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孩子离不开爸爸的参与,育儿专家指出,有爸爸的参与更加容易培养出天才的宝宝,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之中,爸爸们都应该做那些工作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下吧!

父母角色对宝宝的影响

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是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他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天才常由父亲一手造就”这句话虽然说的绝对了点,但从父母的心理差异和育儿特点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家教中我们发现:父亲比母亲更理解孩子,对孩子培养目标更明确,更实际,要求更严格,方法更适宜,更有利孩子的发展。

有研究显示:父亲对宝宝的数理逻辑能力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与父亲密切相处的宝宝,数学成绩佳。相比之下,与母亲常在一起的宝宝,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的兴趣上,更擅长和人交往。早教网

事实上,父爱对宝宝的影响远不止于智力,还涉及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父亲对孩子的爱、关心、照顾,情绪的感染,以至父亲的一举一动,一怒一笑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独特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资料表面,与父亲接触少的宝宝,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会落后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被专家称为“缺少父亲综合症”。

因此,在家庭里应提倡加大父亲与孩子交往的力度,父亲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接触,从婴儿早期父亲就要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满足孩子情感的需求,为孩子的体能、智力、社会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由于母亲的角色主要是养育宝宝,因此日常生活中宝宝和妈妈更容易亲近些。父亲和宝宝的融洽交流除了日常生活的照料之外,父亲还是宝宝在了解、探索周围世界过程中的“意外惊喜”。

父亲被认为对宝宝的一生有下列影响:

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

父亲更爱与宝宝玩闹;

父亲对宝宝的推动作用更大;

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

父亲对宝宝的约束更多;

父亲使宝宝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

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

父亲支持妻子;

帮助宝宝发挥潜能。

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父亲在宝宝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要在爸爸身上得到什么

根据调查,孩子最希望得到的品质是在他们的父亲那里的。用孩子的话说有16种品质对爸爸来说很重要:

认真对待我们如同我们对待自己

为了我们做个有同情心的建议者

向我们显示你爱我们且是真诚的爱

向我们提供安全和保护

相信我们和信任我们

处事利落和不做工作狂

接受我们为独立的个体

尊重我们的权利和我们的意见

向我们展示你有幽默感

确信拥有希望

与我们一致

记住做什么事象是一个孩子做的

承认你的错误且不要做个十全十美的人

允许我们犯自己的错误

要轻松愉快

在我们面前不要议论妈妈

爸爸育儿小测试

1.妻子一整天不在家,自己也能照顾宝宝。

2.夜里宝宝哭闹,爸爸会主动起来哄宝宝。

3.周末带宝宝出去玩。

4.能说出宝宝最喜欢的玩具、最爱的食物、最兴奋的游戏。

5.为宝宝洗澡的时间超过3次。

6.下班立即回家照顾宝宝。

7.不管多么累,妻子忙着做家务时,能主动照顾宝宝。

8.每天照看宝宝的时间超过2小时。

9.常和妻子一起看育儿杂志。

10.能给宝宝换有大便的尿布。

11.能为宝宝做一两样饭食。

12.宝宝哭的时候,5分钟内能哄好宝宝。

13.能正确说出宝宝的喝奶量。

14.走路时,看到和自己宝宝差不多大的孩子,会去询问孩子的情况。

15.认为养育宝宝时,丈夫与妻子应各负一半责任。

符合第1-3条的爸爸:能够帮助妻子照顾宝宝,是个好的开始,可以逐步更多的参与抚育宝宝的工作。争取每天照顾宝宝的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早期教育

符合第4-7条的爸爸:对宝宝日常生活的了解正在增进中,更多地抱抱宝宝、和妻子一起和宝宝做声音的交流,尝试和妻子分担养育工作。

本网站小编总结:常言说的好,母爱像水一样的缠绵,父爱则像山一样的伟大,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之中离不开父亲的照顾与指导,希望更多的父亲都能够懂得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相关推荐

离不开妈妈的孩子


“你去和那些孩子一起玩儿吧!”

“别老呆在家里,到外边玩玩去!”

