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的孩子对游戏有不同的兴趣。可将游戏从活动形式上加以划分,分为感觉游戏、运动游戏、模仿游戏、接受性游戏、结构游戏等。有人对从出生至6岁孩子的游戏进行了调查,发现最先出现的是感觉游戏。如婴儿看到漂亮的风车、听到哗榔棒的响声就高兴、嬉笑,这是一种通过感觉引起小儿喜悦的活动。

1岁小儿感觉游戏仍占重要地位。除此之外,他们还喜欢从事接受性游戏,如看画册、听收录机、看电视等,对听和看感到有趣。一般说,这两种活动是比较被动的。小儿运动游戏出现得也较早--通过手脚等身体运动而获得喜悦,如婴儿屈手伸脚学爬、拉车、滑滑梯、骑小车等。特别是学走路的小儿,更喜爱也更需要运动游戏,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这种游戏持续时间比较长。模仿游戏,如过家家、模仿开车等模仿周围生活的游戏。小儿约1岁半出现模仿游戏,他们开始对成人生活发生兴趣,并尽力模仿成人的动作、活动。这种游戏在5岁时达到高峰,它能锻炼小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结构游戏,如积木、绘画、手工等,是一种组合物质的创造性游戏。最简单的如玩积木,自1岁就开始了。随年龄的增长,内容和手段渐趋复杂,大量复杂形式的结构游戏是在童年期

精选阅读

游戏对孩子智力的开发有何益处


孩子从蹒跚学步开始,就十分好动,蹦蹦跳跳,整日不知道疲倦。有些父母认为,游戏属于体力活动,无益于智力。其实不然,让孩子欢快游戏,并加以科学引导,对孩子智力开发十分有益。游戏,不仅是儿童的世界,也是他们亲手创造的世界。游戏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五大益处:

第一,游戏中欢乐愉快活泼的气氛,是孩子主动性、创造精神和思考能力养成的重要环境条件。孩子的欢乐情绪是生长发育和健全心理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缺乏双亲爱抚、经常挨打受骂的孩子,因缺少欢乐的环境气氛,其智力与健康水平都不佳。游戏给孩子创造欢乐气氛,并能够在孩子脑海之中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所以是开发孩子智力的积极手段。

第二,游戏有助于孩子快速反应判断能力的形成。孩子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及时作出反应判断,这种反应判断方式十分生动活泼。孩子在欢乐中不知不觉养成了敏捷的思考反应能力,对这一时期孩子脑功能的发育极有助益。

第三,游戏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和思维能力。一些形象的游戏,如“老鹰抓小鸡”等可发展孩子的想象能力,通过游戏又使孩子去思考如何取胜、为什么失败等。

第四,游戏有助于培养孩子对体力和智力活动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孩提时代往往通过一些游戏去逐步感知和认识世界。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无限的热情,游戏正是给天才的形成添加一份力量。

第五,游戏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和努力达到目的的意志力,这是孩子成材极重要的心理品质。一切有成就的科学家和发明家,都有惊人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游戏中孩子那种认真执着的神情和夺取胜利的劲头,正是养成这两种心理品质的萌芽。

懂得游戏的好处和重要性,家长就不会认为游戏是浪费时间,也不会一味要求孩子把课余时间全部用来学弹琴或学书画。细心的父母还可以从孩子的游戏中观察到他们的理想、欲望、焦虑等。游戏是孩子在文化和心理上获得的第一个成就,他们在游戏中表达了自己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想法和感情,有时甚至藉游戏来克服眼前与过去的复杂的心理困扰。

为了使游戏对孩子身心键康收到更佳的效果,可把游戏与启迪孩子思维结合起来,在游戏过程中向孩子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思考。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游戏,使孩子倍感愉快,有益于孩子健全心理的形成。同时注意体力性游戏不要过分劳累,用脑的游戏也不要时间过长。

根据年龄阶段来设计游戏


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但如果给孩子设计和选择的游戏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那游戏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育主要特点如下:

一、婴儿期(0-1岁):孩子的动作发展速度较快,学会了抬头、坐、爬、行走,小手也会抓握东西,同时能发出一定的语音。对成人的语音能作出正确的反应;对外界刺激也有一定的反应。

二、幼儿期(1-2岁):孩子已会独立行走,并会跑跳,双手动作也有了很快发展,语言发展迅速,会用词和简单的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

三、学龄前期(3-6岁):孩子的行走动作更加协调,双手的精细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智力发展迅速;会用完整的句子连贯地表达意思。

怎样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特点来设计游戏呢?

