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老人的童话故事
2021-06-01 孝敬老人的童话故事 如何帮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胎教指导如何指导孩子尊敬老人。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我们可以通过以辅助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教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轻松的应对各种学习压力。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指导孩子尊敬老人,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应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然而,在日常交往中,常常发现不少孩子对待老人不够尊敬。如顶撞老人,不服从管教;用生硬的态度命令老人为他做这做那。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来指导孩子尊敬老人呢?
首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带头人。孩子认识肤浅,判断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心理活动带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们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
因此,父母在与老人(自己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处中,态度应谦逊、彬彬有礼、关心照顾、体贴入微,如在家给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让道。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他们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还可利用英雄模范人物、现实生活及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良好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养成习惯。
练习是强化记忆痕迹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将良好的行为转化为习惯,长久保持下来。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必须处处留意,对孩子从“小事”入手,加强培养。如:经常让孩子帮老人做事情,用礼貌语言与老人交往(常用“您好”、“再见”、“谢谢”、“请慢走”等),关心、慰问生病的老人等等。多次训练,日积月累,孩子的良好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第三,利用有关节日,启发诱导。
可借助老人生日、重阳节(老人节)、元旦、春节等有利时机,通过谈话、点拨、暗示,诱发良好行为。如询问孩子:“明天是××节(××日子),你应该做些什么?怎样使爷爷(奶奶)高兴呢?”孩子就会认真地说:“我帮爷爷切蛋糕,祝爷爷生日快乐,健康长寿”、“我送奶奶一件礼物”、“我给爷爷、奶奶拜年”……
第四,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容易出错,常常做出对老人无礼的举动,如对老人发脾气、摔东西、不理睬等。一旦发现这些问题,成人一定要舍得管教,严肃批评,耐心说服,使孩子认识错误。尤其不放过“第一次”,严格把关。迁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过错,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最后,建议老人多与孩子交往,增进相互感情。
有些孩子不是对老人敬而远之,就是漠不关心,这往往是交往甚少、感情不深的缘故。在交往中,常常要在父母的提醒下,才随之行事,非常被动,如给老人搬凳子,说“再见”等。
为此,作为老人,应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关心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交谈,缩短两代人的心理距离,不能因兴趣迥异,居高临下。对孩子只有“动之以情”才能使其主动关心、尊敬老人,自觉听从老人教导,努力做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
延伸阅读
如何指导孩子使用零花钱
指导孩子使用零花钱
1.尊重意愿的基础上给予建议:
零花钱可以被孩子用来满足我们“不赞成”的消费欲望。也就是说,父母在尊重孩子自主零花的基础上,提一些建议就可以,如果父母管得过严,孩子买什么东西都要听父母的,那么孩子不过像是一只“储蓄罐”,完全失去了利用零花钱来培养其精明消费和理财本能的意义。父母要清楚,孩子在用零花钱上走一些弯路,也是让其积累经验的必由之路。例如孩子被“喝饮料,赢大奖”的宣传所吸引,一口气拿出所有的钱买了饮料,最后发现什么奖也没有中到,他会反思刚才的冲动;再如孩子被“吃干脆面,集画片,赢海南游”所吸引,我们也不妨让他尝试一回,当他发现再买一箱干脆面,怕也集不齐那18张画片时,他自会醒悟。
2.“安全消费”教育:
有了零花钱,“安全消费”的教育必不可少。孩子喜欢在小摊上购买散发出怪异香气和荧光的新奇文具,购买来历不明色彩俗艳的塑料玩具,购买会在舌头上“爆破”或把舌头染绿染蓝的糖当父母发现孩子的消费已经伤害到他的健康时,一定要干预。从孩子4岁起,我们可以教会他寻找和识别食品包装袋上的“QS”质量安全标志、像“一轮绿太阳从草原上升起”的绿色食品标志,教他识别那些有信誉的大超市的门脸,告诉他特别鲜艳的饮料和冷饮不能买,能把舌头染绿染橙的糖也不能买等。让孩子明白食品、玩具、文具的质量安全对小朋友健康的重要性,告诉他,在你辨别能力有限时,选择连锁超市,比选择路边小摊安全得多。
