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对于大人来讲,可能是一种很大的痛苦,也可能是一种难得的解脱。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几乎普遍是一种失落和遗憾。当然因为每个家庭具体的情况不同,孩子所受的消极影响也不尽相同,有的很轻微,甚至还能激发出孩子更优良的品质。但是对绝大部分孩子而言,都是一种考验。

父母的离异导致不少孩子从内心深处缺乏一种安全感,从而容易多疑、极端和不负责任。他们很可能把自己家庭与其他家庭的不同看成不平等,从而自卑,乃至不愿交往,孤僻自闭。父母失败的婚姻和糟糕的关系还可能影响到孩子的爱情和幸福观。

依据我个人的调查和咨询经验,我把这些常见的消极心理分为八个类别,每个类别下,我用楷体列举了孩子的具体表现,然后用大人和孩子对话的口吻写出自己的分析和应对,供大家参考。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只是思路上对孩子的引导,生活中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以及和孩子积极的互动更为重要和有效。

1.关于负疚和自责

爸妈离婚,都是我不乖。

我好好听话,你们别分开好吗?

家庭的分离,孩子是最无奈和无辜的。你有这种心理说明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但是这种想法是没必要的。大人离婚是大人们的原因,跟你没关系,你永远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2.关于抱怨

我什么都比别人差,因为我没有爸爸(妈妈)。

别人欺负我,都是因为我没有爸爸(妈妈)。

这一切都是爸爸(或妈妈)害我的。

家里都这样了,做得再好也没有用。

做你们的孩子,真倒霉!

不错,家庭的分离大人也有责任和过失,但问题是谁的人生没有错呢?难道他们是故意的吗?谁的家庭是完美的呢?谁的人生没有缺憾呢?难道天底下的人就你最倒霉不成?

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说过,只要你还活着,就谈不上什么不幸。泪水会让视线模糊,抱怨会让痛苦加倍,你可以每天怨天尤人、顾影自怜直到你真地成为世界上最虚弱、最可怜的人,也可以勇敢地面对现实,包容并接纳自己的处境,积极地改变和创造自己的生活,直到你拥有被羡慕的人生。但是,你无法中立,两者只能选择其一。

3.关于孤独感、失落感和安全感缺失

没有爸爸(妈妈),再也没有人会爱我了。

爸爸(妈妈)分开就是不要我了。

如果连父母的感情都是可以破裂的,那还有什么是可以信赖的呢?

我担心妈妈不能保护我。

如果连给自己生命的人都不在乎自己,那还有谁会在乎自己呢?

爸爸、妈妈虽然分手了,但他们都是你的亲人,依然都是爱你的。不负责任的父母绝对是少数。假如你真的遇到这种情况,也不要紧,不要说单亲,孤儿又怎么了?“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你自己发展得好,待人好,你随处都能感受到温暖,你依然会有一个很幸福的人生。

想哭的时候就哭吧。哭够了就要擦干眼泪,看看怎样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好一些吧。那些遗憾的过去,就不要再提了,未来还长着呢。风水轮流转,30年河东,30年河西。只要不停下脚步,只要不泯灭希望,生活的绿洲就在不远处。

没有安全感的人,并不是他的世界更危险,而是他比别人更担心。这个世界上唯一让人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永远不要依靠从别人那里得到安全感,人最终都要依靠自己本身,只要自己坚强、独立,生活就没有让人担心的。

4.关于婚姻与爱情

那个男人(女人)抛弃了我们,男人(女人)真坏!

婚姻好可怕!

男人(女人)都不是好东西!

正如我们不能因为某一天风雨交加就断定每天都会如此一样,我们也不能因为父母爱情和婚姻的失败而断定所有人的爱情和婚姻都必然失败。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婚姻是人类精神和情感归宿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生命传承的一种需要。只不过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成熟去把握。其实,什么事情不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呢?婚姻和爱情正如其他事情一样,本身并没有特别的危险。

5.关于家庭的差异

我感觉两个人的家不太像一个家。

经常被人“另眼相看”,我好痛苦!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一无二的,单亲家庭不过万千区别之一罢了。差异是世界上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单亲家庭不是另类家庭,而是健康家庭的一种。如果别人以异样的态度“关心”你,你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事,跟你没关系”。如果他继续追问,你就回敬他:“少见多怪”。

