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事情,成人想要帮助宝宝,宝宝却愿意“自己来”,这并非坏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讲,“自己来”标志着宝宝自我意识及独立意识的萌发和增强;从教育的角度讲,“自己来”有益于宝宝独立自理能力的培养及自信心的培养。那么,如何因势利导把宝宝的意向“自己来”变成正向的力量促其更好地成长发展呢?

1、更新爱的观念,改变爱的方式,把学习的机会交给宝宝,培养宝宝自理的能力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为其今后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是对宝宝理智的爱,真正的爱。但是这种爱的观念和方式往往被许多父母所忽视。一般情况下父母对宝宝的疼爱表现在细致周到的照顾上,并事事代劳。殊不知这些父母在不经意间丢失了宝宝动手学习的机会,造成宝宝的依赖性,使其失去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实在令人遗憾。改变爱的方式就是要注重宝宝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

2、确定适当范围,支持宝宝“自己来”。凡是宝宝能自己做的事,必须支持他自己做,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扩大“自己来”的范围。如1岁的宝宝吃饭时要自己来,便可满足其要求,不要怕他把饭洒到桌上;2岁左右的宝宝要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爬楼梯、穿脱鞋子等等,均应支持,允许他自己做。这样既可锻炼宝宝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又可增强宝宝自理的能力。

3、耐心指导,教会技能。由于宝宝年龄小,能力差,在尝试“自己来”时往往搞得一塌糊涂,这时父母应耐心指导,做好示范,教会宝宝“自己来”的技能,帮助宝宝进步、成功,从而获得足够的自信心。切忌苛求斥责,否则势必导致宝宝胆怯、消极、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

4、经常提醒,持之以恒。许多事情宝宝要自己来只是凭一时的兴趣。而宝宝的兴趣广泛却并不稳定,往往今天要自己做的事情明天就不感兴趣了。因此要使宝宝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无须靠父母的帮助和督促。经常提醒宝宝按时去做该做的事,如“该洗脸了”“该洗手了”等。若宝宝不愿自己做时则可说:“妈妈知道宝宝很能干,一定会做的。”或说:“宝宝上次做得那么好,今天一定做得更好。”以此来强化爸爸妈妈的指令,激励宝宝持之以恒,以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另外,当宝宝在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时,父母应看着他做完这件事,不要让其他事情分散他的注意力,防止他半途而废或不负责任地乱做一气。事情做完后应及时评价,特别应多给正面的赞扬鼓励,以强化宝宝的良好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

如果宝宝愿意自己来做的事情确属其力不能及时,要耐心讲清道理,让宝宝明白不能自己做的原因,而不能只是简单的制止。

扩展阅读

宝宝睡觉总要“抱抱”怎么办


宝宝哭了,妈妈抱抱!宝宝要睡觉了,妈妈抱抱!宝宝生病了、心情不好了,妈妈抱抱!其实是妈妈们让宝宝养成了“抱抱”的习惯。当你发现无法把宝宝放下的时候,想改就很难啦!

宝宝睡觉总要“抱抱”怎么办

妈妈们的老大难

菲菲妈:我女儿刚满月,每次吃奶还没吃完就把眼睛闭上了,我以为她睡着了。刚放到床上她就醒了,又哭又闹,我只好再把她抱起来哄上半天。

叮当妈:我儿子快两个月了,白天睡觉的时候几乎都要抱在手里,而且还要边走边抱,一把他放到床上他就会醒来,动作再轻也没用。婆婆说孩子小也不重,抱着就抱着吧。

抱睡的弊大于利

宝宝需要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让孩子独自躺在舒适的床上睡觉,不仅睡得香甜,也有利于心肺、骨骼的发育和抵抗力的增强。如果经常抱着孩子睡觉,孩子睡得不深,醒后常常不精神,影响睡眠的质量;抱着孩子睡觉,他的身体不舒展,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尤其是四肢的活动要受到限制,不灵活、不自由,全身肌肉得不到休息;抱着睡觉也不利于孩子呼出二氧化碳和吸进新鲜空气,影响孩子的新陈代谢;同时,还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总之,经常抱着孩子睡觉对孩子而言是弊大于利。

宝宝为何放不下

主观因素:宝宝的本能需求

新生儿初到人间,肌肤渴望爸爸妈妈的爱抚。躺在父母的怀中会让宝宝感到温暖、安定,这是宝宝的正常心理需求,爸爸妈妈应尽量满足。这也是培养亲子关系的好方式。但是,父母如果总是“爱不释手”,只要宝宝一哭,就抱在怀里哄,尤其在晚上,常常抱到孩子睡熟后才把他放在床上。时间长了,宝宝就有了过分依赖的心理,最后变成了只有抱着才肯睡觉的坏习惯。

