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都是什么样的?孩子的餐桌礼仪怎么培养?训练自闭症孩子的餐桌礼仪有难度吗?下面来看看训练自闭症孩子的餐桌礼仪的方法。

自闭症孩子由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往往在许多方面会给人一种没有规矩的错觉,事实上,这只是这些特殊孩子的一种本能反应而已,与教养无关,与素质无关。然而,这些表现经常会为孩子和家长带来诸多的不便与困扰,为了孩子能独立的生活,也为了帮助孩子克服这些问题行为,许多家长常常是想尽各种办法来规范孩子的行为,甚至采用极端的手段。

规范自闭症孩子的行为,只需要从细节做起,自然训练,这样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一件相对轻松地事情。

比如,每天的餐桌便是一个不错的训练场地。在吃饭时,孩子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挑食、偏食、乱动、囫囵吞枣等诸多行为,这时候父母就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来帮助患儿规范问题行为。

一、制定自闭症孩子用餐的规矩。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强调要在座位用完餐才可以离开;活动开始到结束的过程,逐步建立孩子的规范能力。

二、控制自闭症孩子的饮食量。不要无限量的给孩子食物。一方面当然是营养上的考量,另一方面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要改善偏食的话,要注意的是不要只给孩子喜欢的,另外也要给孩子他应该是要吃的。

三、培养自闭症孩子食物咀嚼能力。食物咀嚼可以培养自闭症孩子咬、卷、吹、舔等等的肌肉运作控制。另外,食物咀嚼亦有助于孩子练习语言,肌肉的运转、舌头的灵活度,让孩子在学习讲话时可以协助构音。对于肌肉张力比较弱的孩子可以平常多对他按摩或让孩子练习,如嚼硬硬的东西、吃QQ糖、舔棒棒糖等让他们学习。

四、提供自闭症孩子餐前准备和收拾工作。可以让孩子有活动开始跟结束的概念。有些家长会担心孩子会打破餐具,那就换塑料碗让孩子学习,在餐前的准备与收拾中,可以通过一对一、分类的概念、数量起步等概念来训练孩子。

五、利用餐具操作训练自闭症孩子各方面能力。可让孩子练习动作操作,比如手眼协调(如何在喝汤或吃东西时能保持平衡、不掉下来等),也可以训练动作命名(例如汤匙、喝汤等)。

生活中处处充满训练的机会,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讲,最好的课堂莫过于每天的生活;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观察,帮助孩子改善问题行为,进行家庭干预,帮助孩子进步。

精选阅读

让孩子学习餐桌礼仪很有必要哦


慢慢灌输餐桌礼仪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用餐习惯,通常而言,饭前洗手、在餐桌上不要敲碗、不要乱扔餐具和食物、不要从别人碗里抓东西等,你现在可以慢慢灌输给宝宝了。此外,还要教他在正确的场合说“请!”和“谢谢!”。

2让孩子饭后保持安静

一般宝宝不大可能老老实实坐着等大家都吃完再离座,所以,只要他吃饱了,就可以让他先离开,去他的房间或者在旁边安静地玩一会儿。不要让他绕着桌子跑,这样做既不礼貌,也影响孩子消化。

3玩食物的情况要区别对待

至于在餐桌上玩食物,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有时候,宝宝是因为吃饱了无聊,把碗里的食物拨来捣去。这时,你只要平静而坚定地告诉他“食物不是用来玩的”,然后把他的碗撤走,让他离开餐桌就可以了。如果宝宝是正餐前吃了太多零食,那以后餐前1小时内尽量不让他吃东西。

有时候,宝宝是对食物好奇(特别是那些他第一次尝试的食物),“玩”,在这个时候变成了一种探索。把土豆泥垒成城堡、把西兰花摆成火车、把胡萝卜片拼成笑脸后,他才会一口一口塞进嘴里。如果是这种情况,你就完全用不着强求他非得学你的样子,“刻板”地吃饭了。

