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哭的时候能制止吗?能对孩子说“不许哭”这句话吗?曾经,在一个母婴论坛发起一个话题,有了孩子,你最怕他发生什么?回答最多的是:怕孩子生病!排名其次的是:怕孩子哭!接下来看看“不许哭”这句话对孩子的伤害。

很多妈妈说,还没生孩子的时候,看见别人家的小可爱就忍不住的想抱抱捏捏,但是一旦孩子大哭就想立马扔还给孩子他妈。

现在自己有了孩子,动不动就哭,你让他不要哭,他偏偏越哭越大声,真的太让人头痛了!

德国教育专家麦克说:我们不喜欢看到孩子难过哭泣,不仅是哭泣让我们觉得麻烦,而且也怀疑自己的价值,这话太对了。

不哭不闹的孩子,总被拿来表扬很乖,父母觉得自己教养有方。

可是,哭哭啼啼的孩子,不止会让我们觉得手足无措,尤其在大庭广众面前,当我们无法找出孩子哭泣的原因时,这种无力让我们感到极度心烦、挫败,难堪、愤怒,更怕别人觉得我们管不好教不好孩子。

于是我们习惯了对孩子这样说话:

就知道哭哭哭,有什么好哭的;

这么大了还哭鼻子;

一个男孩子,动不动就哭,害不害臊?

你再哭,我(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啊;

你不哭,我就答应你……

孩子一哭,我们自然会烦躁、不安甚至恼火……一开始,会试着安慰“不要哭了,乖”,可是哄完没用的话就会开始大喊大吼,甚至武力解决。

当然,还有一种是无条件的满足孩子,只要你不哭,我什么都答应你。

可是,我们好像都忘记了,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哭泣。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第一学会的就是哭。

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哭代表了孩子不同的需求。

在1岁以内,孩子的哭是发出“我冷了”、“我热了”、“我尿湿了”、“我困了”、“我怕”等一系列生理和情感的信号。

当他们到达2岁左右,开始进入TerribleTwo,独立意识的崛起却因为语言发展的限制让他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于是,就用哭来表达。

为什么大人很少哭?因为合理控制情绪,是一个成年人的基本素养。

对啊,可是孩子却不能,因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远远不够。

研究显示,孩子要到18-20岁左右才能拥有相对完善的情绪控制能力。

尽管知道了真相,但我们真的还是很讨厌孩子哭啊。

为什么?有一个很戳心的解释是:其实你就是缺乏“处理孩子哭”的能力。

面对孩子哭,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心理学家卡萝拉·舒斯特认为: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是家长的情绪。

不要对孩子的哭泣表示出紧张、排斥、反感,甚至觉得丢脸,当你从心底里认为这是孩子再正常不过的一种情绪发泄时,可以进行第二步了。

看着孩子哭,对,不要打断,更不要急躁地重复“别哭了”、“不准哭”之类的话来压制孩子的情绪。然后蹲下来,好好拍拍背,抱抱孩子,用行动告诉他:无论发生什么,妈妈一样关心你。这样比较能有效安抚到孩子。

当孩子哭声轻微慢慢停止哭泣的时候,可以和孩子聊聊哭的原因,然后启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比如孩子哭是因为丢失了心爱的玩具,让他们思考哪里会是丢失的最终地点,有可能的话我们协助孩子寻找,不管找到还是找不到。最终我们要通过这件事要孩子吸取教训,想办法避免发生类似的情况。

如果孩子只是因为见啥要啥,想得到商场里一件昂贵的玩具,那么就要孩子明白“想要”和“需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电影《头脑特工队》。里面有五个情绪小人,乐乐总是阳光乐观,忧忧总是消极悲伤,怕怕胆小畏缩,怒怒脾气火爆,厌厌固执又挑剔。

