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准备心理健康教育
2021-05-10 入学准备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入学心理准备 刚入学孩子的心理准备自尊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保证。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自尊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保证”,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很多年以前我刚来美国不久,在一家幼儿园做代课老师。刚到美国的我对美国的教育理念虽有所闻,却不知道是怎样实践的。所以当时我对不少现在看来不过是常规的教学做法印象深刻,至今都记忆犹新。
记得我在幼儿园里曾经参加过一次南瓜比赛,那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这个幼儿园有一个传统,在春天来临的时候,老师会发给每个孩子几粒南瓜种子,让孩子们带回家去种。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幼儿园会为孩子们举办一个南瓜节,让孩子们把自己种的南瓜带到学校来,参加评比;孩子们的家长也会各显神通,带来自己用南瓜制成的各种食品与大家分享。
南瓜节最热闹的活动当然是南瓜评比了,我第一次参加这个评选时以为就像通常的比赛一样,最后的结果会有一个孩子获得最优奖,还有几个孩子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可是没有想到评比结束的时候,每一个参赛的南瓜上都获得了一个漂亮的带着缎带的奖章。
我仔细看一看,缎带上写着诸如“最小南瓜奖”、“最大南瓜奖”、“最完美体型南瓜奖”、“最歪南瓜奖”、“最黄南瓜奖”,还有“最丑南瓜奖”、“最可笑南瓜奖”等等。原来每一个南瓜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每一个南瓜都获奖了。
家长们带着孩子浏览着那些南瓜,读着奖章缎带上那些有趣的话,开心大笑。评比结束的时候,每个孩子都高高兴兴地把自己的奖牌领回家;南瓜呢,则留在了学校,成为了以后很多天孩子们之间的话题。
这样的评选活动给孩子们的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它培养了孩子对种植的兴趣,让孩子通过种植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而且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机会。但是还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这个活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心是人的个性性格的组成部分,心理学家给自尊心下的定义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因为这种自我评价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自尊心对一个人心理上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甚至还可以是致命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就连几岁大的孩子们也不例外。和自尊心相关联的另一个个性特征是自信心。那些自尊心强、自我评价比较高的人,往往也有很强的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达到自己的目标。
孩子们的自尊心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特别是周围人群对自己评价的影响,而孩子的自尊心又会转而影响他(她)其它方面的发展。研究显示那些经常得到表扬和鼓励的孩子们,他们性格开朗、好奇心强,愿意探究、尝试新的东西;他们有毅力,遇到困难不会轻易放弃努力;他们喜欢交朋友,社会交往能力强,有领导才能;把这些性格因素加在一起,我们就可以预见这样的孩子们的未来发展的空间要比那些缺乏自尊和自信的孩子们大得多。
自尊心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了,发展心理学研究显示自尊心成曲线型发展。这是因为研究发现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自尊心很强,对于自己所取得的任何一点点成就、学到的任何一点点新技能,都由衷地感到自豪。这个阶段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最高,自我感觉最好。
到了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在学校教育环境里,孩子学会了把自己和同伴进行比较,从而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倾向于对自己做全面的肯定或否定,这个阶段的孩子自尊心最脆弱。
到了中学阶段,孩子学会了对自己进行分析,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弱点,扬长避短,能够对自己做客观的评价,他(她)的自尊心又逐渐地升高了。所以总体来说,孩子的自尊心是一个从高到低、再到高,这样一个一般发展趋势。
前面我曾经讲到一个人自尊心的形成与他(她)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充满了鼓励、赞美、成功和接纳的环境中,他(她)就会对自己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努力进取;相反的,如果孩子总是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批评、打击、失败和拒绝的环境里,他(她)就会自暴自弃,胆怯、畏缩。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家长要注意多看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多表扬、鼓励孩子,切忌打击、讽刺、忽视孩子,更不要在公众场合羞辱、打骂孩子。越小的孩子,他(她)的自尊心越脆弱,越需要依赖父母和老师的呵护。要记得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自尊心,要从幼儿期就开始,自尊心是孩子未来健康成长的心理保证。
延伸阅读
注意!孩子健康自尊心的建立
注意!孩子健康自尊心的建立
孩子健康自尊的形成,和父母、老师以及好朋友等关键人物紧密相连。不妨制定一项家庭打造计划,循序实施。
实施步骤
1、学习技能,体验成功
有了良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将促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是培养孩子健康自尊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样需要循序渐进。
★选择:根据孩子的兴趣、年龄和能力,为他选择适合的学习活动,绘画、下棋、跳舞、书法、钢琴、打球、游泳,某个阶段内,选择一项即可。
★尝试:和孩子一起尝试时,不要过分顾虑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和危险,要全身心地投入,切忌心不在焉。当孩子碰到困难时,请别急于包办代替,让孩子多练习,学会自己克服困难。
★几个小技巧:
◎当孩子学习一项新技能时,比如骑自行车,不必要求他一开始就能上路,而要鼓励他多实践。
◎在学习比较复杂的技能时,把它分成几个阶段进行,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
◎任务完成以后要表扬,让孩子感觉到他具有学习本领的能力,以后就会充满信心地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2、学习奉献,建立自尊
奉献由后天习得,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孩子会更有信心为家庭、团队和社会做奉献。
★制定家庭守则。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家庭守则,制定以后白纸黑字写下来,大家都得执行,而且要经常相互检查和督促。如此一来,孩子会感觉到,他也在为家庭做贡献。
★举行家庭会议。经常和孩子一起开家庭会议,就一些事情和问题展开讨论,这是孩子学会合作的一个有效途径。
★教孩子学做小事情。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教他做些小事情,如:简单的家务活,为老爷爷老奶奶服务,参加公益活动,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做什么、怎么做。当他认真、出色地完成“工作”以后,请明确地表达你对他的赞赏。
3、确立良好的归属感
父母可以有很多办法令孩子明白自己在家庭中的归属:
★每天两次对孩子说“我爱你”。——用语言和行动向孩子表示“爱”,让他懂得,你爱他是因为他是家庭的一员。孩子会因此而了解:你们爱他,关心着他的成长。
★在纸上列出孩子的好品质,起码3条,把它贴在冰箱上,并且经常往上面添加。——要经常肯定孩子好的行为,让他知道“我很行”。当然,看到不好的行为也要指出来。在你经常强调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时候,孩子的行为会逐渐地向好的方面转变。
★全家人一起吃饭、做游戏。——尽可能多地享受温馨的亲子时间。请注意,吃饭时不宜讨论严肃的问题。
★给孩子一段倾诉时间。——不管工作有多忙,当孩子向你诉说时,最好放下手中的活认认真真地听。请不要随便发表意见,除非是他问你,或者是事情关系到孩子的安全问题。注意:千万不要取笑和奚落孩子。
以上努力重在每天的累积,不是一蹴而就的哦。
奉献是快乐的,它对自尊的影响也是积极的。通过家长的努力,孩子会慢慢懂得如何与人合作,担当责任。
教您建立孩子健康的自尊心
教您建立孩子健康的自尊心
拥有自尊心,能够让宝宝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学会自尊、自爱,做事将更有规划更谨慎。但是,您也许不知道,自尊心也分健康和不健康自尊心,那么作为父母的您,该如何给宝宝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呢?
