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字如门面,写得一手好字可以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正是认识到了这点,家长开始重视孩子书法方面的培养。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等等都开设书法班,大大小小的私人书法培训机构也不在少数,此外还有不少人直接追随名家。

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一门艺术。青少年学习书法应从小打好基础,了解我国这一传统艺术。

写字先理解字的特点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在温州墨苑书法培训学校,孩子们认认真真地书写着。

大部分家长让孩子来学书法,是为了让孩子字写得漂亮点。而成人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兴趣,修身养性。吕永生教书法十几年了,他说当孩子会理解文字时,就可以培养开始练书法,一般经过四个多月的练习,基本可以写出工整、规范的汉字。

单纯练习一笔一画,是件枯燥的事情,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十分重要。吕永生会把基本笔画形象化,如把钩比喻成尖尖脚,把横比喻成桥,让孩子从笔画和结构方面了解汉字的特点。

要从临帖中学会运笔

从握笔、坐姿到基本笔画,再到结构、章法;从楷书到行书,再到草书,学习书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基本功的训练,临帖很重要。尽量临摹各个名家的字体,从中学会不同的运笔技巧,且勿心浮气躁。

对于刚开始练基本笔画的学生,临摹古代书法家的字帖有点难,所以吕永生编了一套字帖,将基本笔画融入汉字,帮助孩子练习。“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学习书法最终的途径,还是临摹古代名家作品。”

提起笔心自然静下来

开始只是想让孩子的字练得好一点,没想到她学了书法后写字都坐得端端正正了,上次老师还夸她作文卷面很整洁。他女儿现在读小学三年级,从一年级便开始练毛笔,现在开始学钢笔字了。

练书法,人要坐直、笔要握直,久而久之,孩子便练得腰杆笔直,近视眼也少了。此外,每写一个字都要求一气呵成,这就要求孩子写一笔一画都要认认真真。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在运笔中,他的心自然而然地会静下来。坚持练习书法的孩子,为人处事往往不会过于浮躁。zJ09.COM

延伸阅读

怎样让孩子不再小气?


一般而言,小气并非是小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大毛病,应该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环节。但是,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如果任由甚至鼓励宝宝小气,会对宝宝情商与人文性格的良好发展存在不利影响。长期以往让宝宝形成一种小气的性格,严重者会影响宝宝长大后的人际关系的培养。

因而,从人文教育角度而言,小宝宝过分的小气这需要父母和老师加强教育引导,以帮助小宝宝塑造良好的人文性格。

针对孩子小气,父母可以经常邀请朋友们的或邻居们的孩子来家中玩。引导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呀,食品呀与小朋友分享。开始时,可以让孩子拿出他玩腻了、不要玩的玩具出来,以后逐渐鼓励孩子拿出最好的东西与朋友分享。

同桌时,平时家里有东西吃,不要归他一个人吃。一定要按家人分出几份,他只能享受其中的一份,千万不能让他多得。不然,他就会越来越变得自私、小气。在他明确了家庭“共享”的规矩后,可以有意把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的那份,让他送去。鼓励他经常做这种事。做了,就要大肆表扬。要知道,孩子是十分喜欢听好话的。孩子不是因批评而进步,而是因表扬而进步。表扬可以有效强化的孩子们的行为和意识。

如果,你能坚持这样做,可以相信孩子就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懂事,“小气”也会变成“大气”了。

10招让孩子不再痴迷电视


我们无法阻挡电视、电影、音乐潮水般地向孩子涌来,但是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选择和帮助他们理解接触到的信息……

据一家外国调查机构公布的数字表明:一个孩子平均每年在电视机前消磨1500小时,即每周28小时,也就是每天4小时。听到这样一组数字,完全有理由使父母产生忧虑感。孩子过分沉迷于电视,不仅会影响视力,而且许多电视剧和影片中的粗俗语言和暴力镜头,很可能会污染到孩子的心灵。

