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岁:培养责任感

家长无条件地保护孩子,会让孩子觉得他在家庭中是第一位的,这对于以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非常不利。应该让孩子感受到他与其他的家庭成员是平等的,慢慢培养一种家庭责任感。

3-5:岁培养心理独立性

平时我们总会主动帮助孩子做些事情,然而有些事情是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此时给予过多帮助的话,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应该鼓励他独立去做。

1-3岁:培养自理能力

当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不要总是抱着或者帮他迈步等,动作发展的同时也是心理的不断发展完善。孩子稍大后,让他试着料理自己的生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5-6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步入课堂后,除了日常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的求知欲,培养他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ZJ09.com

延伸阅读

“望子成龙”,不能“拔苗助长”


“小以成小,大以成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父母说着这样的话:“你要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当一辈子工人!”“你看到那扫大街的了吗?他就是因为当初没有好好读书才会成为今天这样的!”……也许很多父母都觉得,这些都是现代家教中司空见惯的对话了!可是,当父母们了解了老舍先生教育子女的故事后,或许就会有新的思考了。

一次,老舍在给夫人胡潔青的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我想,他们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

对比老舍的教育观念,我们发现老舍先生也是“望子成龙”的,不过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成为一个能够有益于社会的“龙”,而今天更多的父母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八面威风”的“龙”。

天下没有不望子成龙的父母,父母寄厚望于孩子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就是不顾自家孩子的天赋、资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只顾“揠苗助长”,硬要“赶鸭子上架”,哪怕孩子已经竭尽全力有了一点儿进步,也不能令他们满意,有的父母甚至还会动辄斥之。长此以往,孩子得不到任何鼓励性的反馈,也体验不到由努力而带来的成功的喜悦,从而也就丧失了对成功的追求和信心。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潜质,父母给予孩子的期望应该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应该充分考虑到自己孩子的身心特点和自身条件。别忘了古人的一句话:“小以成小,大以成大。”对孩子因材施教才是最重要的。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现在,不少父母对如何培养孩子成才都有一定的硬性“指向”,如:要求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夏令营,必须精通琴棋书画等等。孩子每日奔波于各种学习班,身心疲惫,更无暇玩耍。父母们这种把内容丰富的家庭教育错误地等同于文化知识学习的做法,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造成孩子心理的畸形发展,严重的则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泯灭了孩子原有的创造性火花。

现任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的夫人秦小梅女士曾经说过这样的一件事:她的儿子李禾禾在上学前班前,曾经学过一年的绘画,没想到禾禾在学前班画的毛笔画《小蝌蚪找妈妈》竟得了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于是夫妻俩在高兴之余便肯定地认为禾禾一定会在绘画上有所发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禾禾的心思并不在绘画上,于是夫妻俩也就没再勉强他学画画了。没料到的是,禾禾上小学三年级时突然喜欢上了数学,自己还报了奥林匹克数学班,每个星期天不用父母督促,禾禾自己就会从东城骑着自行车去西城的奥校上课,风雨无阻。后来李禾禾的数学成绩特别的好,直到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四中。

应该说李肇星夫妇这种对孩子看似是“放任自流”的做法是对的。父母设定的“指标”不一定是孩子想要努力的方向,随着孩子自我世界的逐步发展与完善,他往往会主动寻找自己的兴趣、意愿。对此父母应该审时度势,尊重孩子的意愿,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条件,帮助其成才。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变成“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父母只知一味地以自己的喜好来强迫压制孩子,就有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还会影响父母和孩子间的关系。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做个有心人,时刻关注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及特点,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引导教育。这样,孩子的潜能才有可能得以挖掘,父母美好的希望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燃烧的火炬”与“封闭的容器”

现代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待孩子可谓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着。”其实,父母这种对孩子的过度“宠爱”,实际上却是剥夺了孩子为人处事、独立解决问题和锻炼意志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只会产生怯懦心理,对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试问:这样的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又将如何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呢?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家庭条件是毋庸置疑的,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盖茨却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关键在于培养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性格,而培养性格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及生存能力。在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盖茨把孩子送到教室后对他说:“今天你已经认识去幼儿园的路了,从此,爸爸、妈妈就不会再接送你了,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必要。”从此,盖茨的孩子每天都自己背着书包穿过三条巷子去幼儿园,放学后再自己回来。有一次孩子放学正好赶上下大雨,他便急中生智,自己赤着脚跑到马路边的商店门前,然后顺着门前雨蓬下面的挡雨地带小心地前行。回到家孩子很高兴,因为他觉得今天自己没带雨伞也能够一个人回家了!

试想,这个场景若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也许有些父母会心疼不已!觉得孩子的这种行为简直不可思议!其实,父母们的这种想法的确是有些大惊小怪了。如今的孩子并不希望父母样样代劳、事事包揽,他们觉得这样的爱是“封闭的容器”,会令他们浑身不自在,甚至感到窒息,因为他们并不喜欢以父母的生活经验、习惯喜好来要求自己。他们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能够温暖自己心灵、点燃前行勇气、照亮人生征程的如同“火炬”般的爱!

