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开始慢慢塑造孩子们的行为习惯。那么想要让孩子形成好的行为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孩子的好习惯会陪伴这个孩子一生,只有真正让自己的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这样对今后他们的成长以及各个方面才是有足够大的好处了。

这个方面对孩子来说其实是有极大的作用。当我们真正可以培养一个孩子非常好的习惯之后,这样对更好的促进这个孩子今后的成长以及对各个方面都起到适合的作用都是有极大的好处了。

积极的考虑到这个方面的实际情况,确定我们在这个时候具体的做事情的方式,我相信未来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才是最好的。真正的让孩子不断的进步,在未来更好的促进自己孩子不断的成长,这个方面其实对任何的孩子来说都是很好的。

很多的家长可能会的非常好奇,难道我们要在0-3岁育儿知识当中就来对孩子的习惯进行培养吗?孩子任何方面的建立都是从小时候孩子的,当然这个习惯不是单纯的学习习惯,我们想要对孩子这个方面都有更好的培养,并且真正不断的促进孩子总体上的进步,这一点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好的。对孩子习惯上的培养最好是可以通过让他们把自己的玩具都放到原来的地方,通过对孩子各个方面的成长都是有极大的好处了。针对性的考虑到这些之后,你会看到自己孩子不断的进步,你就会感受到自己都是在不断进步的。

孩子的习惯其实都是一点一点的建立起来的,当然作为父母,我们对这个方面就要格外的关注,只有我们可以给自己的孩子更多关注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进步就是更大的,当然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也是会有足够大的帮助了。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父母在对孩子教育的时候,很多的时候不是从知识上开始的,更多时候是从习惯以及从人格上对孩子的影响,这些东西对我们的孩子不断的进步以及在今后不断的收获都是会有极大的帮助,我们积极对这个方面都做好关注,并且知道到底要如何来做的时候,你会发现最终的结局才是真正有保障的。

我们在对0-3岁育儿知识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对孩子习惯上的培养,这个方面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以及对各个其他的方面都是有极大的保障了。只有当我们对这些都能够完全做好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是在不断的进步的,你会发现这个时候你作为一个父母是真正的成功,教育孩子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只有当我们真正去努力,以及不断的做好一个作为父母应该做好的事情之后,你就会发现太多的事情都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当然太多的事情也是我们都应该去做好的。只有当你不断在完善,只有当你自己都在不断进步的时候,你的孩子在会不断的进步,当然这些都是在未来才会有作用的。

扩展阅读

想要让孩子走向独立该怎么办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作为家长的我们,也需要开始培养宝宝的独立性了。那么想要让孩子走向独立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妈妈们都有同感,生了娃以后,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同时完成洗菜、拖地、冲奶、晾衣服、换尿片等工作。而孩子永远只需负责开心地玩游戏就行了!要是吃饭的时候不闹腾,妈妈都会高兴地快要撒花了!

但事实上,从孩子学会走路起,就具备初步的劳动能力,并且这时的孩子开始慢慢听得懂大人在说什么了。因为,他必须从小开始学习和争取独立。作为成人,我们既要理解儿童独立性发展的意义及发展阶段,更要知道如何辅助儿童走向独立。

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性

能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帮助孩子动作技能更协调。

吃饭、穿衣,洗脸、整理玩具,实际上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部分。让孩子动手做这些事,能增进肌肉发展和动作协调,培养孩子单独操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3岁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伴随而来的是自信与成就感。孩子有了自信,学习愿望就会较强,效果也会更好;同时,还能从小培养起孩子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和鼓励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独立性它伴随勇敢、自信、认真、专注

责任感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是需要家长从小培养的

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成了关键

教宝宝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性

让宝宝知道你有自己的观点,比如当对电视里播放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就把电视关掉;让孩子多听大人之间的对话,了解大人的思想。鼓励你的孩子说话。每天找一个时间,和宝宝一起坐下来聊聊一天的生活。问问他对某件事的意见,耐心倾听他的回答。

当宝宝提问时,一定要回答他。根据他的理解程度,选择适当的语言来解答他的问题。尽可能全家一起吃饭。如果宝宝想加入父母的谈话,要耐心倾听他的观点。如果你不同意,也别直言不讳地表达你的不屑,你可以说“你这个观点很好,不过……”,这样的句式更为积极。

让孩子安排自己的时间

孩子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24小时。爸爸妈妈不要强硬地安排他的时间和活动,可以预留一些时间让孩子选择要做什么事情。比如做完作业后是否能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让孩子选择是看电视,还是画画;是拼图还是预习功课……适当的时候,给孩子提提建议,孩子会更懂得安排时间,不再随心所欲。

