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养成一些坏习惯,如果不及时改正就可能影响他们一辈子。所以在发现孩子有此类情况的时候,妈妈们一定要及时介入,督促他们改正。需要提醒的是,在让孩子改正坏习惯也要注意方法,否则将毫无意义。

1.不愿意上床睡觉

错误方法

“都几点了,还不上床?赶快把玩具收起来,洗脸洗脚上床睡觉!快点快点!”这种反复唠叨往往只会让孩子反感,并且永远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根本不会听从你的安排。

正确姿势

“现在已经8:50了,再过10分钟就要上床睡觉咯!”空余一些时间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的同时,也让他们有时间结束手上的事情,这样孩子会感觉自己被尊重,也愿意听你的话。

2.吃饭的时候不专心

错误方法

“吃饭的时候,能不能专心点啊!把手里的玩具放下来,吃完了再去玩!”又是反复唠叨,孩子经常因为这类唠叨,而失去吃饭的兴趣,性子急的甚至可能直接摔碗走人,不吃饭了!

正确姿势

“宝宝,吃饭的时候一定要专心,咱们吃饱了再玩玩具吧!让妈妈也看看,你不仅玩的溜,吃饭也很棒!”如果依然没有什么效果,那么就提醒他:“既然想玩,那么我们先玩个够在吃饭。不过可能玩结束了,好吃的都被爸爸吃完了!”记住,如果孩子放下玩具专心吃饭,一定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3.长时间看电视

错误方法

“你都看多长时间了,怎么还在看,眼睛受得了吗?”说完直接抢过遥控器,直接关掉了电视。这种充满了责备和命令的语气,估计任何人听了都受不了,而且刚好是最精彩的地方,就这么被关掉了,孩子肯定非常不爽。

正确姿势

“你今天看电视的时间已经到了哦!再给你十分钟让你把这集看完,下不为例!”如果到了时间,孩子还没有主动关电视,就可以这么说:“时间到了,是自己关还是妈妈来关?”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大部分情况下,孩子都选择自己关电视。

4.总是乱发脾气

错误方法

“怎么动不动就发脾气啊?发脾气就不是好孩子,你再发脾气,我就不喜欢你了!”这类话透露出不耐烦和威胁的味道,孩子本来就心情不好,这么说就是火上浇油,脾气越来越大。

正确姿势

“宝宝好像不怎么开心呀,要不要跟妈妈说说啊?要不要看看妈妈今天给你买的新玩具。”孩子基本上都不会正确表现自己的情绪,可能他们看过别人发脾气,认为这是一种宣泄方式。而和他聊天,可以了解他们不快原因,然后适当引导;另外还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找他可能有兴趣的东西让他看。

5.用哭面对各种问题

错误方法

“天天就知道哭哭哭,哭有什么用?你再哭、再哭、不准哭!”不断地重复唠叨,配合上不耐烦和命令的语句,孩子往往越听越气,哭声也越来越大。

正确姿势

“为什么要哭呢?可以先告诉妈妈们原因吗?你是不是受委屈了?”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让孩子如沐春风,他们也能很快止住哭泣,告诉你他的需求;而孩子也慢慢懂得,遇到问题可以向妈妈请求帮助,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6.一定要买某样玩具

错误方法

“你怎么老是这样啊?看见一样买一样,家里都堆成山了!今天这个不给你买!”言语中充满了指责,孩子本来就感觉自己委屈,再被骂那哭的更是稀里哗啦。

正确姿势

“宝贝,家里已经有一个相同的玩具了,所以这次不能给你买。你一定要记住这个道理:没有人可以想买什么都没什么!”温和而又坚定的拒绝他们,远比责骂来得好,而孩子也会从这次拒绝中知道:原来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想买就能买。

7.对别人动手动脚

错误方法

“宝宝你不可以打别人,这是不好的行为!你记住了吗?”空洞无力的解释,孩子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不能打别人,不知道会有什么不利影响,下次还可能继续动手打人。

正确姿势

“如果别人打你,你会疼吗?你愿意别人打你吗?如果自己不愿意被别人打,那么别人也不希望被你打!遇到矛盾,除了打人还有什么方法能解决?”利用换位思考,让孩子去感受其中道理,这比空白的解释更加有说服力。

