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一种饥饿,天生存在而又鲜为人知,这种饥饿就是人对抚摸的要求,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皮肤饥饿”。 

科学研究表明,所有的温血动物一生下来就有被触摸的要求。如果这种需求被剥夺,就会丧失欲望,导致生长迟缓,智力低下,并会产生不正常的行为方式。 

常在亲人怀抱中的婴幼儿能意识到同亲人紧密相连的安全感,因而啼哭少、睡眠好、体重增加快、抵抗力较强,智力发育也明显提前。相反,让孩子长时间处于“皮肤饥饿”状态,会引起孩子食欲不振,智力发育迟缓及行为异常等等。生活中缺少抚爱,缺乏身体触摸的孩子,往往会自发地咬手指、啃玩具、哭闹不安,甚至把头或身体乱碰撞,这就是“皮肤饥饿症”的表现。 

可是,目前社会上一些年轻父母以工作繁忙、生活紧张为借口,把孩子扔给老人看管,以为这样就解放了自己的双手,赢得了宝贵时间,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还有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接触方式是打屁股,只要孩子有点错或大人不称心,就打孩子屁股,平时很少得到父母亲昵抚摸,这些孩子容易产生孤独感,并热衷于推撞、打架闹事、对周围世界带有敌意。也还有不少家庭,父母是常常抚摸和拥抱婴幼儿,但是等到孩子上初中以后,性别就会压抑和限制这种本能的接触。只有当孩子患病时,才有被父母摸摸前额的机会,平时是得不到任何关心和爱抚的身体接触。其实大孩子也很喜欢亲人抚摸他的手和头,女孩子喜欢倚偎着亲人撒娇。 

那么,采取什么样的触摸方法呢? 

1.拥抱。夫妻或孩子抱在一起,是通过心的跳动、眼神的传递,把自己对对方的感情默默地传递给对方; 

2.脖子背部的爱抚,它可以消除紧张和疲劳; 

3.臂部按摩。从手腕到肩部的柔和按压,以解决“皮肤饥饿”。 

皮肤触摸是一种直接的关怀方式,表达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慰藉,它能把自己的爱护和体贴,默默无闻地传递给对方的身体、大脑和心理,它可以产生更多天真可爱的孩子,也能产生更多的好丈夫和好妻子。 

相关阅读

您的宝宝准备开始学习舞蹈了吗


您的宝宝已经开始学习舞蹈了吗

芭蕾舞,国标舞,交际舞……你有没有想过要让孩子学什么舞蹈呢?如果你已经想好了让她学什么舞蹈,那么你对这些舞蹈又了解多少呢?

问:男孩子在幼儿园学习舞蹈,基本动作要求和难度是不是比同龄女孩子要小些

答:在幼儿舞蹈训练当中,男孩、女孩不应该分开,都应该一样。男孩有时接受能力慢一些,但不等于说他不能做到。希望老师注意男孩子的风格,更注意男孩子的刚毅性。

问:请问,几岁可以学习国际标准舞

答:如果想让孩子专业的、系统的学习国际标准舞蹈,应该在孩子有了一定的普通舞蹈的基础之上进行。比如进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芭蕾舞基本功的训练,外国代表性舞蹈的训练……之后再进行国际标准舞蹈的技术技巧练习,孩子就能准确的运用自己的身体,掌握国际标准舞蹈的风格;如果只是随便地学学,那么就无谓时间的限制了。

问:幼儿学习舞蹈基本功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答:幼儿是在发展身体的阶段,因此在训练当中应该注意孩子的骨骼的生长,肌肉的发育等等。少年儿童的训练,不应照搬在幼儿的身上。但幼儿可以做一些站姿、坐姿简单柔韧性的练习。比如坐在地面上划划小船;做做小元宝,趴地上做小燕子飞;躺在地上做做腿的延伸和勾绷。大量的舞蹈训练应该在幼儿舞蹈作品中以正确的舞蹈动作姿态来训练孩子。使幼儿在表演舞蹈过程中能够有正确的舞蹈姿势。一头、一足都应该有准确的误导姿态以达到训练的目的。

问:请问教幼儿舞蹈的方法有哪些

答:教幼儿舞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启发法:让幼儿自己想象,自己表现;2)示范法:教师完整或部分难点动作师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3)练习法:让幼儿自己做动作,教师指导;4)分解组合法:把动作中重点、难点以及基本动作先分解再组合;5)观察模仿法:教师作师范,幼儿跟学;6)游戏法:用游戏的口吻和形式进行舞蹈教学;7)个别教学法:对幼儿进行个别教练,因材施教;8)讲解、提示、口令法:用语言帮助幼儿理解、感受、掌握和表达舞蹈的内容。