3.别让孩子变成“自私鬼”:
家长要避免宝宝的零花钱只用在自己一个人身上,有些宝宝有了零花钱后非常小气和自私,买了东西只顾自己一个人享用,还对父母说:“这是我的钱买的,你可别想尝!”父母此时千万别笑笑就算了,而是要对宝宝讲明白,爱是互相的,在家里,在朋友之间,只有懂得分享的宝宝才会受到欢迎。父母应鼓励和启发宝宝用部分零花钱来表述爱心,如买小礼物为爷爷奶奶过生日,如将部分找零放入超市收银台边上的“希望工程募捐箱”,或者将积攒下来的钱买一个新书包送给报纸上报道的“贫困学童”。相信这些爱心教育将在宝宝的心灵空间中种下善良与分享的种子,等宝宝再长大些,这些种子自然会开花结果。
发放零花钱的3大误区:
1.将零花钱和孩子分担家务紧密挂钩。
父母切忌这样告诫孩子:“要是你不马上把你的玩具收拾好,下周的零花钱就没有了”;也切忌这样收买孩子:“给你五毛钱,把垃圾袋提到楼下去。”把零花钱与家务联系在一起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是,孩子会以为家务不是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只是挣钱的手段;这样,会养成孩子在做家务时“锱铢必较”的脾性,也容易让其丧失对家庭的爱心和责任感。
2.将零花钱和孩子的学业成绩紧密挂钩。
等6岁宝宝进入一年级后,切忌对他这样说:“如果你的作业还不是优,我就停发你的零用钱”,或者“要是你进入全班前三,我就奖你一百块钱”。基于金钱刺激而产生的动力,比基于兴趣和责任产生的动力要短暂而薄弱,父母很快会发现,将零花钱和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一挂钩,只不过是增加了孩子的投机欲——有些孩子会以作弊的方式来企求“达标”,有些孩子则以谎报成绩来求得“奖金”。
3.将零花钱和“我有多爱你”紧密挂钩。
某些父母为争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分别给孩子零花钱并在数额上互相攀比,有些祖父母为了显示跟孩子的亲密超过宝宝与他的父母,也用高额的零花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这都是非常短视的做法。零花钱与爱无关,零花钱不该打上“收买人心”的烙印。宝宝的父母应该与其他家人达成一致,保证宝宝只能从一个渠道得到零花钱,这有利于零花钱发放数额与有序使用的控制。
专家点评
对于“零花钱”的问题,是典型的“小问题、大学问”,因为它们涉及到太多的蕴含:
钱币可作为智力玩具
无论硬币和纸币,都蕴藏着丰富的细节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借此提高孩子观察能力、普及文化常识。
金钱观
让孩子懂得,金钱是劳动所得、用来满足生活需要的。让孩子看自己的工资单并联想每天父母如何工作。
消费观
通过举例让孩子了解基本消费和奢侈消费的区别,认识节约是对劳动的尊重,杜绝奢侈消费、攀比心理。
自主能力
定期、定量地给孩子零花钱,规定孩子负责给自己买铅笔,剩余的自由消费,这样可促进孩子的自主意识。
财商培养
适当地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计划,引导孩子理性消费的能力,向孩子渗透开源节流的意识。
如何指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如何指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1、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
家长要支持、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正确认识孩子参回家务劳动不是为了减轻成人的劳动,而是为了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责任感、义务感、独立性、自信心等良好品质。
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做。当然,成人要给以具体指导、帮助,督促孩子按时把事情做好,千万不可包办代替。
2、要提高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
孩子年龄小,劳动目的性不强,往往把劳动与游戏相混淆。家长可通过游戏来提高孩子劳动的兴趣。如家长可跟孩子比赛谁擦桌子干净;谁洗手帕溅在地上的水少等等。另外,劳动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复杂,以自我服务为主;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孩子过度疲劳,影响劳动效果,甚至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3、家务劳动要有具体的分工。
家庭成员对家务劳动要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还应提倡协作。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干,家长的事帮着干。
4、适时地进行表扬。
当孩子认真地做完一件家务事,要及时地给以肯定,最好的方法是让全家人一起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使他产生自豪感,或亲切的拥抱,夸一声“真能干”。千万不要用金钱或物质刺激的办法。
教育孩子先要教会其如何做人(亲子教育指导)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孩子先要教会其如何做人(亲子教育指导)”,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前言:育儿先要学会教其如何做人,因此家长们平时不要只顾着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要多教教孩子如何做人,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为什么将做人教育是家教的核心吧!相信你们会有一定的收获噢!
