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对于宝宝们来说很重要。而宝宝一旦缺乏安全感会做出一些行为。那么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90后成为生育的主力军,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不像老一辈那样只关注身体发育和学习成绩,开始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要知道失去安全感的阴影会伴随孩子一生,影响孩子的性格和人际交往,变得敏感多疑,对很多事物产生错误的认知,不敢争取字的权益,害怕被亲近的人伤害抛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安全感,家长要重视哦!

特别黏人,走哪跟哪

如果你家孩子突然变得很黏你,就连家长上个卫生间、吃个饭也要黏着,几乎是寸步不离。

见到陌生人会害怕,有亲戚朋友想要抱抱他,他也变现得很抗拒,说明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长需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陪在孩子身边。晚上睡觉前,可以和孩子聊聊天,询问有没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解孩子每天的情况。

另外,孩子在某个特定的阶段也会表现得特别黏人,害怕分离,走到哪就跟到哪。这说明孩子进入了分离焦虑期,通常从6月龄-2岁。分离焦虑期的长短,和孩子安全感是否建立好有关。

想要帮助孩子快速度过这个阶段,家长首先要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当孩子哭闹、说话、想要家长一起互动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回应,让孩子感到生活的环境很安全,家长始终都在身边,有了信任感和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就容易建立。其次,看护孩子的家长要持续而稳定,不能随意更换。

比如,有些孩子从小就和爷爷奶奶待在一起,突然被带回爸爸妈妈身边,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处于焦虑和不安中。因此在分离焦虑期,要有个持续而稳定的看护人,并且孩子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也要有规律。

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换看护人,改变生活环境,那么一定要提前告诉孩子,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减少恐惧和不安。

怕黑,怕自己睡

孩子突然表现得怕黑,不愿意自己睡,想要有家长陪着。

这种表现,大多是两种因素所致的:

第一种,孩子近期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比如,被其它小朋友欺负,被老师训斥,做错事被父母惩罚,或者家人发生激烈的争吵等等,都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产生了恐惧。

这种情况下,家长就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缓解孩子内心的压力,让孩子的焦虑和恐惧得到释放,让孩子知道,不管怎么样,爸爸妈妈都是爱自己的,是自己的保护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第二种,是孩子成长中必经的一个阶段。孩子2岁后,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想象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他们开始对黑暗、陌生的动物,想象的物体,大自然奇怪的景象感到害怕,等孩子渐渐长大,通过学习和生活阅历的增加,这种恐惧感自然就会消失。

家长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不要嘲笑孩子的“胆小”,多和孩子解释陌生现象的原理,让孩子认识黑夜的美好,比如一起看日落,傍晚散步时数星星,通过绘本认识萤火虫,猫头鹰,蝙蝠等在晚上出没的动物。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能分清楚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幻想,就会克服自己的恐惧和焦虑,建立好安全感。家长如果忽视的话,就会让孩子无法合理面对这些恐惧感,变得敏感,胆小,甚至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延伸阅读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小动作有哪些


安全感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宝爸宝妈们需要注意下这方面。那么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小动作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不只是身体健康就ok了,心理健康同样重要,懂得科学育儿的宝爸宝妈都会很注重对孩子的陪伴,就是因为想要让孩子能够在父爱母爱的陪伴下长大,建立正常完整的依恋感、安全感。

事实上,一个孩子的安全感主要就在其婴儿时代初步建立,表现形式通常为“母婴依恋”,在孩子三岁前是最为关键的时期。

如果妈妈在孩子三岁前一直都能够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对孩子的需求保持敏感,并规律、及时地满足孩子,就能让孩子对妈妈产生基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孩子自己就能“放心”地成长;

但如果妈妈没有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孩子就容易缺乏安全感,日后容易变得孤僻、冷漠、自卑,把自己封闭在心灵的茧中无法自拔,这对孩子的人生道路很不利。

