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宝宝开始幼儿园生活已经有段时间了,好奇的爸爸妈妈总是想听宝宝讲讲在园里都做了些什么。可是宝宝却总是“金口难开”,问了半天也是毫无收获。难怪经常听到年轻的爸妈这样抱怨:“唉!这个小家伙!真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整天都琢磨些什么,想听他说说心里话,好难啊!”

宝宝为什么不向父母讲出心里话呢?是他们真的“惜字如金”。还是小小年纪就和父母有“代沟”?都不是!事实上,小家伙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暗语”在向你表达着他的心声,只是爸爸妈妈没有读懂罢了。

暗语一:哭闹

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原因,把妮妮放到奶奶家整整半个月。接回家后。原来蛮乖的妮妮,现在却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儿大哭大闹,要不就是毫无缘由地发小脾气,又或是粘着爸爸妈妈寸步不离,活像一个小尾巴。

暗语破译:关爱

虽然宝宝很小,但感情却很丰富。长时间被冷落,会让他们缺乏安全感,从而焦躁不安。他们需要被关注、关心、关爱时,却又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表达出来。所以常常以“无理取闹”的方式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

所以,要尽量避免对小宝宝长时间冷落。当然,平时就要记得,常常对宝宝表达你的爱。对待宝宝想“含蓄”一点表达爱可是毫无作用的哦!小家伙才不懂呢!你只要张开双臂给宝宝一个热情的拥抱。或者时不时在宝宝嫩嫩的小脸上来一个甜蜜kiss,也许宝宝莫名的哭闹情况会减少很多呢!

暗语二:沉默

有一天,妈妈发现,原本整天小嘴不停,追着妈妈说这说那的豆子突然变得不爱说话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一天豆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兴冲冲地想对妈妈讲幼儿园里的事儿。从客厅跟到厨房,又从厨房跟到卧室。一直围着正在干家务的妈妈转。本来妈妈就累得晕头转向,再加上豆子的表达能力实在是不算好。说了半天一件事儿也没说明白。妈妈就说:“豆子乖啊,去自己房里玩会儿玩具啊,妈妈忙,幼儿园的故事一会儿再说吧!”

这下倒好,小喇叭彻底没电了,晚上妈妈想听豆子讲幼儿园的故事时,小家伙却耷拉着脑袋,不说话了。

暗语破译:耐心

很多时候。宝宝不是不想说话,只是有时宝宝想说点什么时,却一下子被父母打断或纠正。又或是宝宝说了半天,父母却置若罔闻,完全没听宝宝说了什么,甚至有点不耐烦地要求宝宝闭嘴。这样,宝宝满腔的说话热情就会像被泼了冷水般一下子灭了。

如果宝宝兴致很高地想和你说话,爸爸妈妈一定要表现得很有兴趣,不论宝宝的表述水平如何,都耐心倾听,千万不要拿“我很忙”当托词。

虽然2至3岁的宝宝在语言能力和技巧上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可以掌握至少200个词语,但是依然不足以描述出他所看到的整个世界。

所以,耐心点,不要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替宝宝说出他要说的话,一定要听他把话说完。如果宝宝实在支支吾吾说不出来,爸爸妈妈可以恰当地提些小问题,引导宝宝顺利地把心里话表达清楚。

暗语三:回避

小茹2岁多了,在家里总是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可不知怎的,一到幼儿园,就变得沉默寡言,老师怎么哄逗都不开口。特别是在许多小朋友面前让她讲个故事或是唱首歌,简直比登天还难。平时要有陌生的叔叔阿姨想和她说话,她总是躲在妈妈的身后或是使劲拽着妈妈的衣服不松手。

暗语破译:鼓励

对小宝宝来说,他面对的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幼儿园对他来说是新的环境,对陌生的人抗拒与恐惧是一种本能,采取回避或拒绝交流的方式其实是宝宝本能的自我保护行为。

用温暖的大手摸摸宝宝的小脑袋,对他说:“宝宝不怕,宝宝是最棒的!”,这样略显溺爱的行为,却常常能给畏生的宝宝最大的心理支持。让他可以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那么,如何才能很好地和小宝宝沟通,轻松让宝宝说出心里话呢?

