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存在这么一个现象,家家都会有不听话的孩子。那么问题来了,孩子不听话想要让孩子听话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儿子小嘟,听力出了问题。只要不是下饭店,出去玩这样的话,他基本上听不见。

问急了,就是嗯?干嘛?啊?

我说:你这个态度不对,弟子规里说,父母呼应勿缓,可你着什么态度?

小嘟:我一听见就立即回答了妈妈。

看着他一脸认真,我更生气:我叫你几声了,你才听见,耳朵有问题啊,要不要去医院?

小嘟:妈妈,我在看书,你一声我就听见了,这不是怎么我不专注嘛。

哪喊你出去滑雪,你咋答应的那么快呢?我已经崩溃的喊起来。

“那都是偶然事件,别磨叽了你去忙,别打扰我看书”

面对他的装傻和回答,我早已无话可说,只想一巴掌打过去,可小嘟大了再打怕也不会解决什么问题。

带着烦恼和焦虑,我只能求助老朋友一位相当有名气的儿童教育专家。可她却淡定的只给了我一个“处方”。---讲故事。

同时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讲故事的题材不一定要依照书本,可以自己编写。目的只有一个,要和儿子犯得错误相对应。

2.故事要在孩子睡觉的时候讲,一方面促进了亲子关系,他们会从你哪里等到更多爱的体验,另一方面睡觉前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也更好,有助于他自己结合一天的自己的表现来分析妈妈将这个故事和我有什么关系。而且通过一夜的发酵,他不太会忘记。

3.故事要讲的即让孩子听懂,又不涉及到孩子的名字,让他在听别人的故事,却能反思自己。

4.要给孩子留下一些问题,比如,小林白天偷偷拿了妈妈一元钱,妈妈没懂声色,晚上他照例给女儿讲故事,这天讲的是“列宁”。

列宁小时候去姑妈家里玩,可不小心打碎了一只花瓶,姑妈问,这是谁打碎的,列宁躲在兄弟姐妹的身后不敢承认,后来大家就将错误归罪与家里的小花猫。

晚上妈妈接列宁回家,他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最后和妈妈主动聊了这件事,妈妈建议他像个好办法,把可怜的小花猫给解救出来,要不小花猫太委屈了,列宁下了决心,主动承认错误,于是给姑妈写了一封道歉信。

妈妈在故事的结尾问小林,你觉得列宁的做法对吗?如果你也做错了事情,也会像列宁那样有勇气吗?

按照老友的办法,我一改自己喜欢说教的习惯,而是改成了给儿子小嘟讲故事,结果儿子充耳不闻的习惯很快就改正了。

后来我也问过,这是什么原理,老友说,这是人性,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更用心,如果你不能走进孩子的心理,他们自然就有一套自己的手段来对付你,可你成了你在乎的对象,那你就成了榜样,成了他的积极应对的对象。

看来,想要让孩子听话,只要了解孩子心理,一招就能搞定,而且此法可以套用在很多地方,百试百灵。

精选阅读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该怎么办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叛逆不听话的情况,这些都很正常。那么问题来了,面对不听话的孩子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面对孩子胡闹、讲也不听的情况,总令许多家长很头痛,为什么孩子这么不听话?其实问这句之前,家长应该先扪心自问,是否理解孩子,以及孩子真的懂你们说的话吗?

怎么让小孩听话?

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如何让自己的话能装进小小脑袋里,总是让大人觉得十分困难。而要学习如何和幼儿对话,需要先理清我们对于听话这件事的理解和期待。

有没有乖很难定义,如果好好跟小孩讲话,他们通常会听话;至少有努力在学习听懂大人讲的话!那所谓的听话是什么意思?

听不听话,和安全感有关

解释这件事之前,要先绕开主题,谈谈小孩安全感的由来(听不听话,真的和安全感有关)。

“让小孩决定所有的事情、不给小孩任何限制、完全让他们依自己喜好去做任何事”等这样的教育,能不能养出冒险犯难、有自信、有安全感的孩子?

实际上的结果:不会!

首先,就算大人理念上想给予小孩完全自由,在实际上也不可能实现。大人不能放着两岁大的孩子自己玩热水、不可能让九岁小孩把家里的车子开出去。如果大人真的放手让小孩做这些事,这不是给小孩自由,而是怠忽监护人的职责!

