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家长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小孩子哭闹,一旦孩子哭时,家长们要么强行制止,要么就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但不管是那一种都不利于孩子情绪的发泄,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应该让孩子哭吗?

小雯不小心摔了一跤,爬起来后哇哇大哭,一旁的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着急地对女儿说:“让妈妈看看你摔着没有?你走路怎么那么不小心!”妈妈着急的心理不经意间变成了对孩子走路不小心的责怪,这么几次后妈妈发现,现在小雯摔跤后,爬起来的第一件事不是寻求安慰,而是用惶恐的眼神看着妈妈,生怕妈妈责怪她。

专家分析:为什么小雯摔跤后在疼痛的同时还感到惶恐?育儿专家说,这是因为孩子在摔跤后,没有得到家长情绪的认同和安慰,不仅如此,家长还责怪孩子,因此孩子不敢再在家长身上寻找依靠和支持。早教网

责怪法

“你怎么那么不小心?”

浩浩不小心被凳子腿绊倒了,一下子浩浩的眼泪便夺眶而出。爸爸看着这个不坚强的孩子,忍不住说:“这一点小事也哭,你怎么那么懦弱?将来怎么当男子汉?”

专家分析:任何时候,家长都不应该对孩子说这样的话。育儿专家说,因为孩子可能会接下“懦弱”这个认同,“懦弱”这个词就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低了,那么孩子将来在处理事情时,就会没有信心或感到无力。

评判法

“这点小事也哭,你怎么那么懦弱?

妞妞的玩具被妈妈不小心踩坏了,妞妞心疼地看着破损的玩具,哭了起来。妈妈赶紧打开电视机,让孩子看电视转移注意力:”妞妞你看,电视上那花花绿绿的是什么?“妞妞循声望去,果然把玩具的事忘了一大半,停止哭泣看起电视来。

专家分析:当孩子哭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用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让孩子停止哭闹。育儿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变相压抑孩子的情绪的做法,这会剥夺孩子情绪自由流动的机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cettic)亲子咨询师徐亮认为,很多孩子在小时候遇到挫折时,家长会买好吃的给孩子吃,以此转移其注意力,这导致很多人成年后将食物或购物与痛苦的情绪联系起来,当他们感到痛苦时,便会通过吃和购物来应对痛苦。

转移注意力法

你看,电视上那花花绿绿的是什么?“小翔在客厅内上串下跳地玩”泰山“游戏,不小心被桌子角撞到了头,疼痛让小翔大哭起来。在厨房忙着做饭的妈妈赶紧来到小翔身边,了解事情原委后”狠狠地“打了桌子两下,”都怪这桌子不好,它不乖,我们打它!“

专家分析:当孩子被桌子撞倒时,一些家长都会用这种推脱责任的方式为孩子疏导情绪。殊不知,用这种方法应对孩子的哭泣,只会让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徐亮表示,如果这样的情形多次发生,很容易导致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不会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总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这也会让孩子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不知如何从挫折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育儿专家说。

专家支招

让情绪流动,避免情绪成”结“很多成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遇到某件事时,心中会莫名其妙地感到愤怒、悲伤或恐惧,那是因为人们在小时候埋下了很多负面情绪的情绪结。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与情绪在一起的需求,但很多人都只愿意与开心的情绪在一起,把愤怒、悲伤等情绪推开,但即使这些情绪被推开了,愤怒或悲伤也并未消失,而是被压制住了,并不能得到流动。”这些被压抑的情绪在人的身体内积攒多了,会形成情绪结,当人需要一股力量去做某件事时,情绪结就会起作用,在做这件事之前形成负面的情绪。育儿专家说。

接纳、同情孩子的哭泣

那么,当孩子出现愤怒或悲伤时,父母应该如何处理他们的情绪呢?育儿专家表示,当孩子哭的时候,父母首先要接纳哭的情绪,明白孩子有这个情绪的需求,需要经历哭的过程。家长在做到容许这情绪存在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对此情绪持认同、支持的态度。如家长可以这么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摔跤了很痛,妈妈也很心疼,别害怕,妈妈和你在一起。“育儿专家表示,这时是家长增进亲子感情的一个契机,孩子这时会想:”在我伤心的时候,还有人在支持我。早期教育

育儿专家认为,有些孩子会根据家长的态度来判断父母对他的爱有多深。如果孩子在受挫受伤时,其情绪没有得到认同,可能会使孩子得出这样的判断--”我是一个不够好的人,不足以让爸爸妈妈爱我。

让孩子自己处理情绪,培养情商

父母在孩子哭泣时认同孩子的情绪后,孩子就不会继续哭闹了吗?育儿专家表示,实践表明,孩子在得到父母的认同后,会很快进入下一个情绪,或平静或开心。这也表明孩子的情绪是处在不断流动的状态。

孩子能否感受自己的情绪、认同自己的情绪,进而管理自己的情绪,决定着孩子的情商高低。“育儿专家说。如果父母一味地压抑孩子的情绪,便会剥夺孩子锻炼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孩子哭时,家长在处理时很容易走入误区,专家称,应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

本网站小编总结:育儿专家指出,压制孩子的哭闹,会导致孩子的情绪不能流动,对孩子的情商培养是百害而无一利,因此父母们要多学习下让孩子将情绪发泄出来,而不是抑制!