A、找准时机:爸爸妈妈要想听听宝宝的心里话,也要选择好时机。和小家伙谈心,千万不能选择那种正襟危坐的座谈形式。他才不吃这一套呢!最好选择宝宝兴奋点比较高的时机,例如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在游乐园玩耍时、刚从超市回来时等。接触的新鲜事越多,宝宝的话匣子越容易打开。

B、选对方法:既然想要听宝宝说出心里话,就要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也许宝宝说得并不清楚,也没有丝毫的逻辑性可循,但是,爸爸妈妈一定要保持耐心,认真地听宝宝说每一句话。如果宝宝实在表达不清,可以适当地提一些小问题,帮宝宝理清一下思路。千万不可以听到一半就不耐烦地打断宝宝,这样会严重影响宝宝说出心里话的积极性的。

C、摆正位置:虽然是家长,但不要总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否则小宝宝也会“心生畏惧”的。既然想让宝宝说出心里话,就一定要放低姿态,把自己摆在和宝宝平等的位置上。即便是宝宝说的话并不对,也要尊重宝宝的发言权,表扬宝宝的诚实,然后再帮他认识到不足和不对的地方。如果对宝宝的想法,总是持否定的态度。一味讥笑宝宝的无知、批评他的不足、拒绝他的要求、责备他的错误,那么,想要再听宝宝说说心里话可就难喽!

“暗语”宝宝小测试

好了,说了这么多。还是测测家中说“暗语”的小宝宝,到底是哪种沟通类型的吧!

stepone

带着宝宝一起逛超市,你拿起一袋宝宝平时很喜欢吃的糖果,放到购物车里,但是想想又觉得怕宝宝长蛀牙,结果又当着宝宝的面把它放回了超市架子上,这时宝宝会……

A、大哭大闹,用力抢回糖果,抱在怀里,并摆出一副“想拿走,门儿都没有”的样子。

B、有往回拿糖果的动作,但如果妈妈制止的话,往往选择放弃抵抗,只是会目不转睛地望着心爱的糖果。

C、没有任何强烈反应,但会牢牢抓住购物车里另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

steptwo

幼儿园里的老师,经常会怎样评价你的宝宝?

A、很外向,发言很主动,喜欢对着其他小朋友背儿歌或是表演唱歌等小节目。

B、喜欢笑,也很聪明,和小朋友们都相处得不错。

C、喜欢一个人玩玩具,很听话的小朋友

stepthree

周末,带着宝宝来到游乐场,看着漂亮的旋转木马,宝宝会怎样呢?

A、很兴奋,并且跃跃欲试,甚至连排队都等不及。

B、很高兴,如果爸爸在下面拿着相机或DV,高声呼喊宝宝的名字,和旋转木马在一起的宝宝还会配合地对着镜头微笑。

C、痴痴地望着旋转木马,对妈妈提出玩一下的建议,没有太过强烈的反应,但如果不玩就带着他离开,小家伙会依依不舍。

测试结果

选A比较多 清楚沟通型

清楚沟通型的宝宝基本能够表达他们自己的需求与目的,作为爸妈大可不必伤透脑筋去解读宝宝的心思。他绝对是个有戏剧天分的宝宝。讯息清楚型的宝宝通常是不会有表达困难的问题的,因为他们会运用自身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来接收你发出的讯息,并用各种方式发出讯息向你回应。

选B比较多 含蓄沟通型

含蓄沟通型的宝宝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回应爸妈的讯息时,并不能提供非常明确的线索。含蓄型的宝宝会用他自己觉得最简单的方式来让你了解他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便会熟悉他的这种表达方式,这些方式正是你和宝宝亲子沟通的基础。

选C比较多 被动沟通型

被动沟通型的宝宝反应比较和缓。当你用热情的声音呼唤他的时候,他往往不是用声音来回应,而是用微笑。如果您的宝宝属于这一种类型,那么爸妈观察的重点就应放在他是否能够用某种姿态来回复你这一点上。注意了,不要忽略被动型宝宝对爱的需求哦!

