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岁后,口腔里的乳牙都长齐了,乳牙既白又嫩,一般都称为“小白牙”。但这满口的小白牙极容易受到龋蚀的破坏,父母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刷牙的好习惯。因此,2-3岁的孩子在自己能吃东西后,就应吃点脆性水果或喝点白开水来代替刷牙。而从3岁起,就应该开始刷牙了。

儿童的口腔跟成人一样,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入口,同样存在许多

细菌。并且口腔内的温度又适合细菌和繁殖。儿童每刷一次牙便可减少口腔中70%-80%的细菌,由此可见刷牙的重要性。其次,刷牙还可及时清除牙垢,起到按摩牙龈、促进血液循环以增强它的抗病能力的作用。

但是,有些人对儿童刷牙的重要性不太了解,再加上儿童刷牙比较难于训练,因此儿童有刷牙的习惯还不十分普遍。父母不仅要培养儿童养成刷牙的习惯,而且要教会他们正确的刷牙方法。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这样孩子就可以经常模仿大人,提高孩子对刷牙的兴趣,直到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孩子一时学不会正确的刷牙方法或者不很熟练,父母一定要耐心教导。孩子们对刷牙一般是没有恒心的,就是学会了也不能坚持每天早晚都刷牙,父母要加强督促,应采取鼓励的办法。发现他们的刷牙方法还不正确,就随时加以纠正。

儿童的牙刷、牙膏一定要选择适当,牙刷最好采用小头、软毛的牙刷,牙膏最好选择刺激轻微,而含水果芳香的儿童牙膏,以便提高儿童对刷牙的兴趣。

相关阅读

怎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案例一:

明明今年1岁半,读幼儿园小班,平时挺乖的,一般不会主动攻击别人。有一天早上在幼儿园做早操的时候,莹莹排在明明的前面,做着做着,莹莹突然转过头来,把明明上衣的拉链给拉了下来,明明没有说什么,把拉链拉上去继续做早操。过了一会儿,莹莹又回过头来把明明的拉链给拉下来,明明还是没有说什么,把拉链拉上继续做早操。过了不久,莹莹再一次把明明的拉链给拉了下来,明明这时候二话不说,狠狠地抓住莹莹的衣服用力摇晃,莹莹大声哭了起来。老师看到后,过来严厉地批评了明明,但明明不做辩解。

心理分析

孩子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这是孩子人际交往的需要。有时,冲突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冲突也能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幼儿的冲突有时候会表现在肢体语言的对抗上,但更多表现在口头语言的争执上。但有些孩子不会用口头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或内心的想法,而是采用肢体冲突去解决。

案例中的明明由于年龄小,他不善于用口头语言去解决问题。当他遇到委屈或受到欺负的时候,他刚开始是忍住的,但是,当心里的不满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采取比较暴力的方式去解决。而老师没有了解原因就先批评了明明,其实是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的。至于明明,他也不知道哪里做错了,推人为什么不对,除了打架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专家的话

老师在发现孩子打架的时候,不应该只是大声地呵斥他们,也不要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淘气、不听话。老师应该找时间让孩子把打闹的经过说出来,听听孩子当时是怎样一个想法。如果孩子一下子说不清楚,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说出来。比如刚才那个案例,老师可以这样对明明说:“你可以跟莹莹说你不喜欢她老是拉你的拉链。”接着老师还可以这样问莹莹:“你拉明明的拉链是不是因为你很喜欢他的拉链啊?”如果莹莹回答是的话,那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你可以跟他说你很喜欢他的拉链,问问他可不可以让你玩。”

老师如果这样做,不但能较好地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和孩子的想法,而且还能够引导孩子采取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案例二

亮亮刚满4岁,读幼儿园小班,平时都很听话。有一天晚上,亮亮不知道为什么很晚都不肯去睡觉,一直在客厅玩玩具。妈妈知道平时这个时候亮亮都会很自觉地去睡觉的。可是今天叫了几次他都不肯去睡,嘴里还在说:“下雨,下雨。”于是,妈妈就大声对亮亮说:“你今天很不乖,这么晚了都不睡觉,妈妈很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快去睡觉!”亮亮听到妈妈的批评后只好很不情愿地回房睡觉了。第二天,妈妈跟爸爸谈起这件事情,爸爸就问亮亮:“昨天晚上你为什么不肯去睡觉呢?”亮亮起先什么也不说,再问了几次后,他就吞吞吐吐地说:“昨晚……下雨,外面……黑,我想等爸爸回来……睡觉。”

