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期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从而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孩子时父母须有正确的理念”,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现在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老一辈人的眼中都是较弱的吃不了苦的,有的甚至可能走上歪路不回头。这些都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解决的问题,怎么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学会做事做人呢?早教的方式方法十分重要,要从宝宝们抓起。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怎么样宝宝的发展更全面的方法。

1、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改变以考分来判断孩子的标准,因为孩子的素质不是单纯由成绩来表现的。在一个强调素质教育的时代,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争取高分是远远不够的,其他方面的素质也需要父母的培养,尤其是孩子的动手能力。现在社会越来越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这是很多终日埋头苦读的孩子所欠缺的。现代社会,是讲究孩子能力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社会,成绩只是孩子一个阶段学习情况的反应,无法证明孩子的全面素质和能力。一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也许在动手实践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此,父母不能片面重视孩子的分数,而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2、相信孩子能行孩子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理论上的,要想孩子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和财富,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能行,只有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孩子才能真正地成为天才。实践的过程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检验,孩子在实践中才会真正地发现和了解自己。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不敢尝试或害怕失败,父母不要对此冷嘲热讽,而是要鼓励和支持孩子,让孩子肯定自己的能力。在父母的信任和鼓励下,孩子的素质会不断提高。因此,要想培养出知识和能力兼备的孩子,父母就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相信孩子能行。

3、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孩子如果对父母存在很大的依赖感,事事都依靠父母,即使是自己可以动手做的事情也推脱给父母,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惰性,难以自觉地动手实践,甚至在父母的督促下也不愿动手。父母要减少为孩子做事的冲动,在生活中,只要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的,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在学习上,也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父母不要插手,让孩子自己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理解消化,这样孩子会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具备较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本网站小编总结: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大脑的发育,包括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家庭环境,日常经历和身体锻炼。后天的教育和培养也是让孩子成才的关键之一,这里的成才并不是要有多大的成就,但是在自己的领域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学会享受生活是快乐人生的基础,这些应该让孩子们学会。

扩展阅读

教育孩子时,请控制你的废话


教育孩子时,请控制你的废话

“这是‘1’,12345的‘1’……”,“我告诉过你多少遍了,你怎么又犯同样的错误……”这两个场景,对大多数为人父母者来说,大概不会陌生。前者是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耐心教导”,而后者则是愤怒的父母对犯错孩子的指责。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场景中的孩子都会感到困惑,甚至根本不知道父母在说什么。国内知名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孙瑞雪针对此现象表示:“教育孩子时,请少说废话。”

启蒙时,切忌“喋喋不休”

“这是1,12345的1”,“这是红色,红旗的红,红汽车的红”……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启蒙时,总是喜欢不厌其烦地用不同方式对孩子说上N遍,但孙瑞雪称,这样的方式并不妥当,因为学龄前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给他们传授知识时,语言要非常简洁,让孩子“一听了然”。

孙瑞雪表示,很多父母训斥孩子时“排山倒海”,教育孩子时则“喋喋不休”,但他们忘记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其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使用冗长、复杂的语言,往往会他们感到困惑。因此,她建议家长在给幼儿启蒙时,也要控制自己的“废话”,在孩子看到数字或是颜色时,只需简单地告诉他们具体数字或颜色,先让孩子“对上号”,然后再考虑如何深化。

孩子哭时,三句话最实用

孩子哭闹,恐怕是父母最头疼的事情了。孙瑞雪表示,三岁以前的孩子是缺乏理性的,所以很难用所谓的“道理”去说服他们,也很难给他们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孩子哭时,一般是因为他们的情绪需要得到宣泄,等孩子哭完了,也就万事大吉了。”

孙瑞雪建议,孩子哭闹时,父母可以采用如下“三步曲”:第一是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第二是告诉孩子“如果你难过,就哭吧”,第三是告诉孩子“如果你哭的话,我会陪着你的”。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不管自己受了什么委屈,父母总会陪伴在身边。在感受到“抚慰”后,幼儿的情绪就会较快平复。

