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女儿发生“感情纠葛”母女之间的一次“悄悄话”

好好最近有些“心事”。有天从幼儿园回来,小人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开开说要和ANGEL结婚了。”

“哦?你不是已经和开开定下结婚的事情了吗?”

“我才不和开开结婚呢!我和XWS结婚。”

(凭为娘对闺女的了解,我知道小人和开开一定又闹矛盾了。)

宝宝的“婚姻敏感期”

开开是个可爱的男孩,是好好在幼儿园最要好的朋友。好好和开开被我称为“欢喜冤家”,因为他们在一起,总是笑声和哭声并存。

两人关系融洽的时候,那简直是羡煞神仙的幸福景象。两个可爱小人总能想出很多别出心裁、五花八门的游戏花样,玩得极投入,笑得极酣畅。但是闹起矛盾来,却又激烈得一塌糊涂。因为两人都很有个性和主张,一旦不能达成统一意见,便会起争执,要是没有成人调节、矛盾很可能升温,演变成“脏话战”甚至“打斗场面”。开开比好好小,性格也更温和些,但是内心很强大,在好好面前从不示弱,还常常能把好好弄哭。每次闹完矛盾,好好会气鼓鼓地说“坏开开,我不理你了!”开开却依然笑呵呵地来找好好玩,好好呢,虽然嘴上“坏开开、臭开开”地叫着,心里却还是想和开开玩,所以闹矛盾不久两人就又玩到一起了。

上个月的一天,我晚上去幼儿园接好好时,见好好和开开一起笑着地跑过来,两人脸上都洋溢着甜蜜幸福的表情,争相告诉我,他们要结婚了。我赶紧祝福他们,心里却在想,真是不容易啊,这两个“欢喜冤家”竟然成“正果”了。老师在一旁感叹说,这两个孩子长大啦,已经懂得一些交往的技巧,矛盾也没以前那么多了。

孩子眼中的结婚,是很简单的,尤其是很小的时候,觉得和哪个异性孩子玩得好,就可能会说要和那个孩子结婚。好好自从知道“结婚”一词后,说过多次“要和这个结婚”、“要和那个结婚”的话,我感觉,好好曾经的“结婚对象”,都是比较“听”她的话、或者能让着她的那一类型。以前好好从没说过和开开结婚,我还很八卦地问过她,因为毕竟好好和开开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但当时好好气鼓鼓地说,“我才不和开开结婚呢,哼!坏开开!”

其实呢,好好心里还是很惦记开开的,平时在家里念叨开开的时候很多,约伙伴出去玩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开开。是不是所谓的“爱得越深、恨得也越深”呢,呵呵。

但是这次闹矛盾显然和以往不同,看起来应该是开开去找别的女孩子玩了,好好也去找别的男孩子玩了。后来的几天,我都觉得好好不开心。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好好同学竟不想去幼儿园了,这在最近一年来几乎是没有的情况。于是我问了幼儿园老师,得知两人确实是闹了矛盾,是好好先不理开开、去找别的男孩子玩,只是这次开开不象以前那样、遭到拒绝后也还是找好好玩,而是去找另一个女孩一起玩了。

周六下午听讲座时碰到开开妈妈,说起此事,我笑着问她,开开是说要和ANGEL结婚了吗?开开妈妈说,没有啊,开开说最近在和ANGEL一起玩,但是没说要和ANGEL结婚。

听完讲座回家,好好和大胡子也从动物园回来了。好好玩得有点累,躺在沙发上让我陪着她,“八婆”妈妈赶紧汇报:“我今天碰到开开妈妈了,我问她,开开有没有说要和ANGEL结婚呢?开开妈妈说没有。”好好笑了,但是马上又有点伤心地说,“可是他告诉我要和ANGEL结婚的。”

我接着她的话说,“如果我想和你谈谈开开的事情,你愿意吗?”好好点点头。

我于是问,“你能告诉妈妈你和开开发生什么事了吗?”

好好说:“我玩玩具的时候,开开把我的玩具抢走了。”

我:“那你怎么做的呢?”