精选阅读

孩子这一坏习惯竟是高智商的象征,如何正确应对很重要


其实对于对于2-6岁的孩子来说,说谎是一个很平常的现象。从实话实说,到说谎,其实是他们开始了更复杂的思考方式,也是探索世界的一个过程。

撒谎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也是孩子“小聪明”的表现。有研究指出,越早撒谎的孩子越聪明。发现孩子撒谎后,家长不要急着斥责孩子,而是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孩子为什么会说谎,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一、为了逃避惩罚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如弄坏玩具、打小朋友等,为了避免被家长惩罚,他会编造谎言试图掩饰过去。家长一旦发现这种情况,第一次就应该制止,向他讲明利害关系,这样才能防止他养成说谎的习惯。

二、模仿大人

在责备孩子说谎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也在一些谎话呢?比如明明在家,却偏偏让孩子告诉别人自己不在。孩子都喜欢模仿,尤其是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所以在孩子面前,尽量避免说谎。

三、词汇有限

对于三岁以下的孩子,由于表达及认知能力有限,不能正确的描述出时间、数量、空间等,比如会把下周要做的事情说成“明天”。遇到这种情况,弄清原因后耐心解释即可。

四、想象力丰富,分不清想象和现实

有些孩子想象力丰富,比如描述飞机时绘声绘色,甚至会把自己代入进去,吹嘘自己真的坐过飞机。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当面揭穿孩子,回家后教育他即可,以免当着外人的面伤他自尊。

值得注意的事,第一次发现孩子撒谎就应及时纠正,以免让他变得撒谎成性;孩子撒谎,很多都是无意或没有伤害性的,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小骗子”之类的标签,哪怕开玩笑讲的都不行。

孩子这5个坏习惯不改正,一生就毁了!


朋友圈看到一条短视频,一个看样子也就8、9岁的小男孩,据说因为爷爷不给钱充值游戏,竟挥舞着菜刀要砍爷爷!嘴里还声嘶力竭地喊着“给我钱,给我钱”“你死到别人家”之类狠话。

看到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变成了这样,这一家人肯定也是无比的心寒和无奈。

据说因为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不在家,小男孩只能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住。为了方便联系,父母就给小男孩买了一部手机。

可是小男孩在有了手机后,却对游戏越来越着迷,还经常跟爷爷要钱去充值。

爷爷奶奶本来就没有多少收入,肯定看不惯孙子这样乱花钱,结果就引起了小男孩的不满,出现了视频里那一幕……

这才多大点年龄,就敢跟爷爷动刀了,真要到了叛逆的青春期,谁还管得了?到了社会上,如果再跟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简直就为祸一方了。

如果一个这样的人生活在我们附近、流荡在孩子的学校附近,想想都觉得可怕。

其实,因为某些父母的过度宠爱、教育无能而养出的“白眼狼”,远不止这一个。

前段时间,有网友在广州某医院拍到,一个男孩因为妈妈不让玩手机,就抬腿狠狠地飞踹自己的妈妈。虽然旁边的奶奶试图劝阻,可男孩仍不依不饶,短短几秒钟里踹了5脚!

有人对孩子的行为非常气愤:“这样的孩子不打断腿,难道留着过年吗?”

不过也有人觉得,视频中的妈妈自作自受:“养不教,父母之过!你看画面中妈妈和奶奶的反应,被孩子踢竟然没表现出愤怒的抗拒,反而是一味地退让、躲闪。

这说明什么?说明孩子这样不是一天两天了,很可能经常对妈妈撒泼胡闹、拳打脚踢。把孩子惯成这样,难道不是活该吗?!”

对于孩子,每个家庭都几乎倾注了全部的爱与关怀,怕孩子冻着饿着、怕孩子被欺负、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受苦……我们以为,只要给孩子足够多的爱与呵护,他就能健康成长。

可是俗话说得好:“惯子如杀子!”在父母毫无原则的娇惯、袒护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就“跑偏了”。

小时被宠坏,大了成祸害!如果孩子有下面这些表现,父母们就需要反思一下了:

1.重度沉迷手机游戏

孩子过度使用手机,一方面会损伤视力,总是低头也会影响颈椎、脊柱发育;另一方面,沉迷于虚拟世界,容易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暴躁、冲动、易怒,那个拿着菜刀砍爷爷的小男孩,就是这种情况。

其实孩子接触手机、电脑,总体来说算是一件好事,无论对学习、交友还是人身安全都非常有帮助。

但问题是,如何区分正常使用手机跟“重度沉迷”呢?