一、针对婴儿期的特点,家长可为孩子设计一些以训练感官和动作为主的游戏。例如为4-6个月孩子做摇铃游戏,家长既可摇给他听,也可将铃放在孩子伸手够得着的地方,逗他去拿;当铃铛掉地上时家长应很耐心地为他拣,这样孩子在“觉得好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握住与放开这个动作,并会发出开心的笑声。

二、针对幼儿期的特点,家长可为孩子设计一些练习行走和学习说话的游戏,例如为1-2岁孩子设计追球游戏。

三、针对学龄前期孩子的特点,家长可为孩子设计一些跑、跳及精细动作的游戏和智力游戏等。游戏内容不断增加,游戏的范围不断扩大,如串珠游戏(发展精细动作的一种游戏)。

在设计游戏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根据孩子的具体特点设计游戏。例如,有的孩子动作发展比同龄孩子快,则游戏的要求就要提高:有的孩子动作发展好而语言发展差,就应强化语言发展。

二、注意游戏的安排顺序。给每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设计游戏时都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的顺序,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游戏兴趣,保证游戏的效果。

促进亲子关系的小游戏


面对嗷嗷待哺的BB,我们除了喂奶和与他进行所谓的交谈之外,是不是觉得其他沟通方式就少得可怜了呢?下面我们就针对一周岁以内的BB,推荐几个亲子小游戏,拉近您和宝宝之间的距离。

1亲子体操进行时

可以在宝宝吃完奶半小时后或是在洗浴完毕后进行。首先让宝宝平躺着,我们拉起宝宝的两只小手带动手臂,在其胸前拉平再弯曲,轻轻地做扩胸运动,反复十几次。然后,我们再攥住宝宝的一只小脚,向上推至弯曲再拉平,反复10几次,再换另一只小脚做着同样的动作。如果边做边数着节拍,不但能增强宝宝的专注力,还能引起宝宝极大的兴趣。

2手鼓、摇铃动起来

为宝宝准备一款手鼓或是摇铃类的玩具,就是那种摇一摇就发出声响的玩具。我们可以拿起手鼓或者摇铃高兴地摇上几下,然后放回原地。这时,我们会发现宝宝将朝着玩具的方向发起进攻,借此锻炼其四肢协调能力。当他拿到玩具后,就会学着大人的样子摇动起来,此时宝宝的模仿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当我们看到宝宝面带胜利的微笑向你摇摆着手中的玩具时,此时的你是不是比他更开心呢?

3撕纸游戏

对于小宝宝来说,任何事物在他们眼里都充满了新奇感。即便一张薄薄的纸,他们也会玩上一阵子。我们不妨给他个机会,让他亲身体验一下纸的奥秘。首先,他会拿在手里拍打着,然后是进行揉搓,等一切都研究过后便会将其撕成一片一片的。我们只要监护好不让他放在嘴里品尝即可。其实,当宝宝以不同的方式把玩着纸的同时,就是一种思考、观察和研究的过程。而且,撕纸游戏还锻炼了宝宝手指的灵活性。我们不妨也陪他一起游戏,一起撕,和他一起品尝成功的喜悦,探索的乐趣。

4比本领,学手势

我们可以先从几个简单的手势让宝宝学起。例如:抓挠、拍手、真棒、再见等。只要我们边说边多反复几次做给宝宝看,他就会学着我们的样子动起来。“抓挠”,只要把宝宝的一只手举高,他自然就会弯曲,这是引导他进行手指曲张能力的练习。“拍手”,我们可以拉起宝宝的两只小手拍在一起,发出的响声会激发宝宝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我们带动着他的一双小手多来几次,等他对这个动作渐渐熟练后,就会满心欢喜地开始自我练习。而且电视节目中会有很多鼓掌的场面,当宝宝看到大家拍手的场面时,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大家一起拍手的。“真棒”,我们对宝宝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会给予由衷的赞赏,而高高挑起的大拇指就是对宝宝的一种鼓励与支持。

将宝宝的大拇指分离竖起,告诉他这是“真棒”的意思,并以点头作为诠释。相信从你欣赏与赞许的目光中,宝宝会找到一种自信。“再见”,亲朋好友临别时,我们可以举起宝宝的手臂左右摇摆着,并连声道别。情景相融,宝宝对再见所蕴含的意思就会有了一种认识。当宝宝对这些手势都能掌握时,我们就可以作为一种游戏对他进行考验了。当我们喊出动作的名称时,宝宝做出相应的举动,如此反复乐此不疲。当然,还可以作为一项本领,成为宝宝炫耀的资本哦!

