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一:

早晨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都在区角内各自玩着自己的玩具,彬彬、豆豆在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突然彬彬抢了豆豆的燃气灶,豆豆想要回,彬彬不给,这时在一旁玩的小宝过来推了彬彬一下,夺回燃气灶给了豆豆,彬彬被推了一下坐在了地上,头正好磕在了玩具橱上,起了一个包。

例二:www.ZJ09.cOm

一次,我正在上音乐游戏课,到了分组表演的时候,我正在为一组表演的小朋友分配角色、指导表演,其他小朋友都坐在板凳上观看表演,优优小朋友受气氛感染高兴得从板凳上站起来随音乐跳起来,这时,坐在她旁边的轩轩用力拉了优优的衣角,想让她坐好,这一突然的拉拽,让优优措手不及摔倒在地,耳朵碰到了板凳上,受了伤。

这些伤到别人的孩子,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他们年龄小,不知道轻重,很容易伤到别的孩子,面对这些小朋友,不能像故意打架的孩子那样批评他们,但也不能放任不管,老师在日常的生活中应告诉小朋友们,当看到别人做错事时,首先应告诉他不该这么做,当他不听劝时,可以请老师帮忙,不能用推、抢、打架这种方式解决问题,以免伤到小朋友。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警惕!用笔不当会导致孩子近视


警惕!用笔不当会导致孩子近视

在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很小的孩子就带着眼睛,这似乎成了很严重的问题,孩子一旦带了眼睛就会永远也离不开眼镜了,为什么会发展到如此严重呢,看下面专家是如何认为的,怎样才能让孩子的视力问题不再严重。

专家指出,要预防孩子近视,孩子应少用自动铅笔。青少年近视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两方面有关,而要预防青少年近视,得从干预后天的环境因素做起。现在一些自动铅笔笔芯较细,书写时若不用力字迹较淡,导致孩子需要将头离得很近才能看清。如果用力过大又易折断,所以孩子只得垂直握笔头以防止细笔芯的折断,垂直书写时握笔的大拇指挡住了笔尖,影响视线,因此只得侧头写字,时间长了容易近视。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个清晰的世界,都不想成天带着瓶子底一样的眼镜每天都是很痛苦的,家长们看既担心又心疼的。问题最总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现在不同了家长可是尝试上面的方法建议,希望可以还孩子一个清晰明了的世界。

警惕性早熟的孩子影响长高


据了解,近年来儿童生长发育问题呈不断增长趋势。据有关专家称,女孩性早熟的主要症状是提前乳房发育和月经初潮,男孩提前长出胡须等,都证明出现早发育现象,需引起家长高度重视,并带到专业机构进行诊治。

早发育是十分有害的,它会影响孩子正常长高和正常发育。由于性早熟的孩子青春期和生长期都提前,所以骨骺提前闭合,骨骼提前终止生长。这些儿童在发育初期身材较同龄儿童高,成年后身高却往往达不到154厘米。

身高的增长过程主要受到内分泌系统所分泌的激素调节和控制的。孩子从3岁直到青春期开始前(女孩约10岁,男孩约12岁),此期间每年身高增长5~6厘米。由于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儿童进入青春期后生长再次加快。

生长激素对人体的生长起着主导作用,如果生长激素缺乏则会引起身材矮小。而性激素可引发青春期生长加速,在促进性成熟的同时也使骨骺成熟加速,故性早熟则可促使骨骺过早闭合,导致身高停止增长。

专家称,一定要警惕儿童的早发育现象,经常带孩子去检查发育状况,同时,带孩子到专业检测中心检测骺软骨闭合情况,运用CHN标准测定骨龄,可以分析孩子骨骼生长差异,评估生长潜质,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长高方案和运动处方,挖掘已停长但骨骼还未闭合孩子的最后生长潜力。

