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去不复返,新学期的号角已经吹响,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做好入学准备不会让我们手忙脚乱,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高效做好入学准备的知识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如果父母总是向宝宝发脾气,宝宝就会把“发脾气”看成是一种敌视,宝宝相应地会养成用“敌视”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习惯。

●如果父母总是否定宝宝,批评话语不断,宝宝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总觉得自己不对,缺乏应有的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宝宝,就不会拥有自尊,也不会爱戴自己和他人。

●如果父母总是牢骚满腹,苦大仇深,劳苦功高,任劳不任怨,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宝宝,就会产生歉疚感,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只感觉到压抑和艰辛。背着沉重的包袱生活,缺乏人生追求和幸福感。

●如果父母脾气暴躁,动辄就骂宝宝,甚至举手打宝宝,事无大小,常怒火中烧,一触即发,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宝宝,或者是喜怒无常,或者是心情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

●如果父母在宝宝面前总是表示不满,谴责他人,说别人的坏话,宝宝可能会成为爱挑剔、对人刻薄、缺乏信任和同情心的人。

●如果父母心胸狭窄,做事谨小慎微,妒忌心强,宝宝可能会成为非常敏感,甚至神经质的人。

●如果父母总是说话不算数,喜欢承诺,但不兑现,只要达到眼下目的就行,宝宝可能就会没有安全感,独立性差,缺乏团队精神,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喜欢独来独往

●如果父母经常说一套,做一套,对宝宝进行的语言教育和自身行为有很大差距,对宝宝的语言要求与对宝宝的行为规范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宝宝心理可能会受到扭曲,缺乏主见,遇事摇摆不定、不果断,常常陷于彷徨和茫然,甚至自我矛盾之中。

●如果父母霸道,不讲道理,凡事都没有商量的余地,宝宝可能会心口不一,从不自觉地撒谎,到编故事,甚至变得强词夺理,但并不坚强,还有些懦弱,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父母良好的品质对宝宝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宝宝的成长离不开自我的提升,但看护人对宝宝性格、人品、秉性、人生态度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Zj09.com

总之,父母不可忽视自己及看护人对宝宝的影响,不能把宝宝的“不是”都归咎于宝宝自身的发展。具有相似个性和气质的宝宝,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可以出现不同的结果。这是父母应该重视的。

延伸阅读

父母言行对孩子影响非常大


除了每天的新闻节目会看一会儿,其它节目已经不再看了。因为这样孩子学习会比较专心一些。现在邻居家孩子的成绩非常好,这跟晚上专心学习做作业有很大关系。

朋友女儿1岁多了。他告诉我,虽然自己不喜欢读书,但每天他都会强迫自己坚持看书,目的是让年幼的女儿看到爸爸在读书,女儿也会喜欢上看书,喜欢学习。

在感叹做父母不易的同时,对朋友这方面的认识很赞同,这个举动对年幼的孩子的确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然而,很多父母并不了解这点。

强强妈最近很烦心,强强才3岁,却经常便秘。问及强强的饮食情况,才知道强强只爱吃肉,不怎么吃青菜、水果。再深入了解发现,原来强强的挑食是有原因的,强强的父母也有同样的饮食习惯。

生活中这样的情景比比皆是。难道饮食习惯、言行举止会遗传吗?当然不会,但这些可以模仿和学习。父亲对儿子实行拳脚教育,儿子在幼儿园会经常跟小朋友打架;要求女儿举止端庄、礼貌待人,母亲却对邻居恶语相向。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加拿大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儿童可以通过观察、阅读、听他人讲述来学习模仿人类的行为。班杜拉及同事的一项著名研究证实了这个观点。研究中,72名幼儿园儿童分组观看两个成人榜样:一个对充气玩偶拳打脚踢,另一个安静地玩玩具,对旁边的充气玩偶置之不理。此后,让儿童玩这个玩偶,观察过暴力榜样的儿童模仿了攻击行为,他们不仅像“榜样”一样对玩偶施以暴力,而且发明了新的攻击玩偶行为,譬如用玩具枪向玩偶射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生长环境,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中国的一句俗语“有其父,必有其子”,印证了父母的行为处事对孩子的影响。几个月大的儿童就开始跟父母“咿呀”学语,一岁左右蹒跚学步,孩子学会了说话、走路后,其说话的语调、走路的姿势都可能带有父母的痕迹,这一点在幼小的儿童(幼儿园之前)身上尤为明显。儿童3岁前处在“图谱时代”,他们把人们的行为模式看成一些图谱,照着这些图谱学习各种行为。