中科院陈琦老师,在“家长必读讲堂”做分享时,曾提到过一个判断方法:

“当你觉得孩子已经玩了太长时间游戏,把手机从孩子手里要过来时,如果他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抵触,甚至冲你发火,基本上就算比较严重的沉迷了。

有些孩子在手机被收走后,会表现出注意力涣散、不集中,喊他吃饭都没精打采,也有可能是沉迷,因为他还在沉浸刚才游戏的情节里无法自拔。”

有统计显示,经常参加游泳、打球、围棋、舞蹈等健康锻炼的孩子,沉迷手机的几率非常小。所以,让孩子摆脱手机的最好办法,就是分散孩子精力,趁着暑假陪孩子出去走走,或者报几个兴趣班,培养几个健康的爱好。

另外,如果你之前从没限制过孩子玩手机,现在最好不要突然没收她的手机,这样容易激发孩子的抵触情绪,跟你闹别扭、对着干。一定要循序渐进,慢慢商量着来。

2.要挟父母

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学会了跟父母谈条件:“妈妈,我要是得个小红花,你给我买个冰淇淋行不行?”“妈妈,我要是跑个第一,你带我去吃披萨行不行?”

这其实不算坏事,最起码孩子知道用自己的努力去换取想要的东西。

但是,有些孩子在想要一个东西时,首先想到的不是用自己的努力去交换,而是耍脾气、威胁父母:“不让我看电视,我就把饭倒地上!”“不给我买玩具,我就摔你的手机!”……这就成了无理取闹的“强盗逻辑”了,我才不跟你讲什么道理,反正你就得满足我!

如果孩子用这种手段用惯了,尝到了甜头,那你的任何教育都没意义了,因为他根本不会听。

所以说,如果你家孩子有这种苗头,你最好反思一下:是不是经常轻易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是不是经常用物质奖励诱惑孩子做一些事情呢?

3.使唤爷爷奶奶

我女儿班里的很多孩子,平时都是爷爷奶奶负责接送的。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经常能听见孩子对老人吆三喝四:“哎呀,都迟到了!你怎么不早喊我!”“奶奶,你怎么忘了给我装水杯呀?你糊涂了么?”

养孩子总是“隔代亲”,所以老人们一般舍不得对孩子动粗,总是百依百顺。但是这也使得孩子的骄纵情绪急剧膨胀,觉得自己了不起,觉得别人对自己好那是理所应当的。

这样的孩子,目无尊长,对长辈毫无敬畏之心,越长大越难管教。

而且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基本不怎么孝敬父母。他小时候怎么对待爷爷奶奶,将来也会怎么对待年迈的父母。

4.对外人发脾气

从小孩子会说“我”这个词开始,他的“自我意识”就慢慢建立起来了,并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见到吃的就要、见到玩具就抢,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开始发脾气,哭闹、打滚。

虽然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点任性、难缠,但是大多数孩子也仅仅是“窝里横”而已,在外面还是比较规矩、老实的。

但是,如果你发现孩子对外人都耍脾气、无理取闹的话,就要注意了,这表示孩子的“自我中心”有点过度膨胀了,有点越界了。

这时候,父母就该反思一下,是不是平时对孩子有些过度纵容。

5.从来不帮忙做家务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眼里没活”的:桌子上明明有洒落的菜汤,却不知道擦一擦;书桌上乱七八糟一堆东西,不知道收拾一下;自己的袜子攒了一堆,就等着妈妈洗……

可是要知道,做家务是培养孩子参与感和责任意识的最好方式。

一个孩子只有通过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建立起了对家庭的参与感、责任意识,才会觉得自己是家庭一员,才能体谅父母的辛劳,才能变得听话懂事。

宠爱孩子很简单,谁都会,可是把孩子培养得勤快、有责任心、尊重长辈,却是需要大家一起反思和努力的。

孩子改掉这5个坏习惯,学习成绩绝对提高!建议收藏


“金山银山,都不如帮孩子改掉这些坏习惯”今天我们学校期末成绩出来了,宣布完成绩后一个学生喊住了我,向我哭诉了很多他内心的想法:“学习太难了,无论我怎么学习就是考不好!”