有些孩子,对妈妈的这些劝告和指示,顽固抵抗,死缠着妈妈不放。

我们经常看到刚进幼儿园的孩子,哭着叫着不肯离开妈妈,哭着喊着要跟妈妈回家。如果强行分离,就会适得其反。

儿童的心理分析:

孩子离开了父母就会感到害怕不安,一直和父母一起生活过来的孩子,突然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当然要陷入不安的境地。

一般来讲,当孩子和小朋友熟悉起来,与小朋友建立了人际关系之后,逐渐地就能离开父母了。不过,也有的孩子特别留恋母亲,寸步不离。

其原因之一,他们是些体质过敏或神经质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不习惯交朋友或不适应周围的环境。其次,当他们感到有人要夺去母亲时,就更加离不开母亲,紧紧缠着母亲不放。其三是两三岁的幼儿,由于住家附近没有同年龄的孩子,一直是单独地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缘故。

妈妈的高招:

属于第一和第三种原因的,可以把孩子带到公园等地方,开始时让他站在母亲身旁,尽量多让他看到别的孩子玩耍。这叫“旁观游戏”阶段。在这个阶段,不要硬性让他离开父母,这时孩子本来正在玩着(即旁观游戏),所以你就不要再说“你也去玩儿吧”之类多余的话。

属于第二种原因的,要对孩子体入微地表达母亲的温情,以此来证实母亲对子女的爱。如果相反,极力想把子女送出去,或让他们离开自己,则效果适得其反。当孩子确信母亲是爱自己的时候,就会安心地离开母亲。切忌操之过急。

早教知识:周岁宝宝为什么离不开爸爸


孩子之前一直与我一起睡,吃个奶就睡觉了,夜里从不找爸爸。近一个星期,宝宝刚开始找他爸爸,爸爸不陪着也不干,连奶都不吃了。爸爸这周去北戴河二天,宝宝睡觉前就屋子里哭着要找爸爸,便是不往床边躺。屋子里找不着,还指向门要出来找。周岁宝宝为什么离不开爸爸?

周岁宝宝为什么离不开爸爸?宝宝两月时以前一个人去医院待了一天一夜,由于那时候新生儿黄疸被医生觉得很严重,要住院治疗,爸爸妈妈想陪护又沒有医院病床,因此 把宝宝一个人丢去医院一晚,但第二天中午一有医院病床妈妈就要陪护了。

宝宝认生也比其他孩子早,大约从100天起过一周就刚开始认生。因为冬季家庭保姆不愿带宝宝去玩,因此 认生期较为长。自从宝宝七个月姥姥接任后就许多了,如今宝宝能接纳他喜爱的人抱,而且抱出去积极笑一笑与人问好。

宝宝如今大白天是姥姥看,夜里妈妈陪一起睡。妈妈工作,歇息时都陪着宝宝。爸爸因为要上在职考研因此 忙点,但有时间也陪宝宝冼澡和玩。一家人和宝宝玩得非常好。

宝宝的长辈住石家庄市,平常并不大来。“五一”曾带宝宝来过一次长辈家,宝宝那时候比较严重认生,连爸爸都不可以抱,一定要妈妈抱,而且说些什么都不愿让妈妈坐着,要站着抱。最终妈妈用餐全是站着吃,一手抱宝宝,一手用餐。第二天好一点,可是不必长辈抱,仅仅肯让妈妈坐着来啦。

谁能告诉我为何宝宝幼儿入园焦虑期那么比较严重,宝宝这类个人行为能够 界定为幼儿入园焦虑期吗?为何那么提早?我们家宝宝是否特别敏感了?

答 一岁多的孩子,妈妈在身边还那样依赖爸爸,它是较为罕见的。由于实例中沒有有关孩子和爸爸平时互动交流的细腻叙述,因此 没法剖析。周岁宝宝为什么离不开爸爸?总而言之孩子要是那样找爸爸,一定是他心里的要求,爸爸没有,也没有办法,它是少年儿童赶到这一全世界务必要学好了解的一件事,仅仅成人在孩子出現这类状况时,要接受孩子的心态,不必自身也跟随焦虑情绪。

有关孩子两月大时去医院独立呆了一晚的事儿,恶性事件自身是令人很不能了解的,假如医院门诊沒有医院病床,能够 给爸爸妈妈一把休闲躺椅,在孩子的床前照料孩子。好在两月的孩子都还没显著的离去家人的焦虑情绪表明,因此 在哪以后,孩子没什么独特的欠佳主要表现,应当不容易是那一晚上导致了什么问题。

