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家长们非常重视的,目前一些教育学家都提倡孩子“世界化”的教育,让孩子的知识面更加的宽广,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父母们都需要为孩子做那些的事情吧!

1、在家中挂一幅世界地图

在家中挂一幅巨型世界地图。这个方法看来似乎与低龄儿童并不相称,却是让孩子随时了解世界各国的好方法。给孩子吃日本寿司时,就引导他在地图上找到日本,还可以和孩子比赛,如果最先在地图上找到日本,就将赢得一份小小奖品;在吃西班牙海鲜饭时,则可以给孩子讲讲西班牙?quot;斗牛士"趣闻,如果可能再给孩子听听活跃的《西班牙斗牛士》舞曲;在吃美国麦当劳快餐时,也别忘了向孩子介绍美国发达的科技和享誉全球的迪士尼乐园。早教网

2、学唱各国童谣

爸爸妈妈鼓励宝宝学唱各国的童谣。在学唱俄罗斯童谣《红莓果》时,就向孩子们指出,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是最先让载人火箭飞上太空的国家;在学唱朝鲜童谣《小白船》时,向孩子们解释韩国和朝鲜以前曾经是一个国家,是因为战争分裂成两个国家;在学唱菲律宾的童谣《船歌》时,向孩子介绍菲律宾之所以被称作“千岛之国”的原因。

3、不单纯学外语

学习外语自然是熟悉世界的一条途径。但学习外语的时候不要单纯让孩子只是学外国话,比如让孩子学日语的同时,也学习日本的舞蹈、乐器和民俗。让他学英语的时候,通过阅读书籍或观看录像,观察美国人和英国人在生活方式上的某些差异。

4、为宝宝买个地球仪

倡导孩子观看“世界旅行”、“国际新闻”等电视节目。在家中为孩子买一个地球仪,只要在电视上看到某个陌生国家,爸爸妈妈就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在地球仪上寻找,直至最后成功“发现”为止。甚至新买的玩具上印有“印度制造”字样,就让宝宝在地球仪上寻觅印度这个文明古国。美伊发生了战争,就给孩子介绍伊拉克的地理位置和石油资源以及悠久历史。

5、携带宝宝海外观光

携带幼儿远赴海外观光。孩子虽然还不会写日记,但他可以用傻瓜相机拍摄照片。带孩子举家出游归来后,可以举办以孩子拍摄的照片和收集到的纪念品为中心的小型家庭展览会,邀请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和他们的父母前来参观,让孩子感受到见多识广的荣誉感。

6、让宝宝认识各国名人

让孩子认识世界各国的专家、教授、艺人是认识世界的另一个好方法。如果有条件,可以带着幼儿参加世界各国的名人讲座或演唱会。也可以让孩子看不同国家知名艺人的VCD。幼儿园也应该创造机会走出封闭的园区,请专家、教授、艺人上幼儿园举办一些活动,通过日积月累,孩子的国际视野便得以开阔。

7、让孩子画世界地图

学龄前孩子最喜欢的就是涂涂画画。让热衷绘画创作的他画地图,是教他从小心中装着世界的好方法。首先告诉孩子我们自己国家的版图形状,让他画我国的“雄鸡”地图,当孩子能比较准确地画出自己国家的地图,就教他画临近国家的地图,让孩子的画笔慢慢伸展,他在画地图的同时,也就熟悉了不同的国家。爸爸妈妈不要以为这事情很复杂,只要孩子喜欢,就不难做到。早期教育

8、在宝宝床头摆放世界知识图书

爸爸妈妈除了在幼儿床头摆放不同国家的童话书,还应该摆放一些可以直观地了解世界的精美图书,比如《各国国旗》《国家地理》等图文并茂的书籍。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出版界也应该编辑、出版一些供幼儿吸收初级世界知识的优秀连环画、卡通杂志等读物。这种幼儿世界知识图书的普及极为必要。

9、在幼儿园开收藏展览

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其他国家的兴趣,和孩子一起收藏不同国家的邮票、明信片、粘纸等他感兴趣的小东西。当收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和幼儿园的老师沟通,在幼儿园给孩子开一个收藏展览,也给其他小朋友认识世界的机会。如果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参与这样的收藏和展览,孩子的日常交流就会是“你的日本粘纸”、“我的瑞士明信片”、“他的意大利邮票”等内容,这样很容易在他们的“小社会”形成世界化的氛围。

