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就跟一张白纸一样,一些行为和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那么想要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转眼我家大宝已经3岁多了,平常带着下楼玩的时候总是会受到小区里爷爷奶奶的欢迎,原因无他,就是大宝长了一张比蜜还甜的嘴。见人的时候总是“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叫得欢,谁会不喜欢小孩子甜甜的撒娇呢?

别看大宝现在这么如鱼得水的样子,其实之前有段时间也是胆小害羞呢,那时候大宝还是个腼腆小宝宝,婆婆带着他下楼玩,除非是遇见很熟悉的人,否则怎么都不会开口。

这让婆婆很惆怅,每天散完步回来都显得闷闷不乐,觉得自家小孙子太内向了,总担心大宝以后吃哑巴亏。

见面主动打招呼

见到熟人打招呼在成人世界里可以说是最基础的社交礼仪了,但是在孩子的想法里并不这么认为。大宝小的时候每次见到生人也会躲在我身后,怎么叫就是不肯问好,搞得我也很尴尬。回到家和他沟通的时候我才知道,大宝这是因为害羞。

有些家长总觉得孩子不能够主动问好就是没有礼貌的表现,在我看来这未免有点要求甚高了。两三岁的孩子对于见人要问好这样的社交礼仪并没有明确认知,因为孩子不愿意打招呼而进行批评并不是可取的办法,而是需要家长一步步地正确引领。

见到熟人之后家长要首先打招呼,以身作则。之后可以为小朋友介绍对方,减少陌生感。除此之外也可以和孩子在家里扮演过家家游戏,进行提前演练。

懂得分享是美德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大概是我的童年阴影了,就因为这个故事所有我喜欢的东西都得分出去一半。生了大宝之后我发现这种“强迫”式的分享风格,仍然备受家长们推崇。每次家庭聚会总是能碰到两个孩子争抢玩具的情形,往往这个时候家长就会出来进行调解:“你要懂得分享哦,乖孩子不能太自私,把玩具分享给弟弟一块玩吧。”

怎么不分享玩具就是自私了呢?难道乖孩子的前提必须是懂得分享?其实两三岁以下的孩子根本就不能明白分享是什么,自私又是什么。这些所谓的美德难道不是家长硬要强加于孩子身上的吗?其实面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的调节引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为孩子准备充足的玩具,像孩子解释每个小朋友都有均等的玩耍时间,这样交替玩玩具能够减少矛盾发生。如果孩子实在是无法做到分享,家长也不要勉强,孩子自己的东西应该由他自己做决定。

过分谦虚

经常在小区溜达的妈妈都知道,家长之间的暗潮涌动。你家孩子数学考了98分,那我家孩子语文考了100分,你家孩子擅长体育,那我家孩子就会弹钢琴。往往这种“攀比”还要显得不动声色,否则显得人不谦虚。

所以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听说你家孩子这次钢琴过十级啦!好厉害啊。”“哎呀,我家孩子不行,就是随便学学,没有那么好,是运气好老师才给过了。”我真的服了,大家就不能真诚点吗?说话的方式不能简单点吗?

这样过分谦虚的行为背后受伤的往往是孩子,试想明明是自己辛辛苦苦学习取得的成绩却被父母说成是运气好,不管是谁都会觉得沮丧吧。

就好像自己的努力不被认可一样,家长总是强调孩子不行,长此以往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当孩子取得某项成绩的时候下意识地觉得自己真的“不行”,靠运气才成功的,做事情就会丧失信心。这种不自信的表现甚至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大宝每次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时,我恨不得把他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彩虹屁一套一套的,生怕孩子觉得自己能力不行。做家长,最重要的就是学会认可孩子并且给予肯定和夸赞,相信我,过分的谦虚有时候并不会成为孩子努力的动力,引导和鼓励才是正确选择。

家长们想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心情我能够理解,但是有时候方法真的很重要,找准方法才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正确打开方式。

相关推荐

想要让孩子走向独立该怎么办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作为家长的我们,也需要开始培养宝宝的独立性了。那么想要让孩子走向独立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妈妈们都有同感,生了娃以后,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同时完成洗菜、拖地、冲奶、晾衣服、换尿片等工作。而孩子永远只需负责开心地玩游戏就行了!要是吃饭的时候不闹腾,妈妈都会高兴地快要撒花了!

