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五岁之前的好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惯能决定你的未来,你拿什么「喂养」孩子,就决定了孩子的一生。这里说的喂养,不是各种才艺学习,语言学习,真正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点的,是受用一生的饮食习惯。而这个习惯的养成,五岁是关键。

一旦孩子从小开始习惯高油、高盐、高糖的垃圾食物,要扭转就变得很困难。

台湾著名的肾脏科和毒理学医生,有「毒物科权威」之称,已故长庚医生林杰梁曾在受访时指出,在动物实验发现,高糖、高油、高盐的垃圾食物会让动物产生类似毒物成瘾的效果。

实验中,长期喂食老鼠这些垃圾食物会改变脑部的分子结构,吃这些垃圾食物会有莫名的快感,像吸毒一样。这样被长期喂食垃圾食物的老鼠,到后来宁愿饿肚子也不去吃健康食物,宁愿被电击,也要去吃垃圾食物。

真正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点的,不是让孩子及早学会各种十八般武艺,而是培养孩子好的饮食习惯。

林杰梁医师指出,大部分的研究都发现,一辈子的饮食习惯是在五岁之前养成,如果这个阶段没有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健康。「如果父母自己爱吃垃圾食物,最好躲起来吃,不要让孩子看到。而且要特别提醒父母(还有老师),不要孩子一有好的表现,就带他去快餐店吃炸鸡汉堡奶茶当做奖励,」林杰梁说。

抢救孩子的健康,提醒父母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行动!

健康行动1:五岁前培养好的饮食习惯

建议父母,培养孩子饮食习惯要趁小,可以事半功倍。例如,健康达人陈月卿,从孩子小时候就力行健康饮食,尽管班上同学笑说她的孩子很可怜,只能喝精力汤、吃五谷米饭、全麦面包、蔬菜水果,孩子却吃得津津有味,称赞妈妈煮得很好吃。

「回家吃饭是情感交流很重要的部分,」营养师徐于淑鼓励忙碌的爸妈,不要轻易放弃孩子饮食的主导权,「可以利用部分外食,买一些比较低油的菜色,自己再简单准备一些蔬菜、水果,不需要每天都去煮一餐,但还是可以供应出比较健康的食物。」

即使孩子已经有不好的饮食习惯,从现在改变都还来得及,例如,减少喝市售的含糖饮料,改喝开水或吃水果,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健康行动2: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也是品格教育、生活教育

别再用垃圾食物填充孩子的胃。

英国型男主厨奥利佛,为了改善英国公立学校营养午餐充斥垃圾食物的现况,曾发起了一连串「给我吃更好」(FeedMeBetter)的运动。他亲自到学校为孩子进行饮食教育,当他拿着芹菜、西红柿、马铃薯给这些孩子看时,几乎没有孩子能说得出这些食物的名称,有孩子把芹菜当洋葱,有人把马铃薯当西红柿。

但是当奥利佛拿出连锁快餐店的标志时,所有的学童都举手抢答。几乎每个孩子都爱吃西红柿酱,却没人知道西红柿长什么样子。

英国孩子反映的,其实是这一代儿童远离土地、远离真实食物的情境。

要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很重要的是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土地、食物,看到父母在厨房做菜的身影,甚至自己动手做。

很多只对垃圾食物钟情的孩子,奥利佛使用一招最有效的改善办法,就是让孩子亲自参与做菜。从准备食材到调理成一道菜的过程,孩子会开始享受这些经过他们调理出来的健康食物。

饮食教育,其实是一种品格教育,也是生活与美的教育。

作家蒋勋曾说过:「吃,是认识美的重要开始……」

《恐怖的食品添加物》作者安部司更具体的指出:「不论什么食品,想吃的时候就可以随心所欲得到,这样不可能对食物产生『感谢』之心……要教导孩子食物的重要性,必须让孩子看见父母做菜的样子,甚至让他们去触摸、体验。让孩子帮忙和收拾,都是很重要的饮食教育。」

健康行动3:做个有健康意识的消费者

从毒牛奶到塑化剂,从农药残留到环境荷尔蒙,食品安全新闻,一直都是新闻版面的常客。要让孩子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光靠政府把关是不够的。

