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丢三落四习惯怎样改正

1、要学会做个“懒爸爸”、“懒妈妈”

现在的孩子成了家中的小太阳,说什么是什么,即使不说家长也会帮着做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已经成为事实。长期下去,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很强。所以,家长要学会“偷懒”,来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放弃依赖性。如收拾书包,家长要尽可能地把这些小事交给孩子来做,让他们从小事中培养独立的习惯。

2、孩子的事情要有个“圈”

所谓“圈”,就是让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循环往复。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毛毛的妈妈就是这样做的,早上起来毛毛要先刷牙,接着快速地喝下一杯温水,再去洗脸、吃早餐等。这样有规律的生活能有效地纠正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

3、学会珍惜

有的孩子会有一个很好的家庭经济环境,丢掉一支笔,一个本,不算什么。因为他们知道丢了也无所谓,很快就会有新的。孩子不知道丢掉的东西值多少钱,家长也不知道这样快速的补漏让孩子体会不到丢三落四的后果。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懂得珍惜。明明小的时候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无论丢掉什么也不会受到责罚,而且很快会有新的出现。现在明明回到父母身边,依然丢这丢那的,可是妈妈和爸爸故意不买。有一次,明明的红领巾又丢了,很久都没有新的戴。明明心里很难受,嘟着小嘴说:“爸爸,我再也不丢东西了。”看到孩子难过的表情,明明的父母知道,这次他真的会改了。

4、及时看“本”,自检自罚

孩子丢三落四不是故意的,针对这样的情形,家长可以做一个“提示本”或者“提示板”,放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快速的检查自己所要带的物品。以前红红的书包总是由妈妈来收拾,现在她要上小学了,妈妈说书包要自己收拾,落下任何东西都要自己承担后果。虽然这样,红红还是在上学的第二天忘记了带笔袋,在第七天忘记带练习册。于是,红红的妈妈在她的桌子上放了一块提示板,上面要求红红写好要带的东西。从那以后,红红再也没有忘记带东西。这样的“提示板”也可以放在出门的位置,抬头就可以看到,比如雨伞、红领巾等。

5、该让孩子尝尝“苦头”

虽然很多家长都想要自己的孩子没有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可是一到丢了东西之后,便很快地安慰孩子,并且买新的代替。其实,在一些特定的时候,让孩子尝尝“苦头”是有必要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后果承担法。刚刚回家后,一脸的害怕,原来他把新买的自行车又放到楼下去玩,现在丢了。这是刚刚丢的第三辆自行车了。刚刚的爸爸知道后很生气,但话语中没有表露,只是告诉他既然这样粗心,那就自己想办法去学校吧。学校离家虽然不是特别远,但这段距离也让刚刚深深的记住了,做事情一定要细心。

6、家里的东西要放置的有条理

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家里乱七八糟,找东西的时候总要浪费很多时间。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的孩子也多半是随手乱放、随地乱扔东西的人。只有家长做好榜样,将大人与孩子的东西放置整齐,各自归类,才有利于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2孩子丢三落四的注意事项

1、家长要率先垂范

你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较大,而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要求孩子的鞋子摆放整齐,首先自己的鞋子不要脱了乱扔;要求孩子把柜子和抽屉里的东西放好,首先自己要把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要求孩子把用过的东西及时归原,首先自己要作出表率。

2、培养孩子收拾东西的习惯

制定规则促使孩子物品放置有序,使孩子养成自觉收拾东西的良好习惯。只要发现一次没有做到,就立即督促。如果因乱塞乱丢而找不到自己的东西,家长先不管先让孩子感受-下失去的痛处,然后再帮助孩子。

3、紧急重要的东西特殊放置

比如书本文具类的,应该在前一天全部收拾整理好,放在书包里。如果孩子记不住,可以做一些特殊标记或者张贴形象的贴画。建立有序的家庭生活环境,会有效地减少孩子丢三落四的不良记录。

