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充分发展幼儿的大脑,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幼儿读书。为了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打好基础,我们要通过早期教育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质。早期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从而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岁孩子的反抗期”,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zhangshen转贴:

很多年轻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到了三岁左右变得不听话起来。常听到这些父母抱怨:“我们家孩子小时候挺乖的,怎么现在老和大人对着干呢?甭管你让他干什么事,他说的第一个字就是‘不!’”

的确,三岁左右的孩子往往会有许多令大人头痛的表现。他们往往固执己见,要做什么必须立即去做,不肯忍耐,更不肯放弃自己的要求。他们的情绪波动也很大,稍有不如意就会哭闹。他们不听劝告,不服管教,不肯服从大人为他们制定的规范。

当孩子出现这些表现时,父母往往会很苦恼。其实,这些表现对于三岁儿童是正常的。在三岁左右,几乎所有正常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相反,如果孩子到了三岁左右没有出现反抗期倒是不正常的。据日本东京都立教育研究所与日本儿童研究所咨询部的调查,很多精神不振、意志薄弱的儿童在三岁左右没有反抗期,对这些儿童进行长期的心理辅导也往往见效不大。

那么为什么三岁儿童会有反抗期呢?

首先,这是因为三岁儿童在动作能力方面的发展。三岁儿童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独立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其次,这是因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原先,儿童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现在,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因此,他们就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

第三,这是因为三岁儿童在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三岁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吵嚷、哭闹等。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往往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其实,他们无非是忠实于自己的想法,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人。三岁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儿。他们的时间概念还不强,因此哪怕告诉他只等五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这些都会导致儿童的反抗行为。

当儿童进入反抗期,父母对孩子应更加关心、照顾,并且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不可因孩子不听话就置之不理或随意斥责。只要父母的态度正确,一般来说,孩子是能顺利渡过反抗期,而健康成长的。

延伸阅读

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年轻的父母都有这种体会:孩子到了两三岁就开始不听话,经常和父母顶嘴、说反话,不知是什么原因。其实这是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心理上称之为“第一反抗期”。突出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产生说反话、顶嘴的现象。这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期,父母教养态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因此父母应该做到:

1、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孩子到了两三岁,喜欢跟父母说“不”,这是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要求有和大人一样的平等地位,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此时的父母对他们的行动不要轻易加以干涉,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如果孩子必须顺从你的意愿,也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要这样”或“不许那样”,而要以平等的姿态,征询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留出选择的余地。如“等你看完这个动画片就去洗澡,好不好?”“你是先玩积木,还是先看图书?”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又乐意听你的话,就不会轻易跟你说反话了。

2、相信孩子,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父母过度保护,往往也是导致孩子说反话的原因。好奇心的驱使,强烈的自主愿望使孩子什么都想去试,什么都想去做。过度的包办代替,会使孩子失去许多学习探索的机会;而一味斥责、制止,又会发生顶牛现象。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满足他的好奇心。比如他想到雨地里去玩,你就给他穿上雨衣、胶靴去玩吧;他要自己穿鞋,就让他去穿,等他鞋和脚对不号时再去帮他;要洗衣服,给他一块肥皂,随他去洗自己的手帕、袜子;想扫地,让他扫,哪怕越扫越脏……当然,父母的帮忙是必不可少的,给他理理袖子、系系鞋带、扒掉垃圾等。充分相信孩子,让他们在满足合理要求、亲自实践的同时积累经验,体会成功的欢乐,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养成和父母说反话的习惯了。

3、不能娇惯、放纵孩子。孩子喜欢跟父母说“不”,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听之任之或百依百顺,就会形成孩子任性、骄横的性格。因此作为父母,对那些总是用说反话来达到自己不合理要求的任性的孩子应该:

(1)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介绍有关知识,说明不能满足他的要求的原因,抑制任性、执拗行为的发生。

(2)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用另一种使他更感兴趣的事来吸引他,从而使他放弃那个不正当的要求。

(3)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明确表示父母的态度:不合理的要求,再闹也不能满足,然后立即走开,用冷处理的方法来终止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三岁看大 把握两到三岁宝宝的育儿重点