在食品愈多、愈复杂的情况下,学习辨识营养、成分标示、避开风险食品,挑选健康的食物,成为一种新的饮食IQ。而当大多数父母具备健康饮食的知识,就能促使厂商提供更多健康的选择。

每当父母在采购食物,只要做一点点小小的改变,选择对孩子健康较好的食物,就可能改善大环境,鼓励业者提供更多健康的选择。

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也能带动政府立法,创造一个对儿童健康比较友善的环境。例如,英国在儿童收看电视时段,禁播垃圾食品广告。加拿大的儿童食品广告只能在上午九点~十点播出,而且禁止强调最省钱、最优惠等字眼。匈牙利国会更在最近通过,针对垃圾食物开征健康税(又被称为汉堡税)。

爱孩子,就好好的喂养他,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胜过为他留下家财万贯。

扩展阅读

摇篮专访:运动对宝宝未来发展的影响


——摇篮专访亲亲袋鼠国际早教中心尹威老师

关于宝宝的成长,很多人都会提到“三翻、六坐、七滚、八爬......”这类的俗语,可见家长们对于宝宝的运动多么关注。对于宝宝未来的身心发展,运动究竟有什么帮助呢?而家长又如何来帮助宝宝做运动呢?本期专家访谈我们请到了亲亲袋鼠国际早教中心的Vivian尹威老师来给大家做解答。

[主持人]:大家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其实胎儿在生命诞生之初就已经开始有了“运动”。小宝宝出生后虽然不会走不会爬,但也已经开始通过各种肢体动作开始做运动。家长对于宝宝的运动能力也是十分关注,“三翻、六坐、七滚、八爬......”这样的俗语也印证了宝宝运动成长规律。那么对于宝宝未来的身心发展,运动究竟有什么帮助呢?而家长又如何来帮助宝宝做运动呢?本期专家访谈我们请到了亲亲袋鼠国际早教中心的Vivian尹威老师来给大家做解答。

(尹威:硕士,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毕业,现任Vinci凡骐/KindyROO亲亲袋鼠国际早教中心老师)

[主持人]:Vivian老师,非常欢迎光临现场,首先给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吧!

[专家]尹威: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来到

和大家分享一些知识。

[主持人]: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到了孩子的运动,接触最多的比如大运动、精细运动等方面,那请问Vivian老师,运动对幼儿的今后的智力和成长有哪些益处?

[专家]尹威:在婴幼儿的早期成长中,运动起到关键作用,它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语言,社交和情绪方面。孩子在婴幼儿阶段掌握的各种运动技能都会对日后在校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家]尹威:大家可能不难理解运动对身体及体能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对运动与孩子智力、语言、社交、情绪发展之间的关联仍有疑问。现在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看似单纯的运动,除了增强孩子的身体意识、肌肉紧实度、力量、身体协调性、灵活性、体能、肺活量外,事实上他们还是孩子获取各种感官信息的渠道。这些感官信息就是我们说的五感:视、听、嗅、味、触,再加上一个平衡感。孩子在运动中获得多感官信息帮助孩子更全面、更精确、更深刻的认识事物,并记忆的更长久。除了对事物有更好的认识外,孩子在运动中发展的视觉追踪技能、上身力量、良好的身体意识、空间感、方向感、对双手及手指的良好控制力等都会影响智力的发展,是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事实上,绝大多数孩子的智商都不低,运动是帮助孩子最大化的开发其大脑潜能,使其内在的潜能尽可能多的表现出来并得以发挥和应用,从而使孩子展现为头脑敏捷、思维活跃。