5照镜子

准备:镜子(手举的镜子和穿衣镜)

做法:爸妈把宝宝抱在自己的腿上,举一面镜子面对宝宝,让宝宝照一会儿,然后把镜子拿走,再照一会儿,再拿走,如此反复几次,每次照镜子都对宝宝说:“宝宝,你看,谁在镜子里呀?是宝宝在里面呢。”

逗宝宝对着镜子笑一笑,摇摇头。把宝宝的手放在镜子上,让宝宝摸摸镜子,看看镜子里自己的手在动。

也可以抱着宝宝在穿衣镜前玩“藏猫猫”,抱着宝宝照一下镜子,让宝宝看镜子里的宝宝,然后抱着宝宝移开,同时说:“宝宝不见了”,然后再照镜子,同时说:“宝宝又出来了”。这样,宝宝对镜子里的自己就发生了兴趣。

对着镜子给宝宝打扮,例如,在镜子前给宝宝戴帽子,拉着宝宝的手摸摸帽子,摸摸自己的五官。

对着镜子做点红点,对着镜子,给宝宝的脸上点一个红点,给宝宝柔软的纸巾说:“宝宝把红点擦掉”,开始,宝宝很可能去擦镜子里“宝宝”的红点,不要去纠正他,让他去擦镜子,“咦,怎么擦不掉呢?”啊,红点原来在宝宝的脸上,然后示意宝宝擦自己的脸。反复这样做,宝宝就逐渐会区分真实的自己和镜子里的自己。

提示:

这个活动适合婴儿玩,会让宝宝愉快,对自己的身体发生兴趣,发展自我意识,同时发展宝宝的感知能力。

6手指歌

做法:学说《手指歌》做动作:

“两个拇指,(左右手的拇指竖起来);弯弯腰,点点头;(两个拇指相对,反复弯曲);两个食指,(左右手的食指竖起来);变公鸡,斗一斗;(两个食指指尖相对,碰一碰);两个小指,(左右手的小姆指,竖起来);钩一钩,做朋友;(两个小姆指拉钩,晃动);两个手掌,(左右手伸开);碰一碰,拍拍手(两个手掌相向,拍拍手)。”

这个儿歌是围绕手的动作展开的,有很强的动作性,要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先是爸妈念儿歌做动作给宝宝看,引起宝宝的兴趣,然后,拉着宝宝的小手边念边做动作。

提示:这个活动能让宝宝有多方面的收益,学说儿歌发展口语能力,同时帮助宝宝认识自己的手指,意识到手指能做不同的动作,发展手指的灵活性。

不同年龄宝宝游戏特点


不同年龄的宝宝在游戏方式、内容上都有所不同,一般都经历了独自玩耍、两三个人一起游戏到多个宝宝集体游戏这一过程。父母可以根据宝宝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特征,有针对性地给予宝宝指导。

1岁多的宝宝多数喜欢自己一个人玩,有时尽管几个年纪相仿的宝宝在同一个花园玩,但他们往往得各玩各的,互不相干,除非别人手里的玩具吸引了他,他会上前去“抢夺”,否则宝宝之间很少会有交流。这时父母可以鼓励宝宝把自己的玩具和别的小朋友交换,这时的宝宝总是眼馋别人的东西,一般比较乐于交换玩具,这会让他感受到与人相处的乐趣,也培养宝宝的社会适应能力。

2岁以后的宝宝仍是以各自玩耍为主,但是宝宝会表现出更愿意在小朋友集中的地方玩,也表现出对别的宝宝所做游戏的兴趣。比如宝宝看到那些比他大些的小哥哥、小姐姐在玩游戏,他会专注地看,看到有趣的事也会开心地笑,但是一般不会主动地加入游戏中去。

这时宝宝一般也有了几个较为熟悉的、他能叫出名字来的小朋友,他也能根据自己的好恶和平时的接触对每个小朋友做出自己的评价,他会告诉你,他喜欢谁不喜欢谁。自己不喜欢的小朋友就不愿意和人家玩,但一般不会有争吵和冲突发生。最坏的情况就是有的宝宝爱打人,对这样的宝宝只能先躲他远一点而已。而且,这时的宝宝似乎更加“小气”,自己喜欢的玩具不肯给别人玩,而别人的玩具拿来却像自己的一样不肯还。这些都是宝宝自我意识增强的正常表现,需要父母加以积极引导。