有关返回姥姥家比较严重焦虑情绪的难题,是因为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更改导致的,也就是少年儿童秩序感被毁坏导致的害怕。带孩子去旅行还行一点,假如带孩子返回有诸多亲朋好友的家乡,亲朋好友们以便显示信息对异国他乡人的关爱,用到对孩子太过的激情来显示信息对孩子爸爸妈妈的真情。在一切状况下,六岁以前的孩子碰到这类状况,都是有不舒适度,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也是那样。 因此 ,实例中常说的孩子的主要表现便是很一切正常的。成年人要是给与抚慰,便会降低孩子的焦虑情绪。

或许,爸爸没有时哭着找爸爸,也是秩序敏感期的主要表现。在他的纪律系统软件里,每日固定不动的時间要有爸爸和妈妈跟他在一起。假如爸爸跟孩子的互动交流方法比妈妈更能愉快孩子,孩子便会更为喜爱爸爸。

周岁宝宝为什么离不开爸爸?我们曾经发觉,拿能给孩子生活上照料的人和能给孩子精神实质考虑的人相较为,孩子更为喜爱哪个能给他们精神实质考虑的人,例如可以了解他的,并可以与他十分和睦地在一起玩乐的人,因而孩子喜爱谁,想要跟谁在一起是孩子心里的必须,应当并不是难题。

张学友教育孩子离不开惩罚


专门为女儿写儿歌

张学友说:“育儿的经验作为小孩子的父母一般都会有,我喜欢带小孩子,不仅是带,还要阅读他,这个沟通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我很希望建立培养跟小孩子沟通的机制,我觉得跟小孩子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在家里,他经常和自己的女儿做游戏,为此他还专门创作了一首活泼有趣的儿歌:“一支手指小毛虫,二支手指小白兔,三支手指大花猫,四支手指小天鹅,五支手指妈妈好,两只小手拍拍笑。”张学友现场具有亲和力的哼唱,博得全场掌声。

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拍广告

和很多艺人一样,张学友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拍广告。“即便是拍广告,电视播出以后也会有很多人认识她们,我不希望在她们很小的时候就被很多人认识,我要她们正常长大,不会有很多目光关注她们而长大。”至于将来会不会让女儿进娱乐圈发展,张学友坦言:“当然小孩子长大以后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喜爱,这个作为父母我们只能给一些意见,不能去妨碍他们。我觉得在娱乐圈要面对很多无形的压力,这是做其他行业不同的,因为很多人关注你,不管是认识你、不认识你的人都会给你一些评价,这需要你的心理非常成熟。”

教育孩子离不开惩罚

平时人们只是看到舞台上风光无限的歌神,但是回到家里的张学友就成了“超级奶爸”。张学友说:“我半夜会起

来哄孩子,给孩子换尿布,冲牛奶,喂她们吃饭。最头疼的就是吃饭,我五分钟就吃完了,可她们要两个小时,我就说‘求求你们了,快点吃。’我想问问专家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张学友认为,爱小孩子,他们总是可以感觉到的。对于自己而言,爱和宠在一线之间。我自己还在学爱和宠之间的平衡。据他透露,和一般的父母一样,他也会打孩子。他说:“但是不会像我妈打我时那样狠打,我会把她关到她们的房间去,比如说两个星期不能吃糖果等等。我们做父母的总是会担心他们犯错误,这个也是为了他们好。有的时候大女儿还可以讲道理,但是你毕竟要有一些惩罚的制度在里面,会让她知道她做这个东西会损失什么,我知道可以讲道理,但是她当时不会懂,要到二三十岁的时候她才懂。”

艺人父母要放下架子

“星爸”难当,这是张学友的最大感受,但是他认为:“我们能做的只能尽量做,尽量去保护她们,我尽量让她们过正常小孩子过的生活,我觉得作为艺人的父母一定要先把艺人的身份放下,开始的时候很难习惯,可能你习惯了当爸爸的话,时间长了也就是这样。这时候你会让小孩子们觉得你只是一个唱歌的爸爸,他只是一个当售货员的爸爸,小孩子只会这样看他们的父母,所以基本上大家就没有分别了,只是我们心理上必须要把这个放下。”

6岁大女儿已是“乐评人”