我们总以为负面情绪好像没什么用,但这些都是我们生存的必需品。

怕怕能让我们时刻审视自己所处的位置,冷静思考,保护安全。

怒怒则为我们争取公平待遇,在我们畏缩时给我们勇气。

厌厌是内心诚实又固执的小孩,她挑剔的品味正是为了让我们诚实面对自己内心真正的喜好。

这些负面情绪的存在才构成一个鲜活的我们啊。

所以啊,允许孩子表达情绪,不止在快乐的时候可以大叫,更可以在难过时的捶胸哭喊,合情合理。

无论如何,记得温柔地告诉孩子:有想法就诉说,有情绪就表达。只是,我会帮助你慢慢学会理解和控制。

嗯,“It’sOKtobesad”。

延伸阅读

如此“胎教”伤害孩子


如此“胎教”伤害孩子

为了生一个聪明的宝宝,一些家庭在女性怀孕时就开始实施“胎教”,但“胎教”的方式千奇百怪,如家住上海昆山路的王女士就采用让胎儿听麻将声的“胎教”方法,使得一些心理专家对此担忧不已,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据介绍,现已怀孕半年多的王女士酷爱打麻将,一有空闲就和人一起搓上几局,“哗哗”的麻将声在其心目中简直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时间长了,她似乎摸出点“门道”,只要一响起“哗哗”的麻将声,腹中的胎儿就安静起来,似乎在欣赏美妙的音乐。而一旦停止打麻将,胎儿就会在肚子里“拳打脚踢”,这正中王女士的下怀,她索性天天坐在麻将桌边进行“胎教”。

无独有偶,还有一些孕妇自己喜欢忧伤或者喧嚣的音乐,于是也将其作为胎教的磁带,结果,腹中的胎儿听了以后,感觉压抑烦躁。有的甚至破坏了孩子的耳蜗和听觉神经,致使宝宝刚出生就出现听力受损或耳聋。

对此,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杜亚松博士认为,孕妇在保证充足营养与休息的条件下,对胎儿实施定期定时的音乐刺激,可促进婴儿的感觉神经和大脑皮层中枢的更快发展,比如一些名曲中舒缓、轻柔、欢快的部分就适合胎教。但悲壮、激烈、亢奋的音乐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严重的会造成婴儿畸形或闭锁心理。像听麻将声那样的“胎教”只能把孕妇打麻将的紧张情绪传给胎儿,严重危害胎儿健康。

因此,给胎儿听的音乐要选择经过医学界优生学会审定的胎教音乐,声音过高或过低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影响。

家长这些不经意的“口头禅”对孩子伤害很大


伤孩子最深的是什么?家长是否有“口头禅”的习惯?父母说了哪些不经意的“口头禅”伤孩子最深,接下来看看下文吧。

语言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但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锋利的刀,刀下受伤的,却往往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可别觉得这是危言耸听,各位家长们自己反思一下,有没有对孩子说过很伤人的话?有没有见过孩子因为自己几句话而垂头丧气、泣不成声的样子?有没有看到过孩子伤心痛苦的双眸?

伤孩子最深的,往往是家长那些不经意的“口头禅”

1、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这句话,在孩子有疑问、有自己的想法,而家长并不认同时,被家长说得最多。

确实,孩子是小的,是幼稚的,提出的疑问、想法往往也很不成熟,甚至很可笑,但这并不是家长用这种简单粗暴的语言去否定孩子的理由。

当孩子向家长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的想法时,是一种探索世界的尝试,而如果家长简单粗暴地直接去否定孩子的话,只会打击孩子、伤透孩子的心,也给孩子做出了不良示范,使得孩子也渐渐成为一个脾气暴躁、缺乏耐心的人。

2、你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

那些缺乏科学育儿观念的家长们最常做的事,就是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的优秀孩子作比较,而比较的结果自然往往不能尽如人意,优秀的人有那么多,自家孩子怎么可能个个都比得过?