3岁以后的宝宝多数上了幼儿园,进入了集体生活,开始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做一些模仿性的角色扮演游戏。这时的宝宝往往有了一两个关系更为密切的好朋友,更愿意和好朋友一起玩。这时的宝宝喜欢玩的游戏的内容增加了,想象和模仿能力增强了,逆反心理也有所增强,听不进不同意见,在游戏中还不太会进行分工合作,喜欢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解决矛盾的办法也很简单。小朋友之间的争吵也开始出现了,一般是因为争玩具、游戏意见不和或是谁不和自己好了等等,这是宝宝社会性增强的表现,与宝宝这个年龄的思维方式有关。

4、5岁以后的宝宝逐渐开始懂事,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增强了,在和小朋友做游戏时也能够表现出协作和谦让。这时宝宝们所玩的游戏内容就更为丰富,并能够自己设计游戏步骤和情节。如果发生争执,可能会有一些宝宝出来调解,解决矛盾的方法也有所进步,是非观念在宝宝头脑中已初步形成。常常看到在玩角色游戏时,宝宝都愿意当“好人”,少有人愿意当“坏蛋”,即使当“坏蛋”也得当一个本事特别大的“坏蛋”。这时,在宝宝所玩游戏的内容上,父母应予以关注,引导宝宝玩健康向上的游戏。

教孩子了解视觉空间关系的游戏


游戏名称:堆放和整理游戏

建议年龄:9个月~2岁

目标:增进手眼协调能力、强化大小比较的概念、教孩子了解视觉空间关系

目的:在9个月大时,你的宝宝已经可以玩简单的堆放游戏了,这会形成理解空间关系、学数数和几何的基础。要从非常简单的堆放游戏开始,以便宝宝能学会最基础的东西:如何将一个物品堆到另一个物品上或放入其中。到孩子3岁时,她就可能用积木或乐高(Lego)玩具作出更复杂的设计了。

你可以用适合你的孩子年龄的各种堆放玩具,以及家里现成的塑料量杯、量匙和一套“嵌套式”塑料碗,来玩这些游戏。12~15个月大的孩子已经可以玩木质或塑料积木了。

活动1:在9个月大时,孩子们喜欢玩你自己可能也玩过的经典堆放玩具:能套在一个木棍上的塑料圆环。这些圆环的标准设计是大小不同的,并且应该从最大的往上堆到最小的,但实际上,可以按照各种顺序套在木棍上。我知道,这对成年人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但别期望你的孩子自己就知道怎么做。这不是凭直觉的。开始时,你必须向孩子演示如何将一个环圈堆到另一个上。同时,要在你拿着大圆环时说“大的”,在拿着小圆环时说“小的”,以强化大小的概念。当孩子自己做时,她可能堆得不对,但这没有关系。当她堆完后,无论怎样,都要说她做得很好。要确保孩子感到你赞同她做的事情。然后,你可以向她示范另一种堆放方式,这一次要按照正确的顺序,并指出圆环的大小。有些孩子会明白这一点,有些孩子则不明白。但是,不要太在意。你不会希望造成孩子太害怕尝试新事物,以至于丧失冒险精神。从长期来看,愿意冒智力的风险会使人变得更聪明、学习更好。当孩子对堆放圆环失去兴趣时,就把玩具拿开,让她做其他事情。

活动2:这是非常适合在高脚椅里进行的一个活动;孩子可以在你忙着厨房里的事情时玩这个游戏,而你可以在做饭的同时留意着他。到12~14个月大时,孩子就可以玩“套杯”了,这是可以放进一个大杯子里的一系列小杯子。玩套杯与玩堆圆环游戏相比,代表着一个很大的进步,因为圆环可以以任何顺序套在木棍上,但套杯必须按照完全正确的顺序才能套在一起。使用套杯时,先要从两三个杯子开始,以便孩子了解小杯子可以放进大杯子的基本概念。套杯一般有不同的颜色,这提供了一个很棒的机会,可以教给孩子如何在现实世界而不只是在图画书中辨认颜色。如果你给孩子看的是黄色小杯子,一定要对他明确说出“小”和“黄色”。当你的孩子掌握了两个杯子的玩法后,再给他增加第三个杯子,然后依此类推,直到会用整套杯子。当孩子会用整套杯子,并出现厌倦的迹象时,可以改用一套可以按照大小顺序堆放的彩色塑料碗或一套塑料量杯或量匙,让他有机会用不同的物品尝试自己的新能力。

