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可以对宝宝有益吗

2021-05-10 胎教可以对宝宝有益吗 关于父母的童话故事 爱父母的童话故事

父母知道宝宝说谎话的缘由吗。

父母知道宝宝说谎话的缘由吗

很多宝宝都会说谎。例如问他和比他高大的小哥哥进行跑步比赛,谁赢了?

好强的宝宝明明输了,一定会说自己赢了;如果父母特别在意一件东西而宝宝把它搞砸了,他通常也不会承认是他干的。那么,这样的撒谎行为到底是否严重,该如何应对呢?

一、首先要看看说谎的原因。

专家指出,幼儿一般要到3或4岁,才能逐渐将现实和幻想区别开来。也就是说,这个年龄之前的孩子基本上不可能分辨出自己是在说谎还是在说实话。宝宝无伤大雅的撒谎,通常有以下的原因:

1、宝宝丰富的想象力。

0-3岁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想象力极为丰富,学东西也很快,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将看到的、听到的及接触到的事物一一吸收。但是,由于幼儿尚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因此也就很容易想当然地认为事情就是他所以为的那样。

2、健忘。

多数幼儿的注意力都不会太集中,很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并立即忘记刚才所发生的事情。有时爸妈责怪宝宝把饭打翻了弄得满地都是,宝宝可能会矢口否认。爸妈以为宝宝是在说谎、抵赖,其实,宝宝很可能根本就忘了这回事,收到责怪后他反而会觉得很委屈,不知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3、想做个乖宝宝。

孩子从小就被大人灌输什么样的宝宝才是乖宝宝,大人喜欢乖宝宝,宝宝就会希望大人认为自己是个乖宝宝。乖宝宝是从来不做错事的。因此,宝宝就会想:我是个乖孩子,乖孩子是不会把饭打翻的,我才没有把饭打翻呢!真的没有呀!WWw.zj09.cOM

二、然后,要用正确的态度化解谎言幼儿夸张的幻想通常是无害的,是宝宝心理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幼儿有时候爱假装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孩子想象力发育良好的重要标志。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当爸妈觉得孩子在“抵赖”或“说谎”的时候,切忌因此而惩罚孩子。用这个年龄的孩子所能够明白的方式,温柔地引导孩子说真话,才是明智之举。

1、鼓励孩子说真话。

当孩子告诉你他把饭打翻了的时候,你如果责怪他“不乖”、“不听话”,对他大喊大叫,他就会认为说实话不好,会被爸妈骂的。因此,这时爸妈倒不如夸他“宝宝告诉妈妈了,真乖。”这样,也就等于在告诉宝宝,说实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2、别给宝宝太多限制和太大的压力。

家长要是给宝宝设下太多的“规矩”,幼儿既不能明白,也无法做到。有时候,为了讨好爸妈和不受到责骂,宝宝只好说谎。

3、建立亲子之间的信任。

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对宝宝说谎。如果打针是痛的,就不要骗孩子说“打针不痛”。因为针一扎下去,宝宝马上就会明白这是个谎言。宝宝只有对父母信任,才会掏出真心,无需用谎言来掩饰自己的过错和短处。

相关知识

怎样知道宝宝有没有说谎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从而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对孩子早期教育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样知道宝宝有没有说谎”,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幼儿头脑中经常产生出许多极其生动、逼真的想象,将想象当成现实,将愿望说成存在,这时他会说谎话,例如,有的孩子因长期渴望某种玩具,但妈妈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幻想之下,他会认为自己已拥有,就吹嘘“我有一架真正会飞的飞机”,“妈妈也给我买了跟你一模一样的汽车”。

当儿童想象力与现实分不清时

幼儿头脑中经常产生出许多极其生动、逼真的想象,将想象当成现实,将愿望说成存在,这时他会说谎话,例如,有的孩子因长期渴望某种玩具,但妈妈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幻想之下,他会认为自己已拥有,就吹嘘“我有一架真正会飞的飞机”,“妈妈也给我买了跟你一模一样的汽车”。