再者,给予孩子超过他们心智年龄可以负担的自由和责任,通常小孩的反应不是高兴欢喜,反而是退缩害怕,他们没有判淮的能力,容易无所适从。

所以,通过良好的对话与说明,给予小孩明确而适合身心发展的界限,可以提供小孩很大的安全感包括1、大人持续一致的态度;2、及时确切地回应小孩需求(包括心理与生理需求);3、适合小孩的自理能力与作息时间。

小孩在三岁前,对于抽象的道德概念并没有理解能力,在行为淮则上,只能了解什么是被允许、什么是被禁止,无法了解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因此,大人对小孩行为的反应一致性及是否以身作则,绝对会影响小孩对特定行为的理解和反应。例如:父母一天到晚说吃糖不好,甚至用了负面字眼责骂想买糖的孩子,却在隔天买一包软糖来奖赏小孩的行为。这会让小孩无所适从,也更弄不清楚父母的期许。在缺乏安全感的状况下,容易表现出不听话的行为。

而当小孩太累或身体不舒服时,父母对于常规要求太过严格,一样会造成不听话的小孩。试想,身为大人的我们,偶尔会在身体状况不好时,先把常规事项丢在一旁(今天人太累了,先去睡觉剩下的事情明天再说);因此,若父母无法察觉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孩子不见得有能力说明清楚自己的状况),硬是在孩子状况不好时要求完成常规,就会出现许多误解和不听话的状况。

当然,相反过来,如果幼儿从小开始,就有很明确的常规和生活作息,我们反而会觉得幼儿好听话,这是为什么呢?

从宝宝六个月大开始,宝宝渐渐知道什么时候要吃、什么时候该睡、什么时候可以玩。比如孩子小,不到3岁(幼儿园的年龄),送到小托班。孩子不需要老师特意交代,知道饭前洗手,知道下午睡醒吃完点心,玩一会,父母就会来接他们回家,小孩对生活有预期,且预期总是实现之时,会让小孩觉得自己对浩瀚无垠的世界,有一些控制的能力,这会带给他们自信和安全感,也会较愿意配合大人的期许。

不听话是理解孩子的良机

在与小孩对话的过程中,小孩如何回应大人的话语,可以作为大人了解小孩处在哪个发展位置、该给小孩什么样界限的最佳判断点。若今天大人说了一句话,听力没问题的小孩,却做了相反或不完全一样的事,例如:你要小孩把房间收拾好,小孩却没有把不同的玩具分别收好,而是把全部玩具往同一个箱子倒。

这种不听话,有可能是来自于听不懂,小孩不了解大人话中确切的意思或是没有能力做到;也有可能有听懂但不想照着做,像是小孩知道要分别收好,却因为没心情/没时间而采取了其他做法。

大人搞清楚这几种不听话是很重要的。如果小孩是因为听不懂,大人必须改变说话方式,例如说:把房间收拾好的意思,是玩具要收到红色箱子,拼图要收到盒子里并放到第二个抽屉……。

若是有听懂却不想照着做,那就该进一步跟小孩讨论他的想法跟心情,如:是不是太累了?是不是在生气?是不是觉得现在不是收房间的时机?……虽然孩子不听话,常让大人很火大,却是了解孩子身心发展,向小孩进一步对话的最好契机。

要小孩听话,大人该怎么说才对?

话说回来,所谓的听话,意指把别人(包括小孩、大人)的话听懂、听进去,要做到这点对大人都不简单了,对于理解力和行为能力都尚未成熟的小孩来说,更是不容易。

要在一个小孩可以专注听话的环境,要了解对话的目的,对话内容要能符合小孩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要能帮小孩归纳以及扩展理解能力,要能提升小孩的自我能力感。整体对大人的训练,都是为了帮助大人和小孩,听得懂彼此的语言。

而学会听话这件事,是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解决冲突与问题的基石。孩子如果能在入小学之前学会,对于未来的各种学习都是受益无穷。

听懂?还是乖乖听话?