相关推荐

了解宝宝情绪 破译宝宝的身体密码


宝宝在学会说话以前,人小“需”多,却还没有足够的沟通、表达能力,尤其是没有掌握到语言这门技巧,无法顺利传递信息,让新妈妈在喜悦之余,多了几分照顾不周的担忧。好在孩子有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变化,只要能破译这些身体“密码”,就能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给孩子最好的呵护。

表情:懒洋洋 表示:我吃饱了

妈妈最怕宝宝饿着,但过量喂食显然也不是好事。怎么才能判断宝宝已经吃饱了呢?其实也很简单。当宝宝把奶头或奶瓶推开,将头转一边,并且一副四肢松弛的模样,多半就已经吃饱了,妈妈就不要再勉强人家吃东西了。

动作:吮吸 表示:我饿了

喂食一段时间以后,宝宝的小脸再次转向妈妈,小手抓住妈妈不放。当你用手指一碰他的面颊或嘴角,他便马上把头转向你,张开小嘴做出急急忙忙寻找食物的样子,嘴里还做着吸吮的动作,这就说明孩子又饿了。赶急给宝宝喂吃的吧!

动作:喊叫 表示:烦恼

不到1岁大的宝宝,在嘈杂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干扰,但苦于口不能言,只好用尖叫、大哭大闹表达自己的烦恼。大人可以带孩子去安静的地方散步,或是给点好吃好玩的东西让孩子安静下来。同时,大人也要做个好榜样,再怎么烦恼和生气也不要在家里大生说话或是喧哗吵闹,宝宝的学习能力可是惊人的哦!

表情:笑 表示:兴奋愉快

当孩子感觉舒适、安全的时候,就会露出笑容,同时他还会满目发光,兴奋而卖力地向你舞动他的小手和小脚。这就表示:他很开心。这是妈妈最愿意看到的表情,也是最容易读懂的表情。这个时候,妈妈也不要吝啬自己的笑容你充满爱心的回应会让孩子更安心、笑得更灿烂。

表情:爱理不理 表示:我想睡觉了

玩着玩着,宝宝的眼光变得发散,不像刚才开始那么目光灵活而有神了,对于外界的的反应也不再专注,还时不时的打哈欠,头转到一边不太理采妈妈,这就表示他困了。这时,就不要再逗孩子玩耍了。只要给他创造一个安静而舒适的睡眠环境就好。

表情:瘪嘴 表示:不爽了

孩子瘪起小嘴,好象受了委屈,这很可能是要开哭的先兆。当父母有经验后就会知道孩子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要求,至于孩子肚子饿了要吃奶,或尿布湿了要人换,或寂寞了要人逗,就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喽。

表情:小脸通红 表示:大便前兆

判断出孩子便便的时机,对父母减少工作量可谓至关重要。如果看到孩子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而且目光发呆,这是明显的内急反应,得赶紧带他便便了。不然,你就得等着收拾孩子的排泄物了!

表情:橛嘴、咧嘴 表示:我要嘘嘘

在每次小便之前,宝宝通常会出现咧嘴或是上唇紧含下唇的表情。当宝宝出现这种表情的时候,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是把把小便,或是检查他的纸尿裤是不是应该换了。

表情:哭得来劲 表示:锻炼身体

宝宝一哭,妈妈就着慌了:是饿了、冷了、病了、还是尿布湿了?如果这些常规因为都不是宝宝哭泣的原因,也许你就可以乐观的看待这个问题了,哭泣可能对他的身体有好处呢。尤其当宝宝的哭声抑扬顿错,响亮且有节奏感时,你更是不必担忧。因为适当的哭泣是宝宝锻炼肺活量、声带和肌肉关节以及发展智力的重要方式,而泪水所含的杀菌物质还越偶预防眼病的作用。所以,如果孩子哭闹的时候没有伴随别的不良状况,你也就不必多虑那只是宝宝在告诉你:“我的身体很健康!”

表情:吮手指、吐气泡 表示:别理我

大多数宝宝在吃饱穿暖尿布干净而且还没有睡意的时候,会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头,比方说吮手指、吐气泡什么的。这时的孩子更愿意独自玩耍,不愿意别人打扰。所以,妈妈就不要去打扰人家了!