问:有些孩子不愿意动,总是做在那里不说话,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对舞蹈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答:首先要看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孩子的特点,如果是普及的舞蹈我们应该选择小的儿歌,让孩子边唱边说边跳。小班的话更应该以律动为主,这样就能启发孩子的兴趣。当然有个别的孩子不愿意学舞蹈,那么也要尊重他的个性发展,也许他喜欢美术和运动,那么由他自己选择。

问:如果孩子没有舞蹈基础,如何选择舞蹈题材

答:还是应该编一些小组合、像儿歌,比如小蜜蜂、好宝宝,就是简单的四句、六句给孩子编一些适合孩子的小的歌舞组合,孩子既能有兴趣又能起到训练目的,但是注意在教孩子的每一个动作,要以正确的、标准的舞蹈姿态教给他。不要让孩子囫囵吞枣的瞎做动作。

问:我家宝宝一听到音乐就动起来,请问我该怎么培养呢

答:可能你家的宝宝很小,就让孩子多听音乐,鼓励他自发地去做动作。这样使他能够在音乐中去寻找自我的表现能力。等到上了幼儿园就可以按照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大纲进行舞蹈的培养了,甚至以后还可以放到舞蹈兴趣中进行比其他孩子更多地舞蹈训练。

问:学习舞蹈从几岁开始比较好

答:舞蹈应该说是手舞足蹈,人们天生下来就有这个功能。那么,我们所说的规范学习舞蹈,由浅至深,由小班开始学,只是学习的内容不同罢了。

问:过早让小孩练习柔韧等基本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吗

答:合理的适度的柔韧性练习,不会对身体的发育有影响,相反会助长孩子的身体发展。

问:孩子会跳舞,但是不能随着音乐跳舞,是不是因为她没有跳舞的天分?还是因为孩子的年龄段或者其他原因

答:我不知道你孩子是什么年龄段,孩子和孩子之间在音乐节奏上是有差别的。有的孩子天生节奏感不太强,这要靠我们在舞蹈当中进行训练,在舞蹈当中要强调重拍、强调动作的重点。如果这个孩子听不懂音乐的话,让他看着别的孩子的动作。比如让孩子在重拍上举手,你告诉他别人举手时你马上举手多训练几次,随着音乐他的节奏感会马上提高。当然告诉家长,回家以后多听有节奏的音乐。节奏感不强的孩子,从小经过训练是可以改正的。随着节奏的训练,他的舞蹈也会有所进步。

暑期上兴趣班 您征求过孩子同意了吗?


2个月的暑假不算长也不算短,如何安排孩子,怎样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可以说是对家长的一个考验。相信很多家长会选择给孩子报个暑假兴趣班,让宝宝学到东西又能交到新朋友。

暑假兴趣班热爆全城

近日《都市快报》有一则消息,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暑期兴趣班报名场面火爆,一些热门项目一个名额多达171人预约,有位家长为此还借来27张身份证参加摇号。

这位家长的做法有点绝对。但从中可看出,少年兴趣班也是热过头了。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平时小孩上学忙,家长利用暑假期间培养孩子兴趣爱好。还有,有的家长暑期上班忙,没时间照看孩子,索性把孩子放到兴趣班托管。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家长就是为了让孩子学一门手艺,上小学或小升初好派上用场。这些原因都可以理解。

但不得不说,如果孩子不是偶尔一两次表示不愿意去,而是长期保持一种抵触的心态,你就应该要考虑一下,上兴趣班这事是不是只是我们一厢情愿了?

1、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家长在报班的时候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呢?一些家长表示孩子喜欢写书法,所以我就给他报个书法班,他没理由不喜欢啊。也有家长认为,为孩子报兴趣班是为孩子未来着想,是对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一种考虑。然而这些都是家长单方面的想法。

孩子虽小,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孩子的态度,很容易被家长忽视。家长不妨多站在孩子立场想一想,倾听了解孩子心声。在给孩子报班之前多问问孩子的意见,尽量照顾孩子自己的愿望。从孩子的天性出发,真正去发现和培养孩子兴趣,他们想学什么,不妨让他们去试试。孩子不高兴去,也就不要勉强。有条件让孩子学点技艺,这不是坏事。但一味跟风,强迫孩子学习,最终可能适得其反。

2、你的期望有没有太高?