客观因素:错误做法导致坏习惯

很多时候,宝宝的坏习惯都是大人帮他养成的,要改正宝宝的坏习惯,家长应该做这些:睡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平时要经常抚摸宝宝,不要让他感到孤单,有充分的安全感就不会害怕一个人睡;不给孩子养成在手上抱着睡的习惯。秦朗

狠狠心告别抱睡

家有小女:不断重复

如果孩子放在床上醒了就再哄他睡,睡了再放床上,这样反复,一般4—5次后,他实在困了就会睡着了。反正醒了就哄、睡了就继续放,这样不断重复,让宝宝慢慢习惯吧。

Younger:硬起心肠

我有个老外同事,说他不抱孩子时,孩子哭了5个小时,第二天哭了1小时,第三天就好了,关键是要硬得起心肠。

皮球妈:半怀抱、半床铺

开始时依然是抱着他睡,一旦睡着马上放在床上,但是妈妈不要马上离开,依然用身体挨靠着孩子,这时孩子正处于轻度睡眠,以为还是在妈妈的怀里,让他慢慢适应“半怀抱、半床铺”的感觉。

婷婷:放到床上有技巧

把宝宝放到床上可是要有技巧的,妈妈盘腿坐床上,把宝宝抱怀里,等孩子入睡后把腿分开,轻轻地把宝宝放在床铺上,然后撤出抱着宝宝下半身的那只手,把小枕头塞在宝宝头下面,再轻轻地抽出另一只手。

来,背背!来,抱抱!


伟大的作品是平静的

有作家说过,真正凶猛的动物都具有平静的外表,同样,真正伟大的作品,也是平静的。从幼儿读物角度来说,流行卡通、充满搞笑、暴力内容的漫画、动画不可谓不好看,但它们最终只是过眼云烟。上升一点来说,这是全人类的要求——我们有时候还是希望看点有品位、有嚼头的东西。

21世纪出版社的《背背,背背》和《抱抱,抱抱》是日本绘本界的“巨人”——长新太的作品,这两本书的主题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平静到不能再平静:

“背背,背背,来,背背!”——小恐龙爬上了大恐龙的背,小鱼儿游上了大鱼儿的背,还有小龙虾、小雨伞……都被它们的妈妈背在背上。“背背”就是温暖的相依相偎。

“抱抱,抱抱,来,抱抱!”——大猫咪把小猫咪揽在胸前,大狗把小狗拥进怀抱……你肯定想不到,还有大冰淇淋抱着小冰淇淋,大面包抱着小面包!而所有的拥抱都是爱在萦绕。

《背背》和《抱抱》讲的就是爱,但是作者没有走流行的大众路线,没有把画面处理成甜腻的柔美风格。好看精致的图画组合起来并不等于好图画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恰恰相反,过于精彩纷呈、花里胡哨的画面常常会阻碍孩子对故事内涵的体认,会阻挡图画书通向经典的路途。

《背背》和《抱抱》充满了特别的情感,为了烘托这种情感,作者采用了异常明亮的色彩,那些鲜亮的荧光红、荧光黄甚至让我有一种眯起眼睛来的感觉。是啊,至高无上的爱不正是让我们眯起眼睛来景仰、膜拜的吗?而那些稚拙的造型、粗砺的线条传递出的是天真、纯美的儿童画味道。小读者们可以不识字,也可以不认得书中的动物,但他们一定能体会到“背背”、“抱抱”带来的幸福感受。

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特梭利有过一个美妙的比喻:如果一个人在空气清新的森林或大海边散步,感觉到心旷神怡。这时,突然从远处传来柔和的、辽远的钟声,一下子,这个人体验到,心中的那份美好感受得到了新的提升和深化。我想,一本好的图画书所传达出来的爱,也如同这辽远的钟声一般,涤荡着、净化着孩子的心灵。

在《背背》和《抱抱》中,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背,可以抱的。大球抱着小球,大面包抱着小面包,大秋千背着小秋千,大伞背着小伞……而《背背》的最后一页是,父亲的背上背着两个小孩;《抱抱》的最后一页是,母亲的怀里搂着两个小孩。这里,作者作了归纳总结: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一切生命都享有着浓厚的母爱和父爱。

长新太的风格

好的图画书或以故事胜,或以绘图胜,或以主题胜,或者三者兼而有之,长新太的图画书则以风格见长,尽管风格离不开故事、绘图、甚至主题。有了这些,还有如何处理和表现的问题。对于长新太来说,后一点可能更为重要。必须指出,风格是一个综合体,倘若只看表象的文字与图画,那我们对长新太的风格最好三缄其口。而风格的另一部分,譬如长新太在多部作品中从锐利的线条到流利的线条,从温暖的曲线再到大胆的用色,他的作品始终具有前卫的特点和不断探索的风格。许多人在年轻时能写出优美而有力的作品,却在年龄渐长以后,不可遏制地显露出疲态来。精神的创造力无可奈何地被疲惫击倒,被肉体消磨殆尽,但这一点与长新太是绝缘的,他的永不枯竭的创造力体现在方方面面。

