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相信父母的许诺,是有一定原因的:有些家长为求孩子一时的宁静,往往不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种种许诺,让孩子在盼望中等待,而最终以失望告终。如孩子希望有一个声控的洋娃娃,父母也答应一定给买,可几次逛商场都因价格过高而不兑现;又如答应了孩子弹完钢琴去公园,可天不作美,刮起了大风就不去了,父母也不做任何解释等等。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对家长的话产生了怀疑,甚至认为父母说的每一句话,每件事都不可靠,都是假的,不再相信父母的许诺。有时哪怕是父母真诚地说一件事,遇到的却是孩子冷漠的不屑一顾的神情,他无言地告诉你,我不相信。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妨试试下面几种方法,看是否能取得孩子的信任。

1、家长对自己的行为要做一次剖析,对许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家长应该知道,没必要为博得孩子一时的欢心而说大话,因为它只能偶尔刺激孩子完成当前的某项任务,而不能激励孩子不断地做出努力,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品德。信任意味着遵守诺言,当你答应了孩子的合理要求,就应想办法兑现,言行一致才能取得信任,建立相互理解、十分融洽的关系。

2、给孩子一个意外的惊喜。如平时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做有心人,对孩子渴望获得的东西或者要求,有一个预测。然后在事先不告诉孩子的情况下,将孩子盼望已久的东西摆到他面前。突然的惊喜,会使孩子兴奋、愉悦,孩子会高兴地说:“爸爸您真好,怎么知道我早就想要这个?谢谢爸爸。”这样既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关怀,又能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3、诱导孩子分析当前情况,明白道理。假如你答应了孩子某件事,而到时因情况的突然变化不能实现,这时你要有极好的耐心,很策略地对孩子说明原因,积极诱导孩子做出让步,有必要时可向孩子道歉,并寻找适当时机完成自己的诺言,切不可威胁孩子服从,因为孩子暂时的不情愿的答复,就是以后不相信父母许诺的导火线。

延伸阅读

孩子为何不敢提问题


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是孩子的思维活动。孩子不敢提出问题的原因有:

1、教师或父母平时对孩子过分严肃,孩子思维活动的外部环境不良,情绪上受到压抑。

2、教师或父母对孩子学习思考过程考虑得仔细,过于周到,孩子思维活动空间太狭窄,好奇心和创造力难以激发起来。

3、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思维活动缓慢,对问题的提法把握不住,怕表达不完整丢面子。

孩子不敢回答问题的原因有:

1、教师和父母平时对孩子过分严肃,孩子思维活动不活跃。

2、问题不适当,不准确,孩子不便回答。

3、孩子思维不集中,回答有困难。

4、孩子胆小、怯场,怕答不好丢面子,不愿回答。

孩子不敢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怎么办?解决的方法有:

1、活跃孩子学习和思考的气氛,密切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使孩子敢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2、给孩子多留些思考问题的空间,使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父母不要讲得过细,过于完整,要有意留出一些内容不要讲完,作为孩子思维的“导火索”,使孩子思想中出现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3、把一个问题为几个小问题,使孩子有能力回答,并随时给其鼓励。

4、使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孩子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5、在小范围、小集体内,讨论问题,相互启发,相互交流,解决问题。

早教知识:孩子为何不肯学写字?


一个愁眉不展的妈妈跑来要我,她有一个上幼儿园中班的女儿,幼稚园一开始教书写,父母也很高度重视,每日在家里指导,平常挺聪明的女儿却每一次都写的乱七八糟,有时候压根就不愿写。现在是每到女儿学习写字时,家中就痛哭小叫乱作一团。这名妈妈因此茶饭不香,迷惑不解:自身和孩子爸爸全是重点大学的高才生,究竟哪儿出了难题?如何就生了个上课走神的女儿?孩子为何不肯学写字?

孩子为何不肯学写字?我笑容着向这名妈妈提了个难题:从女儿的视角看来,在学写字这件事情中,她获得了哪些?

妈妈略一思考,猛地觉悟:女儿是8月末出世的,在班集体中年纪最少,人体生长发育也晚一点,而自身太急功近利。自打孩子刚开始学写字,获得的并不是指责,便是责骂;学写字让女儿一再挫败,觉得已不被父母疼惜,这般怎能让她善于学习培训呢?

前几日,在一次聚会活动中,我看到了正读小学二年级的斌。他在聚会活动上高声演出唱歌、朗读,大气地回应大大家的提出问题;好像与生俱来便是一个出色的孩子。这就是三年前在幼稚园不愿念书、连复述小故事的工作也没法进行的哪个男孩儿吗?

斌的妈妈解开了谜面。原先三年前,仍在上幼儿园中班的斌,由于每一次都不可以进行教师布局的复述小故事的工作,被女同学取笑而不愿上幼稚园。妈妈沒有简易地把斌不进行教师的工作,作为孩子的懒散、上课走神,只是耐心地找寻缘故。妈妈发觉,斌不可以像别的孩子那般详细复述小故事的缘故,取决于这孩子沉默寡言、羞涩又缺少自信。

孩子为何不肯学写字?另外,妈妈还发觉孩子喜爱唱歌并且挺有音感,因此就送他去唱歌班学习培训,并与幼儿园教师商议,临时不规定孩子复述小故事,这一工作由唱歌来替代。斌在自身喜爱又善于的唱歌中感受取得成功,锻练了语言表达能力;更关键的是,他在取得成功中塑造了信心。如今,他不但校园内学业成绩每科遥遥领先,还出任组长呢!

