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改建、扩建居民区,应当根据规划配套设置幼儿园;幼儿园不得以任何形式教授小学内容;实行幼儿教师职称制度……昨天下午,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安徽省学前教育条例》(草案)提请审议,多项措施为学前教育“保驾护航”。

以后出门就有幼儿园

《条例(草案)》所称学前教育,是指对本省行政区域内三周岁以上不满六周岁幼儿实施的保育与教育。值得注意的是,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适当向下延伸入园年龄。

其中,新建、改建、扩建居民区,应当根据规划配套设置幼儿园,并与居民区建设项目同步设计、施工和交付使用。

规划配套建设的幼儿园是公共教育资源,由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或者委托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使用性质和用途。

此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处置中小学闲置校舍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用于学前教育。

上幼儿园就以玩为主

规范办园、科学保教是《条例(草案)》的主要特点之一。

从2009年开始,我省在全国率先规范办园行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科学保教理念,纠正小学化倾向,取消幼儿教材。

《条例(草案)》对这些成功做法进行了提升,要求幼儿园不得为幼儿配备教材、教辅材料,不得要求家长购买幼儿教材、教辅教材。

特别注意的是,《条例(草案)》规定,应当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不得以任何形式教授小学内容。幼儿园不得组织幼儿参加礼仪性、商业性活动。

在正常开园时间以内,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特色班、兴趣班、实验班;正常开园时间以外举办的,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规定执行。

若幼儿园及其工作人员有违反条例的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停止办园,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

《条例(草案)》拟定了多项举措,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其中一项就是,民办幼儿园收费自主定价,且简化手续。“公办幼儿园执行政府确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执行政府指导性收费项目和标准。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由举办者按照办园成本,确定收费标准,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同时,民办幼儿园在建设规划、税费减免、申办审批、资质认定、师资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权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奖励补助、派遣公办幼儿教师、建立协同发展机制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此外,实行幼儿教师职称制度。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标准和办法,完善评价机制。凡与幼儿园建立劳动关系的教师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定上,享有同等待遇。

zj09.com小编推荐

幼儿园教育切勿揠苗助长


镜头一:周女士说:“我儿子现在上幼儿园大班,每天晚上都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写得很晚,作为家长,真的有些不忍心,但是一想到其他孩子能完成,我的孩子也应该完成。所以就一直陪着他做作业,直到很晚才睡觉。最近几天孩子一写字就哭闹,真是很头疼。由于这个原因,不想继续送孩子去幼儿园了,但一想其他孩子都在上,还是让他去了。家长既担心孩子失去童心,又担心孩子落伍,真的很烦!”

镜头二:石女士的孩子3岁了,今年上小小班,但是最近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了,一提去幼儿园就开始哭闹,最后到学校一问才知道,小小班的学生由于年纪小、好动,老师们很注意对孩子安全的管理,有时免不了对孩子凶一下,所以孩子就不愿意去了。无奈,石女士就给孩子换了家幼儿园。石女士认为,小孩子好动、贪玩都是天性,老师没必要对孩子凶。要是靠凶来教育,谁还愿意把孩子送到幼儿园。

镜头三:做生意的王先生对儿子的期望很高,希望6岁的儿子在幼儿园比其他孩子优秀,因此他选择了一家自称有办学特色、收费较贵的幼儿园。但是儿子最近的表现让他很烦恼,朋友家的孩子都可以背诗了,但是自己的孩子记不住,还哭闹着不去幼儿园。

镜头四:朱女士说:“我认为学前教育就是让孩子顺其天性发展,在幼儿园不一定就要学很多东西,他喜欢什么就让他去玩,不强求孩子会写多少字,背多少诗,不想让孩子三四岁就开始上课学习,接受一种机械式的教育,我只想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童年。至于幼儿园,只要老师责任心强,孩子能快乐就可以了。”

后记: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如今很多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落伍,不仅要完成幼儿园的作业,而且很多时候自己还给孩子定了学习任务,每天必须学会几个字。

有家长总抱怨,听说现在很多小朋友,都会拼音和简单的算术了,我孩子到现在怎么还不会啊?是不是幼儿园不好?还是我们家长抓得不够紧?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能盲目地、机械地让孩子去学习。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神童”,却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很多时候都事与愿违的,让孩子的身心受到了伤害。

