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早教故事
2020-10-03 胎教早教故事 胎教早教 早教玩具儿童早教:如何让宝宝养成爱刷牙的习惯。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儿童早教:如何让宝宝养成爱刷牙的习惯》,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宝宝来到2,三岁的情况下,牙基础长全,爸爸妈妈应当塑造宝宝积极自身刷牙的习惯性。可是许多宝宝不爱刷牙,爸爸妈妈应当如何文化教育宝宝呢?如何让宝宝养成爱刷牙的习惯?
刷牙的习惯性应当自小刚开始培养,宝宝长到2、三岁的情况下,姿势较为灵便了,就可以使他学着自身刷牙。如何让宝宝养成爱刷牙的习惯?针对不爱刷牙的宝宝,聪慧的妈妈们当然有窍门:
选择武器装备——
小琳很早已对大家成年人刷牙的个人行为觉得好奇心,经常把双手放里口中,作为软毛牙刷一样左右地刷着。因而,我特地区她逛一逛了趟大型商场,让她选择自身喜爱的软毛牙刷,从今以后,刷牙就变成小琳每日必须做的一个游戏。
父母示范性——
茜茜学好刷牙后,常常都是懒惰,因此,每晚入睡以前,我都是和她一起刷。当她见到我一副很用心的模样时,也就跟随老老实实地刷牙了。
互动交流刷牙——
两岁的东西一开始也很讨厌刷牙,我的防范措施是,每一次我给他们刷牙的情况下,容许他给爸爸刷。这样一来,东西一直闹着要帮父亲刷,随后他就老老实实地要我帮他刷了。尽管父亲一直叫哭无际,可确是我们一家最美好的时光。如何让宝宝养成爱刷牙的习惯?
刷牙比赛——
三岁的小新也很不爱刷牙,以便提升他刷牙的兴趣爱好,我们一家人进行了刷牙比赛。即每天早上和睡觉前,一家三口兴高采烈地赶到洗手间刷牙,比谁刷牙最积极主动、最用心、最整洁,主要表现最好是的能获得一朵大红花。就是这样,小新刷牙也越来越积极主动起来了。
反面典型——
兵兵一刷牙就刚开始大吵大闹,大道理一大堆都没有用,怎么办呢?一天用餐时,我的牙一不小心硌在骨骼上,没了一块,兵兵好奇心的问:“妈妈,你干嘛呢?”我讲:“妈妈不留意刷牙,牙就坏掉了。你看看,之后惟恐只有喝汤了。”至那一次之后,兵兵刷牙基础无需提示,自身便会去,还时常地说:“妈妈不刷牙,牙坏了,不能吃好产品了。”尽管自身被当做了反面典型,但看到兵兵能认真地刷牙,也就值了。
如何让宝宝养成爱刷牙的习惯?两岁半的琪琪也不爱刷牙,非常令人头痛。一天,我不经意中获得一个刷牙的宣传手册,上边叙述了一个孩子不爱刷牙,变成龋齿老大的小故事。返回家时,我也讲给了琪琪听,他听了以后特别喜爱,刷牙也越来越积极主动了。
相关知识
让宝宝养成爱牙好习惯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为了婴幼儿智利的开发,许多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教。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让宝宝养成爱牙好习惯》,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拥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齿,但很多时候事与愿违,不是牙齿不整齐,就是长蛀牙。那么,应该怎样给宝宝做牙齿护理呢?1.护牙从第一颗牙开始
当宝宝长出第一颗牙,妈妈就要为宝宝做口腔护理。早晨及晚上临睡前,在食指上缠上干净的纱布,沾清水清洁牙齿及牙龈,有利于保持乳牙清洁,按摩牙龈也可促进牙齿萌出。出牙后的宝宝,平时每次喝完奶后,要给宝宝喝几口白开水,以清洁口腔,保护牙齿。