可惜的是,我与许多朋友谈到听话这件事时。大部分人都只把小孩划分为“我说什么、他就做什么的听话孩子”,以及“我说什么、他就不做什么的不听话孩子两种”。听话的意义被简化为“小孩听从指示,并照着指示做”。而小孩懂不懂“为什么指示是那样?”、“为什么要那样做?”或“为什么不可以那样做?”对大人似乎一点都不重要。

听话就是照着我的话做就对了。背后的逻辑清楚地教育小孩“服从权威”比“学习”和“理解”更重要。若大人以教出按照指示做事的小孩为荣,也就难免错过利用小孩“不听话”的时刻,理解小孩的身心发展状况,给予小孩适当行为界限的机会。这样一来,自然无法养得出有安全感、有判断能力、能听懂别人话语、能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的孩子。

对面孩子叛逆不听话该怎么办


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孩子的叛逆期,最早时候是两岁。那么对面孩子叛逆不听话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在和我沟通的父母中,几乎没有一个妈妈,不抱怨自己孩子叛逆的。有位妈妈说:“无论让女儿做什么事,她都拒绝合作。她就是人们所说的那种固执的孩子——违抗、不听话和叛逆,我也尝试了各种方法,但就是不管用。”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

小曼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在教育自己孩子这个问题上,她很有自信。女儿小的时候还蛮听话的,但是4年级以后,小曼叫孩子好好学习,她就喜欢玩,让她去学学画画,女儿上课不认真就算了,还在偷偷玩吉他。

古代有一个“孤犊触乳,骄子骂母”的故事,讲的是有一个人因为是独子,一直受到母亲的娇惯,但他由撒娇而顶嘴,由顶嘴而骂母亲,最后竟发展为打母亲。

到底孩子叛逆的原因在哪呢,是他们成长发育的必然还是家长的教育方式问题呢,应该说二者都有,首先,从身心发展规律上来说,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心理叛逆期:

第一个叛逆期:2-3岁(TerribleTwo阶段)

第二个叛逆期:7-9岁(儿童叛逆期)

第三个叛逆期:12-18岁(青春叛逆期)

处在心理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甚至会故意和家长唱反调,并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但这也意味着,你家孩子顶嘴、任性、不听话,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也会。

从这个角度而言,为人父母应该明白: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完全不叛逆的孩子。

而处在心理叛逆期的孩子,此时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尊重、沟通和包容,也正是我们“不该管太多”的时候。

只是,中国教育最可悲的是,有些家长在该管的时候舍不得管,有些家长却在不该管的时候管得太严太多。

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是明理、辨是非的好孩子,也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叛逆、任性、自私的坏孩子...

区别只在于,父母后天的引导与教育。

那到底应该怎样才算好的教育和引导呢?我们来看第二部分,面对孩子的叛逆,你该怎么做

1.你首先要做的是审视一下自己的行为。违抗、不听话和叛逆,往往是孩子对过度控制型或过度保抑型父母的一种直接回应。

2.如果你的孩子好争辩,他身边或许有一个让他经常争辩的人。如果这个人是你,要练习让孩子说最后一句话。

3.要进人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作一些猜测,以了解不听话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例如:“你生气是因为你认为我总是指使你吗?”“你感到伤心是因为小宝宝得到了太多关注吗?”

你通常能够猜出孩子的生活中发生的哪些事可能激起了他们的违抗。如果你猜对了,孩子会感觉得到了认可和理解。如果你猜错了,可以再试一次。

4.在可能的情况下,要通过为你的孩子提供有限制的选择让他做主。比如,要问孩子:“你认为自己准备好自己过马路了吗,还是愿意让我牵着你的手?”“你愿意让我扶着自行车的后面

帮你练习,还是能自己骑?”“当你用车的时候,你是愿意还回来时至少有半箱油,还是你想失去用汽车的权利?

5.不要告诉你的孩子去做什么,而要试着问孩子需要怎么做。“在你过过马路之前,你需要怎么做?”“我们是如何约定你还车的时间的?”这通常会让孩子思考,并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违抗你的直接命令。

6.要让孩子知道你需要他的帮助,并对孩子说:“我会很感激你帮助做的任何事情。”这往往能够让孩子合作,而不是违抗。

7.诚实的表达你的感受,也是一种有益的方法。可以使用“我觉得——因为——我希望——”的句式。

孩子太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最大的原因是是什么?有的宝妈抱怨大一点的孩子真的一点都不好带,太调皮捣蛋,管不着,但是又非常担心该怎么办?