有些家长认为,别的小孩都上兴趣班,自己不上的话,担心以后跟不上。有的家长一口气给孩子报好几个兴趣班,根本没顾及孩子感受。看着星罗棋布的各种兴趣班、学习班,并不是说孩子接受课外兴趣教育的机会多了,而是表明,我们作为家长的,可能过于功利化了。

当初只是想让孩子去玩玩,但哪怕初衷再好,当时愿望再单纯,家长的想法也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既然花了钱,就会想看到成果家长或多或少地希望孩子学到东西有东西拿得出手,希望花出去的钱是有回报的,家长最初报班的初衷是不是有点变味了?

3、如果孩子有压力需要调整

当初孩子还是很感兴趣的,这个班也是他同意报的,为什么现在他又说不想去了呢?相信很多家长也遇到过类似孩子出现厌倦情绪的状况。这有可能是因为你无形之中想要看到成果,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或者兴趣班的老师教育方式不是孩子喜欢的,又或者孩子当初喜欢,现在却发现不是那回事了。

如果你发现孩子出现瓶颈了,那么就主动问问孩子情况,这时候不是关心孩子究竟有没有收获,或者强迫孩子做决定还去不去,我们要做的只是去了解一下他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再帮助孩子对症下药。引导孩子释放压力,你可以让他在家休息几天,或者带他出去走走,转变一下环境,你也可以问问他要不要转班,试试别的兴趣。不要因为花钱了就强迫孩子一定要坚持去上什么的,这样孩子心理会更抗拒呢。

宫外孕 湿疹 怀孕的表现 手足口病症状 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 孕中期注意事项 怀孕吃什么好 盆腔炎有什么症状 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4、马后炮:其实玩耍也是学习的过程

当然啦,如果你发现孩子暂时对任何兴趣班、早教班都不感冒,那么就让孩子轻轻松松地过一个快乐的暑假吧。平常上课已经够辛苦的了,好不容易等到暑假,还要被上课确实对于心不甘情不愿的孩子来说是很痛苦的事情。

其实玩耍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在英国,他们推崇一种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意识,认为孩子在玩乐中自然而然地学到很多东西,动手能力、问问题求答案、在与他人玩耍中学习相处之道等等。虽然游戏活动不像兴趣班那样获得一种技艺可以拿出来表演,但是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方式能让孩子全方位发展,学到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技能知识其实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更重要哦!

孩子的七种教育你给了吗?


“子不教,父之过”,为人父母,应该给孩子的教育你都做到了么?来看看以下这几点,就知道自己做的合不合格啦!

1.语言教育

婴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语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对他说话,其实就是教他语言。学习母语,对一般孩子来说,都不成问题。

正常的孩子,不到6周岁,都能运用母语应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状况。除了母语,孩子还应学一门外语。因为语言是一种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学习,学习的效果愈好。晚学,不只是辛苦,而且很难学好。还有,对幼年孩子来说,同时学习多种语言,不会互相干扰。对孩子来说,每一种语言都是外来语。另外,孩子学习语言,对他来说,是游戏,不是功课。

2.生活教育

孩子要长大,最后要成为能独立生活的大人,因此,在童年的时候,多认识不同的人生,就不是哲学上的考虑,而是实际上的需要。“我长大要做什么?”这一个问题并不困扰著孩子,孩子认识人生,是从看电视卡通和电视连续剧,讲故事和连环漫画开始。故事中的主角(英雄或者美丽的公主)就是孩子最早认同并想模仿的对象,而主角的冒险经历和神奇遭遇,就是孩子最早想要体验的生活。

孩子上了学校,课本上的大人物,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将军、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政治家是他们另一个并想模仿的对象。

当孩子向往的目标锁定于有限的几种之后,对他自己,挫折将多于鼓励。显然,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人生之路百条千条,条条道路认真走下去,路上都有许多动人、感人之处;所谓“行行出状元”就是这种意思。尊重别人的选择,努力于自己的方向。只有人生认识广泛的人才有这样胸襟。

3.品格教育

怎样和自己相处,怎样和别人相处,怎样和环境相处,这是做人。事情要怎样进行,才容易达到目标,这是做事。懂得做人做事,他愉快,别人也愉快;相反的,不会做人做事的,他难过,别人也难过。和自己相处困难吗?当然,许多大人到老都不懂得怎样和自己相处;不但讨厌他,自己也不喜欢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人,表示他不能和自己相处。和别人相处得好也不容易。动作、说话少考虑别人,多考虑自己的,在大人世界里处处可见。

