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的成绩总是上不去?您有没有想过,或许是孩子习惯的问题。

如果孩子没有尊重老师的习惯,很可能课堂效率不高;如果孩子没有提问的习惯,很可能只能够满足被动的知识积累;如果孩子没有总结思考的习惯,很可能捡起这个知识点,丢了那个知识点……

对于家长来讲,一定要先给孩子抓好习惯,再谈成绩。

1生活习惯

>>>>培养孩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书》,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这都是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独立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孩子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孩子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2学习习惯

现在很多家长都有陪孩子做作业的习惯,但如何陪是个问题。

我的经验是陪孩子写作业,要以抓习惯为主。我们要时刻记住,陪不是目的,今天陪是为了将来可以不用陪。所以,习惯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

>>>>培养孩子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培养孩子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培养孩子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孩子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培养孩子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培养孩子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孩子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孩子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培养孩子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培养孩子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使孩子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培养孩子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3道德品质

>>>>培养孩子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其师,信其道。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培养孩子客观评价的习惯

孩子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孩子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三个步骤

明确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并了解哪些学习习惯是好习惯、哪些学习习惯是不良习惯以后,就应该自觉地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让好习惯伴随终生,让坏习惯尽快与你告别。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耐心发动,逐渐加速。

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就一天不落地去记;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时严加注意,确保字字工整,题题复查;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决心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计地挖掘自己学习的潜能。

第二步:控制时空,约束自己。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中小学生,已经认识到打游戏机的负作用了,不想再打游戏机了,可是,一走近游戏厅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

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时间上,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寝,都安排满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歌厅、舞厅、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等游乐场所,无论自己多么好奇,无论别人怎么引诱,也不要去。

第三步: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许多同学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规整了,发现上课时自己精神溜号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发现自己躺着看书、看电视了,发现自己走路或骑自行车时思考问题了……立即作出调整。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好习惯是孩子的内功,越到高年级,发力越明显。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习惯决定人的一生,大家一起加油吧!

小编推荐

在怀孕时培养宝宝的好习惯


我们常说“三岁看老”,说的是一些生活习惯是在儿童,其实早在胎儿时期一个人的某些习惯在母亲本身习惯影响,而潜移默化地继承下来,这不是哪个人的凭空想象,而是经过科学家实践证明的事实。让我们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来看。

专家们曾对新生儿的睡眠类型进行了实验,结果证明:新生儿的睡眠类型是在怀孕后几个月内由母亲的睡眠所决定的。他把孕妇分为早起型和晚睡型两种类型,然后对这些孕妇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早起型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天生就有同妈妈一样的早起习惯。而晚睡型母亲所生的孩子也同其妈妈一样喜欢晚睡。

通过实验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胎儿出生几个月内,可能和母亲在某些方面就有着共同的节律了。母亲的习惯将直接影响到胎儿的习惯。

如果有些母亲本身生活无规律、习惯不良,那么从您怀孕起就要从自身做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才能培养也具有良好习惯的胎儿。

宝宝喜欢赖床?如何培养宝宝早起床的好习惯


许多孩子都有赖床的习惯,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温暖的被窝,眼看着上幼儿园要迟到了,妈妈在旁边是又着急又上“火”。孩子之所以赖床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不喜欢上幼儿园,有的是没有睡够时间而被强行叫起……究竟,孩子赖床怎么办?家长要针对孩子赖床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1妈妈讲述:孩子爱赖床

每天喊孩子起床,真是件烦人的事:如果问“家有儿女”的父母,孩子什么问题最让他们头疼,恐怕早上喊起床是其中的一大烦恼。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每天早上与孩子为了起床而“斗争”的经历,尤其是开始上幼儿园的宝宝,赖在被窝里不肯起来,让原本就十分紧张的清晨时光变得更措手不及。为此,不少家长纷纷在网上发帖诉苦并探求“良方”。

喊起床要使“十八般武艺”:如何叫醒早上熟睡的宝宝去上幼儿园?网友“叽叽漠漠”的发帖引发了很多人的感叹。这位年轻妈妈发帖时说:早上八点钟了,宝宝还在温暖的被窝里呼呼大睡,这也是我每天早上最为烦恼的事情,到了这个时候都不知道该要如何叫醒正在熟睡的宝宝。强叫醒他,每天都要哭一下。于是,每天折腾宝宝起床,就跟“打架”似的,使出浑身解数,哄骗棒喝全用遍,遗憾的是每次都见效甚微,真是郁闷!