警惕用童话唤起熟睡的孩子


手机闹钟已经响过两次了,七岁的女儿还在赖床。我挠挠她的小胳肢窝,说:“宝宝,要起床了呢。”女儿嘟噜了一声,翻过身去,又睡着了。看她没有起床的意思,我开始绘声绘色地编故事:“在澳大利亚,有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名字叫考拉。这个考拉啊,也跟你一样,可喜欢睡觉了,一天24个小时,有20个小时都在睡觉。有一天,考拉睡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发现自己住的地方变漂亮了,有蘑菇样的房子,有许许多多从来没有见过的花……”

讲到这里,我偷偷地看了女儿一眼,发现她睡在那里一副很享受的样子,我猜想她一定在竖着耳朵听我的故事,于是停顿下来,故作惊讶地嚷道:“哎呀,这只小考拉怎么还睡在这里呢,那边来了好多好多的动物,有从新加坡来的,有从法国来的,有从中国来的,他们都是来看你的呢。”女儿又翻了一个身,闭着眼睛问我:“妈妈,他们在哪儿啊?”我说:“他们都在那边等着呢,说要看世界上最美丽的小考拉。”女儿说:“那你快点把我的花裙裙拿来啊。”说完,翻身坐了起来,假装懒洋洋地伸了一个懒腰,模仿小动物说话的语调说:“小考拉马上就要起床啦,考拉妈妈,我的小拖鞋呢?”

就这样,女儿边跟我进行着童话里的情景对话,边完成了穿衣、刷牙、洗脸的过程。等一切准备妥当后,我的童话故事也告一段落了。女儿开心地说:“妈妈,今天这个故事真好听,明天我还要接着听。”我捏捏她的小鼻子说:“明天的小考拉可不会再赖床了哦。”女儿不好意思地笑了。

因此,家长们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来改变的,来唤醒熟睡的孩子。

警惕我们的弱点被孩子学到(下)


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做的事,占其行为的20%;而按照我们的行为做的事,要占到其行为的80%。所以,为了孩子,我们不能太随便地做人和做事。另一方面,教育的启蒙也是人生的启蒙。先反观我们自身,然后,去思考教育需要加强些什么、避免些什么,教育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此,我将一些对人生的观察记录在这里,与有缘的家长朋友共勉。

六、自制

我不能再吸烟了,喉咙好痛,可是我就是忍不住……

该起床了,该起床了,还有好多事情呢!早点开始会轻松一些……可是天气好冷呀,要不再躺一会儿?

他已经一点也不在乎我了,我不该再爱了,可是我还是一次次地去找他,然后又一次次地后悔……

总是有些事情,我们明知道不该做,但是却做了;又有另外一些事情,我们知道必须要做,可是我们就是做不了。于是我们抱怨自己的自制力好差。自制力是什么呢?要再长几岁我们才能管住自己?

有人说:只要能对自己多一点点的克制,我们就会因此变得强大起来。可是,我们就是缺那一点点。那“一点点”,我们还要缺多久?

七、尝试

我没有做过,半点经验也没有……

我感觉我的能力还不够……

自那一次后,我再也不敢了,一次也不敢了……

我不愿意表现自己,因为我感觉自己不值得表现。可是,没想到那些站在台上的人还不如我,而底下的观众居然也对他们称赞有加……

我总是感觉自己不行,可是我又经常发现,那些还不如我的人反而都成功了……

绝不是只有孩子才存在缺乏自信的问题,所有的人都会不时地面临自我怀疑。人类的脆弱与其说是源于能力的不足,不如说是源于对自己的错误判断和过分担忧。由于曾经的挫折、他人的评价或者缺乏经验,对于那些本来可以做到的事情,人们常常不敢去进行尝试。

通常,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的,这个“苦”包括不安、不确定、被自己和别人怀疑。人们都愿意做十拿九稳的事,习惯于万事俱备的时候再去寻找东风,而规避准备不足甚至完全不知结果如何的尝试。对于那些有明显威胁的尝试,人们更是避之惟恐不及。

但是,不去尝试,我们又怎么知道自己的能力、怎么知道事情的究竟呢?如果不了解自己和实际情况,我们又怎么判断呢?如果没有成败的砺练,我们又怎么成长呢?

