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13岁女孩以死相逼,迫使妈妈放弃14周胎儿的新闻引起大家广泛热议。准备要二胎的宝妈们,如何让大宝接受二宝?已经有了两个宝贝的宝妈,如何做到两个宝贝相亲相爱?

一、年龄差距要适中

年龄距离对于大宝顺利接纳二宝也很重要,如果父母可以选择,最好不要在大宝两三岁的时候生二宝,这个时期正是孩子独占欲很强的时期,不利于大宝顺利地接纳弟弟妹妹,相反,如果大宝4岁甚至年龄更大以后再生二宝,则已经渴望交往的大宝就比较容易对弟弟妹妹持欢迎态度了,虽然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争宠”事件,但相对两三岁的孩子,频率会小得多。

二、给出心理预期

提前告诉孩子弟弟妹妹出生后可能会发生的变化,让他有一个大致的预期,而不会到时候落差很大难以接受。

可以多描述一些多子女家庭的生活状态,让他觉得家庭中有两个孩子是很正常的。平时看电视、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调选一些兄弟姐妹相处的有趣故事(比如粉红小猪),让他体会到兄弟姐妹会带来的快乐。妈妈在怀孕期间就可以开始培育老大当“哥哥”的感觉了。例如让老大唱首歌给肚子里的“小胖”(为还没出生的婴儿取个小名)听,培养感情(”小胖”听了你的歌在肚子里都动了动呢),让他为自己有的技能骄傲。

三、给与大宝更多的爱

作为享受爸爸妈妈全部爱的大宝,面临一个要跟他分享一切的二宝,心理存在落差是很正常的存在。家长要正视大宝的心理活动,及时做好疏通工作。

要给比大宝平时更多的关心,并且要把你的爱表达给大宝,比如说告诉他“因为现在弟弟/妹妹,还很小,需要更多的照顾。但是我还是很爱大宝,妈妈永远爱你。”虽然这种话有些俗气,但是千万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而说不出口,这对大宝来说,无异于吃了一个定心丸。只有心里明确了这一点,有了安全感,才会让大宝更好地接受二宝。

四、要留出专门的时间给大宝

虽然,小宝的到来让家长感到非常忙碌,甚至连睡眠时间也少了许多。但是,妈妈们一定要留出单独陪伴大宝的时间,因为单独陪伴对于大宝来说非常重要,这能够让她感受到,她在妈妈的心目当中依然是独一无二,无人替代的。慢慢的你会发现,留给大宝的单独时间越多,他越不会嫉妒你照顾小宝。因为他已经明白,妈妈有时候要照顾小宝,有时候要照顾他,无需嫉妒。

五、让大宝体验当大宝的好处

小宝出生后,家长要学会让大宝体验有了弟弟/妹妹的好处。

作为大宝,会有权利做许多事情,而小宝因为是小婴儿,许多事情都不能做。比如,大宝可以自己穿衣吃饭了,可以跟他说“大宝真棒,以后要让弟弟妹妹跟你学习。”这会激发大宝的自豪感,也会增加他保护弟弟/妹妹的欲望。

六、给二宝树立规则

虽然规则一般要在2岁以后才建立,但是,为了让大宝明白,妈妈并不是对她一个人有许多规则方面的要求,可以对当着大宝的面提出对二宝的要求。比如:“小宝,睡觉的时候可不能大声地哭哦,这样会影响哥哥/姐姐睡觉的!”当着大宝的面向小宝阐述这些规则,更重要的作用其实是让大宝明白,妈妈对大宝和小宝其实是公平的,虽然小宝还小,妈妈对他也是有要求的。

延伸阅读

专家支招:老二到来,家长如何摆平两个孩子关系


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80后父母开始考虑是否再要个“老二”。但是老二到来带给家庭的不仅是欢乐,还有两个孩子相处时会出现的种种挑战。对于想再添丁的父母们,如何教导孩子和他(她)的弟妹相处,怎样摆平两个孩子的关系呢?本期访谈我们请到了红黄蓝教育机构“亲子教研部、慧心父母课程部”总监王晶老师来教父母们老二到来,家长如何摆平两个孩子关系。

专家介绍:

王晶:现任红黄蓝教育机构“亲子教研部、慧心父母课程部”总监。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重点研究课题研究员。二十余年0-6岁亲子教育、幼儿园课程研发、教育管理实战经验。应邀在全国各地开展大型父母讲座百余场,著有北师大出版《自我成长的力量》一书,专注于婴幼儿早期发展、亲子关系、儿童情商培养等领域的研究。曾在中视《宝贝一家亲》栏目、香港健康卫视、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多家媒体担任特邀专家。