昨天晚上九点钟,淘气姐(我四岁的女儿)就睡着了,这个时间对我来说,睡觉还有点早,闲来无事打开手机,这刚打开,闺蜜就有一条信息发过来了:“明天有时间吗?带淘气姐来我家玩吧。”

我给她回:“你是打算请我们娘俩吃大餐吗?”

“对对对,来我就请,我儿子天天不听话,让你家淘气姐来给他做做榜样。”

“好吧,明天见面细聊!”我跟闺蜜也有好长时间没见了,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联络联络感情。

次日,我带着淘气姐去闺蜜家做客,我发现她儿子也没有像她说的那么不听话,只是在我闺蜜面前比较叛逆,而闺蜜对待儿子极没有耐心。

她儿子比淘气姐小半岁,闺蜜对她儿子说话总是呼来喝去,惯用命令的口气,看了他们的相处模式,我终于明白孩子为什么会不听她的话了。

简单来说,是“两字之差”,就是因为这“两字之差”,将她和孩子越推越远。

这两个字就是:“平等”。

在我们国家,父母往往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物,自己理应掌握孩子的所有权,很多父母还会对孩子说:“我是你妈妈/爸爸,你必须听我的,这件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甚至还有很多父母会对孩子提出“霸王条款”,并不能做到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

这或许与我们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有关,我们历史上有三纲五常,其中就有一条“父为子纲”,也就是说作为孩子,要绝对服从于自己的父母。

但是在很多欧美国家,他们国家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相当平等,尤其是在法国,接下来,就听海小唠跟你们唠唠法国的育儿观。

法国父母对待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平等”,他们从来不会对孩子大吼大叫,也不会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话,更不会很严厉的批评孩子。

就算有时候孩子吵闹,他们也不会呵斥孩子,而是选择用一种很平等的口吻说:“你应该安静一点。”而且他们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会蹲下身,不会居高临下的和孩子说话。

他们和孩子之间的这种关系,与其说是亲子,不如说是朋友。

对于海外的育儿观念,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觉得平等对待孩子的这个观念就挺好的,如果家长想要真正得到孩子的尊重,就要学会尊重孩子,从孩子一出生,父母就要明白,孩子的人格和我们一样是平等的,他们有自尊心,有羞耻心。

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对不听话的小宝宝,这个法宝最好用!有的父母真的使出了吃奶的力气,逼着自己一定要让宝宝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但是又让自己精疲力尽。

想跑进哪个跑道,取决于我对这些“两脚兽”的了解,以及,我的思维方式。

为了不让自己变成家里情绪最不稳定的那一个,我摸索到最简单的思维方式,大概就是四个字——少说多做。

“饭是吃的,不是扔的,你不要扔到地上哦,你扔到地上,好浪费啊,你不要浪费粮食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知不知道啊。”

阿姨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得蹲在地上一个劲地收拾。

“宝贝想扔东西,就扔球哈,想吃饭,我们就回餐椅上。”

这个小吃货明显还想吃,又巴巴地跑回餐椅边上,指着要上去。

我把她抱回餐椅,她又想扔饭菜时,看了我一眼,我摆了摆手,又做出很夸张地用牙齿嚼东西的样子,她笑了起来,才停了扔饭的动作,把饭塞进了嘴巴里。

其实,这么小的娃,她的认知水平决定,她是听不懂大人的长篇大论的,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前后逻辑,阿姨说得越多,越是在增加她理解的难度。

而如果我用行动来拒绝错误的行为,示范正确的给她看,她很快能理解我想表达什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婴儿和学步儿用眼、耳、手和其他感官进行“思维”,他们还不能在头脑里进行很多活动。

那大人的“做”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如果孩子爱打人,抓住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说:“打人很疼,你可以摸哦。”然后让他在我们大人的脸上摸一摸;

如果孩子爱扔玩具,捡起他的玩具说一句:“这个不是扔的,还可以这样玩。”然后展示一些玩具炫酷的玩法,他一定能被吸引目光。

记得宁宁2岁2个月的时候,非要自己刷牙,刷完以后,还拿牙刷去刷水池。

有洁癖的拍爸看到,差点跳起来,赶紧上前去抢救牙刷:“这个是刷牙的,不是刷水池的!刷水池好脏的啊……”

