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入学八大准备

2021-05-31 儿童入学八大准备 童话故事类 入学准备家长心理

单亲儿童八类消极心理及应对。

要充分发展幼儿的大脑,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幼儿读书。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单亲儿童八类消极心理及应对》,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离异对于大人来讲,可能是一种很大的痛苦,也可能是一种难得的解脱。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几乎普遍是一种失落和遗憾。当然因为每个家庭具体的情况不同,孩子所受的消极影响也不尽相同,有的很轻微,甚至还能激发出孩子更优良的品质。但是对绝大部分孩子而言,都是一种考验。

父母的离异导致不少孩子从内心深处缺乏一种安全感,从而容易多疑、极端和不负责任。他们很可能把自己家庭与其他家庭的不同看成不平等,从而自卑,乃至不愿交往,孤僻自闭。父母失败的婚姻和糟糕的关系还可能影响到孩子的爱情和幸福观。

依据我个人的调查和咨询经验,我把这些常见的消极心理分为八个类别,每个类别下,我用楷体列举了孩子的具体表现,然后用大人和孩子对话的口吻写出自己的分析和应对,供大家参考。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只是思路上对孩子的引导,生活中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以及和孩子积极的互动更为重要和有效。

1.关于负疚和自责

爸妈离婚,都是我不乖。

我好好听话,你们别分开好吗?

家庭的分离,孩子是最无奈和无辜的。你有这种心理说明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但是这种想法是没必要的。大人离婚是大人们的原因,跟你没关系,你永远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2.关于抱怨

我什么都比别人差,因为我没有爸爸(妈妈)。

别人欺负我,都是因为我没有爸爸(妈妈)。

这一切都是爸爸(或妈妈)害我的。

家里都这样了,做得再好也没有用。

做你们的孩子,真倒霉!

不错,家庭的分离大人也有责任和过失,但问题是谁的人生没有错呢?难道他们是故意的吗?谁的家庭是完美的呢?谁的人生没有缺憾呢?难道天底下的人就你最倒霉不成?

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说过,只要你还活着,就谈不上什么不幸。泪水会让视线模糊,抱怨会让痛苦加倍,你可以每天怨天尤人、顾影自怜直到你真地成为世界上最虚弱、最可怜的人,也可以勇敢地面对现实,包容并接纳自己的处境,积极地改变和创造自己的生活,直到你拥有被羡慕的人生。但是,你无法中立,两者只能选择其一。

3.关于孤独感、失落感和安全感缺失

没有爸爸(妈妈),再也没有人会爱我了。

爸爸(妈妈)分开就是不要我了。

如果连父母的感情都是可以破裂的,那还有什么是可以信赖的呢?

我担心妈妈不能保护我。

如果连给自己生命的人都不在乎自己,那还有谁会在乎自己呢?

爸爸、妈妈虽然分手了,但他们都是你的亲人,依然都是爱你的。不负责任的父母绝对是少数。假如你真的遇到这种情况,也不要紧,不要说单亲,孤儿又怎么了?“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你自己发展得好,待人好,你随处都能感受到温暖,你依然会有一个很幸福的人生。

想哭的时候就哭吧。哭够了就要擦干眼泪,看看怎样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好一些吧。那些遗憾的过去,就不要再提了,未来还长着呢。风水轮流转,30年河东,30年河西。只要不停下脚步,只要不泯灭希望,生活的绿洲就在不远处。

没有安全感的人,并不是他的世界更危险,而是他比别人更担心。这个世界上唯一让人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永远不要依靠从别人那里得到安全感,人最终都要依靠自己本身,只要自己坚强、独立,生活就没有让人担心的。

4.关于婚姻与爱情

那个男人(女人)抛弃了我们,男人(女人)真坏!

婚姻好可怕!

男人(女人)都不是好东西!