扩展阅读

怎样培养胎儿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惯,有的人习惯于早睡早起,而有的人喜欢晚睡晚起,但不论我们每个人有什么习惯,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不容易的。这是为什么呢?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就是说人一旦养成了一种习惯想改成另一种习惯是很困难的。

一个人的习惯是什么时候养成的呢?有人说是儿童时期养成的,也有的人说是出生后开始逐渐养成的。如果我们说早在胎儿时期一个人的某些习惯就已基本养成,恐怕你不会相信。其实胎儿的生活习惯在母亲腹内就受到母亲本身习惯影响,而潜移默化地继承下来,这不是哪个人的凭空想象,而是经过科学家实践证明的事实。让我们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来看。

瑞典有一位医生叫舒蒂尔曼,他曾对新生儿的睡眠类型进行了实验,结果证明:新生儿的睡眠类型是在怀孕后几个月内由母亲的睡眠所决定的。他把孕妇分为早起型和晚睡型两种类型,然后对这些孕妇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早起型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天生就有同妈妈一样的早起习惯。而晚睡型母亲所生的孩子也同其妈妈一样喜欢晚睡。

通过实验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胎儿出生几个月内,可能和母亲在某些方面就有着共同的节律了。母亲的习惯将直接影响到胎儿的习惯。如果有些母亲本身生活无规律、习惯不良,那么从您怀孕起就要从自身做起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的胎儿。

新生儿能与自己的母亲“协调一致”是十分幸运的,但协调一致却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然而,常使我们发生兴趣的是,母亲和新生儿最初阶段保持协调一致并不太困难。

在最近研究表明,母亲产后会本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如果事先未经“排练”,即使有这种本能,母亲和新生儿也绝不可能演出如此技艺精湛,配合默契的“双人舞”。

据舒蒂尔曼博士的研究表明,在胎儿出生前的数月内,母亲和胎儿就已经把这一节律和情绪相互连接在一起了。

从这项研究结果中,可直接得出下述结论,即出生后母子问的“感通”,是出生前就早已开始的那一“感通”过程的延续。

孩子这5个坏习惯不改正,一生就毁了!


朋友圈看到一条短视频,一个看样子也就8、9岁的小男孩,据说因为爷爷不给钱充值游戏,竟挥舞着菜刀要砍爷爷!嘴里还声嘶力竭地喊着“给我钱,给我钱”“你死到别人家”之类狠话。

看到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变成了这样,这一家人肯定也是无比的心寒和无奈。

据说因为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不在家,小男孩只能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住。为了方便联系,父母就给小男孩买了一部手机。

可是小男孩在有了手机后,却对游戏越来越着迷,还经常跟爷爷要钱去充值。

爷爷奶奶本来就没有多少收入,肯定看不惯孙子这样乱花钱,结果就引起了小男孩的不满,出现了视频里那一幕……

这才多大点年龄,就敢跟爷爷动刀了,真要到了叛逆的青春期,谁还管得了?到了社会上,如果再跟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简直就为祸一方了。

如果一个这样的人生活在我们附近、流荡在孩子的学校附近,想想都觉得可怕。

其实,因为某些父母的过度宠爱、教育无能而养出的“白眼狼”,远不止这一个。

前段时间,有网友在广州某医院拍到,一个男孩因为妈妈不让玩手机,就抬腿狠狠地飞踹自己的妈妈。虽然旁边的奶奶试图劝阻,可男孩仍不依不饶,短短几秒钟里踹了5脚!

有人对孩子的行为非常气愤:“这样的孩子不打断腿,难道留着过年吗?”

不过也有人觉得,视频中的妈妈自作自受:“养不教,父母之过!你看画面中妈妈和奶奶的反应,被孩子踢竟然没表现出愤怒的抗拒,反而是一味地退让、躲闪。

这说明什么?说明孩子这样不是一天两天了,很可能经常对妈妈撒泼胡闹、拳打脚踢。把孩子惯成这样,难道不是活该吗?!”