可能是宁宁感觉到拍爸的紧张,竟然拽着牙刷就是死不放手,还“啊”地尖叫起来。

如果这时候我也动手去抢,场面不堪设想,我急中生智操起放在水池一旁的大刷子来刷水池说:“这个才是刷水池的,也好好玩哦。”

宁宁立马把牙刷放了,去抢我的大刷子,我乖乖让给她,这才把亲子冲突光速扼杀在摇篮里。

有时候就算是讲几句简短的道理,但还是不如给孩子替代方案来得有用。

每当想要对这些还不满3岁的小豆包说“不”时,我脑海里渐渐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我做点什么,能让她合作,而不是先开口嚷嚷。

这样也能让我说的话尽量简短。

在华德福的理念中,孩子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而模仿的前提,当然是我们大人先要做点什么。

记得第一次把宁宁带去华德福的亲子班,我一进教室就傻眼了,大人们都在忙做手工,孩子们跟在一旁玩东玩西,我都分不清谁是老师,谁是家长。

加入他们一段时间以后,我才慢慢理解他们陪伴孩子的节奏。大人做的事情,孩子也会跟着模仿,不需要说太多指令。

就连吃东西,本来宁宁不喜欢吃鸡肉,说多少遍“好好吃哦”,都不如我展示出吃得津津有味,很香,还特享受的样子,她也会跟着一起吃起来。

上了华德福幼儿园,老师们把“少说多做”更是发挥到极致。

看见孩子的手脏了,老师会走到孩子身边,温和地拉着她的小手带到水池跟前,让孩子洗手。

想让孩子收拾玩具,也是边唱收拾玩具的童谣,边一项一项做给孩子看,孩子也会跟着一起来收拾。

次数多了,孩子们更是一听见童谣响起来,就知道要收拾玩具啦,根本不需要任何一句生硬的指令。

这些老师们,从来都不会和孩子硬碰硬,走到孩子的对立面去。

我在家里也如法炮制,给宁宁洗屁股时给她唱:“洗呀洗呀洗屁股,洗到一个好屁股……”

通常喜欢乱跑的宁宁,就真的愿意乖乖来到我身边。

我想,老师们就是充分了解了这些“两脚兽”的心理特点,每次都是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才能让孩子愿意合作吧。

它是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也是人生第一个飞速跨越期。

他们从没办法自由移动身体、全然依附大人的弱小生命,进步到可以直立行走、独立表达意愿的个体,这变化带来的喜悦、迷茫和探索,全都由那小小的身体来承载。

多一份理解,也就能多想出帮助他们成长的办法。

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他在成长,父母请放手!听话是对一个孩子极高的评价,也是对一个孩子极高的伤害,对于他的成长,不应该只是听话。

我有一次在商场里看到一对母女在柜台挑小金鱼,小女孩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妈妈说:宝贝你自己来挑一条吧,挑一条漂亮的。

小姑娘拿起抄子左看看右看看,刚刚选中要捞出水的时候,妈妈说:“你怎么挑了条尾巴这么短的啊,多难看啊。”

小姑娘放弃了短尾巴,又开始搜索,第二条落网,妈妈说:“这条眼睛一大一小啊,你没看到么?”

小姑娘又重新来过,第三条鳞片不全,第四条鱼鳍不整……

最后小姑娘谨慎的选中一条,怯生生的望着妈妈的脸,这一回她得到了妈妈的赞许,才成功的选好了本该由她自己挑选的小金鱼。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对我触动很深:别让孩子最宝贵的童年都浪费在揣测大人心情上。

妈妈们总是振振有词的解释:我是为你着想啊,你以为我爱管你啊,我不管谁管啊?妈妈们太操心了,其实答案只有一个,你给孩子自由,孩子就会自己管自己。控制欲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通过对孩子行为的控制来弥补对孩子牺牲过多而产生的对自己的不认同感。越是控制感强烈的妈妈就越会感觉到孩子的“不听话”,放大这种叛逆在自己心中的伤害。

当孩子渐渐成长,变得不那么听话,你让他快点回家,他偏要多跟伙伴玩一会儿,你担心他玩耍中受伤,他却对你的告诫置之不理。你苦恼的声讨孩子开始叛逆了,孩子面无表情地看着你。

这究竟是怎么了呢?