相关推荐

哭,就不是好孩子吗?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个孩子,因妈妈要走、摔跤或者要求不能满足等原因而开始哭泣,此时旁边的大人往往会说,“你是好孩子,好孩子不哭的”,一开始当然是温柔的,见仍然止不住孩子的哭声,语气便可能转为严厉,“你怎么这么娇气(或任性等等),再哭,就不是好孩子了,再哭,妈妈就不喜欢了。”可是,哭,真地就不是好孩子了吗?显然,不是。即使是这样说的大人,相信在他的内心里也并不是这样认为,其目的无非是想尽快止住孩子的哭声止住麻烦而已。可是,旁边的我却总在担心,这种话是否会在无意间给孩子这种正常的负面情绪定了性。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很可能并不知道大人说这话并非真实意思的流露,反而会形成这样一种认定,哭好象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于是真地会担心自己哭就不是好孩子不受喜欢了。如果孩子长期接受如此的信息,就可能会倾向于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为避免大人的批评(他潜意识这样认为),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拒绝与大人的交流。

其实,仔细想来,哭无非是孩子负面情绪的一种渲泻。大人在遇到问题也会有脾气有烦恼,只是很少用哭泣这种方式来表达而已。而孩子的处理和表达能力显然有限,在有些时候只会用哭来告诉大人他的感受。就象大人需要理解一样,孩子在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也需要倾诉、理解,需要我们了解他的感受。因此,有些时候,当孩子哭泣不止时,我们要做的也许就是停下手边的事去倾听他,握着他的手或者抱着他表示理解他的情绪,这样可能更有助于愈合孩子受到伤害的感情。只要我们留在孩子身边倾听他,他的烦恼会随着哭泣逐渐消散,哭泣也会随之停止。原因是:哭泣能愈合创伤。由于我们给孩子机会自己排除受到伤害的感觉,之后他会变得更坚强和自信。 

倾听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通过它把孩子的烦恼转化为他们获得自信的机会。倾听,要求我们与孩子合作。他努力消除自己的坏情绪的时候,我们要留在他身边,提供他所需的支持,使他在整个过程结束时,重新充满信心和希望。 

倾听孩子,既不意味着认可他的情绪,也不意味着纵容他。我们只是在帮助他摆脱不良情绪。孩子只在烦恼得不能正常思考时才会哭闹。我们的倾听可以逐渐减弱不良情绪对孩子的控制。一旦完成整个倾听过程,孩子自己的良好判断力就会得到恢复。 

倾听一个哭闹的孩子本身并不复杂,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益,但实践起来并不容易。让我们都拿出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孩子吧。

孩子哭与心理健康有关系吗?


孩子哭与心理健康有关系吗?

哭是孩子表达情感和体验的一种方式。对于婴儿来说,哭是他们表达消极情绪的信号,如,让爸爸妈妈知道该给他们换尿布、该喂奶了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表达自我需要和体验的能力也增强了,哭不再是他们表达需要和体验的主要手段,而是更多地依靠语言、动作等方式,并学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孩子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表现,他们有时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但是,如果他们把哭当做解决问题的惟一手段,遇到困难就哭,并在心理上对哭产生依赖的话,这样,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首先,经常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孩子,他们的身体各器官都会受到抑制,影响正常发育。

其次,哭不利于孩子形成积极有效的人际交往方式。如果和别的小朋友在玩游戏时不知道怎么和别人商量,遇到困难就会哭的话,长大后也很难学会和别人交往、和他人友好相处。这种交往方式会发展成为退缩的个性倾向或以极端的行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冲突,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

再次,孩子经常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父母的情绪,使他们产生自责和无力感,“人家的孩子好好的,而我怎么就带出了这么爱哭的孩子?”进而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使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形成孩子与父母之间消极情绪的不良循环。

总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舒展的眉眼和绽开的笑脸。健康、快乐的孩子常有积极、愉快的情绪,年轻的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积极、开朗的情绪、情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一代。

早教知识: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吗?


因孩子积极主动采集与在采集全过程中展现出的本能反应慎重和回绝性外在主要表现。孩子对某一类实际客观现实信息的拷贝采集、搜集和存储目地沒有完成时也会运用“哭”的逻辑思维外在主要表现状况。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吗?