主持人:我们先来分享一个故事:“一个人的冬天真的好冷,好孤单,我不要再这么孤孤单单地过了,所有的欢笑都不是我的,所有的幸福都不是我的,一个人的冬天里,我只有孤独与痛苦。死了算了,反正对于他们来说,我就是多余的……”这封遗书是14岁的女孩张洁(化名)写在空间里的,原因是父母想生二胎。从亲戚那里听说父母正在准备生第二个孩子后,平时性情文静的她一下子毛了,坚决反对并跟父母大吵大闹:“你们要再生个弟弟妹妹,我就不去上学了,也不想活了!”这个孩子的反应虽然有些过激,但某种程度上反应了老大的心理状态。想问问王晶老师,当爸爸妈妈决定再生一个孩子,对于家里的老大来说,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专家:老大害怕老二的到来会分走父母对他的爱与关注,孩子心中都希望得到父母全部的爱,并且是唯一的。尤其老大在成长的过程中独享父母的爱的独生子女,如果父母没有给他充足的、提前的心理准备,孩子会出现这种极端的情绪及想法。那打算要老二的家长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呢?第一,打算要老二前应征得老大的同意。这点很重要但父母往往会忽视,大多数人认为要孩子是夫妻的事儿,老大年龄还小,不懂事,没有必要跟孩子商量。夫妻间言语之中无意会流露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男孩(女孩),还想要一个女孩(男孩)”。这种想法对老大会造成心理影响,孩子会认为我不够好,我不是妈妈最想要的那个孩子......妈妈应该尊重家庭中每一个成员,尤其是这个“不懂事”的老大,应该这样正确引导:“妈妈爸爸很爱你,我们三口之间很幸福,我们更希望家庭中有新的成员到来,妈妈相信你会很高兴地欢迎他,无论即将到来的是弟弟还是妹妹,妈妈都会想以前那样爱你”。

主持人:那么王晶老师,有很多有二胎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见不得爸爸妈妈或家里的其他亲人对小宝宝好,比如妈妈在照顾小宝宝的时候l老大就会委屈的哭......那家长该如何应对这一难题?

专家:老二的到来会让老大的中心地位发生改变,甚至有降级的感受,有的家长理解为嫉妒,孩子的这些心理变化过程是正常的。那么怎样帮助孩子来正确对待家庭的新成员呢?其实选择什么时间要老二也要考虑老大的年龄。两岁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的关键期,而三岁半以上的孩子都会欣然接受家庭新成员的到来,并且会很好奇一个婴儿的到来。看着妈妈肚子一天天变大会去抚摸;看到稚嫩的小宝宝会很强调地跟客人说这是“我”的弟弟或妹妹。所以从怀孕开始就要培养老大的角色意识,让他抚摸着妈妈的肚子叫老二的名字,“XX,我是哥哥(姐姐)”。

主持人:那有的妈妈生了老二之后,会感到力不从心,把老大送给奶奶或者姥姥家来照看,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吗?

专家: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一定会有影响的。孩子更会认为是老二的到来侵占和剥夺了妈妈对他的爱,会产生记恨心理,我们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尽管妈妈会这样对老大说:“你们两个都是我的孩子,我是一样爱你们的”。而孩子心里会想:“你说爱我而你一直抱着弟弟,原来你给我讲故事,现在你根本不管我了”。妈妈常对老大说:“弟弟妹妹多可爱呀,你也要爱他(她)”。孩子会想:“一点都不可爱!就会哭,真吵人真烦人”!妈妈会对老大说:“弟弟(妹妹)还小,你是老大你要让着他(她)”。孩子会想:“我也是孩子,我也想回到小时候让妈妈抱着我、宠我”。当老二把老大辛辛苦苦搭的积木推倒了,妈妈会说:“没事没事,弟弟不是故意的,你非常会搭,一会儿就能再搭一个”。孩子一听就会恼火,心想:“我系辛苦苦搭的,推到了就搭不出来了”。孩子的情绪需要理解和接纳,妈妈这种和稀泥的做法不但不能平息老大的愤怒,反而会激怒孩子,让老大产生对老二的愤怒。于是,“我讨厌你”“真烦人”......之类的话会脱口而出。

主持人:两个孩子之间经常产生冲突,而又都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妈妈会感到手足无措,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专家:家长面对两个孩子的冲突,不必过于紧张和惊慌。一位妈妈跟我讲,她的女儿故意叫妈妈看她,然后当着妈妈的面敲弟弟的脑袋,弟弟哇哇大哭,此时女儿很得意,家长很愤怒。这种老大打老二的行为其实是想引起家长对他的关注。家长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对老大忽视过多了。家长不要急于处理和批评老大,而是要把两个孩子分开,制止老大的动作。待两个孩子情绪都平稳之后,与老大沟通他的想法,接纳他的情感,明确地指出不接受他的这种行为。比如妈妈了解到,老大是想要妈妈陪他玩、给他讲故事,所以才去招惹弟弟的。妈妈就应该告诉老大:“妈妈把弟弟哄睡觉后,就会过来给你讲故事,现在妈妈哼歌你来轻轻拍弟弟,我们一起来哄弟弟睡觉吧。”

主持人:那有的家长总怕处理不好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买什么东西都一样的买两份,这样对吗?