4餐馆就餐不要打扰别人

如果是带宝宝出去到餐馆吃饭,最好选择一家不拥挤或是上菜快的餐馆,你甚至可以提前电话点菜,以免宝宝等得心焦。另外,一定要选择宝宝不累,他饿了但又没饿到烦躁的程度去餐馆。你可以带件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只是玩具坚决不能是吱吱响的东西,以免打扰别人。

餐桌礼仪 宝宝该如何吃出礼貌


2岁

吃饭必须坐在餐椅上,不要再用手抓饭,可以开始练习不那么规范地使用勺子。吃饭的时候可以允许边吃边玩,但是拖拉的时间不宜过长,开始有时间限定,不可以玩食物。

3岁

基本掌握了用勺子吃饭的技能,专心吃饭,不许边吃边玩。不能独霸一个菜。在没品尝前,不能说“我不喜欢吃”。提醒孩子不在饭桌上打嗝、发出“吧唧”声。不能随便扔餐具。

4岁

尽管现在掌握全套的餐桌礼仪还为时过早,但是孩子也要学会不要嘴里含着食物说话、不要发出“吧唧”声。去别人家做客时,即使碰到不喜欢的饭菜也不要随口吐出来就肆意评论。不能随意地站起来夹菜或者挑来拣去。

温馨提示

●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贴上“没有礼貌”的标签,不用责怪的方式去让孩子懂礼貌,而应该多用鼓励和表扬;

●礼貌是个空泛的词,很多行为孩子并不理解为什么要那样做,所以不要只单纯地发号施令,而是给孩子一个解释,为什么要那样做;

●在家庭中采用环境模拟、角色扮演的游戏,可以让孩子更形象具体地了解怎样有礼貌;

●任何时候,父母都是孩子的最好榜样。

餐桌上的坏习惯,你家孩子有吗?


餐桌上的坏习惯,你家孩子有吗?要知道最好的教育,就体现在一日三餐的饭桌上。你知道中国式餐桌教育错在哪?下面看看这些餐桌细节决定孩子日后的成就差距。

世界顶级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善于观察的人,只用一顿饭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样、你的教育背景如何。”从餐桌上的表现,可以看一个人的教养和见过的世面。

每年都有人出天价竞拍"和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可见餐桌上的有效交流的确让人受益匪浅。对于吃饭这件事,中国人一向很看重。中国家庭的厨房是永远忙碌的,很多家长考虑注重孩子孩子的营养均衡,一遍遍督促孩子多吃点,却忽略了餐桌上的家庭教育。父母对孩子的餐桌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孩子的心理、习惯、价值观乃至处事方式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餐桌上的坏习惯,你家有吗?

1.别让孩子拥有餐桌压力

统计显示,大约三成中国父母不能陪孩子一起吃晚餐。就算即使有时间和孩子同桌吃饭,“亲子吃饭时间”往往也变成了“家长训话时间”。一到吃饭时间便开始询问孩子成绩、检查功课、同班比较,弄得孩子愁眉苦脸、哭哭啼啼,使晚餐笼罩在一种不愉快的紧张气氛中。

把吃饭时间变成严肃的教育课堂,长久以往会造成孩子的“餐桌压力”;让孩子厌恶吃饭,厌恶与家长沟通。不仅如此,“餐桌训话”还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和吸收。

2.吃饭时别看电视或玩手机

一位小学校长说:“我注意到这几年来孩子的变化,他们谈话的词汇非常缺乏。我想是因为他们花太多时间在电视机面前,而很少与父母交谈的缘故。”

观察今天的很多家庭,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的时间常受到各种“外力”的干扰:工作忙、看电视、各自玩手机等等,使得父母在餐桌上和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但其实吃饭时间是加强亲子沟通的最佳时间,孩子也会有很多事情想与爸爸妈妈分享;孩子们可以从和家人的交谈中学习说话的技巧,开阔眼界。

3.别忽视餐桌教养

一个孩子的家庭教养和人品,往往在餐桌上一览无余。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现象:家长带小孩出门吃饭,席间小孩子一直没消停,没吃几口就到处乱跑,扒着自己喜欢的菜吃,最后自己碗里放了一堆菜没吃完。可孩子妈妈像没事人一样,只顾着跟周围的人聊天,夸孩子成绩好、长得高。这些缺乏餐桌教养的“熊孩子”,都是父母惯出来的。