进入下一个阶段

活动:积木使堆放练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层次,是真正的海阔天空。到孩子大约12~18个月大时,应该鼓励她玩简单的积木,学习如何把一块积木叠放到另一块积木上。要确保积木容易抓握,并且其大小能够握在蹒跚学步的宝宝的小手中。(但不能小到能让他们吞下去!)因为孩子们很自然会把任何东西放进嘴里,你对这个年龄的孩子当然必须要小心。这个年龄的大多数孩子都有些笨拙和不协调:他们在堆积木时很难灵巧到不让积木倾倒。乐高婴儿积木(可以扣合在一起)是很好的玩具,因为它很容易操作,而且是专门为1岁以上的婴儿设计的。得宝(Duplo)积木也能扣合在一起,适合18个月以上的孩子。传统的木质或塑料积木也很适合孩子玩,但对于12~18个月大的宝宝来说有点难,因为需要动作更灵巧、更协调才能把积木放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不应该玩更具挑战性的传统积木,尤其是在宝宝喜欢玩的情况下。如果孩子不能马上玩得很好,要鼓励孩子继续玩,而不要让孩子泄气。这个活动是增强手眼协调和小肌肉运动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要把堆积木作为加深数字印象的好机会。孩子每堆好一座积木塔,就数一数他堆的积木数量,问问他堆得积木数量比上一次多还是少。实际感知积木数量的过程有助于强化数字符号的概念,还有助于传递出数学很有趣的讯息。

亲子互动游戏之拉近父子关系


当一个孩子能经常和爸爸一起玩,在爸爸的保护下挑战、冒险,从身体接触中感受爸爸的关爱,他就有了一个很好的模仿对象和崇拜的偶像。如果娃能经常得到“偶像”的赞美和关爱,往往对新事物表现出好奇和探索欲,也容易适应新环境,保持好心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安全感的表现。

那么问题来了:当爸爸想陪宝宝玩的时候,娃却如临大敌,怎么办?!!!

别急。爸爸和宝宝的关系不是不可培养的。2岁前宝宝因为跟爸爸的互动不多,建立的联结还不够深,突袭式的拥抱和亲吻等这么亲昵的接触,在娃没有充分信任爸爸之前自然是要抗拒的。

不过爸爸们也不要难过,毕竟和孩子的距离是要一点一点拉近的,比如做游戏,对于爸爸来说,这可是拉近和宝宝距离的最佳途径。

所以今天我们推荐了5款最适合爸爸和宝宝互动的游戏,一起来瞅瞅?

1、泡泡神器

游戏其实很简单:塑料瓶去底儿,套上袜子,沾上泡泡液。

爸爸先跟宝宝保持一定距离吹给他看,多试几次,吹出个一米多长的泡泡龙~~

这种视觉上的夸张和新鲜感会让宝宝觉得,哇,我爸爸是个会变魔法的人,好神奇!

观察一会儿放心了,宝宝也会忍不住想要试试哒!

2、爸爸公交车

和孩子的心贴得近了,再玩一些有身体接触的游戏吧,亲密感飞涨,越玩越默契!

如果第一次玩,可以让宝宝趴在爸爸背上。玩的过程中,宝宝越来越大胆,还能指挥爸爸直行、转弯,“原来平时威武的爸爸也能听我的!”如果爸爸放下各种包袱,也一定能体验到被宝宝充分信任的感觉。

如果爸爸工作太忙、陪孩子时间有限,其实玩起来也很简单。

有时候,可能什么也不想做,就是想疯玩一下,一家人痛痛快快笑一阵,就是这短短一两分钟,心情就明媚许多。枕头、袜子、浴巾~~道具信手拈来,疯玩一分钟吧!

3、斗牛手

爸爸拿着红布块,红果果的挑逗啊~奔跑吧,宝宝!

4、袜子棒球手

宝宝抛出袜子球,爸爸能用枕头打中吗?换角色让宝宝试试击球吧!

5、在家打雪仗

袜子团成球,找到自己的堡垒,开始打雪仗吧!