当儿童记忆有误时

幼儿的记忆力不够准确,或由于语言表达不准确,许多经历过的事情未必能完全回忆出来,而导致其“说谎”。如一个5岁的幼儿对一位阿姨说:“你再跟我玩一会儿,明天我就要回老家了”,她问其父母,根本没有这回事,只是曾向孩子说过放寒假后会回老家看看,并不是明天要走。幼儿由于记忆不完善、不精确,只好说谎来虚构那些不精确的部分。

儿童想实现某种愿望时

有的儿童说谎是想获得某种东西,如为了吃到巧克力,就说“我的胃不舒服”,为了不去幼儿园,就说“肚子疼”。这是儿童因物质欲望和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用谎言加以填补的情况。父母可帮助他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满足其精神和物质的要求。如他想吃巧克力,可以提供给他适当的零花钱。

宝宝是在说谎吗


对于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有时会说与事实不符的话。家长可能会担心地想,这么小的孩子就已经开始说谎,非要好好教训他一下不可。但家长的训斥,很可能招来孩子委屈的眼泪。这是为什么呢?孩子是在说谎吗?

一般说来,孩子在3岁前是不会说谎的。他们说的话与事实不符,往往有其原因。比如:

一、概念模糊:

3岁前的宝宝,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关系等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他可能将以前发生的事情统称为“昨天”,或把昨天发生的事挪到了今天。当邻居小朋友的妈妈问:“你去过动物园吗?”孩子可能回答:“我昨天去了。”而他昨天并没去,他是指自己曾经去过。并不是在有意说谎。

一件东西搞坏了,家长问:“怎么弄坏的?”孩子回答:“妈妈。”但事实上,是他自己弄坏的。这是否说明孩子说谎了呢?也不能。孩子的意思很可能是说:“妈妈看我时我弄坏的。”

当家长给孩子拿糖时说:“够了,不能多吃。”孩子却反复说:“才两个。”也并不是在说谎,他的本意是说,给的糖太少。遇到上述情况,父母不要急于指责孩子,而不妨多问孩子几句,搞明孩子的真正意图,并告诉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

二、受大人提示:

有时孩子说谎是受了大人的提示。比如,孩子并没做某件事,但他却可受大人的提示而认为这事是他干的。例如,保姆打坏了杯子,她对孩子说,你打坏了杯子。当父母问道“杯子是谁打坏的?”孩子可能会高声答道:“我!”同样,孩子自己打坏了杯子,父母说:“怎么同小芳(保姆)一样,总打坏东西。”当奶奶问道:“杯子是谁打坏的”孩子就可能会说:“小芳阿姨。”

三、幻想当成现实:

临近3岁,孩子想象力丰富多了。他常常把自己想做什么当成事实来表达。比如,他非常想让爸爸带他出去玩,但爸爸总没时间,他会说:“我爸爸带我去公园玩了。”他非常想要个同小朋友一样的玩具,但父母不给他买,他也可能会对小朋友说:“我有,我妈妈买的。”

四、真的在说谎:

尽管3岁前孩子很少有意说谎,但有时孩子却真的会说谎。这往往同父母教育不当有关。譬如,父母动不动就打骂孩子,信奉棍棒教育,孩子渐渐会明白,做了错事会挨打。于是,他就会想到躲避,一次不经意的推脱,家长便不再追究,孩子就会从中得到“经验”:这可免受皮肉之苦。所以,打骂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而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错了就要改正。简单粗暴的打骂,也许能让孩子知道错了会受痛苦,但孩子却不明白为什么错。如果家长在孩子认错后依然又打又骂,孩子就会认为,认错也不对,会挨打。若孩子不承认错误时,反而能躲过了父母的责罚,孩子就会被“教”会说谎。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有的孩子说谎是他正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比如,孩子想出门玩,家长说,“玩什么?快吃饭了。”孩子就会说:“我吃过饭了。”又比如,孩子想吃糖,妈妈说:“不行,把牙吃坏了。”孩子便说:“妈妈,娃娃要吃糖。”因为娃娃没有牙。所以,家长对孩子正当或不过分的要求,应给予满足,不要认为只有“挫折”教育才能使孩子明理。在更多情况下,“顺境”教育,不仅使事情能收到良效,对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形成也有益。