这种人也许不讨厌自己,但是别人肯定讨厌他。和环境相处得好更不容易。因为环境有所抱怨的话,不会马上反应,不会马上给你脸色。

当你发现环境不高兴的时候,你差不多没有时间后悔了。随便丢垃圾袋,随便砍掉一棵树,不节省用水,不节省用电,不节省用纸……都是和环境作对的行为。人和人在一起,游戏或者工作,都不免有冲突。什么时候坚持己见,什么时候让步,怎样让步,让多少,这是很难的决定。做一件事情,如果纯粹只是一个人的,不妨埋头苦干。不理别人。但是一牵涉到别人,你就要考虑别人怎么想、怎么讲。这些都是做人做事困难的地方。做人做事的问题,随著年龄的增加,会越来越困扰著孩子。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教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

4.知识教育

孩子所有能接触到的人、物和现象,他都好奇。最早,孩子对环境做到能区别就够:这个人是妈妈,这个人是爸爸,那个人是叔叔,那个人是阿姨;这是桌面,这是椅子,那是床;这是汽车、这是火车、那是飞机、那是船孩子逐渐长大,对环境的认识增多了:妈妈陪我的时间最长,爸爸只有晚上出现;叔叔和阿姨很多,但并不常见到+孩子的好奇心扩大得很快,有些孩子还未认识家、学校和他的国家,他就要认识地球和宇宙了;孩子还会好奇过去和未来;好奇森林里的鳄鱼和蟒蛇,也好奇要靠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细菌和原子。

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已经感觉到环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会著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给他带来方便;火是烫的,最好远远躲开,但是控制在火炉里,可以炒菜、烧开水;坐著汽车可以到公园,那你就不必走路这是孩子最初对环境的利用观念。孩子认识环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

这就是科学发明的起源。孩子对环境的观察和认识,片面而且肤浅,深入的认识就非靠读书不可了。孩子对他生活的环境认识越多,他越有自信。帮助孩子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和认识生活环境,鼓励他阅读,孩子将会自信地进入成人世界。

5.思想教育

有人累积了许多经验,但是他不能从中得到教训;有人读了许多书,但是他不能从中得到心得,有人获得各方的消息,但是他不能分析和判断;有人现象呈现在他面前,但是他不能看出意义,这种人,我们便说他缺乏智慧。什么是智慧?智慧,简单说,就是创造新东西,创造新观点的能力。他不但比别人能更快从现象中、消息中、知识中、经验中读出不同的意义,而且能从中发展出新的技术、新的发明、新的作品、新的观念。

创意是智慧的表达。许多人认为智慧是天赋。

不错,有一些人的确比另一些人有创意而被认为有智慧。但是,智慧大部分还是靠后天训练来的。和语言的能力一样,训练孩子的智慧,不但要从早,而且要从小:指导孩子怎样观察事物;和别人有不同的发现、看法和做法的时候,鼓励他表达出来,做出来;更进一步训练他非难别人的和自己的观点,推翻别人的和自己的做法,然后引导他试著发展新的看法和新的做法。训练孩子的智慧,当然由小而大,由易而难:孩子小小的发现小小的发明,小小的心得,都加以鼓励。成就获得肯定是孩子继续努力的原动力。

6.气质教育

滑稽常常被看做是幽默。会说调皮话的人,会说笑话的人,善于讽刺的人,常常被看作是有幽默感的人。这些虽然和幽默感沾上边。但是还是不能正确地说明什么是幽默感。

什么是幽默感呢?幽默感就是使心情恢复宁静的能力;幽默感对一个人的作用,很象弹簧对汽车和飞机的作用,汽车有了弹簧装置,才能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驶,上下震动不会过于剧烈。飞机有了弹簧装置才能安稳著陆,不致摔坏。幽默感不管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润滑剂。当你沮丧于或狂热于某些事情上的时候,幽默感将平抚你的情绪,而回到平日的宁静。

和有幽默感的人相处,富于智慧是你最直接的感觉,他的智慧放出来的,是清风,不是熏风,是清泉,不是是烈洒;他的智慧不叫你太悲伤、太悲观,也不叫你太兴奋、太乐观。幽默感是一个人最高尚的气质,是一个人人生最高的境界。这种气质怎样培养呢?和培养智慧一样,可以从训练得来。从小训练,从小事训练,从小处训练;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是训练的内容。