或许在那些说出这种话的家长看来,自己拿孩子去作比较只是为了激励孩子,给他树立榜样,让孩子永远保持奋进;

然而事实上,这些话是在无形中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越来越觉得自己不行、自己不如别人,渐渐地会真的“不行”。

3、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这句话的杀伤力可以说是最大的,对于孩子来说简直是“核武器”一般的存在,伤害巨大,影响深远。

小孩子很弱,身体弱,头脑弱,社会地位弱,没有收入来源,一切的一切都维系在父母身上,所以对父母非常依恋,把家长视为自己的全部,当家长说出“不要你了”之类的话时,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孩子都会是非常害怕的。

是的,这样的话会很有效果,孩子听到后往往都会变得安静、听话,然而安静的外表下是充满恐惧的内心,家长总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大受影响,亲子之间也难免生出嫌隙。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让孩子因自己的“恶语”受到伤害!

吓孩子对孩子的坏处 你知道吗


坏处一:出现胆怯心理。吓唬只能使孩子变得胆小,对什么都怕。

坏处二:可能留下后遗症。孩子的神经系统很脆弱,恐吓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很强的刺激,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的情感受到压抑,损害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留下恶性刺激的痕迹,压制脑细胞的生长发育,造成孩子胆小、孤僻、忧郁、懦弱、神经质等性格上的缺陷。

坏处三:吓唬只能使孩子暂时听话,是出于怕而屈从,并不是出于对自己行为的认识。这样,反而造成孩子是非不分、真假不明,对事物产生错误的概念。如对打雷、刮风、闪电、下雨等正常的自然现象感到恐惧,甚至害怕民警叔叔和医生,这是多么遗憾的事!

坏处四:吓唬孩子,可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在以后的成长中出现自闭的现象。

坏处五:无所畏惧,对吓唬和警告毫不在乎

坏处六:吓唬孩子让孩子变得迟钝。恐吓使得孩子不敢想,不敢说,不敢问,不敢做,思维停滞僵化,行为呆板木讷,时间一长,孩子也就变得迟钝了。

拍打胎教会伤害宝宝吗


拍打胎教会伤害宝宝吗

拍打胎教并不是拍打孕肚的意思,拍打胎教即触压、拍打胎教法。正确进行拍打胎教不会对胎儿有伤害。

孕24周以后,可以在孕妇腹部明显地触摸到胎儿的头、背和肢体。自此时开始,每晚可让孕妇平卧床上,放松腹部,使胎儿在“子宫内散步”、做“宫内体操”。这样反复的锻炼,可以使胎儿建立起有效的条件反射,并增强肢体肌肉的力量。经过锻炼的胎儿出生后肢体的肌肉强健,抬头、翻身、坐、爬、行走等动作都比较早。

小贴士:拍打胎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拍打,所以并不会伤害胎儿。正确理解拍打胎教才是胎教正途。

2胎教的好处

1、受过胎教的宝宝对音乐敏感,有音乐天赋。受过胎教的宝宝一听见音乐就会非常高兴,并随韵律和节奏扭动身体。

2、受过胎教的宝宝学发音较早。受过胎教的婴儿2个月时会发几个元音,4个月时会发几个辅音,5~6个月发出的声音就可以表达一定的意思。

3、受过胎教的宝宝心理行为健康。这些宝宝一般情绪比较稳定,总是乐呵呵的,非常活泼可爱,夜里很少哭闹。爸爸妈妈会觉得宝宝好带,与整天笑呵呵的宝宝在一起,家人也会发现有无限乐趣。

4、受过胎教的宝宝双手的精细运动能力发展良好。手的抓、握、拿、取、拍、打、摇、对击、捏、扣、穿、套等能力强。

5、受过胎教的宝宝运动能力发展很好。他们抬头、翻身、坐、爬、站、走都比较早,而且动作敏捷,协调。

6、受过胎教的宝宝不爱哭。受过胎教的婴儿虽然在饥饿、尿湿和身体不适时也会啼哭,但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停止。另外,受过胎教的婴儿有较强的感应能力,所以,他们听到妈妈的脚步声、说话声便会停止啼哭。最后,受过胎教的宝宝容易养成正常的生活规律,例如在睡觉前播放胎教音乐或妈妈哼唱催眠曲,婴儿就能很快入睡,满月后就基本形成了白天醒、晚上睡的习惯。