比如父母见到他人问好打招呼,分手挥手再见,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说“谢谢”等等,这些都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图谱。红灯停,绿灯行,横穿马路走斑马线,把垃圾丢入垃圾桶等等,这些则是社会规范图谱。在儿童的早期生活中,大量的行为图谱来自于父母,他们对父母的行为看在眼里,听在耳中,记在心上,并照此行事,这些行为图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如果父母行为不端,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可想而知。

因此,父母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父母就得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教育自己的过程。

父母的行为对宝宝的影响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呢?哈佛大学人类发展实验室的波顿·怀特博士和他的同事们曾开展过“哈佛学前计划”,对初生到6个月的婴儿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目的是试图解释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有多少自然信息是随着年龄和生理成熟的变化而带来的,有多少可以通过训练而来,有多少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来。

通过这一研究发现,如果母亲在家里给宝宝营造一种充满刺激的环境,那么宝宝会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能力,他们大多表现得宽容大度、反应敏捷、交往自如。所以给宝宝布置一个充满刺激的家庭空间,让他们在这里自由安全地进行探索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宝宝不用担心家长的干涉,家长也不必直接参与宝宝的探索,又可以把宝宝的行动范围控制在自己的视觉范围内,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来做家务并照顾宝宝。

怀特博士还发现,理想的母亲大多是宽容的,她们放手让宝宝去自由活动,鼓励宝宝自己去探索。并用实际的帮助和满腔的热情去解决宝宝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然,在放手的同时,她们又严格地把握着分寸。

成功的母亲经常与宝宝进行沟通,并能用宝宝理解的语言与之进行交流。她们能考虑到宝宝此时此刻的意图,使用一些相当于或稍高于宝宝理解水平的语言,谈话时间的长短随宝宝的意愿而决定,这些充分照顾宝宝意愿的作法,对宝宝的身心发展非常有益。

家庭教育:父母对宝宝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父母的谈话举止决定着家庭氛围的好坏。好的家庭环境造就优秀积极的孩子,反之则会让孩子复制父母的缺点或是被不良环境影响成身心不健康的人。

1.爸妈恩爱:孩子性格健康开朗

爸妈恩爱、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这类孩子的性格也会更加平和、开朗、不轻易动粗,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能有健康的异性恋。

2.爸妈情感淡薄:孩子任性自私

爸妈感情淡薄,两个人常常靠通过孩子来交流或维系家庭,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在父母关系的作用下,孩子被过多关注或干涉,性格会变得任性和自私。

3.虎妈猫爸:男孩子胆小、懦弱

由于爸爸软弱,大权旁落给母亲,在这个家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之后,母亲就会变得日益强悍甚至说一不二。孩子总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女儿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强悍的女儿,儿子就会变成没有担当的懦弱、自卑的儿子。

4.爸妈过早离异:孩子冷漠没安全感

很多从不幸婚姻中解脱的夫妻,疏忽了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无法从中解脱的是孩子。他们内心的创伤往往终生难以平复,他们的担忧感、不安全感、恐惧感也许永远无法医治。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更易发生犯罪和焦虑、抑郁、敌对、报复、冷漠等心理障碍问题。

5.爸妈相互指责:孩子敏感、执拗

爸妈喜欢相互指责,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处世方式。特别是当夫妻双方有争论时,更容易对着孩子说另一方的不是。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以后对爸妈都不会尊重。一方攻击另一方,想借此让孩子对另一方不满,最后带给孩子的只是伤害。

6.爸妈打架:孩子暴力、暴躁

父母吵架对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对孩子而言,却是天塌下来了,他的安全感会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孩子也会由于耳濡目染变得喜欢暴力、脾气暴躁,像父母一样大吼大叫。

插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有些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在孩子统一入园的时期,当孩子面对这样的一个情景对孩子来说也是莫大的承受力。怎样才能避免孩子承受这样的压力,因此家长为了错开这样一个高峰期选择这样的时期让孩子入园,对孩子来说又是怎样的呢。

宝宝入园大事真是让爸妈“牵肠挂肚”!不少爸妈绞尽脑汁用尽多少方法,为的就是让宝宝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经过前人的经验提醒与实际状况的考虑,有些爸妈选择以插班方式入园,主要就是希望避开9月开学时集体痛哭的凄凉场面;运气好的老师还会因为插班宝宝是新生,而多投以一些关注的精力与眼光。

为此,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现爸妈对于宝宝插班基本上分成3派:希望插班、不希望插班和不知道哪种更合适;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内、外在环境许可,希望宝宝插班入园的爸妈占多数,但同样也有高达1/3以上的爸妈仍然犹豫于插班与不插班之间。幼儿教育

入园小调查:如果有机会插班,你会希望宝宝插班入园吗?