让宝宝有机会独自一人

宝宝1岁时,如果周围环境安全,他可以在房间里单独待一会儿。2岁时,宝宝可以在你做饭的时候自己画画,或者你打电话时在你脚边玩。但要记得每隔一两分钟冲他说句话、微笑一下或者给他一个飞吻,这样他就能高高兴兴地“忙活”,不去打扰你了。

宝宝3岁时,应该能走一段路了,比如跟你一块到小区的商店或者路边的邮筒。走路不仅对健康有益,而且也是让他学习交通规则的好机会。如果他看到你过马路前左右张望,那他也会这么去做的。

放手让孩子去做

生活中皆是各种能力和行为判断的训练场。比如生活中给孩子一定零花钱,让他自己去支配。去超市,买水,孩子自己就会去比较,哪个优惠,哪个打折,包装大小,自己折算,看哪种合适。

比较、思考、判断,只要自己亲自去做事,就能遇到,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难抉择的时候,家长帮助分析利弊,最终让孩子自己去决定,从小事做起,点滴培养,孩子在大事时才知道怎样去思考,怎样自己做决定。

让孩子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最好的办法是,反问他是怎么想的。

比如孩子问爸爸”雨是怎么来的?“这个时候,爸爸并不是马上跟他解释“这是因为水蒸气的蒸发和凝固……”而是反问他:”真是个有趣的问题,那你是怎么想的呢?“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发散思维去想问题,而不是依赖父母给正确答案。

让孩子主动解决困难

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设置一点小难题,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比如带孩子去菜市场买菜时,主动教孩子去买,爸爸妈妈可以跟在身后帮助他挑选、辨别;又或者孩子想要买书架放在房间里时,爸爸妈妈可以让他在某一个价格范围内自行挑选自己喜欢的款式。只有爸爸妈妈放手了,孩子才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自己吃饭、穿衣

宝宝一旦能用手指捏起小东西(大约在6~9个月大时),你就可以让他自己喂自己吃些小馒头、小三明治、小块香蕉、煮熟的胡萝卜或者磨碎的苹果等食品。让宝宝自己拿杯子或奶瓶。开始可能实际上是你拿着,宝宝只是做个样子。但即便如此,也要每次都让他拿,然后慢慢让他完全靠自己拿。

对小孩子来说,有拉链、纽扣、带子、挂钩的衣服是特别难穿的。因此,你可以给宝宝选择有松紧带、粘扣或者拉链口已经闭合好的衣服。

把宝宝的衣服按顺序从左到右摆好让他穿。虽然你不是非得这么做,但这能锻炼宝宝从左到右看书的能力。告诉宝宝怎样先把手伸进套头衫或T恤里,然后再从脑袋套过去。千万不要买领口过紧的衣服。你可以帮宝宝穿鞋,但只要可能,尽量让他自己把鞋扣紧。

让孩子多结交同龄朋友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结交多一些同龄人当朋友,平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相互请教,相互帮助。当孩子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就不需要爸妈操心了。

孩子的惰性、依赖性并不是天生的弊病,而是家长没有培养宝宝独立性的意识,从而不停地阻止了宝宝学习独立的机会;当孩子长大了,想要孩子独立的时候,孩子却早已经习惯了家长的庇护宠爱和无条件的包办替代。

这时候要想要孩子重新学会独立,就会变得更加艰难和吃力了。如此说来,父母真成了让孩子没有形成独立意识的“罪魁祸首”了。所以,父母应该形成这样一个意识:在宝宝小的时候就要抓住机会,锻炼宝宝的独立性,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想要管教叛逆的孩子该怎么办


宝宝到了一两岁时,会出现叛逆的情况。对此许多宝爸宝妈都有些束手无策。那么想要管教叛逆的孩子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有一些妈妈来咨询,孩子一岁多了,突然就不听大人话了,东西不给,就一直哭闹;叫他做什么,都喜欢反着来;没有按孩子的要求做,就乱扔东西……孩子这么“叛逆”该怎么办呢?