胎教的注意事项

1、胎教态度要端正

孕期给宝宝做胎教可以让宝宝的身心发育的更快速,更完善。但是要达到这种效果的话,那么必须是要在正确的胎教的刺激下,才能得到。而要是胎教不正确的话,那么对胎儿来说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因此,首先的第一步就是孕妈在给胎儿做胎教的时候,态度要端正。要知道胎教的目的只是促进胎儿的身心发育,而不是从他出生前就致力于培养一个天才儿童。只要孕妈妈知道了这一点的话,那么就可以正确的把握好胎教的尺度,从而避免因为太多急切或者太过激烈,从而给胎儿带来不良的刺激,影响发育,那么这样就适得其反了。

2、胎教方法要恰当

胎教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营养、运动、光照、抚摸等等,这些胎教的方法都是可以在不同的方面刺激胎儿的发育。胎教对胎儿好处多,但是要适当,时间不能太过长,幅度也不能太过大,胎教的次数也不能太多的频繁。否则就会打扰到胎儿的休息,影响到胎儿的发育,这是需要孕妈妈们要注意的。

3、保持快乐的情绪

孕妇的情绪是可以改变体内血液和激素的状态,以此同时,胎儿正是通过这两项来感受外界的,就比如胎教。要是孕妈妈快乐,那么胎儿也能感受到快乐,要是孕妈妈暴躁或沮丧的话,胎儿也会情绪低落或烦躁不安。由此可见,快乐的情绪对于胎教是非常重要的。

4、有爱心,集中注意力

胎教要有爱心,集中注意力,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你们要知道是,只有注意力集中地用爱心和胎儿沟通、做胎教,这样才能让宝宝感受到胎教的内容,并且接受胎教的知识。否则的话,无论是已经被证实多么伟大的胎教,对于胎儿都不可能会有什么实际的效果,因为胎儿完成感受不到。

5、正确运动胎教

进行呼吸法时,场所可以任意选择,可以在床上,也可以在沙发上,坐在地板上也可以。这时要尽量使腰背舒展,全身放松,微闭双目,手可以放在身体两侧,只要没有不适感,也可以放在腹部。衣服尽可能穿宽松点。

对不听话的孩子应该“压制”吗?


“28天没脾气:做不吼不叫的好父母活动”(简称“28天戒吼活动”)开展以来,无数家长努力实践,不发脾气,重新收获了孩子的信任与爱,让家中温情满满,其乐融融,但是也有不少父母遇到一些“忍不住想吼”的事儿。

虽然我参加了“28天戒吼活动”,但我总觉得自己很难做到。

我儿子让我伤心透了,7岁了,挺大个子,一点儿也不尊重我,有时候我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居然踢我。其实也没什么大事,我们也没怎么惹他,他就来了脾气。我认为不能这么放任他不尊重家长,这是原则性问题。这种情况我肯定朝他大吼,让他认错。我现在不把他压制下去,大了就更管不了了。

我首先要说:你说得不对。

应该说:儿童天生都是纯洁善良的。而且对父母有敬畏感、有依恋感。如果一个孩子发展到敢不尊重父母,踢父母。我觉得一定是他在经验当中知道:第一父母亲不值得我尊敬;第二我从父母亲那里学会的就应该这样来处理我的情绪。

所以答案其实已经很明确了。首先,你是不是很好地尊重了孩子?我从你的字里行间看到一些问题,你说“有时候我不答应他的要求”,我不知道你指的具体是什么事情,我相信你一定认为你的“不答应”是正常的,一定认为孩子提的要求是错误的——我不能说孩子每次提的要求都应该满足,但是我们怎么样去理解孩子的要求,怎么样去跟他沟通,这确实是个关键。所以我觉得你要注意一下平时跟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能满足的要求,我建议你尽量满足——说实话,我想不出来孩子会提什么要求,导致你直接就拒绝他呢。