中国家庭的餐桌上,发生的最多的一幕就是不停地给孩子夹菜,甚至分配任务。从婴儿时代的一勺接一勺,到幼儿时代的满屋子追着喂,甚至到孩子六七岁,还在求着孩子打着孩子吃,不管三七二十一,多吃一口是一口。然而孩子却鲜有感恩的表情,有的更多是不耐烦。

良好用餐礼仪,是保证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后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而难看的“吃相”,却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孩子长大后的硬伤。

餐桌上最重要的三件事情:

1.在餐桌上鼓励孩子

一家人准备吃饭时,身心往往比较放松,对桌上的美食充满了期待。如果妈妈能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进餐氛围,就等于搭起了一座跟孩子沟通的桥梁。无论如何不要使谈话落入批评指责,让孩子放心表达他们的感觉,并适当给予积极反馈,借机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比如,孩子说今天回答问题的时候被老师表扬了,爸爸可以马上拿出几个高脚杯,全家“以水代酒”举杯庆祝一下,并对孩子的努力提出表扬。

2.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

饭前让孩子去分发筷子、勺子,饭后让孩子帮忙撤盘子、抹桌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知道家人之前要互相分担,谁都没权利随便要求别人伺候自己!

吃饭的时候自觉放下手机,关掉电视。让孩子试着主持饭桌上的家庭会议,比如在假期来临时,一起计划家庭活动。父母可以从网络上、别人的谈话里、电视电影及街坊邻里发生的事上找到合适的话题,鼓励孩子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当孩子的想法跟你背道而驰或者顶撞你的时候,不要急着纠正他,可以耐心听孩子说说原因。因为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比培养一个听话的乖孩子更重要。

3.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

大部分美国孩子会从两岁开始系统地学习用餐礼仪,比如吃饭不能发出声音,刀叉不能敲盘子,就算是不小心,也会跟所有人说“对不起”。良好的进餐礼仪,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以及未来的成长发展都有莫大帮助。

所以,家长们要循序渐进,教会孩子餐桌礼仪:

主动帮长辈摆碗筷,请长辈先入座,并先给长辈盛饭——教育孩子尊敬长辈。

不许把好吃的菜拉到自己跟前,夹菜的时候不许满盘子乱翻,尝过的东西不能再放回盘子里,不要敲打碗筷或大声喧哗——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饭后对准备食物的人表示感谢——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如何培养宝宝拜年的礼仪习惯


到了节日,遇见亲朋好友,宝宝展现出小绅士小淑女的礼仪,是非常受欢迎的。如何让宝宝学会春节的拜年礼仪呢?看看小编推荐的几个方法吧。

“礼仪修养是塑造一个人高尚品质,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不利于孩子日后成长人际关系网,有可能造成处理能力问题差”。而春节走访亲友拜年是必须习俗,带上可爱的宝宝去拜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宝宝还小,对于春节的礼仪禁忌没有足够的认识,很容易就会弄出尴尬的场面。那么此时,亦正是教养孩子礼仪的好课程。

长辈给红包时怎么做

长辈给红包宝宝时,宝宝要双手接住,然后礼貌的说“谢谢”。如果宝宝太小还不会做,爸爸妈妈可以扶着宝宝的手,双手接过红包,然后带着宝宝一起说“谢谢”。接过红包后,千万不能当着客人面拆开哦!最好的做法是马上把红包放到爸爸妈妈的袋子或宝宝自己的袋子里。

练习贺年祝福话

春节是一个重视“意头”的节日,所以贺年祝福话不可少。若听到拜年的祝福语从可爱的宝宝嘴巴里说出来,长辈们必定甜在心头。

一岁左右的宝宝会说的话还不太多,所以爸爸妈妈要事先教会宝宝用手势打招呼:抱拳作揖、看到亲朋好友微笑打招呼。两岁以上的宝宝就可以教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岁岁平安”之类的吉祥话。有些宝宝的发音未必完全正确,或未必能完整地说出这四个字,这点爸爸妈妈还需多多体谅。

