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看世界的眼睛,是长在她那颗细腻、温婉的心灵上的。所以,家长请蹲下来和女孩交流,从女孩的角度和立场出发,用女孩的思维去考虑问题。

这样,也许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她们大多喜欢那个长得既不帅、唱歌又吐字不清的周杰伦了;并能理解:处在青春期的少女那种属于青春的躁动是多么的正常;同时也能够知道:作为独生女的这一代是多么的需要亲情的引导、亲子间的交流..

有了这样的理解,家长们也许就会发现:原来大家凭借经验的教育方法,实际上有一些是错误的,其中很多想法与做法是偏执的、落伍的。与孩子的交流也同样需要用“理解万岁”的原则。

一位年轻妈妈和女儿发生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三月的一天,一位妈妈带着8岁的女儿美玉到野外踏青。走在野外乡间的小路上,玉玉显得特别兴奋,边走边跳,看到那些开得鲜艳但又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儿,她高兴得甚至蹲在那儿,对着那些花朵说话,居然有半个小时。

这位母亲很诧异,问女儿:“你在对花儿说些什么啊?”

她回答:“我对花儿说,你们今天开得真好看。我要是能每天和你们在一起就好了。”

母亲又问:“你为什么要蹲下来对花儿悄悄说话呢?”

女儿说:“对花儿说话,一定要蹲下来的,在花儿的面前轻轻地说话,这样花儿才能听得见呀。”

听了女儿的话,这位母亲感慨万千,不仅是因为孩子的爱心,更多的是对教育孩子的反思:连孩子都知道对花儿说话要蹲下来轻轻地说,而我们做父母的教育孩子时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常常喜欢把孩子比喻成祖国的花朵,然而在“花朵”面前,我们与之交流、沟通时,又有几次是蹲下来悄悄说的呢?

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是现行教育中一种很热门的教育观点。它强调的是一种平等的观念。因为,只有家庭内部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维生素”。

尊重孩子,首先应该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放下做家长的架子,使孩子觉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要礼待孩子,不打骂他们。父母做错事、说错话,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这并不会由此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常常可以看到父母站在那里,大声呵斥孩子:“过来!别摸!”“去!去!去!别烦我”,用这种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言、语调和孩子说话。

从这样的说话态度来看,父母似乎在孩子面前显得很威风,可在孩子心目中,父母却并不可敬,这样的父母也很难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也很容易在孩子心里失去威信,久而久之父母说的话孩子也不会听,甚至还会在心中产生厌恶父母的情绪。

其实,是否蹲下来与女孩说话,只是一种方式问题,重要的是在父母心中,是否把女孩真正当做和自己一样的,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才是问题的本质。这会关系到家长能否以正确态度对待与教育女孩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尊重与要求之间存在着一种“数学依存性”——即10与1之比。也就是说,要在10倍地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要求他。严格的要求始于高度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否则,严格要求犹如逆水行舟。

因此,家长在教育要求的内容选择上,应该尽力发现、赞扬女孩的优点,多鼓励女孩的积极行为,并以此去压倒缺点;在教育要求的表述形式上,应摒弃居高临下、大声训斥的做法,代之以蹲下来低声调的悄悄对话。

蹲下来对孩子说话,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在国外已经很普遍。蹲下来对孩子说话的积极效果有以下四点:

第一,当父母蹲下来用低声调教育孩子时,孩子会察觉到大人的沉着、冷静、亲善和爱护,从而稳定住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及时地把所思所想的内容告诉大人。

当父母不再居高临下,孩子才可能把她的想法对你袒露出来。因为这样孩子会把你当成朋友,信任你。不管孩子说的话对还是错,有无道理,这一步应该说都是很关键的,因为只有当大人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对症下药,教育也才不至于一相情愿,更不会走入死胡同。

第二,蹲下来低声细语地与孩子悄悄对话,孩子会感到与家长是处在平等的地位上,这样就能引起孩子听大人说话的兴趣,而且使其能够集中注意力听大人讲话的内容,真正领会大人说话的道理,从而容易接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更能够让孩子觉得受到尊重。

第三,常用这种蹲下来温和亲切的低声调方式与孩子对话,还可以增强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增强孩子与家长进行交流的自信心。很多孩子和家长的交流很少,是因为他们对家长有恐惧感,而且认定家长和他们是没有共同语言的。长期下去,孩子就会对和家长沟通缺乏信心。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就可以改善孩子和父母间的沟通关系。