专家: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妈妈想要公平地对待两个孩子,但不要仅限于从物质满足的角度去考虑。更应该考虑两个孩子的需求。孩子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他们的需求就不一样。妈妈应充分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实施满足,而不应该从孩子的角度仅仅是为了得到所谓的“公平”让孩子变得不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膨胀了孩子的占有欲。比如,妈妈去超市前,分别问两个孩子都需要什么,列好清单去采购,然后把各自购买到的零食或者玩具拿回来互相分享,其乐融融。

主持人:王晶老师,在二胎家庭中,许多家长容易出现孩子间的相互比较,比如老大更听话,老二更聪明......对于这种情况,您又有什么样的建议或提醒?

专家:“比”字就是两把锋利的匕首。一个家庭里的两个孩子也会截然不同,没有可比性。不要用一个孩子的不足去和另一个孩子的长处去做对比,比如“你没有姐姐成绩好、没有姐姐乖......”,因为你的语言就会暗示这个孩子的偏差行为,让孩子面对自己先天的不足,失去自信。家长应该发现每个孩子的优势,无论性格还是智能,多去鼓励,让孩子之间组织一些游戏或者活动,让两个孩子在其中都能发挥到自己的长处,最好是一些家庭成员共同来完成一个任务,在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比如全家一起去植树,有的负责挖坑有的负责种树,家庭聚会中有人擅长唱歌有人擅长跳舞,让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优势的机会,面对同样的目标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

主持人:我们的妈妈经常跟老大说讲了要爱护弟弟妹妹,他是我们的家人,你要像个哥哥(姐姐)。那如何来培养老大的责任感呢?

专家:有些老大不让弟弟妹妹碰他的东西,不愿意帮助弟弟妹妹也不愿意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或食物。因此从孕期开始,妈妈可以带着老大去给弟弟妹妹挑衣服、或者清洗整理玩具、擦拭小床,高高兴兴地迎接弟弟妹妹的到来。等弟弟妹妹出生后,妈妈要有意识地带动老大照看弟弟妹妹,比如妈妈给老二洗澡的时候让老大帮着递送浴巾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是关爱家人也是能力的培养。当到一个新环境时,要给老大一个明确的任务,如照顾弟弟妹妹等。比如妈妈可以说“拉好弟弟妹妹的手、看好物品”等,尤其是家中来客人的时候,让老大去主动给客人介绍弟弟妹妹的可爱之处、学会的新本领,提升老大的家庭关系和角色意识。不要总用“你是老大你应该怎么做”的话语控制老大的行为,而是及时发现并鼓励他帮助弟弟妹妹的好行为,从而增强他的使命感。

孩子犯错 家长如何处理


当孩子犯错时,不同的责备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造成的结果也大相径庭。

孩子永远是充满着童真和好奇的,他们喜欢大胆探索,对不明白的事物和事情总是爱“打破沙锅问到底”,更加喜欢自己动手实践。这样一来,孩子的无知和无畏很可能会犯下一些成人眼中的错误,更甚者会导致自己或他人受到伤害。此时,父母处理孩子错误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责备,运用不同,便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

场景:妈妈很辛苦的给宸宸捉来了几只小蝌蚪,养在盆里,让宸宸观察和玩耍。可等她下班回到家,蝌蚪全都死了。问宸宸,她说:我想知道蝌蚪是怎样游泳,怎样吃东西的,后来想看看蝌蚪能不能住在水里,就把它们全都拿了出来,放在外面。结果,蝌蚪全都死掉了。

在听了宸宸的解释后,妈妈会怎么做呢?

做法一:妈妈听明白原因之后,责备宸宸的做法失当,教育宸宸以后不许这样,否则再也不给她养(抓)小动物。

结果:过了几日,妈妈带宸宸去公园看金鱼和蝌蚪时,听见宸宸悄悄地告诉旁边的小伙伴:“它们离开水就会死的,妈妈说不让我这么做。不过,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会把它们都弄出来放在地上玩,然后再放回去水里。这样,妈妈就不会骂我了。”

分析:与其以“不可以这样做”、“不行”等消极的,否定的词句来责备孩子,倒不如改用“该怎么做”、“这样做好不好”等积极的,肯定的句子,给他明确的行动指示,还比较具有效果。这样教育孩子,孩子也会慢慢懂得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也能体会出如何行动才是正确的。像宸宸这样,对蝌蚪的生存方式及习性充满好奇,妈妈不应直接否决她,更应让她明白“生命可贵”的道理。而一味的禁止孩子做他喜欢和觉得有趣的事,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做法二:妈妈听明白原因之后,询问宸宸的“实验结果”,向她解释蝌蚪的生理构造和生存方式、习性,教育宸宸如何对小动物进行探索实验,而又不会伤害到小动物的方法。