谈到自己的一双女儿,张学友很得意地透露,1岁半的小女儿非常调皮很像小时候的自己,而6岁的大女儿则比较文静,和她妈妈的性格很像,她已经显示出音乐天赋。张学友说:“她常常和我一起看我的表演,经常说‘这里唱得不好’、‘那里比较生硬’,最后还要问我对不对?唉,我只好点头。”张学友说,她的声音很好,很挑剔,她应该是一个乐评人了。现场有记者试探着问张学友会不会再生一个?张学友回答:“父母有他们的负担,带小孩子不仅是一个比较费时间和体力的事情,我怕再生一个孩子,就不会全心全意去照顾她们了。”

爱家人重于爱工作

在娱乐圈由于工作时间的不确定以及其他种种因素,艺人们很难将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完美地调整好,可张学友却是个特例。张学友认为,先不要管自己是做什么行业的,先要把家庭的事放在时间表的上面,工作是一定要工作的,时间表上除了家庭剩下的就是工作。但是有了小孩子之后你的重心就会偏,会偏小孩子多一点,陪她们玩、交谈、唱歌和读书。张学友说:“一个人分配时间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家人然后再考虑工作。工作固然重要,但工作永远做不完,与家人相处的时光,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但现在好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对孩子的错误严格纠正,爱孩子而不能无原则的宠孩子。

要不要夺走宝宝离不开的依恋物


宝宝不管做什么都要拿着他的小毛毯,尤其是睡觉的时候。小毛毯已经又脏又旧了,你想换掉,可他却大哭大闹!宝宝时时刻刻都要拿着他的小毛毯,不知道这种行为会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对小毛毯如此依恋,会不会有心理问题呢?

宝宝对物品的依恋一般出现在1岁左右。多数宝宝会把自己经常使用的物品,如小毛毯、小被子、毛绒玩具、小手绢等作为依恋物。柔软的物品会让宝宝感觉舒适和温暖,更重要的是,这些依恋物能给宝宝安全感,减少与妈妈分开时的焦虑与恐惧。依恋物的出现是宝宝自己找到的一种适应周围环境的方式,是宝宝心理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不必太担心。但你要根据宝宝对依恋物的不同依恋程度,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对待。

只在紧张时刻需要依恋物

随着宝宝的成长,必须的分离、必须要适应的陌生环境变得越来越多。依恋物上熟悉的气味和触感,能够安抚宝宝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而且,依恋物是可以由宝宝自己控制的,这让他感到很自主、很安全。

如何应对?

如果宝宝只在特定的情况下(如睡觉时)才需要依恋物,情绪、行为方面发育正常,一般不用干涉。可以顺其自然,不要主动提醒,也不要强行制止。不要表现出你不喜欢他的依恋物,不然会让宝宝感到依恋物是不好的,而让他更紧张。

如果你担心卫生问题,不妨买两个一模一样的依恋物,轮流换洗用。

时刻不离依恋物

如果宝宝对依恋物形影不离、不能舍弃,有依恋物时才能正常生活,一旦与依恋物分离就哭闹不止、焦躁不安,你就要进行适当的引导,逐渐减轻宝宝对依恋物的依恋程度。

如何应对?

多和宝宝玩快乐的亲子游戏。找一些适合宝宝年龄的游戏,和他一起玩。注意,玩的时候不要敷衍了事,要让宝宝充分感受到你的爱。游戏中要让宝宝尽量使用双手,让他在不知不觉中主动放下依恋物。

经常到大自然中游玩。周末全家一起去郊游、去动物园等场所,开阔宝宝的眼界。如果宝宝一定要带着依恋物出门也没关系,你会发现,到了大自然中,他被各种各样的新东西吸引,就不太在意依恋物了。

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宝宝离不开依恋物,表明他渴望温暖和理解。妈妈要更加敏感地关注孩子,在宝宝感到不舒适前及时满足他的心理需要。

改掉依恋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有时宝宝将依恋物忘记了一段时间,过一阵子又想起来了。这时你一定要冷静,不要斥责宝宝,更不能表现出对依恋物的愤怒。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宝宝安全感的来源,依恋物是妈妈爱的替代,破坏了宝宝与依恋物关系,宝宝内心的焦虑和紧张无法缓解,甚至会更加压抑,这比依恋物本身对宝宝的影响要严重得多。

当对物品的依恋导致情绪异常

如果对物品的依恋严重影响了宝宝的生活,出现情绪异常、封闭自我、厌恶交往,有可能是宝宝受到了强烈的刺激或心理暗示,安全感严重缺失。这时如果不能积极引导,恋物行为将可能导致宝宝日后出现孤僻、焦躁等心理问题,所以要尽快向心理医生求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