对这些情况,我常常说“恭喜”,因为孩子的自我认知有了一个新的提升。没有孩子之前,我也以为是孩子“叛逆”了,但是当自己的孩子到达这个阶段,仔细观察后发现,孩子只是对周围环境有了自己的理解。

她想要的东西,都是新奇的没见过的。她的世界被打开了,有无尽的探索欲望。这个阶段,如果不是太过危险的物品,我都会让孩子看一下,或者陪伴她去触摸一下,让她体验“这是什么?”。很多时候,孩子也确实只是看一下,就对这个“新”物品就失去了兴趣。但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越想要,他们越不给,孩子就越哭闹,慢慢地就演变成了家长说的“叛逆”。

一岁之后,孩子有了“我”的意识,喜欢自己做主,对周边环境有很大的好奇,但如果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个阶段孩子还不懂得如何表达,于是往往用“暴力”、“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示抗议。这些行为也容易父母让妥协,孩子就认为这些行为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频率就会越来越多。

那是不是什么都要让孩子尝试?当然不是,一些危险品,是不能满足的,还有一些是别人的物品,这个要教导孩子征询对方的意见,要培养礼貌。

孩子的每个反常行为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没有无缘无故“叛逆”的孩子,只有不懂孩子的家长。

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可以多换位一下思考,按孩子的思维逻辑去尝试理解孩子的行为,并针对性进行引导。

青春期的孩子,也是如此。这个阶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发育到一定阶段,“叛逆”来得更为强烈。

最近参加了一场朋友的婚礼,坐在餐桌上,几个大人就聊起了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昊昊妈最近很头疼14岁儿子的叛逆问题:孩子已经连着三个星期不去上学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来了好几拨亲人去劝了,不管用。昊昊爸气得还打了孩子好几顿。

众人都说,孩子的问题,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就造成的,中间是不是出现过什么问题?昊昊妈说孩子现在都不肯跟父母说话,一看到他们两口子转身就走。

不过在慢慢交谈过程中,众人发现,问题最大的还是出在父母身上。

刚转学到新学校,昊昊一直说新班级太吵了。但是昊昊父母都认为是孩子为了逃避上学而说的谎话,斥责孩子别人都能上课,怎么就他不行?

昊昊说过这么一次,就没再开口。再之后就是老师来告状,觉得昊昊不合群,不适合在班级里上课。昊昊爸爸一听就急了,就吼儿子说,不要再去上学了。

原本对课堂还很向往的昊昊,这下子就彻底就不想上学了。这么一关,就关了三个星期,任谁劝都无济于事。

昊昊妈,说孩子爸属于比较急的人,从孩子小开始就打骂,以致于孩子越来越安静。

而且家里一直都不是很平静,每次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妹妹在旁边跑,妈妈在旁边玩手机,孩子爸就拿着一个木条在旁边监督,作业稍有写得不好,就是一顿打。虽然父母陪读,但是孩子有疑问的地方,父母也都不会,不知道怎么教。

后面孩子多次要求,想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父母都没有满足。

我们说,这大概就是孩子爱安静的原因。

孩子不上学的问题,激怒了很多人,这其中就有孩子的爷爷、姑姑们。虽然都是来劝的,但是经常把孩子骂哭了,甚至爷爷还骂昊昊是个“小畜生”。孩子一听到这个话,扎心得眼泪就下来了。

“这都是跟你们学的!”昊昊回应到。

爷爷管教爸爸也是这么严格,现在轮到爸爸管教昊昊,也是一样棍棒教育。

昊昊妈妈看到昊昊现在的情况,也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哪里有不对。但是孩子已经拒绝和她沟通了,因为她气得极致的时候,摔坏了孩子的手机,也摔掉了母子之间的沟通。

打骂,不理解孩子,对孩子恶语相对,昊昊的叛逆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累积的。

但即使叛逆,昊昊也一直在家,没有乱跑。没有手机没有平板,孩子把自己关在家里看历史书。昊昊妈把姑姑家的书都搬过来,昊昊就这么一本一本看完。

小逸妈妈说,昊昊这孩子其实很聪明,只是你们大人的教育出了问题。

小逸只比昊昊大一岁,去年也一样“叛逆”。因为父母的失误,孩子被迫从外地返回老家中考。离中考也才一个月,孩子无法适应,经常不去上学,也说头疼,还去看心理医生。问他什么情况,他都不肯说。小逸妈妈很着急。

但是小逸父母并没有苛责孩子,而是积极跟老师沟通,连在外地学校原来班级的老师也来关心孩子的情况。

好在孩子还愿意和姑姑交流,通过两边传话,孩子的心情被理解了。虽然还是不愿意和父母说话,但小逸妈妈还是耐心地和孩子说明自己的感想。孩子当下没有什么表示,但其实都听进去了。中考结束了,小逸的“叛逆”也结束了。