正如我们不能因为某一天风雨交加就断定每天都会如此一样,我们也不能因为父母爱情和婚姻的失败而断定所有人的爱情和婚姻都必然失败。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婚姻是人类精神和情感归宿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生命传承的一种需要。只不过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成熟去把握。其实,什么事情不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呢?婚姻和爱情正如其他事情一样,本身并没有特别的危险。

5.关于家庭的差异

我感觉两个人的家不太像一个家。

经常被人“另眼相看”,我好痛苦!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一无二的,单亲家庭不过万千区别之一罢了。差异是世界上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单亲家庭不是另类家庭,而是健康家庭的一种。如果别人以异样的态度“关心”你,你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事,跟你没关系”。如果他继续追问,你就回敬他:“少见多怪”。

6.关于同龄人的疏远抑或孤立

既然他们不理我,我也不理他们(对于同龄人而言)。

我和他们不一样,没办法交朋友。

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待他们。没有人会仅仅因为你只有“妈妈”或者“爸爸”而疏远你。是你的多疑、忧郁、落落寡欢,让人不易接近。只要你改变自己的状态,你就改变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改变了自己的形象,你的人际关系必然大大改观。

7.关于父母的选择

既然你们最后要分开,为什么当初还要结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情经历,人生不可能不犯错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父母是父母,我们是我们。我们有自己的幸福和命运,我们有自己的态度和努力方向,我们有自己的机遇。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把握自己。

8.关于自己的出生和生命的价值

我的出生是错误的,因为我父母的婚姻是一次失误。

如果连自己的出生都没有充足的理由,那还有什么是值得认真对待的呢?

生命这样无奈,不如早点结束它。

如果家庭的完整都是不可企及、无能为力的,那还有什么是可以期待的呢?

任何人的出生都是一种偶然,但这个偶然是一种幸运。从生理学上讲,生命本身就是奇迹,成千上万的精子只有一颗有机会和卵子结合构成卵细胞,经过十月怀胎,才产生一个生命。因此,出生本身就是一次机遇,都是生命之神的一份厚爱。生命的美好与否,不取决于生命的处境,而在于人们对待处境的态度。乐观的人拥有快乐的理由,悲观的人拥有悲观的理由。两种人的理由同样多,可是乐观的人积极应对,生活会变得越来越明朗;悲观的人怨天尤人,生活会越来越晦暗。在很大程度上,命运可以由自己把握。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可以选择对待生命的态度,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手里有一副好牌而在于如何出好手中的牌。

只有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清醒和理智,他才会追问生命的意义;只有当这个人的清醒和理智进一步发展,它才会不仅仅追问生命的意义,而去拥有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或许就像一棵树,树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本身,在于它对天性的顺应。杨树不能挺拔,果树不能结果,就会让人心中不畅。若是一棵树苗意外地夭折,则更让人伤心,尤其是对于栽培它的人。但是,树的意义既不在于世界多么需要它,是否离得开它;也不在于这个世界是否符合它的心意,而在于它作为一棵树活着,饱尝生命的烦恼和欢欣。

生命固然不是一场欢宴,也并非就是一杯苦酒,生命中还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向往,还有太多的欢乐等着我们去品尝。乐观的人总有理由开怀大笑,悲观的人总有理由黯然神伤。

相关推荐

儿童心理疾病及其判断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心理疾病及其判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疾病又称心理障碍、心理异常。它与心理健康正相反,是指儿童大脑功能发生故障,心理不能反映现实,在言语、行为和情感上出现多种歪曲现实、无中生有的反常表现。

我国3-15岁的孩子中,有5%-15%存在着心理疾病,某些大城市12-15岁的初中生心理异常者超过20%。儿童心理疾病分为两类,一类为非精神病性心理异常,又称心理偏异;另一类为精神病性心理异常,又叫心理变态。

一、心理偏异

据调查,我国儿童心理偏异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

1、智力落后。智商在69-50之间,记忆不牢,经常丢三落四,不会思考,学习成绩极差。

2、依赖性格。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凡事都要依赖别人。

3、放纵行为。任性固执,不听别人批评劝解,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闹。

4、逆反心理。成心与父母老师“对着干”。

5、情绪低落。对任何活动都缺乏热情,厌学、厌世、厌与人交往。

二、心理变态

心理偏异若得不到矫治,就有可能发展为心理变态。儿童心理变态有以下几种:多动症、抽动症、焦虑症、恐怖症、失眠症、攻击症、嫉妒症、贪婪症、懦弱症、性过敏症等。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心理异常:一是心理与行为是否协调一致,二是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是否协调,三是心理特征与年龄阶段是否相符。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心理异常的表现,又做不出准确的判断,就应该及时请教心理医生,多关心、引导孩子。既不可置之不理,也切不可随意给孩子扣上患“心理疾病”的帽子,以免加重其心理负担。