第四,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孩子能够更好地观察到家长的表情。其实,每个家长对孩子都是充满爱意的,家长的眼神里流露的是对孩子的疼爱。可是,一般情况下,当家长教育孩子时,孩子是不敢看家长的眼睛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孩子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意,理解父母的用心,从而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内心深处体会父母的感情,从而能够促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

总之,蹲下来对女孩悄悄说话,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女之道,你不妨对你的女儿试试看。

以平等的姿态与女孩交流

是否蹲下来与女孩说话,只是一种方式问题,重要的是在父母心中,是否把女孩真正当做和自己一样的,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才是问题的本质。这会关系到家长能否以正确态度对待与教育女孩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请蹲下来和你的孩子对话


很多父母总是想不通,为什么孩子不能依照大人的要求去做,为什么他们要做出那些让人生气的事。直到有一天,当父母蹲下身子,才发现其中的缘由,原来,孩子眼中的世界和大人其实不一样。

孩子的世界和大人不同

美国教育大师杜威强调“在做中学(Learnbydoing)”,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或重组,同时也强调教育必须在有兴趣参与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养孩子时,父母应该先认同孩子经验的有限性,毕竟孩子了解世界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年,孩子会用他们自己的高度、方式、眼光去认识和解读这个世界。

因此,父母要接受孩子不成熟的行为或想法,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适时扮演协助者的角色,帮孩子留意学习道路上可能发生的危险状况,在确保孩子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尽情让他尝试、表达并进行有兴趣的活动。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有效的学习。

不要单纯说“不”

大人经常会说“不行”“不可以”“不要”,而这些“不”对孩子来说往往太过于抽象。在明知很多事情会产生不良后果的前提下,大人发出了禁止令,但即使大人把后果说得很明白,孩子仍旧不能真正理解,他们还是会继续困惑“为什么不可以”。因此,与其一再禁止或处罚孩子,倒不如在安全的范围里让孩子自己尝试一下,看看这种不良后果究竟是什么样子,然后他很快就能明白,原来大人说“不可以”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您不能接受孩子以尝试错误的方式来累积学习经验,就容易出现亲子冲突,所以经常感觉孩子很不听话、老是做些让人生气的事。其实,父母完全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正是因为孩子被教得好,才能如此有想法,这不正是聪明伶俐的表现吗”“如果我是3岁的小孩,我会不会也想试试这么做”。这样一来,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就多了一分理解,也能尽快放下自己的情绪去包容孩子的行为。

蹲下身来的5条忠告

当父母能够蹲下身子去平视孩子的眼神、放慢脚步欣赏孩子的优点、专心倾听孩子的童言童语时,他们很快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哦!原来这就是他那样做的理由!”因为了解,所以有了更多的包容,就会减少亲子冲突,彼此间当然也会相处得更好。

1让孩子看见你的头顶

和孩子对话的时候,记得要蹲下来、靠近他,让孩子有机会近距离看见妈妈温柔的眼神、漂亮的发饰或是爸爸的发型,而不是每次只能看见大人的鼻孔或下巴,让孩子觉得你是可以平视说话的对象。

2听听孩子的说法

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及说法,不要一开始就否定他。有个小朋友拿了一条湿毛巾把地板弄得湿答答的,妈妈回家一看,马上就想开口训斥,但是她觉得应该让孩子知道挨批的原因,于是便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没想到孩子回答:“我看过妈妈擦地板,所以想帮妈妈做家事。”看!如果一开始就痛批孩子,岂不是白费了孩子的一番苦心?

3注意孩子的优势才能

有的孩子很会说话,有的孩子很会唱歌,有的很会数数,妈妈要多多欣赏孩子的优点,而不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一味计较孩子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这样才能让孩子有足够的自信。

4再多一点耐心

有人这样说:“在孩子学会喊爸爸前,你必须先对着他说出3000次的‘爸爸’。”道理很简单,只要是健康的孩子,总有一天会开口喊“爸爸”,只是有的早一点,有的晚一点。很多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需要的是多一点时间去学习,如果父母能够再多一点耐心,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育儿焦虑。

5做得越多越灵活

如果您希望孩子的能力强一些、做事利落一些,那么就应该从小给孩子更多自己动手做的机会。多做一些肢体运动,有助于刺激脑部发展,除了能增强手眼协调能力之外,丰富的经验也能加快孩子的学习速度,当孩子再面对其他事情时,便能更加快速地思考如何应变。

蹲下来看一看孩子们的世界


“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这是一位热心于传播蒙台梭利经典教法的外教Rekha常说的一句话。让我感兴趣的是,在Rekha这里,这句话并没有仅仅停留为一种抽象的观念,而是以活泼的方式被传达和践行了—这令我这个多年的幼教工作者也不禁耳目一新。

