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妈妈都发现,两岁开始,会跑会走的小宝宝们开始捣蛋了!一会儿用蜡笔画花了雪白的墙壁,一会儿又偷偷把大人要用的东西藏在角落里,得意地朝你笑。对付家里的小捣蛋鬼,该怎么办?

1.支持孩子“搞破坏”

墙壁画脏了可以擦,玩具拆坏了可以修,但是,孩子的想象力一旦被抹杀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对于孩子的这些“破坏”举动,您千万别简单责骂或禁止。“涂鸦”、拆卸行为是婴儿进行想象的手段,是发展想象力的途径,能促进2—3岁婴幼儿的思维发展,是婴幼儿智能开发的重要形式,涂鸦还是帮助婴幼儿与外界融为一体的载体。

专家建议

家长要为婴幼儿准备拆卸、涂鸦的活动空间,给婴幼儿提供足够的拆卸、涂鸦的安全工具材料,引导并陪伴婴幼儿的拆卸、涂鸦行为,与婴幼儿一起玩一玩,画一画,拆一拆,讲一讲,理解婴幼儿的创造天性,用心欣赏婴幼儿的看似不合逻辑的涂鸦作品。

2.正确应对“反抗期”

婴幼儿在两岁前后,开始进入“第一反抗期”,表现为调皮、任性、爱走极端,故意做成人禁止做的事。家长往往不了解“第一反抗期”的特点,对婴幼儿缺乏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手段,常采用专制性的教育态度,或娇惯和迁就。

专家建议

父母要为宝宝的成长自豪,因为学会说“不”,是婴幼儿成长的标志。请学会尊重婴幼儿,不轻易干涉,以平等姿态,征询孩子的意见;其次,相信孩子,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第三,采取讲道理、转移注意、冷处理等方法终止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第四,把握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

相关知识

如何让“乖”宝宝变开朗?


生活中,人们会用“乖“来形容一些孩子,他们容易管教,不争抢也不吵闹,让父母非常“省心”。但心理专家却提醒家长,对这样的“乖”孩子应多加注意,他们有可能是“退缩儿童”。如何培养他们快乐的性格,让他们成为开朗的孩子呢?

1:“乖”宝宝可能会交往困难

有些宝宝虽然已经掌握语言,但经常保持缄默,不主动与人交往。与陌生人接触,令他们惶惶不安。对他们来说,在家玩玩具、静静地看电视、看书是最好的安排。实际上,这类宝宝有可能属于“退缩儿童”,容易产生交往困难、言语表达差、在陌生环境紧张焦虑、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等问题。专家认为,退缩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天生神经类型较弱,适应性差;二是后天教育方式不当。例如父母很少与他们交流、玩耍;或者父母性格孤僻,很少与亲戚朋友或邻居交往,使宝宝缺乏接触社会的经验。另外,受到严重心理和生理创伤的宝宝也容易出现退缩行为。

2:培养“乖”宝宝的快乐性格

对这样的“乖”宝宝,家长首先要有耐心,保持态度和善、亲切,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其次,要引导宝宝多与外界接触,鼓励孩子开口讲话,如讲故事、念儿歌等,从家人逐渐扩大到外人。父母应注意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专家建议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逐渐改变“乖”宝宝的孤僻性格,成为一个开朗快乐的孩子。

●引导宝宝与人和睦相处

与人关系融洽是快乐的一个重要条件。虽然父母不能支配宝宝的社交活动,但却可以引导他与人和睦相处。父母可安排宝宝常与别的孩子一起玩,像参加小组旅游,或带宝宝到游乐场去与年龄相同的孩子玩,随时欢迎宝宝的朋友到家里来玩。

●培养宝宝广泛的兴趣

专家研究发现,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中,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虽然父母不知道什么东西会引起宝宝的兴趣,但我们可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宝宝试试。对于宝宝而言,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例如跳舞、绘画、打球等,可逐渐增强他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培养他与人交往交流的能力。

●多让宝宝亲近大自然

对宝宝来说,大自然充满了神奇的力量,无论是雨雪、白云,还是花开、叶落,都可以从中发掘到很多快乐。亲近大自然还可以培养宝宝的各项感官能力、观察能力、反应能力。不要总让宝宝呆在家里,要多带宝宝亲近大自然。当身处大自然时,宝宝会情不自禁地敞开心扉,家长可及时与他交流、沟通,相信宝宝会逐渐改变在陌生环境中容易焦虑紧张的性格。

●建立快乐幸福的家

帮助宝宝找到持久快乐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我们做父母的自己生活得快乐。我们能为宝宝做得最好的事就是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知足的人。生长在快乐家庭的宝宝,长大后比一般的人要更快乐。其中部分原因可能与遗传有关,但父母所创造的快乐环境也是宝宝快乐的源泉之一。

总之,孩子之所以很乖,除了有个性特点以外,还跟家长教育方式有关系。要想让孩子变开朗,父母也得注意以上培养方法。

叛逆宝宝变“乖”宝宝有妙招


不少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平时十分乖巧的宝宝怎么会突然变得叛逆了?其实,宝宝叛逆不仅仅是宝宝的问题,与家长也很有关系。宝宝叛逆,不必急于控制他,急转弯时危险会很大。所以为人父母者在对待叛逆期的孩子时一定要选择好技巧。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叛逆宝宝也可以变得乖巧!