结果:之后,妈妈又给宸宸弄来了小鸭子、小兔子,宸宸每天都告诉妈妈自己对它们做了些什么样的探索实验,又知道了哪些动物的习性,明天又要对它们做什么实验,而小动物们至今还是宸宸家的一员。

分析:这种方法当然是最好的,它不但解释了宸宸的好奇,更引起了她对生物更大的兴趣。同时,也让她明白了“生命可贵”的道理,如何对小动物进行实验,而又不会伤害到它,很可能成为她的下个探索目标。

也许,许多父母会说:“我也知道这样最好,但当时气急败坏,谁能这么平静地向她讲解?就算能平静得下来,可又哪有这么多的时间和耐心向她解释?!其他的事都不用做了吗?”

当然,这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责备孩子时,父母亲最好能先别动怒,但也不能太温柔或面带微笑地责骂他,因为这些都是不具任何效果的。而且处罚一定要公正无私,若不公平,反而会导致孩子心理不平衡。

其次,就是不要唠叨不休地责怪他。太长的说教,对孩子而言,反而会忘了为什么被骂,若对年龄稍大的孩子而言,则会当作耳边风,根本不把你说的话当一回事。结果父母嘀咕老半天,全然不具效果。

最后,适当的不理会孩子,也是一种非常具有效果的处罚方法。因为孩子是强烈需要父母亲的爱的!若是他跟父母亲说话,得不到反应或要求父母亲帮他做事情而没得到回应的话,是相当痛苦难耐的。但也不能长时间的不理睬孩子,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恐惧感,更会让他觉得人太冷漠,会影响他的将来,所以应该要避免。而当孩子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也会磨灭他的兴趣和耐心的。

如何处理孩子的任性


转移注意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其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适当惩罚和奖励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在行为干预过程中,对孩子表现比较好的方面,进行适当的奖励,如拥抱、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物质奖励不要过多、过大,否则很快就会失效。

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可以将其行为与其他表现好的孩子做比较。

每个家长朋友都遇到孩子任性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因为家长工作比较忙,在出现这些情况时都是得过且过,基本以满足孩子的要求而结束。大多数孩子都会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学会控制自己,而部分孩子则变本加厉,提出很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不立刻满足则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行为,如哭闹、打人、破坏行为等,长此以往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习惯性恶习,或反社会行为。

提示在先

任何儿童的行为都可以找到一些基本的规律,多数异常情况都发生在有特殊需求时。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孩子上街总是哭闹着让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与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再有就是想父母给他买各种玩具或食物,一般先说好买什么东西,而不是孩子要什么就随便买什么,最好根据实际和需要根据孩子的愿望买合适的东西,而不是完全满足其欲望,要让孩子懂得克制自己。

孩子的性格问题家长要注意的,在生活中多注意培养,孩子任性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家长要注意方法,用正确的方法及时改善。

如何处理孩子间的打闹


问题:

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总爱打闹。他们推推搡搡,蹦来蹦去,东跑西跑,吵闹不已,似乎想要敲敲所有的东西,并且还想彼此伤害。我已经不能再忍受这种行为了,最后我总是冲着他们吼叫。

思考:

有充沛的精力真好,不是吗?虽然这种游戏方式对孩子来说只是玩闹,但对父母来说,则令人头痛不已。这里有一些建议,或许能够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方法:

1、通常,问题在于玩的地点。当你看到孩子们开始打闹时,就让他们到外面去玩,或者是到屋子里一处专门供他们打闹的地方——可以是一间大的娱乐室或游戏房。

2、为这种打闹的游戏定一些规矩。例如,孩子们必须同意,玩的时候不碰对方的脸,不许用任何形式的武器等。采用一种表示“停止”的手势,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使用这个手势,在事情白热化的时候让它停止,或者由你在事情太出格的时候制止他们。

3、在事情超过掌控之前就让游戏停下来。通常,家长会一遍遍地提醒孩子们要“小心点”或“静下来”,但是总是等到事情变糟了,或者有人受伤时才会出面阻止。与此相反,当你发现事情正在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时便立即介入,并且引导孩子们开始另一项游戏。

4、如果事情变糟了或者有人受伤了,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不要允许其中的一个责怪另一个。

5、有时,孩子们开始打闹是因为他们对于正在做的事情感到厌倦或者不再感兴趣了。将游戏、手工、拼图都收集到一起,放进“活动储藏室”,这样当一个游戏被玩腻之后,他们又可以将精力转到另一个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