超前幼教拔苗助长 伤害大


笔者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部分公办幼儿园,均普遍开设了“幼小衔接班”、“学前专业班”、“特长班”等,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常态。北京某双语幼儿园针对幼儿开设了包括剑桥少儿英语、拼音识字、超级心算、幼小衔接等十多门课程。老师要求幼儿上课必须挺直腰板端坐、双手放在背后,上课不许插嘴等。

对于家长而言,尽管不愿意看到考学竞争压力蔓延到幼教,不赞同幼儿园实行“小学化”教育,想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在现有升学、考试体制下却也无可奈何。小学招生考试已经直接形成了幼教“小学化”导向。《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幼儿入校“免试、就近入学”,但部分名校招生中附加考试面试并按成绩分班。这种压力下,幼儿不得不提前接受小学阶段教育。四川某小学对今年200多名一年级入校新生摸底发现,全年级91%的学生学过英语;70%的学生已经完成一年级上学期要求的一半识字率;部分学生学习过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

目前,很多幼儿园存在公开或隐性的过度营利追求,没有把幼儿的全面发展作为办园的第一宗旨。利用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及望子成龙的心理,采取能够让家长迅速看到成果的课程内容,以达到多收儿童和多收费的目的。

处在监管空白的幼教“小学化”,忽视3~6岁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与学龄儿童的明显差别。幼儿学习太多小学知识、过度开发智力潜能,非常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厌学情绪。而不规范的“小学化”教育,在导致小学阶段学生之间知识差异拉大、扰乱正常教学进度的同时,使得部分小学生形成不规范的书写、拼音等习惯,往往难以纠正。还有部分小学生因为相关知识在幼儿园学过,上课不爱听讲。

超前幼教最严重的问题,还是拔苗助长危害幼儿身心。这样的幼教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如同“变相体罚”,对幼儿身心危害很大。幼儿园超前教育占用了幼儿游戏、探究、交往、锻炼、个性发展及自由的时间,将这一年龄最需要发展与培养的东西丢掉了。如此以孩子的认知发展取代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以某一方面的发展取代全面发展,这个代价太大了。

幼儿园没病的孩子“被吃药”


北京市通州新天地幼儿园的180个孩子在没有感冒的情况下,被园方统一安排吃了2天儿童感冒药“优卡丹”,其间,有孩子出现过敏症状。有家长发帖,质疑园方私自用药。对此园方解释称,感冒药为中国儿基会优卡丹儿童健康基金公益捐赠,考虑到春季天气变化大,因此给孩子服药以预防感冒。

是药三分毒。基于常识判断,幼儿园给所有孩子服用感冒药以预防感冒,有违医药卫生的常理。幼儿园出于对孩子健康的考虑,预防感冒原本有很多措施。反过来讲,如果幼儿园没有这么一批“优卡丹”,会自己掏钱、给孩子们买感冒药来预防感冒吗?

尽管“优卡丹”是非处方药,但是其成分对特殊的个体产生过敏反应是客观存在,如何用、由谁来用,这些显然超出幼儿园职责本身。如果幼儿园只是把“优卡丹”给了患感冒的孩子服用,我们有理由认为是关爱孩子的一种行为。但是,背离了用药安全原则、缺少了专业的指导,把“优卡丹”当成“糖豆”,让幼儿分食,恐怕不是关爱那么简单了。

这批“优卡丹”如何到了幼儿园;幼儿园接受这批“优卡丹”是否有附加条件等,都有待释疑。但是,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药品作为特殊产品,在公益性捐赠过程中,必须经由医生嘱咐后转给特殊的对象,或者交给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这是确保用药安全的一条根本原则。“优卡丹”能通过公益捐赠渠道流入幼儿园,不能不说是捐赠管理上的漏洞与隐患。

同时,作为成熟的企业,建立专门的儿童健康基金,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只要这些产品用得其所,并不能否认企业做公益的美好初衷。倘若,只是拿产品尤其是药品来捐赠,理应更慎重,限定的范围更小、更具体,比如在公益性药品包装上列入免费的标识,并且将药品捐赠给基层的社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由这些机构指导免费提供给特殊群体,而不是捐给幼儿园让其盲目使用。

公益事业重在有益,规范引导、审慎运作,有力的制度机制不可或缺。

幼儿园老师打骂孩子被解聘


针对大兴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大兴一幼”)两老师打学生事件,大兴区教委昨日做出处理:打学生老师解聘,幼儿园做书面检查,向孩子及家长道歉。被打孩子已两日未上课,家长表示接受处理结果。