[主持人]:Vivian老师刚提到的这些理论,听起来好像有些抽象。能否给我们网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专家]尹威:就我们都熟悉的书写及阅读技能,看似是用脑的智力活动,但也离不开运动技能。握笔写字需要具备对手指的良好控制力和精细运动技能,阅读和书写时也需要良好的眼动,即眼部小肌肉对眼球的控制力,这也是一种精细运动技能。如果孩子对这两种运动技能缺乏,他们在阅读与书写时大脑便不能完全专注在自己所看所写的内容上,而是要花部分精力控制自己的肢体,这势必会影响孩子的理解力和阅读速度,学期看起来变得吃力。这样的孩子不一定智商低,只是缺乏对肢体的认识、控制力和力量。在经过有效的运动和多感官训练使这些技能相应提高后,孩子的学习问题也会有改善。如果一份20分钟的作业,某个孩子却需要4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不妨从感官运动技能的角度去分析下原因。

[专家]尹威: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个别孩子在校写字时头距离作业本很近,或者趴在桌子上写,或用一只手撑着头,这和孩子的上身力量缺乏有关,必定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度和学业。有些孩子写汉字,会把‘雪’字下面的倒山反过来写,书写英文字母‘b’与‘d’会混淆。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缺乏方向感。对于幼儿来说,运动是孩子发展其方向感、理解左右这种抽象概念的最自然方式。

[专家]尹威:再举个学习数学的例子。我们知道数学中有个概念叫‘循环’,比如0.12121212…这是1、2循环,带有一种结构。理解这样的数学概念,幼儿成长中的运动和音乐可以成为很好的铺垫。如果认真听一首曲子,有时您会留意到某些音乐带有鲜明的结构,如ABABAB,或主歌、副歌/主歌、副歌的重复三四遍,当我们为主歌和副歌部分分别赋予一个舞蹈动作时,如拍手(主歌)跺脚(副歌),并如此重复三四遍,便会帮孩子建立一种结构及次序感,便于孩子日后理解数学概念。

[主持人]:刚才Vivian老师举例说明了运动可以让宝宝的头脑敏捷、思维活跃。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运动能够促进宝宝脑神经的发育?那么请问Vivian老师用运动来促进宝宝的大脑神经系统健康发育是什么原理?

[专家]尹威:这是一个非常专业性的理论问题。对比新生儿、1岁及2岁幼儿的大脑神经元链接,研究发现,新生儿的大脑神经元链接非常少,随着新生儿的成长,他们获得的感官运动信息越来越多,神经元链接也逐渐增多,而且神经元之间的链接也越牢固,真是因为大量信息的不断重复刺激。稳固的神经元链接使信息输入与输出变得更加精准、迅速,大脑的这种内在发展,通过孩子的行为外显出来便是更加娴熟的运动技能和敏捷的思维。用个比喻,假如孩子的大脑是一台电脑,那么,这些感官运动刺激就如同是给大脑编程;感官运动刺激越多越丰富,程序也就越丰富,电脑能做的事情便越多;重复的感官运动刺激,就好像是在更新完善这些系统,使电脑运转的速度越快。

[主持人]:这么看来宝宝运动越早,感官刺激就越多越丰富,尽早运动起来是比较重要。那么Vivian老师,从新生儿期开始我们家长应如何对宝宝进行动作能力的训练呢?

[专家]尹威:针对新生儿的能力训练,家长的辅助极其重要,因为宝宝年幼,他们对家长的需要更大。这些运动练习包括肢体操、按摩、内耳前庭刺激练习、舞蹈等。因为新生儿还有头滞现象,颈部肌肉和头部控制力都没发展到位,运动时要特备注意保护颈部,速度要慢和轻柔。

[专家]尹威:在这里可以给您举几个例子:首先是按摩:在宝宝清醒时段,可以给宝宝的四肢、背部做抚触按摩。另外,双手双脚、手指脚趾这些身体部位也不要忘记。按摩有助于孩子增强其身体意识,进而提高自身的身体控制力,是日后发展各种运动技能的基础。

[专家]尹威:第二是俯趴:除了躺卧,也给宝宝提供俯趴的机会,便于其练习抬头,增强颈部力量和对头部的控制。对宝宝对自己的头部控制是其平衡力发展的第一步。此外,伴随推移反射,当您手推宝宝双脚时,她/他还会自己向前蠕动呢!不过,这是一种自然反射。但为日后自主匍匐爬行做准备。