孩子说谎还同父母干涉过多有关。孩子玩得兴头上,家长说,“走,回家喝水!”二话不说,拉上就走。孩子会随口说:“喝过了!”家长对孩子什么都不放心,不许这不许那的,当孩子满头大汗地玩回家,妈妈问:“阿姨让你疯跑了吗?”孩子便会说:“没有。”

当父母听到孩子的话与事实不符时,先不要认定孩子就是在说谎,而是要分析为什么,如果是希望,就尽量给予满足;如果是概念不清,就要耐心地教孩子;如果是受大人提示,就应该先告诉他,正确的答案,然后问他两个哪一个对。孩子就会想一想,再回答;至于孩子真的说谎了就要先从自身找原因,注意纠正,同时要告诉孩子,说谎是不对的,好孩子是不说谎的。并可以给他讲一些《狼来了》等有关说谎害处的小故事,以免孩子养成说谎的坏毛病。

宝宝说谎说明教养不好吗?


宝宝会说谎了?程度还越来越严重?其实,不用太担心2-3岁宝宝说谎的问题。开始说谎,意味着小家伙的大脑发育到了一定的程度。爸爸妈妈既不用太忧虑,也不用发火,但是需要正确引导,以免宝宝养成说谎的习惯。

让我们先从成人和宝宝说谎的差异说起吧。

源于丰富的想象力

两三岁的宝宝将有趣的事说给爸爸妈妈听时,常常掺杂着不真实的内容。事实上,当这个年纪的宝宝讲一些编造的故事时,并不是像成年人那样在故意说谎。因为他们的想象力生动、逼真,自己也分不清真实和不真实的界限,所以在他们的记忆和叙述中,现实和幻想往往混杂在一起,还不能真正识别和爸爸妈妈讲的话,是实际发生的事情,还是想象中的,从而会无意识地说谎。因此,对于这个阶段宝宝的谎言,父母没必要往坏处想。而如果简单地斥责他“可不能那么胡说”,还可能会挫伤了宝宝刚刚开始发展的表现力,逐渐地宝宝的幻想能力也会丧失。

爸爸妈妈怎么做?

当宝宝绘声绘色地叙述一些想象的内容时,很可能真的希望事情就会像他所说的那样,其中蕴含着美好的愿望,爸爸妈妈可以就这种愿望本身给以呼应。

等宝宝再长大一点儿以后,遇到这类情况,也只要简单地向他指出“事情并不是那样”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就帮助宝宝弄清了事实和自我想象之间的差别。虽然有专家认为,宝宝直到8岁以前都无法完全分清现实和想象,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完全不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Tips:既保护想象力,又让宝宝不说谎

如果宝宝已经能意识到差异的存在了,爸爸妈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你说的时候,要先做一个说明‘这是我想象出来的。’或者‘这是真的发生过的事情。’然后爸爸妈妈就知道了。”这样做,既不会伤害宝宝的想象力和表达的积极性,又能使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分别,而爸爸妈妈也不用再为“宝宝总是说谎”头痛了。

逃避太沉重的压力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宝宝,有时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得体的退路就是撒个小谎。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如果宝宝是为了欺骗而撒谎,那么父母要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宝宝为什么觉得自己非要说谎不可?

