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对于儿童性教育这块还做的不是很好。那么问题来了,关于孩子性教育父母们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对孩子的性教育,你做了吗?

最近在某节目中看到孙红雷说自己小时候的趣事:

孙红雷小时候被女孩子追,跟对方牵了一下小手,回家后竟然害怕了几天。因为当时很多人说:跟女孩子牵手会怀孕……

很多人感觉好笑,其实我们身边的孩子又懂得多少呢?

我曾经看过台湾抑郁自杀的美女作家林奕含在自传式小说里的场景,小女孩问妈妈:“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诧异回话:“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妈妈这种想当然的心态,给女儿带来了悲剧——辅导老师向她伸出了魔手。

为什么很多父母迟迟没给孩子性教育?

如今不少父母,虽然都知道儿童性教育的必要性,但他们内心存在尴尬和别扭,“跟孩子说这些,好像有些不适合”,“孩子大了自然会懂”,“我不知道如何开口,挺难为情的”……阻碍他们迟迟不肯开始。

倘若你让他们教孩子认字画画,他们可能会说做就做,但到了性教育这里,他们面前始终存在一道看不见的墙。

父母们不知道:这道看不见的墙的背后,孩子可能已经被“豺狼猛兽”步步逼近。父母的尴尬和难为情,会让孩子深陷危险中。

在2018年央视的《呵护明天》的节目中,出现这些让我们这些父母不安的数据:

国内平均每天有7个孩子遭遇性伤害,其中熟人作案的占88%左右。但相关犯罪心理学专家提醒,这些儿童性伤害事件中,“隐案比例”为7:1,即每7个性伤害事件只有1个被曝光。

意思是说国内平均每天有7个孩子遭遇性伤害的数字是远远不止的!

面对这些让人焦虑的数据,其实我们作为父母,多一份努力,孩子就能少一份伤害。

在他们幼年时期,学会一点有关性的知识,也学会一点自我保护的知识,能帮助他们远离潜在的伤害。

开始幼儿性教育,建议家长们必须做到的5点,这是从关键点和必要性的角度出发的:

1、告诉孩子:别轻易相信不认识的人,更不能跟随对方离开

1994年,美国一位7岁的小女孩梅根在家门口快乐地玩耍,邻居一位名叫杰西的男子跟小女孩说他家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狗狗。狗狗是孩子们的最爱,梅根兴奋而好奇地跟随进入,从此梅根失踪。后来杰西被捉获,他把小梅根诱骗屋内后实施性伤害并把小梅根残忍杀死。当所有人都惊讶地发现杰西已经是惯犯,小梅根悲伤的妈妈呼吁要把那些惯犯公布于众,让人们提防。

年幼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历,他们单纯而空白,对所有人都毫无防备。我们常常说,教训来自生活经历,但有些经历却是阴影。

没有哪位父母希望孩子遇到这样的经历。

从小教会孩子,别轻易相信不认识的人,更不能跟随对方离开。尤其当不认识的人用玩具、糖果或小宠物引诱时,更不能相信和接受。

给孩子说一些别的小朋友的意外伤害故事,能提高孩子的警惕。

2、帮助孩子认识:“红灯”、“黄灯”、“绿灯”等身体部位

什么是绿灯部位?小玩伴、小同学、老师、亲戚、刚认识的人等都可以触碰的身体部位,包括握手时碰触的手部;

什么是黄灯部位?亲密的好朋友、经常玩的小玩伴、熟悉的老师、经常来往的亲戚等都可以触碰的身体部位,包括安慰时碰触的肩膀、交谈时碰触的手臂、兴奋时揽一揽的肩膀部位;

什么是红灯部位?只有自己才可以碰触、小时候亲密的家人帮忙洗澡或敷药时才可以碰触的部位,可以统称为“泳装遮盖处”,这些部位是孩子身体的敏感区。

这三种部位,父母一开始应该重点介绍红灯部位,因为年幼的孩子一下子可能接收不了那么多信息,待孩子懂得和记住了红灯部位,再给他们介绍黄灯和绿灯部位。当家长帮孩子们认识这些不同的身体部位时,可以结合图进行,孩子会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3、帮助孩子懂得:什么是“性”伤害

好几年前,有家长发现几个小女孩每天放学都被一位老头骗进屋里以看电视为由,实施性伤害长达一年,其中有一位小女孩是老头的邻居。当父母问她是否有被老头做那事时,小女孩很坦然:“有啊,张爷爷说那是做运动,对身体好……”父母听后异常内疚和自责。