10、给孩子创造机会结识外国朋友

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去有英语角的地方,让孩子向外语流利的大朋友学习,鼓励孩子用简单的外语和外国朋友直接交流。另外积极关注政府举办的“青少年海外交流活动”,为孩子争取参观访问其他国家的机会。不要以为孩子小不能适应“出国生活”,据有关方面介绍,国外来中国参观的“幼儿团”平均年龄仅4。8岁。早期教育

11、在植物园、动物园中认识世界

动物园、植物园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地方。一般动物园、植物园都会注明某种动物或植物产自何地,有哪些特性。爸爸妈妈在对所见植物的自然讲解中,让孩子了解当地的气候和特产。当孩子看到威猛雄壮的非洲狮子,就顺势向他讲非洲的干燥少水特性,当他看到笨拙可爱的企鹅,就告诉他南极的气候,你甚至可以告诉他,那里有一个爱斯基摩民族。让孩子在点点滴滴的世界知识积累中,掌握许多不同国家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

12、和孩子一起上网

Internet是把孩子和世界连接起来的最快速的纽带。有些爸爸妈妈把网络当成洪水猛兽,害怕网络上的信息会污染孩子的生活,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孩子不可能与网络隔离,与其阻止,不如疏导。经常就某个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孩子一起上网,查询相应的信息和知识,把网络当做认识世界的工具。

本网站小编总结: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密切,越来越多的家长们认识到在新世纪背景下成长的孩子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想要孩子在将来的社会能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应该对异国的文化与历史有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关阅读

1岁以内你需要为宝宝做的12件事


坐月子期间大部分妈妈都是卧床静养,看似时间很充足真正有效陪伴宝宝的时间其实是很少的,当然了这里说的有效陪伴宝宝的时间绝不是简单地给孩子喂奶换尿布洗澡这些日常工作。生活竞争日趋激烈更多的家长想要培养健康聪明的宝宝,那从宝宝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家长的陪伴就很重要了,与宝宝相处的模式决定了他将来的性格和智力发育水平。所以日常跟宝宝相处千万不要满足于给宝宝吃饱穿暖,健康的育儿观念应该注重婴儿的精神层面和智力发育。日常跟宝宝相处应该做些什么呢?第一个月 这一时间段的宝宝清醒的时候很少往往总是吃饱了就睡,但是妈妈们千万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跟宝宝互动的机会。当宝宝精神状态好睁眼的时候可以近距离地凝视他,轻声和宝宝说话,视距保持在1520厘米的范围,因为新生儿视力发育不成熟,只能看清这个范围的事物,慢慢的妈妈的脸就会在宝宝的脑海中留下镜像。第二个月 宝宝稍微长大了妈妈们可以握着宝宝的手一起鼓掌唱歌,这样可以培养宝宝的手部动作和视觉,促进手眼协调能力和语言发展,时间长了宝宝还会模仿妈妈的动作咿呀呀地回应,这时候应该尽量抱着宝宝靠近自己,给宝宝一个夸张的面部表情,这些无意间的动作都会在宝宝脑海中留下印象。第三个月 宝宝可能开始玩自己的手和摸东西。可以用色彩丰富的摇铃玩具吸引宝宝锻炼他的手眼协调能力。宝宝也会喜欢抬着头趴着玩耍。第四个月 这一时期宝宝的社会、运动和语言表达能力迅速发展,有时候给他一个喜欢的玩具他会开心地笑不喜欢的玩具也会哭闹,这一时期的宝宝会有挠痒反射知道怕痒了。第五个月 宝宝的肢体协调能力进一步发展,这期间可以让宝宝在婴儿垫上自由玩耍,放上各种宝宝喜欢的玩意儿,只要保证足够的安全即可。第六个月 宝宝会很快自己坐起来并且到处移动,可以鼓励宝宝多爬动满足宝宝的新鲜感。这一阶段的宝宝喜欢将触手可及的东西放进嘴里,所以家长要保证宝宝接触到的物品的安全。第七个月 宝宝手指的协调能力得到发展,可以提供安全的小物品让宝宝自己去捻起来从而发展宝宝的精细动作。第八个月 刺激宝宝的空间感和词语的使用,可以选择一个装在另一个里面的玩具,也可以尝试问宝宝:你的鼻子、眼睛、耳朵在哪里。答对的时候一定要夸奖宝宝。第九个月 宝宝会对开合的东西着迷比如硬纸壳子的书籍、柜子门、盒盖等等,能力见长也意味着宝宝面对的危险更多所以家长在给予充分自由的同时也要关注宝宝的人身安全。第十个月 宝宝开始对眼前短时间内消失的食物感兴趣,可以尝试着跟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或者在沙子围巾被子下面藏一个颜色鲜艳的东西帮助他寻找。第十一个月 可以通过大量的游戏和婴儿歌曲刺激宝宝的语言发育,尽管宝宝还不会说话但是家长也要时刻记得和宝宝说话沟通。

