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童话故事
2021-06-16 两岁童话故事 两岁半入学准备 有对话的童话故事两人两岁内宝宝让人烦的行为有哪些。
宝宝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行为会让宝爸宝妈们烦恼。那么问题来了,两岁内宝宝让人烦的行为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经常有妈妈在后台吐槽,说自己家孩子越大越难带,简直就是个小恶魔,烦人,太烦人了,每次吃饭的时候乱抓乱拿,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整天在家里搞破坏,一眼没看到沙发上就是一片狼藉,地板上乱七八糟,每天都要无数次默默告诉自己孩子是亲生的,不能扔。但是,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住想揍人的洪荒之力。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变聪明的举动,只要挺过去,胜利的曙光就在前面。孩子2岁内有这几个烦人举动,是在偷偷变聪明,妈妈再烦也要挺住。
吃饭的时候各种不老实
很多妈妈都说,孩子刚上桌吃饭的时候,每次简直就要崩溃的节奏。明明他自己还不会用勺子,筷子,但看到大人用,自己非要拿着餐具乱戳,乱搅,有时甚至直接上手抓,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整个餐桌上一片狼藉,家长主动喂他吃,孩子还不乐意。
相信每位家长看到孩子餐桌上这些烦人举动,都会觉得难以忍受吧。但是在家长眼里难以忍受的举动,对孩子来说却是智力发育,变聪明的一个过程。孩子1岁半左右开始吃大人饭,和大人们一起用餐,他渴望着去模仿,去学习,所以他用自己的手去感受餐具,去感受食物的样子,这都无形中促进孩子手部精细动作,大脑的发育。
在家里搞破坏
孩子可怕的2岁就在于,孩子就是在家里各种搞破坏,刚整理好的玩具,被他弄得七零八落,地板上墙壁上被他各种涂鸦,所有的东西都想撕,只有孩子能够得着的东西,总逃不过他的魔爪,妈妈整天帮孩子“打扫战场”。
其实,搞破坏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必经阶段,家长不要不耐烦。2岁左右的孩子,对这个世界越来越好奇,同时他的大脑也在快速发育,孩子想快速认识这个世界,所以他就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不同的事物,搞破坏也是孩子认识事物的一种途径,这是孩子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进步,这样孩子当然在偷偷的变聪明了。
延伸阅读
5个月宝宝行为能力应该有哪些
5个月宝宝行为能力应该有哪些呢?经过统计来看,这时候的宝贝应该具备一定的反映能力,掌握一定的精细动作以及一些简单的语言能力,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5个月宝宝行为能力应该有哪些1、认知能力:叫他的名字时,能转过头去,朝声音方向寻找叫他的人。2、精细动作能力:宝宝的眼球能上下左右移动,注意一些小东西,如近处的玩具,还可以抓住眼前的玩具。3、语言能力:宝宝开始咿呀学语,对着人或者物体发声。4、社交行为能力:喜欢微笑,听到妈妈或熟悉的人说话的声音就高兴,不仅仅是微笑,有时还会大声笑。5、大动作能力:随着宝宝背部和颈部肌肉力量的逐渐增强,轻拉腕部他就可以坐起。5个月宝宝一些常见的行为能力参考大运动1.仰卧时,会举起伸直的两腿,可以看到自己的小脚丫。能从仰卧位翻滚到俯卧位,并把双手从胸下抽出来。2.俯卧时,双肘和双前臂能向前伸直,重量落在双手上,胸部能抬起来离开床面。3.扶坐起,头和躯干能保持在一条线上,头可以转动,也能自由地活动,不摇晃;能用手支撑在床面上独坐5秒钟以上,但头身向前倾。
宝宝睡醒后决定情商高低的行为有哪些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聪明。而情商在交际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那么宝宝睡醒后决定情商高低的行为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妈妈都说,自从有了孩子之后,自己的时间都是属于他们的,特别是在他们还很小的那个时候。
婴幼儿这一时期,他们特别能睡,但是并不是属于大人那样一觉就是持续的睡眠,而是间断性的睡眠,断断续续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睡眠循环。
这种循环周期大概是二至三个小时,有的孩子也有可能是四到五个小时,这个因人而异,但是相同的就是睡眠时间不长。尽管是不太长的睡眠,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已经是睡满的状态了。
不知道妈妈们是否有注意过孩子睡醒时的样子呢?多数情况下,孩子醒来会有两种常见的状态:一是哭闹不止,他们都要等妈妈来哄之后,才会慢慢停歇;二是安静等待,他们醒来不会闹,而是睁大眼睛自己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显得特别的乖巧。
对于常见的这两种宝宝醒来的状态,很多人都想知道哪一种才是宝贝高智商的表现呢?答案是后一种宝宝的表现,多数是智商较高的。
为什么呢?因为在宝贝们醒来时,发现身边没有人后并不会哭闹,这种说明他们具有较为强的自主独立性,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为强大,他们会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判断。
对待周围陌生的环境,他们更愿意自己去探索,去接受存在的境地。
说到这里,想必很多妈妈们要不信了,这么小的孩子会自己思考?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会有自己判断力?你这不是乱说吗?