英国知名精神分析医师里克森觉得,少年儿童的个性化发展趋势有八个环节,在学龄期的每日任务是处理积极感与厌恶感这对分歧。这环节少年儿童的关键主题活动是游戏,父母对少年儿童有针对性和主导性的主题活动的适用,有利于孩子自觉性的发展趋势。假如父母对少年儿童释放过高的规定,少年儿童就将会感受不成功,造成罪疚感,产生不自信、畏缩不前的人格特质。

孩子为何不肯学写字?对学龄期孩子的父母而言,在这里一环节,最先要做的,并不是灌输知识和塑造专业技能,只是从培养兴趣考虑,协助孩子在战胜挫折中感受取得成功,进而让孩子发展趋势出使用一辈子的自觉性。

宝宝为何不喜欢洗头?


许多年轻的妈妈都为自己的宝宝在洗头时哭闹不休而烦恼。其实,婴儿害怕洗头多半是与安全感有关,只要妈妈做好安全措施,也会让宝宝爱上洗头。

许多年轻的妈妈都为自己的宝宝在洗头时哭闹不休而烦恼。事实,幼儿害怕洗头,这种现象与幼儿在被洗头时缺乏安全感有关。洗头时,幼儿的躯体往往被悬空横放,仿佛摇摇欲坠,改变了原本安全稳定的姿势而使幼儿产生恐惧心理,因而在洗头时哭闹不休。

不妨在洗头时让孩子的身体尽量靠近妈妈的胸部,与妈妈的上身接触,小孩的头部也不要过分倒悬,稍微倾斜一点便可以了。洗头时,妈妈不断说:宝宝乖,现在妈妈给你洗头,妈妈在身边……等类似的话,以增加幼儿心理的安全感,几次之后适应了,幼儿也就不哭闹了。

哭闹的另一些原因,如与水的温度以及洗发剂的使用是否得当有关系。一般使用温和的水,以及不用含薄荷等刺激性药物浓度太高的洗发剂,可使小儿不致因为不适而哭闹。

宝宝为何不再学说话


友:我的儿子一岁三个月,会说妈妈、爸爸、拿拿、娃娃、奶奶、马马、蛋蛋。教他别的他就不学了。带他到外面去也不愿张口,也不和小朋友们玩。只顾自己低头捡石子或者找楼梯爬。如果有小朋友抢他的玩具他就扑进大人怀里或哭(他知道去争抢小朋友的东西)。不过他并不认生,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面,见到熟人就笑而且让抱、生人也不哭。请问这种现象如何解释?怎样纠正他的性格和启发他的语言?谢谢。

茅于燕:你的孩子才1岁3个月,已会说妈妈、爸爸、拿拿……等7个词(而且是叠字)了,这并不少。据我所知,1岁3个月的儿童一般只能说3-5个词。

有的心理学家还提到,1至1岁半是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能懂的话大量增加,但说出的语词还很少,甚至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沉默期(正是你孩子的情况)。这时,儿童反而要用手势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不开口说话,甚至把原来一个人的时候发出来的自言自语也停止了,到1岁半左右,儿童似乎又突然开口,说话的积极性很高,语词大量增加,句子的掌握也迅速发展。

你可以再观察孩子一段时间,不必太着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创造些条件,加速语言发展,比如:

1、丰富生活内容。生活在单调环境中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不利,要让孩子多接触生活,多接触社会,见得多,听得多,才有“素材”来说。

2、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儿童学说话是从听说话开始的,所以要随时提供听说话的环境。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时说着你正在做的事,比如:你在盛饭,就说:“我在盛饭给宝宝吃。”;你在削苹果,就说“我给你削苹果呢,你喜欢吃苹果吗?”有时也可以说孩子正在干的事,这也是语言环境,比如:孩子在吃饼干,你就说:“你在吃饼干呐?好吃吗?”等。

这种语言环境的作用在于开拓儿童的“听-说系统”。在儿童与成人交往时,在儿童最初自发发音的基础上,并在儿童视、听、触的过程中,通过生活活动和游戏,他就会模仿成人的语音和语词,也就是学会了说话。

3、鼓励与表扬,这对于儿童学语言有很大作用。当孩子发出语音、模仿成人说话时,一定要热情地鼓励与表扬,否则会使他的学语热情减退。当然,有时儿童模仿得不像,成人也不要批评,应该多重复正确的语词,帮助他改正。

4、在孩子情绪好时(这一点很重要),拿着有关图片慢慢说着儿歌(比如说《小白兔》儿歌就拿着小白兔的图片)给孩子听。由于儿歌有韵律,孩子会很喜欢听的,稍大一点以后,可以拿着图画书讲简单的故事,不要求他全理解。

5、从生理上讲,语言是由发音器官、听觉器官以及健全的大脑三个部份完成的,任何一个器官发育不好或受到损伤,都会影响到说话,而且这些器官又非常娇嫩,容易受伤,所以要注意保护好。比如:不要让孩子头部受伤,不要让他大声吼叫,注意不要让他到噪音很大的地方去玩,避免脑炎、中耳炎等疾病等等。

另外,这位家长还问到孩子的一些行为问题,我认这是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很常见现象,孩子在一岁至两岁之间,独玩的情况很普遍,渐渐才会合作地玩。至于有小朋友抢他的玩具,他不会自我保护,而找大人,这也是在他这个年龄很常见的行为(估计抢他玩具的小朋友比他年龄大),不要过分担心。

当然,抢别人玩具是错误的,但这孩子也许是自己缺少这种玩具,顺手拿走,也许是太喜欢这种玩具了,控制不了自己而拿走,家长可以适当做点工作,让他还回来,孩子会高兴,对那个孩子也是一种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