宝宝春节拜年时出状况在所难免,毕竟是童言无忌,那么参照以下小细节改善一下状况吧

默不作声,不肯叫人

所有的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有张甜甜的嘴巴,尤其是春节走访亲友,要是宝宝能乖巧地叫人,那多有面子啊,可是宝宝偏不愿开金口。这时候,爸爸妈妈可别急,更别在众人面前数落宝宝。

宝宝对于不熟悉的人和环境自然是会紧张,爸爸妈妈可以允许宝宝在熟悉环境一会儿后才叫人。对于内向害羞的宝宝,爸爸妈妈事先要说清楚:可以迟些叫人,但不可以不叫;另一方面也要代表宝宝跟亲戚朋友说,宝宝要等一会才会叫人。

随口说出不吉利的话

大过年的,就算是宝宝随口说了不吉利的话,谁听到了心里都会有点不舒服。爸爸妈妈应该事先跟宝宝说,春节是个高兴的节日,要说些开心的话儿。但是宝宝自制力较差,说溜嘴也很正常,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马上说一两句吉祥的顺口溜来弥补。

这些教会宝宝春节拜年礼仪的小方法只是速成法,重要的是爸爸妈妈要长期的灌输,让宝宝养成讲礼仪、懂礼貌的好习惯,同时,爸爸妈妈也要以身作则的做个好榜样哦。

杜绝宝宝自闭 孕期谨记三点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宝宝生下来有自闭倾向,但孕妇在孕期不加以注意的话,很可能会让肚里的宝宝出生后惹上自闭症。尤其下面要讲到的三点内容更是如此。

杜绝宝宝自闭孕期谨记三点

●保持好心态

专家指出,如果孕期一直处于压抑、悲伤、沉默或极度情绪化状态中,这对胎儿的精神损伤是无法比拟的。

胎儿在潜移默化中,被他的情绪感染,也养成了沉默、悲观、忧郁的个性,将来很有可能性格内向、孤僻、不善言辞,甚至罹患自闭症。因此,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经常笑笑,这样你肚中的小生命也会迎合你的喜好哦。

●积极防感染

专家表示,妊娠期病毒感染、先兆流产、出生时窒息和剖宫产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母亲妊娠期病毒感染尤其是孕期前3个月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异常而致儿童自闭症。

如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可损害患儿中枢神经而致病。所以孕妇在怀孕期间,尤其是怀孕初期要注意不要感染病毒。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组织宝宝患上自闭症的可能了。

●多温柔抚摸

怀孕期间千万不要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忘了与胎儿的交流。孕妈咪可以在工作、休息间歇,温柔地抚摸自己的肚子,多和宝宝交流,这对宝宝非常重要。

你可以为宝宝提供一种非同寻常的安全感。对将来培养宝宝自信、乐观的性格和良好的性情十分有益,那可怕的自闭症自然不会找上门。我想这一点应该难不倒怀孕的你吧,所以,当你不想孩子生下来之后惹上自闭症烦恼的话,那在怀孕期的时候,孕妇们可要好好谨记上述这几点了。

早教知识:怎么表扬孩子会更开心?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认同,殊不知,对孩子的赞扬或表扬,也必须一定的方法,不然,极有可能会得不偿失。父母应切记,表扬的方法要因孩子而异,不一样的孩子有不一样的性格特征,要实际对于孩子的性格心理挑选适度的表扬方式。并且,表扬也要合适孩子的年龄环节,不一样年龄,相对性应的表扬方式也会各有不同。怎么表扬孩子会更开心?

表扬要大气

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常见成年人的目光去对待孩子的个人行为,觉得沒有一些事是非常值得表扬的。实际上,针对年龄小的孩子搞好一些“简易”的事早已很不易了,而良好习惯和惊天动地的考试成绩也是由这种“简易”的个人行为积累成的。怎么表扬孩子会更开心?

因而要是有利于塑造孩子良好习惯,提高信心,父母就需要无私地给与表扬,年龄愈小表扬愈多,随年龄的提高慢慢提升表扬的规范。

表扬要立即

相匹配表扬的个人行为要立即表扬。不然,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何遭受了表扬,因此对这一表扬不容易有哪些印像,更提不到加强好的个人行为了。由于在孩子的心中中,事儿的逻辑关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发这般。怎么表扬孩子会更开心?