好好:“我就打了一下开开。开开老是在我玩的时候打扰我,所以我特别生气。”

我:“然后呢?”

好好气鼓鼓地说:“然后老师过来说我不对,可是开开先抢了我的玩具!哼!”

我:“你觉得打人和抢玩具,哪种做法的后果更严重?”

好好:“打人。”

我:“是啊,所以老师肯定要先制止严重的行为,而且,我想老师也可能没看到前面发生的事情。”小人不语,沉思状。

我:“那你怎么做的呢?”

好好:“我就不理开开了,和XWS玩。但是XWS只喜欢在沙坑玩,沙坑里有猫屎(狂晕),我不喜欢在那玩。”

我:“那开开呢?”

好好:“开开就和ANGEL玩了,还说要和ANGEL结婚。”说完,好好把头埋在我怀里,沉浸在伤心的情绪中。

我等她的情绪好一些后继续说:“那你还想和开开一起玩吗?”

好好点点头。

我:“还想和开开结婚吗?”

好好又点点头。

我:“你觉得,开开知道你的想法吗?”

好好看着我不说话。

我:“如果妈妈打了好好,好好会怎么想?还会觉得妈妈爱好好吗?”

好好摇摇头。

我:“是啊,妈妈要是打好好,好好就觉得妈妈不爱好好了,可是如果好好打开开,开开是不是也觉得好好不爱他了呢?”

好好点点头。

我继续说:“而且好好还去和XWS玩、不理开开,开开觉得好好不爱他,也不和他玩,那他是不是也会去找别人玩了呢?”

好好又点点头。

为娘的于是给闺女出主意:“如果好好还想和开开结婚,还想和开开一起玩,就要告诉开开你的想法,如果开开做了让你不高兴的事,也要告诉他,但是如果用打人的方式解决,开开不仅不知道自己做得不对,还觉得你不爱他了。现在你不理开开,还打了开开,开开就会觉得你不爱他、也不想和他结婚,所以就去找别的女孩子玩啦。”

好好说:“那如果下次他还抢我的玩具,我就说,你不能抢我的玩具,你打扰我了,我不喜欢你这样做。”

我:“对啊!你这么说,他就知道,你不喜欢他这么做,如果以后他还这么做,你每次都那么告诉他,这样他就知道不能这么做了。”

好好笑了,说:“妈妈,我们来做游戏,你演开开,我演好好。”

以前好好和开开闹矛盾后,也有不理开开的情况,但是因为每次都是开开先主动来找好好玩,所以,这次闹矛盾,好好也认为开开能够主动来找她。可是开开去找别的女孩子玩了,好好就感到很失落,不能接受。其实,成人世界里,不是也有这样的事情吗?有的妻子和丈夫闹了矛盾,就离家出走,心里却希望丈夫能主动追过来,但是如果哪次丈夫没追来,就肝肠寸断,觉得丈夫不爱自己了,对婚姻失去信心。这样的妻子,是不是和4岁多的小人处于同一个境界呢?

孩子在4、5岁时会经历“婚姻敏感期”,其实,孩子眼中的“结婚”很简单,遇到喜欢的异性伙伴,就可能会提出“结婚”。婚姻敏感期中的经历,是能够为长大成人后的情感和婚姻经历积累经验的。有的妈妈觉得孩子谈“结婚”就是早恋,怕孩子变坏,其实儿童期的孩子,尚不具备性能力,这个时候是不会出问题的,而且,在儿童时期的交往,能够为孩子今后的生活积累经验。如果幼儿园阶段束缚了孩子的自由交往,或者整天只让孩子面对书本学习,会造成孩子在交往方面的经验很匮乏,成人后在社交和婚姻中都很可能出问题。

所以,好好这次的“感情挫折”,我觉得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开开每次矛盾后都主动“不计前嫌”,好好同学可能会以为事情就应该是这样、别人就是要围着自己转,即使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也觉得没什么。这一次发生的事情,让好好开始反思自己,这对于一个4岁多小人的发展而言,是脱离自我意识阶段的一个很好的经历啊;即使好好和开开的“感情经历”真的因为这次的事情告一段落,两个孩子也必然从他们的交往中学习和感悟到很多东西,希望这能够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历程增加一份宝贵的经验吧。(文/友童)