游戏中虽然会有身体的冲撞、对抗或磕碰,一旦宝宝喊出来,爸爸会迅速中止动作,在这么短的时间爸爸就和孩子完成了一次沟通,也传递了关心。这样的互动多了,宝宝也将学会在游戏中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照顾别人的感受。

孩子有兴趣才能提升专注力


孩子的注意都是由兴趣先开始的,如果孩子没有兴趣支撑,那么很难长期持续对某样事物的注意。所以,家长如果希望孩子能具备长期保持注意力的能力,从小培养与保护孩子的兴趣是不容忽视的。

平时经常有家长问我:“我们家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我们家小孩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没有一件事情能坚持长久的,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注意力集中?”

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及专注水平与孩子的性格、气质、当时的身心状态以及外界环境等很多因素有关。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5~7岁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为15分钟,7~10岁儿童为20分钟。年龄越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的时间越长,反之年龄越小则越容易受到干扰。有时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家长要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孩儿在注意力保持方面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孩子注意力长期不能集中,那么家长可以先想一想为什么?

是否太宠爱孩子,缺少对孩子的行为规范?

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让孩子容易分散注意力?

给孩子长期喝咖啡因饮料或者吃添加剂过多的食品?

家庭活动过多,生活节奏过快?

孩子有情绪上的压力?

孩子在学习内容不适应,积累了不愉快的经历?

是否对孩子批评过多,产生消极情绪?

如果孩子有这些问题,那么可以找到根源,针对性解决问题。

什么是注意力?

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我们平时所说的“注意力”很多情况下只能算作“注意”。注意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指人的指人的心理活动能够选择性对一定对象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征: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与监督功能。

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动作出现、五官动作停止、呼吸变化。

注意的分类: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努力程度,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与注意有关的品质游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与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广度指一个人在同一之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我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活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的转移根据活动任务和要求主动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

而注意力,是指一个人具备了能够随意实现注意的能力,注意力能够让人把焦点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扰。先弄明白注意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问题。

我们不可能要求小学的孩子就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强大意志,那么家长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孩子的注意集中呢?

一、兴趣的支撑。

孩子的注意都是由兴趣先开始的,如果孩子没有兴趣支撑,那么很难长期持续对某样事物的注意。所以,家长如果希望孩子能具备长期保持注意力的能力,从小培养与保护孩子的兴趣是不容忽视的。

一天周末下午,阿朵妈妈度过了一个安静愉快的下午。阿朵没有像平时那样一直吵吵嚷嚷缠着妈妈,而是在自己房间一呆就是一下午。原来阿朵一直在专心致志拼拼图。

妈妈给阿朵买了一盒100片的拼图玩具,虽然100片的拼图对于大人来说小菜一碟,不过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小阿朵来说可是很复杂了。妈妈原本还担心她能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没想到阿朵拿到拼图之后,就开始自己研究起来了,她先将颜色相近的拼图分类归在一起,然后再根据不同形状一片一片分开,先一小部分一小部分拼起来,如果有不合适的,再换一块拼上去,直到拼对为止。

妈妈看她这么认真,就不打扰她自己去做事去了。一个多小时后,妈妈忙完了自己的事情,看看阿朵依然在那里表情严肃,专心致志地摆弄拼图,她已经完成了一小部分了。妈妈惊叹于这个小小的孩子竟然能集中精力一个多小时还不知疲倦。妈妈依然不忍心打扰她,又去做别的事了,让她一个人在那里安静地工作。

一直到下午五点多,阿朵兴奋地喊妈妈:“妈妈!妈妈!你看,我把这幅拼图拼完了!”妈妈走进房间一看,果然阿朵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独立完成了一副100片的拼图!妈妈看看时间,她用了整整三个多小时。阿朵竟然一个人专心致志工作了三个多小时!

看来孩子的注意力和毅力真是不容小觑啊!