但事实上,从孩子学会走路起,就具备初步的劳动能力,并且这时的孩子开始慢慢听得懂大人在说什么了。因为,他必须从小开始学习和争取独立。作为成人,我们既要理解儿童独立性发展的意义及发展阶段,更要知道如何辅助儿童走向独立。

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性

能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帮助孩子动作技能更协调。

吃饭、穿衣,洗脸、整理玩具,实际上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部分。让孩子动手做这些事,能增进肌肉发展和动作协调,培养孩子单独操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3岁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伴随而来的是自信与成就感。孩子有了自信,学习愿望就会较强,效果也会更好;同时,还能从小培养起孩子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和鼓励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独立性它伴随勇敢、自信、认真、专注

责任感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是需要家长从小培养的

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成了关键

教宝宝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性

让宝宝知道你有自己的观点,比如当对电视里播放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就把电视关掉;让孩子多听大人之间的对话,了解大人的思想。鼓励你的孩子说话。每天找一个时间,和宝宝一起坐下来聊聊一天的生活。问问他对某件事的意见,耐心倾听他的回答。

当宝宝提问时,一定要回答他。根据他的理解程度,选择适当的语言来解答他的问题。尽可能全家一起吃饭。如果宝宝想加入父母的谈话,要耐心倾听他的观点。如果你不同意,也别直言不讳地表达你的不屑,你可以说“你这个观点很好,不过……”,这样的句式更为积极。

让孩子安排自己的时间

孩子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24小时。爸爸妈妈不要强硬地安排他的时间和活动,可以预留一些时间让孩子选择要做什么事情。比如做完作业后是否能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让孩子选择是看电视,还是画画;是拼图还是预习功课……适当的时候,给孩子提提建议,孩子会更懂得安排时间,不再随心所欲。

让宝宝有机会独自一人

宝宝1岁时,如果周围环境安全,他可以在房间里单独待一会儿。2岁时,宝宝可以在你做饭的时候自己画画,或者你打电话时在你脚边玩。但要记得每隔一两分钟冲他说句话、微笑一下或者给他一个飞吻,这样他就能高高兴兴地“忙活”,不去打扰你了。

宝宝3岁时,应该能走一段路了,比如跟你一块到小区的商店或者路边的邮筒。走路不仅对健康有益,而且也是让他学习交通规则的好机会。如果他看到你过马路前左右张望,那他也会这么去做的。

放手让孩子去做

生活中皆是各种能力和行为判断的训练场。比如生活中给孩子一定零花钱,让他自己去支配。去超市,买水,孩子自己就会去比较,哪个优惠,哪个打折,包装大小,自己折算,看哪种合适。

比较、思考、判断,只要自己亲自去做事,就能遇到,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难抉择的时候,家长帮助分析利弊,最终让孩子自己去决定,从小事做起,点滴培养,孩子在大事时才知道怎样去思考,怎样自己做决定。

让孩子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最好的办法是,反问他是怎么想的。

比如孩子问爸爸”雨是怎么来的?“这个时候,爸爸并不是马上跟他解释“这是因为水蒸气的蒸发和凝固……”而是反问他:”真是个有趣的问题,那你是怎么想的呢?“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发散思维去想问题,而不是依赖父母给正确答案。

让孩子主动解决困难

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设置一点小难题,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比如带孩子去菜市场买菜时,主动教孩子去买,爸爸妈妈可以跟在身后帮助他挑选、辨别;又或者孩子想要买书架放在房间里时,爸爸妈妈可以让他在某一个价格范围内自行挑选自己喜欢的款式。只有爸爸妈妈放手了,孩子才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自己吃饭、穿衣

宝宝一旦能用手指捏起小东西(大约在6~9个月大时),你就可以让他自己喂自己吃些小馒头、小三明治、小块香蕉、煮熟的胡萝卜或者磨碎的苹果等食品。让宝宝自己拿杯子或奶瓶。开始可能实际上是你拿着,宝宝只是做个样子。但即便如此,也要每次都让他拿,然后慢慢让他完全靠自己拿。

对小孩子来说,有拉链、纽扣、带子、挂钩的衣服是特别难穿的。因此,你可以给宝宝选择有松紧带、粘扣或者拉链口已经闭合好的衣服。

把宝宝的衣服按顺序从左到右摆好让他穿。虽然你不是非得这么做,但这能锻炼宝宝从左到右看书的能力。告诉宝宝怎样先把手伸进套头衫或T恤里,然后再从脑袋套过去。千万不要买领口过紧的衣服。你可以帮宝宝穿鞋,但只要可能,尽量让他自己把鞋扣紧。

让孩子多结交同龄朋友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结交多一些同龄人当朋友,平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相互请教,相互帮助。当孩子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就不需要爸妈操心了。