6.关于同龄人的疏远抑或孤立

既然他们不理我,我也不理他们(对于同龄人而言)。

我和他们不一样,没办法交朋友。

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待他们。没有人会仅仅因为你只有“妈妈”或者“爸爸”而疏远你。是你的多疑、忧郁、落落寡欢,让人不易接近。只要你改变自己的状态,你就改变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改变了自己的形象,你的人际关系必然大大改观。

7.关于父母的选择

既然你们最后要分开,为什么当初还要结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情经历,人生不可能不犯错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父母是父母,我们是我们。我们有自己的幸福和命运,我们有自己的态度和努力方向,我们有自己的机遇。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把握自己。

8.关于自己的出生和生命的价值

我的出生是错误的,因为我父母的婚姻是一次失误。

如果连自己的出生都没有充足的理由,那还有什么是值得认真对待的呢?

生命这样无奈,不如早点结束它。

如果家庭的完整都是不可企及、无能为力的,那还有什么是可以期待的呢?

任何人的出生都是一种偶然,但这个偶然是一种幸运。从生理学上讲,生命本身就是奇迹,成千上万的精子只有一颗有机会和卵子结合构成卵细胞,经过十月怀胎,才产生一个生命。因此,出生本身就是一次机遇,都是生命之神的一份厚爱。生命的美好与否,不取决于生命的处境,而在于人们对待处境的态度。乐观的人拥有快乐的理由,悲观的人拥有悲观的理由。两种人的理由同样多,可是乐观的人积极应对,生活会变得越来越明朗;悲观的人怨天尤人,生活会越来越晦暗。在很大程度上,命运可以由自己把握。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可以选择对待生命的态度,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手里有一副好牌而在于如何出好手中的牌。

只有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清醒和理智,他才会追问生命的意义;只有当这个人的清醒和理智进一步发展,它才会不仅仅追问生命的意义,而去拥有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或许就像一棵树,树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本身,在于它对天性的顺应。杨树不能挺拔,果树不能结果,就会让人心中不畅。若是一棵树苗意外地夭折,则更让人伤心,尤其是对于栽培它的人。但是,树的意义既不在于世界多么需要它,是否离得开它;也不在于这个世界是否符合它的心意,而在于它作为一棵树活着,饱尝生命的烦恼和欢欣。

生命固然不是一场欢宴,也并非就是一杯苦酒,生命中还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向往,还有太多的欢乐等着我们去品尝。乐观的人总有理由开怀大笑,悲观的人总有理由黯然神伤。

相关知识

儿童说谎的心理原因及避免


很多家长对孩子有撒谎的现象感到生气和苦恼,特别是对明显的说谎和死不承认的说谎尤其恼火。

孩子为什么说谎?──他们说谎有时是由于不让他们说真话。有些家长常以打、骂等惩罚手段来对待孩子的错误。一个孩子打破了一个花瓶,妈妈回家后,就原原本本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妈妈,可妈妈一听珍爱的花瓶被打破了,很恼火,把孩子狠狠地训斥了一通。从此,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为了逃避惩罚,就采取说谎来保护自己。想让孩子避免说谎,父母不但要听得进孩子令人高心的真心话,也听得进令人伤心的真心话。

孩子的感情体验无论是积极的、消极的,或是矛盾的,都不应该鼓励他按照父母的意愿来说,而应该按照孩子自己的体验去说。例如,孩子生病时,不想服药,家长骗他说药不苦;不想打针,家长骗他说打针不痛。这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什么印象呢?那就是可以用说谎的方法欺骗别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和实现自己的意愿。

家长所谓的权宜之计往往会成为孩子说谎的样板。如有人敲门找爸爸,爸爸不愿见,就叫孩子告诉找他的人说:“爸爸不在家”。家长骑车带孩子,被民警发现并批评时,家长就对民警说:“孩子生病,急着送医院”。孩子遇到类似的情景,情急之下就会说谎。所以,家长平时应该时刻留心自己的言行,切断孩子说谎的隐性心理动机,为孩子做出诚实的榜样。