前提条件:在确定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条件下

缘故一:本能反应惧怕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吗?因孩子积极主动采集与在采集全过程中展现出的本能反应慎重和回绝性外在主要表现。换句话说,在父母不留意的状况下,由于出示信息全过程中不科学方式的应用,进而造成孩子在拷贝采集、搜集信息的全过程中造成了不适感而产生惧怕性逻辑思维,进而应用“哭”这一外在主要表现状况来表明对这种信息采集全过程的惧怕和回绝。

妈妈在用玻璃奶瓶喂孩子奶的情况下,恰好有电話打进去,父亲接了电話后对母亲说:“您的电话,接不接?”因此,母亲一边喂孩子奶一边转头对妈妈说:“你跟他说道我正给孩子喂母乳呢,之后我给他们打以往。”妈妈在讲话的情况下或许给孩子喂母乳的劲沒有把握好,奶瓶奶嘴过多地伸入了孩子的口腔内部,使孩子造成了一定的不适,因此从此之后,当母亲再用这一玻璃奶瓶给孩子喂母乳的情况下,孩子就将会会用“哭”的外在主要表现状况对这一玻璃奶瓶表明回绝。

对于这类缘故导致孩子又哭又闹的逻辑思维外在主要表现,就应当在明确缘故的基本上,立即地拆换孩子拷贝采集、搜集信息全过程中造成孩子回绝的具备“形象化印像”的实际客观性信息,进而使孩子再次接纳。

缘故二:提示和索取

由于孩子在这个阶段主要表现出的拷贝采集、搜集信息的本能反应主动性,进而当其拷贝采集、搜集和存储信息的量达不上的状况下,或是所期待信息不符孩子信息采集速率的状况下,展现出应用“哭”的逻辑思维外在主要表现状况对照护者、信息的服务提供者、“独采信息源”来开展提示和索取。

对于这类缘故,父母理应为孩子拷贝采集、搜集和存储信息出示大量的信息量或是把早已开展的信息出示全过程维持下去,直至孩子在逻辑思维基础构造建立所必须的相对性时间段内拷贝采集、搜集和存储信息量获得考虑才行。

比如:

当孩子摆放的小玩具被父母或是别人一不小心毁坏;

当孩子“东西”秋意渐浓,父母让孩子回家了或是不断安慰喂养食材;

当想得到 某类自身很感兴趣的小玩具礼品遭受回绝;

当孩子已经浮想联翩的看电视剧,父母决然把电视机关闭;

当孩子正和别的小孩子兴高采烈地玩乐;

当孩子想让母亲为自己阅读文章一本书;

当孩子正趴在地上找小虫子,马上被父母推走洗手消毒;

……

缘故三:饮食搭配目地沒有完成

孩子对某一类实际客观现实信息的拷贝采集、搜集和存储目地沒有完成时也会运用“哭”的逻辑思维外在主要表现状况。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吗?这一类缘故是较为广泛的。从基本规律上而言,这主要是父母沒有非常好的掌握住孩子饮食搭配必须的规律性,进而使孩子由于无法得到饮食搭配要求的考虑而应用“哭”的逻辑思维外在主要表现对父母开展提示,期待要求获得考虑,换句话说,孩子会由于“饿”和“渴”而展现出“哭”的逻辑思维外在主要表现状况。

在掌握到孩子又哭又闹外在主要表现状况是由于这类缘故的基本上,不但要立即考虑孩子的饮食搭配要求,还应当在孩子逻辑思维基础构造建立全过程中的相对性時间内对孩子的饮食搭配规律性给予把握。

缘故四:适时地为孩子调节“睡卧”形状

由于沒有可以立即地为孩子调节“睡卧”的形状,导致孩子由于长期拷贝采集、搜集和存储信息全过程中信息类型的简单而产生采集疲惫;又由于孩子长期性“睡卧”形状的维持,导致孩子根据逻辑思维本能反应地觉得到人体部分的疲惫,全部这种缘故就造成孩子展现出“哭”的逻辑思维外在主要表现状况。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吗?对于这类缘故造成孩子展现出“哭”的逻辑思维外在主要表现状况,理应在明确孩子展现出“哭”的逻辑思维外在主要表现状况缘故的基本上,适时地为孩子调节“睡卧”形状,或是提升和替换孩子所拷贝采集、搜集和存储的信息。

育儿新知:让孩子再哭一会


很多父母在孩子哭闹时,常常会感到心痛或心烦,或担心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脆弱的人,因此他们会想方设法控制孩子哭闹的行为。但专家表示,压制孩子哭的情绪,会导致孩子的情绪不能流动,对孩子情商的培养百害无一利。

以下几种情形,您是否也很熟悉呢?