日前,大兴一幼两名女老师拧拽、踢踹、打骂一名学生,被人拍下视频发到网上。

教师被认定体罚学生

昨日下午,大兴区教委通报大兴一幼教师体罚幼儿事件处理经过及结果。

大兴区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马先生称,11月23日,一段疑似大兴一幼教师体罚幼儿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区教委随即展开调查,经查情况属实。

马先生介绍,体罚事件发生在11月12日上午9点45分左右,在吃加餐时间,该园中一班幼儿张某和寇某发生冲突,张某抓伤寇某脸部。教师李某和杨某获知此事后,随即将张某和寇某带到睡眠室,询问处理此事,要求张某向寇某赔礼道歉,但张某不认错也不道歉。两教师情急之下,对张某进行了体罚。

园长负领导监督责任

教委副主任马先生说,事发后大兴区教委成立调查组。教委认为,两位当事老师,处理幼儿矛盾纠纷过程中情绪激动,方法简单粗暴,有明显体罚和侮辱幼儿行为,对幼儿造成身心伤害,违反了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影响恶劣。

大兴区教委认定,两位当事教师虽属个体行为,同时也暴露出大兴一幼,在园所管理、教师教育等方面存在问题。园长、副园长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和监督责任。

昨日,大兴区教委责令大兴一幼解除与两位当事教师聘用合同;责令大兴一幼向区教委做出书面检查;同时责令当事教师,向受体罚幼儿及家长赔礼道歉。

马先生介绍,区教委还会将此事件,在全区教育系统通报批评,对其他相关责任人将依据相关法规处理。

教委副主任马先生介绍,受体罚孩子身体并无大碍,但已有两日暂停上学。

据知情人士透露,孩子家长是无意间在网上视频中认出了自己的孩子。

家长当即联系到幼儿园园长,园长从外地赶回北京处理此事。目前,园方和老师已登门道歉。据了解,昨日大兴区教委也向孩子家长通报了处理结果,孩子家长表示接受。

在幼儿园被欺负要还手吗?


一位妈妈说,她一段时间以来都很苦恼。

孩子4岁半了,在幼儿园小班,和其他孩子相比,入园非常顺利,一点也没有哭闹,只有一次,接他时晚了几分钟,看到别的孩子被爸爸妈妈接走时哭了。

一个月以后,孩子突然开始不愿意入园,而且非常爱掉眼泪。孩子属于特别乖的那种,基本上没有大声哭闹过,有了委屈会掉眼泪,会哽咽着说话。

问过做幼儿教师的朋友,说孩子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告诉他必须去。

按照朋友说的去做。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开始生病,几乎每个月一次,每个月至少一个星期去不了幼儿园(以前他很少生病),再送去的时候,感觉孩子明显不愿意,说还想生病。

春天来了,带孩子去公园玩,见到孩子班的一个小朋友,才无意中知道孩子在幼儿园被别的小孩子欺负。

孩子很知道谦让,如果有别的孩子和他抢玩具,他总是撒开手,自己则去玩别的。从没有见过他和别的孩子争过玩具,也没有见过他动手打别的孩子,看见过别的孩子向他动手,他总是怯怯站着,从不知道躲闪,打疼了叫妈妈。一次被一个攻击性很强的孩子抓破了脸,一年多了,肤色也没有恢复正常,而那个攻击性很强的孩子后来被妈妈们看到就躲,也一直没有别的玩伴。

原以为孩子争执是很正常的事,总有一天他会学会面对,最起码学会躲开,结果并非如此。

问孩子别人打他怎么办,孩子说:“我告诉老师了,可是老师没有批评他。他再打我我不和他玩。”按说孩子这样做是没有错的,可问题是打人的孩子继续打人,被打的孩子继续被打。向妈妈们请教,不太熟悉的孩子妈妈说的方法就是躲开、告诉老师或者不和打人的孩子玩;相熟的妈妈们观点也相当一致,就是一定要学会还手。一位妈妈说得更甚:“我直接告诉孩子,别人打你你不还手,回家后我再打你。所以孩子从不吃亏,也锻炼了孩子的好胜心。”

于是也告诉孩子别人再打你你要还手,你还手了他就不敢打你了。开始几天,孩子每天还是会说谁谁打他了,告诉老师了,老师没批评他,问他为什么不还手,孩子就是一副怯怯的样子。又过了几天,孩子说:“我还手了,他还打我。”