父母可以给孩子全部的“爱”,但绝不可能永远为他们遮风挡雨。可以说父母的影响对于子女的自身发展永远是一个外部因素,所以,父母们应该做的是让自己的孩子学会自我独立、自我完善,让孩子成为一只能够独当一面的风筝,就是在遭遇困境时也能够逆风飞扬。这也许才是现代家庭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幼儿启蒙早教:幼儿教育切莫拔苗助长


幼儿启蒙“周一:山水国画,周二:民族舞蹈,周三、周四:英文……上课时间:中午下课后。”它是新闻记者前不久在某幼儿园见到的一份“特色班”课程表。才五六岁的“小不点儿”,居然还要补习,令人震惊很大!幼儿教育怎么做?

幼儿教育怎么做?当社会发展多方十分关心为青少年“减负增效”的今日,幼儿园小孩子竟然还要“减负增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启蒙

苦:“赶鸭子上架”

幼儿园幼儿园中班五岁的小月,之前中午4点上下就能被爸爸妈妈接回家,现如今基本上每日必须5点半之后才可以回家了,比中小学校下学時间也要晚。原先他报名参加了园方开设的英文、民族舞蹈、歌唱等“特色班”。每日回到家,小月直喊累,吃了晚餐就想睡,连以往喜爱的动画片也不愿看过。

据统计,这种附加的课,并不是玩下的,也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例如英语培训班规定孩子学习培训一定量的英语单词和英语口语;美术绘画、舞蹈培训班则规定不断训炼,要把握许多 专业技能。有的也要考评评定。一些孩子没哪个兴趣爱好,返回家中,家长还逼着练。有的孩子对于此事造成厌倦心理状态,乃至不肯去幼儿园,家长们只能施展各种办法,哄着、逼着孩子去上这些甜美但讨厌的课。

忧:提早的“市场竞争”

幼儿园的“特色班”是怎么冒出的?现在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虽然幼儿园一般必须此外扣除花费,并且许多 孩子并不同意报名参加,为什么也要办呢?

一些幼儿园也在叹苦经:像英语、才艺表演等“特色班”,实际上是应家长的强烈建议而开设的,乃至办没办特色班,变成有的家长挑选幼儿园的根据。因而一些原本不经意办学的幼儿园只能“切合销售市场”。那麼,家长为什么要孩子进特色班?一位家长有一说一:让孩子早学习英语,比其他孩子“短跑”早,有益处,多学点才艺表演,未来比他人就多一点竞争能力。优秀人才市场竞争绝情,大家得尽早为孩子准备啊!

还有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些民办高校违反规定招收,在为这类“提早市场竞争”助力。以便角逐高品质招生数,许多 著名的民办小学招收时,违反规定开展英文考试和才艺展示来“选拨”学员。幼儿教育怎么做?家长要想让孩子进较为著名的民办小学,就只能提早为孩子“电池充电”。因此,本应当开心玩乐的幼儿园小囡,也身上了厚重的课业。幼儿启蒙

劝:莫“揠苗助长”

让孩子“多学点物品”仅有益处,沒有弊端吗?幼儿教育权威专家潘洁抵制这类叫法:因为脑部发育有它的规律性,绝大部分儿童的自学能力还不强,逼迫她们接纳长期的课程内容化学习培训,并且无论其兴趣爱好怎样,每样必须她们学,相当于揠苗助长。

且不论高强度的学习培训危害身心健康,一旦学习上碰到挫败,对将来的学习培训造成的不良影响不但没法清除,乃至还会继续造成抵触情绪。除此之外,儿童的兴趣爱好非常容易迁移,喜好并未定形,特长也未呈现,太早开展定向招生,就将会出現如今所教的“特色”与孩子的潜在性特长不合演,危害孩子的全脑潜能开发和全面的发展。

幼儿教育怎么做?教育专家觉得,幼儿园办“特色班”违背了教育规律,有可能对孩子的快乐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不但不可取,并且是应当劝阻的。边玩边学,是儿童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才艺表演文化教育应当融进平时的手机游戏课堂教学中,重在修身养性,激起学习培训快乐。除此之外,民办高校务必依照國家的相关要求,标准招收个人行为,而不可以搞考试招生的违反规定“动作”。

拔苗助长催生宝宝患自闭症


韩国婴儿学哲学被逼出精神病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19日报道,韩国前几年刮起周岁婴孩补习英语之风,最近又兴起婴儿学瑜伽、学哲学,甚至学走路的风潮。这股早期教育热潮终于出了偏差,产生了不少婴儿精神病患者。

韩国首尔感性认知研究所精神科医生孙升恩表示:韩国婴幼儿的精神病患者,已占总体精神病患的30%至40%。这些婴儿患病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家长的强迫性早期教育的压力。这些婴幼儿的症状有情绪不安、注意力障碍、认知发达不均衡等。