孩子做这五个“小动作”,正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父母要多留意哦。

1、睡觉喜欢蜷缩着、抱着被子

蜷缩是人类自我保护的姿势,而睡觉本应是安全、舒适的行为,如果孩子在睡觉时喜欢蜷缩着,或是喜欢抱着被子、毛绒玩具等才能睡着,那就说明孩子对于“在家睡觉”这件事是很不信任的,这样的孩子非常缺乏安全感,因此需要抱着东西、蜷缩身子来让自己感到踏实。

2、情绪化严重

有的孩子虽然其他表现还正常,但情绪化很严重,遇到高兴的事会得意忘形,遇到难过的事会过度悲伤,遇到生气的事会疯狂发泄,整个人的情绪反应总是很激烈,这其实也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3、爱啃手指头

在孩子一岁半以前,是他的“口欲期”,这时候啃手指头是很正常的,是在满足孩子的吮吸欲望,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

但如果在一岁半之后仍然有这个习惯,那就不正常了,要么是孩子缺锌,要么是孩子缺安全感,需要用啃手指头这个动作来缓解紧张、放松心情。

4、触觉过度敏感

我们平日里说的“怕痒”“怕碰”,其实就是触觉过度敏感的表现,这主要是因为幼年时期触觉经验刺激不足造成的,而这种刺激不足往往是因为孩子很少得到父母的拥抱、亲昵,这样的孩子自然会缺乏安全感和对父母的依恋。

5、害羞、不自信

害羞、不自信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一个直接表现,这样的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时非常紧张,遇事不敢去尝试,这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造成的伤害,需要父母用更多的鼓励和表扬来帮助孩子重拾自信。

安全感是一个孩子建立健全完整人格所必不可少的,其重要性不可小觑,家长们如果发现自家孩子身上有这几个小细节出现,那可要提高警惕了,要在生活中尽力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温暖哦~

从胎教开始缺乏安全感


1、强烈的不安全感

胎教时培养雏形,成长过程中又遭遇不断的刺激,就会形成强烈的不安全感。在没有感情交流时倒还能安然自若,一旦有了和异性产生亲密关系的机会,反而疑神疑鬼,坐立难安。

2、悲情主义

这类人对伴侣是渴求的,对恋爱是疯狂的,但他们的心态上却尽有千千结,在脑筋上也是死命钻牛角尖。他们总是偏执地制造悲剧情节,是一种情绪上的自我虐待狂。

3、爱自由

这类人觉得一旦感情稳定下来,就会不自由,而不自由毋宁死,所以或多或少害怕亲密关系。

4、博爱

这种人有点粗线条,心思不够细腻,总认为每个异性都可以做朋友,但都无法深入交往,无法体会那种微妙的“情爱”。

5、自私

这类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以自己得利作为标准。强烈的自我意识,使他不允许自己为别人牺牲任何利益。

6、认为只有钱是好的

这种人把钱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放在一切价值之上,只认钱不认人。这类人对别人常有怀疑,深怕在经济上和别人发生任何纠葛。

7、自愿牺牲者

这种人心理脆弱,以女性为多见。她们在亲密关系的每一步,都插入了自我牺牲,也因进一步的自我牺牲而破坏了可贵的亲密关系。

8、事业心过强

事业心特别重的人,往往并不真心想要亲密关系,或认为不需为此付出更多。

9、过度依恋

这种人总是赖着对方,粘着对方,把对方压得喘不过气,使本来应该充满情趣的爱情生活变得平淡单调。

10、很怕付出

这类人对爱情的看法很纯洁,希望自己的爱情完美无瑕,因此生怕受到欺骗。如何衡量是否受骗呢?就看对方是否愿意先付出自己。这种心态容易发展出一种过度挑剔并放大对方缺点的现象。