原因很简单:孩子长大了啊

孩子长大了,不再是跟在你身后的小尾巴,不再对你的话奉若圣旨,不再因为你的生气吓得痛哭流涕。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朋友,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

这个时候的孩子,对自己的朋友格外重视,希望得到同龄人的承认,更害怕遭到同龄人的拒绝。可能他们会做很多傻事,在朋友身上花掉很多时间,但这其实是个很正常的事情。

可父母责备他,训斥他,甚至有时会禁止他跟小伙伴来往,其实,这些父母往往还停留在原地,把已然长大的孩子仍然当做一个小宝宝看待,并常用不恰当的管教,去干预孩子越来越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自主的冲动。

而父母们,你们在担心什么?是在担心孩子的安全和品德,还是在担心孩子离你越来越远了,渐渐脱离了你的掌控?

有一句话这样说:你的孩子,其实并不属于你。它告诉我们,孩子不是我们的所有物,无论他曾经多么的依赖我们,总有一天,他会渐渐远离,飞向辽阔的天地,而我们要做的,是为他插上强健的翅膀,让他飞得更高更远更平稳。

这是每个父母都要接受的现实。请学会放手。

1、把责任还给孩子

孩子大了,会学习怎样穿衣服、脱衣服和叠衣服,饭前便后要洗手,洗手应该怎样洗等,渐渐地他们会学会自立,学会适应课堂,适应生活。

有的家长心疼孩子,总觉得孩子还小,就一味地替孩子包办代替。也许,正是因为家长的包办代替,才让孩子在各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所以请家长放手,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尝试,不断积累经验。

2、不要一味责备孩子

孩子在尝试中难免会出现错误,而家长的责骂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待错误的态度。家长所表现出来的不耐烦孩子完全能感受得到,它会让孩子在面对错误的时候选择逃避,甚至有些孩子在做错事的时候不敢承认。

当孩子出现错误和失败时,家长需要耐心地鼓励孩子,只有家长对孩子有了信心,那么孩子才可以做得更好。

3、给孩子足够的自由

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也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确认没有危险的活动让孩子尝试去做,相信孩子一定行,鼓励孩子尝试他没做过的事,比如登高、攀爬、穿行隧道迷宫和走吊桥等。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一些科学的方法,容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和新奇的想法。

在给孩子自由的时候,还要让孩子有机会参与到家中重要决定的讨论。因为他也是家里的一份子,当孩子觉得他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孩子将会带给您不一样的惊喜,放手让孩子去学习!

4、尊重孩子的优点

每个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有快慢之分,家长要对孩子的短处减少关注度,重点关注孩子的长处,借这个优势引导,鼓励孩子弥补短处,增强孩子的信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要想孩子从小就有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家长除了多关心多鼓励多指导,最重要的还是言传身教。

很多时候是你不能接受孩子成长,不能接受孩子将要离开你这些现实。但是,请放手,这是一个优秀的父母应该做的。

想要让孩子更独立该怎么办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作为家长的我们也需要开始让开始慢慢独立起来。那么想要让孩子更独立该怎么办?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有的妈妈说,自家的宝宝特别的爱粘人,在家的时候总是黏在妈妈的身边,只要妈妈一离开就开始各种哭闹要粘着妈妈,而且不能独自一个人玩,对此有的妈妈显得很无助,那么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

由于现在的家庭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当作掌上明珠,所有事情都一手包办,导致了孩子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差。如果我们要改变这种现象,作为家长的我们就要适当的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创造各种情境,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1.给宝宝独处的生活空间

有的宝宝1岁之后常常喜欢把玩具堆在一起,自己在一个角落里玩上老半天,如果随意入足他的小空间,他就会开始大哭大闹。

其实,这是宝宝需要独立空间的表现。他还不能够利索的用语音来表达,所以只能通过行为来反抗。独处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和自主意识,能打造孩子独特的个性,为日后走向独立做准备。