没有一个妈妈听说孩子被欺负不心疼的,本想告诉孩子继续还手的,可又担心如果真的教会孩子还手了,不知道会不会出来一个先动手打人的孩子。

很多人说,让孩子还手,就是让孩子相互伤害。老师一般是不提倡被打的孩子还手的。这个很容易理解。对于老师来说,就是让事态尽快平息,如果被打的孩子不还手,那么一般比较好管理,也不容易闹出大事。

可是,对于孩子呢?有的孩子一直喜欢欺负人,专门找那种不反抗的孩子欺负着玩。这样的孩子,当然是不喜欢人家还手打他。可是,长此下去,他又会被娇惯到什么地步?

学了这5招,防止宝宝幼儿园被欺负


宝宝入园之后,妈妈一定有很多担心吧?

其中最担心的一点,就是怕宝宝适应不了群体生活、不懂怎么和小伙伴相处。

有的妈妈会担心:“我家宝宝被人拿走了玩具只会原地大哭,万一被人欺负了怎么办?”有的妈妈担心:“我家宝宝不懂得怎么和别人沟通,想要什么总是直接去抢,小朋友都不和他玩怎么办?”

像妈妈们担心的一样,这些场景在宝宝刚入园的时候,还真挺常见——

镜头一:

冬冬正在和小熊过家家,忽然润润跑过来一把把小熊抢走了。冬冬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不知道如何是好。

镜头二:

豆豆和悠悠都想玩小火车,为了让豆豆撒手,悠悠一把抓向了豆豆的脸,豆豆哭了起来……

镜头三:

童童玩电子琴,京京也很想玩,可不知道该怎么办。童童问他:“你也想玩吗?”京京点点头,童童说:“那我们轮流玩吧!”两个小朋友轮流玩的很开心。

“受气包”冬冬不敢为自己争取,很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豆豆虽然有了维护自己的意识,却没有合适的方法;只会硬抢豆豆和悠悠都不懂怎么和别人沟通,如果碰到比自己还强大的,他们就只能吃亏了;京京已经有了一定的交往常识,知道不能直接拿,但还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童童则是比较善于交往的宝宝,提出了轮流的方法,

这三个镜头里,妈妈是不是都看到了自家宝宝的影子,也都很喜欢那个有办法的童童?不难看出,如果宝宝懂得交往的方法、知道怎么解决问题,那么到了幼儿园就能避免很多冲突和矛盾。

那么宝妈们就要问了,怎么培养宝宝的交往能力呢?还有些宝妈说:感觉宝宝平时在小区里跟别的小朋友玩的还可以啊,为什么去了幼儿园还是不适应?

其实小区里一群宝宝看上去是在一起玩,但是他们并没有近距离、深入的接触,而且小区环境是变化的,宝宝随时会转移兴趣。

所以,数量不等于质量,如果没有深交,等于没有。

到底该怎么做?下面就给大家提供几个小妙招。

第一招

找个好朋友家里玩!

作为培养交往能力的第一步,我们要帮助宝宝找一个性情相似的小伙伴,这样两个人才能玩起来。如果性情相差太大,宝宝们一上来就充满冲突,很难玩到一起。

选好小伙伴以后,可以带宝宝到他家去做客,或者请他到家中来玩。

一来,交往的对象很明确;二来,交往的时间有保障;第三,宝贝们的互动有各种玩具、食品支持,也会交往得很深入。

搭积木、小火车、扮家家,这些都是2-3岁宝宝非常喜欢的,也可以两三个人一起玩的。入园前和小伙伴多玩几次,宝宝会产生愉快的交往体验,有助于他进入幼儿园之后的同伴交往。

第二招

交往“金句”记心头

2-3岁宝宝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不会先想“我该怎么做才能和他一起玩”,第一反应总是“我也要玩”,于是就直接上去拿。

所以帮助宝宝做交往准备就很重要,比如:“可以一起玩吗”、“给我玩一下好吗”。

简单的礼貌用语会让宝宝得到更多的认可,比如“谢谢!”、“请”等等。

爸爸妈妈还要提醒宝宝,和别人讲话时候要看着别人眼睛、不是盯着想要的东西,才有礼貌哦!

第三招

大声说出我不要!