2.养成早晚刷牙好习惯从3岁起就可以让宝宝学习自己刷牙了。刷牙是为了保持口腔清洁,刷净牙缝里的食物残渣。小孩开始刷牙时最好不要用牙膏,避免牙膏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恶心,等熟练后再使用牙膏。
3.教宝宝正确刷牙正确地刷牙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给宝宝买软毛保健牙刷;将牙刷毛放在牙齿与牙龈交界处,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与牙齿表面呈45度角,原位水平颤动,然后顺着牙缝竖刷。也可以采取在牙面划圆圈的方法;按照一定顺序,牙齿的各个部位都刷到;早晚刷牙;每次刷牙2~3分钟。
4.吃东西过后漱口每次吃过食物后,尤其是吃过甜食后,要及时让宝宝喝白开水漱口,防止食物残渣伤害牙齿。
5.睡前不吃东西人在睡着后,唾液分泌会减少,而唾液可以冲走细菌并抑制细菌繁殖。如果睡前不刷牙或没刷干净,食物残屑在细菌作用下很快就会发酵产酸,再加上口腔因睡眠而缺少唾液,不能稀释中和细菌产的酸,牙齿就很容易受到腐蚀,日久就可能引发龋齿。所以在睡前刷牙,把留在牙缝和牙面上的食物残屑刷干净,刷完后不再吃任何东西,就可以维护一夜的口腔卫生。
6.在运动中保护牙齿有些宝宝喜欢运动,刚刚四五岁大就开始玩轮滑、滑冰、足球、冰球等活动,但在运动中,难免有伤害。因此口腔医生建议:易发生撞击导致牙外伤的高强度、对抗性运动,最好佩戴牙托。防护牙托是一种弹性片状减震装置,它能在运动中保护牙及周围组织、颌骨和脑,避免其受到冲击和损伤。目前在私人牙科诊所做牙托很方便,而且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
7.每年定期检查牙齿宝宝乳牙萌出后,父母就应带宝宝看一下牙医,听从牙医的指导。学会保护孩子的乳牙,每半年要到牙科做一次全面检查。到了孩子们乳恒牙交替时,牙齿的变化明显,家长们应3个月~6个月就带孩子到牙医那里,如果牙齿有问题,可将牙齿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避免今后的痛苦。
怎样让儿童养成良好刷牙习惯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怎样让儿童养成良好刷牙习惯》,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2岁后,口腔里的乳牙都长齐了,乳牙既白又嫩,一般都称为“小白牙”。但这满口的小白牙极容易受到龋蚀的破坏,父母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刷牙的好习惯。因此,2-3岁的孩子在自己能吃东西后,就应吃点脆性水果或喝点白开水来代替刷牙。而从3岁起,就应该开始刷牙了。
儿童的口腔跟成人一样,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入口,同样存在许多
细菌。并且口腔内的温度又适合细菌和繁殖。儿童每刷一次牙便可减少口腔中70%-80%的细菌,由此可见刷牙的重要性。其次,刷牙还可及时清除牙垢,起到按摩牙龈、促进血液循环以增强它的抗病能力的作用。
但是,有些人对儿童刷牙的重要性不太了解,再加上儿童刷牙比较难于训练,因此儿童有刷牙的习惯还不十分普遍。父母不仅要培养儿童养成刷牙的习惯,而且要教会他们正确的刷牙方法。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这样孩子就可以经常模仿大人,提高孩子对刷牙的兴趣,直到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孩子一时学不会正确的刷牙方法或者不很熟练,父母一定要耐心教导。孩子们对刷牙一般是没有恒心的,就是学会了也不能坚持每天早晚都刷牙,父母要加强督促,应采取鼓励的办法。发现他们的刷牙方法还不正确,就随时加以纠正。