早教知识:父母要为孩子承担过失


假期前,儿子回家汇报考试分数,语文课96分,数学课90分,英文93分。但是,我私底下跟教师通了电話,发觉儿子报帮我的成绩有水份。亲子

儿子高兴地叫我兑付带他去市区玩的誓言。我同意了他。我领儿子乘车去市区,让他在“麦当劳”大饱了那般福气。当他吃的类似时,我说:“儿子,你此次考試每科考试成绩究竟多少钱?”儿子头都不抬,又按本来说过的给重讲过一遍。亲子

儿子说谎这般镇定,我内心一阵发紧,但仍吐槽道:“不是吧,根据我所知道,你最少有一项是‘盗用’成绩。”儿子略微一惊,继而宁静地说:“不相信去问同学们。”我不高兴地说:“你必须跟爸爸说谎吗?教师都跟我说了,你此次数学课考了73分。”

“我没说谎,将会那时候我说错了吧。”听了儿子这句话,我心中更伤心,感觉自身很不成功。

我站起离去,往家徒步而去。市区到大家定居的县里,乘车必须一个多钟头。炎热炎日下,儿子手足无措地跟在背后:“爸,好热啊,咱乘车吧?”我给了他十块钱,让他自身乘车回来。儿子突然哭道:“爸,就是我骗了你,抱歉……”我仍低头行走。直至黄昏,我们俩才进家。

进家后,我对儿子说,爸爸沒有教好,是爸爸的错。打那以后,儿子果然摆脱了说谎。亲子

亲子假如父母真可以把小孩的缺陷当做是自身的过错,那么你跟小孩中间将已不有差距。

宝宝3岁前父母切忌做8件事情


宝宝成长的每一步都会触动着你的神经。刚身为父母的你,肯定有很多兴奋与期待,所以你也会积极地为宝宝的成长做许多的事情。但是,小编提醒你,作为新手父母的你也许有多经验不足,不清楚哪些事情该做或者不该做。宝宝3岁之前,哪些事情你是不能做的呢?

0~2个月:没有亲密接触

0-2个月的宝宝已经有了视觉、听觉,也有痛觉、温度觉和触觉,但是还对外界环节的认识和反应还处于萌芽阶段,所以无论是饿了还是想妈妈了,宝宝都只会用哭来表达。

有些家长觉得如果宝宝一哭就马上跑过去抱他,会让宝宝从小就娇生惯养,所以会故意把孩子扔在一边哭。但这样做,会让宝宝觉得没有安全感,感觉不到爸爸妈妈的关爱了,孩子长大后容易变得孤僻。

父母该这样做

其实这个月龄的宝宝,大部分感觉器官都已基本发育完全,如果爸爸妈妈把他抱在怀里,抚摸他,他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这样的亲密接触可以让宝宝感受到关爱和温暖。所以宝宝哭闹的时候,妈妈不妨把他抱起来,看着他跟他说说话,宝宝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呢。

3~5个月:学习语言的时候没告诉他你在干什么

3-5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依依呀呀地学说话了,而宝宝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会先有模有样地学着爸爸妈妈的说话的发音,但很多时候,孩子会说不一定是懂了哦!

父母该这样做

宝宝开始学习语言的时候,如果少了父母的引导,是很难学会的。宝宝学会一个词语的发音之后,爸爸妈妈要告诉他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用这样词语,这样宝宝才会记住它。

跟宝宝在一起的时候,要多告诉他你在干什么。比如在喂宝宝吃饭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妈妈在喂宝宝吃饭啦,这是饭饭,以后宝宝要是饿了,也可以跟妈妈说‘饭饭’哦!”在帮他穿衣服的时候,跟他说说话,告诉他袖子在哪里,口袋在哪里等等。