孩子的惰性、依赖性并不是天生的弊病,而是家长没有培养宝宝独立性的意识,从而不停地阻止了宝宝学习独立的机会;当孩子长大了,想要孩子独立的时候,孩子却早已经习惯了家长的庇护宠爱和无条件的包办替代。

这时候要想要孩子重新学会独立,就会变得更加艰难和吃力了。如此说来,父母真成了让孩子没有形成独立意识的“罪魁祸首”了。所以,父母应该形成这样一个意识:在宝宝小的时候就要抓住机会,锻炼宝宝的独立性,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极为重要,因为这一时期,人的身心发展十分迅速,可塑性极大。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孩子今后乃至终生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

幼儿期需要培养的行为习惯很多,有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品德习惯等等,但根据幼儿期主要是孩子个性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初步阶段,知识学习和专门技能掌握井不是幼儿期的主要任务,所以,幼儿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主要分三个方面进行,这就是生话习惯、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要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从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入手,进行养成教育。要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按时起床、睡觉;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自己穿衣、穿鞋,自己的衣服、玩具以及其他的东西要摆放整齐,玩完了玩具之后要收拾整洁了再干其他事情,养成整洁、卫生、规律的生活习惯。

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反复练习,练习的越多,动作和习惯就越巩固。要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进餐、睡眠、梳洗、生活自理等方面掌握技能、养成习惯,形成一系列好的、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强化,使之成为孩子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自觉行动。

在学前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对孩子即将开始的学校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就是对孩子的一生身体健康,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孩子的个性养成:

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是三岁以前形成的。习惯和心态的好坏,关键在于家长有没有给予孩子足够多的关爱。和足够正确的方法。不用心。一切方法都只是形式,效果很差。没方法,再热情也只是事倍功半。所以关爱和方法都是很重要的,关爱不用罗嗦了,下面就讲讲方法问题。

观察孩子是第一步

您有一颗细腻的心观察孩子,这就是正确的第一步。父母的想法和孩子有差别,所以我们要一步一步地去试探孩子。在情绪教育方面,了解孩子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情绪管理不是去学很多理论,而是在对待孩子的过程中,去了解孩子、爱这个孩子。

爱是一种学习过程,在生活片断中,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是给他伤害。孩子的成长速度很快,要时时注意他的变化,父母要能有足够的智能去了解孩子是否正常,不要只是给予斥责与处罚。

父母应专注与用心

专注与用心是最好的教养方法。我的孩子不到一岁就不用尿布,前提是要训练他大小便,保姆每次带他去厕所,都会在一旁放水,而且每天固定时间坐在马桶上,使他培养便意,久而久之他就知道何时会解出来,或者是放水龙头时,他就会有尿意,而且每次上完,保姆就教他拉水,并学开灯、开门,让孩子感觉是在玩。切记在他学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责骂他,而是让他从愉快中学会上厕所。由此可知,方法很重要,要专注与用心。

传播快乐情绪

大人的笑容对孩子是一个最好的示范作用,您的管教态度也关系到他的顺从与否,例如孩子讨厌洗脸,父母就要懂得先把好的情绪带给他,你可以边洗自己的脸边哼着歌,让孩子觉得洗脸是件愉快的事,之后问他要不要洗,让他产生期待的心理,进而喜欢这件事。这个过程好像在玩,但也做了常规该做的事,所以管教孩子不一定要一板一眼,父母不妨学些卡通的话与幻想,让孩子感染到您快乐的情绪。

当父母觉得做这件事是快乐时,您的孩子必然也会快乐;如果您觉得不快乐,孩子也会觉得不快乐,这就是没有用对心、使对力。孩子在快乐的经验中可以奠定良好的情绪及性格基础,并且获得成功的快乐。

如何用对方法教养孩子

举例来说,比如当孩子刚会爬行的时候,为了防止宝宝跌落,撞伤,家长会限制他的活动区域,比如在床上,用被子挡起来。但是长大以后强制围堵,不但没有用,而且还造成孩子更喜欢做出一个更危险的动作。让家长应接不暇。对待孩子是不能用限制或者禁止什么的能够控制的。要使用更加稳妥的方法为好。

育儿失误——行为习惯的养成


个人认为育儿最重要的就是习惯养成,一些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受益终身!妈妈在这方面一直也比较注意,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萱宝儿是个坚强、独立、阳光、勇敢的女孩子,所以在很多行为习惯方面,只要她自己能做的,我都尽量不伸手不动口!但这毕竟是自己的骨肉,有的时候还是会出现一些失控的做法,呵呵,妈妈也是自控力比较差的人!