因此,别以为宝宝小就不需要独处的空间,父母应该为宝宝提供一个合适专属小空间。

2.创造孩子自我管理的空间

有的孩子长大后应对生活的能力非常强,有些孩子则不知所措,把生活过得一团糟糕。这也与小时候的独立性培养有关,比如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让宝宝从小养成收拾整理,守秩序的习惯,教育他东西从哪里哪来就要放回哪里去,比如书本要放回书架,玩具要收拾好,餐具要摆好等等。

要适当放手,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就拿宝宝吃饭来说吧,经常被喂饭的孩子吃饭的乐趣总不如自主吃饭的孩子多,要养成独立性,从单独吃饭开始培养也是有必要的。

3.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

独立思考能力是一种能让人进步的能力,只有从小就学会了独立思考,孩子才能减少依赖,将来才能走得更远。

不少家长习惯性追着孩子学习,孩子做任何事都会在旁边指手画脚。其实,任何一个依赖性很强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习惯“包办一切”的父母,这样的行为容易导致孩子懒得思考。

所以,不妨放手,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养成自我思考的能力,这样人生才会有更大的创造性。可以给宝贝准备一套专属的小书桌,从小就养成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4.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多指导,少批评。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要先沟通,征得孩子的同意。当孩子自己承诺的事没有做到时,要让他知道自己负责的重要性。

5.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不要什么都教他。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了也没关系。

6.要信任孩子。

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

家长在培养孩子自信过程中,哪些事项需要注意?

1.不要用太多的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

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他自己有一片可以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可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电脑,不要说“不准玩”,可以告诉他,如果你的成绩够好了,或者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

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而且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兴趣更努力地去做那些“必须做”的事。

2.不要惩罚失败。

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惩罚失败会挫伤孩子创造的动力,要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坚强。

3.不要说教。

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会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你的说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4.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这除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外,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5.不要过多插手孩子的事务,不要剥夺孩子的选择权。

不要觉得自己为孩子指引的都是通向成功的直路,孩子只有服从;不要什么事情都说“不”,应多给孩子一些机会。

想要让孩子不再自卑该怎么办


关于孩子的教育,我们不能只注重身体,心理方面同样重要。现在自卑的孩子越来越多,想要让孩子不再自卑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人前畏畏缩缩笨嘴笨舌,人后伶牙俐齿活泼乱跳;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喜欢低着头;上课不敢发言,总是卷缩在角落里,怕被老师点名;做事小心翼翼,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即使是自己擅长的事,也不敢在人面前展示;看似努力学习,但成绩很不理想......

如果你孩子有以上一些行为,请先不要急,首先你要做的就是不要骂孩子,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自卑人,孩子之所谓会自卑,都是因为父母在孩子5到12岁时,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这时间段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最佳时机,也是孩子最容易产生自卑的时期。

自卑的好兄弟是自信,一字之差,天差地别,而两者心理往往取决于一念之间,所以父母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对孩子做这些事,这很容易就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1、不要对比

人的五指长短不一,用途不同,各有各的优缺点,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特点和所擅长的方面,如果父母经常用别人优点来责骂孩子的缺点,比如成绩,那么孩子不仅不会被激励到,反而会变的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并产生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错觉。

父母在看到孩子缺点的同时,也要赞赏孩子的优点,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

2、带孩子出去见世面

产生自卑最大的来源就是自己的无知,当别的小孩在对迪士尼、游乐园、动物园等等新奇玩意侃侃而谈的时候,而自己因为一无所知,插不上话,自卑就由此生根发芽了。

孩子一旦没见识,说话就会没有了底气,便会产生不如人的自卑心理,长时间下来,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格格不入,融入不了集体之中,做事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什么或说错什么闹笑话,所以说父母要多带孩子开阔眼界,不断的长见识,增知识,正所谓知识使人自信,因此父母不要把孩子一直禁锢在家中,成为一只自卑的井底之蛙。

其实是人都会自卑的。心理学家A.阿德勒认为自卑有时候也是一种激励的手段,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而努力奋斗,但最怕的就是在儿童时期自卑,因为孩子还小,情感认知还不完善,不懂得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自卑也就变成了一把利剑,狠狠的刺在孩子稚嫩的心上。

而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出现,只能靠外界因素,也就是父母,所以说父母要少对孩子做以上事情,凡事要多考虑孩子的自尊心,这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