11、自卑感强烈

面对任何认为值得的伴侣,都从内心里感觉配不上,愈是面对自己喜欢的对象,愈是自惭形秽,畏缩不前。他们会因为对方优点,而无端贬低自己,从而无法在亲密关系上形成突破。

缺乏安全感是从胎教开始的


下面这11种不易接近的人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

1、强烈的不安全感

胎教时培养雏形,成长过程中又遭遇不断的刺激,就会形成强烈的不安全感。在没有感情交流时倒还能安然自若,一旦有了和异性产生亲密关系的机会,反而疑神疑鬼,坐立难安。

2、悲情主义

这类人对伴侣是渴求的,对恋爱是疯狂的,但他们的心态上却尽有千千结,在脑筋上也是死命钻牛角尖。他们总是偏执地制造悲剧情节,是一种情绪上的自我虐待狂。

3、爱自由

这类人觉得一旦感情稳定下来,就会不自由,而不自由毋宁死,所以或多或少害怕亲密关系。

4、博爱

这种人有点粗线条,心思不够细腻,总认为每个异性都可以做朋友,但都无法深入交往,无法体会那种微妙的“情爱”。

5、自愿牺牲者

这种人心理脆弱,以女性为多见。她们在亲密关系的每一步,都插入了自我牺牲,也因进一步的自我牺牲而破坏了可贵的亲密关系。

6、事业心过强

事业心特别重的人,往往并不真心想要亲密关系,或认为不需为此付出更多。

7、过度依恋

这种人总是赖着对方,粘着对方,把对方压得喘不过气,使本来应该充满情趣的爱情生活变得平淡单调。

8、很怕付出

这类人对爱情的看法很纯洁,希望自己的爱情完美无瑕,因此生怕受到欺骗。如何衡量是否受骗呢?就看对方是否愿意先付出自己。这种心态容易发展出一种过度挑剔并放大对方缺点的现象。

9、自卑感强烈

面对任何认为值得的伴侣,都从内心里感觉配不上,愈是面对自己喜欢的对象,愈是自惭形秽,畏缩不前。他们会因为对方优点,而无端贬低自己,从而无法在亲密关系上形成突破。

10、自私

这类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以自己得利作为标准。强烈的自我意识,使他不允许自己为别人牺牲任何利益。

11、认为只有钱是好的

这种人把钱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放在一切价值之上,只认钱不认人。这类人对别人常有怀疑,深怕在经济上和别人发生任何纠葛。

孩子抗拒父母的表现有哪些


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情绪都会表现出来。喜欢或者不喜欢等等。那么孩子抗拒父母的表现有哪些?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周末跟闺蜜见面,自然聊起了孩子。我说我女儿最近很调皮,还老爱闹人,真是一点也不懂事。闺蜜却说:“我家儿子很懂事啊,吃饭穿衣都是自己做,我一进他屋,就赶紧催我出去。真是,想操心都没这命啊,哈哈……”看闺蜜一脸高兴,我真是羡慕啊。不过,有的孩子表现得太懂事,也不见得是好事。

所以,当你家孩子有这几种表现时,很可能是抗拒你,家长别窃喜他是懂事。

生活起居不让你插手

像我闺蜜家儿子那样,一到起床时就总是赶妈妈出去。后来细问之下才知道,他感觉自己是小男子汉了,让妈妈帮忙穿衣服,他感觉别扭。所以,当孩子生活起居严禁你插手的时候,你要仔细想想是不是他在抗拒你。

像我4岁的女儿,虽然不是那种特别独立的孩子,但是现在早起也不让我帮忙穿衣服了。正当我暗自窃喜的时候,她终于说出原因:“妈妈,你手太凉,别碰我。”还有吃饭时,也不让我帮忙夹菜和端碗,说是我催得太急,她吃不快,还老噎着。

这样看来,孩子生活起居不让我们插手,有时还真不是因为他们懂事,而是“抗拒”我们啊,真得反思改正一下了。

平时不会黏着你

我同学家儿子3岁了,刚刚送到幼儿园,她也能出去上班了。但是她发现,别人家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妈妈出去上班之后,孩子都很黏妈妈,要闹几天,但是他儿子却表现得很乖很懂事。为什么呢?