对于孩子,每个家庭都几乎倾注了全部的爱与关怀,怕孩子冻着饿着、怕孩子被欺负、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受苦……我们以为,只要给孩子足够多的爱与呵护,他就能健康成长。

可是俗话说得好:“惯子如杀子!”在父母毫无原则的娇惯、袒护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就“跑偏了”。

小时被宠坏,大了成祸害!如果孩子有下面这些表现,父母们就需要反思一下了:

1.重度沉迷手机游戏

孩子过度使用手机,一方面会损伤视力,总是低头也会影响颈椎、脊柱发育;另一方面,沉迷于虚拟世界,容易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暴躁、冲动、易怒,那个拿着菜刀砍爷爷的小男孩,就是这种情况。

其实孩子接触手机、电脑,总体来说算是一件好事,无论对学习、交友还是人身安全都非常有帮助。

但问题是,如何区分正常使用手机跟“重度沉迷”呢?

中科院陈琦老师,在“家长必读讲堂”做分享时,曾提到过一个判断方法:

“当你觉得孩子已经玩了太长时间游戏,把手机从孩子手里要过来时,如果他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抵触,甚至冲你发火,基本上就算比较严重的沉迷了。

有些孩子在手机被收走后,会表现出注意力涣散、不集中,喊他吃饭都没精打采,也有可能是沉迷,因为他还在沉浸刚才游戏的情节里无法自拔。”

有统计显示,经常参加游泳、打球、围棋、舞蹈等健康锻炼的孩子,沉迷手机的几率非常小。所以,让孩子摆脱手机的最好办法,就是分散孩子精力,趁着暑假陪孩子出去走走,或者报几个兴趣班,培养几个健康的爱好。

另外,如果你之前从没限制过孩子玩手机,现在最好不要突然没收她的手机,这样容易激发孩子的抵触情绪,跟你闹别扭、对着干。一定要循序渐进,慢慢商量着来。

2.要挟父母

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学会了跟父母谈条件:“妈妈,我要是得个小红花,你给我买个冰淇淋行不行?”“妈妈,我要是跑个第一,你带我去吃披萨行不行?”

这其实不算坏事,最起码孩子知道用自己的努力去换取想要的东西。

但是,有些孩子在想要一个东西时,首先想到的不是用自己的努力去交换,而是耍脾气、威胁父母:“不让我看电视,我就把饭倒地上!”“不给我买玩具,我就摔你的手机!”……这就成了无理取闹的“强盗逻辑”了,我才不跟你讲什么道理,反正你就得满足我!

如果孩子用这种手段用惯了,尝到了甜头,那你的任何教育都没意义了,因为他根本不会听。

所以说,如果你家孩子有这种苗头,你最好反思一下:是不是经常轻易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是不是经常用物质奖励诱惑孩子做一些事情呢?

3.使唤爷爷奶奶

我女儿班里的很多孩子,平时都是爷爷奶奶负责接送的。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经常能听见孩子对老人吆三喝四:“哎呀,都迟到了!你怎么不早喊我!”“奶奶,你怎么忘了给我装水杯呀?你糊涂了么?”

养孩子总是“隔代亲”,所以老人们一般舍不得对孩子动粗,总是百依百顺。但是这也使得孩子的骄纵情绪急剧膨胀,觉得自己了不起,觉得别人对自己好那是理所应当的。

这样的孩子,目无尊长,对长辈毫无敬畏之心,越长大越难管教。

而且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基本不怎么孝敬父母。他小时候怎么对待爷爷奶奶,将来也会怎么对待年迈的父母。

4.对外人发脾气

从小孩子会说“我”这个词开始,他的“自我意识”就慢慢建立起来了,并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见到吃的就要、见到玩具就抢,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开始发脾气,哭闹、打滚。

虽然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点任性、难缠,但是大多数孩子也仅仅是“窝里横”而已,在外面还是比较规矩、老实的。