批评时,需隔离人与事

“‘你怎么又做错了’、‘我告诉过你多少遍,你为什么不记住’……这些话,是大多数父母在孩子犯错时的‘常用语’。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种表述方式除了宣泄自己的愤怒以外,既不能改变孩子犯错的事实,也不能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孙瑞雪说,对孩子的一味指责,只会使孩子觉得“我不够好”,时间一长,孩子势必会产生恐惧和自卑心理,难以获得“成长的能量”。她建议,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把孩子和事件隔离开,不能一味说“你这不好那不好”,而应该说“你不可以做这样的事”或者“你这样做不对”。这样,才可以使孩子明确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孙瑞雪称,许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往往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又并非完全由孩子造成。孩子的错误行为,只不过是“导火线”而已。事实上,家长对孩子的责骂,有些是源于家长童年时的“心结”。心理学实验发现,不管是人和动物在对待自己的下一代时,总是重复自己幼时的遭遇。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就曾归纳道:“当孩子被父亲打时,他毫无反抗之力,但是孩子的复仇,是从自己当了父亲开始的。”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么,请控制你的废话。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不要对孩子倾泻自己的情绪”,孙瑞雪称,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就足矣。“还有一点,请父母记住要蹲下来跟孩子讲话,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

家长教育孩子时如何反省自我


孩子调皮不听话,怎么打骂管教都没用?家长要从自身找原因。有很多家长烦透了自己的宝宝,实在太调皮了,不停的到处乱动让家长实在不耐烦。

之前也有个宝妈存在相同的问题,这位宝妈说,我儿子手闲不下来,不是拿这个东西,就是摔那个东西,打人他一般不怎么打的。我跟大姑姐一家同住,大姑姐家小儿子比我儿子大半岁,家里玩具一个孩子玩儿时候,另一个就也非要玩。

主要是每次都是我儿子先拿着玩的,而人家来抢他又抢不过只能哭叫。他抢就算了,每次都使劲掐我儿子手,我儿子的话我还打能管教,人家孩子我能怎么办?

主要给说的话还不听,大姑姐还总说我儿子喜欢惹他,说自己孩子都不会主动打人的。是,他是不主动打人,只不过认为家里所有玩具都是他的,只要我儿子拿了,不管他想不想玩都会抢过去不让他玩。

我是不好把他怎么样,交待大姑姐大儿子,看着让两个孩子不要打架,然后只要他打我儿子,他哥哥就会打他,最后两个一起哭。在家反正大人都看得到,打打闹闹小问题,我就怕读幼儿园了他打不过别人又只会哭。以前打不过他就咬,后来好不容易给纠正过来了,打不过也只有被欺负的份了。

其实,这两位宝妈遇到的问题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给孩子说话孩子不听,而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其实是宝妈在之前就没有管教好孩子。

有些宝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注意自己面部表情,明明很严肃的在教育孩子,却因为嬉笑的表情让孩子觉得这不是大不了的事情,从而对此事并不在意。

所以当宝妈最开始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面部表情,不要因为表情问题而影响教育结果。

多元智能教育理念简介


儿童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家加得纳提出。这一教育理论将人的智能分为8个方面,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其理论更注重儿童智能的全面开发。理论指出0~7岁是幼儿各个智能发育的关键期,这一阶段幼儿的智能能否全面平衡地发展直接关系到幼儿的一生。每一个人的智能组合是不同的,通过教育可以发现孩子的优势智能,从而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富有个性的、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所有的智能都很重要,在学校运用多元智能教学并没有脱离目标,与教师的职责和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也不矛盾;它也并不意味着教师能找到一种方法能是学生掌握所有的智能。例如,一个一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植物的身体结构(根、枝、叶),并要知道它如何生长,这有很多种方法。当然,他可以通过识记来学习,但所学知识很多的时候,只有在语言智能方面较为突出的学生才能掌握。而在其他智能方面较好的学生则很快就忘记了。运用多元智能可以提供一个方法帮助更多的学生学习。比如说,你可以画一副一棵树的三维空间图,也可以谱一首有关树的歌曲或者是其他方法展示树的形状。在我们学校,学生可以参与每一项活动。目的就是学习树的结构并懂得他如何生长,而我们的学生是通过运用不同的智能来学习的。以这种方式,所有的孩子都获得了成功,而不只是那些语言能力很强的孩子。