被孩子喊成“闹钟妈妈”:小强妈妈一提及每天早上叫小强起床的事也是烦恼不已。小强妈妈发帖说,孩子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可每天总是喜欢赖在床上不愿起来,在妈妈催了十几次,连拖带拉下才慢慢地爬起来,穿衣、洗脸、刷牙全部以慢动作进行。每天打发孩子上学后,小强妈妈巳弄得疲惫不堪,结果还……

忙好的早饭孩子来不及吃:市民张女士说起“孩子赖床”的话题,感触最深的就是每天孩子贪睡,结果来不及吃早饭让她既心烦又心疼。张女士说,每天早上,自己早早起来喊孩子,可是每次都要闹得很不愉快,孩子才会慵懒地从床上下来,忙了一清早做好的早餐,往往因为孩子的贪睡而无人问津,只有在上学的路上,随便买点给孩子啃啃。

2孩子讲述:赖床有原因

太阳已经晒到屁股了,孩子却仍“赖”在床上,任由爸爸妈妈“火冒三丈”,这是每天早晨常见到的情景。如果在早晨最忙碌的时候,父母还要大费周章地叫孩子起床,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1“我”的睡眠不足

晚上睡得太晚,造成睡眠时间不足。研究发现儿童的生理时钟运转模式与大人不同,在睡眠品质良好的前提下,大人只要睡8小时就能神清气爽,儿童可能得睡上9小时15分钟才能恢复体力,幼儿可能还得睡上10个小时才有饱足感。

2“我”午睡时间过久

如果孩子午睡时间太长,或睡午觉的时间接近傍晚,那么都会让孩子在晚间精力旺盛,到了就寝时间也睡不着,于是间接造成晚睡、睡不饱的状况。

3“我”睡不安稳

有些孩子在睡觉的时候会有踢被子、翻来覆去或磨牙的情形,这时家长要多多留意,看孩子是否存在情绪上的问题或身体不适,或是有其他环境因素干扰了孩子的睡眠品质。

4“我”被噩梦干扰

小宝宝也难免会做噩梦,一旦惊醒就很难再入睡,即便能够再睡着,睡眠品质也大大下降。而除了做噩梦之外,还有很多原因会导致睡眠障碍,比如担惊害怕、心理压力大或身体不适等。

5“我”养成了惯性懒床

别说是孩子,就连大人可能也说不出来赖床的理由,可能是惯性或喜欢赖在床上的感觉,尤其冬天被窝的暖意,更容易让人赖着不想离开。

6“我”抗拒上学或上幼儿园

部分孩子不喜欢上学或幼儿园的直觉反应就是不想起床,不想面对新的一天。因此,父母必须了解是不是孩子在学校受到了挫折,是不是被老师盯得惨,是不是被同学欺负,或是有其他不愉快的经历。

3家长切忌乱发脾气

其实,有些宝宝的赖床情形并非特别严重,他们只是喜欢每天在起床时和家长较量嬉闹一番,只要家长方法得当,宝宝很快就会爬起来。此时最需要家长注意的就是,尽量不要对宝宝发脾气,否则宝宝很可能大哭大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反而惹来更大的麻烦。

这些习惯做法是坑娃,不是爱娃!


如今,二孩政策刚刚放开,大多数家庭都还只有一个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家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小人儿团团转,把孩子宠得不要不要的。但有些“爱”却是过头了,反倒有害无益,妈妈们快看看,自己是不是也不自觉地“中枪”了?

错误一、为宝宝营造无声睡眠环境

自从宝贝出生那天起,爸爸妈妈再也不敢在家里喧闹了,尤其是宝宝睡觉的时候,为了保证他的睡眠质量,家里每个人做什么都轻手轻脚的,简直连大气都不敢出。纠错:这种做法会让宝宝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其实,越是安静的环境,越容易造成宝宝在睡觉时异常敏感,一旦离开这个安静的环境,稍有细微声响,宝宝都很容易被惊醒,反而不利于他有一个良好的睡眠。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完全不必如此刻意,家里只要没有特别的噪音就好。平时让宝宝多听听周围的各种声音,在宝宝睡觉的时候也不要刻意营造安静的环境,尤其是安静到无声的程度,维持自然的响声,只有这样,才能让宝宝更快地适应这个陌生的世界,并帮他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一旦入眠就不容易惊醒。