十种方法可助父母与电视争夺孩子

1、制定一些强制性规定,例如:白天不能看电视、每天可以玩半小时电子游戏、或仅仅在周未才允许玩电子游戏。

2、孩子睡着后,在他的床边放一件有趣的玩具,或一个蓝球,使他一睁眼就可以去做户外活动。

3、把VCD、电视机、录像机的遥控器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

4、使用电视节目报,看有意义的电视,防止无目的地在电视机前消磨时光。

5、父母要把电视频道锁定在适合儿童看的非商业性频道上,劝说他们放弃那些儿童不宜的节目。

6、当孩子去小朋友家看电视时,要让对方父母知道你们对音像节目的限制。

7、与孩子分享电视节目的快乐,共同探讨节目内容,并以积极的点评抵消电视媒体的消极影响。

8、在对孩子接触媒体做出规定时,你要做出解释:“这部影片宣传暴力,太恐怖。”“这个电视剧对你不宜。”要尽可能选择有益无害的节目。这样将有助于他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传媒,防止全盘吸收。

9、询问孩子如果一周不看电视他将干些什么,如果孩子不知所措,就意味着他离不开电视。帮助孩子重新发现其他消遣方式,如音乐、读书、户外活动等。

10、让孩子“挣”看电视的时间,比如:读1小时书,可“挣”半小时看电视时间或玩半小时电子游戏。

小贴士:管教电视宝宝,父母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太热衷于对孩子观看电视做出限制

让孩子与电视、电子游戏或通俗音乐绝缘是不现实的,也有违儿童心理健康,特别是当你的孩子逐渐长大,独立性越来越强时。

2、不和孩子讨价还价

制定的合理规定一定要坚决执行,否则,你会逐渐丧失威信,制定的规定也就会徒而无用。

3、吃饭时不要让孩子看电视

这可能是你们家庭唯一聚会的时间,不要让电视破坏了你们家庭成员的关系。

让孩子不再胆小的妈妈对策


奇奇妈的苦恼

奇奇长得比较文气,但胆子特别小。有几次在外面和小朋友一起玩,奇奇被抢了玩具,还被其他小朋友打了后,只会向爸爸妈妈求助。

奇奇妈妈很是担心,真怕奇奇受欺负而吃亏。是该教育宝宝动手打人呢?还是让宝宝忍气吞声?奇奇妈妈问了好几个妈妈,让大家都给她想办法。

做“逃”宝宝

青青妈妈:“宝宝之所以受人欺负,因为他性格懦弱,天生的。你就得教给他‘凶’方法。如他也学不会,没办法,打不过,还躲不过吗?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让青青想法逃避。”

专家分析:为了避免孩子受到身体上的伤害,教孩子在紧急情况下偶尔以“逃”的方式躲避挨打,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但教孩子一味躲避和退让,则会使生性懦弱的孩子变得更加胆小怕事,他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因此缺乏自信。长此以往,孩子在和别人打交道时会变得越来越懦弱,越来越怕见人,缺乏交际能力。所以,简单的一个“逃”字,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当“厉害”的“强者”

超超妈妈:“在家里要把宝宝培养得厉害一些。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样可以避免宝宝在外面被别人欺负。所以我经常在家指导宝宝自卫时采用哪些技巧,果然,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其他公共场合,都没有人敢欺负他。”

专家分析:把孩子培养成厉害的角色,的确可以避免孩子在外面受人欺负。但学会宽容、分享、合作、互助等亲善社行为,则能使宝宝在交往中立足。到幼儿园走一走,看一看,你不难发现那些“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孩子在交往中并不受欢迎;相反,那些心态平和、宽容的孩子往往会有更多朋友。所以,家长不能因为担心孩子一时“吃亏”,就一味教孩子以“强者”的身份去保护和谋求自己的利益,要教导孩子做一个能够适度让利的善良的人,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发展。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婷婷妈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父母不可能陪伴宝宝一辈子,宝宝以后肯定是要独立面对一些事情的,总不能事事靠父母吧。

所以,我平时教育女儿,不要惹别人,但别人惹你,你一定要还手。”