多元智能是一个理念,要落实多元智能教育的理想与做法,首先教师要做教育理念的改革。就教师的角色而言,传统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任务者,多元智能教师则是唤醒智能的启发者,传统教师是权威者,多元智能教师则是设计者、辅导者、观察者和协助者。而教师的能力也随多元智能教育的需求,必须具备更多元的能力和扮演更多元的角色。

理想的多元智能幼儿园会以非传统的学习方式,采用不同模式的多元课程,运用不同的途径,让孩子学习和理解各类学科、生活技能,并且鼓励孩子将这些知识应用与生活问题和社会适应上,同时鼓励孩子发挥其独特智能,或把不同智能组合,发挥更大的潜能

多元智能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工作者着力培养学生们的学习技能,即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智能。学校有时也提供艺术等方面的教育,但这往往是有限的,被认为是额外的内容,当资金短缺的时候通常会被校方取消。而那些在艺术——视觉空间、音乐、肢体动觉等其他智能方面表现突出的孩子只能在上学前后、闲暇时间或者是吃中饭的时候去学习相关内容。至于自然智能则要在暑假期间才能得到锻炼,但这些智能往往不被学校所重视。所以具有这些智能的孩子无法与那些在读、写、计算方面表现优异的孩子获得同等程度的重视。

其他智能之所以被教育工作者忽视有两个原因:首先,学校的课程安排是为孩子日后找工作以及商业方面获得成功而准备的。无论是在工厂、农场,还是在办公室,这些技能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孩子们对学校的教育很重视,而对其他方面的智能则较为松懈。简单地说,其他方面的智能通常被认为是虚的,或者有些纯粹是出于兴趣,与个人的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多大关系;其次,大部分老师和校长本身在学校教育方面较为优异,一般来说,他们在思维逻辑方面是较突出的,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些智能是他们在学校认知评价的主要内容。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所有的智能都很重要,在学校运用多元智能教学并没有脱离目标,与教师的职责和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也不矛盾;它也并不意味着教师能找到一种方法能是学生掌握所有的智能。例如,一个一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植物的身体结构(根、枝、叶),并要知道它如何生长,这有很多种方法。当然,他可以通过识记来学习,但所学知识很多的时候,只有在语言智能方面较为突出的学生才能掌握。而在其他智能方面较好的学生则很快就忘记了。运用多元智能可以提供一个方法帮助更多的学生学习。比如说,你可以画一副一棵树的三维空间图,也可以谱一首有关树的歌曲或者是其他方法展示树的形状。在我们学校,学生可以参与每一项活动。目的就是学习树的结构并懂得他如何生长,而我们的学生是通过运用不同的智能来学习的。以这种方式,所有的孩子都获得了成功,而不只是那些语言能力很强的孩子。同样的道理,我的五年级学生根据海报的特点来表达他们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理解。他们制作了一些木偶,通过木偶的表演来展示美国独立战争。当然,他们也运用写的方法。

只对学习技能关心的学校教育对成人的多种智能也不重视。的确,成人也学要读、写、计算等能力以在世界贸易中获得成功。但是,正如丹尼尔*戈尔曼在《情绪智商》一书中所说,那些技能并不能一定能保证你成功。他发现在任何一项工作中,首先都需要较高的“情绪智商”。

加得纳所说的“产生一个结果“,意思是说一副画、一件雕塑品或者是舞蹈都是智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我们周围没有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士,那我们生活的质量就要受到重大的影响。我经常告诉学生的家长们,进入我们的学校,我不能保证他们日后会成为专业的画家、艺术家或者是职业运动员。但是,我相信三十年后,今天的学生会很乐意参与音乐剧的表演、参观博物馆、热衷于羽毛球或乒乓球的运动。当我感到这些活动对生活的质量多么有意的时候,我更愿意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他们的智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