“为什么xx平时没我学习努力,可成绩还是比我好?”

“我是不是太笨了不适合学习?”

我跟她聊了有半个多小时,他情绪才算稳定下来。你家孩子是否也曾向你这样抱怨过?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偶尔出现厌学情绪本不可怕,怕的就是他会因此而放弃自己!

其实真正学习好的学生,既不是靠天赋也不是全靠努力,而是学习习惯。与其羡慕别人聪明,倒不如暑假让孩子先改掉这5个坏习惯,下学期成绩绝对提高。

光看书,不写题

经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孩子上课都听懂了,可是一动手写作业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小错误,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动笔计算。这种“眼高手低”的习惯,是学习最大的杀手。

所以菠菜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有时出的题目很简单,学生口算就能说出答案,但我还是会要求他们把答案写下来,就跟考试的规范一样,因为只有真正写出正确答案了,才算是掌握了。

尤其是前段时间,学生在期末复习时为了追求效率,觉得写下来太慢了,于是就简单地在脑子里过一下解题思路,感觉这题会写就过了;有些比较难的题目,甚至不会去管推理的方法,直接死记硬背,导致应用的时候出现障碍。

因此,做题是很重要的,不光是数学需要,语文也一样,很多古诗词你会背,跟你一字不差的默写下来是有很大差距的,做题本身是一个二次复习过程,在解题过程中还能对前后知识点进行联系,加深理解。

光做题,不思考

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非常不稳定,期中考试恰巧遇到了都会的题,就考了全班前五,可能期末遇到几个没遇到的题型,成绩就下降到十名开外了。

很多学科的学习,其实都有很强的逻辑性,需要孩子多加思考。很多高考状元都讨厌题海战术,取而代之的是花时间在宏观上去梳理课本。而且考试的重点是对知识点的运用,只有自己思考了,彻底理解了,去解题才能得心应手。

所以,孩子在写暑假作业的时候,要教会孩子去分析,这个题的考点是什么,几个相似题型之间有哪些异同点。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是孩子写完之后做的,不要让他一边写题,一般翻阅参考资料,虽然这样准确率高,可是孩子下次再遇到,还可能不会。高考也不是开卷的,不能让孩子养成对书本的依赖性。

看完答案,不改正

几乎所有孩子在学习中都犯过这样的错误:做完题对对答案,对了就过,不会想想是否还有其他思路解答;错了就把最终答案改一下,很少去分析错的原因,哪里出现的错误。

孩子都要偷懒的心理,可以理解,可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学习新知识的前提是,对所学知识都已经消化吸收了。菠菜老师建议各位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整理一个错题集,定期进行汇总分析,杜绝一错再错的情况:

1)定期查阅,自我分析

准备错题本不是形式主义,记下来就完事了,而是要定期翻阅,比如固定在每周六下午,第一周可以花2-3个小时,把本周错题都重新做一遍,又错了的题目标出来;第二个周六,先花10分钟,把标出来的题目重新写一遍,然后在开始本周错题的复习。

2)同学分享,相互借鉴

暑假在家一个人学习肯定很枯燥,偶尔可以让孩子约好其他小伙伴一起,把这段时间的错题交换看一下,从别人错误里汲取经验教训,也是学习很重要的一种途径。

3)分类整理,全面汇总

鼓励孩子把一些经常错的知识点,分类整理出来,这不光是易错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全面汇总后,可以找到相应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打草稿,字迹潦草

考试中最无奈的不是遇到不会写的习题,也不是会写的题做错了,而是明明算出答案的题,却因为草稿字迹混乱填错了。

每次发试卷的时候,总是会伴随阵阵惋惜声:这题我答案都算出来了,可是还是填错了,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草稿潦草,最后把自己都绕晕了。