儿童的牙刷、牙膏一定要选择适当,牙刷最好采用小头、软毛的牙刷,牙膏最好选择刺激轻微,而含水果芳香的儿童牙膏,以便提高儿童对刷牙的兴趣。
如何让宝宝爱上刷牙?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两岁半,20颗乳牙都萌出后,就可以开始教孩子学刷牙;3岁左右就应该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刷牙不仅可以清洁牙齿、去除牙菌斑,还可以起到按摩牙龈,促进牙龈血液回圈的作用,能够改善局部营养和氧的供应,以利组织代谢,提高牙龈的抗病能力。
1.兴趣激发
妈妈可以找来一些有趣的,内容围绕刷牙的DVD给宝宝看,通常这些DVD上会有小动物讲刷牙故事,小朋友表演刷牙舞蹈或唱刷牙歌等等,能大大激发宝宝刷牙的兴趣。另外,妈妈还可以教宝宝一些有关刷牙的儿歌,比如“小牙刷,手中拿,用牙膏,来刷牙。牙膏沫,满嘴巴,像胡子,白花花。”朗朗上口的儿歌也会激发宝宝刷牙的兴趣。
2.和宝宝一起刷牙
“宝宝,我们一起来刷牙吧!宝宝刷大门牙,妈妈刷里面的牙齿。”妈妈不妨试试这个分工负责的刷牙办法,也可以让让宝宝刷第一遍,妈妈来刷第二遍。
一开始,宝宝当然刷得不熟练,那么,难度大的部分就由妈妈来代劳吧!然后再慢慢地让宝宝学会自己刷牙。另外,妈妈如果和宝宝一起刷牙,也会让宝宝兴致盎然。看到妈妈嘴边上突然冒出白花花的“胡子”,会让宝宝开心不已。
3.对着镜子刷牙
如果刷牙的地方有一面大镜子,那整个刷牙过程就会变得不一样。家长可以引导宝宝看着镜子边刷牙边做鬼脸。同时,对着镜子刷牙,宝宝还可以自己检查有没有把牙齿刷干净。妈妈可以鼓励宝宝边照镜子边刷牙,“宝宝,看看你的眼力好不好,你能看到牙齿里很小的脏东西吗?”许多宝宝喜欢照镜子,妈妈不妨让宝宝在镜子前面多停留一些时间。如果妈妈能设法让刷牙变得有趣,那教宝宝刷牙的过程肯定不仅会“事半功倍”,更会乐趣多多。
4.给玩具娃娃刷牙
妈妈教宝宝刷牙时,可以告诉宝宝:你学会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就可以给你的玩具娃娃刷牙了。这个游戏对女宝宝特别有用,妈妈还可以让宝宝当“牙医”,给玩具娃娃检查牙齿有没有得病。许多宝宝可能知道刷门牙时要上上下下地刷,但在刷牙时,他们常常又容易忘了。所以,家长可以在宝宝给玩具娃娃刷牙,在一边说:“前面的牙齿要上上下下地刷。”重复得多了,他也就记住了。同时,妈妈适当地“恭维”宝宝给玩具娃娃刷得真好,可以更好地激发宝宝刷牙的兴趣。
5.洗澡时刷牙
有的宝宝不爱刷牙,但几乎没有宝宝不爱洗澡。宝宝爱洗澡大多是因为喜欢玩水、玩泡沫,妈妈可以让他洗澡的时候刷牙,和他比赛谁刷牙的泡泡多。宝宝洗澡完了,妈妈要检查一下:“还有什么地方没有洗干净呢?让我看看,脏东西是不是藏在小嘴巴里呢?”要让宝宝明白,牙齿没刷干净,不能算洗澡完了。从洗澡刷牙过渡到每天两次的正常刷牙,这个过程要慢慢来。
婴幼儿牙刷怎么选:
1、刷毛要软,刷头要小,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地接触到宝宝所有的牙齿,包括最里面的牙齿。
2、刷面平坦,并且刷毛的顶端是圆体形的,这样才不会刮伤宝宝的牙龈。
3、成人牙刷不适合年幼的孩子,因为刷头太大,宝宝用起来不舒服,刷毛也可能太硬,会磨损宝宝的牙齿和牙龈。
4、选择刷柄较“硬”的牙刷,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锻炼肌肉运动技巧。
5、竖直放置牙刷,并保持干燥。确保各个牙刷的刷毛彼此不会相触,防止细菌从一支牙刷传到另一支牙刷。
6、当牙刷出现磨损比如说刷毛散开时,就要更换牙刷。
7、无论如何,至少每4个月就要换一支牙刷,并且生病以后一定要换牙刷,因为旧的牙刷上可能藏有细菌。
如何让宝宝养成观察好习惯?