但是,事实上就是像上面说的那样,尽管孩子还小,但是他们有自己特有的一套自我思维。
据有关儿童研究表明:婴幼儿是会辨别事物的,他们是具有潜意识的。因而,后一种宝贝醒来的状态表明,他们具有较高的智商。
对此,肯定又要有一波妈妈要担心了,宝贝属于前者,要怎么办呢?
别担心,对于第一种情况,宝贝在睡醒后大哭大闹的,妈妈们要这样做:首先最主要的是找明孩子哭闹的原因,很多都是因为饿了或尿了等生理因素。
此类宝贝,他们的安全感是不足的、适应性也比较差,所以妈妈们切勿急着满足,不要在哭闹的时候就直接去抱。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妈妈哄哄他们、拍拍他们,他们安全感会提升,再次睡着的可能性比较高,但是如果妈妈在哭闹的时候就马上抱起他们,他们就极有可能难以再入睡了,这对宝贝、妈妈来说都是不好的。
所以,妈妈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拍怕他们的上胸部、轻轻哼哼歌、说说话,让他们安下心来。
而对于第二种情况,宝贝醒后很淡定的,妈妈们也要注意了,千万不要去打扰他们,不要因为觉得他们可爱灵动的样子就去摸摸、亲亲他们,更不可以去抱他们。
因为他们沉浸在自己探索的世界里,如果妈妈们去打扰了,则极其有可能会中断他们、惹恼孩子。
因而这一过程时,妈妈要注意一些、控制住自己,不然很有可能会影响宝贝脑部运转、提升智力。
那么何时再去抱他们呢?应该等到他们累了,发出不耐烦的信号等,妈妈们再靠近去抱,这样对宝贝的智商的发育会比较好。
宝贝们睡醒后的表现的确是和智力的发育有关的,并且妈妈们的行为对他们的智育有很大的影响力。
所以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尤其是前者,妈妈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平常心对待、有意培养,慢慢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
孩子没有教养的行为有哪些
一个孩子有没有教养,通过他的行为举止就能够看出来。那么问题来了,孩子没有教养的行为有哪些?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人们常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孩子从小的言语行为大致能体现成年后的走向。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家长会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
孩子小的时候刚刚接触社会,他们是没有辨别能力的,无论好坏要好能勾起他们的好奇心,他们都会去模仿、学习,这时,父母一定不要听之任之,如果发现不良言行,一定要及时纠正,因为孩子时期是塑造其品德、教养的最佳时期。
1.说脏话,给人起绰号
说脏话可能是家里人或孩子经常接触的人爱讲脏话,孩子模仿来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模仿大人讲脏话,当我们看到那么小的小不点学说脏话时会被他萌萌的样子笑翻的。
孩子看到大人这么开心就会觉得是一种鼓励,会经常讲脏话,如果稍大点还是出口成脏,一方面是不文明引起人反感,有时还会因为一句不经意的脏话,挑衅到别人的情绪,而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所以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学说脏话时大人一定要制止,更要反省自身自己的言行,以免给孩子带来不好的榜样。孩子上幼儿园或上小学了,要教育孩子不能乱给别人起绰号,自己不喜欢的事,一定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2.未经他人允许拿人家东西或在别人家做客乱翻人家东西
当孩子两三岁时就会有占有欲,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会有强烈的占有欲。如果孩子在外面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看到别人的玩具喜欢就要占为已有时,一定要强烈制止,告诉孩子那是别人的。
如果喜欢爸爸妈妈会给你买。从小就让孩子明白,所有的喜欢要通过正当的渠道得到。
如果我们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一定要告诉孩子,不要进别人卧室,不能在别人家乱翻。这也是被列为熊孩子行为的典型。有的孩子在别人家做客,进屋后就会翻别人的东西。
合自己心意的就翻出来玩,不合心意的就乱扔乱放,有的还会大肆破坏,不管孩子有多小,不管是多好的朋友家,都要及时制止,要与孩子一起帮着收拾,顺便教育他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隐私,以免他将来去哪里都是这样。
3.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公共场合是检验一个人文明与否,检验一个家庭的家教是否成功的场所。很多时候我们在车站、机场、地铁上、电影院总能看到一些熊孩子的熊行为。
不是大场嚷嚷就是胡乱打闹嬉戏,更有甚者还会破坏公共设施,在墙上乱涂乱画,随地扔垃圾,让旁人纷纷侧目。没一个人喜欢那种行为。
如果刚好自己孩子有以上行为时一定要及时制止,或当他看到以上行为时一定要及时给他忠告,让他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免他长成熊孩子。
4.欺负其他小朋友
小朋友间也会因为争玩具,争游乐设施出现小打小闹的情况。作为父母,当我们看到孩子间出现矛盾时,不能因为护短一味地袒护自己的的孩子,一定要及时了解情况。
