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退缩行为

是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性识别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相关推荐

盘点孩子22种“心理异常”


别以为孩子小,别以为他们一派天真,其实小小孩的心理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情绪,而这些情绪,会通过一些小动作间接表现出来哦。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退缩行为

是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性识别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

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儿童心理障碍问题的对策


您的孩子有心理上的问题吗?育儿专家黄哲说:孩子的有些表现是家长难以控制的,比如说孩子拼命得哭闹,不停地动,或者坐在那里不理人,那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成人不同,非常复杂,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儿童心理障碍问题不容忽视

谁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又健康,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家长们十分关心的,但家长们是否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是较为常见的,家长们如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保护,将会导致孩子在学龄期发生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对学校适应不良的现象,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后1个月只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获得满足与舒适感后的愉快情绪;另一种是饥饿、寒冷、尿布潮湿等所引起的不愉快情绪。3个月的新生儿即可有欲求、喜悦、厌恶、愤怒、惊恐、烦闷等6种情绪反应。

婴幼儿时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平衡造成婴幼儿的大脑和心理发育障碍、不良的进食习惯、睡眠习惯和大小便习惯、言语障碍、负性情感(如忌妒、恐惧、分离焦虑)以及某些不良的行为问题(如吮吸手指或衣物、咬指甲、拔毛发等)。1岁以上的儿童心理障碍主要是三大方面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障碍,情绪性格问题。孩子中有80%属于学习能力障碍,即感觉统合失调。

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之所以有这么多孩子有学习能力障碍的问题,与儿童的出生经历及早期教育有关。从目前情况看,造成学龄前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胎教的影响。现在很多母亲给胎儿听胎教磁带,但已发现有些幼儿由于听觉刺激不适当,反而造成失聪。胎儿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生长环境,不应该受到无端的打扰。

二、没有经过爬行训练的影响。现在2/3的城市儿童缺乏爬行训练,过早地使用学步车。婴幼儿在爬行的时候,会努力抬头,四肢、手眼的协调能力得到训练。没有爬行经历的孩子,长大以后手可能会不听指挥,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时过慢。

三、缺少正规教育的影响。进过幼儿园的幼儿,活泼、开朗、易合群、守纪律、讲礼貌。而家居幼儿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人,在陌生环境中难以适应。

四、强制学习的影响。现在有些家长有意识地让几岁的孩子背诗词、字典、地图等,有专家认为,孩子3岁之前,不应该进行这些机械记忆训练。儿童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3岁之前,应该着重发展孩子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想像力等,而不是机械记忆。

五、教育方法的影响,如父母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种是采用打、骂、吓、关等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矛盾,更会使孩子发生心理问题。

六、家庭气氛的影响,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不和睦的家庭或父母离异,使幼儿不知所措,或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又称为心理卫生,是指依据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采取各种措施,形成健康的个体心理活动,培养健全的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预防身心疾病。心理健康也是指人的一种健康状态。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一般有五个方面。

1、智力符合常态。

2、情绪稳定而愉快。

3、意志健全与行为协调。

4、性格与自我意识良好。

5、人际交往和谐。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2、稳定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3、能正确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

5、稳定、协调的个性。

人格亦称个性,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6、热爱生活。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心理健康心理状态生长发育迅速,不一样的个月和不一样的年龄具备不一样的生理学与心理特点,因此,在儿童心理教育培养方面,爸爸妈妈一定要依据少年儿童各年龄阶段的获胜与心理特点和不一样的发展趋势规律性,作出相对的培养与整体规划。那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方面必须留意什么?

一、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心理教育高效率最大的年龄段以下:

出世后6月是宝宝学习培训吞咽和喂干食材的关键年龄,进干食材正月后,就能伸出手抓物品,已过这一关键年龄,宝宝就将会回绝吞咽从嘴中吐出来食材。出世后9月至1岁是辨别是多少、尺寸的刚开始。

2~3岁是学习培训口头上語言的第一个关键年龄,都是记数发展趋势的关键年龄。

2岁半~3岁半是教小孩保证有老规矩的关键年龄,应以之产生优良的生活习惯和遵循作息制度的习惯性。

4岁之前是品牌形象視覺发展趋势的关键年龄。

4~5岁是刚开始学习培训书面语言的关键阶段。

5岁上下是把握数学课定义的关键年龄,都是少年儿童口头上語言发展趋势的第二个关键阶段。

5~6岁是把握語言语汇能力的关键阶段。

6~12岁是幼儿心理发展趋势营造的金子阶段。

二、性格培养

第一,父母要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这会对孩子成长造成飞机场积极主动的功效,会有益于小孩战胜困难、击败挫败。

第二,培养孩子的单独能力,无论是在平时出生后层面,還是在心理状态层面,生活起居包括的內容就是说洁面、涮牙、上厕所等,而精神实质衣食住行则是在与人相处和信心层面。

第三,培养孩子坚决做事的能力,在学习培训与生后中的艰难,必须理智和英勇的性格给予看待,它是必须在生活中开展培养的。

第四,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坚持不懈力,这一小孩做取得成功一件事儿的关键因素。

第五,自做能力都是十分关键的层面,优良的主动性可以让小孩较为确立行動的目地,培养自我约束的良好的习惯。

少年儿童阶段小孩的性格培养是很关键的,期望可以造成父母盆友的留意哦,在对小孩开展儿童早期教育和性格培养的那时候,要留意左右层面的內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