盘点2到3岁宝宝的发育特征

恰如俗语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前后的性格养成和能力培训将对其后的人生有重大影响。父母给予正确有效的引导,可以为孩子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0到3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做好早教,能够有效促进宝宝各项能力的发展。2岁到3岁的宝宝,经过两年时间的成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既体现在身体上也体现在智力上。

1.肢体方面:宝宝的身体变得更为灵活,无论是走路、跑步还是弹跳都变得更稳当。

2.语言方面:说话变得更流利,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

3.生活方面:乳牙长齐,自理能力变强。

2到3岁宝宝的早教训练全记录

由于早教对3岁以前的宝宝帮助很大,因此家长要学会给宝宝做有针对性的早教训练。

言语能力训练

1.词汇量训练:带宝宝去户外,教他认识事物,比如树、鸟等,告诉他关于这些事物的简单易懂的信息。由于宝宝的语言能力逐渐变好,这时可以通过讲故事、教歌曲等方式让他多说完整的句子。此外,代词的训练也很重要,让宝宝理解什么时候说“我”,什么时候说“我们”等等。

2.语言能力训练:2到3岁的宝宝在说话时,经常使用主谓结构的句子,例如“妈妈唱歌”、“宝宝吃饭”等。除此之外,同样相对简单的谓宾结构的句子也是宝宝常说的,例如“滑滑梯”、“搭积木”等。为了让宝宝的说话能力得到提升,可以在晚上让宝宝说说这一天他做了什么,或者类似这样的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观察力训练

1.分辨远近训练:家长要多说与远近相关的句子,形成学习环境,比如说“宝宝,站得离桌子远一点”,或是让他比较两样东西距离他的远近。

2.分辨长短训练:拿出两张长短不同的卡片,或是拿两件袖子不一样长的衣服,让宝宝分辨长短。

记忆力训练

1.数字记忆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些数字让宝宝去记忆,例如电话号码,报纸上的日期等。虽然宝宝对数字不太理解,但可以强化他对数字的感觉。

2.图像记忆训练:拿出一张卡片让宝宝来记忆,卡片上画的都是宝宝知道的东西。让宝宝盯着卡片看一会儿,随后收起卡片,问宝宝卡片上面有什么。如果宝宝说得好,要及时称赞;如果说得不好,要适当给出一些提示。

思维能力训练

1.分辨能力训练:在宝宝面前故意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比如把本该放进盒子的积木放到了画板上,让宝宝来发现并纠正错误。

2.归类能力训练:可以拿出一些颜色不同、大小不一的卡片,教他按照颜色或者按大小来给卡片分类。用不同的小游戏来锻炼他的归类能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

1.绘画训练:让宝宝在画板上随便画出一些线条,家长将线条发展成其他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教宝宝运用想象力画出不同的东西。

2.表演训练:在宝宝喜欢听的故事里挑出一则,让宝宝试着去表演,表演的时候,可以适当修改故事内容。

动作能力训练

1.跳跃训练:可以抓住宝宝的手,让他尝试着向前、向上跳跃。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如果宝宝熟练了,可以松开手,让宝宝自己跳。

2.单脚站立训练:可以抓住宝宝的手,让宝宝试着用一只脚站立。逐渐松开手,让宝宝尝试依靠自己完成几秒钟的单脚站立。

3.楼梯训练:试着让宝宝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自己上下楼梯。

4.手部训练:让宝宝多动手,可以与宝宝竞赛搭积木,让他的手更灵活。

社交和生活能力训练

1.穿衣训练:教宝宝练习自己脱、穿衣服,练习如何套上鞋子等。

2.方便训练:教宝宝练习自己脱裤子,上厕所。告诉他不论在哪儿,要勇于表达自己想上厕所的想法。

3.交流训练:多让宝宝与同龄孩子一起玩,让他了解怎样与同龄人相处,教会他使用礼貌用语。

本阶段早教训练五大注意事项

1.夸奖是宝宝进步的最大法宝,早教过程中,如果宝宝做得好,家长一定要及时称赞。

2.当宝宝做得不对的时候,要及时指正,但不要采取大声斥责的方式。

3.当宝宝对一些事感到好奇的时候,要用恰当的方式满足他的好奇心,不要表现出不耐烦。

4.在宝宝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聆听,对宝宝的用语不当或表达不准确要及时指出,耐心教导他如何改正。

5.宝宝与宝宝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早教过程中不要过分苛求宝宝,不要给他施加太大的压力。

三岁前的孩子阅读早不早?