观察,是不是用眼睛看就可以了呢?当然不是,要学会完整有效地观察事物,或许还需要用到宝贝的鼻子、耳朵、手甚至嘴巴,自然还包括宝贝的大脑。要让宝贝从小就养成观察的习惯,可不仅仅是引导他去看就OK的事情,还需要更多别的。
生活场景描述
10个月的丁丁坐在小推车上,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到一根头发丝。他立刻对这根头发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家伙用小手捏捏头发丝,然后将头发丝捏起放嘴里舔舔,拿出来,将其放在小推车面前的挡板上拍打几下……就这样,丁丁不断地重复着这些动作,一副乐在其中的摸样。在一边擦拭柜子的丁丁妈猛一回头,发现丁丁正往嘴里塞头发丝呢。丁丁妈赶紧掰开他的小嘴,将头发丝拽出来扔了。丁丁嘴里的头发丝被妈妈“抢”走了,立刻不高兴地哭闹起来,那摸样看起来十分伤心。妈妈十分困惑,一根小小的头发丝,他怎么就会喜欢到这种程度呢?
宝贝观察的习惯与生俱来
只要我们稍微留意,类似丁丁这样的行为随时都会发生在我们的宝贝身上。实际上,这就是宝贝观察习惯的萌芽。可以说,宝贝观察的习惯从他一出生就开始养成了,下面这些常见的情景就是最好的说明:
*新生儿对人脸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清醒的时候,不管谁的脸凑近他,他都会好奇地看着这张脸。当妈妈的脸靠近宝贝时,他会显得更为痴迷而充满热情。
*随着宝贝的视觉发育成熟,他对周围越来越多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因此,我们常常会发现他正盯着某个东西“发呆”。
*当宝贝小手变得越来越灵活之后,他会拿起他喜欢的某个玩具或者小手触及的其他物品,放在眼前翻过来掉过去地看,并时不时地将这个物品放进嘴里啃啃,在周围的物体上敲敲,或者将这个东西扔到地上,捡起来,继续扔,乐此不疲。
*宝贝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一旦换了新的居住环境,他可能就会在夜间哭闹,变得比以往粘人等等。
*当身边突然出现一个陌生人的时候,几个月的宝贝就会表现出一种紧张感,显得比较怕生。虽然每个宝贝的表现都不太一样,但是他们都能通过他的身体语言或者表情敏感地表达出一些信息,让成人意识到这个陌生人的来临搅乱了他内心的宁静。
所有这些都说明,宝贝对他视力所及的一切都十分敏感。可以说,观察是宝贝赖以生存的一个基本能力,它与生俱来,并不需要我们挖空心思去培养。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只是保护并且引导他更好地观察,帮助他保持观察的习惯而已。
宝贝观察事物的特别之处与成人不同,宝贝观察事物会有他的一些特别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全方位地观看事物
物体的任何一个侧面对宝贝来说都是非常神奇的,因此,他会好奇地选择不同的角度去观看一个物体。这就是为什么当他手里抓到一个玩具的时候,他常常会两只手不断地倒过来掉过去地看,相反并不急于以“正确的方式”去玩这个玩具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他的玩具,周围的其他物体,他逐渐整合出了他看到的每个物体的特性。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他才能学会不管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都能一眼就看出,他眼前的这个物体究竟是什么。
2。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
除了用眼睛看之外,宝贝还有他更多观察事物的绝招。那就是调动其他感觉器官的积极性,从视力之外更好地感知事物。因为有这种需求,一旦他手里拿到某个东西,他就不会仅仅停留于去看这个物品了,他还可能会用小嘴去啃一啃,用鼻子闻闻,用小手拍拍,拿起这个物体在其他地方敲敲打打,把这个物体扔到地上等等,通过这种全方面地感知,宝贝才能更好地了解他接触到的每个物体。