相关推荐

宝宝爱插话 妈妈巧应对


很多家长对这样的情形不会陌生:两个大人在谈论事情,孩子总在一旁插话,非让你理他不可,大人的谈话屡屡被孩子打断……孩子插话有哪些原因?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原因1感到自己被忽视了

广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心理咨询师李桂云认为,以自我为中心是很多孩子都具有的心理特点,当家长的关注点不在孩子身上时,他们就会感到被忽视、被冷落,希望用插话,或做某些动作的方式引起家长的关注。“就算是成年人,在被冷落时都会不开心,更何况是孩子呢?”李桂云说。

对策让孩子有事可做

“孩子由于感到被忽视而插话,家长千万别呵斥孩子。因为这样不仅达不到制止孩子插话的目的,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李桂云表示,要让孩子不在大人说话时插话,首先要多关心孩子、关注孩子,让孩子了解,你时刻在关注着他,不需要通过插话的方式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其次,大人在谈正经事时,如果不想孩子插话,应该避免孩子在场,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小任务,让他在自己的房间内完成,这样孩子就不会因无事可做而插话。

南宁市莹兴双语幼儿园园长颜媛认为,如果大人所谈的事情不是非常重要,家长应尽量先陪孩子10~15分钟,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满足,同时告诉孩子:“现在妈妈有事情要和客人谈,所以陪你的时间不能太长,等晚上客人走了妈妈再陪你好吗?”

原因2原来的计划被打乱了

家长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和孩子约定好的计划,由于客人的到访而临时取消,却不给孩子一个很好的解释。如本来答应陪孩子一起读故事书,可家里来了人,家长就与客人聊起来没完没了。这时孩子在大人说话时插话,就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提醒他“我们的约定还没完成呢!”

对策对孩子说声抱歉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不能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颜媛认为,其实大人在与客人谈话前给孩子的一个解释,一句道歉,就能把孩子安抚好。“妈妈现在有正事要谈,我们的计划没变,只是会推迟一点,你在一旁先玩会儿积木好吗?”告诉孩子等待的大概时间,让孩子知道你与客人谈完话后就会履行诺言。

李桂云认为,一些孩子之所以时常在大人谈话时故意打岔,是因为曾通过插话的方式使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比如,当家长和客人在谈话时,如果孩子提出某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为了尽快摆脱孩子,就会满足他的要求。这就给孩子钻了空子,孩子会认为,“每当大人在谈话时,我只要提要求,就能得到满足。”

原因3插话曾让孩子的要求得到满足

对策不可一味责备孩子

李桂云表示,如果孩子总在大人谈话时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一定是家长之前对孩子的教养疏忽的结果。家长应该自己反省反省,不可一味地责备孩子,应当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慢慢地进行纠正和引导。

李桂云表示,一些孩子喜欢在大人说话时插话,是因为其表现欲望强,希望通过参与大人的谈话,得到认同。

“如果孩子能参与到大人的谈话中来,这说明孩子的思维比较活跃,孩子在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经历来组织语言,表达思想。”颜媛说。

原因4表现欲强,想参与大人的谈话

颜媛表示,语言组织能力是孩子必须具备的智能,家长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多说,会说;让孩子自由思考,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惑,表达独特的见解。但同时,家长应该教会孩子表达见解的正确方式,如等别人把话说完后,自己才能接着说等。具体的做法是:家长应该先停止谈话,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然后再给孩子讲道理:“你看,妈妈能等你把话说完再接着说,你是否也能像妈妈一样呢?”

南宁市七田教育·智慧源培训学校校长朱海瑕认为,孩子思维活跃,一有想法跳出来,就不顾场合地急于表达,这更要培养孩子的耐心。如果任其发展,不仅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还会让孩子变得不懂得倾听,自身的判断力也会受到影响。

一些常用的“插话语”也不可不教给孩子:“妈妈,我现在有重要的事要告诉您。”“妈妈,我可以说一句话吗?”