很多孩子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性”伤害,即使当他们经历了,虽然有难受的感觉,但他们却不知道那些行为是对他们的伤害,因此更不懂得寻求帮助。

父母教孩子认识什么是“性”伤害时,可以分三种特征:

伤害特征一:有人故意裸露“红灯部位”

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当你遇见一个陌生人,他在你面前突然裸露出他身体的“红灯部位”,这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应该远离。

伤害特征二:有人触摸你的“红灯部位”

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当有陌生人,或者熟悉的玩伴、老师和亲戚,用手或身体触摸你身体的“红灯部位”,这已经属于性伤害了,要第一时间远离,并且告诉父母。

伤害特征三:有人用“红灯部位”碰触你

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当有陌生人,或者熟悉的玩伴、老师和亲戚,甚至是亲密的家人,当对方用生殖器等“红灯部位”碰触你的身体,无论碰触到你哪个部位,都已经是性伤害了,要第一时间远离,并且告诉信任的爸妈或家人。

4、经常提醒孩子:遇到困惑或“不舒服”的事情,要跟爸妈说

父母除了养成经常与孩子交流的习惯,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遇到困惑、不高兴或“不舒服”的事情,要跟爸妈说。一般来说,父母下面这些做法会伤害孩子的交流意愿:

父母习惯性批评孩子;

忽视孩子的话语;

冷漠面对孩子的话语;

常常觉得孩子在小题大作;

觉得与孩子交流是在浪费时间……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正确原则是:带着耐心和兴趣聆听,少批评多认可,鼓励孩子与父母交流。

当父母与孩子养成这样的谈话习惯,孩子遇到事情便会第一时间告诉父母。

5、父母要记住:男孩也会是受害者

以扮演小丑出名的默剧演员姚尚德,在观众的惊讶声中,他平静地告诉别人,有关他小时候被一位老伯伤害的经历:

当时他放学后一个人搭乘公车回家,因为在车上睡着错过了下站,无奈下车却又遇上下雨,浑身被淋湿。这时一位“热情”的老伯走过来跟他说:“你全身湿透,回家会被爸爸妈妈骂”,然后老伯说可以到他家喝碗热烫,就这样到了老伯家被下药……

从此每次坐公车有人站在他身后就会浑身颤抖。

2012年,香港护苗基金的数据显示,男孩被性伤害的比例比女孩还要高17%。父母们以为男孩子相对安全,这种心态却让坏人有机可乘。

孩子们是小小的花蕾,他们的成长需要阳光和雨露,而不是伤害。

父母们,请推开那道堵在你面前的羞于性教育的“墙”吧!

相关阅读

宝宝心理健康不同年龄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哪些


宝宝成长过程中,宝爸宝妈们不能只关心身体方面,心理方面也要重视。那么宝宝心理健康不同年龄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每个家长都希望宝宝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但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家长们却总是会忽视一些细节,继而影响到宝宝的成长。或许在宝宝的身体健康方面,各位家长做的都很不错,但对于宝宝的心理健康,各位家长做的又如何呢?可能很多家长在这方面做的都不是很好吧!

当然,没有做好心理健康工作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家长们不想,或许是因为忽视了,也或许是因为不懂的如何去照顾宝宝的心理,又或许是感觉心理健康不那么重要。但事实证明,宝宝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一样很重要,都是宝宝成长中的重点。若非如此,又怎么会有儿童自闭症之类的说法呢?

而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心理成长的重点会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在教育或者说是在培养宝宝心理健康的时候,家长们很容易会忽视了宝宝心理的成长阶段问题而导致教育失败,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

宝宝心理成长的侧重点

0到2岁的宝宝重点是安全感

宝宝处于该年龄段的时候,家长们必须要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或者说是取得宝宝的信赖,这也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初的关系形成。要知道这个时候宝宝没有什么心理想法,有的只是最基础的本能。当家长们能够给宝宝带来安全感,赢得宝宝信任的时候,宝宝的情绪才能逐渐稳定下来,否则可能会让孩子今后出现胆怯、易怒之类的不良情况。

2到3岁的宝宝重点是认识自我

这个时间段内的宝宝已经开始逐渐的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想法,即使无法完全表达出来,但至少能向父母传递一些简单的想法,例如“好”、“不好”、“要”、“不要”等,这就表示宝宝已经开始进行自我认识,在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在认识父母,这个时候也是培养和教育宝宝性格的关键时期。