她觉得,平时儿子也不怎么黏自己,可能跟她脾气急有关吧。她儿子小时候,因为淘气,她没少训斥和打孩子。

现在,儿子看起来虽然比别人家孩子懂事,但是总觉得跟妈妈少了一些亲近。所以,当孩子不黏人不气人的时候,宝妈也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好,让孩子跟自己隔心了。

从来不跟你顶嘴

我表姐家儿子14岁了,正处于青春期,她总担心孩子会叛逆不听话,但是他却表现得非常懂事,从来不跟妈妈顶嘴。我表姐窃喜道:“真好,儿子懂事我少操心了。你看别人家父母都在为孩子叛逆操心,邻居母子就是,天天吵得不可开交。”

有一次,我到表姐家玩,发现每次她只要跟儿子说话,孩子都是爱答不理的,有时候甚至翻个白眼直接回自己房间了。原来我才知道,孩子不跟我表姐顶嘴是因为嫌妈妈太唠叨。只要他一接话,妈妈总唠叨个没完,所以他很抗拒跟妈妈说话聊天。

所以,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懂事,孩子依赖父母、偶尔跟父母顶顶嘴,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发泄的方式。对促进亲子关系也大有帮助,因为有情感碰撞,亲情才能升温啊。

你家孩子有表现得过于懂事吗?

怎么给孩子建立安全感


父母是孩子在这世上最亲密的人,成长过程中的他们,需要得到来自父母的安全感。那么怎么给孩子建立安全感?一起来看看吧。

家长要为孩子建立安全感

今天和大家一起共读的教育专著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苏拉.哈特和维多利亚.霍德森共同著述的《非暴力沟通亲子篇》,内容主题是:家长要为孩子建立安全感。

安全感和食物、水一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我们会给刚出生的婴儿定时喂奶、喂水,他们哭了我们会抱着他们哄,这就是在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让他知道饿了可以有饭吃,渴了有水喝,他自己是安全的。但是为大一些的孩子建立情感上的安全感要远比满足他们这些身体上的需要复杂得多。

关于大脑的研究证实,任何年龄的孩子在安全感受到威胁时,都会变得焦躁不安和充满恐惧。在这种情况下,人体自动分泌的一些荷尔蒙会中断大脑的思考、学习和分析等区域的活动,让孩子准备自我防卫或者迅速逃离。如果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大脑中的主要部分因为情绪上的压力而关闭,他们的大脑发育、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被孩子们认为是“危险”的经历包括:大人们提高嗓门讲话,骂人,把一个孩子的错误跟其他孩子的成功进行比较,用惩罚或后果来威胁孩子,抓着孩子摇晃或者揍孩子、打屁股等。这些过激的互动方式会让孩子们质疑,跟那些整天照顾他们的人待在一起是否安全。没有这种深度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们在探索世界的时候就会变得谨慎和迟疑,会充满自我怀疑。他们会害怕发问或者冒险,只想在一个有限的、安全的小范围内做出选择或采取行动去满足自己的需要。

那么如何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呢,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孩子的各个发展阶段,提出复合孩子年龄的要求。人类大脑的某些部分是要到二十出头才能发育完全,如果在孩子没有完成发育之前,就期望他们具备成年人的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就是在威胁他们的感全感。因此,家长在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尊重他们的发育阶段。

二、接受孩子独特的个性和学习方式。孩子们天性迥异,有的天生比较容易相处,有的则比较富有挑战性。如果孩子的性格跟家长相差很大,接受这种差异性就是一种挑战。比如,家长喜欢阅读或者做一些安静的事情,但是孩子喜欢跟朋友们在一起热闹、听音乐、搞笑和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家长就要学会欣赏孩子这种自我表达的方式,用尊重的心态对待孩子的需要,避免给孩子贴标签,比如“要求太多”、“太难管理”、“太贪心”或者“太胆小”。这些标签会让家长无法看清你的孩子,不能把他作为独特的个体来接受。