小宝宝在犯了错误以后,经常为了推卸责任、逃避后果而说谎。一般都是在爸爸妈妈厉声地责问“这是谁干的?”时候。是宝宝偷吃了那些饼干吗?是的,但他并不是故意“偷吃”的,他只是理所当然地做了那件事情,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他会回答说“没有”——或许他就是这样认为的。而如果宝宝以前在这件事情上受到过惩罚的话,为了逃脱惩罚,更会把自己做过的事坚持说是并没有做过。这时,他的恐惧心远远超出了他的责任心。

但宝宝并不是天生就爱撒谎的。如果宝宝经常说谎,那就表明他受到的某种压力太大了。小宝宝面对难以应付的复杂情况时就会说谎,那是因为力不从心才说谎的。

爸爸妈妈怎么做?

宝宝为了逃脱责任说谎时,如果是第一次,爸爸妈妈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你骗不了人。”如果不这样做,宝宝会再说谎的。但是也不能只用“说谎是不好的”这种道德观来责备小宝宝。爸爸妈妈的首要任务是要找出宝宝说谎的根本原因,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因此,当宝宝说谎时,要本着“宝宝说谎一定有他的理由”、“他是实在没法子了才说谎的”,这样的态度来处理。让宝宝说谎的那些原因,可能在成年人看来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对于那么小的宝宝而言,却是只能用逃避和谎话来解决的非常困难的事。除了可以向幼儿园的老师等了解宝宝的实际情况外,爸爸妈妈更应该听听宝宝的心声。让他在自己的身边坐下来,拉着他的手,温和地告诉他:“你用不着对我说谎。告诉我出了什么事,然后咱们看看该怎么办。”

Tips:帮宝宝说出自己的烦恼需要耐心

可是,宝宝很可能没有办法马上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很可能连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即使他知道有些事情让他担心,也可能无法一下子把它们都说清楚。帮助宝宝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烦恼需要时间和理解,对此爸爸妈妈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足够的耐心。

Links谎言伴随认知能力的发育而产生

大一点儿的宝宝会为了欺骗父母有意识地说谎,而两三岁的宝宝暂时还不会,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说谎,是认知能力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如果宝宝要说谎,首先必须具备能够预测未来和回想过去的认知水平,这就需要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为了说出让人信服的谎言,他还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考虑。因此,说谎意味着宝宝要具有思考现实中并未发生的情况的想象能力。所以,当发现宝宝开始说谎时,从另一个角度看,爸爸妈妈反而可以感到高兴:我的宝宝又长大了一些。爸爸妈妈要充分理解宝宝的内心,找到他说谎的真实原因,宽容地对待他,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宝宝说谎的毛病放任不管。

习惯性说谎一定要纠正

首先还是要说,爸爸妈妈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惊慌,也不要过分生气。即使批评宝宝,也不要大声训斥,或者在众人面前斥责宝宝,这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更不能因为宝宝说谎就过分地惩罚他,那样的话,宝宝会变得胆小,遇事畏缩,甚至还会因为惧怕惩罚而编造更大的谎言。要引导宝宝明白道理,让他今后不再说谎。

如果宝宝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依然说谎,爸爸妈妈就要引导他明白道理,让他今后不再说谎。一开始,可以用和蔼的语气和他这样说:“爸爸妈妈相信你的话;相信你即使说了谎,也会在以后跟爸爸妈妈说实话的;即使不说出来,爸爸妈妈也能明白你的心思。”听到这样的话,宝宝可能会感到于心不安,从而改掉说谎的毛病。

如果即使这样做了,宝宝还经常说谎,那就有必要明确地给他讲“说谎不对”的道理了。一定要帮助宝宝清楚地区分可以做的和不可以做的事。

Tips:《狼来了》还是《华盛顿与樱桃树》?