根据社会的进步与演变,现在有些家长误认为有钱就行,只要孩子将来能有钱什么都行、什么也不怕。金钱是重要的,但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是怎么来的,是正道来的还是邪道来的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因此,教育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孩子才会通过正道、通过自己辛勤劳动、通过自己创造性劳动来获得相应的报酬。如果不管什么手段获得金钱就行,那教养的孩子很可能误入歧途,甚至发展为危害社会的人。亲子网
现在有些家长热衷于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对孩子实行早期教育,为的是孩子学得好,将来能上大学。
重视智力开发、重视早期教育是完全应该的。孩子能不能上大学和孩子的智力开发程度是有密切关系的,但是,孩子能不能上大学并不是完全以孩子智力开发情况所决定。
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很多,智力因素是其中一个方面。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孩子的心理动力系统,例如,动机、兴趣、性格、意志等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与考试成绩都有密切关系。
我们家长要摆正智力教育与做人教育的位置和关系。一味地进行所谓智力教育而忽视做人教育,孩子的智力发展也不会有后劲。即使智力发展了,也往往得不到智力效应。只有把做人教育搞好了,教育孩子成为一位善良、正直、无私的人,孩子的智力效应才能充分发挥。
如果我们家长一味追求智力教育,忽视做人教育,那么孩子智力发展的后劲不足并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误入歧途。
我们要对孩子进行真、善、美的教育,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具体心态采取启发性引导方法,帮助孩子从实际生活中,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中出现的一些假、恶、丑现象进行分析和批判,使他们学会鉴别真、善、美和假、恶、丑。
我们对孩子进行真、善、美教育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站得高、望得远,这样就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亲子教育
做人的教育在孩子不同成长年龄阶段,具体教育内容与方式也不尽相同。做人教育的核心就是树立一个观念:努力学习,准备将来为社会服务。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职位高低,都要对社会有益。教育孩子绝对不能做坏事,绝对不能做对社会有害的事。
本网站小编总结:在以往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向来都是首先注重的做人教育,而现在的社会似乎不同以往的,因此目前我们要发扬这各传统的美德,让更多的父母们了解到育儿做人的重要性!
亲子早教:家长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
亲子三岁之前儿童看电视的关键影响因素是电视节目的方式特点,相关节目內容的知名度在两岁之后慢慢提高。家长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
权威专家提示诸位父母,孩子接纳电视机的危害是个由浅入深的全过程,对节目的了解也必须一定的時间,因而须有选择让孩子看电视。除此之外,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较艰难,因此看电视时广泛伴随别的主题活动,这类状况到三岁之后慢慢降低,因而爸爸妈妈应随遇而安。家长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亲子
儿童心理学专家在怎样具体指导孩子看电视难题上明确提出以下提议:
一、有方案地观看电视节目。
二、文化教育小孩子辨别电视节目到底是确实還是假的。
三、不必让孩子以看电视为托词,而不报名参加别的的主题活动。
四、运用敏感度的电视节目主题风格,正确引导孩子探讨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家长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亲子
五、揭穿视频广告的蒙骗技巧。
六、协助儿童学好操纵看电视的時间。将儿童每日看电视時间操纵在1小时之内。
七、协助孩子了解电视节目的內容。父母最好是陪着并且做好适度解读,看了以后让孩子反复一遍见到的內容,锻练孩子的口头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工作能力。
八、塑造孩子普遍的兴趣爱好,正确引导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有利主题活动,如念书、手机游戏、工艺美术、歌唱等。它是使孩子不粘在电视前的好方法。
九、要求孩子看电视的标准,确立地对孩子讲明白不进行工作不可以看电视。
十、家长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一定要对节目有一定的挑选,即在比较有限的時间里挑选最有趣的节目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