我提出过这样一个理念:在安全和道德的底线之上,孩子所有的要求,家长都应该尽量满足,尽量交给孩子自己去做决定。因为你没说具体的事情,我也不太好帮你判断。但我觉得,儿童其实内心都是有底线的。一般来说,只要家长平时跟他坦率的沟通,孩子们不会提出过分的要求的。如果说偶尔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那么有可能是两个原因,第一是他不知道这个要求是不对的,那么我们可以好好告诉他;第二个是他可能是故意要挑衅家长,这个时候,更需要家长正确地纾解其情绪,加以引导。

我从你的提问中,看到你基本上跟孩子经常是对着来。其实这样的话,你就把自己降低为一个孩子的水平。跟孩子这种硬对硬进行较劲,孩子当然也不可能把你当成家长来尊重。解决问题的出路,就是一定要细心考虑到他是一个孩子,而我们是一个成年人,做为一个成年人到底应该拿出怎样一种姿态来。

你的一个观点是说:现在不把他压制下去,大了就更管不了了。你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真相是,如果你现在把他压制住,长大了,你更管不了他了。压制绝对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所以我觉得,你能够参加我们的“戒吼活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参加这个活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表面上不跟孩子发火了,而是一定要在整个过程当中多跟辅导员沟通:怎么样去重新评价和认识自己?怎么样去努力的让自己学会更好的和孩子相处?遇到问题怎么样去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而不是去凭借大人的这个力量去压制孩子。这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再补充一句,你的孩子现在敢反抗你,你不要觉得这是一个坏事,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孩子没有被彻底压垮,没有被家长的强势压得什么都不敢说了。如果一个孩子连一点反抗精神都没有了,那才是一种可悲。所以我还要肯定的就是:至少你给了孩子一个反抗的机会,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希望以后还是尽量少跟孩子发生冲突,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如此的“胎教”易伤害孩子


为了生一个聪明的宝宝,一些家庭在女性怀孕时就开始实施“胎教”,但“胎教”的方式千奇百怪,如家住上海昆山路的王女士就采用让胎儿听麻将声的“胎教”方法,使得一些心理专家对此担忧不已,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据介绍,现已怀孕半年多的王女士酷爱打麻将,一有空闲就和人一起搓上几局,“哗哗”的麻将声在其心目中简直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时间长了,她似乎摸出点“门道”,只要一响起“哗哗”的麻将声,腹中的胎儿就安静起来,似乎在欣赏美妙的音乐。而一旦停止打麻将,胎儿就会在肚子里“拳打脚踢”,这正中王女士的下怀,她索性天天坐在麻将桌边进行“胎教”。

无独有偶,还有一些孕妇自己喜欢忧伤或者喧嚣的音乐,于是也将其作为胎教的磁带,结果,腹中的胎儿听了以后,感觉压抑烦躁。有的甚至破坏了孩子的耳蜗和听觉神经,致使宝宝刚出生就出现听力受损或耳聋。

对此,专家认为,孕妇在保证充足营养与休息的条件下,对胎儿实施定期定时的音乐刺激,可促进婴儿的感觉神经和大脑皮层中枢的更快发展,比如一些名曲中舒缓、轻柔、欢快的部分就适合胎教。

但悲壮、激烈、亢奋的音乐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严重的会造成婴儿畸形或闭锁心理。像听麻将声那样的“胎教”只能把孕妇打麻将的紧张情绪传给胎儿,严重危害胎儿健康。

因此,给胎儿听的音乐要选择经过医学界优生学会审定的胎教音乐,声音过高或过低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影响。

动不动就“撒谎”,这真的是孩子变坏的标志吗?