经常被年轻父母们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很重要,但让不满1岁的宝宝看书,会不会太早了?

1岁前阅读太早吗?

这个疑问其实反映了年轻父母对“阅读”、“学习”和“教育”的理解。

如果把阅读看成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工具,如果把阅读看作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必备习惯,如果把阅读看作学前准备和学后的辅助,阅读就成了父母和宝宝要共同完成的任务。这项任务需要两代人“克服困难”、“持之以恒”。

让不满1岁的宝宝阅读,仿佛是“早”了些,就像大人们认为,小孩没有必要帮父母做事,并且承担责任一样。其实未必如此。

阅读如同玩游戏

如果把阅读仅仅看作一种游戏,就一点也不早。当然这并不容易。一方面,中国人对孩子的期望总是超过对自己的(也不问问凭什么);另一方面,中国人面临着太多压力,无论是生活的严峻,还是竞争环境的残酷。大人们越来越害怕失败,越来越渴望成功,更渴望马上成功。在这种背景下,大多数父母强烈希望宝宝的人生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单纯的“玩游戏”就变得不太重要了。因为他们更关注“这对宝宝将来有什么用?”。

其实,很多看似“有用”的事情并没什么用。比如阅读。有的父母以宝宝阅读量大、识字多而自豪。我却认为,与其囫囵吞枣地读一百本书,不如喜欢一本书并对产生感触重要。而识字,更不必这么着急。

破译“精神密码”

心理学研究已达成共识,3岁前,宝宝最重要的成长任务就是破译“精神密码”。这个“精神密码”与生俱来,包括人类千万年进化而共有的基因,也包括血缘关系遗传的家族基因。人的潜能与个性都从“精神密码”而来。精神密码破译得好,潜能就开发得越好,个性就越完善。

“精神密码”的破译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情绪,既宝宝在各种状态中的情感体验;一是认知,既宝宝的视觉、听觉、触觉、思维等相应的刺激带来的相应发展。

与之相应,最宝贵的东西也有两个:一,让宝宝保持兴致勃勃;二,感官是否得到了丰富、恰当的刺激。3岁前的宝宝,具体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其实无足轻重,所形成的那点差距很快就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消失。

阅读可以很轻松

了解了这些,宝宝的阅读就会变得轻松很多,撕书、扔书,其实锻炼了宝宝手的能力以及对纸张的认识;盯住一幅图不动,那么颜色正在刺激并发展宝宝的视觉;反复听大人讲同样的故事,发展了宝宝的听读能力,以及最初的理解和逻辑;而宝宝对什么感兴趣,又逐渐展现了天性所向……

这样,把阅读作为一种随意而尽兴的游戏,让宝宝在兴致勃勃中破译自己的精神密码、发展潜能,何乐而不为呢?

孟迁: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怎样帮助孩子渡过反抗期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二三岁的孩子一般都要经过一个“反抗期”。本来温顺听话的孩子,一到这个时期就会变得调皮、不听话。比如天气凉了,妈妈让孩子穿外套,孩子硬是不穿;客人来了,妈妈让他有礼貌地招呼客人,他就是不理不睬。这些孩子常常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主张,这样一来,成人就会生气,以致于可能打他一顿。

其实,从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反抗期”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随着幼儿活动能力的增强,知识的不断丰富,孩子心理变化急剧,特别是孩子的需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成人往往还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因而引起孩子的种种反抗行为。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如果孩子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反倒会影响他今后的成长。所以说经历“反抗期”是孩子正常发育的必然阶段。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渡过这一特殊阶段呢?

1、教育是关键。在这段时期里,父母要放弃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应该看到,孩子的“反抗”行为正是促使他们能力发展的心理动因。成人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动作技巧、能力的发展。

2、家长要助孩子发展一臂之力,对孩子的反抗行为既不能一味地满足,也不能过多地限制。一味地满足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执拗;过多地限制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变得顺从和依赖,缺乏自立能力。

3、父母在了解了孩子的“反抗期”特点以后,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因势利导,从旁协助,给予正确合理的教育。比如:孩子喜欢独立行走,你就不要硬去搀扶他,可以在旁注意保护;孩子要自己吃饭、穿衣,就可以让他自己动手,而你在旁加以指导,以此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反抗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