表扬要实际

表扬得越实际,孩子越非常容易搞清楚什么是好的个人行为,越非常容易选准勤奋的方位。比如,孩子看了书后,自身把书放入原来地方,放置齐整。假如这时候父母仅仅说:“你今天主要表现得非常好。”表扬的实际效果会受到非常大影响,由于孩子搞不懂“非常好”指什么。

你何不说:“你自己把书整理那么齐整,我真高兴!”一些常用地表扬,如“你真聪慧”、“太棒了”尽管临时能提升孩子的信心,但孩子搞不懂自身好在哪儿,为何受表扬,且非常容易培养自豪、听不进一点儿指责的不良习惯。

表扬不但需看結果 也要看全过程

怎么表扬孩子会更开心?孩子常好心办“错事”。比如,孩子想“自身的事自身干”,吃过饭后自身去涮碗,一不小心把碗摆脱了。这时候父母好坏不分一顿指责,孩子或许就害怕试着自身办事了。假如父母平静下来说:“你要自身办事非常好,但餐厅厨房路滑,要当心!”孩子的情绪就释放压力了,不但喜爱自身的事自己做,还会继续十分愿意帮你混好其他家务活。因而,要是孩子是“好心”就需要表扬,再帮他剖析导致“错事”的缘故,并对他说怎样改善,那样会接到不错的实际效果。

5招治疗孩子的“拖延症”,这病真不能再拖了!


不知大家有没这种感觉,小时候经常凑一起玩儿的几个孩子,看起来都一样聪明不分上下,但是开始上学之后,学习成绩就渐渐有了差距,而且越来越明显。成绩好的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学习效率也越来越高,还可以增加更多的课外活动,每天过得也开心快乐;而成绩差的孩子可能会对学习越来越感到厌烦恐惧,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家长也不得不把原来正在进行的兴趣才艺搁置一边,一切都为学习成绩让路,可越是这样,孩子越发感到每天的生活索然无味,脸上也少了以前的笑容。

前阵子我去参加了本地图书馆一个专门为homeschool家庭学校(孩子不在学校上学,而是在家里接受符合教师条件的父母或专门教育人员的教育,美国这种情况还挺普遍,尤其是在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家庭,能有一位全职家长或请得起优秀私教)家长举办的讲座活动,主讲人April老师毕业于范德堡大学教育学院,有着20多年家庭学校私教导师经验,她一上来就给大家列出了以上这两种对比。

造成这种区别的关键是什么呢?April老师在工作中发现,尤其在中小学阶段,孩子学习好不好,过得怎么样,几乎都跟一件事情正相关——那就是孩子的自律能力,说得更精确具体点,是他对自己时间的管理和掌控能力。孩子的厌学、懒散、拖拉,很大程度的原因是他的时间管理出了问题,成了procrastinator(拖延者)。这时,外界的约束和压力能起到辅助作用,好学校能给孩子一个很好的“他律”环境,但更治本的方法是要帮助孩子学会“自律”,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让他能走在自我驱动的良性循环道路上。

说到时间管理,大家肯定会想起日程、计划、各种表格啥的,可是做计划容易,怎样才能保证它被执行?结合April老师的分享和我自己的带娃体会,其实让孩子懂得这些才是关键:

“死板的日程”让你更自由

用日程计划表格帮助孩子管理时间的确是个很棒的方法。孩子比较小的时候,他对在每天要做的日程计划上划勾勾,贴星星还比较有兴趣,但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如果家长稍有放松,很快就会不了了之。

即使有些孩子小时候做得还不错,但长大些却不再愿意遵守,有点像“机器人觉醒”一样,开始有自主意识,要求自由,不愿意循规蹈矩地受那些日程计划的约束。可是,自由的结果就是,整天整天的玩游戏瞎混混,一天两天看起来好像是快乐了,但久而久之,尤其当学习跟不上的时候,那可是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好,成绩一差毁所有了。