以《背背》和《抱抱》为例,除了图画上的特色以外,这两本书的语言也很有特点。画面中,不同的角色一一登场,但作者在介绍这些角色时,用的都是象声词。他不说“大球,小球抱在一起”,而说“骨碌,骨碌!来,抱抱!”不说“大面包,小面包抱在一起”,而说“热乎乎,热乎乎,来,抱抱!”所以,这本图画书只能看,只能读,不能复述,如果你把故事复述成:“大猫咪把小猫咪抱在怀里,大狗把小狗抱在胸前”,那可真是暴殄天物大煞风景了。

细节上的到位是一本图画书品质的保证。作者在《背背》的环衬上画满了一对对鲜红的椭圆形,大椭圆背着小椭圆;在《抱抱》中,环衬上布满了一对对鲜红的手掌,它们相向摊开,构成了拥抱的姿势。这两处的画龙点睛,使《背背》和《抱抱》毫无争议地归入经典的行列中。

温暖地看,温暖地读

一个作家(或者画家)毕生著作许多,但他的灵魂却只会栖息于其中的某一部当中,也许并不是为他赢得盛名的那一部。应该存在这样一部书,抑或只是一篇短短的文章,其中可以辟出一条清晰的路径,沿着它逆向行走,作者将会回到原点。那里是他最先看到、第一次产生爱和表达冲动的世界。没有文字资料可以证明《背背》和《抱抱》是这样的一本书,但我相信,如果没有人之初的温暖感动,作者不可能创作出这样的杰作。是的,《背背》和《抱抱》来自作者生命的原点,并以这个原点为核心,将爱意辐射到小读者的生命初始之中,从而点亮他们的一生。

看《背背》和《抱抱》,欣赏那些大胆的线条、色彩、构图;读《背背》和《抱抱》,吟咏那些简单到叽哩咕噜的语言。一边看,一边读,一边搂着、抱着自己的孩子,周遭的气氛好像夕阳余辉映照下用火炖煮已久的家乡菜一样让人感到妥帖和舒心。菜炖了很久,真的已经很久、很久了,甚至久到不能再久了。

绘本作者介绍

长新太,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蒲田工业学校,本名铃木治,漫画家、插画家、绘本作家。与其绘本界“巨人”称号相映成趣的是,他的作品往往灵动而巧妙,充溢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色彩、动感的幽默和真挚的儿童情趣,被很多人视为绘本创作的极高境界。

长新太早年以画电影广告牌为生,以逼真的人像画出名。1945年,他在东京《日日新闻》漫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二年便进入这家报社工作。他的第一本儿童读物作品是《做报纸的过程》。在对绘本还并不了解的情况下,他接受好朋友堀内诚一的邀请为《加油,猴子萨兰》做插图,没想到竟一下子为当时日本绘本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接着,他的《多嘴的荷包蛋》被评为第五届文艺春秋漫画奖,并以修订版夺得了国际安徒生奖国内奖。另外,长新太还为《山那边是蓝色大海》等多部作品绘制插图,散文集《卷心菜通讯》、《骑着白铁皮马桶》等也很有特色。1977年,他的《猫头鹰阿姨,春天来了》又名列讲谈社文化奖,而著名的《圆白菜小弟》更是在1981年获得了第四届绘本日本奖大奖。

教宝宝自己吃饭


有的宝宝3岁多了,还不会自己吃饭,有的父母因此而不愿意送宝宝去幼儿园,担心宝宝在幼儿园没有人喂饭,吃不饱。不会自己吃饭的宝宝一般还伴有挑食、偏食、吃饭慢等一系列饮食习惯方面的问题。其实,应尽早养成宝宝自己吃饭的习惯。

专家认为,吃饭不仅能为宝宝提供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而且宝宝的饮食行为发展是否正常,还关系到宝宝的精神和社会心理的发育发展。为宝宝选择哪些食物、进食量、喂哺方式、时间、间隔、餐次等等,与父母的素质、家庭养育传统及社会时代文化都有密切关系,这些因素既可能对宝宝生长发育产生积极影响,也会造成宝宝喂养困难,损害宝宝的身心健康,甚至引起将来在情感、心理、社会交往和体质发育等方面的不少问题。