萱宝儿从小因为她吃饭妈妈生气最多,妈妈一直秉承饭桌上无争吵,她要吃就吃,不吃就算,按顿吃饭,少吃零食的原则,可是有的时候你辛辛苦苦为她准备了一顿饭,她有一口没一口的吃,饭量这么小,又挑食,不吃青菜,吃着吃着我火就上来了。。。。萱宝儿因为吃饭还罚过站,可是她依然不会狼吞虎咽。这个时侯,又在

上看到一篇文章,讲到外国人的餐桌,很多外国孩子同中国孩子一样不喜欢吃青菜,她们的父母不会强求孩子吃任何孩子们不愿意吃的东西,他们认为吃饭心情最重要,人总有自己对食物的喜好,不喜欢吃的我们可以通过复合维生素片来补充等等。看过之后,我也努力的往这方面发展,不强求!但是我还是会做她不喜欢吃的青菜,做出来之后,用自己喜欢吃的行动来吸引她,还是没有成功,萱宝儿到现在都不喜欢吃青菜!呵呵,但是我们的饭桌上已经不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都已经两岁的萱宝儿仍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个是妈妈最自责的!妈妈一直是自己带宝宝,所以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似的,早上起来吃吃喝喝,我就想带萱宝儿下楼玩,不玩到吃午饭我们都不回家,回来后抓紧一吃又要午睡,午睡醒了,妈妈又想带萱宝儿出去玩,直到晚上临睡前我和萱宝儿才会安静的看会书,通常情况下我们在下雨天和临睡前这两个时间才会看书,所以萱宝儿白天根本不看书,一看书要么捣乱要么就说“妈妈我要出去玩。”但是晚上一上床就要看书。。。。妈妈现在正在努力给小家伙纠正,每天白天固定到一个时间看书,一开始5分钟、后来8分钟、10分钟。。。慢慢延长时间,哎,才实施了几天还不知道有没有效果呢。但是妈妈会努力,一定会让萱宝儿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加油!

萱宝儿在其他方面的习惯,妈妈还是引以为傲的,尤其是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但是阅读习惯会影响到她以后的学习习惯,所以妈妈还是比较紧张!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纠正,萱宝儿也能体会到“书中自有黄金屋”哈哈~

想要管教叛逆的孩子该怎么办


宝宝到了一两岁时,会出现叛逆的情况。对此许多宝爸宝妈都有些束手无策。那么想要管教叛逆的孩子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有一些妈妈来咨询,孩子一岁多了,突然就不听大人话了,东西不给,就一直哭闹;叫他做什么,都喜欢反着来;没有按孩子的要求做,就乱扔东西……孩子这么“叛逆”该怎么办呢?

对这些情况,我常常说“恭喜”,因为孩子的自我认知有了一个新的提升。没有孩子之前,我也以为是孩子“叛逆”了,但是当自己的孩子到达这个阶段,仔细观察后发现,孩子只是对周围环境有了自己的理解。

她想要的东西,都是新奇的没见过的。她的世界被打开了,有无尽的探索欲望。这个阶段,如果不是太过危险的物品,我都会让孩子看一下,或者陪伴她去触摸一下,让她体验“这是什么?”。很多时候,孩子也确实只是看一下,就对这个“新”物品就失去了兴趣。但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越想要,他们越不给,孩子就越哭闹,慢慢地就演变成了家长说的“叛逆”。

一岁之后,孩子有了“我”的意识,喜欢自己做主,对周边环境有很大的好奇,但如果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个阶段孩子还不懂得如何表达,于是往往用“暴力”、“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示抗议。这些行为也容易父母让妥协,孩子就认为这些行为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频率就会越来越多。

那是不是什么都要让孩子尝试?当然不是,一些危险品,是不能满足的,还有一些是别人的物品,这个要教导孩子征询对方的意见,要培养礼貌。

孩子的每个反常行为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没有无缘无故“叛逆”的孩子,只有不懂孩子的家长。

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可以多换位一下思考,按孩子的思维逻辑去尝试理解孩子的行为,并针对性进行引导。

青春期的孩子,也是如此。这个阶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发育到一定阶段,“叛逆”来得更为强烈。

最近参加了一场朋友的婚礼,坐在餐桌上,几个大人就聊起了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昊昊妈最近很头疼14岁儿子的叛逆问题:孩子已经连着三个星期不去上学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来了好几拨亲人去劝了,不管用。昊昊爸气得还打了孩子好几顿。

众人都说,孩子的问题,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就造成的,中间是不是出现过什么问题?昊昊妈说孩子现在都不肯跟父母说话,一看到他们两口子转身就走。

不过在慢慢交谈过程中,众人发现,问题最大的还是出在父母身上。

刚转学到新学校,昊昊一直说新班级太吵了。但是昊昊父母都认为是孩子为了逃避上学而说的谎话,斥责孩子别人都能上课,怎么就他不行?