解决的关键是要让孩子从内心就接受那些时间管理的方法,而不是“爸爸妈妈这样说,就只好这样做”。一直记得逃逃的学前班老师Mrs.Keller在鼓励家长们帮助孩子每天规律作息学习时,说过这样一句话“Letthemknow,Routinesgiveyoufreedom.”(让孩子知道,日程管理让他更自由),因为它能帮助你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把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完成,剩下的时间孩子可以自己支配,既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也有发呆的自由,也就是有更多自由的“留白时间”。

所以,当孩子开始能听懂道理时,我们就该跟他讨论沟通,看起来“死板的日程“并不是用来束缚他的,而是能让他更加自由,否则晚上本来可以开开心心地上床听故事准备睡觉了,却发现作业还没做,不得不从舒服的床上爬起来。尽管实践起来可能还是会偷懒,但这种思维的转换,能让孩子真正理解到,时间管理对他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甭管软柿子还是硬柿子,开始“捏”就对了

对有些孩子来说,严格地规定几点到几点干什么会让他觉得很不自在。毕竟每天的状态和心情都不一样,有时放学回来精力还很充沛,可以顺手把作业做了,可有时却觉得很累,想休息或者先玩会儿游戏轻松下。

这时,一个简单的to-dolist(待办事项清单)比严格的日程表可能更管用,和孩子列出每天要做的事情的清单,但具体怎么做,先做哪个再做哪个孩子可以自己拿主意。

有些孩子喜欢先做简单的,有些孩子喜欢先把困难的完成,无论哪种顺序,爸爸妈妈都不需要太纠结,就像葡萄是先吃甜的还是先吃酸的其实都无所谓,只要最后能把它都吃完就好,so,Justdoit!

太难了,那就只做10分钟

OK,如果孩子的确是只挑“软柿子”捏,现在捏完了,剩下的都是很困难的任务可怎么办?比如放学回来后把该做的作业写了,该读的书也读了,户外运动也做了,就剩下最讨厌的练钢琴了,咋整?

同样地,还是得帮孩子转换思维,把注意焦点从“做这件事有多难“转移到”完成后有多开心“上,比如练完琴后今天该做的事情就全都完成了,剩下的是敞开玩的自由时间,不用一直心欠欠的,而且搞定得越早,剩下的自由时间就越多;另外,多练习后,下次到老师那上课时自然底气更足;或者哪天小朋友到家里玩的时候显摆一下也很不错啊……

如果这些招数都不奏效,咱们就退一步,只练10分钟就休息,很多时候让孩子开始一件事会特别困难,但只要这10分钟他全身心扎进去了,可能会突然发现“咦,原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啊,练琴也不是那么难受,而且越弹越好很有成就感呢!”当然,实际情况不一定每次都那么美好,那练10分钟就休息呗,休息几分钟再继续,总比永远不开始好。家长可以趁休息时间和孩子讨论一下刚才完成了些什么,肯定他的成果,鼓励他下一次可以比上一次再多做些,比如从10分钟到15分钟。

信不信?习惯了这样说话,孩子能做得更多!

April老师给大家推荐了一本专门写给孩子的时间管理图书,叫《SeeyouLater,Procrastinator!》(别了,拖延症!),我后来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和逃逃一起看,很多道理跟一些写给大人看的时间管理书籍是相通的,不过这本书里作者用非常童趣的方式给出了小读者马上就能做到,简单易行的小方法,比如这招,转换你的语言:

“有一天,我会…”->”周一,我就会…”(有确定的时间,更有可能会实现,否则会遥遥无期哦)

“我不能…”->”我可以试试…”(不试你怎么知道呢)

“我希望…”->”我可以…”

“我可能…”->“我会…”(“希望“和”可能“都太虚了,说了等于没说~~要有更加坚定的态度)

“我好讨厌做这件事。”->“把这件事搞定后,感觉肯定棒极了!”(就是上面说的,转换思维,把注意焦点从“做这件事有多难“转移到”完成后有多开心“上)

“可是我不想做!”->”我会去做的!”

“可是它太难了!”->“我知道我可以做到的!”