有经验的父母可以发现,宝宝10个月以后(有的宝宝可能还要早),当他习惯于用勺子吃辅食时,每次喂饭他都喜欢来抢夺你手中的餐具,这是训练宝宝自己吃饭的一个很好的时机。这时候,你可以在每次喂饭时,也给宝宝另外准备一个勺子和一个小碗,当然应该是不易碎裂的塑料制品,让宝宝自己拿着,比划比划,这时的宝宝一般不会来挖碗里的食物,而是拿着餐具高兴地敲敲打打,对吃饭也更加有了兴趣。

过一段时间后,也许在1岁左右,宝宝可能就会用勺来挖碗里的食物,并模仿大人把勺子里的食物送到自己嘴里,想自己“吃饭”。这是训练宝宝自己吃饭的最好时机。这时的宝宝很可能因此会把饭菜洒得一身一地。有的妈妈爱干净,也怕麻烦,不愿意宝宝把一切弄得脏乱不堪,往往就生气地制止宝宝这种行为,岂不知这样做实际上是扼杀了宝宝自主自立学吃饭的萌芽,时间长了,宝宝就会认为吃饭就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与自己无关。

正确的做法是:给宝宝穿上一个围兜,尽量防止弄脏衣服,但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妈妈对此不要太在意。然后在喂宝宝的同时,把饭菜也拨一点点在宝宝的小碗里,比如几粒米饭、一片菜叶,让宝宝试着自己挖起来送进嘴里,开始不成功没关系,允许宝宝多次尝试,即使饭菜洒到了地上,这时也不应该过分批评宝宝,更不能因此而制止他。很快你会惊喜地发现,宝宝能够比较自如地完成这个动作了,这时要及时鼓励宝宝,夸奖他说:宝宝真能干,自己会吃饭了。这样宝宝也会很开心,自己动手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当然,这时宝宝吃饭主要还是要靠大人喂,只是要允许宝宝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不能一味地包办代替,打击宝宝自理的积极性。

随着宝宝动手能力的加强,可以试着让宝宝独立吃完一部分食物。比如,在碗里饭菜所剩不多时,让宝宝自己吃掉剩余的食物,如果宝宝能够独立完成,就予以积极鼓励,这会让宝宝产生一种成就感,也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对于一些小馒头、小包子之类食物,完全可以让宝宝自己拿着吃。这样有的宝宝在1岁半以后,慢慢地就可以逐渐过渡到自己吃饭了,甚至有的宝宝两岁左右就可以使用筷子夹菜了。等宝宝会自己吃饭以后,有时也会不肯自己吃,这时不要过分迁就他,告诉他吃饭是他自己的事,让别人喂饭没羞。使他树立自立光荣的意识和观念。这样到3岁时宝宝上幼儿园后,就不用担心宝宝自己吃饭的问题了。

有的父母或老人心疼宝宝,凡事总爱包办代替,总说宝宝还小,长大自然就会了。殊不知宝宝的许多坏习惯都是大人“培养”出来的。就从自己吃饭这件事来说,如果大人总是过分主动,宝宝自然就会相应被动,久而久之,不仅在吃饭这件事上总处于被动状态,甚至连性格和其他行为习惯都会变得被动起来,缺乏自信,自理能力差,依赖性越来越强,责任心淡薄。这对宝宝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培养宝宝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

鼓励宝宝喜欢自己


幼儿期是自我评估的萌芽和发展时期,积极正面的鼓励,安全温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有助于幼儿形成高自我评估,反之则会导致低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高的孩子比较善于自己解决问题,喜欢与外界交流和参加小组活动,乐于遵守游戏规则,自信快乐。自我评估低的孩子不愿意尝试新事物,会经常说一些消极的话,如“我不行”,“我太笨了”,“我又错了”等,他们轻易地放弃努力的机会而等待别人的帮助,容易失望,情绪不稳定。

曾经见过一个这样的女孩子,行为富于攻击性,情绪总是处于不稳定状态,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大笑,时而愤怒,时而失望,更换玩具频繁,注意力保持时间很短,这些都给父母和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经过分析,原来她主要的问题就是低自我评估。长期的负面评价使她对一切都呈敌对状态,而这种敌对状态又导致对她的负面评价,恶性循环使其自我评估值较低。

提高孩子自我评估的策略有很多。父母可以用各种方式输送给孩子多方面正面积极的信息,如“你对我们很重要”“你很可爱”“我们喜欢你”“你真了不起”等,也可以在家里悬挂孩子的照片、证书;选择适合孩子年龄与性别的衣着;大量适当正面的赞美;对孩子行为及时准确的反馈;提供给孩子多种多样的人生经历等等。

此外,父母自己首先要做一个正面积极的榜样,提高自己的自我评估。

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关注时间和爱,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同时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安全的家庭和学习环境。

父母离异或家庭暴力对孩子的自我评估有很大影响,孩子有时会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让父母不开心,从而责备自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