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好冲动,原因有如下几种:

1、三四的孩子,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虽然都有发展,但兴奋过程仍占优势,所以幼儿在行为上容易引起兴奋,不能约束自己,从而发生冲动行为。

2、孩子的情感是不稳定的,好冲动,遇到喜欢的就愉快,遇到厌恶的就不高兴,他们不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如破涕为笑现象。

3、有些孩子因为常常受到父母打骂,形成暴躁性格,不能控制自己,因而会出现冲动行为。

孩子好冲动,家长应如何对待?

1、家长应在掌握孩子情感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孩子的冲动行为。

(1)自然消退法。如孩子与伙伴吵架时,家长可以暂时不予理睬,让孩子们自己去处理,因为他们有时也会和好如初的。

(2)冷处理法。如有的幼儿出现“人来疯”现象,家长一时难以说服孩子,这时可采取冷处理,不理他,等客人走后,再对他们实施适合的教育。

(3)转移注意力法。如两个幼儿争一玩具而哭时,家长可用另一游戏转移其注意力,他们立即会破涕为笑。

2、如果孩子出于好奇引起冲动办昏了事或搞坏东西,家长不要打骂孩子,而要耐心地引导,讲清把东西损坏了是很可惜的,要求他们以后做事要细心、认真,并启发和帮助他们对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探索。

3、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并要善于调控自己的举止行为,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改掉那种动辄打骂的教育方法。

总之,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和心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成人的正确教育,孩子自制力逐步发展,他们的冲动行为是会相对减少的。

相关阅读

早教知识:孩子易冲动或是多动症作祟


什么是多动症?本来是一名十岁的男孩儿,平常专注力不太集中化,授课爱发言、耍心眼,尽管教师时有举报,但因为小孩的学习考试成绩还能够,因而父母沒有引起重视。到了小学三年级后,本来的学习考试成绩显著降低,心态无法操纵,常常以便一点琐事与同学打架斗殴。

什么是多动症?广州医学院附设第二医院A博士表明,实际上本来是患了少年儿童多动症,在我国大概每20个学龄前儿童就有一个身患留意缺点多动阻碍,超出一半的病人症状会不断到成年人,危害工作效能。广东医学院附设第三医院小儿科负责人、青少年发育个人行为管理中心负责人提示父母,看待患者应当有充足的细心,训斥总是加剧小孩的病况。

过半数病人症状不断至成年人

多动症是留意缺点多动阻碍的通称,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大脑前额叶作用较低,自制力较弱,造成 一系列症状的出現。多动、易欲望及其注意力缺陷是其几大症状。据调查,我国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为4.31%~5.83%。

什么是多动症?据科学研究,超出60%的ADHD少年儿童有共病状况,包含品行障碍、对立面抗命性障碍、焦虑障碍、情绪障碍、学习阻碍、儿童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症等。因为患童长期性专注力松散、主题活动过多、欲望骄纵,会使学习高效率降低,并造成 同年龄的小伙伴们不喜欢和她们玩,和父母关系恶化,低自尊、性格内向等难题。

到青春发育期时,将会会出現一系列更比较严重的难题,如逃课、暴力倾向个人行为。邹小兵表明,一项已经进行中的科学研究对广东省当地100多位少年犯开展了调研,请她们的父母回望她们钟头的个人行为,結果发觉,在其中近50%的少年犯在中小学或初中时以前经历ADHD的症状。

多动症在童年期病发,很多父母觉得多动症能够伴随着年纪的提高不治而愈,但客观事实并不是这样。“约一半病人的注意力缺陷难题会不断到成年人。”邹小兵说,“这会使她们无法不错地进行工作目标,从而导致收益不高、没法保持固定不动的工作中等不良影响。”

粗鲁教育会加剧病况

权威专家表明,对ADHD的医治能够分成两类,一是个人行为干涉,二是用药治疗。少年儿童在诊断为多动症后,假如症状对日常生活和学习都还没导致显著危害,能够暂不吃药,采用个人行为干涉的方法开展医治。当ADHD症状比较严重危害到小孩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就会有吃药的必需。现阶段应用得较为普遍的药品包含神经中枢兴奋药和非神经中枢兴奋药。

邹小兵提示多动症少年儿童的父母,一定要果断劝阻粗鲁责骂的教育方式:“父母和老师们一定要搞清楚,让留意缺点多动阻碍的小孩平静下来,如同让近视眼的人看远方的字一样,并不是她们不愿去做,只是想干可是办不成。高声喝斥留意缺点多动阻碍的小孩让她们注意力不集中是于事无补的,还将会加剧小孩的焦虑情绪、不自信、对立面抗命性障碍等。”

他还表明,近期英国干了规模性的护理研究科学研究,证实用用药治疗ADHD是毫无疑问合理的,而个人行为干涉医治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实际效果,但“同时进行”的实际效果最好是。

孩子为何拒绝父爱?


友:我的儿子两岁多了,从小跟着我一个人长大。前一阵子我把他送到幼儿园里半个月,结果哭得很历害后来又病了半个月,我去找老师问了一下情况,老师说他在学校没有一天不哭的,而且在学校里不能听到妈妈这两个字,一听到就哭,老师说他太依赖我,并建议让他休息一段时间。可是他在家对人也不友好,特别是对他爸爸,本来他爸爸是在外地上班,不经常和他在一起,回家以后有时也顾不上和他玩。尽管我经常和他说我们三个人才是一家人,可是有一段时间他爸爸回家时他总是不让进门。这是不是人们所说的孤僻症?