3。对“垃圾”有特别的偏好
如同前面事例中的丁丁一样,几乎每个宝贝都对他视野内发现的一切有着浓厚的兴趣,连那些在我们看来根本就不值得他去探究的小东西,诸如头发丝、小线头、小碎纸片、一片偶尔飘过来的小树叶、一根小得不能再小的小树枝、几粒细沙、一颗烟头……他一样好奇得不行。并且,令很多父母苦恼的是,越是那些看起来不怎么显眼的脏脏的东西,他们似乎越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有的宝贝会在某个阶段着迷地收集类似烟头、花瓣、小石子、枯树枝一类的小东西,根本就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训导,固执地将这些东西纳入囊中,时不时摆出来痴迷地研究一番。而且,他们的双眼似乎格外锐利,常常是不经意间扫视一下就能准确地发现目标。
帮助宝贝保持观察习惯的策略
既然宝贝观察事物的习惯与生俱来,为什么越长大,他们对身边的很多事物就会变得越来越淡漠,显得越来越粗心,丧失了观察的良好习惯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打压了他们这种观察的热情,或者没有对宝贝观察的习惯进行科学的引导。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宝贝观察的好习惯呢?
1。尊重宝贝观察的心理需求
实际上,像小石子、枯树枝、沙粒、小线头一类的小东西都是天然的物品,不会给宝贝的健康带来特别的危害。相反,寻找这些小东西、玩弄这些小东西还是锻炼宝贝观察力非常好的一种方式。比如,当宝贝手里握着一个小石子的时候,他可以观察到这个石子不同侧面的形状,它的颜色,质地,粗糙度,它在不同光线背景下的反光,它掉落时在地面滚动的情形,掂在手里的重量等等,这诸多的特性都可以被宝贝轻易地观察到。因此,与其禁止宝贝接触这些东西,不如将他的小手清洗干净,尊重他发现收集这些东西的癖好,满足他的这种心理需求,这对他观察习惯的保持会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2。引导宝贝更为细致地观察
观察的机会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除了尊重宝贝那些特殊的观察的需求之外,我们也可以引导他更为细致地去观察一些事物。如果宝贝喜欢捡拾小石子,我们就可以跟随他的这种兴趣,在外出的时候跟他一起去捡拾小石子:“嘿!看看,我捡到一圆圆的小石子呢!你能找到一个比我这颗还小的小石子吗?”当妈咪和宝贝双眼对视的时候,不妨来上一句:“哈,我看到你眼睛里有一妈咪呢!你看到妈咪眼睛里有什么吗?”转动一下身子,你眼睛里的投影也会跟着改变,于是,这项观察的活动就可以无限地拓展开了。
3。在变化中创造观察的机会
没有比看到有变化的事物更令宝贝兴奋的了。一根小线头或者头发丝,它可以在我们双手的作用下变出无数的形状和花样,永远都不会重样。因此,当宝贝手里捏着一根小线头时,难怪他会对这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东西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了。如同宝贝玩线头或者头发丝的游戏一样,两个或者多个事物组合起来,给某个事物施加一个作用力,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气候条件、在运动过程中观察……许许多多的可能造就了太多观察的机会。如果总是这样引导宝贝去观察,他观察的动力就不会消失,而他观察的习惯也会永久保持下去,自然也就不需要我们在他上学之后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你要细心点,要认真观察”之类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