心理分析

四五岁是孩子语言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有专家研究发现,该年龄段的孩子每天能吸收9个新单词。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能完全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譬如有些语言能力发展相对滞后的孩子。案例中的亮亮平时很听话,下雨不肯睡觉想等爸爸回来,出发点本来是很好的,也是值得鼓励和表扬的。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说这件事,妈妈也就不知道孩子当时在想些什么,孩子看见自己惹妈妈生气了,只好很不情愿地去睡觉。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想说,而是孩子不知道怎么用语言去组织自己的想法并把它表达出来。

专家的话

随着理解能力的增强和已掌握词汇量的增加,这时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具备了口头表达的能力,父母这时候应当有目的地对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训练,促使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比如让孩子看图说话,把已经讲述过的故事复述出来,让孩子自己学着讲故事,背诵、唱儿歌或短的戏曲唱段、参加唱歌比赛、绕口令等。

这些既可以促进口语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也会逐步加强。

案例三“是因为……”

小强今年6岁,读幼儿园大班。有一天,表妹来了,小强把表妹带到他的卧室玩。刚开始,妈妈还听到两个小家伙在房间里玩得挺开心的,但过了不久,妈妈就听见房间里传来了表妹的哭声,妈妈闻声跑进去,发现小强正在拿玩具熊打表妹的头,妈妈赶紧把两个孩子扯开,并且批评小强说:“你再打表妹妈妈就不要你了!”小强刚想解释说“是因为……”妈妈就打断他“你打人你还狡辩?”然后就命令两个小孩在不同的房间玩。

心理分析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产生矛盾十分正常,我们首先不能对此大惊小怪。有很多时候孩子之间的打闹只是他们交往的一种需要,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孩子喜欢恶意打人。案例中的家长在发现孩子打人的时候,只是采取避免或制止的手段。对于打人的孩子,家长也只是采取恐吓或警告的态度,至于为什么要打人,家长听也没有听就给予了否定的态度,这样,就把孩子表达的机会给剥夺了。

专家的话

很多家长不喜欢犯了错误还进行解释的孩子,以为这是在做无谓的狡辩,所以不管孩子说什么都是错的,甚至有的家长听到孩子解释后就更加生气。这样,孩子的表达愿望受到了负强化的作用,以此循环,也就形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所以,当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家长要用平和的态度倾听他们的想法,用缓和的语气回应他们,让他们感到自己受重视,并且明白遇事应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解决。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学会用语言表达意愿、需求、心情、看法,用言语解决争执、矛盾、进行社会交往、人际沟通。从小培养良好的表达习惯。

孩子的表达能力培养一定要从小开始,学会表达才能让孩子更好的跟别人交流,才能更好的被人理解。

儿童早教:如何让宝宝养成爱刷牙的习惯


宝宝来到2,三岁的情况下,牙基础长全,爸爸妈妈应当塑造宝宝积极自身刷牙的习惯性。可是许多宝宝不爱刷牙,爸爸妈妈应当如何文化教育宝宝呢?如何让宝宝养成爱刷牙的习惯?

刷牙的习惯性应当自小刚开始培养,宝宝长到2、三岁的情况下,姿势较为灵便了,就可以使他学着自身刷牙。如何让宝宝养成爱刷牙的习惯?针对不爱刷牙的宝宝,聪慧的妈妈们当然有窍门:

选择武器装备——

小琳很早已对大家成年人刷牙的个人行为觉得好奇心,经常把双手放里口中,作为软毛牙刷一样左右地刷着。因而,我特地区她逛一逛了趟大型商场,让她选择自身喜爱的软毛牙刷,从今以后,刷牙就变成小琳每日必须做的一个游戏。

父母示范性——

茜茜学好刷牙后,常常都是懒惰,因此,每晚入睡以前,我都是和她一起刷。当她见到我一副很用心的模样时,也就跟随老老实实地刷牙了。

互动交流刷牙——

两岁的东西一开始也很讨厌刷牙,我的防范措施是,每一次我给他们刷牙的情况下,容许他给爸爸刷。这样一来,东西一直闹着要帮父亲刷,随后他就老老实实地要我帮他刷了。尽管父亲一直叫哭无际,可确是我们一家最美好的时光。如何让宝宝养成爱刷牙的习惯?