八、自我完善

人类拥有着巨大的能量和智慧,文明飞速发展,但是人类已经做的远没有他们应该做的那么好、那么多。有太多的人生被遗憾地搁浅了———那些靠出卖体力生存的最底层的劳动者,那些小富即安的人们,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人们……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生活在低质量的层次里面,人们越来越不相信自己有什么惊人的智慧或者巨大的能量,尽管身边或者远处不断有人证明给他们看。

人生的机遇相差很大,各人的天赋也大相径庭,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每个人都有可能比他现在更聪明、更坚强、更成功、更有尊严感。从来没有谁优秀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即便是华盛顿、马克思、毛泽东、甘地……自我完善和提升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每一次自我超越都会带来新的人生境界,让生命的阳光更加明媚,这就是那些觉醒的人孜孜不倦完善自我的原因和价值所在。

鲍威尔的“人生信条”

一、事实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糟糕,一觉醒来状况就会好转。

二、全身心投入才能有所突破。

三、避免自我和职位贴得太近,以防失去了职位就泯灭了自我。

四、坚信我一定能做到。

五、选择时要小心,得到的可能就是所选的。

六、不要让相反的事实挡住好决定的道路。

七、你代替不了别人选择,也不要让别人代替你选择。

八、注意细节。

九、分享信任。

十、镇定,和善。

十一、目光长远,要求严格。

十二、不要向恐惧屈服,不要轻易说不。

十三、乐观是力量的倍增器。

来自《做好父母这件事》

孟迁: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警惕!会伤害孩子的四种“爱”


如果您的爱属于如下几种父母,那就请您可以停止继续这样做了!

一、“填鸭式”的爱

典型表现:

在孩子根本没有食欲或已经明确表达出拒绝的信号时,仍然担心孩子吃的太少、营养不良,连哄带骗、软硬兼施试图多喂进去一点,正餐“塞饱”还不算,还随时准备了零食或其他营养品伺候。

恐怕这是我们这些新手父母,特别是老年人最常犯的错误,即使明明知道此举不受孩子欢迎、弊大于利且收效甚微还是屡败屡战,因为爱的本能让我们身不由己。

危害:1、试想,当我们本来没有进食的意愿时,被强迫吃一些难以下咽的东西,是什么感觉呢?我想这不仅仅关乎肠胃健康,而是关乎我们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严肃问题,如果孩子觉得自己连吃饭的基本自由都要由大人主宰,日积月累,那他的心理发展将会被导向何方?

2、根据老卡尔威特的提法,孩子吃的过多了,体内的供血就容易被肠胃所占据或消耗,大脑的供血就相对不足了,对自身的思考能力甚至智力都会发生影响。(科学性有待验证)

3、无助于孩子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饱了也要吃,零食不断,只会干扰孩子的肠胃功能,无助于孩子规律进食。

修正建议:

不要低估孩子辨别饥饱的能力,放心,孩子不会亏待自己的,饿了自然要吃,如果他不饿,就随他去吧,天不会因此塌下来,即使“常带三分饥和寒”,又有什么不好?