但是,如果你发现孩子对外人都耍脾气、无理取闹的话,就要注意了,这表示孩子的“自我中心”有点过度膨胀了,有点越界了。

这时候,父母就该反思一下,是不是平时对孩子有些过度纵容。

5.从来不帮忙做家务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眼里没活”的:桌子上明明有洒落的菜汤,却不知道擦一擦;书桌上乱七八糟一堆东西,不知道收拾一下;自己的袜子攒了一堆,就等着妈妈洗……

可是要知道,做家务是培养孩子参与感和责任意识的最好方式。

一个孩子只有通过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建立起了对家庭的参与感、责任意识,才会觉得自己是家庭一员,才能体谅父母的辛劳,才能变得听话懂事。

宠爱孩子很简单,谁都会,可是把孩子培养得勤快、有责任心、尊重长辈,却是需要大家一起反思和努力的。

怎样对胎儿进行习惯培养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惯,有的人习惯于早睡早起,而有的人喜欢晚睡晚起,但不论我们每个人有什么习惯,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不容易的,有的人可能一辈子生活都是没有规律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就是说人一旦养成了一种习惯想改成另一种习惯是很困难的。

那么一个人的习惯是什么时候养成的呢?有人说是儿童时期养成的,也有的人说是出生后开始逐渐养成的。如果我们说早在胎儿时期一个人的某些习惯在母亲本身习惯影响,而潜移默化地继承下来,这不是哪个人的凭空想象,而是经过科学家实践证明的事实。让我们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来看。

瑞典有一位医生叫舒蒂尔曼他曾对新生儿的睡眠类型进行了实验,结果证明:新生儿的睡眠进行了实验,结果证明:新生儿的睡眠类型是在怀孕后几个月内由母亲的睡眠所决定的。他把孕妇分为早起型和晚睡型两种类型,然后对这些孕妇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早起型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天生就有同妈妈一样的早起习惯。而晚睡型母亲所生的孩子也同其妈妈一样喜欢晚睡。

通过实验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胎儿出生几个月内,可能和母亲在某些方面就有着共同的节律了。母亲的习惯将直接影响到胎儿的习惯。如果有些母亲本身生活无规律、习惯不良,那么从您怀孕起就要从自身做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才能培养也具有良好习惯的胎儿。

妊娠四月应怎样养胎


当妊娠进入第4个月时,胎儿逐渐长大,头发也已经长出,脊柱形成,肝、肾及其它诸消化腺已开始发挥作用。胎儿活动的幅度与力量越来越大,母亲已经可以感觉到胎动。孕妇除需要象妊娠3个月那样继续把饮食生活调节好,并做好“外象内感”的胎教外,还有必要增加一些新的胎教内容。抚摸胎儿、开始训练胎儿的运动功能等。由于这时胎儿已有了精神活动,还可以让胎儿听音乐以及和胎儿对话等直接的胎教措施。

母亲或者是父亲,通过动作、声音和语言与孕妇腹中的胎儿对话,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胎教手段。对话可随时进行,每次时间不宣过长,一般以3~5分钟为宜。对话内容可灵活掌握。当孕妇在洗刷过程中,闻见丈夫所做早饭的香味,可深吸几口气让胎儿也闻一闻

这样每天定时或不定时的和胎儿讲话,互相沟通一下信息,不仅可以增添小家庭的欢乐和谐气氛,对胎儿正常发育也有颇多好处。随着胎儿月份的增长,对话内容可以灵活的调节和增减。

孩子这三大坏习惯,你千万不能纵容


(1)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就要发泄情绪,甚至动手打人。

我们和几个朋友一起外出旅游,其中一个朋友的孩子5岁,仅仅相处了三天,这男孩的火爆脾气,让所有人都崩溃了!