儿童自卑心理特点及成因


早教正能量,成就新梦想。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儿童自卑心理特点及成因》,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自卑心理在人心理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在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心理存在。很多精神病理现象的出现都与自卑心理处理不当有关。

所谓自卑是指一个人严重缺乏自信,而严重缺乏自信的孩子,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或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常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具体体现在遇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办起事来爱前后思后想,总怕把事情办错被人讥笑,且缺乏毅力;遇到困难畏缩不前。因此,一个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笼罩,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从主观上说,自卑心理是在后天由于自我评价不当而逐渐形成的;从客观上来讲,自卑心理是因为个人的某些缺陷或屡遭失败造成的。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聪明、伶俐而常被人夸奖和宠爱,长大后他就容易形成一种自信的性格。而由于某些原因,那些整日生活在斥责和鄙视环境中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就可能形成一种自卑的心理。

总之,如果一个孩子很少体会过成功的喜悦,或从未得到过他人的赞赏,他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压抑,自卑心理就会日趋严重;一个屡受挫折甚至怀疑自己存在价值的孩子,很容易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

儿童心理焦虑症类型与防治


障碍,做恶梦、讲梦话、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及多汗、头昏、乏力等身心症状。儿童心理焦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素质性焦虑

这类儿童的神经系统往往发育不健全或受到损伤,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过于敏感。有的则是父母本身具有焦虑的表现,给孩子“模仿性”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焦虑表现出焦虑的反应,造成恶性循环。

境遇性焦虑

境遇突发性事件,如父母突然死亡、离异、意外事故、灾害等,儿童心理承受不住,整天担心灾害再次降临头上,惶惶然不可终日。但这类儿童的症状随着时间的迁延往往会自然消失。

分离性焦虑

当与亲属特别是与母亲分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独生子女的父母出差,孩子既担心父母,也害怕独自一个人留在家里,一个人睡觉,心烦意乱,无心学习。

期待性焦虑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家长预期的要求、受责怪而焦虑不安。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课程的设计、作业的布置超越了儿童的承受能力,儿童担心完成不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而受惩罚,从而表现出紧张、焦虑、不安。

环境性焦虑

有些常闹纠纷的家庭,长辈们把孩子作为倾诉自己心中不满的知心人,向孩子诉苦。在这种矛盾重重的环境中,孩子易于产生焦虑情绪。

患焦虑症的儿童对学习缺乏信心,严重者可影响其智力的发展水平。社会交往行为常表现出退缩,依赖心强,做事优柔寡断,常不受同伴的欢迎。长期这样,患儿可能形成抑郁阴沉、自卑感强等人格特征。因此,对焦虑症儿童应予矫正。

首先,应为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睦的家庭气氛。在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中,患儿可减少焦虑的出现,性情获得较好的发展。

其次,应改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父母和教师应端正教育态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

如何及早发现儿童心理障碍


由于受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未完全成熟、言语发育也未完善,所以其心理障碍的表现不像成人那样典型,因此明确诊断就相对比较困难。如何早期发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障碍?这要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还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孩子和以前比是否有变化?

很多心理障碍是可以通过孩子目前的表现和以前的表现进行比较而早期发现的。比如,以前孩子活泼开朗,学习成绩及同学关系良好,但是近来却寡言少语、成绩明显下降,与同学逐渐疏远,对老师及家长也不礼貌起来……总之,和以前比,像是换了个人似的!出现这样的情形,家长就要考虑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

和别的孩子比,是否存在明显的不同?

可能孩子的表现和以前比较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和其他孩子比(特别是同龄孩子),却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别的同龄孩子可以说话、识数了,他/她却不能;多数孩子在幼儿园里喜欢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很“合群”,但是他/她却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只是独自玩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有的孩子称自己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当孩子行为表现和多数孩子不一样,家长也要考虑到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

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否被社会文化所接受,或者被多数人理解?

有些孩子的行为表现可能不符合社会的规范,我们也要考虑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例如在学校不遵守校规,和家长及老师顶撞,常和同学打架,偷东西,甚至抢劫、离家出走、频繁撒谎……这些行为是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如果孩子出现这些行为,也应该考虑是否有存在心理障碍的可能。

总之,对于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家长一定要认真地观察,通过孩子与自身、与同龄人的比较及行为是否为社会所接受来早期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

儿童入学八大准备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