还有的孩子在写数学应用题的时候,明明所有的步骤都写在草稿纸上了,可是誊上试卷的时候找不到顺序。

所以,平时在写家庭作业的时候,就要注意养成打草稿条理清晰的习惯,带上题号,对应相应的区域,也能提高检查效率与准确率,这还是降低计算错误最好的方式。

现在培养孩子做事有条有理,对他以后的成长大有帮助。

学习没目标,没计划

我们大人都知道,提前做好规划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孩子学习也是一样,那些成绩好的孩子都明确知道,自己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他们往往学习更加有针对性;而成绩平平的学生,往往是脚踩西瓜片,滑到哪里算哪里。

这里菠菜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指定学习规划的思路,学习计划可以分为当天计划,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

首先我们先从长远的计划说起,比如以孩子升学目标为考量对象,小升初,中高考都可以,你孩子想上什么样的高中,或者什么样的大学就是一个长远的目标;

那么要想上这个学校,需要考到多少分,以现在孩子的水平,需要每学期进步多少可以达到,这就是短期目标;

当天计划就是把短期目标再进行拆分,孩子期末考到这么多分,他每天需要学习多长时间,语文比较擅长,就可以少花一点时间,数学学起来比较吃力,就多花一点时间加强训练。

可能刚开始执行的时候,会觉得很细微,效果不明显,但润物细无声,只要一步步分解并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当天计划一个个完成后,大目标也在慢慢实现,而且目标会让学习更加有动力。

我承认,天赋的差距是存在的,可是大多数人都高估了这种纯天赋的作用的重要性。

学习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只要你督促孩子,把这些习惯都贯彻到平时的学习中,成绩提高是早晚的事,也许一个暑假的时间,他就能实现逆袭!

孩子的坏习惯都是被老人宠出来的?


孩子的坏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孩子的坏习惯都是老人家惯出来的吗?隔代亲是怎么回事?接下来看看下文了解吧。

都说隔代亲,老人对孩子亲得让人受不了,甚至变成了溺爱!这让很多家长很无奈啊,眼看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被老人宠得已经变了样,在生活中养成了很多坏习惯,这样很多年轻人,也常常的去吐槽老人,并且常常告诫老人,不要太溺爱孩子!

相信这个问题,是如今社会中很多家庭都存在的,然而很多家长却仅仅是吐槽,却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老人宠孩子!

那么问题来了,孩子的坏习惯,都是老人宠出来的吗?都是老人的错吗?

答案是肯定的,的确如今很多孩子被老人宠坏了,同时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错误表面上是老人造成的,然而事实上并非是老人的过错!

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孩子,带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而并不是老人,如今我国社会现状是很多家长都要忙着工作赚钱,把孩子甩给了老人,很多人也因此养成了习惯,觉得老人帮忙带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是老人的责任!然而大家却忘记了,还是家长生的,老人本身并没有帮忙带孩子的责任!

所以老人没有错,反而有功,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仅剩的那一点点时光,本来享乐的年纪,却依然在为儿女奔波,这样的老人何错之有!

读到这里问题又来了,既然孩子没有错,可是孩子却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伤害,因为坏习惯一旦养成,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面对这个现实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问题不是无解,如果家长实在没有时间自己带孩子的话,那么就要和老人在育儿方面的观念达成一致!

不过你想改变老人的观念是十分难的,其实老人的观念并没有错,他们只是想对孩子好些而已,所以我们只需要和老人去沟通一些原则性的问题

比如在吃的方面:不给孩子喝碳酸饮料、不给孩子买垃圾食品等,这些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孩子吃的用的,只要父母提前准备好就行了!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其实也不难。即使老人白天带孩子,父母晚上下班后总有时间去与孩子接触吧!在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管教孩子了!只要和老人沟通好,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不要插手即可!

其实我们只要做到,不让老人成为孩子的避风港,让孩子面对错误的时候不逃避就足够了!

当然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还是难免发生分歧,这个时候大人们不妨坐在一起开个家庭会议,讨论一下,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孩子好,相信很多家庭都能够得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最后小编想说,老人虽然可以带孩子,可是他们的年龄已经大了,作为年轻人的我们,要多理解老人,多关爱老人,有些时候老人其实就像孩子一样,他们也需要得到我们的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