“可是我太忙了!”->“我知道我可以完成的!”(把借口统统丢掉)

“可是我想出去玩!”“我会先把功课做了,然后就可以尽情快乐啦!”(现在的小快乐vs.把事情完成后的大快乐)

以前曾经给大家分享过斯坦福心理学教授CarolDweck关于“成长型思维“的理论,她认为人的思维认知是可以不断成长改变的,而促进这个影响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你平时的说话习惯,改变你的语言可以改变你的思维方式,“Changeyourwordschangeyourmindset“。所以,如果孩子习惯了使用更加积极的语言,他的学习生活态度也会更加积极。

别只“顾着”学习

最后,要提醒各位爸爸妈妈的是,时间管理是一项综合能力,如果只是运用在学习,而生活上还是乱糟糟的话,孩子还是只会把它当成任务,不会养成习惯。其实生活里有很多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时间管理能力的地方,比如老美家庭常使用的chorechart(家务任务表)。

养成定期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品,整理自己的床铺,房间,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孩子在生活上能做到有条理,不拖延,这种好习惯也会被带到学习中去。

就像我们经常听到的那句话一样“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对应到孩子的学习上也是一样的,大多数情况下,还拼不到智商,对时间的使用和管理能力已经让孩子之间拉开差距。

关于怎么帮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的实践方法有很多,具体到每位孩子身上还应根据孩子的特点有所调整,不过有些根本的、像前面所介绍的这些概念和思维转变,是几乎适用于每一位孩子的,它能让孩子从心理上、语言和思维上慢慢去接受、习惯和拥抱时间管理,孩子可能一时还不能完全理解,或者没法都做到,没关系,不断坚持就会渐渐走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

最后,再来和大家总结一下:

日程计划让你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不纠结先做难的还是先做易的,做完就是王道

困难的事情要有勇气开始,哪怕只做10分钟

改变你的语言,可以改变你的思维,从而改变你的行为

时间管理是一项综合能力,学习时间要管理,生活的时间也要管理

套用下第三条,时间管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越是困难越要有勇气开始,哪怕先管理好一天,三天,一周…..过段时间,你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家里的“拖延症”小蜗牛不见了^_^

【怎样教育爱哭的孩子】爱哭的孩子怎么教育,孩子爱哭怎么教育


怎样教育爱哭的孩子

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

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感觉比其他孩子更强烈,不准他们哭并非明智之举。父母应通过理解、同情、鼓励的方法,使他们逐渐坚强起来。

2、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于自我认可,产生成就感。不应该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3、让孩子用语言表达

教会孩子善于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痛处,说清为什么要哭,这时妈妈给些安慰,可以减少哭的机会。

4、父母学会控制情绪

爱哭的孩子特别敏感,所以对大人的焦虑、紧张、愤怒、忧郁等情感,极易被影响,因此大人自己要放松,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响孩子。如果情绪已经表露,最好立即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解释,免得孩子不断地猜想,加重敏感。但不可将自己的情绪转向孩子,因为孩子没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绪。

5、多些鼓励少点批评

对孩子要少批评,多表扬,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脱下来,真了不起”,“让我们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们把它调到前面来,就更好了”。孩子做事没有达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样,但他只要尽力了,就别批评他。假如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责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而应先鼓励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后再帮助他把水擦掉。

2孩子爱哭的原因

1、父母下意识地鼓励哭

比如孩子膝盖上摔了一个小口子,父母亲就老是去“关心”他,一会儿就来问一问、摸一摸,表示过多的担心;又比如孩子为什么事不满意或为得不到某些东西而哭,父母就想尽办法让他不哭,把他想要的东西全给他。曾经有过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幼儿等待15分钟作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条件,否则,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结果,幼儿的表现依实验条件不同而变化;糖果不在眼前时,幼儿坚持等待的时间最长;有一种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减半;两种糖果都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最短。说明幼儿对眼前的诱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较弱。

2、由于受忽视而乱发脾气

比如,孩子想妈妈了,而妈妈加班还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乱扔东西,怎么劝都不行。

3、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

有时候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会十分恼火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