6~8个月:不给他找个朋友

宝宝成长的过程中,除了爸爸妈妈的陪伴,也需要有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哟!8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对外部环境有所反应了,这段时期,除了爸爸妈妈之外,宝宝需要通过与其他人交流来帮助他提高交际能力。

有时候,父母怕宝宝学坏或出现意外伤害,会避免他跟其他孩子玩耍,甚至很少带宝宝出门。宝宝没有机会接触新的伙伴,容易变得沉默寡言,而且长大后也不懂得怎么交朋友了。

父母该这样做

爸爸妈妈应该积极地想办法给宝宝创造交朋友的机会,比如周末可以带宝宝去公园玩,鼓励他跟同龄的小伙伴打招呼,一起玩游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也会慢慢懂得如何交朋友,如何跟小伙伴和平相处了。

9~11个月:没提供爬行空间

这个月龄的宝宝,已经可以开始学习自己自由爬行了,甚至会调皮地想站起来走路,在这个过程中,宝宝虽然会经常摔跤,但是骨骼也得到了很好的发育。

爸爸妈妈们因为疼爱宝宝,舍不得他受伤,常常会紧张地看护宝宝,只允许宝宝在限定的区域爬来爬去,宝宝觉得没趣了,以后都不怎么喜欢爬行了。

父母该这样做

其实,有时候父母应该“狠狠心”,给宝宝尝试新事物,感受成功和失败的滋味,这样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所以,给他一个自由爬行的空间是需要的,甚至可以给他设一些小障碍,比如拿枕头当“小台阶”,看宝宝怎么用小脑袋想出聪明的办法来克服障碍等等。

12~15个月:缩小了宝宝的视野

大部分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们总认为,宝宝还小,抵抗力差,外出容易感染病菌生病等等,所以要时刻待在家里精心呵护,除非迫不得已,不然绝不出门。

这样的做法,看上去是在呵护宝宝,但其实是缩小了宝宝的视野。让宝宝长期呆在一个不变的环境里,接触不到新鲜事物的刺激,宝宝会以为家里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想法可是会影响宝宝的发育进程哦!

父母该这样做

12-15个月的宝宝,自身的抵抗力已经逐步增强了,外出是只要做好准备,比如给宝宝穿稍微厚一点的衣物,在婴儿车上加一层小薄纱等等,都可以帮助宝宝更好的抵抗病菌。周末的时候要常带宝宝去附近的公园散散步,让他认识小草小花、蓝天白云等新东西,这样才能扩大他的视野。

18个月大:不让宝宝帮做些家务

1岁多的孩子已经有了动手能力,更需要在生活中锻炼他各方面的技能。但有些父母对宝宝过于宠爱,只要宝宝有得吃有得玩高高兴兴的,什么家务都不让他干。

这样的宠爱方式,对宝宝的成长可是没有帮助的哦。如果宝宝从小就被爸爸妈妈好吃好喝地“供着”,什么事情都不用做,这样的“小皇帝”、“小公主”长大后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如同龄人,变得什么都不会了。

父母该这样做

提高宝宝各方面的技能,可以从让他帮忙做些家务开始。妈妈可以鼓励宝宝一起做家务,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比如擦桌子、收拾玩具等等,如果宝宝认真地完成了任务,也别忘了表扬他:“宝宝真棒,做得比妈妈都棒!”经常受到表扬,孩子也会更乐于动手了,生活自理能力也会慢慢地提高哟!

2~3岁:不教他如何照顾自己

3岁左右的宝宝,大多数都准备上幼儿园了。这时候,如果爸爸妈妈继续宠溺着他,为他安排好一切,宝宝在幼儿园突然少了周全的照顾,容易变得焦虑不安,甚至产生抵抗情绪。

父母该这样做

在宝宝上幼儿园之前,爸爸妈妈应该有意识地开始教他如何照顾自己。比如可以尝试着让他自己穿衣服,整理东西,把手帕、水壶等日常用品放在小书包的固定袋子里等等,让宝宝学会独立,就算离开了父母,在幼儿园也能生活得很快乐。

3岁后:还让宝宝觉得你是超人妈妈

3岁前是宝宝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爸爸妈妈会帮他解决各种难题,慢慢地引导他,帮助他健康成长。所以,在宝宝眼里,爸爸妈妈就像是无所不能的超人一样,只要爸爸妈妈在就什么都不怕。

但是3岁之后,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也要开始学会承受成功和失败的滋味。这时候爸爸妈妈要慢慢脱去“超人”的形象,告诉宝宝:“爸爸妈妈和宝宝一样,都是普通人,爸爸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但是做错事就要改正,不会的事情就要认真学习。”

