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谎后父母也可以夸奖他

谎言识破

儿子尚不到4岁,我便多次发现他说谎了。

明明是别人做的事情,他却说是自己做的;明明没有发生的事情,他也说得情真意切。

一天晚上,我应他的要求在一张白纸上画了几只蚂蚁。他拿着纸跑去找妻子,说:“妈妈,这都是我画的。”妻子夸他画得好,他又改嘴了:“这是老师画的,画了送给我的。”妻子又夸他,说:“一定是你表现好,老师才送的。”儿子便狠力地点头。

我在旁边听着可沉不住气了,这小子不到一分钟就编了两个谎言。我刚要指责,妻子冲我挤挤眼睛,我没有吱声。

妻子悄声告诉我,儿子并非存心要欺骗谁,他只是觉得那几只蚂蚁画得好,幻想自己也能画那么好,便不由自主地说是自己画的;又出于想从老师那里获得更多关爱的潜意识,谎称那是老师画了送给他的。这,便是4岁孩子的“愿望的达成”。

理解加教育

我恍然大悟,反觉得儿子的谎言里有了很多可爱的成分。

一天,儿子去卫生间小便,出来后对我说:“爸爸,我打死了两只蚊子。”

我很吃惊,问:“怎么可能呢?蚊子哪里是那么好打的?”

“我就是打死了两只蚊子嘛!”儿子认真地说。

过了没10分钟,他又对我说:“爸爸,我刚才在厕所里打死了3只蚊子。”

妈妈下班回家后,儿子兴奋地报告妈妈:“我打死了4只蚊子。”

我已经哭笑不得了。

我自己去卫生间,发现不知由何处来了一种黑色的小飞虫,用手轻轻一抓便抓住了。我便叫来儿子,问他打下来的是否便是这种“蚊子”,儿子说,是呀,我打的就是这样的蚊子。

孩子仍然没有说谎,他只是没有搞清楚蚊子和这种奇怪的小飞虫的区别。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夏季的夜晚妈妈曾多次空手打死蚊子,每一次都得意地对我和儿子说:“看看,我多能耐,你们得感谢我。”于是在儿子的心目中,打死蚊子便是一件伟大的事业,在他的自述中被击落的“蚊子”的数目不断上升,实则表现了一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聪明的父母应该在这种时候给孩子恰当的夸奖

有一次,儿子对我说,一位小朋友说瞎话被老师批评了,那小朋友一直说自己的爸爸是警察,全班的小朋友都知道他爸爸是警察,可他爸爸其实不是警察。

那位同样4岁的孩子为什么编造这谎言呢?联系平时儿子的言行,我立即读懂了那孩子的心。

儿子在家里舞枪弄棒的时候,总是大叫:“我是警察!我是警察!”

可能在所有孩子的心目中,警察都是勇敢和正义的化身,他们觉得成为警察是一种光荣,而拥有一位当警察的爸爸更是光荣,所以,便出现了“我爸爸是警察”的“谎言”。

孩子实在不应该因为这“谎言”而受到批评

4岁的孩子是不会说谎的,谎言只属于成人。

真正的谎言应该这样定义:有意欺骗他人,以获取某种利益,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

而孩子们所说的“瞎话”,显然不属于这样的谎言,他们尚不明白何为欺骗。那“谎言”只是幼小心灵一种美好的向往,一种理想的寄托,表现了他们童心的纯净。为人父母者,只有真正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看事物,才能读懂孩子的“谎言”,才不会无端地指责他们,甚至伤害他们。