肢体操可以提高孩子的肌肉紧实度

[专家]尹威:第三是肢体操:宝宝将近2个月,清醒时段长了,可以在多加些运动,如,当宝宝躺在床上时,您可以慢速轻柔弯曲伸展宝宝双腿和双臂,用来提高肌肉紧实度和身体意识。

[专家]尹威:再一个是内耳前庭刺激练习:这类练习可以提高孩子平衡感。当您怀抱宝宝时,可以轻柔的左右摇摆,上下颠动,或原地旋转,让其体验不同的运动模式、方向变化等。运动时,您可以轻哼歌谣,并带有节奏的和宝宝起舞,培养节奏感。良好的节奏感对日后运动协调性的发展也有益处。

[专家]尹威:以上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在此不能一一列举,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越动越聪明》。这是我们澳洲总部出版的,英文是“SmartStart”,在中国大陆有中文版出售,非常值得一读。此书按照孩子的行为能力和月龄分类,设计了180多个家庭活动,是一本非常权威又充满趣味的婴幼儿游戏指南。

[主持人]:不少育儿专家和家长都比较重视爬行,那么爬行对孩子的发育有多大的影响?

[专家]尹威:说到爬行,首先先帮助中国家长纠正一个不科学的观念:‘三翻、六坐、八爬’。其实,按照婴儿的自然发展规律,应该是爬在坐之先。当宝宝能够手膝爬行时,他们自己便能独立坐起来,不用家长教的。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专家]尹威:指明这一点后,我们再来说说爬行的重要性。想象一下爬行运动模式本身的特点及孩子爬行时的各种体验,您可能已经想到几点爬行对孩子发展的益处。例如,四肢的协调性得到锻炼;爬行运动中,身体双侧得到均衡的刺激,是双侧身体对称发展;匍匐爬行时,双手、脚趾、足弓、四肢和腹部力量都得到发展;手膝爬行时,双手到双眼的距离刚好是阅读距离;爬行中,距离远近不断变化,刺激视觉发展;运动中大量触感信息通过身体发送到大脑,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身体部位及所在空间位置,从而提供其空间感、方向感。如果家长有意识的让孩子过早学坐,孩子可能会不喜欢爬行,从而缺失了孩子本该在爬行阶段发展该阶段技能的机会。通常,婴儿期爬的少或者跳过爬行期的孩子,也会出现运动能力发展滞后、协调性差、上身力量缺乏等现象。这些都可能影响孩子日后的在校学习,比如因为上身力量缺乏而字体差,坐在椅子上一会儿便感到疲惫,不能继续专注读书和写字。如果孩子在婴儿期缺乏爬行,在幼儿成长阶段家长可以以游戏的方式为其创造一些爬行机会,如模仿各种爬行动物等。从而弥补前期成长中缺失的运动经历和相应的技能学习。

[主持人]:不少人认为走路走得越早的宝宝越健康,让宝宝超前学走路,这样对么?

[专家]尹威:刚才说了家长可能会过早教孩子学坐,现在在纠正一个不科学的育儿方法:教孩子学走路。不建议家长拉着孩子手或使用婴儿学步车教孩子走路。宝宝会在大量的爬行、站立、扶物走中锻炼平衡感和力量,当孩子的这些能力发展到位,他们自然就会独立行走了。孩子并不是走的越早越聪明,除了遗传基因,孩子的智力取决于大脑神经的发育及潜能的开发,而婴幼儿在自然成长过程中的每个成长阶段所学技能的积累正是促进大脑神经发展及潜能开发的原动力。所以,尊重婴幼儿的自然发展过程,不要通过人为干预急于让宝宝跳过某个成长阶段----比如爬行,而进入坐和走的阶段。

[主持人]:那么家长在通过运动来给宝宝锻炼身体时要注意些什么?