有一次,阿姨带着千千和几个熟悉的小朋友在公园里玩,他们你追我赶,玩得可开心了。玩着玩着,千千和另一个孩子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打了起来,千千先动手打了那个孩子,那个孩子反过来就追千千,两个人你追我赶,跑了一大圈后,千千体力不支,被另一个小朋友抓住,摁倒在地上。

担心他们出状况,阿姨一直紧紧的跟在他们背后。见状,立即把他们拉开了。趁另一个小朋友不注意,千千狠狠的在那个孩子身上打了几拳,小朋友委屈的哭了起来。阿姨让千千道歉,千千却头也不回的跑开了。

那天千千妈妈回家很晚,阿姨没来得及把白天发生的事情告诉千千妈妈。第二天一早,千千起床后就跟妈妈说他被小朋友欺负了。他说小朋友追着他打,把他摁倒在地上,害他脚受伤,脚踝特别疼。千千妈妈心疼坏了,同意让他留在家,不去上幼儿园。一直等到下午阿姨过来,千千妈妈才从阿姨的口中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她特别生气。

◆◆◆◆◆

撒谎,是孩子认知发展的标志

在孩子所有的行为中,撒谎,是家长最不能忍受的坏习惯之一。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诚实,但是为什么我们这么注意,孩子还是喜欢撒谎呢?

孩子撒谎,其实是认知发展的标志。认知功能发展越健全的孩子,说谎技巧就越高明,因为他们有办法圆谎。有一项研究发现,50%的3岁孩童会说谎,90%的四岁孩子会骗人。按照这个逻辑来看,说谎是孩子长大的标志。

4岁以前孩子说谎都是无意识的,他们常常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又搞不清楚理想与现实的差别,于是把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或是幻想的、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带到现实中,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6岁后,孩子开始懂得了谎言的用途,他发现撒谎原来可以逃避责任,比如说因在园里惹祸了害怕家长责罚,做错事了害怕老师批评把责任推给别的小朋友等等,当孩子说谎后成功逃避责罚时,他们的说谎行为就会得到鼓励,如果谎言说得足够好,还能引起注意,这个时候,他们会编造一些谎言。

如果家长对孩子期望太高,很容易让孩子无力达到,孩子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也会撒谎。不久前,韩国各大媒体报道了一位“天才少女”的传奇故事,这位在美国上高中的韩裔女孩SaraKim因着各种耀眼的成绩被众多美国名校录取,满分的SAT成绩、高中年度优秀毕业生、4.60的GPA成绩……她同时获得哈佛和斯坦福这两个顶尖名校全额奖学金,脸书(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也特意打电话鼓励她上哈佛。最神奇的是,哈佛和斯坦福为了争夺她,竟然放下身段,达成协议,同意她在两所大学各读两年。

这条新闻迅速的被韩国各大媒体报道,然后很快跨过太平洋,传到Sara就读的高中附近的韩国人社区。这时大家才发现不对劲。于是在一番难度并不高的调查核实后,真相大白,原来这一切都是Sara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造的假。

Sara的行为虽然不对,但是我们也可以辛酸的从“谎言”中看到Sara是一个希望得到父母夸奖的孩子。

◆◆◆◆◆

父母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谎言

仔仔4岁以前,也常常“撒谎”。刚开始他撒的谎都无伤大雅,比如,听到别的小朋友们夸耀自己的新玩具时,仔仔也会自豪的说:“我家也有一个像山一样大的机器人呢!”

他上幼儿园刚刚3天,就因为分离焦虑而发烧,我让他在家歇着。他知道生病可以不用去幼儿园,就特别喜欢用这个借口。有一次,早餐吃到一半,他突然捧着肚子眼泪汪汪的跟我说:“妈妈,我肚子好痛。”同时还做出干呕的样子。我被他的样子吓坏了,赶紧让他躺下,帮他揉肚子,并同意他不用去幼儿园。过了一会,他兴奋的在家跑来跑去,我这才知道被他涮了,他是装作不舒服。后来,他只要想着不去幼儿园就会找个问题给我。我也不戳穿他,只是告诉他,妈妈要去上班,实在没办法,我会把药拿给老师,请老师帮忙看一下。