相关推荐

你棒,他也棒。


小布丁有两个好朋友,他们是球鞋哥哥和拖鞋妹妹,

球鞋哥哥和拖鞋妹妹每天都会见面,可他们俩却一点都不友好,哈哈

,哈哈,又要和小布丁出去玩了,哈哈,正好,哈哈,拖鞋妹妹你只能躲在家里睡大觉哪,哈哈,

切你不是就踢足球吗?跑跑步吗?有什么了不起的,球鞋哥哥、拖鞋妹妹,你们别吵哪,哼切,嗯……

因为球鞋哥哥和拖鞋妹妹总是不服气,这让小布丁很伤脑筋,哼我得想个办法,让球鞋哥哥和拖鞋妹妹以后不要再吵架了,

让他们俩个人成为好朋友,啊这不是一想天开吗?嗨,让我们看看小布丁到底有什么办法,拖鞋妹妹今天你和我一起出去玩吧,啊哈,这是真的吗?小布丁啊哈!太好咯!哦……我可以和小布丁出去玩咯!呵呵……嗨嗨!球鞋哥哥再见,小布丁穿着鞋妹妹出门了,他向往常一样一边走路一边又笨又跳,哈喔……哈哈,

哈喔……哪哪哪哪,哈哈,嘿嘿……小布丁你慢点,我跟不上你,哼……拖鞋妹妹我带你去踢足球吧,可好玩哪,小布丁求求你哪,我真的跟不上你,我们回家吧,你换上球鞋哥哥吧,看拖鞋妹妹都要哭了,小布丁想了想说:恩嗨哪好吧,小布丁回到家里换上了球鞋哥哥,可是小布丁没有出去玩,嗨嗨,

球鞋哥哥,我带你去我的房间里看看,小布丁穿着球鞋哥哥在房间里走啊走,他一会儿跑去玩玩具木,一会儿又跑去看看电视,地板被他踩的脏极了,妈妈回家看到家里又脏又乱,非常生气,狠狠的批评了小布什,这让球鞋哥哥感到非常内疚,嗨嗨,

小布丁对不起,你还是赶换上拖鞋妹妹吧,球鞋哥哥、拖鞋妹妹,这回你们知道各自的用途了吧,嗨嗨,球鞋哥哥和小布丁一起跑步、踢球,拖鞋妹妹让小布丁一起不吧家里弄脏,还让小布丁的脚舒舒服服的,你们俩个都很棒,都是小布丁的好朋友呀,嗨嗨,拖鞋妹妹对不起,球鞋哥哥我也不好,

瞧,球鞋哥哥和拖鞋妹妹不再吵架了,他们真的成为一对好朋友哪,这可是小布丁的功劳啊,小朋友,小布丁想的这个办法好不好啊,小布丁最后说的那段话,你听明白了吗?意识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大家要懂得相互尊重才对啊!

小孩说谎并不说明他很坏


请不要轻易将谎言与孩子的品质划等号,因为谎言有时只不过是幻想,或者孩子小小的如意算盘。 

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不再是个小宝宝了,所以孩子们应该很明白自己说的话是事实还是谎言。其实不然!事实上,说谎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其实,5岁以下的孩子常常说大话,因为他们不能把事实和幻想区分开来,说大话完全不同于说谎;5岁以上的孩子不再有说大话的情况存在了,他们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说谎。 

2—4岁:爱说大话 

孩子为什么说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所以他们常常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当你带孩子从公园回家的时候,他告诉你他在公园里看见了独角兽。他并不是在有意欺骗你。换个角度想,这说明他的智力还在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你的孩子还不能分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他也同样不能把他的梦和真实生活区分开。 

也有的孩子说一些小慌是害怕父母的责备和惩罚。他们会指责那些自己想象出来的朋友,告诉父母是他们做出了这些错事。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淘气会使爸爸妈妈不高兴的,所以撒了个谎。 

听到谎言怎么办:这么大的小孩子因为说谎就受到惩罚,不仅没有任何意义,也许还会有负作用。 

事实上,你对诚实和正直的长篇大论,这么大的孩子来说,只是耳边风;惩罚也不能使他知道问题处在什么地方。而且,以后他肯定也不愿意让你知道那些淘气的事了。所以,更加关注他的不良行为效果会更好一些。你可以告诉你的孩子:“我知道你是怕我不高兴,所以不想告诉我真相。但是我亲眼看见你打了小朋友。如果你下次对他有礼貌些,我想他会把他的玩具给你玩的。 