昊昊说过这么一次,就没再开口。再之后就是老师来告状,觉得昊昊不合群,不适合在班级里上课。昊昊爸爸一听就急了,就吼儿子说,不要再去上学了。

原本对课堂还很向往的昊昊,这下子就彻底就不想上学了。这么一关,就关了三个星期,任谁劝都无济于事。

昊昊妈,说孩子爸属于比较急的人,从孩子小开始就打骂,以致于孩子越来越安静。

而且家里一直都不是很平静,每次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妹妹在旁边跑,妈妈在旁边玩手机,孩子爸就拿着一个木条在旁边监督,作业稍有写得不好,就是一顿打。虽然父母陪读,但是孩子有疑问的地方,父母也都不会,不知道怎么教。

后面孩子多次要求,想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父母都没有满足。

我们说,这大概就是孩子爱安静的原因。

孩子不上学的问题,激怒了很多人,这其中就有孩子的爷爷、姑姑们。虽然都是来劝的,但是经常把孩子骂哭了,甚至爷爷还骂昊昊是个“小畜生”。孩子一听到这个话,扎心得眼泪就下来了。

“这都是跟你们学的!”昊昊回应到。

爷爷管教爸爸也是这么严格,现在轮到爸爸管教昊昊,也是一样棍棒教育。

昊昊妈妈看到昊昊现在的情况,也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哪里有不对。但是孩子已经拒绝和她沟通了,因为她气得极致的时候,摔坏了孩子的手机,也摔掉了母子之间的沟通。

打骂,不理解孩子,对孩子恶语相对,昊昊的叛逆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累积的。

但即使叛逆,昊昊也一直在家,没有乱跑。没有手机没有平板,孩子把自己关在家里看历史书。昊昊妈把姑姑家的书都搬过来,昊昊就这么一本一本看完。

小逸妈妈说,昊昊这孩子其实很聪明,只是你们大人的教育出了问题。

小逸只比昊昊大一岁,去年也一样“叛逆”。因为父母的失误,孩子被迫从外地返回老家中考。离中考也才一个月,孩子无法适应,经常不去上学,也说头疼,还去看心理医生。问他什么情况,他都不肯说。小逸妈妈很着急。

但是小逸父母并没有苛责孩子,而是积极跟老师沟通,连在外地学校原来班级的老师也来关心孩子的情况。

好在孩子还愿意和姑姑交流,通过两边传话,孩子的心情被理解了。虽然还是不愿意和父母说话,但小逸妈妈还是耐心地和孩子说明自己的感想。孩子当下没有什么表示,但其实都听进去了。中考结束了,小逸的“叛逆”也结束了。

小逸妈妈从小对小逸都是尊重教育,一是认为打骂没有用,而是小逸一直都很乖巧也没有必要。

孩子的作业,都是孩子独立完成,父母就是为他开辟一个安静的环境。弟弟有时候吵闹,他们就把他带走。

孩子上初二时,有了“女朋友”。小逸妈妈就假装不知情。后来孩子自己坦白,她也没有太多说教,只是提醒学业不能落下,而且不能有逾越的行为。小逸反笑妈妈,都想到哪里去了。

被温和对待的小逸,回以父母温柔。被谩骂对待的昊昊,回以父母激烈的反抗。

孩子就是父母教育的一面镜子。当你觉得孩子“叛逆”时,请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

之前很喜欢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虽然男主伊厦在父母的眼里是“问题儿童”,但是他的问题和才华,有幸被温和的老师尼克看见。耐心地帮他矫正,帮助他回归正常的生活,挖掘他的才能,让伊厦找到自己。

里面有句话很触动人:每个孩子都是明亮的星星。

每个孩子的“叛逆”,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开始的,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就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作为父母,要多留心观察,而不是一味苛责、打骂。

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往往有了自己的主意,也有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事情,父母如果太过严苛,孩子反抗得越厉害,甚至会走上极端。

父母的职责,不是要孩子听话,而是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纪伯伦的《致孩子》里说: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努力将自己变得像他们,

却不要设法把他们变得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停留在昨天。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也许是人际关系,也许是课业成绩……父母要做的不是指责、谩骂,而是要成为孩子的“战友”,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孩子的叛逆期,正是心理肌肉的养成期。叛逆期过去了,会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基础,也能更好地巩固家庭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