同样,孩子也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家长要仔细观察,发现属于孩子的最佳学习方式。有些孩子是听觉型学习者,另外一些喜欢通过图画和表格来学习,要跟孩子尝试各种不同的互动模式,然后找到最适当的方法。

三、自始至终寻求联结,维护孩子的安全感。如果孩子跟身边关爱他、接纳他的成年人有很好的联结,就会生出心满意足的感觉,这种感受是滋养他健康成长所不可或缺的。很多家长都发现,如果在互动中没有花时间跟孩子建立联结,其结果往往是妥协和不和,难过、生气、沮丧和无望的感觉会越积越多,而如果能够在某些关键时刻多花一些时间去倾听,试图理解孩子,了解当时的状况以及自己的感受,其结果就会释然很多。跟孩子建立联结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用尊重的方式去倾听他,去感受他在那个时刻试图表达和分享的感受和需要。

四、在每一个“不”字的背后听到“是”。在家长育儿过程中,孩子说“不”是最令人头痛的一个字,家长们经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和那些说不的孩子交战。但家长们需要知道,孩子每次跟你说“不”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对其他的事情说“是”,要花时间了解那些让孩子感到兴奋、有趣、快乐或者更加具有挑战的事情是什么,而不是纠结在自己的想法上。

比如妈妈邀请孩子一起去看电影,孩子说“不行,我忙着呢”,这时候妈妈会发现孩子是被一本书吸引,想要把书看完,那么妈妈就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孩子约定另外的时间去看电影。但如果妈妈把孩子的“不行”视为针对自己的拒绝就有可能引发一场冲突,最后不欢而散。

能够建立宝宝安全感的动作有哪些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安全感非常重要。所以日常生活中,宝爸宝妈们需要给宝宝安全感。那么能够建立宝宝安全感的动作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哺乳能直接建立对宝宝的安全感

专家认为,刚出生的宝宝最需要与母亲肌肤接触,而母婴之间的触觉交流,最直接的体现为母亲哺乳。哺乳不仅能为婴儿提供生长发育的营养,更为其触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条件,同时对建立宝宝的安全感有重要的作用。月嫂喂养孩子的经验虽然丰富,但却无法替代母亲的作用。

在孩子需要肌肤接触的时候,妈妈要充分满足孩子的需求,增加亲子依恋,亲情交融,从而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促进孩子神经、心理的发展。

抱姿有利于建立宝宝的安全感

抱孩子的姿势有很多种,但在新生儿期,最好的方式是横抱,让孩子像躺在摇篮里一样舒服。

1.把手放在孩子头下,手包着整个头部,腕托着颈部。

2.将另一只手从反方向插入孩子臀部下方,用手掌包住,然后双手平均一起用力,将孩子托起来。

3.用托着臀部一边的胳膊肘,夹住孩子的身体,手将孩子的头部从手上移到胳膊肘处,本来托着头颈部的手放到孩子背部,让孩子的上半身都躺在妈妈的这只手臂上,另一只手回位即可。等宝宝的头部可以稳定居中了,颈部比较有力的时候,就可以多变换抱法,让孩子的视野更广阔。

★提示

产后第一周的宝宝要多抱抱,这样可以让他拥有更多的安全感。

什么养育细节会明显削弱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什么?安全感是一种整合后的心理感觉,难以用语言界定的内在信仰。但任何个体都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我此时有没有安全感?我在什么情况下,我跟谁在一起更有安全感?

安全感强弱的差异表现有哪些?安全感强的个体更容易有积极正性的表现:情绪稳定、喜欢笑、大方自信、喜欢探索、坚强执着。安全感弱的个体更加负性和被动:情绪波动,易哭闹、胆小怯懦、喜欢逃避、脆弱并容易畏惧。

安全感强弱与贫富无关。孩子的安全感,虽然也与外部环境有关,但与父母为孩子营造的内部小环境更加密切相关。换句话说,任何家庭都可以培养出安全感很强的宝宝,同理,任何家庭也可以培养出安全感很弱的宝宝,无论贫穷与富有,单亲或是双亲。