如果自己孩子有欺负其他小朋友的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给孩子讲道理,让他明白如果别人欺负咱自己不能怕事,要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但自己也不能做挑事的人去欺负别人,还要让孩子当面给其他小朋友道歉,只有这样才能养成孩子正确的是非观。
孩子小的时候根本没有是非观,是非观是在家长的教育引导下慢慢形成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文明懂礼貌,家长首先要自我反省,然后找出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
孩子六岁前需要养成的好行为有哪些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在宠爱孩子时也主要注意家庭教育。那么问题来了,孩子六岁前需要养成的好行为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我一直认为,孩子在入学前可以不上兴趣班、英语班,这些东西上学后有近20年的时间去学习。但是在入学前,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一些好的习惯、规矩,这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课题。
一个好的习惯,会改变孩子一辈子的做事方式,让孩子受益无穷。但是习惯的养成,需要爸妈树立良好的榜样。给孩子定的规矩,首先自己能够遵守。你不让孩子玩手机,你天天抱着手机玩王者荣耀,这就不合适了。
宝宝上学前养成这5个好习惯,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1、生活的基本常识
宝宝入学前就应该知道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如何应对陌生人;如何应对火灾或者地震等
2、责任感
很多孩子一旦闯祸后,都会说不是我干的,一句话把责任推给别人。这个问题,我们家长必须重视,必须让孩子敢于认错,道歉,知道做错事就要付出相应的的代价。
3、尊重人
从小就要让孩子知道平等的重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孩子知道只有你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让孩子知道尊重不仅仅是见面问好,尊重别人还是不乱丢垃圾,不影响别人。
4、懂礼貌,守规矩
从小就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尊老爱幼,孝敬师长,以及在公众场合遵守规章秩序的重要性。
5、爱分享
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和食物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这样大家都快乐。我们可以让宝宝从和别人交换玩具开始,让孩子明白这样自己可以玩到自己没有的玩具。
这些规矩的建立,需要父母能够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有模仿的对象。
我们应该如何给孩子制定一个规矩呢
1、规矩要和年龄相符
我们在给2岁女儿制定的规矩是,自己玩完积木后要自己收拾好;吃饭前一定要先洗手等这样是2岁孩子可以完成的。如果这个规矩制定给一个5岁的孩子,基本意义就不大了。
2、以身作则
自己制定的规矩,打掉牙也要坚持。有一天我女儿看电视,上面有个人正在抽烟,女儿问爸爸:“我是不是也可以抽烟。”老公说:“不可以,抽烟有害健康。”后来老公抽烟,女儿说爸爸是坏人。老公一气之下就把戒烟了。
3、循序渐进
规矩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从简单的规矩开始,慢慢增加新的内容。慢慢就会发现,孩子真的变了很多。
4、始终如一
让孩子知道规矩和秩序的重要性,且规矩一旦建立,就是不可破坏的。破坏后,妈妈会给一些小的惩罚。
培养习惯和规矩的时候,妈妈应该怎么做?
1、明确原则
首先我们要让孩子应该遵守什么,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是的,可能孩子一开始并不理解这些规则建立的原因,但是时间的潜移默化,孩子会慢慢理解并遵守的。
2、做约定
很多规矩,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和宝宝沟通好。比如我们可以提前和宝宝说,每天只能看半小时动画片,那么从这个规矩建立后,妈妈就要每天都坚持,不能因为家人来了亲友,没时间照顾孩子,就甩给孩子一个手机。
3、多重复
孩子在规矩的初期,往往会由于贪玩,忘记规矩,这时候我们就要不断提醒。
4、坚持
当孩子表示反抗和抵触的情绪时,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有这种情绪。但是我们可以再次和孩子明确不遵守规矩的后果,我女儿就会乖乖遵守了。
5、讲道理
孩子不遵守规矩怎么办?妈妈和爸爸不能上来就是指责、谩骂、更不能殴打,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讲道理的方法教育孩子。我在给孩子讲怎么过马路和红绿灯的时候,我就用她最喜欢动画情节,说绿灯的时候,你会有魔法,所有的车都害怕你,都会停下来等你,这时候要在魔法用完之前快速通过;当红灯亮起的时候,你的魔法就用完了,所以要等一段时间积攒魔法能力。
后来每次过马路的时候,女儿总是拉着我的手说:“妈妈,现在是绿灯。你得快点,我的魔法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