由于孩子的自制力比成人差,可能会很难管住自己而用不正确的方式插话,家长可以用眼神或手势暗示孩子。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对策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插话”

原因5家长没有以身作则

孩子爱插话,也许仅仅是因为家长没有以身作则。朱海瑕表示,很多家长常常在与孩子说话时没耐心,还没等孩子把话说完,就自己补充了后半句。这样久而久之,不仅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且很容易导致孩子有什么话都憋在心里,懒得表达,或者造成孩子不自信。

对策家长自己不要插话

颜媛指出,让孩子不插话,家长首先自己不要插话。尊重和信任是相互的,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会换来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另外,当孩子在控制自己插话这方面做得很好时,家长应表扬孩子的耐心;当孩子用适当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家长不应置之不理,一定要给予帮助和解答。

一些孩子喜欢插话,专家表示,如果妈妈们能够读懂孩子插话的原因,就可以巧妙应对。

宝宝爱生气,妈妈巧应对


对爱生气的宝宝,妈妈也要学会接纳,找到宝宝生气的原因,正确引导,让他在愉快的心情中健康成长。

关注宝宝的需求

有时侯,宝宝发脾气是为了吸引妈妈的注意力。妈妈如果在专心地做别的事情或者对别人比对宝宝还关注,宝宝内心就会有失落感,有时候会通过发脾气来吸引妈妈的注意。发脾气是宝宝的一个小伎俩。所以,妈妈要细心观察,了解宝宝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及时满足宝宝合理的要求。

雯雯平时乖巧可爱,大家都喜欢。可是自从家里来了一个亲戚家的小朋友之后,她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后来妈妈发现,只要家人把注意力放在小客人身上,雯雯就会发脾气。妈妈终于明白了,原来家里一直只有雯雯一个孩子,大家注意的焦点也都在雯雯身上,可是现在家里来了小客人,雯雯的父母就把相当大的注意力放在了小客人身上,雯雯心里感到失落,就故意表现出愤怒和不开心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妈妈知道了雯雯生气的原因后,非常理解雯雯的感受,除了更加关心雯雯之外,还培养雯雯的分享意识,让雯雯明白爸爸妈妈永远都爱她,小客人也应该是自己的朋友。现在的雯雯又恢复原来活泼可爱的样子了。

父母情绪自控的示范

宝宝的情绪很容易受周围环境气氛的影响,所以父母的情绪示范对宝宝情绪发展十分重要,父母愉快的情绪对幼儿的情绪是良好的示范和感染。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无常也会使宝宝无所适从,导致宝宝情绪不稳定。当宝宝让你生气时,不妨先在心里默数几个数,等情绪平静下来再和宝宝解决问题。

午睡时,天天被吵醒了,大哭起来,妈妈把他抱在怀里,轻轻地安慰着。天天趴在妈妈肩上,咬了妈妈一口。妈妈被咬疼了,差点喊起来。可是看到天天无辜的眼神,妈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平静地告诉天天:“妈妈知道你没睡醒不高兴,可是你把妈妈咬疼了,妈妈不喜欢这样。”

尊重宝宝的情绪体验

宝宝发脾气,要分析宝宝生气的原因,鼓励宝宝把挫折与委屈说出来。父母要尊重宝宝正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尊重宝宝的情绪体验。对一些不良情绪表现,处理要冷静,不要急躁;对宝宝表现出的良好情绪和转变要及时表扬,帮助宝宝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小鸣撅着嘴坐在地板上,妈妈看到他面前的小拉车,两条绳子缠绕在一起,猜想他肯定是因为解不开绳子而自己发脾气。妈妈轻轻地把小鸣抱在怀里问:“宝宝,你怎么了?”“绳子解不开了。”小鸣嘟囔着。“来,妈妈和你一起解。”妈妈帮小鸣解开绳子,说:“你看,发脾气不能让绳子解开。但是只要我们去做,几分钟就解开绳子了。下次,如果需要帮忙,就告诉妈妈,不要自己发脾气好吗?”