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毅力,当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们往往能注意力集中很长时间。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当孩子达到某一个阶段时,就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感兴趣,她将这个阶段称为“儿童敏感期”。家长要善于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比如处于色彩敏感期的孩子会对色彩产生极大的兴趣,如果这时候家长能抓住孩子的敏感期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教育,一定能够事半功倍。

因此培养孩子注意力,跟着兴趣走是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发展的规律,强迫孩子学习或者剥夺孩子对感兴趣的东西接触的权力,孩子就有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的现象。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其说培养孩子注意力,不如说恰当地保护孩子的注意力。

二、规律生活。

简单而有规律的家庭生活对孩子注意力培养非常有好处。每天固定的时间起床、吃饭、看书、写作业等等,生活规律而有节奏,让孩子知道到了什么时间就应该做什么事情。例如,晚饭后休息半小时,然后是写作业时间。那么孩子吃完晚饭后,就会自动开始调整状态,为开始进入写作业状态而做准备。养成良好地习惯,孩子到了那个时间点,自然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该做的事情上去。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一般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30分钟左右。那么在孩子写了30分钟时间作业,允许孩子休息或者做别的事情来调节一下状态。如果这时候还是强迫孩子坐在椅子上写作业,恐怕孩子的心思早已不在作业上了,这样强迫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但是在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必须让他专心。例如,不要让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这样一心二用对孩子学习非常不利。如果孩子想要看电视,那么可以先专心写作业,写的累了,那么可以看一会儿电视作为调节。但是不能边看边写。要让孩子学会在一个时间段内专心做一件事情。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三、关注情绪。

小峰是个敏感的孩子,性格有些内向,平时不声不响的,做事总是很谨慎。不过最近他总是心不在焉的,妈妈发现他看书写作业时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偶尔会发呆,常常看着作业本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作业错误率也高了许多。妈妈批评了小峰几句,提醒他要认真学习。小峰也不做声,默默地走进房间里去写作业了。

妈妈观察了小峰几天,觉得他似乎有心事。晚饭时,妈妈问小峰,为什么最近总是心不在焉的。小峰支支吾吾了半天,在妈妈的询问下,他终于说原来是因为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一次数学课上,做课堂练习,当场批改,有一道题全班只有小峰一个人做错了,老师批评了他,小峰既愧疚,又难过,觉得自己太笨了,数学学不好了。

妈妈听了小峰的话,对他说:“原来是这个事呀,妈妈还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呢。一次错并不代表什么,老师批评你是希望你下次做的更好。不要把一次错误放在心上,数学很容易,你一定能学好。下次做题的时候认真一点肯定能做全对。”妈妈安慰了小峰一番,让他不要多想,安心学习。

曾老师的贴心小叮咛:

孩子在情绪不好或者状态不佳的时候也会影响注意力集中。例如过于紧张、焦虑、疲惫、心理负担过重等。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走出情绪的困扰,多给孩子心理安慰,而不是盲目严格要求孩子。只有在孩子情绪愉快,状态最好的时候才能集中注意力,发挥最大的潜力。

游戏与宝宝的智商


所有的爸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拥有高智商,长大之后能够事业成功、生活幸福。因此,爸爸妈妈们更应该在0-6岁时观察宝宝的潜在能力,并且施以适宜的教育和训练,协助宝宝将潜力做最佳的发展。

多元智能,即八大智能,代表了每个人所具有的8种不同的能力,分别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智能。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多元智能中的8项能力从生命开始时就存在,只是个体在8大智能上的强弱会有所不同,8大智能每种能力的组合也不一样,但只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结合和运用,人,就可能完成不同的工作及解决不同的问题。

但出生时宝宝所具备的这8项能力,严格来说只是潜能。只有当它受到早期恰当的训练,又有发展这种智能方向的动机、决心时,这些智能才能达到它们应有的最高标准。且每一种智能也都有其发展的年龄契机,也就是过了关键期要去发展就比较难,尤其是0~6岁是宝宝多元智能发展的关键期;再换句话说,对于想要激发宝宝潜力的爸妈而言,必须掌握0~6岁学龄前此一关键阶段,在此时施以适宜的教育和训练,宝宝的智能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也才能实现8项潜能全面开发的目标。

游戏与8大智能

肢体协调与平衡训练可通过游戏达成

肢体运动智能是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身体的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爸妈应该根据宝宝成长的不同阶段,有意识地锻炼宝宝,以提高他的运动智能。而游戏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因为游戏可以为宝宝提供大量的动作经验,比如跑、跳等,而且为身体的平衡、协调等提供了不同的训练机会,协助宝宝全面性的发展与生俱来的肢体运动能力。

玩耍中找出解决问题的逻辑

数学逻辑智能是处理一连串的推理,识别模式和顺序的能力。除了计算之外,数学逻辑智能还包含逻辑和推理分析,是人们用来分析问题和考虑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对宝宝来说,通过游戏可以让他们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他。例如宝宝会在游戏的过程中问自己