小逸妈妈从小对小逸都是尊重教育,一是认为打骂没有用,而是小逸一直都很乖巧也没有必要。

孩子的作业,都是孩子独立完成,父母就是为他开辟一个安静的环境。弟弟有时候吵闹,他们就把他带走。

孩子上初二时,有了“女朋友”。小逸妈妈就假装不知情。后来孩子自己坦白,她也没有太多说教,只是提醒学业不能落下,而且不能有逾越的行为。小逸反笑妈妈,都想到哪里去了。

被温和对待的小逸,回以父母温柔。被谩骂对待的昊昊,回以父母激烈的反抗。

孩子就是父母教育的一面镜子。当你觉得孩子“叛逆”时,请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

之前很喜欢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虽然男主伊厦在父母的眼里是“问题儿童”,但是他的问题和才华,有幸被温和的老师尼克看见。耐心地帮他矫正,帮助他回归正常的生活,挖掘他的才能,让伊厦找到自己。

里面有句话很触动人:每个孩子都是明亮的星星。

每个孩子的“叛逆”,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开始的,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就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作为父母,要多留心观察,而不是一味苛责、打骂。

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往往有了自己的主意,也有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事情,父母如果太过严苛,孩子反抗得越厉害,甚至会走上极端。

父母的职责,不是要孩子听话,而是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纪伯伦的《致孩子》里说: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努力将自己变得像他们,

却不要设法把他们变得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停留在昨天。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也许是人际关系,也许是课业成绩……父母要做的不是指责、谩骂,而是要成为孩子的“战友”,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孩子的叛逆期,正是心理肌肉的养成期。叛逆期过去了,会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基础,也能更好地巩固家庭关系。

想要帮助孩子调节情绪该怎么办


情绪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东西。孩子们也不列外,随着孩子慢慢成长,情绪变化也会越明显。那么想要帮助孩子调节情绪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智商占20%,情商则占80%。而情绪管理能力则是情商培养的关键一环。

儿童期正是情商培养的关键期,作为父母该如何从小着手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呢?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例如高兴、悲伤、生气、愤怒、不安、害怕等,但是我们自我处理及表达方式都会不同,有些的确来自于天生,但是更多地还是来自于认知。

因此,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从出生就可以开始了。

0~5岁孩子的情绪发展历程

年龄不同的孩子,孩子情感发展及情绪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情绪管理的目标也有所差别。

针对0~6岁的孩子,

我们可以从以下各方面来提高——

年龄:16~26个月

情绪管理目标:

●对于他人的感受有所意识。

●随着个人期待与欲望的成长,孩子有时会出现不良的情绪,如生气、沮丧,并通过哭闹来发泄。

年龄:22~36个月

情绪管理目标:

●感到受挫或沮丧时,学会从大人身上寻求安慰。

●表现出伤心、开心、恐惧、焦虑等情绪,可以通过语言或肢体语言来表达。

案例

乐乐会通过大哭或大叫表现自己的生气与不快,当开心的时候他会笑,有时会和妈妈来一个拥抱。

●对于他人的情绪或感受做出反应。

案例

当洋洋和牛牛打开他们的午餐盒,洋洋说:“我不喜欢妈妈给我带的勺。”

牛牛说:“没有关系,我和你换!”老师立即表扬牛牛:“你做得很好,对洋洋很好!”

●当别人苦恼的时候能够主动给予帮助或安慰。

案例

当壮壮从老师身边走过,他拿的塑料玩具碰到了老师的胳膊肘,他立马回过头来说“对不起”,并放下玩具给老师揉胳膊。

●当自己忧虑的时候学会用一定形式来排解。

案例

当琪琪把妞妞做的手工弄坏的时候,妞妞对琪琪说:“你需要说对不起!”以前她只会大哭或大叫,现在她学会用语言处理自己的不快了。

年龄:30~50个月

情绪管理目标:

●对于自己的感受有所意识,懂得自己的行为或语言也会伤害到他人的情感。

案例

栋栋有时会从佳佳的手中夺走玩具,但是他会意识到这样做佳佳会很难过,所以他很快会把玩具还给佳佳。

●如果愿望不能够立马实现,自己会耐心等待,同时懂得不是所有的愿望都会实现。

案例

佳佳学会了等待,有时他想到外边玩,妈妈说:“必须等妈妈把衣服晾晒完毕之后才可以出去。”佳佳就耐心地等待。

年龄:40~60个月

情绪管理目标:

●在发现自己的行为或语言对于其他的孩子造成伤害时,学会去安慰别人。

●开始学会沟通而非通过暴力解决问题。

案例

冬冬和好朋友闹闹都想翻阅书架上《咕噜牛》那本书,两个人没有抢或者打架,而是彼此同意一起看书。

5步帮助宝宝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可以面对的,不需要被压抑的,是可以被接纳和被疏导的。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多给他方法,多给他做好的示范,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炼成。

步骤1

肯定和接受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成长中伴有各种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孩子表现不出情绪反而让人担忧。

在孩子语言还没有发展起来的过程中,很多情绪孩子没有办法通过语言来表达,在生气或者是觉得非常沮丧的时候,

就会出现一些相对暴力的表现,例如动手打人。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孩子这方面会得到改善。

家长首先要肯定和接受孩子的情绪,然后不断引导孩子学习排解负面情绪的方法。

步骤2

帮助孩子通过语言认知自己的情绪

家长要及时对于孩子的不良情绪做出反应,例如孩子沮丧、伤心,不妨给予孩子一个拥抱,或平静地与之交流不要置之不理。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尽量用词语来描述孩子的情绪,例如,“小朋友把你的玩具抢走了,你是不是很生气?”“你已经试了半天想把这个盖子盖上,但是怎么也盖不上,妈妈知道你很沮丧。”

不用担心孩子的年龄,家长越清楚地表达出孩子的情绪,孩子对于情绪的认知也就越快。

步骤3

培养孩子对于情绪的调节能力

孩子有情绪很正常,但是当情绪出现时,尤其是不良情绪出现时应该怎样调节呢?

首先,孩子学会对于自己不良情绪的疏导能力,不是一生气或不安就要哭闹或束手无策,甚至使用暴力,可以用正确的语言与行动来缓解压力。

其次,培养孩子的挫折感,很多事情都会事与愿违,也不是所有的愿望都会实现,对于立即实现不了的东西要有耐心,对于不能实现的东西也能够放手。

最后,要培养孩子的沟通习惯,学会用沟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家里,有时孩子会急着让妈妈帮助拿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有时很不耐烦,甚至哭闹着要求妈妈,这时,正确的做法则是泰然处之,不理睬他们的哭闹,但可以平心静气地说:“你们要妈妈为你们做事,可不可以改一下口气,而且嘴角可不可以弯上去。”

妈妈的语气与表情会影响孩子,他们会照做,同时也会体会到和平交流的效率。

步骤4

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他人

家长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或言语表情,要让孩子知道家长会很伤心,会受到伤害。大人可以做出伤心的样子,也可以直接告诉孩子。

如果孩子的行为或言语伤害到别的小朋友,家长也应该指出,告诉孩子他这样的行为会让好朋友感到伤心、气愤、失望等。

当然,如果孩子做的事情让大人感到非常高兴,也要表达出来,例如:“你今天自己整理了玩具筐,妈妈好开心!”

步骤5

帮助孩子掌握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

除了要帮助孩子注重别人的感受,家长也要引导孩子学会处理他人的情绪。

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从而伤害到别的小朋友,即便不是故意的,也要学会说:“对不起!”

在日常生活中,家人或别的小朋友不开心,家长要启发孩子想办法去安慰别人。例如可以说亲切的话语、来个拥抱、食物给予等表现。

想要让孩子趁早独立该怎么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尽早的培养孩子们独立。那么问题来了,想要让孩子趁早独立该怎么做?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宝爸宝妈们大家好!我是小美医生心理部的小雪老师,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分享心理育儿知识,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小案例是:

独立这件事得趁早

在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我们急着训练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大运动,可偏偏到了孩子能跑会跳的年纪了,很多家长开始不舍得让孩子动手。

其实,最好的训练就是让他们自己去“做事”。在孩子一岁左右,就可以让他们一起参与收拾玩具。把这一项”家务”当作游戏,让孩子乐在其中,孩子不会腻烦,在游戏中得到了锻炼,在锻炼中也开始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喂饭是中国家长最头疼的一件事,那是因为你放不开你的手。孩子在一周半之后,手眼协调能力已经很好了,这个时候,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吃饭。

但是,很多家长担心饭粒撒得到处都是。我想问一下,是扫地让你抓狂,还

是追着喂饭让你烦躁?孩子在幼儿园自己吃,可回到家就得喂饭,这一点让很多家长头疼。可这些都是自找的,既然他们有能力自己吃,为什么要喂他们?饿了自然就会吃饭,不饿你喂饭,大人孩子都痛苦。

独立是一个习惯,越早培养孩子越好。凡事你都去伸手“帮",他们都会认

为这件事,就应该由家长去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