3到4岁的宝宝重点是自信心

一般在这个时期的宝宝都在树立自己的自信心,所以他们这个时候可能会变得有些“叛逆”,同时他们也在学习,学习父母以及身边的一切,通过学习来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很多时候都应该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他们,这样才能让他们更有自信。

4到5岁的宝宝重点是控制

这里所说的控制并不是父母对宝宝的控制,而是宝宝的自我控制,对于父母而言,这个时候应该要开始教宝宝一些道理,让宝宝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并且让他们认识规则的存在,否则的话,孩子今后很容易会变得没规矩,这样的孩子一般都很难教育。

而在5岁之后,宝宝的心理基本已经成型,想要再去改变或者是塑造都会比较困难。所以在5岁之前宝宝的心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也是教育和培养宝宝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通过不同时间段里宝宝的心理重点不同,培养和教育宝宝的方法、方向都会存在极大差别,只有遵循这些侧重点,才能让宝宝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

父母需要为孩子做那些事情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家长们非常重视的,目前一些教育学家都提倡孩子“世界化”的教育,让孩子的知识面更加的宽广,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父母们都需要为孩子做那些的事情吧!

1、在家中挂一幅世界地图

在家中挂一幅巨型世界地图。这个方法看来似乎与低龄儿童并不相称,却是让孩子随时了解世界各国的好方法。给孩子吃日本寿司时,就引导他在地图上找到日本,还可以和孩子比赛,如果最先在地图上找到日本,就将赢得一份小小奖品;在吃西班牙海鲜饭时,则可以给孩子讲讲西班牙?quot;斗牛士"趣闻,如果可能再给孩子听听活跃的《西班牙斗牛士》舞曲;在吃美国麦当劳快餐时,也别忘了向孩子介绍美国发达的科技和享誉全球的迪士尼乐园。早教网

2、学唱各国童谣

爸爸妈妈鼓励宝宝学唱各国的童谣。在学唱俄罗斯童谣《红莓果》时,就向孩子们指出,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是最先让载人火箭飞上太空的国家;在学唱朝鲜童谣《小白船》时,向孩子们解释韩国和朝鲜以前曾经是一个国家,是因为战争分裂成两个国家;在学唱菲律宾的童谣《船歌》时,向孩子介绍菲律宾之所以被称作“千岛之国”的原因。

3、不单纯学外语

学习外语自然是熟悉世界的一条途径。但学习外语的时候不要单纯让孩子只是学外国话,比如让孩子学日语的同时,也学习日本的舞蹈、乐器和民俗。让他学英语的时候,通过阅读书籍或观看录像,观察美国人和英国人在生活方式上的某些差异。

4、为宝宝买个地球仪

倡导孩子观看“世界旅行”、“国际新闻”等电视节目。在家中为孩子买一个地球仪,只要在电视上看到某个陌生国家,爸爸妈妈就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在地球仪上寻找,直至最后成功“发现”为止。甚至新买的玩具上印有“印度制造”字样,就让宝宝在地球仪上寻觅印度这个文明古国。美伊发生了战争,就给孩子介绍伊拉克的地理位置和石油资源以及悠久历史。

5、携带宝宝海外观光

携带幼儿远赴海外观光。孩子虽然还不会写日记,但他可以用傻瓜相机拍摄照片。带孩子举家出游归来后,可以举办以孩子拍摄的照片和收集到的纪念品为中心的小型家庭展览会,邀请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和他们的父母前来参观,让孩子感受到见多识广的荣誉感。

6、让宝宝认识各国名人

让孩子认识世界各国的专家、教授、艺人是认识世界的另一个好方法。如果有条件,可以带着幼儿参加世界各国的名人讲座或演唱会。也可以让孩子看不同国家知名艺人的VCD。幼儿园也应该创造机会走出封闭的园区,请专家、教授、艺人上幼儿园举办一些活动,通过日积月累,孩子的国际视野便得以开阔。

7、让孩子画世界地图

学龄前孩子最喜欢的就是涂涂画画。让热衷绘画创作的他画地图,是教他从小心中装着世界的好方法。首先告诉孩子我们自己国家的版图形状,让他画我国的“雄鸡”地图,当孩子能比较准确地画出自己国家的地图,就教他画临近国家的地图,让孩子的画笔慢慢伸展,他在画地图的同时,也就熟悉了不同的国家。爸爸妈妈不要以为这事情很复杂,只要孩子喜欢,就不难做到。早期教育