母亲急着催孩子起床去上学,孩子还想睡一会,哼哼唧唧的一脸苦相。母亲不应提示说:“是不是肚子疼?”孩子为了达到目的,就会按母亲的提醒顺杆爬,谎称肚子疼得利害。如果真的肚子疼,孩子会主动说出来的。孩子和玩伴打架了,有的母亲会不由自主地鼓励孩子说谎:“是不是他先打你?”,“是他先惹你的,对不对?”,“你没有打他,他就哭了,对不对?”,“他头上的包是自己不小心摔的,对不对?”这样的提示绝不会使孩子诚实地说出事实真相“不,他是我打哭的”。刺激孩子说谎的家长往往自食其果。

孩子由于判断不准,把心里想的当作事实说出来,说出自己对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的一种想象,如“我看见一只漂亮的小狗在天上飞”,“我爸爸有一把手枪”。这种谎言说出了孩子畏惧或希望的事实。这时候,审慎的家长就会理解孩子的心理希望和动机,而不是简单责备孩子说假话。从谎言中了解到的情况可以用于帮助孩子分清现实和希望。

总而言之,父母的态度和言行不应该引起孩子用谎言为自己辩护的心理动机,也不应该有意提供说谎的机会。发现孩子说谎,我们的反应不应该是斥责和惩罚,而是就现有的事实向孩子讲解,使孩子懂得和感受到没有必要对我们说谎。

儿童泛灵心理 父母如何应对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经研究指出,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乃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泛灵心理”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在幼儿心目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一个时期宝宝会把一切东西都视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动能力的。因此,我们常看到这个时期的孩子与枕头“谈心”,与布娃娃、布熊等玩偶“讲话”……

孩子的这种泛灵心理,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年轻父母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对策一:用拟人化的方法来回答孩子所提出的“棘手问题”

孩子是好奇的。从2岁末期开始,宝宝就会对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的答案是这个时期的宝宝心理水平难以理解的,但是对孩子的提问我们又不能不回答,否则宝宝提问的次数就会减少,甚至会使他对事物失去应有的好奇心。

对于孩子的提问,我们可以根据他的心理特点,采用拟人化的方法间接地回答。

问题1:“月亮为什么跟着我走?”

“大概是月亮喜欢你,所以跟着你走。”这样的回答,总比你对孩子说“你还太小,爸爸告诉你,你也不懂”更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问题2:“鱼为什么会有鱼鳞?”

“就像你在游泳时要穿游泳衣一样,鱼在水中游泳也要穿游泳衣——鱼鳞就是鱼的游泳衣。”

问题3:“太阳为什么会落下去?”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你是从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上回答,或者是用动力学原理来科学准确地回答孩子的上述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的,但是你可以这样回答:“一到晚上,动物们回家睡觉了,太阳公公也到山的那边去睡觉了。”这样的回答同样可以使得孩子得到相应的心理满足。

对策二:培养宝宝的爱心与同情心

比如,父母可以将物“拟人化”以激发孩子的泛灵心理,使之产生移情心理,进而理解和形成相应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育孩子不要把墙壁搞脏,不要把小凳子弄坏,你可以说:“小凳子如果被摔了,一定会很痛的;如果把它的腿弄断了,走起路来多难受啊!”孩子听了以后,一定会非常注意,还会擦擦凳子,掸掸墙壁上的灰尘。这样,孩子爱护物品、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就很容易形成。

再比如,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爱护其他小朋友,我们都可以利用其泛灵心理,使之对相应的人或物产生移情心理,进而形成同情心,使其爱护他人和物就像爱护自己一样。

提醒:

平时不要给孩子讲有恐怖情节的故事或看恐怖的影视节目。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容易受泛灵心理影响,它们很难区分现实与虚构,他们往往把画册、影视、故事里的鬼怪、猛兽、机器人的故事情节或形象和现实生活混淆,对恐怖的画面内容尚缺乏分析能力,以为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影视节目或故事中的妖魔鬼怪,因而产生不该有的恐惧心理,有时甚至还会产生幻觉。因此,我们除了在语言、图画等方面应删除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被伤害的内容外,还应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带有恐怖镜头的影视节目。这样将有益于发展孩子勇敢、大胆、无畏的品质,进而有益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注意:

不要有意无意地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来为其行为的过错推卸责任。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不小心被木条绊倒,带孩子的成人往往会一边抚慰孩子,一边指使孩子或帮孩子去“打”或“骂”那将其绊倒的木条。由于受泛灵心理的影响,一般的孩子都会在“惩罚”木条而获得“报仇”后,逐渐恢复内心的平衡。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因为这等于为孩子推卸责任,这不利于他们责任感的形成。因为事实上,孩子跌倒不是“木条碍事”而是他自己不小心,应受到责怪的是他自己而不是木条。