看电视时,他说要看少儿频道,他妈妈只不过慢了一秒钟的时间,他居然抓起遥控器拼命往电视机上砸去,一边还撕吼尖叫;吃晚饭时,他喝了很多饮料,他妈妈说不能喝太多,结果他居然一巴掌打在了妈**脑袋上,还理直气壮地哭喊;朋友们一起打扑克,他想玩,就单独给了他和笑笑一副,谁知他不领情,非要玩大人的,一怒之下把整桌东西都掀翻了……

别人的孩子,我不会干涉。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提醒孩子的家长:必须尽快帮助孩子纠正恶习。如果希望世界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一点愿望没有满足就大发雷霆,那么将来长大到了社会上,肯定会撞的头破血流!当他遭遇拒绝、遭遇失败、遭遇挫折的时候,不会有很好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更不能理智地解决问题。

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控制情绪。

(2)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事没始没终。

一个朋友的孩子已经8岁,上小学了,我带着笑笑去他家玩。他先拿出一堆拼图,和笑笑一起拼,当笑笑还沉浸其中,他忽然撒腿跑开,冲到房里,拿出一个奥特曼变形玩具。笑笑抬头看了看,又低下头,依然专注于手中没有完成的活儿。

小哥哥哼哼哈嘿地比划了两下,又转身翻开抽屉,拿出一张碟,对笑笑说:“弟弟,我们看灰太狼吧?”笑笑非常冷静地说了一句:“不要三心二意。”让哥哥的妈妈瞠目结舌。是的,笑笑2岁的时候,我就在生活中告诉他,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朋友很烦恼,说她儿子一直就是这样,三分钟热度,没耐心,不能坚持,现在上学了,老师也批评他不能集中注意力,总是东张西望,回家做作业呢,也很磨蹭,本来半小时能完成的事儿,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看电视一会打枪居然能折腾两个小时。

如果从小做事情就没始没终,长大以后可能很难成器,并不一定是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即便完成再小的事,也需要一个认真投入和持之以恒的态度,而且,不能专注,就意味着工作、生活没有效率,三心二意虎头蛇尾,也让人感觉缺乏责任感。我让朋友先不要着急,她儿子显然已经养成了“习惯”,当务之急是帮助孩子纠正恶习,虽然改变很难,但是为时不晚。

(3)依赖性强,不爱思考,遇到问题就找妈妈。

这是一位网友妈妈向我发来的求助,女孩5岁。她说,孩子的独立性很差,特别依赖妈妈,不仅仅是穿衣吃饭等自理能力,还有生活中其它方面,比如,画画的时候打不**笔盒,不会自己想办法,就是找妈妈;玩滑梯和小朋友发生冲突,不会自己面对,就是哭着要妈妈;看动画片里提出的问题,不会自己思考答案,就是问妈妈……

独立,是一个人的良好习惯;爱思考,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习惯于依赖别人的人,心理上往往比较脆弱,不能承受风雨。我们爱孩子,就要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我们能够拥有孩子多少年啊?有一种依恋,是为了分离!我提的几个建议: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过于代劳、过于保护;交流的时候,多向孩子提问,提问,激发她的思考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完成事情,别忘了适时给一点启发;让孩子拥有成就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我还是这句话:孩子无错,家长有责。以上恶习的形成,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过度顺从,会导致孩子自私蛮横;过度保护,会导致孩子软弱无能。所以,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这四大习惯必须从小教给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明白!


妈妈不能想不到,宝妈们,一起来!我们不但要想到,还要做到。有人说,小孩子就是要让他无拘无束的玩,不要去管束,小慧并不这样认为。老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真正能够影响孩子成才,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的重要条件,就是从小养成好习惯!

以下这4条习惯,必须从小帮孩子养成!

第一、会说谢谢。

文明礼貌从“谢谢”开始,如果脸上带着微笑就更好了,那是最美的表情,没有人会讨厌一个用微笑迎接自己的人,当然,爸爸妈妈要教给孩子发自内心的感谢和微笑,这就需要孩子懂得感恩,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会友爱朋友、孝顺父母、忠于职守、回馈社会,一定是个有用的人。

第二、会做家务

让孩子从小练习做家务,其目的不是为父母分忧解劳,而是对孩子未来的期许和培养,是家长对孩子负责的表现。

除了让孩子爱干净、懂整洁,会做家务的孩子动手能力更强,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更爱家,更有责任心。

第三、运动。

无论男孩女孩,我们都提倡让他(她)拥有健康的体魄,多运动,少生病,无论是孩子的学习或者其他因素,都应该为孩子的健康让步。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经常带孩子去运动,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这不仅是为孩子健康着想,更是孩子开阔视野,与人交流的好时机,为孩子一生都有巨大的影响。

第四、勤快地阅读

勤,是要有阅读习惯,学会利用零星时间阅读,要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坚持阅读。快,是有较快阅读速度,有获得新信息的能力。

性格塑造命运,习惯成就未来,小孩子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能松懈!