宝宝叛逆家长要先自省

教育孩子的一个原则是,不要只紧盯着孩子的问题,而是要寻找并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

不过,在通过电话采访张琳的时候,我感觉她明显违背了这个原则,她为儿子的问题而焦虑,却没有去关注问题背后的原因。

我问张琳:“你觉得儿子抽烟喝酒打牌和上网这些行为很糟糕吗?”

“是很糟糕,我很担心。”她说。

“你很希望他改掉这些行为?”我问。

“是的,我对他说过,他应该把精力放到学习上去。”她说。但是,她儿子在年级已经名列前茅了,而且成绩一贯还非常稳定。这种情况下,她如果对儿子说,希望你放弃那些行为,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去,显然不会有说服力。

我继续问她,是否想过,她儿子已进入青春期了,而青春期的孩子会和以前有一个非常大的改变的。她回答说,她知道儿子进入青春期了,但不明白我说的改变是什么。

“叛逆!”我用很坚决的语气对她说。

接下来,我向她解释,叛逆是青春期最大的特点。不过,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叛逆,并非是一定要和父母对着干,而是为了尝试自己的力量,试着自己为自己的事情做主。他们不愿意继续做“乖孩子”,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频频向孩子发号施令,期望孩子按照他们设计的“正确路线”发展,那么孩子会用叛逆行为来向父母说“不”。

“叛逆期的孩子仿佛故意和父母过不去,他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给自己争取独立空间。”我对她说,“如果父母尊重他们,一开始就给了他们独立的空间,那么他们的叛逆行为会大大减少。”

抽烟喝酒是最典型的、最常见的叛逆行为,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时,做父母的不要急着去谴责孩子,甚至强迫孩子改变,因为那常常会激发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心,从而更频繁地抽烟喝酒。相反,做父母的应该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对孩子的干涉太多了,或者自己对孩子的某些方式不对。

什么样的妈妈会让孩子叛逆

1、“无能妈妈”不受欢迎

孩子:我喜欢唱歌、跳舞、绘画、剪纸、捏泥巴,可是妈妈都不会。妈妈早出晚归,她对我的爱好好像根本不感兴趣。其实,我很希望妈妈能够陪我一起玩。而且妈妈对我的提问也从来不热情回答,还说我的问题很奇怪,说小孩子的话为什么这么多。

点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他们想从妈妈那里了解很多事情,以满足自己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如果妈妈总是一问三不知,便会使孩子感到很失望。同时对孩子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很不利。

建议:为做一个令孩子喜欢和自豪的妈妈,读书学习是关键。但是,同时,尽可能抽时间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言语交流。毕竟妈妈不是完美的,总有些事情是妈妈不会的。也没必要为了孩子而去学这学那,要告诉孩子知识是无涯的,妈妈会不断的充实自己就想孩子现在做的一样。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学习新的东西。

2、“电视妈妈”冷淡孩子

孩子:妈妈一有空总坐在电视机前,对于电视连续剧是一集不落,而把我搁在一旁。妈妈把电视节目看得比我重。

点评:如果妈妈一直与电视机为伍,就会缺乏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看书和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开展亲子活动的机会。这不仅会失去许多和孩子沟通的机会,而且也影响孩子,使得他也从小喜欢看电视,而不善于和人交流、沟通,严重的话,自闭症和孤独症等一系列疾病也可能产生。

建议:童年很珍贵,妈妈有时间的话,应该多和孩子一起活动。

3、“苛刻妈妈”束缚孩子

孩子:妈妈总对我不满意,一心想把我当成一个“全能小神童”,钢琴、舞蹈、美术、体操和电脑,我学了好多,可是她还总觉得我这样没做好,那样没学好。

点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过于苛刻的妈妈,这样的妈妈对孩子过于严厉,而且总是说“不”。孩子经常处于一种不自由、被束缚的状态。

建议:儿童天性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谁剥夺了他们这种基本需要,必然不受欢迎。切记不要过分唠叨和干预孩子,要大胆放手,让他适当自由和放纵。