儿童自卑心理特点及成因


自卑心理在人心理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在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心理存在。很多精神病理现象的出现都与自卑心理处理不当有关。

所谓自卑是指一个人严重缺乏自信,而严重缺乏自信的孩子,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或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常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具体体现在遇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办起事来爱前后思后想,总怕把事情办错被人讥笑,且缺乏毅力;遇到困难畏缩不前。因此,一个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笼罩,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从主观上说,自卑心理是在后天由于自我评价不当而逐渐形成的;从客观上来讲,自卑心理是因为个人的某些缺陷或屡遭失败造成的。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聪明、伶俐而常被人夸奖和宠爱,长大后他就容易形成一种自信的性格。而由于某些原因,那些整日生活在斥责和鄙视环境中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就可能形成一种自卑的心理。

总之,如果一个孩子很少体会过成功的喜悦,或从未得到过他人的赞赏,他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压抑,自卑心理就会日趋严重;一个屡受挫折甚至怀疑自己存在价值的孩子,很容易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

早教知识: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状况及问题


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那么好运,有着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单亲家庭针对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性情培养都是有一定的危害。做为外部的大家,应当多关注单亲家庭的孩子,给与她们协助。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自闭症

家庭的裂开,好像是“从天而降飞来横祸”,对幼年的孩子而言,她们欠缺必需的心理提前准备,因此她们遭到的严厉打击比父母更大,并且孩子比成年人比较敏感、敏感,她们还不具有自身调节心理的工作能力,一时还无法应对家庭损坏的严苛实际,因此会觉得手足无措、郁郁寡欢。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孩子也明白较为,她们会拿自身的如今与以往比,觉得自身境遇已一落千丈,拿自身与完善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用他人家的孩子,因此滋长出不自信的心理,办事越来越怯懦,缺少自信,欠缺奋发进取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实质,并且由于感觉自身比不上他人家的孩子。

这种孩子因为被父母所生疏而造成抑郁症,不肯和人触碰,对周边的人经常出现防备、厌倦的心理主要表现出神经系统过敏症状。她们总猜疑他人会在背后议论自身家庭的破损和父母的离婚,觉得他人都看不起自身,不肯向别人拉开自身的心弦,便自我封闭,不肯出门主题活动,不肯和人相处,主要表现出孤单、内向型的性格特点。

不自信

因为一直生活在详细的家庭里,应对家庭的忽然裂开,孩子没法接纳眼下的实际,没法融入父母双亡或六亲无靠的自然环境。孩子的心理沒有完善,他没法去感受父母们的生活,没法了解父母们的苦处,年幼的内心敏感、比较敏感,沒有自身自我调节的工作能力,一旦受到损伤,便会手足无措,手足无措。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非常是见到伙伴们与父母亲亲热热、美满幸福地玩乐、玩耍的情况下,孩子最非常容易想起自身以往的生活。而现在是云泥之别,心里的忧伤、迷失促使她们造成抑郁和不自信的心理,孩子们找不着自身的开心,看不见自身的开心在那里,因此回绝开心,沉浸在焦虑、忧伤中。

另外孩子这时候最比较敏感,应对伙伴们和社会发展的关爱,她们会过度在乎,乃至产生误会,长而时间一长,她们将从群体当中摆脱出去,进到自我封闭和孤单的室内空间,进而造成性情沟通交流的巨大阻碍,长久以往,她们便会造成心理病症。

愧疚

愧疚主要表现为对工作能力和质量做出稍低的点评,进而自身责怪、自身瞧不起、自身鄙夷,将一切的不顺心归功于自身不太好,对自身所做的事抱有害怕趋向。单亲家庭的儿女有比较明显的自卑心理,她们觉得自身比不上他人,消极悲观。

因为对自身的点评稍低,因而她们把工作中和学习培训的不成功归功于自身的软弱无能,造成躁动不安、愧疚、心寒等消沉的心态感受,进而造成自身的全部心理不平衡。

长此以往,她们对自身失去自信心,乃至对这些稍稍勤奋就可以进行的每日任务,也通常因自叹软弱无能而随便舍弃。很多单亲家庭儿女遭受指责后,总觉得是自身不太好,在他人笑自身的情况下,总觉得是自己做不对啥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