动作:乱塞东西 表示:长牙痛苦

当宝宝处于长牙期时,跟以往不一样的动作就是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塞进嘴巴,乱咬乱啃,不给就大闹,直到牙长齐之后才会停止。的确,长牙那种又痒又痛的感觉真的很难忍受。宝宝抓什么咬什么,可说是逃避痛苦的一种方式。千万不将玻璃制品之类或锋利的东西放在宝宝的身边,避免他伤害自己。可以给宝宝吃一些饼干,这些食品可以帮助孩子长牙,而且也很安全。

表情:严肃 表示:缺铁

宝宝的笑脸是了解其营养均蘅状态的“晴雨表”。从宝宝的发育进程看,一般他在出生后2-3个月便可以在父母的逗引下露出微笑。但有些宝宝笑的很少,小脸严肃,表情呆板,这时候你就要小心了,因为这多半是体内缺铁所造成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最好连续一个星期给宝宝补铁,很快,他严肃的表情会逐步消失代之以灿烂的笑容。

表情:眼神无光 表示:生病了

健康的宝宝眼神总是明亮有神、转动自如的。若发现你的孩子最近眼神黯然呆滞、无光少神,那很可能是身体不适的征兆,也许他已经患上了疾病。这时最好带孩子去看大夫,千万要迟疑!

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孩子特别小气,不准其他小朋友动自己的东西,不愿与其他孩子分享物品,这往往让家长感到难堪。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造成的。小气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自我意识的本能体现。孩子对心目中一切物品常理解为是“我”的,从未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

教育上的问题。同伴交往时,孩子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却遭对方拒绝,因此,当别的小伙伴向自己借玩具时也表现出小气行为,父母见后,却给予一些赞赏,这样,孩子的小气行为便愈发严重,而一旦孩子出现小气行为后,家长往往不分析原因便找出一个相当流行的说法:“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要是有两三个孩子便知道分享了,长大就好了。”以此掩盖自己教育的失误。

对于孩子的小气行为,家长必须探究原因,“对症下药”。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教育孩子做到:

学习分享。首先要从家庭中做起,使其懂得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当家里来客人时,可有意识地让孩子帮助“招待”客人,如拿糖果给大家吃或拿玩具请小客人玩等。其次,家长应多给孩子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让他带着玩具和同伴交换着玩,增加其与同伴分享的经验。

学习赠与。可常常鼓励孩子把旧时的物品(玩具、衣物等)赠与邻家的弟弟、妹妹或捐给孤儿院的孩子们,也可在节日里,让孩子向同伴赠送礼物,从中体会愉悦的感受。另外,家长应正确给孩子以适当的鼓励,如孩子有好玩具、好东西懂得分享时,家长应给予及时的肯定、赞许,孩子将会逐渐改掉小气的毛病。

宝宝成长过程中需要纠正的行为有哪些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红,因为缺乏判断力,所以很容易养成一些错误的习惯和行为。那么宝宝成长过程中需要纠正的行为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小优平时喜欢周末在懒人沙发上,一趟就是一整天,因为实在是太舒服了。不禁就想到,我们都会找到一种让自己觉得很舒服的姿势呆着,而宝宝也一样的。但是,你有留意过他们的姿势吗?

有的孩子在看书啊、看电视啊,或者是在玩耍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姿势的。很多小朋友喜欢一个趴着的姿势,看起来就像是“W”一样,其实有的姿势看起来挺舒服、稳定的。但是,有可能影响着宝宝的骨骼发育呢!今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姿势是需要我们给宝宝们纠正过来的!