刷牙比赛——

三岁的小新也很不爱刷牙,以便提升他刷牙的兴趣爱好,我们一家人进行了刷牙比赛。即每天早上和睡觉前,一家三口兴高采烈地赶到洗手间刷牙,比谁刷牙最积极主动、最用心、最整洁,主要表现最好是的能获得一朵大红花。就是这样,小新刷牙也越来越积极主动起来了。

反面典型——

兵兵一刷牙就刚开始大吵大闹,大道理一大堆都没有用,怎么办呢?一天用餐时,我的牙一不小心硌在骨骼上,没了一块,兵兵好奇心的问:“妈妈,你干嘛呢?”我讲:“妈妈不留意刷牙,牙就坏掉了。你看看,之后惟恐只有喝汤了。”至那一次之后,兵兵刷牙基础无需提示,自身便会去,还时常地说:“妈妈不刷牙,牙坏了,不能吃好产品了。”尽管自身被当做了反面典型,但看到兵兵能认真地刷牙,也就值了。

如何让宝宝养成爱刷牙的习惯?两岁半的琪琪也不爱刷牙,非常令人头痛。一天,我不经意中获得一个刷牙的宣传手册,上边叙述了一个孩子不爱刷牙,变成龋齿老大的小故事。返回家时,我也讲给了琪琪听,他听了以后特别喜爱,刷牙也越来越积极主动了。

如何让宝宝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的好处

1、结合既有的生活经验:童书中的故事多是以孩子生活经验中熟悉的事情、动植物、或自然界的现象等为主,以简洁、饶富趣味的文字,优美的插图或图片呈现,别具吸引力,让孩子对书有兴趣,愿意和书做朋友。

2、获得知识,增加智能:家有幼儿的父母亲常有的经验,就是孩子常会问一连串有时真令大人招架不住或不知如何回答才恰当。其实这正是孩子求知欲的表现,他们对生活环境中的点点滴滴感到好奇,想一探究竟,而拼命发问。带他们进入书的世界,帮助孩子知道获得知识的途径,并从中获取各种知识与常识,认识在不同时间(历史、现在、未来)空间(城乡、国内外)内人与物体的情景。

3、给予想象的空间:想象是创造的原动力(如若干年前飞上天空只是幻想,却经由有心人不断的钻研、试验终而能成功的翱翔天际),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书中的内容正好提供了想象与幻想的空间,或许因此让孩子发掘兴趣,做更深入的学习,或有从事创造发明的意愿,使梦想成真。

4、了解文字可以代表事物:如藉由制作字卡贴在家中的用品上(如冰箱),帮助他们将物品与文字做一联结。另外,也可让孩子了解阅读是可以把日常所说的话语写下来,帮助他们理解文字与口语的联结可以创造故事,叙述经验(情绪、游玩、学习新事物等),领悟阅读的价值和乐趣。

5、培养思考、推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故事的内涵常会包括一些两难困境(该不该爬树救小猫;爸爸禁止我爬树)、价值模糊(未告知他人即借用物品--尚不能分辨人我之别,或认为用一下下就还没关系)或孩子在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在百货公司中走失),作者固然提供了他的想法与价值观来解决问题,孩子亦可经由阅读的过程或大人的引导,将自己融入故事中来思考。

6、阅读治疗:当孩子遭遇情绪上的困扰或适应的问题时,故事书有时可以成为纾解的一种方式。因为故事中的主角可能也有类似的问题,让孩子有同病相怜,我跟他一样,我并不孤独的想法,因而产生认同感,看完内容之后也能以类似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7、变化气质:多读书能多吸取知识,增广见闻,学习他人成功、失败的经验,做事的方法,幽默的态度,待人处事的方式,久而久之自然能充实个人的内涵,使言谈有物,内盈而外华。

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孩子的用餐好习惯如何养成?好多习惯要从小养成,用餐习惯也是一样的,要从幼儿开始,下面看看该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很多父母经常抱怨说,自从孩子到了1岁之后,吃饭便成了一件令他们头疼的事。孩子总是不好好吃饭,每次吃饭时,不是看电视,就是爬上爬下、玩玩具,要不就是要大人喂,甚至是要满屋追着到处喂饭。每次家里吃饭时就会搞得跟打仗一样,即便再美味的食刀,也被这种就餐的氛围给搞砸了,弄得父母们苦不堪言。

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没有科学地喂养孩子。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呢?

1.给宝宝创造一个安静的用餐氛围

2.放手让宝宝自己吃

3.给宝宝准备专座与专用餐具

4.在正餐的时间里用餐

5.给宝宝定规矩

6.给孩子适度的选择

7。促进孩子的食欲

新鲜的空气和阳光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因素,经常进行锻炼和户外活动能促使孩子食欲的增加和对营养的吸收。父母还可以在用餐前,让孩子看看画报,陪孩子做做游戏,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提高摄食中橱的兴奋性,使消化液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食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