在教育宝宝不要说谎、要诚实方面,有两个经典的小故事,一个是《狼来了》,另一个是《华盛顿与樱桃树》,很多听着这故事长大的人如今也为人父母,有的也会给宝宝讲这两个故事。

这两个故事,哪一个对教导小宝宝更有效呢?个人以为应该是华盛顿的故事。

《狼来了》的故事,告诉宝宝的道理是:说谎会带来很坏、而且很严重的后果。而对两三岁的小宝宝来说,对他说太多有关坏结果的内容是有害的,尤其是放羊的小朋友最后被狼吃掉的结果,包含着暴力与残酷的成分,可能会导致宝宝病态的想象。此外,父母也不应该让一个两三岁大的宝宝总是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担心,因为这个年龄正是宝宝在实践中学习的阶段,如果太过担心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就会束缚他探索世界和自身能力的勇气。

而《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故事,则非常正面地告诉宝宝:不说谎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值得赞赏;而且,即便不小心犯了错,如果诚实地承认下来的话,也能够获得谅解。这样既教给宝宝“不说谎”的行为规则,同时还打消了他因为害怕承担后果而说谎的心理根源。

此外,两三岁的小宝宝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很难对事情作出恰当的推断。爸爸妈妈给他讲《狼来了》的故事,是期望他从“说谎会导致坏结果”中推断出“不能说谎”的道理,可这个故事本身反反复复地讲述了几次放羊小朋友说谎的经历,这种同义反复会强化宝宝对“说谎”这件事的印象,以至于可能只记得“说谎”这个行为,而忘记了前面的那个评判词“不能”。

宝爸宝妈们是否知道宝宝说谎的原因有哪些


随着宝宝慢慢长大,有不少宝爸宝妈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居然学会了说谎。那么宝爸宝妈们是否知道宝宝说谎的原因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每当孩子说谎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会觉得非常头疼。通常情况下,学龄前后的小朋友还没有准确的道德观,所以在孩子的认知范围里面还不是非常清楚“真的”与“假的”、“对的”与“错的”中间的差别。

在孩子的想法里,只要这件事情能够让自己感到高兴、快乐,这件事情就是“对的”,如果能够做什么事情让爸爸妈妈不责备自己,那这件事情就是“好的”。

下面跟大家说说孩子会说谎的原因:

第一:因为想象能力充足

学龄前的孩子正是学习的时候,尤其是在孩子玩假设性的游戏时,孩子会假设自己被偷、被抢,有时候爸爸妈妈会因为孩子的话感觉到惊讶。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要分清孩子到底是在玩游戏还是内心的想象。

第二:想让爸爸妈妈关注自己

孩子在未满六岁时,在他周围,基本上只有爸爸妈妈,所以,在与爸爸妈妈的交流中,孩子会知道做什么事情爸爸妈妈会开心,会让爸爸妈妈注意到自己。当孩子说了谎之后,他发现这个行为能够吸引爸爸妈妈对他投注更多的关心与注意,所以孩子就会不自觉地重复这个行为。

孩子说谎的话,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处理:

1、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

首先要搞清楚孩子说谎的原因是什么,是为了自我保护、让爸爸妈妈注意到自己,还是孩子分不清故事与现实生活。基本上孩子到了五岁时,才能够知道现实与幻想之间的认知区别。

2、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

如果孩子说谎了的话,爸爸妈妈首先不能够太激动,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随意发火或是大声责备,不然孩子会受到惊吓。只有在一个相对比较平和的气氛之中,亲子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够有良好的发展。

3、爸爸妈妈自己要做好榜样

要是妈妈平时比较糊涂,找不到东西了,一向做事仔细的爸爸看到了,问妈妈什么东西找不到了,妈妈担心被爸爸说,就会说一句“没什么”,孩子在边上看到了,就明白了为了避免责骂可以说谎。所谓“言传不如身教”,爸爸妈妈的言语和行为都会被孩子所模仿,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好榜样,这样孩子才不会说谎。

传统的教育大部分是以处罚的方式矫正孩子的行为,不过这样做会有一些副作用,次数多了会影响亲子之间的感情,孩子会变得很害怕爸爸妈妈。所以,在这里想要跟各位爸爸妈妈说,不要把大人的生气与自责演变成打骂孩子,这样永远都教不好孩子。

每个人都有过说谎的时候,所以,要给孩子一些空间,且适宜地给予关心和协助,让孩子明白诚实的重要性。

胎教可以对宝宝有益吗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