4、“攀比妈妈”让人厌烦

孩子:你看某某多能干,你再看看你自己。”这是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在大家面前,妈妈总喜欢把我和别的孩子相比,她不是说我不好,就是表扬同事或者邻居的孩子比我强。其实,我觉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错。

点评:对孩子的责备使得他有些不服气,甚至反感。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独特个性和自信心不利。

建议:妈妈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兴趣,绝不能按照一个标准要求他们。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帮助他一起开发潜能。

5、“谦虚妈妈”压抑孩子

孩子:在客人面前,我总喜欢表现自己最拿手的长项,但妈妈总当着他人的面说我做得不好。

点评:在外人面前,孩子往往比较兴奋,喜欢表现,同时也不免出现一些小差错,这是正常的。可是妈妈却认为孩子的“人来疯”让家长丢面子,或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子有方,当着众人的面指责孩子。

建议:孩子的自尊心有时候比大人还强,而且心灵也比较脆弱,上述做法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感,丧失自信心,甚至出现反叛情绪。

当孩子开始不听妈妈的话,开始对妈妈的教育出现叛逆行为的时候,做妈妈的就应该开始细心的观察一下,自己什么地方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如果是自己的不对,要及时的改正。不过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了解越多,独立性的要求越强烈,也可能出现逆反心理,都是正常的。

怎样让叛逆宝宝快乐转型

1岁以前,儿子果果一直温顺、乖巧。可一到3岁,他好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别叛逆、易怒,动辄大哭大闹,令人头疼不已。对于儿子的坏脾气,我最开始采取的办法跟大多数妈妈差不多:喝斥、体罚,甚至"关禁闭"。可是果果的坏脾气竟越来越大。

我翻阅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籍,了解到果果正处于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在此期间,他的自我意识开始慢慢形成,一方面急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愿,一方面尚没有足够的自制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专家建议,在此期间别一味压制宝宝,要试着从宝宝的角度来看问题,耐心帮助他平稳渡过这一时期。这样每个"叛逆宝宝"都会变成"快乐宝宝",而"烦恼爸妈"自然也就成了"开心爸妈"!

理解宝宝的感受

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宝宝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宝宝的立场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一天我们带果果去游乐场玩,按计划玩两个小时,可到了要走的时候果果无论如何也不肯离开。他爸一拉他的手他就往地上蹲,还一边大哭一边挣扎。当着那么多人,我觉得特别尴尬。要在过去我早就"动武"了,可那天我竭力让自己冷静,弯腰抱住果果,柔声说:"游乐场这么好玩,我们果果难得来一次.当然不舍得离开,是不是?"大概是没想到我会帮着他说话,果果一愣,哭声小了下来。我抚摸着果果的小脑袋,又说:"可是你看天快黑了,爸爸妈妈也很累了,下次我们再来,好不好?"果果想了想,居然真的从地上站起来,抽抽嗒嗒地跟着我们走了。

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

理解不等于不立规矩,不过在给宝宝立规矩的时候,对于那些他始终很抗拒的规定,我不再不由分说地"强制执行",而是找出宝宝产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办法解决。

果果从前习惯开灯睡觉,人们都说儿童在灯光下入睡容易导致近视,我就要求果果关灯睡觉,谁知他很不适应,时不时地为此哭闹。经过观察我发现,果果一般都是在白天受了惊吓或看了电视里的恐怖镜头后,晚上才要求开灯睡觉。想想宝宝在受了刺激的情况下一个人睡在黑暗的房间里确实害怕,我就在果果的卧室里装了一盏小夜灯,允许他偶尔开着小夜灯睡觉。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宝宝的情绪也比较平稳。

给情绪找个宣泄口

教育专家认为,很多时候,宝宝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许的事情,是为了宣泄不良情绪或不安感。鉴于此,果果再发脾气的时候我不再责骂或体罚他。

我在书房的一角铺上彩色线毯,放上五颜六色的靠枕,又摆了几种儿子最喜欢的玩具和图书。只要他闹情绪了,我就让他到那个角落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实践证明,这个方法行之有效,果果每次从书房出来,情绪都会恢复平静。

寻找宝宝的良好表现

表扬能间接地让宝宝明白是非,所以我更留心果果的一些良好表现,及时地提出表扬。

有次去奶奶家,果果从来不睡午觉,奶奶一逼,他的牛脾气上来了,"哗啦"一声就把桌上的一桶积木扫到了地上。恰在这时,果果的小表妹妞妞来了,果果对妞妞关爱有加,又是拿吃的又是倒饮料,我便趁机表扬果果"懂事"。如此一来,果果反而不好意思了,不但把地上的积木收拾干净了,还主动跑去向奶奶认了错。