小雯不小心摔了一跤,爬起来后哇哇大哭,一旁的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着急地对女儿说:“让妈妈看看你摔着没有?你走路怎么那么不小心!”妈妈着急的心理不经意间变成了对孩子走路不小心的责怪,这么几次后妈妈发现,现在小雯摔跤后,爬起来的第一件事不是寻求安慰,而是用惶恐的眼神看着妈妈,生怕妈妈责怪她。

专家分析:为什么小雯摔跤后在疼痛的同时还感到惶恐?中国完形教育广西分支机构老师何明谦说,这是因为孩子在摔跤后,没有得到家长情绪的认同和安慰,不仅如此,家长还责怪孩子,因此孩子不敢再在家长身上寻找依靠和支持。

责怪法

“你怎么那么不小心?”

浩浩不小心被凳子腿绊倒了,一下子浩浩的眼泪便夺眶而出。爸爸看着这个不坚强的孩子,忍不住说:“这一点小事也哭,你怎么那么懦弱?将来怎么当男子汉?”

专家分析:任何时候,家长都不应该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何明谦说,因为孩子可能会接下“懦弱”这个认同,“懦弱”这个词就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低了,那么孩子将来在处理事情时,就会没有信心或感到无力。

评判法

“这点小事也哭,你怎么那么懦弱?

妞妞的玩具被妈妈不小心踩坏了,妞妞心疼地看着破损的玩具,哭了起来。妈妈赶紧打开电视机,让孩子看电视转移注意力:“妞妞你看,电视上那花花绿绿的是什么?”妞妞循声望去,果然把玩具的事忘了一大半,停止哭泣看起电视来。

专家分析:当孩子哭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用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让孩子停止哭闹。何明谦认为,这是一种变相压抑孩子的情绪的做法,这会剥夺孩子情绪自由流动的机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cettic)亲子咨询师徐亮认为,很多孩子在小时候遇到挫折时,家长会买好吃的给孩子吃,以此转移其注意力,这导致很多人成年后将食物或购物与痛苦的情绪联系起来,当他们感到痛苦时,便会通过吃和购物来应对痛苦。

转移注意力法

“你看,电视上那花花绿绿的是什么?”

小翔在客厅内上串下跳地玩“泰山”游戏,不小心被桌子角撞到了头,疼痛让小翔大哭起来。在厨房忙着做饭的妈妈赶紧来到小翔身边,了解事情原委后“狠狠地”打了桌子两下,“都怪这桌子不好,它不乖,我们打它!”

专家分析:当孩子被桌子撞倒时,一些家长都会用这种推脱责任的方式为孩子疏导情绪。殊不知,用这种方法应对孩子的哭泣,只会让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徐亮表示,如果这样的情形多次发生,很容易导致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不会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总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这也会让孩子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不知如何从挫折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何明谦说。

推脱法

“都怪这桌子不好,我们打它!”

专家支招

让情绪流动,避免情绪成“结”

很多成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遇到某件事时,心中会莫名其妙地感到愤怒、悲伤或恐惧,那是因为人们在小时候埋下了很多负面情绪的情绪结。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与情绪在一起的需求,但很多人都只愿意与开心的情绪在一起,把愤怒、悲伤等情绪推开,但即使这些情绪被推开了,愤怒或悲伤也并未消失,而是被压制住了,并不能得到流动。

“这些被压抑的情绪在人的身体内积攒多了,会形成情绪结,当人需要一股力量去做某件事时,情绪结就会起作用,在做这件事之前形成负面的情绪。”何明谦说。

接纳、同情孩子的哭泣

那么,当孩子出现愤怒或悲伤时,父母应该如何处理他们的情绪呢?何明谦表示,当孩子哭的时候,父母首先要接纳哭的情绪,明白孩子有这个情绪的需求,需要经历哭的过程。家长在做到容许这情绪存在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对此情绪持认同、支持的态度。如家长可以这么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摔跤了很痛,妈妈也很心疼,别害怕,妈妈和你在一起。”何明谦表示,这时是家长增进亲子感情的一个契机,孩子这时会想:“在我伤心的时候,还有人在支持我。”

何明谦认为,有些孩子会根据家长的态度来判断父母对他的爱有多深。如果孩子在受挫受伤时,其情绪没有得到认同,可能会使孩子得出这样的判断——“我是一个不够好的人,不足以让爸爸妈妈爱我。”

让孩子自己处理情绪,培养情商

父母在孩子哭泣时认同孩子的情绪后,孩子就不会继续哭闹了吗?何明谦表示,实践表明,孩子在得到父母的认同后,会很快进入下一个情绪,或平静或开心。这也表明孩子的情绪是处在不断流动的状态。

“孩子能否感受自己的情绪、认同自己的情绪,进而管理自己的情绪,决定着孩子的情商高低。”何明谦说。如果父母一味地压抑孩子的情绪,便会剥夺孩子锻炼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孩子哭时,家长在处理时很容易走入误区,专家称,应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