Rekha是在他所说的“工作坊”里来实践他的观念的。工作坊的一个主题是关于教室的空间安排。Rekha把一间课室作为现场,几张大白纸随意贴在墙壁上,每张纸上都有一个问题,诸如“都有谁在教室里?”“教室都有什么用途?”“你觉得一个好的教室是什么样子?”“如何才能把教室变成你期望的样子?”等等。然后请老师们把想法大胆地写在纸上,进行讨论。在一个小时的讨论中,Rekha不断地让老师们想像,如果你是个4岁的孩子,你会怎么做?然后引导老师们蹲下来看看周围的环境,甚至要求他们像孩子一样在地上爬行。在爬行中,老师们像孩子一样感受着环境的新鲜刺激,同时也完全扔掉了所有无谓的装饰,更扔掉了成人本位的虚妄的教育观念。通过这样的实践,老师们深切体验到环境的创设不是为了应付官方的评估,只有经得起孩子视野检验的环境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育环境。

工作坊的另一个主题是“幼儿操作材料的研究”。Rekha先为老师们布置了一个有趣的功课,就是让他们到市面上去选购自己认为最有教育价值的玩教具,并把它带到工作坊,每人限额20元。工作坊开始的时候,老师们都把自己精心挑选的玩具带了回来,有直接到市场上买来的,也有老师们购置了廉价的原材料自己制作的,不管是哪种类型,都渗透着老师对孩子发展的理解。Rekha先请老师们自由组合成两人一组,一人扮演教师,一人扮演孩子。教师在短时间里把玩具的基本玩法告诉对面的“孩子”,然后由“孩子”在集体面前演示和解说。在分享和演示的时候,扮演“孩子”的老师要告诉大家自己的年龄,然后按照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水平来操作教具。在操作中,教师完全沉入了角色,她会大声地告诉别人她的发现和困惑,并在尝试中探索着。在旁边观察的教师会冷静地指出设计者的问题,比如这个玩具超越了这个年龄的孩子的水平;那个玩具水平太低了,缺乏挑战性;有些玩具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来考虑,缺乏可操作性,孩子因无法完成而体验到挫折感,进而失去了兴趣;等等。在Rekha与教师的互动中,在教师与教师的互动中,教师们改变了已经成为惯性的成人思维,开始以孩子的眼光看环境、看材料,反思自己的教育与教学,真正体验到了孩子独特的看世界的视角。

“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本来只是一句口号,但经由Rekha的践行,它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直接的、强烈的、有效的冲击。表面看起来,我们只变换了视线,而从深层来讲,它改变的却是整个的师生关系系统。“因理解而慈悲”,我想张爱玲的这句话也适合于我们的教育,教师们也会在对孩子的理解中慈悲起来,切实关注到孩子们在环境中的真实体验。

爱孩子,就请蹲下和他(她)说话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这是一个提醒全社会关爱孩子的节日。一般来说,孩子不缺爱,更多时候缺少的是尊重。记者注意到,不少父母甚至祖父母并没有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主体,要么连哄带蒙,敷衍过去再说,求得眼前和气,不哭不闹,万事大吉;要么遇事不尊重他们的意见,搞专制,代替孩子作选择,而这些选择多是从大人的立场、价值观出发作出的,孩子的权益被忽视了或者说被侵犯了。

儿童相对于大人来说是弱势群体,生活在由大人主导的世界里,他们先天地有一种自卑感:他们得仰着头和大人说话;大人们按照他们方便的高度设计了这个世界,他们得爬上床、爬上餐桌、爬上沙发,要踩着凳子才能看得到窗外的风景,才能够得着水龙头,甚至毛巾也挂在他们不可企及的高处。他们好像是进了巨人国,无法和大人们一样从容地把脸盆搬来搬去,而只能把它当作演练纸船的一汪池塘;无法自如地开关冰箱,只能把它当作一个把冬天锁在里面的大房子;无法自主地寻找动画节目——大人们用他们看不懂的语言和程序规定了一切。生活在这样一个总得仰头、总得请求、总得需要帮助的世界里,他们无法自适,无法感到受到尊重,无法不敏感于自己利益受到侵犯。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很多大人无意识地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规范约束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喜欢在地上爬来爬去,这本是非常好的协调运动,但是在大人看来,这会弄脏衣服,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因而禁止、呵斥。孩子拆东西,是好奇心驱使,想探个究竟,而大人会说这个东西很贵,不能玩,别给玩坏了。