怀孕四个月怎样做胎教


怀孕四个月怎样做胎教

怀孕4月时正是进行音乐胎教的最佳时间,所以这个时期应该进行的胎教便是音乐胎教。

音乐胎教,是通过对胎儿不断地施以适当的乐声刺激,促使其神经元的轴突、树突及突触的发育,为优化后天的智力及发展音乐天赋奠定基础。在生理作用方面,胎教音乐通过悦耳怡人的音响效果对孕妇和胎儿听觉神经器官的刺激引起大脑细胞的兴奋。

小贴士:孕4月是音乐胎教的最佳时期,在进入孕16周后,就可以开始有计划的实施音乐胎教。

2胎教音乐的选择方法

1、音乐节奏不要太快,音量不宜太大

节奏太快的音乐会使胎儿紧张,太大的音量也会令胎儿不舒服。

2、音乐的音域不宜过高

因为胎儿的脑部发育尚未完整,其脑神经之间的分隔不完全。因此,过高的音域会造成神经之间的刺激串连,使胎儿无法负荷,造成脑神经的损伤。

3、音乐不要有突然的巨响

因为这样会造成胎儿受到惊吓,所以,胎教音乐的戏剧性不要太过强烈。

4、胎教音乐时间不宜过长

从孕5个月起,每次5~12分钟,孕6个月后,每次20分钟,每天1~2次。音箱摆放在1米外,扬声器对着腹部,离肚皮2厘米左右,音频应保持在2000赫兹以下,分贝在65~75范围内。在孕早期听优雅的轻音乐,孕中期则可以选择欢快、明朗的。其实,最好是准妈妈自己听音乐,集中精神,认真倾听,让胎儿间接听音乐,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要让胎儿反复地聆听,才能造成适当的刺激。等到胎儿出生之后听到这些音乐就有熟悉的感觉,能够令初生宝宝有待在母体内的安全感,对于安抚宝宝情绪有相当好的功能。

5、应具有明朗的情绪,和谐的和声

这样才能利于培养宝宝积极的性格和平和的情绪。

音乐胎教的好处

对胎儿的好处:

1、艺术天赋高。尤其对音乐、舞蹈等节奏性强的艺术形式有与生俱来的天赋。

2、语言天赋高。音乐胎教过的孩子更善于教育,能够较早开口说话,表达自己的意愿。

3、动手实践能力强。音乐胎教的孩子更善于创新和探索,并勇于付诸实践。

4、情商高。在与人沟通、合作,能够较早的理解其他人的言语及表情。

5、智商高。独立学习和理解能力强,学习新事物、记忆能力超过未音乐胎教过的孩子。

6、心理更健康。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能传递能量,接受过音乐胎教的孩子性格更完善,抗压能力强,有毅力。

7、身体素质好。音乐胎教胎教的孩子出生后身体协调性更好,身体免疫力强,不容易生病。

对孕妇的好处:

1、愉悦心情,改善情绪。让准妈妈精神放松,更舒心的度过孕期,有效避免孕期的因为激素水平改变导致的多思、易怒的症状。

2、对顺产有帮助。据统计,孕期坚持做音乐胎教的准妈妈怀的胎儿胎位正,胎儿情况更稳定,顺产几率大。

3、催眠安神。坚持音乐胎教的准妈妈在孕中期、晚期出现失眠的情况少。

4、振奋精神,消除疲劳。准妈妈在孕期容易疲倦,适合的胎教音乐能起到放松精神获取能量的效果。

别不信,这四个习惯决定了你的孩子是优生还是差生!


