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凶手,千刀万剐都不解恨”!这是受害人郭斌的父亲在医院面对媒体所表达出的对凶手的愤恨。

8月27日晚,家住山西临汾的6岁男童小郭斌在家门外玩耍,此后就一直没有回家。直至深夜10点,家人在野外发现了昏迷的小郭斌,但此时他满脸鲜血,家人紧急将小郭斌送往当地医院治疗。经诊断,郭斌被挖去双眼,警方找到了小郭斌被挖去的眼珠,但是已无法找到眼角膜,这意味着,6岁的小郭斌双目失明已成事实。凶手罪恶心之狠毒,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凶手挖去了小郭斌的眼睛,眼珠留下了,但是眼角膜却不见了。通过这个案件细节,小编认为,这很可能和非法贩卖人体器官不无关系。据了解,郭斌是在被迷药致其昏迷的情况下,被人挖去了双眼。这充分说明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恶性残害幼童案。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如此惨无人道的恶性案件会发生在一个年仅6岁的幼童身上?究其原因,小编认为,非法贩卖人体器官的地下黑色产业链的存在是这起惨案的根本原因。非法贩卖器官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不亚于毒品交易,导致很多利益熏心的犯罪分子不惜动用如此凶残的手段所获取人体器官。这样的黑色产业链存在一天,对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都是极大的威胁。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才是避免类似郭斌案发生的根源。这不仅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及司法机关的重拳打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不只是一则公益广告,更多的是一个警示、一个提醒、一种责任!

案件的发生,让所有人的心情是沉痛的。但即便如此,摇篮小编还是要借这个案件提醒各位孩子的家长,无论您的孩子多大,当孩子外出玩耍的时候,一定要对其进行认真的监督和看护,并且告诉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拿陌生人的东西,更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品。毕竟,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对于是与非、邪恶与善良的辨别还是很模糊的。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的世界应该让他自己去掌控,不愿意过多的干涉。但殊不知,您的疏忽大意或许就会被犯罪分子所利用,从而对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人身伤害。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6岁的小郭斌也许注定此生将在黑暗的世界中度过,我们无法亲身体会孩子心中的恐惧与酸楚。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呼吁全社会动员起来,一起帮助警方,帮助司法部门尽快严惩凶手,肃法律之威严、还社会之道义,更重要的是,要给受害人小郭斌和其家人一个交代。希望司法机关尽快破案,让惨剧不再重演。

相关推荐

怎样让孩子不再小气?


一般而言,小气并非是小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大毛病,应该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环节。但是,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如果任由甚至鼓励宝宝小气,会对宝宝情商与人文性格的良好发展存在不利影响。长期以往让宝宝形成一种小气的性格,严重者会影响宝宝长大后的人际关系的培养。

因而,从人文教育角度而言,小宝宝过分的小气这需要父母和老师加强教育引导,以帮助小宝宝塑造良好的人文性格。

针对孩子小气,父母可以经常邀请朋友们的或邻居们的孩子来家中玩。引导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呀,食品呀与小朋友分享。开始时,可以让孩子拿出他玩腻了、不要玩的玩具出来,以后逐渐鼓励孩子拿出最好的东西与朋友分享。

同桌时,平时家里有东西吃,不要归他一个人吃。一定要按家人分出几份,他只能享受其中的一份,千万不能让他多得。不然,他就会越来越变得自私、小气。在他明确了家庭“共享”的规矩后,可以有意把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的那份,让他送去。鼓励他经常做这种事。做了,就要大肆表扬。要知道,孩子是十分喜欢听好话的。孩子不是因批评而进步,而是因表扬而进步。表扬可以有效强化的孩子们的行为和意识。

如果,你能坚持这样做,可以相信孩子就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懂事,“小气”也会变成“大气”了。

如何让宝宝不再“小气”?


当家里来了客人也带着小宝宝,你的宝宝是否会为了保护自己的玩具常常将玩具箱拖到一边,自己在那里玩,而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宝宝“小气”,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小气”背后的原因

进入两岁以后,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有了“我”和“你”的概念。他非常注重“什么是你的”和“什么是我的”,并以此来确认自我的边界。在这种情况下,“分享”常让宝宝感觉到“失去”或者“被侵犯”。出于这种不安全感,宝宝们常常极力捍卫自己的所有权,如果这种愿望不被理解,他们会更加不安,更加激烈地拒绝分享。

试试这样做:

1、尊重宝宝的所有权

尊重宝宝的“物权”,无论是玩具、食物还是书籍,只要是许诺给宝宝的,就由宝宝来支配,让他相信自己真正拥有自己的东西,而拥有的表现是“自由支配”,可以决定是否分享。分享是以“拥有”为前提的,没有人可以分享自己还没有拥有的东西,没有“拥有感”的分享不是真正的分享,而是父母的支配。强制的“大方”会使宝宝难过、生气、产生危机感。这种方式会剥夺孩子的需求,让他感觉自己的需求不重要,间接影响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建立。妈妈不要因为自己的面子在宝宝不肯分享玩具给小朋友的时候斥责他,“自私”、“小气”这些字眼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反向强化了这种行为模式,使他的行为变得更加小气。

2、为宝宝做出示范

身教重于言传。引导宝宝学会分享,家长首先要是真心乐于分享的人,在日常的小事中,潜移默化地将分享的概念传达给孩子,比如当宝宝玩弄大人的笔记本的时候,可以对他说“这些都是妈妈的东西,妈妈愿意和你分享”;再比如当宝宝想要玩别人的玩具时,我们可以鼓励宝宝(或暂时代替宝宝)问那个人:“你愿意和我分享吗?”这样的经历多了,宝宝就会认识到:东西固然是属于我的,也是可以分享的。

