些家长就想了,是不是还要通过打呢?其实不对。

虽然,打孩子很容易警告他违背父母的后果,但是并没有让他知道,事情的严重后果。教育孩子,神情、语言都要到位。让孩子知道“不可以”,很多时候只用语言力度是不够的。

教育孩子,要向孩子展现顽皮的后果

听一位妈妈说,自己最开始一直避免儿子接触衣柜,因为怕衣柜夹到孩子的手。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越是禁止孩子去碰,他就对衣柜越好奇。后来这位妈妈就自己向孩子展示一下,被衣柜夹住手的样子。并且还让孩子自己去试开一次衣柜。之后孩子再也没有动过衣柜的门。

家长教育孩子,可以提前向孩子演示顽皮的后果,这样做对孩子来说更深刻。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打一顿比较管用。这是因为孩子的身体直接感受到了事情的后果。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也不一定非要打,多带孩子感受事情发生后的后果,对孩子就有警示意义。

入学准备后的感想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