陪伴不可流于形式。虽然父母每天陪在孩子身边,但不与孩子深入互动和交流,额有些父母工作忙碌,还会经常出差,但是他们懂得与孩子保持交流互动。两类父母相比,那些能在实质上跟孩子有互动的父母,才会走进孩子的内心。陪伴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联结。

孩子的安全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荌安全感极有可能发生变化,不同的养育经历,可能会增强或是削弱孩子的安全感。即使在同一时期,孩子跟不同的家人在一起,安全感也会有所不同。譬如有的宝宝跟姥姥在一起安全感更强,有的跟妈妈在一起更强。通常孩子依恋的对象都能给他们很强的安全感。

建立安全感不容易,但是毁掉安全感却往往很容易。哪些养育细节会削弱孩子的安全感?

首先,亲子游戏匮乏。如果父母在养育中,只有成长的教育和叮嘱,没有游戏的放松和快乐,那么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减弱。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情感的需求才是第一位的,教育绝不会存于首位。教育和叮嘱多是严肃、严谨,有规则的,需要孩子高度集中,容易让孩子感受到压力和紧张。父母跟孩子的相处,游戏娱乐理应是生活中的大部分内容,请自我检查一下,有没有存在以下内容:

有没有每天必陪孩子玩的亲子游戏?

游戏当中有没有用亲子教育代替亲子交流?

体能游戏是不是多于认知游戏?

父亲的游戏角色是否缺失?

有没有全家一起的亲子游戏?

有没有全家一起玩沙水的游戏经历?

有没有全家拥抱在一起的游戏体验?

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有没有亲密的举动?

如果这些养育细节全部缺乏,那孩子的安全感自然不会很强,需要父母补充。

其次,言语刺激。虽然有的父母不会对孩子施暴,打骂孩子,但是有些言语的伤害,丝毫不亚于皮肉之苦。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从父母的言语当中获得和失去安全感。再来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说过下面的话语:

抛弃的话语,“你要是再不回家,我就把你自己扔在这里,让你找不着家!”你可以说,“家里的大汽车想你了,回家吧!咱们下次再来玩!”

训斥的发泄,“除了把家里弄乱,你还能做什么?就是要把妈妈气死吗?”

激怒宝宝的情绪,“我说了不可以就不可以,你要是再动一下我就把玩具给你扔垃圾桶里去,再也不给你买新的!”

数落孩子的不足,“你从来不好好吃饭,也不知道洗手,一出去就跟别人打架,谁会喜欢你?”

吓唬孩子,“快别摸了,一会儿警察叔叔要把你抓走了,再也找不到爸爸妈妈!”有时,为了实现管理和控制,却错误地使用了一些人物形象。

反语威胁孩子,“你就不听话吧,就不停地搞破坏吧!让老师好好管你,让小朋友都笑话你!”

取笑孩子的弱点,“你怎么这么笨啊?连个球都拿不住?手怎么那么没力气啊?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

上述这些言语刺激,如果每天都存在,随时都有可能出现,那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便会极为不利,无论如何境地,父母都要注意跟孩子说话的内容和方式,毕竟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最后,肢体远离。有些父母既不暴打孩子,也从不对孩子说哪听得话,但是孩子的安全感依然不强。父母的冷漠、模式和拒绝陪伴,也会大大削减孩子的安全感。因为孩子需要在频繁的肢体互动和琐碎的家庭生活中,感受父母的疼爱。最后再来确认一下,这些事情做过没有?是否大量缺席孩子的生活与成长?

拒绝亲子搂抱?

抗拒孩子的亲吻?

不进行母乳喂养?

晚上不陪孩子睡觉?

懒得给孩子讲睡前故事?

从不倾听孩子的?

不喜欢跟孩子嬉笑打闹?

削减孩子的安全感,可以是分分钟钟的事情,但是想要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却需要父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耐心付出,亲子之爱不是一旦建立,便会终生享有,越是高品质的亲子之爱,越需要精心的呵护和及时保温。

爱,没有捷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