[专家]尹威:好奇心是婴幼儿学习的内因,趣味性为学习增加吸引力,您的鼓励和表扬为学习动力增加燃料。运动游戏要适龄。如果活动太难,超越了孩子现有的能力范围,孩子做不到,便会离开而放弃参与。所以要选择孩子能力范围内的运动活动。当平衡感、力量等技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孩子便会尝试更有调整的运动游戏。当尝试新的运动时,家长可以继续适当辅助,最终引导孩子独立完成。循序渐进,对孩子有耐心。重复是学习的关键。任何一种运动技能,都要不断的重复,从而得到提升。也是通过不断重复,孩子会把运动模式记忆在大脑,变得娴熟。例如,上下楼梯。孩子最开始尝试上下楼梯时,他们需要扶着栏杆,专心迈台阶;随着不断练习,他们不用手扶了;最后,他们能一边吃东西一边上楼,眼睛无需看台阶,也就是‘一心二用’了。除非孩子把这种运动模式记忆在大脑中,否则不能轻松的同一个时间做两件事。还有一个提醒,就是安全。所有运动都要安全进行。

影响孩子智力的4个坏习惯


据研究,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熟视无睹的问题,常能影响孩子智力的发育,值得大家注意。

头发过长

同人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一样,头发也需要营养,且其所需的营养物质种类有几十种之多。由于头发所需营养全部来自头部的血液循环,所以头发过长,所消耗的营养势必就多,大脑的正常生理活动就会受到影响。

食不厌精

少食或不食粗纤维蔬菜的孩子,其大便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将会延长,人体就会吸收其中过多的有毒物质。当这些有毒物质的量超过肝脏解毒能力时,多余部分将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侵害中枢神经,造成中枢神经中毒,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等症状,久之影响智力发育。

甜食过量

脑部的正常发育离不开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而甜食过量可影响食欲,从而减少高蛋白及多种营养物质的摄取。

轻视早餐

美国学者的实验证明,在其余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吃高蛋白早餐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优于吃素食早餐者,而不吃早餐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差。

如果你能让孩子在12岁之前不看电视


电视时代来临之前,孩子们靠阅读来学习。如今,信息已经先被别人消化,重新合成,再打包,然后准确无误地发送到我们孩子的起居室,他们只需要作为被俘获的受众坐在那里就行了,孩子们咀嚼着各种加工过的食品和信息。

依赖于带有偏见的电视节目和娱乐活动,他们正在媒体持续不断的狂轰滥炸下成长定型。随着身在职场的成年人日益忙碌,父母们越来越忽视自己的孩子,放弃对他们的塑造和影响,而任由媒体来影响他们。

世界著名奇幻小说家罗尔德·达尔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面说:“千万、千万、千万别让孩子,靠近你的电视,最好是别购买、安装,这最最愚蠢的东西。”

英国教育专家马丁·洛森说:“如果你能让孩子在12岁之前不看电视,他们终生都将获益。”

早在5年前,英国就有专家向国会递交报告,建议政府制定法律禁止家长让年龄低于3岁的儿童看电视。因为0-3岁是生命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孩子需要在真实的世界中发展和构建自我,把孩子交给屏幕上的虚拟世界,除了能让家长轻松一些之外,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坏处一:看电视替代了孩子的玩耍,而玩耍对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

坏处二:看电视阻碍了孩子的语言发展,因为看电视是单向的,语言学习需要通过交流来实现。

坏处三:看电视阻碍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因为孩子处于被动的灌输。

坏处四:看电视限制了孩子的感觉体验,感觉体验丰富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坏处五:看电视多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使孩子今后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

坏处六:看电视多导致活动减少,使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降低。

坏处七:看电视多的孩子习惯不假思索地接受信息,懒于思考和探索。

坏处八:看电视多的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差,因为缺少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体验。

坏处九:看电视会上瘾,看电视多的孩子会受到电视中购物消费的影响,养成不良消费习惯。

看电视和阅读的区别

科学家用实验来说明问题。他们把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是听老师讲白雪公主的故事,一组是看白雪公主的动画片。之后让两组孩子画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听了故事的孩子画出的白雪公主各不相同,而且孩子们会根据想象,赋予白雪公主不同的形象、装束和表情;看了动画片的孩子,画出的白雪公主全都一模一样,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一样的。过些天,科学家又让这两组孩子再画白雪公主,听故事的孩子这次画的和上次的又不一样,因为他们又有了新的想象,而看过动画片的孩子,画的和上次还是一样的。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动画片把故事中的角色模式化了,这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孩子看动画片,其实也是听故事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想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就讲故事给他们听,而不是让动画片来给孩子讲故事。