孩子健康自尊的形成,和父母、老师以及好朋友等关键人物紧密相连。不妨制定一项家庭打造计划,循序实施。
实施步骤
1、学习技能,体验成功
有了良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将促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是培养孩子健康自尊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样需要循序渐进。
★选择:根据孩子的兴趣、年龄和能力,为他选择适合的学习活动,绘画、下棋、跳舞、书法、钢琴、打球、游泳,某个阶段内,选择一项即可。
★尝试:和孩子一起尝试时,不要过分顾虑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和危险,要全身心地投入,切忌心不在焉。当孩子碰到困难时,请别急于包办代替,让孩子多练习,学会自己克服困难。
★几个小技巧:
◎当孩子学习一项新技能时,比如骑自行车,不必要求他一开始就能上路,而要鼓励他多实践。
◎在学习比较复杂的技能时,把它分成几个阶段进行,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
◎任务完成以后要表扬,让孩子感觉到他具有学习本领的能力,以后就会充满信心地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2、学习奉献,建立自尊
奉献由后天习得,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孩子会更有信心为家庭、团队和社会做奉献。
★制定家庭守则。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家庭守则,制定以后白纸黑字写下来,大家都得执行,而且要经常相互检查和督促。如此一来,孩子会感觉到,他也在为家庭做贡献。
★举行家庭会议。经常和孩子一起开家庭会议,就一些事情和问题展开讨论,这是孩子学会合作的一个有效途径。
★教孩子学做小事情。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教他做些小事情,如:简单的家务活,为老爷爷老奶奶服务,参加公益活动,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做什么、怎么做。当他认真、出色地完成“工作”以后,请明确地表达你对他的赞赏。
3、确立良好的归属感
父母可以有很多办法令孩子明白自己在家庭中的归属:
★每天两次对孩子说“我爱你”。——用语言和行动向孩子表示“爱”,让他懂得,你爱他是因为他是家庭的一员。孩子会因此而了解:你们爱他,关心着他的成长。
★在纸上列出孩子的好品质,起码3条,把它贴在冰箱上,并且经常往上面添加。——要经常肯定孩子好的行为,让他知道“我很行”。当然,看到不好的行为也要指出来。在你经常强调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时候,孩子的行为会逐渐地向好的方面转变。
★全家人一起吃饭、做游戏。——尽可能多地享受温馨的亲子时间。请注意,吃饭时不宜讨论严肃的问题。
★给孩子一段倾诉时间。——不管工作有多忙,当孩子向你诉说时,最好放下手中的活认认真真地听。请不要随便发表意见,除非是他问你,或者是事情关系到孩子的安全问题。注意:千万不要取笑和奚落孩子。
以上努力重在每天的累积,不是一蹴而就的哦。
奉献是快乐的,它对自尊的影响也是积极的。通过家长的努力,孩子会慢慢懂得如何与人合作,担当责任。
注重行为培养保证儿童心理健康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教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轻松的应对各种学习压力。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注重行为培养保证儿童心理健康》,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细心的老师都会发现,幼儿搭积木时,只要他想要这块积木,不管在谁的手中,马上就拿过来;玩具掉在地上就当没看见一样,收拾整理玩具更是与她(他)无关。由此可见,对幼儿加强行为培养尤为重要。
要使幼儿产生正确的行为观,首先要教育幼儿辩别行为的正确性。在家里面,要培养幼儿自己动手穿衣、吃饭,爸爸妈妈要让孩子自己玩过的玩具自己收回!当然小一点的孩子,爸爸妈妈可以指引他们收某一个玩具,随着他的长大,让他自己养成收拾玩具的好习惯!
在幼儿园里,老师更应该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能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帮助别人、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每天早上入园摆放桌椅,离园前整理玩具和图书;请小朋友带玩具和图书到幼儿园交换着玩;帮助值日的老师整理卫生;带废旧物品到幼儿园装饰“手工角”、“自然角”等各游戏角落。每天的好人好事老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使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保护环境也是行为培养的重点。我们注意教育幼儿不要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乱画墙壁,再生垃圾与不能再生垃圾分袋装,培养幼儿一种宽广、积极、热情向上的健康心理。
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志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从而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志”,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志有以下几条:
1.求知欲强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
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6.人际关系良好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