有一次,他自己尝到了撒谎的后果。那天幼儿园有小朋友过生日,带了生日蛋糕分给小朋友吃。仔仔吃得很开心。他跟别的孩子说:“明天是我的生日,我妈妈也会买一个大蛋糕过来分给大家吃哦!”结果回家后,他完全忘记了这件事。第二天根本不是他生日,所以没有任何准备。早上,我们走到幼儿园门口了他才想起来。他站在门口,无论我怎么劝说他都不肯进去。我问他原因他也不敢说。我们俩在幼儿园门口磨了半个小时,他还是一动不动。我实在没辙了,只好打电话给他爸爸。在电话里,仔仔终于吞吞吐吐说出了原因。知道原因后,我没有批评他,先带着他在小区里转了一圈,告诉他我知道他很想与小朋友分享蛋糕,但是早上没有准备,现在蛋糕店也没有开门,让他先去幼儿园,我出去买。在他们下午放学前我一定把蛋糕送过来。我做了半天思想工作,他还是不同意。

我们又转回幼儿园门口,他们班刚好出来在操场上活动,老师同学看到他都热情的招呼他赶紧进去。他犹豫了很久,才在老师的热情召唤中进去。下午放学时,我如约带着蛋糕去接他,他才开心起来。这件事发生后,他就很少会随便“撒谎”了。

当然,有时候,他犯了错,又害怕承担由此引发的后果,他也会撒谎。有一次,我们在便利店买东西。结账时,收银台有一个促销的玩具,仔仔顺手玩了起来。玩着玩着,他把那个玩具从盖子里拔了出来。当时我忙着付款,也没有在意。走出门后,收银员追了出来,拿着被掰开的玩具,问我是不是仔仔弄坏的。我问仔仔是他弄坏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收银员说:“刚刚还是好的,就是你拿着玩了一会才坏的。”

我蹲下来问仔仔:“是你掰的吗?”

他红着脸点点头。我问他,“那接下来要怎么办呢?”

他看了看我,说:“不知道。”

我告诉他说:“没关系,我们把这个玩具买回家就好了。”然后我就拿出钱给他,让他付款买下了那个玩具。

走出来后我说:“仔仔,妈妈觉得你刚刚的表现很棒。”他不解的看着我,我说:“刚刚你把玩具弄坏了,你开始不敢承认,后来勇敢的承担了后果,这就是最棒的表现。”

“犯了错不要紧,我们所有人都会犯错,你只要记得,犯了错要告诉爸爸妈妈,勇敢面对,我们再一起寻找解决办法。不管什么问题,爸爸妈妈都会与你一起面对。”

发现孩子撒谎,父母一般都会很难过,甚至担心孩子成为一个撒谎成性的人。从发育的角度看,撒谎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国外甚至有专家指出,早期善意的谎言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因为孩子在撒谎的过程中大脑正在复杂的运转,他需要掩盖真相,合理的解释自己的谎言,这有助于孩子管理思维的培养。

所以,父母要以平常心看待孩子撒谎。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自我反省。要孩子诚实,父母就要以身作则。如果自己都做不到诚实,信守承诺,孩子自然会有样学样。

2、了解孩子的愿望与想法。幼儿时期的孩子,身心理都还没有发育成熟,发现孩子谎言时,父母不要戳穿他,而是要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重视孩子的体验和感受。

3、鼓励孩子直面错误。发现孩子的问题时,父母要心平气和的对待,最好的办法是蹲下来,认真倾听,多听孩子说,孩子才会一吐为快。如果孩子每次犯错父母板着脸,甚至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犯错时,十有八九会采取一种隐瞒或者编谎话的方式,家长以为孩子更乖了,可却不知在孩子“乖”的表象下,一个坏习惯却正在慢慢滋长。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并且鼓励孩子诚实的讲出来,这才能帮助孩子成长。

4、宽容对待,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孩子犯错后,内心其实是很自责的,如果父母指责他,他反而会觉得反正你们已经惩罚过我了,我就不需要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不管孩子犯什么错,都以平常心看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可以问孩子: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爸爸妈妈和你一起想想好不好?事后,我们再告诉他如何避免这类的错误。

5、放低对孩子的期望。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高,为了取悦父母,很多孩子会用编造谎言的方式来让父母高兴。其实这类孩子并不是真正想欺骗父母,更多的只是他不知道如何面对而已。所以,父母平时适当放低期待,教会孩子如何面临挫折。

孩子这三大坏习惯,你千万不能纵容


(1)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就要发泄情绪,甚至动手打人。

我们和几个朋友一起外出旅游,其中一个朋友的孩子5岁,仅仅相处了三天,这男孩的火爆脾气,让所有人都崩溃了!