8、在宝宝床头摆放世界知识图书

爸爸妈妈除了在幼儿床头摆放不同国家的童话书,还应该摆放一些可以直观地了解世界的精美图书,比如《各国国旗》《国家地理》等图文并茂的书籍。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出版界也应该编辑、出版一些供幼儿吸收初级世界知识的优秀连环画、卡通杂志等读物。这种幼儿世界知识图书的普及极为必要。

9、在幼儿园开收藏展览

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其他国家的兴趣,和孩子一起收藏不同国家的邮票、明信片、粘纸等他感兴趣的小东西。当收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和幼儿园的老师沟通,在幼儿园给孩子开一个收藏展览,也给其他小朋友认识世界的机会。如果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参与这样的收藏和展览,孩子的日常交流就会是“你的日本粘纸”、“我的瑞士明信片”、“他的意大利邮票”等内容,这样很容易在他们的“小社会”形成世界化的氛围。

10、给孩子创造机会结识外国朋友

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去有英语角的地方,让孩子向外语流利的大朋友学习,鼓励孩子用简单的外语和外国朋友直接交流。另外积极关注政府举办的“青少年海外交流活动”,为孩子争取参观访问其他国家的机会。不要以为孩子小不能适应“出国生活”,据有关方面介绍,国外来中国参观的“幼儿团”平均年龄仅4。8岁。早期教育

11、在植物园、动物园中认识世界

动物园、植物园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地方。一般动物园、植物园都会注明某种动物或植物产自何地,有哪些特性。爸爸妈妈在对所见植物的自然讲解中,让孩子了解当地的气候和特产。当孩子看到威猛雄壮的非洲狮子,就顺势向他讲非洲的干燥少水特性,当他看到笨拙可爱的企鹅,就告诉他南极的气候,你甚至可以告诉他,那里有一个爱斯基摩民族。让孩子在点点滴滴的世界知识积累中,掌握许多不同国家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

12、和孩子一起上网

Internet是把孩子和世界连接起来的最快速的纽带。有些爸爸妈妈把网络当成洪水猛兽,害怕网络上的信息会污染孩子的生活,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孩子不可能与网络隔离,与其阻止,不如疏导。经常就某个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孩子一起上网,查询相应的信息和知识,把网络当做认识世界的工具。

本网站小编总结: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密切,越来越多的家长们认识到在新世纪背景下成长的孩子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想要孩子在将来的社会能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应该对异国的文化与历史有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早教知识:孩子入学需要做哪些的准备


孩子进到中小学之后,在生活习惯性、教学方式及人际交往等层面将遭遇很多转变,生疏的自然环境,生疏的人,针对孩子而言有一定的心理压力,这将是孩子生活中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因而,在孩子入校前这一环节,父母与老师务必有方案地在幼儿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性等层面搞好准备工作,使孩子可以尽快、迅速地融入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培训生活。孩子入学需要做哪些的准备?

一、走入中小学

孩子在入校前针对中小学的学习培训、生活并不是很掌握,心里免不了会造成担忧和担心。因而,我们要带幼儿去参观考察中小学,掌握中小学。看一下中小学的课室;用心听小学生上课;看一下小学部的升旗仪式;用心听中小学生讲少先队的小故事等,清除幼儿“害怕”心理状态,进而,激起孩子念书的心愿。孩子入学需要做哪些的准备?

二、培养幼儿的读书习惯

幼儿升上幼儿园大班,我们要重视幼儿读书习惯的培养,提升幼儿的时间观念。如教幼儿学会倾听;授课要专心致志认真听讲;伸手解答问题;学习培训正确坐姿和握笔姿势等,使孩子们培养优良的读书习惯,为幼儿将来的学习培训打好基础。

三、培养孩子尊重老师爱周边的人

尊重老师、爱周边的人并不是靠教师批评孩子就能了解的。爸爸妈妈自身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最先要尊重老师、重视周边的人,使孩子塑造起教师平易近人、学识渊博、喜爱学员的第一印象,感受到与周边的人友好相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我们要教孩子在平时生活中学会尊重,那样,他才可以去了解,才会互帮互助,才可以有意与心的沟通交流,才会与周边的人变成真心朋友。