错误二、总是担心宝宝会冷不是“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吗?的确是这样。

当妈的,还有奶奶、外婆们,都格外担心小宝贝穿得不够暖和,于是总把宝宝里三层外三层地裹起来。纠错:小婴儿自身还没形成调节体温的能力,适度保暖是必要的,但过度保暖却轻则捂出痱子,重则造成“蒙被综合征”,危害很大。俗语说“小儿屁股三把火”,还有“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意思是小孩子是不怕冷的,他们最怕的是热,所以父母们一定要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如果不知道孩子是冷还是热,可以用手摸孩子后颈和后背,如果感觉潮湿粘黏就说明穿多了,如果暖和无汗,就是刚刚好。

错误三、追着孩子喂饭

老生常谈了,但这一幕幕还是经常在眼前闪现:“宝宝,来吃一口吧,你不吃妈妈就把这些好吃的都吃掉了。”妈妈一手端着碗,一手举着勺子,从餐厅到客厅,满屋子追着喂饭;小区花园里,宝宝一边跑,奶奶一边喂,奶奶撵不上宝宝,于是宝宝跑一圈,奶奶赶紧喂一口……纠错:追着喂,是家长常走入的一个误区。我们总担心宝宝会饿着,宁可很辛苦不停地追着、哄着宝宝吃饭,殊不知,这样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首先,妈妈要明白,宝宝一顿两顿甚至一天不吃饭,并不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孩子不好好吃饭,家长们需要适当狠下心来让他饿一下。这顿不吃,过了饭点就把所有的食物收走,饿了也只能等到下一顿了。这方面家庭成员要做好配合,不可偷偷给孩子塞零食。其次,最好固定宝宝吃饭的时间和地点,给宝宝准备专用的餐椅和餐具,到吃饭时间就要坐到餐桌前。如果孩子这个时候还不饿,其他家人可以先吃,并表现出吃得很香的样子,这样可以激起宝宝的条件反射,有利于增进宝宝的食欲。同时,在宝宝吃饭时,应尽量保证他周围的环境比较安静,不要开电视,也不要玩手机、pad,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当然,妈妈还可以编一些跟吃饭有关的小故事、小游戏,并提升自己的厨艺,想办法提升宝宝对吃饭的兴趣。总之,要相信专家的说法:没有宝宝会把自己饿坏。

错误四、剧烈摇晃使宝宝停止哭闹

宝宝一哭,妈妈都会出自本能抱起宝宝又摇又晃,似乎这样才能安抚他、让他停止哭闹。如果是爸爸来哄宝宝,摇晃起来可能幅度还要更大。纠错:婴儿的脑部正处于快速发育期,当用力摇晃婴儿时,其脑部组织容易受到撞击,从而出现血管撕裂及脑神经纤维受损,严重者可导致“婴儿摇晃综合征候群”,极端例子甚至最终瘫痪或死亡。当宝宝不停哭闹时,你首先应辨别宝宝是因何种原因哭闹,是尿了?拉了?饿了?困了?还是身体不舒服了?排除这些因素之后,妈妈可以温柔地抱起他,轻轻抚摸后背、四肢等,让他感到安全、放松。当然,也不是完全禁止摇晃宝宝,但动作一定要轻柔缓慢。

错误五:破坏宝宝的专注力

宝宝正在专心地做一件事,比如坐在地板上拼积木、看着一本图画书,或者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蚂蚁搬家,这时你一会儿“宝贝,喝水了”;一会儿“宝贝,饿不饿?”;一会儿“宝贝,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了?”……纠错:做事具有专注力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素质,当宝宝在专心做一件事情时,打断他、破坏他的专注力,长此以往,会导致宝宝做事容易“三分钟热度”,没有恒心、不善坚持。因此,当宝宝很有兴趣的做一件事情时,妈妈不要打扰他,即使有事也尽量忍耐一会儿,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宝宝的专注力。

以上这几点,是妈妈们出于“爱”很容易对宝宝做的事。诚然,宝宝的成长需要我们的悉心呵护,爱是永无止境的,但爱也需要理性,这样才能:从爱出发,抵达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