最让妈妈担心的,还是怕宝宝被欺负吧?这就要求爸爸妈妈在日常教会宝宝勇敢说“不”。

只有日常多交流、多讨论,宝宝才会知道遇到问题应该怎么做,克服胆怯的心理。

我们可以告诉宝宝:如果别人争抢你的东西,可以说“请你等一等,我一会儿再给你玩”;遇到比较霸道的孩子,还可以教宝宝大声说:“你不要抢”,鼓励他不要害怕。

事实证明,在幼儿园里越是不敢胆小的宝宝,越容易成为欺负的对象;敢于大声说出来“不可以、不行”的孩子,更容易在小伙伴中建立自己的地位。

第四招

巧用绘本,学到好方法

绘本可以通过优美的画面、温情的故事,让宝宝感受到和朋友相处是很愉快、也很有趣的事。

交往题材的绘本有很多,在“40天入园准备计划”中,我们经过精心挑选,推荐了《我好担心》这个绘本,这本书非常符合即将入园的宝宝心理。

绘本中的小莉对上幼儿园充满各种担心,没想到进入幼儿园遇到了同样胆小、害羞的另一个小朋友,结果两个人慢慢地成为了好朋友。这个故事能缓解宝宝对交往的担心,宝宝也会期待和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入园后,他就懂得怎么借鉴书中两个小伙伴相处和游戏的方法,慢慢找到玩得来的好朋友。

第五招

管住手,张开口

这一招是针对平时比较大胆,动作比语言发展要快的宝宝,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抢玩具的豆豆和悠悠。

发生争抢的宝宝内心是受伤的,因为他会觉得我没有什么错啊!

所以,第一步,接受他的情绪,让他知道你懂他。比如“妈妈知道你很想玩那个玩具,对吗?但是别人不给,你很着急也很生气”;第二步,等宝宝情绪平复一下之后,启发他换位思考,给予宝宝初步的移情能力:“如果别人也来拿你的玩具,什么都不说,你有什么感觉?”第三步,重申交往的策略和方法:“如果想要别人的东西,我们可以说什么?如果别人想玩你的东西,你可以说什么?”通过对问题的讨论,逐步加深宝宝对交往策略的认识,帮助宝宝管住手、张开口。

此外,如果宝宝已经表现出了攻击性,爸爸妈妈就要反思下家庭教育中的方法咯——比如,你是否经常跟宝宝说“别人打你,你也打回去”、“这个桌子不好,碰到我们了,打它!”

再如有些家长信奉“不打改不了”的育儿观念;或者家庭成员之间平时总是吵吵嚷嚷、推推搡搡,这些都会成为宝宝模仿的对象。

只有改变家庭中人际交往的氛围,才能给宝宝树立一个好榜样。否则宝宝入园后,会因为不懂适宜的表达,交往屡屡受挫,宝宝也会非常伤心和难过,所以爸爸妈妈千万不要以为宝宝没吃亏就万事大吉了。

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怎么办


案例:

小七终于进幼儿园了,可上学没一个星期就哭着吵着赖学,仔细一问,原来这几天小七老是拿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总被班里个头最大的豆豆抢走,受了欺负的小七也不吭声,直到看到妈妈,才委屈地哭出来。

专家分析:

刚上幼儿园,很多孩子都还没有学会交往,抢玩具和玩具被抢的事情经常发生;而且小班的孩子虽然自己手里有玩具,也总是喜欢别人手里的玩具,这样争抢的事情屡见不鲜。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抢矛盾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是他们学习交往的好时机,所以家长不要见了冲突就制止,剥夺了孩子完整的交往体验。

在争抢中失败的孩子,心里往往是很委屈的,泪眼汪汪,让妈妈很心疼。但是妈妈要明白,这不是真正的失败,是孩子的一种交往经验,他从中明白了自己的需求并不见得都能满足,要不断提高交往技能才能与小朋友和谐相处。成人都有同情弱者的美德,不要见孩子哭就替他解决问题,可以蹲下来问问孩子:“你的玩具被人抢走了,你想怎么办?”告诉老师,是求助的态度;把自己的玩具护紧不让人抢,是自我保护的态度;对着妈妈哭泣,是博得同情的态度;用自己的办法把玩具抢回来,是主动还击的态度;玩具被抢走了,自己再玩别的,是宽容的态度。每种办法代表一种人生态度,让孩子做出选择,只要他愿意都有助于他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

真诚建议:

对于孩子在幼儿园中被欺负的现象,家长不要过度紧张和干预,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也可以在宝宝上幼儿园前给他报名参加一些幼儿园过渡班,培养和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