四、培养幼儿培养优良的生活习惯性

孩子入校前,要培养幼儿优良的生活生活习惯和一定的单独生活工作能力。要文化教育她们把握一些简易的卫生常识。保证家园合作,相互培养。如:定时执行入睡,早起早睡;学习培训自身穿脱光衣服;整理床铺,一人独立睡单人床;主动地早中晚刷牙漱口,刷牙漱口;学好恰当地应用木筷,用餐时不必发出声响,餐后桌面上整理整洁;定时执行上厕所,便后自身擦干净;能依据天气变化立即调整衣服裤子;学好恰当地拿笔、书写、去看书的姿态等。留意培养幼儿的时间概念,办事不拖拖拉拉。孩子入学需要做哪些的准备?

五、提前准备学习用具

幼儿的学习用具要依据年纪特性挑选。既方便使用,又安全性,又不危害幼儿的发肓。学习用具关键有背包,父母最好是为孩子提前准备双肩包背的背包,尺寸要合适自身的孩子;也要为孩子提前准备:笔袋、签字笔、橡皮擦、削笔刀、刻度尺等。在这儿必须非常表明的是笔袋要挑选布质的,白铁皮文具袋边沿锐利,且掉在地面上会传出声响,危害授课。

笔袋上的图案设计不必过度花里胡哨繁杂,不然图案设计吸引住着孩子,会分散化他授课认真听讲的专注力。 签字笔应挑选标着HB字眼的,由于这类笔的笔芯强度适度,写成字的色调也适合。从签字笔外观设计看六棱柱形的签字笔孩子握着舒服、妥当,也不容易滚下来到路面上摔裂笔芯。因而,在挑选幼儿学习用品时必须考虑到周。

六、教孩子明白一些交通法规

孩子入学需要做哪些的准备?父母与老师要留意对幼儿提升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文化教育幼儿明白交通法规和遵循交通法规。如下学时要等家人来接,在街道社区道路上,要跟随成年人,要走人行横道或靠右边走;横穿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并留意往来车子,;会看交通信号灯,了解车子是“红灯停,绿灯行”;不要在大街上或横穿马路时追跑玩耍,不和同学触碰等。恩济园:张艳伶

父母们你们知道孩子自卑的表现有哪些?


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时,父母们往往会忘记孩子的心里健康。现在自卑的孩子越来越多,那么父母们你们知道孩子自卑的表现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小李突然有一天就接到学校老师打来的电话,小李刚开始还以为是不是孩子在学校闯了什么祸,又或是学习成绩下滑了。可是老师用支支吾吾不太好意思的口气表达让小李有空一定要带孩子去看一下心理医生。

小李一开始听到老师说这样的话就被吓到了,孩子不是健健康康,而且孩子这么小哪里还有什么烦恼。抱着疑惑,小李觉得保险起见还是带孩子去看了心理医生,结果孩子真的有问题,在心理医师的疏导下,孩子的病情也慢慢变好。

在生活中,有的孩子内向一些,有的孩子外向一些,这都是很正常的表现。可是万一孩子变得越来越内向了,甚至产生自卑的心理,长时间放任孩子自卑下去,只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出现社交恐惧、语言交流障碍等症状,相信这是很多家长不想看到的,大部分家长都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1、没有主见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也并没有什么世界观价值观,很多事情不会做选择,还是大人为孩子提前做好选择比较好。

长此以往孩子只会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总会模仿或是跟从他人的脚步行事,完全没有独立的思维。只会模仿别人的孩子是得不到成长的,也终有一天会被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所抛弃。

所以,家长对于这类本就没有那么有主见的孩子,应该多放手,引导孩子去自己做决定,让孩子学会为自己所做的决定承担其带来的后果。

2、语言表达出现障碍

对于自卑的孩子来说,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就是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语言表达障碍,通常表现为口吃、缺乏感情、语言不通顺等等。

其实,孩子要是出现这类情况一般都是到达严重的自卑阶段了,家长更应该及时发现及时去就医。

3、喜欢贬低嫉妒他人

会羡慕他人是再正常不过的表现了,但如若变成了嫉妒,甚至是因此贬低他人就有些过头了。

其实嫉妒是一个人极度自卑的突出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很难看见自己的优点,总是拿自己的不足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较,这会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的位置。作为家长,平日应该多表扬孩子的优点,让孩子能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

所以,家长不要只是一味的让孩子去追求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的好坏,这样往往就会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实更关乎孩子今后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