希望插班35%

不希望插班34%

不知道哪种更合适31%

“希望宝宝插班”派的爸妈认为插班更利于宝宝快速适应。

已经成功插班入园的妈妈们更是赞成插班做法,他们认为自己当初为宝宝选择插班是正确的,因为宝宝在入园后适应良好,而且更可以根据宝宝实际状况较自由地选择入园时间,底气更足;“不希望插班”派的爸妈则认为让宝宝和大家一起入园,起点相同,才更有利于宝宝自信心建立。另外,还有很大部分的爸妈不知道哪种更合适,对于让不让宝宝插班举棋不定。幼儿教育

可见,插班不插班已经变成未入园的爸妈选择宝宝入园时机的重要问题,在这里,我们将从爸妈、幼儿园老师、园长等三个面向,为爸妈们详细解析他们对插班的态度,希望解答您的疑惑、能帮你坚定立场。幼儿教育

反方观点:世上无完事。

对于插班持反对意见的不在少数呢,且来看看他们的担心。

上海市小番茄妈妈:宝宝容易被孤立

小番茄是九月入园的,当时年纪并没有达到幼儿园招生要求的两周岁半。我也考虑过是否等满两周岁半时插班,细想之后打消了念头。我觉得,插班的宝宝容易被孤立。大家同时入园,互不相识,起点是一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就会自动分出亲疏,后加入的宝宝要想融入这些基本稳固的小团体就比较困难。如果宝宝被孤立,就会产生自卑,从而造成许多其他心理方面的隐患哦。

关于入园初的哭闹,宝宝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哭上几天。小番茄回来时曾颇为自豪地告诉我:“大家都哭的。”我想,如果是插班,唯有他一个人哭,会不会觉得很没面子呢?幼儿教育

不少家长是这样认为的,其实最重要的是,与所有的新生宝宝一起入园,当爸妈的可以比较出自己的宝宝适应能力如何。如果插班就不能比较了,爸妈会搞不清楚是幼儿园老师的问题还是宝宝自己的问题。

妈妈出国对孩子的影响


问:我的孩子是个男孩,现在两岁两个月,孩子的妈妈9月7日被学校公派出国学习,时间是一年半。妈妈走的第二天孩子就病了,现在病基本好了,由于家里白天无人照顾,已经送幼儿园。孩子每天都要哭闹找妈妈,这孩子心事很重。我作为爸爸心里十分难过,但我最为担心的是,这件事情会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请问,我应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心理平静,并能够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尽量不给他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非常感谢您!

答:从介绍中,知道你爱人已被公派出国深造,这当然是好事,希望她学成回国,与孩子团聚,尽母亲之责。

孩子与母亲分离,是一年“痛苦”的事,特别是两三岁的孩子,他的自我意识刚刚萌发,正处在第一反抗期,感受的“痛苦”会更大。不过,如果你能善待他,他的“痛苦”情绪会降到最低限度,甚至不发生什么问题。

你可以这样做:

1、心里不要紧张,每天做到有规律的生活,什么时候干什么,还是和妈妈在家的时候一样。

2、和老师密切联系,让教师给他更多的关爱,让小朋友和他多玩。

3、经常让孩子和妈妈打打电话,也可以写写信(你念给他听)。

4、过一两个月让孩子妈妈给他寄几张照片,让孩子一直有妈妈的形象在脑子里。妈妈走的时间不长,这样,妈妈的形象不会减弱,当然,也要寄孩子的照片给妈妈,以免过份思念,影响学习和生活。

5、假日里带孩子到游乐场所玩一玩,调剂一下生活,也可以带他到亲朋好友那里去,接触幼儿园和家庭以外的生活。

6、不要一切依赖幼儿园,你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了,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你应该最关注。过三两个月,可带孩子到保健部门去做做检查,有什么健康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向他们咨询。

7、如有可能双方都录制一些录像带,托人带来带去,常常播放看一看,就好像和对方仍在一起,减少过份思念。

8、如果妈妈有假期,中途能回来看望,更好。

9、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没有妈妈在身边照看,就对他过份溺爱,百依百顺。如果是这样,很可能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以后妈妈回来,再改,就困难了。

10、不要认为就是由于妈妈出国,孩子才会这样、其实这两者并无很大的必然联系(联系可能会有一点)。主要在于你如何正确地对待他。给孩子更多的关爱,这是应该的,但不能看着孩子有不良习惯(如打人、任性、欺侮小朋友等)而不管。