有时候可以故意让宝宝犯一些小错误,吸取一些小教训,比如不吃饭就会挨饿,总是爬上爬下就容易摔倒等等,宝宝在生活中慢慢地懂得判断事情的好坏,更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孩子的成长少不了父母的辅助引导,特别是对年龄小的宝宝来说,爸爸妈妈的言行对他的成长有着很关键的影响。所以,在教导孩子时,家长们要避免步入误区,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需要父母的肯定


在孩子完成了某件自认为得意的事情,向你“邀功”的时候,你是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还是及时肯定了他的成功?父母的肯定,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什么是肯定?

就广义的层面来看,“肯定”指对某件事物或某人的言行,表示一定程度的支持与赞同,而给予适当的善意响应。而这种响应对于天真无邪的孩子,往往具有巨大的正面效果。除了帮孩子建立的自信心、让他乐于表现自并我分享创作成果,更可以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其身心发展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其次是亲友、学校的老师、同学及朋友等。孩子明亮的双眼如同一部录像机,不断探索、摄取周围人、事、物的变换,但因其心智无法分辨好坏善恶,所以大人对孩子肯定的程度,若表达错误或给予不当讯息时,会造成负面的效果。

得到正确肯定的孩子往往充满自信心,父母应常以口头表扬或肢体语言(如鼓掌、摸头、拍肩、亲吻等)鼓励孩子,让孩子心里产生荣誉感、责任心,从而更努力向上。激励孩子的努力,莫过于给予一个适时强而有力的肯定。

什么时候该给孩子肯定?

生活中孩子做出哪些事和哪些行为时,是值得父母给予肯定的呢?

1当孩子以全神贯注的精神专心从事某项事物时,不论他成功与否,都应该给予嘉许与肯定。

2当孩子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心爱的事物,以及一段难忘的经历时,父母都应该在语言与行为上给予一个立即肯定的赞美。

3从小教育孩子应有的礼貌及负责任的态度,当孩子遇到师长、亲邻能主动问安道好、扶助弱小时,就足以证明其已具有良好的礼貌和善良的爱心,要适时给予肯定的鼓励。好的礼仪受人喜爱,将也会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好奇心永远跟随,当其对父母询问“为什么”时,对孩子表现出的探讨问题、追根究底的精神,不但不应抹灭,更应给予支持与肯定。

5孩子人格发展中,情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孩子愿意将心里的喜怒哀乐与父母分享时,除了当一个称职的倾听者外,不要忘了给孩子肯定。

6当孩子懂得与别人互助合作完成任务时,表示其人际关系已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技巧,应给予嘉许与肯定。

生活现场

案例一

4岁的小敏最近喜欢上了涂鸦,这天中午,她兴致勃勃地拿着自己刚完成的图画,跑到厨房给正在做饭的妈妈看:“妈妈妈妈,你看,我画的小鸭子。”语气中充满了热烈的企盼和一些掩饰不住的骄傲,想从正在忙碌做饭的妈妈口中得到些许赞美与肯定。

A场景:不料妈妈看都没看图画一眼,忙着推开小敏说:“你没看见我现在忙着做饭吗?为什么挑这个时候来烦我,快出去,自己去玩。”只见小敏眼眶泛着泪水,失望地回到自己房间。

B场景:妈妈停下切菜的动作,接过图画仔细看了一会:“画得真好,小鸭子的翅膀画得真漂亮,哟,还有水波呢,宝贝太棒了!”小敏拿着妈妈递回的画,一蹦一跳地回到了房间,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

点评:A中的妈妈的做法可就有欠考虑了,不耐烦的态度和指责的语气,无疑否定了孩子的劳动成果,极大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对画画的热情,小敏在以后的日子还会把画拿给妈妈看吗?也许她的心里已经有阴影了,甚至连和妈妈亲子间的感情,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B中妈妈的做法就很好,虽然忙碌,但看那么一眼的时间总抽得出来,几句鼓励和肯定得赞美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是带给孩子的,却很多,从你的肯定里,他也肯定了自己,有了自信,对画画这件事情,也会充满更多的兴趣。几句话换来这么多好效果,不是很划算吗?