另外,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他想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就属于他了。如果你的孩子在商场拿到喜欢的玩具就说是他自己的,那么你就要清楚地告诉他:“我知道你非常非常想拥有这个玩具,但是它并不真正属于你,它属于这个商场。”慢慢地,孩子将学会把事实和幻想区分开来。但是,如果你对孩子的小小谎言过于在意的话,将会或多或少地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其揭穿孩子的谎言,不如把它看作孩子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机会。做父母的肯定不想压制孩子的幻想,因为有了幻想,才会有创造力。因此,父母惟一应该做的就是确保孩子的幻想不会伤害自己和他人。比如说,父母可以让孩子相信圣诞老人,但是必须让孩子知道人是不能飞起来的,即便插上翅膀也不能。如果孩子的话总是不着边际,那么父母最好给孩子讲一讲《狼来了!》的故事了,让孩子懂得待人诚实很重要。 

5—7岁:逃避训斥 

孩子为什么说谎:快到上学年龄的孩子,他们就会意识到说谎是解决问题或者逃避惩罚的一个好办法。因为孩子们要让他们的谎言更加可信,所以他们的谎言就会经过更好的加工了。6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如果他告诉老师他的家庭作业被狗吃掉了,那老师肯定不相信,但是,如果他说‘我病了,所以没有做作业’,那也许能够蒙混过关。 

毋庸置疑,孩子肯定会不断提高他的欺骗技能,试探他欺骗的限度有多大。这个时候,父母的“杀手锏”就是不能让孩子因为说了慌、解决了问题就任他洋洋得意地逃脱掉。而且,父母向孩子灌输诚实的美德的时候,最好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可能地自己先做到诚实,不说谎。另外,也要让孩子知道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 

听到谎言怎么办:告诉你的孩子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是为了不伤害其他人的感情。 

然而,当你发现你的孩子说谎只是为了掩盖他的错误和做的错事的时候,你就应该立刻清楚地告诉他你不允许他这样说谎。父母立场鲜明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那么孩子说谎了是不是就应该受到处罚呢?也不一定。 

如果孩子针对有没有刷牙的话题而说谎,那么父母可以提醒他赶紧去刷牙,并且以后多多检查和监督他。慢慢地,孩子就不会因为刷牙问题而说谎了。反过来,如果父母因为这些无关痛痒的谎言而把孩子痛斥一番,甚至惩罚他,那么,父母的这些做法就能促使孩子变成一个更棒的谎言大师了。因此,应该说处罚孩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办法。 

如果孩子偷了别人的玩具或者做了其他行为极其恶劣的事情,而且为了掩盖这些行为对你说了谎,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孩子必须受到惩罚的时候了,并且要让他知道第一天剥夺他看动画片的权利是因为他的行为,第二天则是因为他说谎了。但是,父母应该明白,惩罚并不能使孩子马上意识到他的错误;想让孩子真正改正错误是需要时间和父母的信任的。 

面对孩子的说谎行为,父母可以试一试下面的做法: 

1、如果你明知孩子说谎,不要对他一再追问。其实,父母是希望能够再给孩子一次说实话的机会,结果反倒又给了孩子一次说谎的机会。因此,如果父母知道真相,就不要再反问孩子;当父母不知道真相,但是能够肯定孩子的答案也不可信,那么也不要向孩子提问题。总之,不要向对你说谎的孩子提问题。否则,只能迫使孩子再用谎言遮掩他先前的谎言,既加深了孩子心理的内疚和不安,也使父母更加火冒三丈。与其这样,还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断,告诉孩子你希望或要求他如何去做。 

2、如果孩子是习惯性的说谎,那么向孩子提问题之前你就先告诉孩子你知道他会对你说谎,然后允许他给你一个更好的说法。很多孩子在说谎之前根本就没想他们还能说点别的理由。因此,父母可以先发制人:“我知道,如果我问你,你肯定不想对我说实话。不过,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更好的说法。准备好了吗?我要问了。”然后向孩子提出问题。这种做法有3个好处:一、它给孩子时间去决定是张口就说谎呢还是说些其他的;二、它避免了相互争执激烈化;三、既然父母允许孩子说谎了,有了心理准备,那么父母就不会生气或者烦躁不安了。 