其实,在孩子眼里,好玩、有趣是最重要的,他们纯净的心灵里没有金钱、贵贱、尊卑等概念。用功利的价值标准来对待澄澈世界里的孩子,不但让孩子理解不了,而且有可能起冲突。当然,这些冲突大多会以孩子失败、受到委屈而告终,孩子的性格由此受到压抑,得不到自然、健康成长,无法像树枝一样自由伸展、张扬。

爱孩子就请尊重他。尊重意味着善于用孩子的视角来看世界,和孩子说话时蹲下平视她的眼睛是尊重,时不时地换位思考也是一种尊重。只有这样你才能理解孩子,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才会真正进入孩子的世界,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妙,才能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或者要求。

职场白领:请蹲下跟孩子说话


职场白领到底如何做称职的家长?对此,专家给他们开出了“药方”。

给孩子有质量的时间

专家表示,自从有了孩子后,家里就再没有播放过电视节目。他的理由是,大部分孩子看电视时,不会做太多的思考,大都是被动接受节目制作人设定好的议题。此外,如果看电视时间过长,会使亲子互动的时间减少很多。这么多年一家人虽然失去了看电视节目带来的乐趣,却养成了一起对话、讨论、阅读的习惯。

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专家认为,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总是以说教者的身份在对待孩子,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等的,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要改变这一点,要遵循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蹲下来和孩子的眼睛平视着交流,这时跟孩子在人格上就平等了,平等的交流才有可能。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认为,家长如果在孩子面前只是高高在上的长辈,孩子就会变得保守、胆小、被动和听话。这种孩子在30年前的企业是受欢迎的,但是今天已经过时了。

做终身学习的父母

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谢琴表示,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一生都在学习。因此,家庭教育并不等同于父母如何去教育子女,而是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学会如何在这个家庭当中自己去学习、终身去学习。

如何和孩子说话


有话好好说

有父母朋友问:为什么孩子们在成长营比较听话?

我说:有时候,孩子只是希望大人有话好好说。

就在我写随营日记的时候,有了一个临时问题。

隔壁的阳阳敲门进来,说同屋的小朋友不关灯,他睡不着。我说,你问问他为什么不关灯。

阳阳去了又很快回来,说:他说如果我关了他会马上打开。我说:你应该试着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想想办法。阳阳站了一会儿,说:我想不出来。(这虽然没有成果,但并非没有价值,因为这样的要求,会让孩子知道这是自己要解决的事。如果他真地想不出来,那么他就会注意观察我们是怎么解决的,从中学习而不是问题解决了就算了。)

我问阳阳:你们是不是关系不好。

阳阳说:我不知道。

我示意他走到我身边来。

他走过来,我从侧面拥住他。(他原来站在门口,这样做至少可以给孩子以情感的支持,让他感觉我重视这件事。)

接着,阳阳说了很多。他说他(同屋的小伙伴)说自己受不了,说大本营规定不能看电视、不能玩游戏、不能吃零食,不能和父母一起睡。他说他想开一个台灯,可是没有台灯。

听完,我觉得有必要过去一下。

进屋后,发现灯开着。那个小朋友蜷在床上,一幅难以入睡的样子。

我不想让他感觉我是阳阳搬来的救兵。就站在他们的中间说:现在有一问题,一个人开着灯睡不着,一个人关着灯睡不着。怎么办?于是有了接下来的对话。

阳阳:那我到你的房间睡吧。

我:我的房间还有一个工作人员睡,没有空位。

那个小伙伴:那我和妈妈一起睡去吧。

我:这不符合成长营的规定,孩子必须和父母分开睡。

阳阳:可是成长营规定睡前关灯的呀。

我:对,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到他的需要。

小伙伴开始让步:那就关掉吧,无所谓。

过了几秒他又说:那开着门可不可以,让外间的灯光照进来一些。

我:可以。

(尽量提出问题和规则而不要提建议,)

问题基本解决了,我走到小伙伴的床边,说:你是最后来的那个吗?

小伙伴:是。

我:和谁来的?

小伙伴:妈妈。

我:从哪里?

小伙伴:北京。

我:我也是北京的。

小伙伴开始有点兴致了。说:北京哪儿块?

我:万寿路,你在哪儿?

小伙伴:慧新西街。

我:北四环?

小伙伴:对,对。

然后开始话多起来。说自己是坐飞机来的,在家都是妈妈睡等。最后问我:可不可以不睡?