小学阶段是孩子习惯的定型期,各种学习习惯将开始逐步固化下来,甚至伴随孩子一生。当然,这种学习习惯既包括了好的习惯,也包括不好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好的或是坏的学习习惯,会在某种程度上预见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是优生还是差生。

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家长一定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孩子今后是否会变成老师、家长眼中所谓的“差生”,从下面5个习惯中就可以判断出来。

在学习上爱和家长讨价还价

很多孩子喜欢在学习上和家长讨价还价。妈妈让孩子先做作业再看电视,他便提出交换条件:做完作业后要比往常多看一小时的电视;妈妈让孩子努力学习,争取考试有进步,他又盘算着一个交易:考试进步了就要买玩具去游乐场玩……生活中,孩子和家长讨价还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种讨价还价,也许会在短期内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却不会是持久的。而且,孩子会丧失主动追求知识的动力和兴趣。学习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这种只考虑眼前利益的奖励是非常脆弱的。

其实,仔细想想,孩子喜欢讨价还价,祸根在父母身上。家长们是不是经常对孩子说:

“如果你这次考试考满分,我就给你买玩具车。”

“如果你乖乖把作业写完,我就让你看一集动画片。”

你自己总跟孩子谈条件,孩子又怎么不能有样学样的反过来跟你讨价还价呢?孩子总能很敏锐的感觉到,你这是在求他们,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手里有了谈条件的筹码,自然也就懂得如何跟家长讨价还价了。

孩子讨价还价时,家长一定要守住自己的立场。不管孩子怎么软磨硬泡,家长都不要心软。温柔地耐心地向孩子反复叙说原因,让孩子明白你的立场和原则,慢慢地,孩子就会知难而退。

家长不要害怕孩子哭闹。当孩子因为没有达成目的而大哭大闹时,家长可以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把心思放到别的东西上。总之,只要不是孩子伤着了,他哭的时候就尽量不要满足他的要求,否则孩子就会得寸进尺。

或者在孩子应该做一件事之前,先给他两个选择,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比如,孩子吃完晚饭想看会儿电视再写作业,这时家长可以让孩子选择先看20分钟电视就去写作业,或者写完作业后看30分钟电视。

爱看电视,爱玩手机电脑

看电视、玩手机电脑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危害。

首先,它阻碍了孩子语言的发展,因为看电视、玩手机电脑是单向的,而语言的学习是需要通过交流来实现的。

其次,沉迷于电子产品,会让孩子习惯不假思索地接受信息,从而懒于思考和探究。

第三,看电视电脑等阻碍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因为孩子处于被动灌输的状态。

最后,看电视多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使今后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

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立规矩,吃饭、做作业时不能看电视,电视要看多长时间等,家长要提前和孩子沟通好,让孩子减少赖皮的机会。当孩子因此哭闹时,可以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化解。

家长不可以把看电视或玩手机作为一项奖赏或惩罚,这样只会增加它们在孩子心目中的价值。

最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多花时间和孩子相处,玩真实的游戏。在室内玩纸牌,享受户外活动,还可以聊天,辩论,以及参与讨论。一起学习有趣的东西,不管那是新乐器、新手艺、跳舞,还是运动。这些都可以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渴望。

遇到难题就放弃

有的孩子遇到不会的题目,就会选择放弃,要么向老师、同学、家长求助,从来没想过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解决问题。

孩子容易放弃,一是因为他懒得思考,二是因为他的力量感不够,认为自己无法看到完成的那一道曙光。

孩子找父母问问题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区分出来这道题目是属于孩子应该会的范围还是超过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如果在孩子本该会的范围内,父母可以“装笨”,抽掉孩子可依赖的拐杖,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作为家长,除了安慰和理解,更重要的是用言行教育孩子,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是如何积极面对和努力改变,争取下一次成功的积极态度。