3、分阶段进行分享训练

第一阶段,通过在家中和宝宝玩游戏,让宝宝相信玩具分享后能够重新回到自己手里。如:向他借走一样玩具答应他5分钟后还给他。慢慢宝宝就会知道东西是暂时离开自己,过一会儿就会回来。

第二阶段,引导宝宝尝试和小朋友们进行交换玩具的游戏。如大家交换玩具3分钟后归还,让宝宝感受自己既能享用别人的玩具,也不会因此失去自己的玩具。进一步增强宝宝的安全感,并使他体会到分享的价值和快乐。

最后,组织宝宝们做集体活动,游戏最好选择需要团体协作的项目,如一起搭积木。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并引导孩子们自行协商出分享的规则,从中体会出合作互利分享的好处。

学书法让孩子不再浮躁


都说字如门面,写得一手好字可以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正是认识到了这点,家长开始重视孩子书法方面的培养。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等等都开设书法班,大大小小的私人书法培训机构也不在少数,此外还有不少人直接追随名家。

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一门艺术。青少年学习书法应从小打好基础,了解我国这一传统艺术。

写字先理解字的特点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在温州墨苑书法培训学校,孩子们认认真真地书写着。

大部分家长让孩子来学书法,是为了让孩子字写得漂亮点。而成人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兴趣,修身养性。吕永生教书法十几年了,他说当孩子会理解文字时,就可以培养开始练书法,一般经过四个多月的练习,基本可以写出工整、规范的汉字。

单纯练习一笔一画,是件枯燥的事情,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十分重要。吕永生会把基本笔画形象化,如把钩比喻成尖尖脚,把横比喻成桥,让孩子从笔画和结构方面了解汉字的特点。

要从临帖中学会运笔

从握笔、坐姿到基本笔画,再到结构、章法;从楷书到行书,再到草书,学习书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基本功的训练,临帖很重要。尽量临摹各个名家的字体,从中学会不同的运笔技巧,且勿心浮气躁。

对于刚开始练基本笔画的学生,临摹古代书法家的字帖有点难,所以吕永生编了一套字帖,将基本笔画融入汉字,帮助孩子练习。“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学习书法最终的途径,还是临摹古代名家作品。”

提起笔心自然静下来

开始只是想让孩子的字练得好一点,没想到她学了书法后写字都坐得端端正正了,上次老师还夸她作文卷面很整洁。他女儿现在读小学三年级,从一年级便开始练毛笔,现在开始学钢笔字了。

练书法,人要坐直、笔要握直,久而久之,孩子便练得腰杆笔直,近视眼也少了。此外,每写一个字都要求一气呵成,这就要求孩子写一笔一画都要认认真真。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在运笔中,他的心自然而然地会静下来。坚持练习书法的孩子,为人处事往往不会过于浮躁。

5招让宝宝不再“守口如瓶”


看到自己的孩子不爱说话,做父母的肯定会着急的,所以要想办法引导孩子,让孩子爱上交往,喜欢和别人说话。

有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在外面碰到熟人,不会主动打招呼,也不知道怎样与陌生人沟通,有时弄得我很难堪。在幼儿园家长开放日的时候,也发现他说话不积极。我怎样做才能让他爱说话、多说话?”

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进程中,除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能力的发展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儿童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一般来说,掌握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技能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必须能够辨认不同情境的特征,必须使自己的语言适合于不同的情境,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现出适宜而有效的行为;

2.如何进行交流通常没有严格的规则可以遵循,这与词汇以及语法的学习大不一样,孩子很难分辨如何以及何时表现不同的行为;

3.某一种交流情境所需要的有效的交流习惯,往往不同于其他情境,孩子根据不同情境做出言语上的调整也是有困难的。

当孩子在成长中遇到这些困难时,他们就会觉得无所适从,在交往中就会出现一些退缩行为,比如不想与人交谈,不愿开口讲话等。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孩子平时的表现,找到影响孩子交流的主要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通常,激发孩子言语交流的主动性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给孩子营造轻松、无压力的交流环境

轻松而无压力的环境是孩子喜欢说话的前提。孩子不愿意说话的时候不要逼迫孩子讲话,以免引起焦虑和紧张。孩子讲话时,父母不要急于纠正孩子的言语错误。有证据表明,经常被纠正言语的那些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的语言发展得慢。而且,经常被纠正言语的孩子会渐渐失去说话的兴趣和信心。

2.为孩子提供充分讲话的机会

父母仅仅与孩子交谈是不够的,还要关注交谈的质量。父母和孩子交谈时,不要把孩子仅仅当成一个倾听者,要多给孩子发表自己意见、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要耐心倾听孩子讲话,不要急着代替孩子把话说完,要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对孩子的话做出积极应答。在这一过程中让孩子逐渐体会到语言的作用,习惯于表达以及学会如何表达。

3.父亲要和孩子多交流

研究表明,不同家庭成员对孩子交流能力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和母亲相比,父亲更能促使孩子去调整和拓展交流技能,可以为孩子与不熟悉的人谈论家庭生活之外的话题提供支持。因此,父亲要多和孩子交谈,为孩子通往外部世界搭建“桥梁”。

4.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语言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是在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此,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逐步扩大孩子的眼界,会让孩子在观察周围事物和人们的实际活动中,逐步增强他们的交流体验。在此过程中,让孩子经常讲述发生在身边或者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并加以鼓励,既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会激发孩子言语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借助其他表达形式激发孩子言语表达的主动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语言之外,绘画也是他们表达思想情感、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经研究发现,语言和绘画的发展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当孩子不想用语言表达时,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的经历或者身边的事情用画笔画出来。在此基础之上,请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图画,也是激发孩子表达欲望的一种好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