案例二

小翼正专心地在堆积木,可是却怎么也没办法把最后的几块给成功堆上去,他努力了好几次,还是完成不了,小翼有点懊恼,但还是小心翼翼地又试了一次,还是不行,他生气地把不能堆上去的积木使劲扔到一边,嘟着嘴坐到地上。

A场景:正埋头看报纸的爸爸听见动静,抬头瞄了一眼说:“堆不好不堆就是了,还发什么火,怎么脾气这么大的?”妈妈看了一眼说:“这么简单的都堆不好,还学会发脾气了,什么坏习惯。”正在挫折里深深苦恼的小翼听了这些,更加伤心了。

B场景:爸爸看见小翼的表现,放下报纸过去,抱起小翼说:“宝贝怎么了?你看,你不是已经堆了这么高了吗?宝贝已经很棒了。”妈妈也走过来摸摸小翼的小脑袋说:“对呀,你看,除了这几块,其他的都堆得很好啊,妈妈来教你怎么把剩下的给放上去好不好?”小翼听了爸爸妈妈的话,又兴致勃勃地和爸爸妈妈一起努力,最终完成了,他开心地拍着手笑起来。

点评:A中爸妈的做法无疑是在孩子受伤的心口又洒了一把盐,让孩子受到双重的打击。孩子的能力本来就有限,因此不能完成一些他能力范围外的事情很正常,这个时候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是孩子最好得武器,可是爸爸妈妈不仅没有这样做,还对孩子的失败不屑一顾甚至嘲弄,孩子怎么能够重新树立信心呢?他对自己的能力也没办法正确界定,甚至会很自卑,觉得自己就是个“什么也做不好”的孩子。B中爸爸妈妈的做法就很好,虽然从结果看,孩子并没有完成积木,但是从过程看,他完成了大半,这说明他大部分都完成得很好,值得鼓励。爸爸妈妈在看待孩子的游戏时,不要只注重结果,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上,找出他值得肯定的部分,引导他完成不好的部分,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那不好的一小部分有深深的挫折感,能用更正确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劳动成果。

案例三

“爸爸,为什么你会长胡子啊?”“妈妈,为什么我和爸爸的头发都是黑色的,你的头发却是黄色的呀?”“爸爸,电视里怎么能呆下那么多人啊?”……孩子总会有许多莫名其妙的问题来问你,在面对好奇宝宝的时候,你采取什么做法?

A场景:“爸爸没空,你先自己玩吧!”“怎么你老有那么多奇怪的问题啊,你烦不烦?”“这些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现在告诉你你也不明白。”……在得到父母这样的回答时,孩子很失望,他默默地走开了,脑子里的谜团虽然还没有解开,但却不敢再“打扰”父母了。

B场景:“恩,让爸爸想想,是这样的……”“宝宝真厉害,这个问题妈妈都还没有想到过呢,宝宝却想到了,你比妈妈还棒!”“宝宝又发现新问题了?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来,妈妈给你说原因……”得到这样的回答,孩子顿时觉得自己很厉害,他听完爸爸妈妈的解释,又去发现新的问题了。

点评:如A场景中这样回答孩子问题的父母不在少数,因为他们正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或者根本就不重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好奇没有得到满足,他不明白的问题仍然不明白,并且父母的态度让他积极探索的兴趣大减,因为父母既不赞成也不支持他的这种行为,也许还不太明白的孩子会想:“我是不是真的很麻烦?”以后遇到问题也不会开口,渐渐地,对什么都不主动,看见不好的事情也会“睁只眼闭只眼”。B场景中家长的回答就能让孩子更自信,让他明白多学多问是一种好习惯,在父母耐心的解释里,他不仅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增长了见识,他探索新事物的兴趣也越来越强烈,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在成长中会避免许多不该犯的错误,也有更正向的心态。

诸如此类的亲子关系,在现代忙碌的社会型态中不断上演,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甚或一个不悦表情,都会深深的击碎小朋友稚嫩的心灵,对于孩子人格发展及日后的学习态度,都有深远的影响。而父母一句肯定的语言或者一个鼓励的拥抱,都会让孩子劲头十足,把好的行为延续下去,让他成为一个越来越完善的人。

多关心孩子的言行

心理学家认为,当孩子的情绪处于欢乐、愉悦的状态下时,往往是启发其创造力的最佳时刻。因此,对孩子一个适时、适切的肯定、激励,获得正面的效果是超乎预期的。哺育教养是父母的天职,多关注孩子的言行,切勿吝啬于赞美自己的小宝贝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