3、为了让孩子也尝尝谎言的滋味,父母可以对孩子也说谎。比如,孩子想去看电影,父母答应他了。可是一会儿父母又不承认了,孩子就会问为什么爸爸妈妈说谎。这时候,父母可以很轻松地告诉他:“我认为有没有说实话并不重要。也许刚才我是顺口说‘好吧’,但是并不真的说明就得带你去。我感觉你在家里愿意我们用这种方式和你说话,你也这样对待我们。你是在告诉我“我”必须说实话吗?但是,说不说实话对你就不重要了吗?这样做公平吗?”听完这样的一番话,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 

80后父母流行新派育儿


随着一些西方教育理论逐渐被介绍到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接受的传统家庭教育,接受以“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为原则的现代育儿观念。广州许多年轻父母,尤其是“80后”父母都是这些育儿观念的推崇者和实践者。

白领妈妈:

管一个孩子比管十几个下属还难

拥有一个三岁女儿的张女士是在天河区一家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在当天的讲座上,记了满满近十页笔记。

“以前觉得养育一个孩子挺容易的,给她吃最好的奶粉、穿柔软的衣服、读最好的学校就行了。”手下有十几人的张女士说,“可是,孩子不到两岁,我就发现,管理一个孩子比管理十几个下属难得多!我的女儿性格比较急躁,总发脾气。我总搞不懂她想要的是什么。”

于是,张女士当起了时尚的网络妈妈,泡育儿网站,读育儿理论,听育儿讲座。“很快,我就发现了女儿易躁易怒的原因了。原来她是缺乏安全感。由于我和她的爸爸工作都很忙,很少有时间跟她在一起。每次一出差就是一两个星期。所以,她总是在担心爸爸妈妈哪天又离开她。”

张女士说,意识到这一点后,她和孩子的爸爸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时间,尽量增加跟女儿相处的时间,尽量给女儿高质量的陪伴。果然,女儿的安全感增强了很多。性格也平和了很多。

“育儿真是一门学问啊!现在的孩子怎么就跟我们小时候不一样了呢?”张女士感叹,“我们做父母的都要加强学习,不然真的跟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了。”

全职妈妈:

现在才知以前教育方法不对

东东妈是个全职妈妈,由于先生是一家大公司的副老总,她一生下东东,就辞职回家带孩子了。说起已经上小学的儿子,她大呼头痛。

“从小,我就给他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家里的玩具堆积如山,读的也是省一级小学……我对他的要求并不高,就是要他听话,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将来跟他爸爸一样有出息!”东东妈说起来眼圈发红,“可是,他却总说不开心,还闹了几次离家出走。”直到有一天,她经朋友介绍,听了另外一个现代父母都比较熟悉的家庭教育研究者孙瑞雪的讲座,她才意识到,她自己的教育方法有问题。

“现在我才知道,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管用了。事实上,我当年也对父母的教育方法很不满,可是,轮到我自己教育孩子时,我又下意识地把父母那一套全都搬过来了。”东东妈说,此后,她又看了许多蒙特梭利一类的教育书籍。她感觉自己更了解也更理解自己的孩子了。

“他为什么哭,为什么闹,为什么发怒,其实都是有他的理由的。”东东妈说,她花了很多时间来替儿子做心理修复。果然,儿子有了变化,也没有以前那么叛逆了。她意识到,不能强求孩子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是要让他成为他自己。

亲子机构:

学习科学育儿知识已成时尚

广州一亲子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学习科学育儿,已逐渐成为年轻父母的一种时尚。尤其是“80后”的年轻父母更容易接受科学育儿知识,他们也都非常喜欢参加这一类的育儿讲座。“可能是因为他们也比较年轻,而且也喜欢上网。一般而言,现在的‘网络妈妈’很少有不知道蒙特梭利、孙瑞雪、小巫、李跃儿的。”

今年刚满25岁的皮皮妈说:“现在的父母都只生一个,根本无经验可谈。因此,多听一些这一类的讲座是非常有益的,有机会我都会去听。当然,每个孩子的特点不一样,我们也不能全部照搬专家的育儿方法,但我们至少多了一种参考。”教育专家:

家长必须跟上孩子成长步伐

有着西方专业教育背景并育有两个混血孩子的小巫说,中国的父母养育孩子大致是这样一种模式:最早是搂在怀里——孩子刚出生时,父母都是把孩子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不许干这,不许干那,生怕孩子摔跤、受伤;然后是推出去——孩子上幼儿园后,许多父母就把孩子推给了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父母关心的只是孩子的成绩好不好,身体好不好,但孩子内心的需要却无暇顾及;到最后又是揪回来——到孩子工作后,父母也差不多退休了,于是每天都希望孩子回到自己的身边……

小巫认为,养育孩子需要智慧。为人父母者,必须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跟孩子一起成长。在某种程度上,是孩子在引领父母成长。

80后父母重新热衷娃娃亲


曾经是包办婚姻代名词的“娃娃亲”,现如今却被思想活跃的80后年轻父母们重新搬上台面。不过,同传统的“娃娃亲”不同,这些年轻父母们喊出了“不为结亲,只为交友”的口号,旨在为独生子女找个伙伴。教育专家认为,该方法可以尝试,但家长不可向孩子太多渲染。

网上“招亲”花样多

“我们几个孕妇一起闲聊的时候,经常开玩笑说给孩子们定个娃娃亲。”张琳已经怀孕七个月了,单位中,除了张琳,还有另外三个孕期差不多的孕妇。工作之余,大家经常凑在一起交流经验,谈到兴起,也会相约给几个孩子定个娃娃亲。“除了我这儿,我爱人单位也已经预约了好几门娃娃亲了。”张琳笑着说。在张琳和丈夫眼中,这些玩笑,寄予着身边亲友对孩子的美好愿望。

除了张琳夫妇这种在亲朋好友中预定“娃娃亲”的准父母外,更有一些年轻父母,将自己宝宝的照片贴到网络的论坛中,大张旗鼓地在网络中“招亲”。记者也随机登录了几个“宝宝招亲”的网站了解情况。网上招亲的宝宝岁数不等,多以0至2岁为主。父母将孩子的照片上传至网页,并填写宝宝自身情况,以及“择偶标准”等。通过帖子可以看出,家长们对招亲帖都是费尽心思,各展所长。

定亲初衷实为找玩伴

“孩子一个人太可怜,帮她找个家附近的小伙伴,以后两家人可以一起活动了。”网友“雪人”刚刚为自己一岁半的女儿在网上发帖找“小女婿”。“我们就都是独生子女,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候更可怜,家里全是大人,根本没有同龄人一起玩。”一位“80后”父亲告诉记者,“其实就是帮儿子找个小伙伴,最好是个小姑娘,让孩子从小学会怎么照顾人。”

同以上两位父母一样,很多父母都是以给孩子找伙伴为出发点,“结亲对象”的首要要求也都是“年龄相当,居住地相近”。在一家网站关于“娃娃亲”的社会调查中,参加调查的1020位网友中,有33%的人认为“娃娃亲”最大的好处在于“缓解独生子女的孤独感,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不过,对于“娃娃亲”的利弊,42%的网友认为“说不准”。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父母自己就曾背负过“剩男”、“剩女”的称号,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张琳夫妇就表示,两人给孩子预定的“娃娃亲”都是周围知根知底的亲朋好友,“从小一起玩,结不成亲家,就当亲戚,也挺好。”

专家说法:可以尝试不应渲染

记者也就此事咨询了多位教育问题专家。专家们普遍认为,“独二代”们没有兄弟姐妹陪伴,内心普遍存在孤独感。这种所谓的“娃娃亲”为孩子提供了更多与同龄孩子接触的机会,锻炼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此外,这种类似“群养”的办法,有助于发挥各自家庭的优势,培养孩子的接受能力及适应能力,也给年轻的家长们提供了一个交流育儿经验的机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不过,与此同时,专家们也给家长们提出了一些需注意的问题。首先不要过于渲染所谓的“娃娃亲”的关系,让孩子过早地以性别区分人群。其次,不要太多干涉孩子的交友自由,家长们除了适当引导外,最好不要刻意参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