有过几次这样的事情以后,小鸣知道了,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在遇到困难时,也就不乱发脾气了。

教宝宝正确表达情绪

宝宝由于受生活经历和能力的限制,不知该如何表达和平衡自己的情绪,妈妈可以通过问话的形式,比如:你为什么不高兴?你在生谁的气?给宝宝发泄不满情绪的机会。

父母也要注意教宝宝用正确的宣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摔东西、打人,父母在这方面也要做出表率。

爸爸出差几天了,圆圆可想爸爸了,拿着爸爸给买的娃娃闷坐在床上。妈妈走过去抱住圆圆,说:“妈妈知道圆圆想爸爸,心里难过,如果想哭就哭一会儿吧,妈妈在这儿陪着你。”

哭也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哭出来,把不良情绪发泄出去,心情也就慢慢好了。

耐心地倾听宝宝说话

宝宝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也很愿意和妈妈分享他的发现,妈妈应该认真分享宝宝的感受。如果妈妈非常忙,或者觉得宝宝说的话幼稚可笑、不屑一听而敷衍宝宝,会让宝宝怀疑妈妈对他的爱,从而感到压抑孤独,情绪不佳。

小轩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小脑瓜儿里装着好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妈妈正在阳台上晾衣服,小轩一手拉着妈妈的衣服,一手指着阳台上的花,不停地和妈妈说:“妈妈,你看开花了!”“哦,你数数有几个花瓣。”妈妈放下衣服,和小轩蹲在花盆旁,认真地观察花儿。

妈妈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教育机会,可以锻炼宝宝的观察力,培养宝宝对事物的兴趣。所以,不管有多忙,妈妈都会耐心地听宝宝说话。要知道,如果冷落了宝宝,不仅会让宝宝情绪不好,也许会扼杀宝宝刚刚萌芽的好奇心。

妈妈,我长大后和你结婚吧


一天,我和4岁的儿子散步时,他和我讨论了他的“婚姻大事”。

“妈妈,我长大了你就当我的新娘子好不好?”

“为什么要妈妈当你的新娘子呢?”

“我喜欢妈妈。”

“等你长大了妈妈就老了,妈妈已经当过爸爸的新娘子,就不能当你的新娘子了呀!”

“那我长大了和谁结婚呢?”

“当然是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咯”

“我们班的刘鸿雁可以吗?”

“你喜欢她吗?”我的脑海里浮出一个又高有大的女孩,我的内心有些失落,为儿子喜欢的女朋友不漂亮。

“我也不知道”

“等你长到20岁,有了喜欢的女孩,再考虑和谁结婚,好吗?”

“好吧,你还是当爸爸的新娘子算了”。

又过了几年,儿子8岁左右,一天突然对我们两口子说:“我以后要找一个像妈妈一样的女人结婚!”儿子讲这个话的时候,表情特平静自然,但态度很坚定。我心里暗暗好笑,有很吃惊:他讨老婆的念头怎么还在延续啊!4岁想到8岁,而且还有了标准!!!

老公说:“你妈妈不漂亮,对你还严格,你以后千万别找她那样的老婆啊!”儿子的回答出乎我们的意料,“我要找一个会帮助孩子的女人,不找只会骂孩子的女人,妈妈会帮助孩子。”大概是儿子看到他的表兄表妹的妈妈教养孩子,将这些妈妈和我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老公张着嘴,开不了腔了!

儿子的恋母情结可能会影响他将来选择自己的妻子,看来这是真的!养了儿子的母亲可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哦,当然,养了女孩的父亲也是这样,因为女儿可能会有恋父情结。

胡萍:独立研究人,(美国)东西方性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妈妈要做解开孩子心结的好医生


L是我的一位来访者,最初,她来找我,是因为她的女儿姗姗不能去上幼儿园,只要去,她就会生病,有时会病得很厉害。

为什么非要上幼儿园呢?那时,我反问她,你是否理解女儿生病的意义呢?

L其实明白,女儿一上幼儿园就生病,含义很简单,就是不想去上学。

但为什么不想去呢?