幽默感是人生态度,所以必须从小训练,严肃紧张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一样严肃紧张。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个人气质形成后是很难改变的。从小事训练,从小处训练,目的在于把幽默感变成孩子的生活习惯,并内化成孩子的气质。

7.创意教育

孩子整天玩玩具,他不觉得寂寞,为什么?因为他觉得玩具是有生命的,他认为玩具是他的朋友,它和他一样,会饿、会渴、会哭、会笑。孩子读童话故事,或者听大人讲故事,他很快融入情节中,故事里的人就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童话故事对孩子来说,不是幻想,是真实的故事。幻想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现实。孩子从幻想游戏中,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学习做人做事。

幻想对孩子的长大有重要的意义。

孩子的幻想就是人类的梦想。幻想是创作和发明的开始。反应迟钝的孩子幻想世界很窄。孩子的幻想,需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励。为什么有些大人会被觉得单调、乏味?很简单,他的童年的幻想世界太窄--他因为少听少读童话故事,而狭窄了他的想象世界,长大成人后,自然显得较少创意,让人感到他单调而乏味。显而易见的,多读童话故事,可丰富孩子的幻想世界,增强孩子的能力。

给孩子买钢琴,你想好了吗?


点点是一个可爱、漂亮的小姑娘,今年刚满4岁。点点在幼儿园有很多好朋友,有的小朋友已经开始学钢琴了,点点很羡慕,她认为家里有架钢琴好神气,坐在钢琴边就像小公主一样。于是她开始不停地缠着妈妈买钢琴。 

面对点点的请求,妈妈犯愁了:买吧,钢琴本身加上学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钢琴对于狭小的居住空间来说也太庞大了;不买吧,又怕挫伤了女儿的学习热情。妈妈反复问点点是否真的想学琴,点点干脆利落地回答说:“想,非常想!我保证好好练琴!” 

钢琴终于买回家了。可是点点练习了一阵后,却再也不愿碰钢琴了。妈妈呢,每天辛苦万分地逼着点点练琴,母女俩为此常常争吵不休,见面就像仇人似的,两个人都变得不会笑了。妈妈现在很困惑:是应该让点点继续练琴呢,还是干脆放弃算了? 

其实,类似的事情在很多家庭都会发生,妈妈的困惑也很难用一句话来解答。要想掌握任何技巧,都必须经过反复练习,可是天底下95%以上的孩子都讨厌练习。很多父母送孩子去学习钢琴或其它乐器的初衷是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可是在真正的学习过程中,父母们发现他们不得不一再提醒孩子注意手型,要求孩子反复弹奏某一段曲子,以至于让孩子终于对此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决定让孩子学习钢琴或其它技能之前,父母和孩子都应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 

首先,要考虑孩子的年龄、能力和兴趣。孩子必须在智力和体力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才有掌握技巧的能力。当然,年龄不是唯一的标准,不要因为另一名4岁的孩子已在学琴就判定自己的孩子也一定有能力学琴,因为每一个孩子的成熟度是不尽相同的。父母不要仓促答应孩子的请求,可以先带孩子去参加一些音乐讲座,听几场音乐会,观察孩子是否真的喜爱音乐,是否真想学琴,也可以向专业人士咨询,看看您的孩子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弹琴的条件。 

其次,充分估计你是否承担得起孩子学习钢琴的费用,是否能为孩子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家里其他人要能忍受钢琴的干扰,而父母本身也要对音乐有足够的兴趣。 

第三,不要立刻急着去给孩子买钢琴,可先带他上琴房或借朋友的乐器练习,直到你能够肯定他是真的想学琴。这样你就不会因为心痛钱而硬逼着孩子去练琴了。 

第四,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在孩子开始学习前,一定要使孩子认识到学琴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规定孩子每天练习20分钟,告诉他只有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要求孩子在这段时间内不能和其他小朋友玩,也不能玩玩具。 

第五,记得要不断地鼓励孩子。在孩子练习的过程中别忘记表扬他的每一个进步,在指出不足之前应先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六,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如果孩子练习了足够长的时间仍没什么进步,或者你发现孩子不是真的喜欢音乐时,应该允许孩子停止学习。如果父母让孩子学琴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而孩子却对此深恶痛绝,与父母的关系日益恶化,这样的结果就太不值得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