“如果我要小兵玩具越过小河、爬上小山,什么是最好的方法,该怎么去做呢?”一个旁观者可能只会觉得宝宝只不过是在玩一个游戏,但其实在玩的过程中宝宝正在经历一个思考的过程——什么是我的目标,什么是可选择的策略,会有哪些可能发生的事情?而这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与逻辑模式,正是宝宝长大后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的基础能力。

从游戏中培养对音乐的爱好

音乐智能是对音高、音调、节奏和声调的敏感性。对于音乐智能强的人来说,音乐是一种语言,是交流感情、情绪和观点的方式。其实人类的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的存在的,开发音乐智能可以陶冶宝宝的性情,训练宝宝的音感与节奏感,更可以成为宝宝长大之后的一项嗜好。

边玩边互动提升人际智能

人际智能是理解他人和关系的能力,人际智能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际的人与人之间交往来实践。而游戏中宝宝得到更多与他人互动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力打下基础。

游戏中,宝宝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练习着社交的各种技能,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人际智能。

不拘束自由发挥刺激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是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地呈现在脑中,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

由于不受时空关系的束缚和客观情理的限制,宝宝在空间智能方面往往表现出乎成人想象。例如,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对自己的意愿和希望的表达,对自己思想感情的流露,随性而自由自在,虽然无甚技巧,但想象力丰富和创造力大胆、无拘无束,总是令大人们所自愧不如。

爸妈对宝宝空间智能培养方式,不应拘泥于约定俗成的技巧和条条框框的束缚,而应采取一些能使宝宝感兴趣从而自发自愿的手法。比如,空间智能强的宝宝往往喜欢想象,可以想象游戏和视觉游戏来提高宝宝的空间智能。

多接触大自然培养观察力

自然智能是在环境中对多种植物和动物的一种认识和分类的能力,虽然不是每个宝宝都拥有超强的自然智能,不过大部分的宝宝都是天生的自然观察者。绝大多数的宝宝天生都是喜欢接触自然、回归自然的。具有自然智能特质的宝宝,在生活中会呈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有特别的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

通过游戏可以宝宝在生活中接近自然,例如栽种绿豆芽,并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也可以让宝宝饲养宠物,让宝宝学习自己照顾动植物,让他体会生命成长的可贵。这些实际操作对培养宝宝的自然智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智能是对单词的意思和排序的感觉,简单的说,就是具有很高的语言智能的人能用语言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游戏的过程中,爸爸妈妈说的话、做的动作以及表情等,都会激发起宝宝极大的学习兴趣,进而刺激语言智能的发展。此外宝宝间的的游戏相互交流也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好方式,即使是两个宝宝坐在一起各自搭着各自的积木,他们的自言自语也会很快发展成为你一言、我一语,产生相互交流,宝宝也可以通过游戏逐渐的训练自己利用语言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玩耍中发展自我认知

内省智能是个人自我了解,分析反思的能力,也就是建构正确的自我知觉的能力。

3-4岁是宝宝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提升内省智能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宝宝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的五官有什么用?我的身体是什么样?爸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宝宝从对自己身体的好奇发展到对自我的了解,逐步形成对自己的认识。

当宝宝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了挫折,爸妈要和他一起解决,例如丢球丢不高、没认出爸爸妈妈手中字卡等等,这些挫折与沮丧若因为游戏而出现,爸爸妈妈除了鼓励奖励小朋友之外,更可以陪着宝宝一起了解问题,解决问题,让宝宝知道通过思考与内省,可以更正确了解自己。

每个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一个独特的外形,即使他有兄弟姐妹,他也有不同类型的才能和兴趣,因此每个宝宝并不一定会发展成一个模样,或者说,每个宝宝都不一定会将每种智能发展到优秀的水平。因此在对宝宝的每种智能进行基本训练时,能否保证宝宝有机会探索和寻求每一种智能,保持学习的兴趣是这非常重要的。

通过游戏,来达到快乐的玩、高兴的学习,其实是激发宝宝潜能最好的方法之一。同时,爸爸妈妈也应该要放下身段,跟着宝宝一起玩,除了可以了解自己的宝宝天生的特质,知道哪些方面是强项,哪些地方相对较弱,更可以通过一同游戏,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在日常生活中,能随时地开发宝宝的智能,也就等于给宝宝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爸妈应该利用每一个机会,多和宝宝一起玩,才是提升宝宝智能的最佳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