生活作息不规律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孩子起床变得越来越困难。每天叫孩子起床时,都得磨蹭个十几二十分钟才行。而赖床的原因,绝大多数是因为晚睡引起的。

晚睡晚起的直接后果就是白天精神不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滑。除此之外,生活作息不规律还会让孩子的抵抗力变差,不利于身高体重的发展。身体是学习的本钱。身体素质差,学习自然跟不上。

孩子作息不规律,一部分原因是父母的原因。现在很多80后父母习惯了夜生活,于是也让孩子过上了“昼夜颠倒”的夜生活。所以,父母尽量起一个表率作用。

建议给孩子规定一个睡觉时间,作为一个“死规定”,除非有特殊情况,平时到了这个时间就必须得去睡觉。比如规定孩子9点要上床睡觉,那么8点半的时候,就要试着让孩子静下来,进行睡前准备了。

孩子睡觉前,一定要避免孩子进行激烈的运动。不要再让孩子看动画片、玩游戏了,这只会让孩子的大脑处在兴奋之中。大人需要多花点心思,尽量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比如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听听舒缓的音乐,安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平和的睡前环境,目的就是要让孩子知道,安静下来以后就该睡觉了。

这四个习惯看起来没啥大问题,但孩子就是这样被毁掉的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家长也愿意什么事情都依着孩子,对孩子也是各种放纵。对孩子暴露出的某些坏习惯视而不见,总想着孩子还小,等长大了就好了。可是,一些坏习惯不纠正,只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根深蒂固,慢慢毁掉孩子。

1、习惯说谎

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有时为了躲避惩罚或者想得到某种东西,撒一下谎无伤大雅。但是家长要明白习惯的可怕,当习惯成自然。说谎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本能,而且会说的越来越理直气壮。这样的孩子你还敢想象能从他们嘴中听到几句实话,以后很容易步入歧途。

2、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父母过分纵容孩子,凡事都依着孩子,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是答应和支持,结果造成孩子目中无人,骄傲自满,让孩子容易自我中心,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围着他转。由于父母的无限支持,孩子会觉得自己的要求都是正确的。

这会让孩子觉得不论在什么地方,遇见什么人,只要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应该属于自己,别人都该让着他。这样的孩子很容易他人产生矛盾,发生冲突,影响个人的人际交往。

3、假装听不见大人讲话

当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爱做的事,比如让他自己收拾玩具,自己上厕所,不要看动画片,一次、两次,甚至三次,他都装聋作哑。这时你不能忽视了,如果任由这种习惯继续下去,他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不会尊重别人。

4、孩子有暴力倾向

有的孩子,特别是男孩,跟同龄人玩耍时喜欢动手打人,一言不合就拳打脚踢。而父母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孩子只会越来越崇尚暴力,遇到什么事都习惯用暴力解决,这样的孩子比较偏激,不仅影响人际交往,还会在冲动下做出一些不可挽回的事。

孩子小时候不完美很正常,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教育和引导。

你家孩子有这些坏习惯吗?

【如何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行为习惯

1、身教重于言传,正身以做表率

人们经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因为家长的言行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的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2、积极进行评价,培养引导兴趣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及时、正确、积极的评价,肯定孩子的进步,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正面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3、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

2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好处

1、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如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

2、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

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助他人,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

3、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

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

4、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必要的,学家培根说过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注意事项

1、重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也都舍得为孩子健康投资,但孩子如果没有好的饮食习惯,不好好吃饭,化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为此我们要重视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如: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边吃边玩,不贪吃零食等。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是幼儿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必要条件。幼儿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神经细胞容易疲劳,而大脑又处在发育最快的阶段,睡眠能够消除神经细胞的疲劳,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

2、重视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

幼儿时期,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容易得各种疾病。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孩子防病保健康,而且有利于生长发育,孩子经常生病,大人辛苦孩子发育不好。

3、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

家园合作,家庭是幼儿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在家庭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意之中成了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创设环境环境的教育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幼儿学习的途径应是具体直观的良好的环境可以刺激孩子的行为习惯。言传身教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