11、最好有老人常来帮忙,比如换季时的衣物管理、有小病时的精心照顾、工件忙时能搭把手等。完全靠你一个人带他这一处半,恐怕是困难的。

12、如果孩子的爸爸妈妈两边的老人都不在当地,在外地又很难来,那么只好求助于亲好友了,要有人帮忙。

13、孩子有时会陷入到想妈妈而不能自拔的程度,如哭闹、不睡觉、不吃、不喝等。不要批评,而要安慰。带他买个玩具、到游乐场玩玩、看看动物园等,使情绪逐渐平息下去。

夫妻离异对孩子的影响


乌鲁木齐市少年管教所曾对少年犯作过一项调查,发现40%的孩子是由于父母离异无人管教而走上了犯罪道路。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离异家庭儿童(3-12岁)心理特点研究》在新缰的研究结果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爱哭;

2、放荡不羁,到处乱跑;

3、过分胆小和焦虑;

4、冷漠,无动于衷;

5、情绪低落,很少能快乐起来;

6、悲观,觉得低人一等;

7、孤独,经常发呆;

8、易烦躁发怒;

9、惧怕某些动物、情景和人;

10、固执、自夸,并具有不爱交际、孤僻、冷漠、紧张、防备、喜欢撒谎欺骗甚至敌视他人等与社会不相适应的心理品质和心理障碍。

这些调查给我们的家长敲响了警钟,夫妻之间如果经常生气吵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害。相亲相爱,互相关心,互谅互让的夫妻,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关爱,孩子会感到更幸福。有研究表明,在夫妻和睦、民主平等的家庭里长大,孩子会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性格开朗、团结友爱、自信心强等特征。这说明在充满爱心的家庭里,孩子能够有安全感,在家中能感到温馨愉快。同时,和谐的家庭还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他会感到自己在家中被爱和受尊重。因此,托尔斯泰的一句话更说明这个问题:“夫妻间的和睦是成功地教育儿童的首要条件。”

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卢梭在谈到家庭教育的问题时说:“家庭生活的乐趣是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

氛围是指笼罩在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氛围或情调。家庭心理氛围是洋溢在家庭这个特殊环境中,以父母的情绪感染为核心,通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家庭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文化素养等反映出来的、由家庭成员的感情、兴趣、爱好、态度、行为等综合而成的心理时空,表现为个性化的家庭情调和气氛。

有良好的心理氛围的家庭,一般表现为夫妻关系和谐,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对孩子给予真诚和理智的爱,家庭成员之间感情融洽,志趣相投,态度和善,思想活跃,心理相容,反映出互爱的高尚情调和积极向上的气息。

父母的情绪对家庭心理氛围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核心家庭中,父母由于种种因素形成积极的或消极的心境,然后将这种心境投射于孩子,使孩子感染与父母同样的心境,而且彼此间相互强化,形成家庭心理氛围的反馈和网络结构。如果父母二人的情绪不一致,则孩子的心理调适就比较困难,久而久之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1、影响孩子的认知

孩子认识客观世界需要有安定的环境和外部的激励,家庭心理氛围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家庭所提供的上述条件的优劣。在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中,孩子的学习不受干扰,宽松的学习空间能使孩子的思维顺畅,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究;父母的经常关心、启发和各种形式的激励,会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由于父母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执着追求所形成的勤奋好学的家庭心理氛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从而使智力和能力也得到充分发展。

2、影响孩子的情感

孩子的情感是脆弱而多变的,他(她)需要父母的爱护和关怀,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初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直接的爱,表现为需要父母亲切的话语和身体的接触。在孩子不安、恐惧时,表示安慰;在孩子进步时,表示称赞和鼓励;在孩子痛苦时,表示安慰和同情;在孩子委屈时,表示理解。总之,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音容笑貌、亲切话语所创造的对孩子充满爱的氛围,会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心情舒畅地感受父母关爱的幸福。日久天长,孩子会以同样的爱心回报父母,这会使他的情感世界不断地丰富。

3、影响孩子的品质

品质是一个人个性的道德侧面。家是社会的缩影。孩子长期置身于某种道德氛围中,可能产生与家庭同样的道德心理。这是因为孩子小,知识少,缺乏道德评价能力,往往服从父母的权威,以父母的判断为自己的判断,并在道德情感的推动下,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表现出一定的品德行为。另外,父母是否以身作则,对形成孩子的品德具有更直观的心理意义。

4、影响孩子的健康

家庭心理氛围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的健康,而且也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长期生活在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中的孩子,心情愉快,兴趣广泛,性格开朗,喜欢交际,他们的自身器官发育和新陈代谢良好,生活休息有序,加之适度的体育锻炼,体质会不断增强。相反,长期生活在不良家庭心理氛围中的孩子往往会过度焦虑、心情压抑、自我封闭、思维不灵活,甚至会存在心理障碍,由此会造成孩子饮食不足、思维不灵活、身体各部的机能不能发挥最佳水平,影响身体发育。

为了孩子能健康的成长,从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开始做起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