专家解读

婴幼儿过早接受培训易出现行为倒退现象

韩国出现的这种现象在我国近几年也有这种趋势,不少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甚至有些是害怕孩子落在别人后面,很小就让孩子去学习这种特长。

对此种做法,幼儿早期教育专家、中国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霞教授表示了坚决的反对。她说:过早地让孩子记忆、学习语言、学习各种特长会抑制孩子其他认知能力的正常发育,比如说颜色、行为、感情等等。

杨教授说,18个月到36个月的孩子没有这样的接受能力,他们就应该在玩儿的过程中学习必要的技能,比如爬、抓物等等行为认知。过早地让孩子接受类似语言、记忆教育等于让孩子过度发育。

她举例说,就好像过早让孩子学习体育运动,会让孩子的骨骼过度发育,造成骨头变形,有些还会出现行为倒退。比如几个月大的孩子就开始识字,2岁之前学习大量的外语、诗歌,可是到了5岁,正常教育开始认字的时候,孩子反而失去了这种能力,出现自闭现象,不说话,像婴儿一样叫喊,满地爬,出现心理发育的退化。

专家建议

婴幼儿3岁以前不记忆,5岁以前不认字,9岁以前不学外语

杨霞说,正常的教育方式应该是3岁以前不记忆,5岁以前不认字,9岁以前不学外语,意思是这些能力都不需要家长去刻意地教授、刻意地给孩子灌输,这些都是根据孩子的发育规律制定的。比如9岁以前不学习外语,是因为这个阶段孩子是通过母语来学习思维能力的,如果刻意地让他学习外语,语言能力是发展了,但是思维能力也不能正常发育了。

杨霞认为,现在我国也有儿童出现自闭症现象,大部分是因为过度的早期教育造成的。

杨霞指出,除了个别的天才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超常的天赋可以个别培养,大部分的孩子应该按部就班地进行教育。有根据科学研究证明,至少70%到90%的孩子应该是接受正常教育的,只有5%以下的孩子需要个别教育,但也应该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教育孩子切忌盲目跟风


上个周末下午,我和臻臻从菜市场买菜回来,碰到臻臻班里的一位哥们同学新买了运动器材--滑板。看着同学开始玩起滑板来,臻臻也觉得新鲜,说也跟着玩一下。我就先上楼了。半个钟头后,我下去瞧瞧,发现臻臻已经能踩上去,并平衡地滑一小段了。看他兴致勃勃的样子,问他,你同学的滑板车给你玩呀,他跑哪去了?他玩足球去了呢。臻臻说。我和该同学的妈妈聊了起来。他妈妈说,臻臻的胆子大,敢冒险,刚才摔了两下屁股,但是不屈不挠,又继续滑了。于是很快就会了,她的儿子还没学会呢。我说,臻臻大概是图一时新鲜。

回到家里,臻臻似乎瘾劲来了,吵着也要买一个滑板。开始的时候,我的态度比较暧昧,刚才听他同学的妈妈说,这几天滑板车搞特价,本来近200的单价,只需128元。想着这几天特价,买了也没多大关系。又想想,万一新鲜劲一过,就把器材摆家里了,岂不浪费?溜冰鞋就是那样,四岁多的一个六一儿童节,在广场上看了看,感兴趣,就买了,鞋子和培训费一共700元,结果就练了个皮毛,后来就近乎闲置在那儿了。于是,我又说,咱还是先别买吧。臻臻一时起劲,坚持说:“我用我自己的零花钱!”他倒很舍得,把他自己夹在书本里的全部零花钱找出来,算了算,正好够滑板的价格(128元)。于是,他显得蛮高兴地说,yerh,我可以买喽!后来,我有点儿反悔,于是对臻臻说,你还是要问一下爸爸啦,爸爸同意了更好啊。于是他火急火燎地打电话给他爸爸,说,爸爸,我想买滑板呢,妈妈同意了你同不同意?臻爸在电话里讲了一通道理。臻爸说:你不能看到同学有的东西自己就要有,这种跟风的心态不行。咱家里有滑冰鞋,先把这滑轮练好了,练得熟练了练得厉害了,咱再买滑板吧。我觉得臻爸说得很有道理。小家伙开始不太乐意,后来,在我们做做思想的情况下,他也没有不高兴的情绪了。倒是想着法儿去练习他的滑轮了。也许,他是为了下一步的滑板目标吧。

从这件小事,我反省了一下,也觉得自己对孩子似乎有点儿太“有求必应”,对于臻臻而言,我可能会比较容易地满足他的要求。但是这种做法不见得好。嘻嘻……相反,我倒是觉得臻爸这样做是正确的,他及时引导和教育孩子要独立思考,帮助孩子懂得不要盲目跟风或攀比。我也是,千万不能做“慈母多败儿”的那种母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