给宝宝一定的自主权

既然宝宝处于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规定,而是有条件地让果果享受民主权利。

针对果果挑食的毛病,我特意拟定了好几套荤素搭配的食谱,先请果果"拍板",再做给他吃;带果果出去游玩时,他想穿那双不透气的新鞋,我就给他讲道理,再拿出几双舒适透气的鞋让他挑选。这样,我的目的达到了,果果也觉得自己的意愿得到了尊重,皆大欢喜。

不处处约束

宝宝就是宝宝,不能用你的标准来处处约束他,对他的行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果果每次有了得意的画作,都会开心地贴在墙上,弄得墙上花花绿绿的。他爸说难看,不准他贴。我认为这是宝宝的骄傲与心血,就劝老公让儿子尽情地贴。再比如,过去带儿子去饭店吃饭时,我总是要求他坐在那儿规规矩矩的,现在只要不影响别人,我会允许他在餐桌周围尽情活动,以满足他好动的天性。我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少了,他的“牛脾气”自然也就师出无名了。

孩子耍赖,家长别心软


“我就要再玩一遍摇摇车嘛”、“不讲故事就不睡觉”、“再看一集动画片”……生活中,如果孩子耍起赖,类似这种“没完没了”的央求,常常让父母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是好。

很多家长自以为能看清孩子的内心,可事实上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孩子往往能发现父母的立场并不坚定,撒点儿娇、软磨硬泡一下,爸爸妈妈就可能心软,遂了自己的心愿。

因此,面对赖皮的孩子,家长有必要找到应对方式,不妨试试以下三步。

第一,说明自己的底线。最好一开始就告诉孩子“可以吃两颗糖果”、“9点之前必须睡觉”。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定,孩子很容易拿“我只多吃一颗”、“再看5分钟”的理由纠缠你。

第二,做好离开的准备。如果孩子试图“违规”,家长一定不要心软,立刻转身就走。这种突如其来的离开,会让孩子主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如果家长一边说着“宝贝该睡觉了”,一边继续陪他玩玩具,孩子很容易把你的话当成耳旁风。

第三,情绪冷静、适当警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可能会耍五花八门的小把戏。此时,家长一方面要保持情绪上的平静,无论孩子怎么哭闹,家长最好把脸转向一边,不要冲动、更不能打骂。另一方面,家长千万不能妥协,必要时给予警告,取消他的某项“特权”,比如“明天不能看动画片”等。有了这种警告,下次孩子想提出“无理要求”时,一定会考虑后果。

早教相关知识:让孩子变乖分几步


有的孩子很任性,怎么说都不听,让家长非常的苦恼。其实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不是天生那么任性的,孩子是可以通过慢慢的教导变得乖巧的。下面就教给各位家长三个步骤,让你的孩子变得乖乖的。

第一: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我们要纠正一个孩子的坏习惯,首先就要清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家长迁就的结果。

孩子在小的时候通常都会有不合理的要求,有的家长觉得孩子不懂事,就迁就他,结果几次下来,孩子就形成了任性的心理和行为定势。

2、模仿别人的结果。

大人是孩子的榜样,如果家里的亲友有任性的,孩子看过几次就自然而然的会模仿,学着表现任性。而且,如果爸爸妈妈其中有任何一个有任性的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孩子。

3、家长对孩子过度严厉或者不尊重孩子的结果。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然而有的家长对于孩子过分苛刻的要求是孩子难以达到的,孩子就很容易产生反抗的心理,时间一长,就会变得任性。

针对第一种原因,家长要端正自己教育孩子的思想,尽量让自己不去迁就孩子。第二种的原因,如果是亲友则要教导孩子分清是非不去模仿,如果是父母自身一方,则需要认真反思,教育孩子不要学。

第二:让孩子在群体里生活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多参加群体性的活动,可以帮孩子约几个小朋友在节假日里一起玩游戏。需要注意的是,要事先给孩子讲清一些要求,如果孩子自己的一件被否定了,不要闹情绪,要服从多数。孩子上学之后学校的活动,更要积极参加,并且认真完成。

第三:帮助孩子选择朋友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朋友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有一两个通情达理的好朋友一起学习、玩耍,对于克服孩子自身任性是有好处的。允许孩子到别的小朋友家去玩,让他看见别的父母是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的。也可以让孩子自己请小朋友监督自己克服任性。

亲子早教网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三步让孩子变乖,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如果你的孩子有任性的毛病,可以慢慢的教导和引导他来改变,要坚信孩子的任性不是天生的,是可以改变的。凡事也不要着急,要慢慢来。而父母自身也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