很多家长认为,看电视能让孩子学习知识,好的电视节目,可以取代阅读。那么首先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喜欢看电视。电视集声、光、影为一体,拥有不断变化的画面、丰富鲜艳的色彩、动听好玩的声音……这些刺激对孩子而言一定比书本具备更大的吸引力。但是,正因为电视全方位地提供了信息,给人想象的空间就很少,所以孩子看电视时是一种被动式的灌输,缺乏自己的思考和想象。

对孩子而言,相比看电视看书无疑是枯燥的。有机会看动画片的孩子会优先选择这种不费力气的形式,长此以往,阅读的分量在他们的心中会越来越少,将难以养成喜爱阅读的习惯,而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很多教育专家认为: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是需要在早期教育中打下基础的,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而孩子迷上电视也是在最初成长的几年里形成的。

早教启蒙:为了孩子的未来,12岁前一定要养成这5个好习惯!


俗话说得好,“习惯产生性情,性情决策运势。”习惯的能量是十分强劲的,它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着十分极大的危害。父母做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在生活起居中重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孩子获益一生。如何养成好习惯?

孩子13岁以前,要培养什么好习惯呢?一起来瞧瞧吧。如何养成好习惯?

1、自身决策的习惯

一些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意向,总喜爱大包大揽,替代孩子做各种各样挑选与决策,她们认为那样是为孩子好,是自身爱孩子的主要表现。

真实明白爱孩子的家长,会重视孩子的意向和兴趣爱好,掌握孩子的念头,造就各种各样标准协助孩子将理想付诸行动,激励孩子亲自动手,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挑选和决策,而不是将孩子的一切事儿都“大包大揽”,使孩子随处依靠父母,做事没什么想法。

实际上,每一个孩子都拥有 极大的潜力,父母的岗位职责便是深层次发掘、持续提升孩子的潜力,使孩子可以变成不同寻常的优秀人才。

2、自身思索的习惯

许多 家长都喜爱陪考,喜爱变成孩子的“新华字典”,变成孩子的“计算方式”。这类教育方式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损害,它会使孩子脑部发育遇阻,反映太慢,乃至一旦没了家长在旁边陪考,就不清楚该怎么继续学习了。

真实明白爱孩子的家长,会选用启迪正确引导的教育理念,革除灌输式、注入式、抑制抵抗的教育理念,激励孩子仔细观察、思索得到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看法,进而产生自我学习能力。如何养成好习惯?

3、自身为人处事的习惯

以便不许孩子倒在起跑线上,许多 家长都是给孩子报各式各样的兴趣培训班、辅导班,促使孩子全部的時间都被学习培训占有了,这类作法夺走了孩子自身分配事务管理的机遇,让孩子像玩偶一样被分配、被操纵。

真实明白爱孩子的家长,不容易让孩子变成“总是学习培训的设备”,只是让孩子了解,在他的人生道路中不但有学习培训与考試,也有更多种多样的內容在等待他去试着。

做为家长,大家应当多正确引导孩子学好自身方案,学好运用比较有限的時间提升办事高效率,做到事倍功半的实际效果。父母应当激励孩子多摆脱家门口,摆脱课室,多交友,以培养孩子的与人相处能力,提高孩子的为人处事能力。

4、懂礼仪知识的习惯

中国是泱泱大国,懂礼仪知识是中华文化的中华传统美德。但如今的许多 孩子因为父母和老一辈的宠溺,自小日常生活不在守规矩、肆无忌惮的家庭氛围中,她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沒有文明礼貌、不明白长幼尊卑、不明白什么是礼仪礼数。

以便孩子的将来考虑,家长应当自小培养孩子的“礼仪知识”观念,文化教育孩子讲礼貌、知礼仪知识。

5、独立生活的习惯

如何养成好习惯?孩子是一个单独的人,未来一直要踏入社会的。家长应当依照这一前提去培养孩子,正确引导孩子逐渐学好自身照料,学会独立日常生活,学好和人相处,学好怎样融进社会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