经过探讨,她最后理解,是女儿缺乏安全感,很害怕与妈妈分离。

理解到这一步后,她决定,干脆不送女儿去幼儿园了,就在家里待着吧,这一段时间,她要好好陪陪女儿。以前,她从来没有认真陪女儿的概念,她是一个工作狂,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了。

这一段时间不长,也就半年,半年后的现在,姗姗就该读小学了。

这次,姗姗还是有点不愿意去学校,但L对女儿说,这次不一样,你一定要读下去,虽然妈妈尊重你的各种感受,也愿意去倾听你,了解你。

姗姗坚持读了下去,但两个星期后,L发现了问题,她看到,女儿原来好端端的指甲,全被咬没了,不光凸出来的指甲被咬掉了,甚至还咬到了与肉相连的部分指甲,而且有几个手指还流了血。

看到这些,L非常焦虑,尤其是看到女儿在家咬手指时,她会焦躁到极点。

终于,有一个晚上,在女儿做完作业后,她对女儿说,跟妈妈到卧室来,妈妈有些事情想和你谈。

到卧室后,姗姗有点紧张地问,是不是我做作业太慢,妈妈生气了?

L说,不是,不关作业的事,是另外的事,并且,妈妈是攒了很多勇气才决定和你说的。

说完这些话后,L还补充说,妈妈要说的事,你可能会很不舒服。

姗姗没有吱声,但她看着妈妈的眼睛,有点严肃,也有些期待。

L问女儿,你看隔壁家的小Baby,她还不到一岁大,她有时候会抓大人的头发,咬大人的胳膊,你也挨过这些,你是怎么做的,大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姗姗想了想说,她很小喔,不懂什么,我们都不和她计较的,只是将她的手或嘴巴挡开,然后很耐心地对她说,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会疼的。

是的,L说,她这样做时,我们都很有耐心,可是你是一个小Baby时,没有这样的运气。

说到这儿,L的眼泪流了下来。她接着说,你这么大的时候,也会对妈妈这样做,可是妈妈没有耐心,妈妈会打你,训斥你,有时会把你打得很疼。

听到这些话,姗姗沉默了,一会儿,眼睛红了起来,有泪水流下来,她带着哭腔质问妈妈,你这样对一个小Baby?!

是,妈妈是这样做的,L说,对不起,这样的事情,妈妈说了,你也许会难过,可妈妈觉得,得让你知道,你被妈妈这样对待过,妈妈错了,对不起。

姗姗再没多说一句话,她只是抽泣,看得出,她非常难过。

但后来,她再没咬她的指甲,又过了一个多星期后,L看到,女儿10个手指上重新长出了整齐的指甲。

真诚的道歉能化解儿时的心结

L对我说,她在我一篇文章上看过,说咬指甲是在压抑自己的攻击性。指甲和牙齿,是我们身体表层最尖锐的东西,尤其对孩子而言,它们是最有力的攻击与防御的武器,但是,假若孩子们发现,如果他们的攻击甚至防御,都会带来更严重的惩罚,那么他们就会去压抑自己的愤怒,咬指甲即是这样的含义。

我这篇文章,L当时看过就忘掉了,只是在看到女儿光秃秃的指头时,她一下子想起了这个观点,也几乎同时想起女儿小时候自己是如何惩罚她的各种攻击行为的,那一刻,她无比愧疚。

不过,她对女儿说“对不起”,完全没有要女儿原谅的意思,她只是在表达愧疚,甚至,她心里还想对女儿说,不必原谅妈妈,这不必原谅。

很有意思的是,姗姗也完全没有原谅的意思,她当时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并没有像大人一样说“没关系”、“我原谅你”等话语。

讲这件事的过程中,L很难过,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但我觉得很感动也很舒服,有一种感叹——这真美。这让我想起,生命中有一些时刻,当我聆听到一个人全然真诚、不带一点修饰地讲自己的感受时,无论那感受是什么,也无论那事件是什么,都是非常美的。

这就是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所说的原生感觉与派生感觉的区别。原生感觉,即事件发生时那最初产生的感受,而派生感觉,即是为了逃避原生感觉而发展出的种种感受。

譬如在这一事件中,L的原生感觉主要是愧疚。当她讲给我听时,一旦掺杂了一些目的,譬如担心我谴责她,或希望我同情她,那她就会修饰她的感受,好达到这些目的,而这些修饰出来的感受即是派生感觉。