看电视时,他说要看少儿频道,他妈妈只不过慢了一秒钟的时间,他居然抓起遥控器拼命往电视机上砸去,一边还撕吼尖叫;吃晚饭时,他喝了很多饮料,他妈妈说不能喝太多,结果他居然一巴掌打在了妈**脑袋上,还理直气壮地哭喊;朋友们一起打扑克,他想玩,就单独给了他和笑笑一副,谁知他不领情,非要玩大人的,一怒之下把整桌东西都掀翻了……

别人的孩子,我不会干涉。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提醒孩子的家长:必须尽快帮助孩子纠正恶习。如果希望世界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一点愿望没有满足就大发雷霆,那么将来长大到了社会上,肯定会撞的头破血流!当他遭遇拒绝、遭遇失败、遭遇挫折的时候,不会有很好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更不能理智地解决问题。

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控制情绪。

(2)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事没始没终。

一个朋友的孩子已经8岁,上小学了,我带着笑笑去他家玩。他先拿出一堆拼图,和笑笑一起拼,当笑笑还沉浸其中,他忽然撒腿跑开,冲到房里,拿出一个奥特曼变形玩具。笑笑抬头看了看,又低下头,依然专注于手中没有完成的活儿。

小哥哥哼哼哈嘿地比划了两下,又转身翻开抽屉,拿出一张碟,对笑笑说:“弟弟,我们看灰太狼吧?”笑笑非常冷静地说了一句:“不要三心二意。”让哥哥的妈妈瞠目结舌。是的,笑笑2岁的时候,我就在生活中告诉他,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朋友很烦恼,说她儿子一直就是这样,三分钟热度,没耐心,不能坚持,现在上学了,老师也批评他不能集中注意力,总是东张西望,回家做作业呢,也很磨蹭,本来半小时能完成的事儿,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看电视一会打枪居然能折腾两个小时。

如果从小做事情就没始没终,长大以后可能很难成器,并不一定是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即便完成再小的事,也需要一个认真投入和持之以恒的态度,而且,不能专注,就意味着工作、生活没有效率,三心二意虎头蛇尾,也让人感觉缺乏责任感。我让朋友先不要着急,她儿子显然已经养成了“习惯”,当务之急是帮助孩子纠正恶习,虽然改变很难,但是为时不晚。

(3)依赖性强,不爱思考,遇到问题就找妈妈。

这是一位网友妈妈向我发来的求助,女孩5岁。她说,孩子的独立性很差,特别依赖妈妈,不仅仅是穿衣吃饭等自理能力,还有生活中其它方面,比如,画画的时候打不**笔盒,不会自己想办法,就是找妈妈;玩滑梯和小朋友发生冲突,不会自己面对,就是哭着要妈妈;看动画片里提出的问题,不会自己思考答案,就是问妈妈……

独立,是一个人的良好习惯;爱思考,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习惯于依赖别人的人,心理上往往比较脆弱,不能承受风雨。我们爱孩子,就要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我们能够拥有孩子多少年啊?有一种依恋,是为了分离!我提的几个建议: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过于代劳、过于保护;交流的时候,多向孩子提问,提问,激发她的思考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完成事情,别忘了适时给一点启发;让孩子拥有成就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我还是这句话:孩子无错,家长有责。以上恶习的形成,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过度顺从,会导致孩子自私蛮横;过度保护,会导致孩子软弱无能。所以,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