专家分析:我们的确应该鼓励孩子自己面对和解决与同伴的冲突,过多的依赖和求助成人,并不利于孩子以后的独立性的发展。但是,教给孩子“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是不妥的。表面上看,让孩子以“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去解决问题,看似在教给孩子自卫,其实是教孩子用威慑方式来免受其他小朋友的欺负,这其中很可能产生诸多负面效应:由于受年龄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孩子很难准确地判断什么程度的反击才是自卫,往往很可能防卫过度,也有可能人小力弱,打不过别人,身体上受到更大的伤害。如此一来,孩子之间的矛盾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会进一步激化;另一方面,孩子会因为这一原则得到大人的认可,就会误认为自己可以打人,孩子的攻击性会得到误导和加强。教孩子“以牙还牙”的策略。虽然孩子挨打的几率会降低,但之后一旦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时,孩子能够想到的解决方法就是“打”,这会孩子很容易养成报复的不良心理。

可见以上三种方法都不是解决奇奇妈妈问题的最恰当的方法。那么奇奇妈到底该怎么办呢?

给奇奇妈妈的建议

给奇奇一些引导和帮助

由于奇奇胆子比较小,交往经验不足,所以作为“受欺负”的弱者,他在可能不敢去面对“欺负”他的孩子。

这时,奇奇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或者提供帮助。及时给予奇奇一些安抚和情感支持,鼓励奇奇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可以给奇奇一些建议,让他自己可以挡、可以躲、也可以面对面地据理力争。总之要避免自己受到身体上的伤害。切忌不要让宝宝一味地退缩或报复性还手,要鼓励宝宝学会宽容。同时让孩子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不对的地方,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这样就会避免或化解冲突。

温馨提示

在引导孩子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怎么做,而是应该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会灵活运用各种社会交往的技能和策略。

让奇奇自主解决冲突的机会

在奇奇“受欺负”时,只要身体上没受到过大冲撞,妈妈就不要着急介入。如果奇奇每次受到欺负都来向大人求助,妈妈都又帮他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奇奇就会依赖大人,他就会把“向大人求助”作为惟一的方法,这就不利于他独立个性的发展。妈妈应先尝试当“旁观者”,在关注事态发展的同时,放手让奇奇自己去处理。不少家长的经验是,一旦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改变受欺负的困境时,他们就会开始思考,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和策略去保护自己。比如不再任凭对方拍打,或者学会用手挡住对方保护自己,或者暂时躲开;学会用“你再这样我就不跟你玩了”、“你要再这样我就去告诉老师”等语言表示强烈的抗议,或者用声音震慑对方。并和对方理论,和对方沟通和协商等方法来保护自己。当孩子发现自己也能解决矛盾冲突时,胆子就会变大,会敢于面对那些“欺负”自己的小朋友,社会交往能力也会由此逐渐提高。

告诉奇奇矛盾是正常现象

学龄前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打打闹闹是很正常的,是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其实在这些矛盾和冲突中,孩子也开始慢慢地了解别人和自己会有不同的立场和意愿,开始寻求和掌握解决争端的方法,学会思考、沟通、表达和协商,开始学会合作、妥协、分享,并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书法家王羲之劝子于学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自小跟父亲王羲之学写字。有一次,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心中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就下决心要再练基本功,好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亲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把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父亲笑而不语,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王献之又练了两年各种各样的钩,然后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王献之这才开始练完整的字,足足又练了四年,才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在儿子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因为他嫌独生子写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母亲看了王献之写的字,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是像你父亲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从此,他更加下工夫练习写字了。

王羲之看到儿子用功练字,心里非常高兴。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背后,猛地拔他执握在手中的笔,没有拔动,于是他赞扬了儿子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儿子写字时有了手劲,这才开始悉心培养他。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这十八缸中的水,与他的父亲一样,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劝子于学,采用的是“不动声色”的方法。王羲之对儿子没有一句说教,却使王献之逐步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从小就开始确立了严格的治学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