我说,如果你觉得自己确实不像睡,又能不妨碍他人,那么,可以。

他说,谢谢。

然后,我准备离开回自己的房间继续写日记。至门口,

我问:那么,这个们就半开着,对吗?

小伙伴突然说,不用了,关上吧,有窗外面的灯光就可以了。

阳阳说,还是开着吧,这样房间里的光就更多,他就更容易睡着。

两个孩子为别人着想的友好表现让我很欣慰,最后我把门留了一条缝,回了房间。

世上本无事,有话好好说。

女孩的特殊养成办法:更多理智的爱


有的家长认为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是一样的,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男孩和女孩的发育规律不相同,心理和思维的发育也是有自己的特点的,在教育时我们应该抓住男孩和女孩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如何把女孩养的更好。

【原则一】教你的女孩学会爱自己

作为女孩的父母,我们会发现,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善解人意,为了赢得我们的宠爱,她会努力地去背古诗、学画画以及去做一切让我们高兴的事情……“关系”式的思维方式,使女孩天生就具备很多优点,如善解人意、能体谅他人、能很容易地与他人和谐相处,等等。

一直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生活,即使成人都会感觉很累,对于这些内心还不是很坚强的小女孩来说,这也正是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伤害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女孩小的时候,父母就应告诉她们:不要无原则地奉献自己的正当利益、不要总是埋没自己不同的声音、要学会对故意侵犯你的人说“不”、要学会爱自己。当然,这并不是要女孩的父母故意去违背女孩的思维规律,去打破她们的思维方式。要知道,父母对女孩的提醒和教育,往往可以大大减少她遭遇伤害的可能,或是避免伤害的发生。所以,在女孩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告诉她们: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好,但要学会爱自己!【原则二】给女孩更多理智的爱

在养育女孩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给予女孩更多的爱,让她时刻感觉到爱就在身边、永远都不会消失,这样,她才能成长为一个自信、坚强、乐观的优秀女性。需要提醒的是,太多的非理性之爱往往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作为女孩的父母,我们如何才能让女儿在自己的爱中健康成长呢?——答案只有一个,给女孩更多理智的爱!这包括:1.疼爱但不包办、2.宠爱但不娇纵。本网站小编总结:“女人心海底针”其实这也正说明了女性性格的多变和敏感,当然小女孩也不例外了。所以在其是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她们的成长,心理的变化也要时刻注意。让她们更加的珍爱自己,学会在以后更好的享受生活。

尊重孩子的内在节奏


什么事情都有其自身的节奏。弹琴、唱歌、恋爱、莫不如此。一个人的自我建构,也不例外。

对于这一点,很多孩子都给我留下印象。比如源和乖,尽管年龄还小,但他们是有自己一套的类型。尤其是本源更为典型。在我眼里,源很明显是从内心而不是外在环境获取能量的人,他对待外界是积极而开放的,但是他的认知方式特点是:只有他想清楚了,才能放开去做,故而会出现慢一拍的清况。这就是他的节奏,我们不能期望他即时即事的反应速度;在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应对一个问题时,我们最好闭口等待;在他正在消化我们提出的要求的时候,我们避免唠叨和催促。

生活的锻炼、年龄的增长,会帮助他更快地对很多事情作出判断,但是他会是一个永远力图做“正确的事”的人,只有想清楚了才能放开做,这种认知风格和节奏是会恒定存在的。

还有就是颀。颀的世界里,幻想和现实是界限模糊且交织并行的,它需要走很长的路才能确定一条自己和这个世界恰当的连接方式。刻板的要求和不耐烦地打断,对于他稚嫩的心芽是灾难性的,却又是最常见的。幸好颀颀妈妈对教育的理解以及人生的积淀已能恰当应对,如果颀不是颀妈的孩子,我会替他暗暗涅一把汗。

理解孩子内在自我的节奏,很多事情就好说多了。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意识,如果我们只是任凭自己的主观期望,如果我们无法摆脱从众心,我们就很容易打破孩子内在的节奏,如果程度很重,就会造成孩子内心的紊乱,再严重就是心理疾病。

教育“education”来自于拉丁语“educare”,“educare”字面意思是“带出来”以及“带领到”。换句话说,教育就是把孩子本有的东西引出来并使之成长和展现他应有的面目,而不是说把我们想给的东西塞到孩子心里,使之成长和展现我们期望的样子。

如果我们确认自己想帮孩子成为他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要求孩子符合我们的心意;那么,发觉并尊重孩子的内在节奏,就是一件必要到基本的事情。

孟迁: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