首先,说说“W”这个姿势。

就容易导致骨盆骨盆向外扩张,大腿骨内转,膝关节也随之内转,从而双脚可能会内撇影响步行姿势,严重了还可以导致脊柱前凸,影响孩子整体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W型坐姿还容易导致孩子更容易形成内八字脚。专家提醒,孩童腿部的发展是:出生到1岁半为”O”的型,1岁半至2岁会回正,但是到了2岁到4岁之间,却为”X”型,等到了6岁左右才又会自动矫正。

另外关于W型姿势,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婴儿时期用W的坐姿,是可以的,因为他们要从四肢摇晃支撑的阶段,过渡至自行坐立。

但是,如果到了开始走路的年龄,就不能再是这种姿势了,因为这姿势会导致骨盆向外扩张,令大腿骨内转,膝盖关节也随之而内转。

另外呢,这个坐姿还会导致人体对手臂的操控能力产生延迟,同样也会影响跳跃、投掷和踢腿等动作。

所以,当孩子慢慢长大,我们试着让这个习惯改掉,尽量避免这样子坐,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坐姿。

比如,让他们盘腿坐,还可以随意做一些伸腿的动作,伸展紧张的腿部肌肉、矫正腿部变形等,这样对孩子的发育有很大的用处。

还有一种正确的姿势是:半盘腿坐,就是一腿伸直,一腿向内弯曲;

第二种错误的坐姿是:跪姿。

也叫跪坐,这个姿势是腿向下折坐姿,即“跪坐”。

刚刚学会独坐、爬行的宝宝是最容易跪坐的。而这时候宝宝的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跪坐过久,慢慢的身体就会前倾,有前趴趋势,对宝宝的脊椎发育是非常不好,容易形成驼背。

另外这个姿势,还可能导致持续性的大腿弯曲,久而久之就会形成O型腿,同时对膝关节造成损害,加剧膝盖外翻。

想要骨骼发育良好,坐姿是必须纠正好的。

还有一种正确的坐姿是:环坐。就是坐着时两脚的脚掌是相互碰着的,正在形成一个环状。

其次,就是V型的坐姿;两脚自然伸直或成V型打开。这种坐姿是非常适合宝宝的身体发育的一种姿势。

不同的坐姿能够锻炼的肌肉群的侧重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非常值得鼓励宝宝经常轮换着坐,学会或习惯运用不同坐姿,均衡身体肌肉群发育。

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平时就要多多注意宝宝的坐姿,如果每次都是单一的坐姿,或是3岁后依然频繁出现错误坐姿,那就必须及时纠正了。

而习惯W型姿势和跪坐的坐姿习惯不好纠正,这就需要父母耐心帮助和引导。

早教知识: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


在生活起居中,大家经常会发觉一些孩子非常小气,禁止别的小孩子动自身的物品,不肯与别的孩子共享物件,这通常让家长觉得尴尬。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有哪些?孩子在相处中的小气个人行为,缘故大概有下列几类:

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导致的。

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有哪些?小气是孩子发展趋势全过程中的天气现象,是自我认同的本能反应反映。孩子对心中中一切物件常了解为是“我”的,从没感受到他人的必须。如“我的单人床”、“我的玩具”、“我的……”

文化教育上的难题。

同伴相处时,孩子看好了同伴的玩具却遭另一方回绝,因而,当其他小伙伴们向自身借玩具时也主要表现出小气个人行为,爸爸妈妈见后,却给与一些称赞,那样,孩子的小气个人行为便更加比较严重,而一旦孩子出現小气个人行为后,家长通常不剖析缘故便找到一个非常时兴的叫法:“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如果有两三个孩子便了解共享了,长大了就好了。”为此遮盖自身文化教育的出错。

针对孩子的小气个人行为,家长务必研究缘故,“对症治疗”。塑造恰当的教育孩子观,文化教育孩子保证:

学习分享。

最先要从家中中学起,使其明白好产品应当大伙儿共享。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有哪些?当家中来顾客时,可有目的地让孩子协助“接待”顾客,如拿糖块给大伙儿吃或拿玩具请小顾客玩等。次之,家长应多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遇,使他带著玩具和同伴互换着玩,提升其与同伴共享的工作经验。

学习培训赠予。

可经常激励孩子把故时的物件(玩具、衣服等)赠予邻居的侄子、亲妹妹或赠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也可在传统节日里,让孩子向同伴赠予礼品,从这当中感受愉快的体会。此外,家长应恰当给孩子以适度的激励,如孩子有好玩具、好产品学会分享时,家长应给与立即的毫无疑问、赞誉,孩子可能慢慢改正小气的问题。陈福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