同样的道理,假若她讲给女儿听时,先有了希望女儿原谅她的目的,那么她也会因为这个目的而自觉不自觉地修饰她的感受,那这也是派生感觉。

有了派生感觉的参与,事情就会显得不那么自然,而如果纯然是表露原生感觉的话,那就会无比流畅。作为听者,我会被深深打动,而作为当事人,L和女儿都会自然得到很好的疗愈。

结果也显示了这一点,姗姗再也不咬指甲了。

勇于道歉,你仍是一个好妈妈

对于每个人而言,妈妈都是最重要的。这个重要是双重性的:一方面,妈妈的爱是我们内心幸福与健康的基石;另一方面,妈妈的非爱行为,也常常是我们内心痛苦的源头。

儿童的心理发展在5岁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0~1.5岁,这期间的主题是安全与信任;1.5岁~3岁,这一段时间的主题是依赖与自由;3~5岁,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俄狄浦斯期,即男孩恋母期与女孩恋父期,这一段时间的主题是性与爱的平衡。

在咨询中我发现,婚姻与性方面的问题,常常可以归到3~5岁的俄狄浦斯情结上来。但是,假若0~3岁有严重问题,那么心理就发展不到这一步。

例如,我一个来访者决定离婚,我让她先列一下这个婚姻的缺点,她列了五六条,我再让她列一下这个婚姻的优点,她列了三四条。但奇异的是,婚姻的优点也即婚姻的缺点,它们完全是一回事。缺点可以是这个男人不优秀,而优点也是这个男人不优秀,因为他不优秀,所以她觉得安全。

假若一个孩子的心理顺利度过0~3岁,那么他就有了最基本的安全感与信任感,他就会寻求优秀与卓越,但假若卡在了0~3岁,他主要寻求的就是安全。

对于这位来访者,因为安全感是她主要寻求的,所以她选择的伴侣会是不优秀的,至少在她看来是不优秀的,那样一来他对于其他女性就不够有吸引力,她就不必太提心吊胆了。

但是,她现在又要因这个男人不优秀而离婚,这又会如何呢?可以预料,如果她还是被卡在不安全感里,她仍然会再找一个不优秀的男人。

对于这样的女性而言,她们的伴侣其实不是男人,而是女人。准确而言,她们寻求的不是又一个父亲,而是又一个母亲。她们要通过这个“母亲”而重新修复童年没有化解的情结。

L也有类似的问题,她对女儿小小的攻击如此没有耐心,可以预料,那也是因为她当年也没有那份幸运,她的母亲也会很粗暴地对待她。实际上,她的母亲要更粗暴一些,并且,她的母亲和父亲都非常重男轻女,而她还有一个弟弟,这使得她的童年堪称悲惨。

在没有接触心理学之前,L说,她的脾气很大,不光对女儿,对丈夫也是如此。此外,她还老觉得世界是灰暗的,好像她眼前蒙了一层什么东西似的,让她看不清,也让她觉得与这个世界总是隔着一段距离。

但读到能触动她的心理学文字后,她觉得,这层障碍一下子变淡了,而现在这个障碍几乎消失了,她觉得这个世界变得很清澈,还有一些亲切感。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她是带着心去读这些文字的,她总是去看,这些文字中的道理或故事,与她有什么关系,当这样想时,这些文字就逐渐解开了她很多心结。

这首先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而她来找我的次数,也极为有限,她找我就好像做一个汇总似的,与我分享她某一段时间的种种心得体会。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尽管她有悲惨的童年,但她却可以疗愈自己,也可以疗愈女儿,而她对女儿的治疗,效果绝对是最好的。

L说,她不觉得那对女儿是疗愈,她只是在还债,她真的很愧疚。

在我看来,能这样做,就是了不起的好妈妈了。我对好妈妈的定义,一个很关键的内容是,愿意看到自己的问题,并愿意承认和改变,甚至,哪怕改变不了都可以。

妈妈,是一个很伟大的称号,也是一个很艰难的称号,要成为一个好妈妈真不容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