二、“杞人忧天”的爱

典型表现:

当我们的宝贝用一个孩子的眼光和行为方式去尝试做一件不合成人行为规范或生活阅历、但又对问题的解决没有妨碍的事(比如学说话时总是说“叠词”、画了一只蓝苹果、从边缘向中心扫地等等)时,把我们常常由于担心他们误入歧途、出格或犯错误而及时地予以指导,并暗自庆幸自己在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个谬误……

危害:

1、在孩子眼里,父母总是能力更强的权威人物,我们那些所谓指导行为的频繁出现,往往会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足,这便是不自信感的源头。

2、有时候,孩子做出了“出格”的行为,比如画了一个绿太阳等等,是因为他们眼睛里的世界,没有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而这恰恰是我们成人缺少的一种发散、创新思维,难能可贵,本来应该受到保护的,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以成人的姿态去给予指导,则可能日渐窒息了他们的创造力。

3、根据李跃儿老师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中的提法,这等于成人试图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规范孩子的发展的行为,其实有着更为恶劣的影响:那就是,窒息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并剥夺了他们成长的快乐,因为孩子本来是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征的,如果让其相对自由地发展,也许不会发展到成人期望的样子,但在这个自由发展的过程中,她体验到的是快乐,成长的是“她自己”,相反,如果要按照成人的规范去发展,则可能以压抑某种个性倾向为代价,从而使成长成为一个痛苦的过程。

修正建议:

只要孩子的“不规范”行为没有道德角度的危害或原则性的错误,就让他们继续吧,她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成长。

三、“大包大揽”的爱

典型表现:

出于对孩子的怜惜和保护,不敢或不舍得放手让孩子去独立行动,比如:怕孩子摔着碰着,迟迟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走;孩子好奇地左看作看的时候,不时地在旁边提醒:“危险!”、“不要动!”;怕孩子累着,能代劳的就代劳……

危害:

1、我们小心翼翼的呵护,无形中等于提醒孩子:这个世界很危险!在这个危险世界成长的孩子,怎么会有安全感?

2、我们事无巨细地代劳,等于用行动告诉孩子:你不行,这件事需要我们帮你做!长期这样下去,孩子还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吗?

3、懒惰是人的天性,一旦孩子发现不必动手就可以丰衣足食,还有动力去独立生活吗?

修正建议:

该放手时就放手,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让孩子经历风雨,他怎么会体验到彩虹的美丽?

四、“望子成龙”的爱

典型表现:

为了让孩子获得所谓的“成功”,在没有考虑孩子的兴趣、潜力和意愿的前提下,不惜投入很多精力和钱财去开发孩子的智力甚至制订宏伟的“成龙”、“成凤”计划,甚至因此剥夺了孩子的童年,如果遭到孩子的反抗,还误以为孩子太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明白父母的苦心……

危害:

1、学习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自然过程,是我们生活的很大一个组成部分,是我们成长的必要手段,如果孩子因为这个被折腾的苦不堪言,他的生命质量能好到哪里去呢?

2、如果父母的教育计划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则可能造成孩子的厌学情绪,甚至因为逆反而故意反向发展。

修正建议:

努力引导孩子的发展是对的,但前提是尊重孩子的潜力和兴趣,一旦孩子丧失了某个领域的学习动力,在补救无效的情况下一定要果断放弃!

警惕孩子从小学会推责任


孩子推托责任的表现:

两个人或几个人共同做了一件错事,常常会把责任推给别人。比如,两个孩子把一个小伙伴推倒了,老师追问时,他俩的第一反应往往会先说“不是我”,再说是对方推的;两个人同时做了件不该做的事,老师或家长询问时,他俩往往会说是同伴先做的,自己是艰着同伴学的。

孩子推托责任的原因分析:

孩子推委,是情急之下说的谎,表明他们都知道自己做错了,又都不想因此而受到批评。发生争执的双方,肯定有一个是在说谎。

孩子推托责任的矫正方法:

①警示法:

惧怕惩罚是孩子推委的主要原因,但不能因此而放弃对做了错事,又不说实话的孩子进行必要的警示。如果放弃了,会助长他说谎的习惯。只不过,要依据具体情况适当降低警示力度,使孩子放松心态。这样做,便于帮助孩子分析问题,使他认识到推委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同时,要引导他在理解规则和认识自己错在哪里的基础上,强化规则意识。

②疏导法:

引导孩子就事情本身进行讨论,分清对与错。同伴的意见会影响当事者对是非认识的程度,可以比较有效地帮助他矫正认识,对他的行为也会有直接的矫正作用。又由于这种认识是在孩子之间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的,因此受益的不仅是当事者,其他人也会有所借鉴。

③讨论法:

如果事情发生在家里,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讨论。讨论中,家长要允许孩子讲心里话,要有耐心。同时,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帮助他分清对与错,使他明白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孩子认识到错误和说谎的害处以后,家长要赞扬他的进步,并给予适当地安抚。

孩子推托责任并不可怕,关键是家长要及时发现,千万不要误以为孩子很聪明不管不问,这会害了孩子的。

警惕!误让孩子入学恐慌症


警惕!误让孩子入学恐慌症

离开学还有十天,不少父母给今秋初入园的孩子提早进行家庭模拟训练。近日,了解到,不少孩子因为学前准备压力太大、恐慌、紧张过度而引起发烧、腹泻、头疼等生理不适。人为的“入学恐慌”正在袭击即将入园的学前儿童,专家提醒,入学准备是需要的,但还要注意一个度。 

一、别拿老师吓唬孩子 

“再闹,等你到了幼儿园,让老师来管你!”临近开学,不少父母拿学校和老师来吓唬即将入学的孩子。暑期里,还未入学的孩子可在家胡作非为,可即将入学,父母对孩子动辄表示不久将家庭、学校“双管齐下”,要给孩子上规矩。特别是即将进入寄宿制幼儿园的孩子,不少父母还以“一周不回家”来惩罚孩子在园不好好学习。 

市立幼儿园园长赖丽芳表示,吓唬孩子绝对不可取。父母在入园前应对孩子多将讲自己当年入园、入学时的高兴心情,介绍学校里各种有趣活动。当孩子向父母提出一些好奇问题时,可在解答之余告诉他:“你就要上学了,有好多好多有趣的知识可从老师那里学到。”从而唤起孩子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激发孩子对未来新环境的向往和对老师的尊敬热爱。这样,孩子就不会惧怕上学了。 

二、能力训练不能强制 

有些孩子玩玩具、看画册经常只有几分钟的专心度,而且平时迷迷糊糊,经常丢三落四。临近入园,父母难免不为此心烦,有的父母便开始每天“集训”。内容包括注意力训练、“打坐”训练等,以强化孩子的注意力。 

东方智能亲子园负责人老师表示,训练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应从幼儿期开始。在孩子入园之际,可适当进行学习能力训练,但不能强制。比如:培养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必备的独立生活能力,像会不会自己走进厕所大小便、自己穿脱裤子、自己擦屁股、识别自己的东西、知道自己和父母姓名等等。 

专家建议,帮助孩子养成必要生活和学习习惯最好在入园前几周,可以制定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但入园前的学习预演最好和游戏、娱乐结合,不枯燥、不刻意。同时在游戏活动中加入模拟剪纸、捏泥人、写字和画画等,以便入学后更快适应。 

三、心理恐慌会引发儿童的身体不适 

幼儿的心理恐慌和紧张容易引起一系列生理上的连锁反应。近日,记者从儿童医院、儿科医院等了解到,因为入园前出现紧张、恐慌情绪的孩子直接引发各种生理性疾病。有的孩子因过分紧张而出现饭前神经性胃痛、痉挛,有的孩子因为整天战战兢兢而出现夜间惊梦、失眠,还有的孩子因为白天压力过大、晚上休息不佳,甚至引起发烧、腹泻等。 

儿童医院消化科沈医生表示,学前儿童心理承受能力弱,情绪异常极易引起连锁生理疾病。由于学习压力大、父母期望高而出现异常情绪,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前儿童小小年纪就出现失眠、神经性胃痛等成年疾病。医生建议,父母应该给孩子减负,不要过早、盲目地给他们制造人为心理压力。同时,通过合理饮食、充足睡眠来保证幼儿身心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