茅于燕:你孩子两岁多了,从小跟你一个人长大,你们母子的联结(bond)非常牢固,孩子对你的依靠(attachment)很强,这就是你说他在幼儿园老哭和对爸爸不亲的根源。

解铃还仗系铃人,找到根源就好办了。

我感到他在幼儿园不适应,老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环境变化太大,从两个人的天地一下子变到多人天地,陌生人焦虑(strangeranxyety)也还没有过去,所以情绪不佳;二、幼儿园一般是收3-6岁儿童的,你孩子才两岁多,送到那里是否年龄太小了,生活自理和学习能力都不如别的孩子,这也是造成他不适应的原因。

解决的办法是休息一段时间再送去,这时他就比较成熟了,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好多了。不过,在他入幼儿园以前,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使他能更快适应新环境。这时主要应该做的有两方面工作:一、带他多去几次幼儿园,熟悉环境、熟悉老师和小朋友,以后,再送会好得多;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吃饭,会去坐盆等等)和简单的学习技能(如:搭积木、会串木珠、会坐住听他人讲故事、会拿笔画几笔画等),这对他适应新环境有好处。

至于说与爸爸不亲,也是由于和你太亲所致,所谓曰近曰亲,曰远曰疏也,这是很正常的。让孩子和爸爸亲,我想可以这样做:

1、留一些爸爸的照片(有录像片更好),时常和他一起看看谈谈,使孩子有爸爸的印象。

2、爸爸在外时,也可以常打电话来,虽然他可能还不会回答什么,但多听听爸爸的声音,也会减轻生疏感。

3、爸爸回家时一定要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可以是一同出游,也可以在家玩,这是家长的责任,不是多余的麻烦。

4、要以平常心对待,如果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你不用担心,他自然会认为几个人是"一起的"。你那个"三个人才是一家人"的说法,他可能不理解。"三个人"的"三个",两岁儿童可能不懂;"一家人"是什么意思,他也可能不知道,怎么叫他懂得"三个人才是一家人"(潜台词是"两个人不是一家人")呢?所以不要经常和他这么说。

5、这种情况不是孤僻症。孤僻症的孩子连妈妈也不理,不和妈妈眼对眼对视,不和妈妈讲话,不理会家里任何人,只是一个人呆着。

孩子为何怕独居


孩子怕独居多半有两个原因:一是出于对父母及家人的依恋,二是因为害怕孤单、黑暗等。

孩子怕独居怎么办?家长应做好几方面工作:

1、平时,父母特别是母亲要减少对孩子的搂抱、抚摸等过于亲昵的举动,多用鼓励的口吻,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要引导孩子有选择地看电流、电视片,避免孩子因产生恐惧而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

2、缓慢过渡,逐步提高。突然分床,孩子会觉得不适应而反对。开始时,妈妈可以坐在小床边看看书,打打毛线,陪着孩子,让他有安全感;把小床紧靠大床,彼此看得见、摸得着;在孩子的枕头边放个他心爱的玩具,对孩子也能起到安慰的作用。

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要及时表扬鼓励,予以强化,待孩子习惯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训练,逐步过渡到让孩子分被窝、分床独居。

3、有目的地带孩子去别人家串门,给他打一个榜样。家长可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前询问别人的孩子跟谁睡,并作出惊喜的样子说:“你真行!一个人睡一张床,像个大孩子了。”再领孩子参观一下小床,夸几句小床柔软、漂亮。这时候,孩子会因羡慕而产生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床的愿望,并且希望在小朋友面前表现一下自己也长大了的样子,而家长则可趁热打铁鼓励孩子单独睡一个小床。这种情况下,孩子比较容易接受成人的建议。

让孩子独居、会单独睡觉,是父母的职责,它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在平时父母要注意对孩子多进行训练。

孩子为何坐不住


首先孩子坐不住有别于多动症,不属于病态,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坐在座位上动个不停;容易兴奋和冲动,打扰他人;做事有头无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随环境分散;行动不经思考,不顾后果;经常尖叫、争吵、爱捉弄人等。

1、不良卫生习惯。孩子到了四五岁,最喜欢乱坐,家长还让他穿开裆裤,引起了下体的一些疾病导致孩子坐下来以后老觉得痒痒,因此动个不停。

2、环境影响。孩子活动的环境噪音很大,或有其他干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难以静心。

3、紧张刺激。过多的刺激和情感上的不满会导致孩子多动。例如,有的孩子长时间地玩游戏机,导致精神过度紧张,不能平静;有些家长过多地干涉孩子的正常活动,动不动就对孩子打骂体罚,使孩子产生对抗情绪,导致孩子在家坐不住而到处乱跑。

4、有些活动,量太大,时间太长,或孩子对活动本身不感兴趣,因此坐不住。

孩子坐不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纠正: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要帮孩子勤洗勤换衣裤,尽早给孩子穿上闭裆裤。

(2)创设安静的环境。如供学习用的房间应少放杂物,多放些玩具、图书、文具;适时关好门窗,以免周围噪音刺激。

(3)不让孩子长时间地玩游戏机,看电视时让孩子保持一定距离并严格控制时间。

(4)强化正确行为,坚持正面引导。坐不住的孩子有时若能安心游戏和作业,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某件事时,应及时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如果乱跑、大喊、恶作剧时则应给予批评或取消某种权利。

(5)开展活动,培养孩子兴趣。利用孩子爱玩的特点,让他多参加一些有趣而又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活动,如搭积木、玩橡皮泥、拼图游戏等,提高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延长他们活动的时间,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