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虎胎教多
2020-04-07 巧虎胎教多 三个年轻人童话故事 多肉亲子活动隔代教育问题多 年轻爸妈如何应对。
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隔代教育问题多 年轻爸妈如何应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爸爸妈妈由于自身工作压力大,会选择让孩子的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来帮助照看孩子。虽然对于照看孩子是很多老人愿意做的事情,但是由于新、老育儿观念的差异性,也造成很多年轻爸妈与老人产生争执。那么面对隔代教育的问题,年轻爸妈该如何应对呢?什么是隔代教育?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交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存在哪些问题?1.容易形成溺爱
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2.思想观念陈旧
许多祖辈家长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3.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4.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影响
因此,年轻父母不管怎么忙,也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有一项资料显示,中国有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教育有关。有不少问题少年从小都是由祖辈家长带大的。当前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时,结论也是在隔代教育和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呈高发状态。
年轻爸妈如何应对隔代教育的问题?1.非原则上的事情别太较真
如果爸爸妈妈在对待孩子方面不是特别的溺爱,只是适当的满足下孩子小小的需求,而需求不是原则上的事情,那么就别太较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现在多数家庭都有自己的房子,和父母是分开居住的,老人几天甚至几个月才能见孩子一次,宠爱一下也是无可厚非,别太小题大做。
2.危害孩子安全的行为不妥协
大家都知道老人和我们这代人在抚养上面有很多的不同观点,但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宝爸可以不较真,但一旦出现有可能危害孩子安全的行为,爸妈就要和父母说清楚,让父母以后不要再出现这些危险行为。例如,老人总是摇晃几个大的宝宝,宝宝还小大脑发育不是很好,总是摇晃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危害;给三岁以下的孩子吃果冻;让孩子自己洗澡;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等,发生以上行为,爸妈必须和父母说清楚,决不能妥协,一切都为了孩子的安全与健康。当然爸妈在说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语气,不要责备老人,伤害老人的心。
3.设置规则禁止孩子养成坏习惯
如果孩子是由老人带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养成坏习惯,坏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掉,所以爸妈要给老人设置规则,禁止他们在某些方面纵容孩子。例如,孩子会自己吃饭了,老人还总把饭碗端到孩子面前喂孩子吃饭,老人应该尽量让孩子去餐厅自己吃饭;孩子总是一天天的盯着电视,老人应该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多带孩子出去玩;孩子一要糖果,老人就无条件地提供,这样孩子很容易长蛀牙,老人为了孩子应该限制孩子吃糖……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平时的督促,所以爸妈要和父母好好谈谈,摆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告诉他们对应的解决方案,相信老人为了孩子也会积极配合。
相关推荐
如何应对宝宝“认生”问题?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如何应对宝宝“认生”问题?》,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了解宝宝认生的原因:
认生是宝宝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在他看到陌生人时,他意识到家人和陌生人是不同的个体。宝宝害怕这个陌生个体给他带来伤害,因此,就以敏感闪躲,甚至大声哭闹的激烈方式来向家人传递自己害怕的情绪,以此得到家人的保护。
应对宝宝认生问题的方法:
1.在宝宝遇到陌生人产生认生情绪时,父母要从旁安抚、协助。这样,宝宝能在父母或是家人身上感受到安全感。当遇到陌生人时,父母或家人在宝宝身边,并以拥抱、亲吻这些温柔的方式来安慰宝宝,能使宝宝缓解认生的情绪,并去尝试与陌生人接触。
2.多带宝宝接触丰富多彩、形形色色的人群。不要因为宝宝害怕就刻意避免宝宝与陌生人接触,这样对缓解宝宝认生的问题有着适得其反的作用。为宝宝创造与各式各样的陌生人群进行接触的机会,能使宝宝从中得到一定的锻炼,让宝宝以后变得不那么的认生。
3.缓解宝宝认生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在鼓励宝宝与陌生人接触时,父母不要抱着强迫的态度去逼宝宝。因为,宝宝适应、接受陌生人是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
在带宝宝去陌生环境、接触陌生人群前,父母可以事先做好准备。比如初到陌生环境,为缓解宝宝可能产生的不安情绪,父母可以用肢体语言对宝宝进行鼓励,也可以准备一件宝宝平时喜欢的玩具来分散他的注意力。从而让宝宝慢慢地去接受、适应眼前的新环境。
宝宝适应了新的环境后,父母可以试着让宝宝与其他陌生的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让他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让宝宝克服面对陌生人时害怕的情绪,主动去接受这些原本对他来说是陌生的人群。
【温馨提示】
小于4个月的宝宝是不会认生的,他们对周围的人和物都有着极大的好奇心与兴趣。父母可以抓住这个时间段来让宝宝多多接触这个他们未知的、广阔的世界。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要充分发展幼儿的大脑,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幼儿读书。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现在隔代教育的方式基本上成为每个小孩子都接受的方式,对于这样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是持有支持的态度,对于有些家长是反对的态度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家长可以通过了解来学习一下。
1. 过分溺爱宝宝,阻碍宝宝自我成长
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宝宝,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2. 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
宝宝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毕竟,对宝宝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这种对立情绪会让宝宝更加疏远父母,退缩到祖辈的身边。于是祖辈和父辈之间就很容易因为宝宝的教育问题引发家庭矛盾。如果祖辈再出面阻扰父辈“教训”孙辈,这种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发。
3. 抱持老观念不放,妨碍宝宝个性发展
许多祖辈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对宝宝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可能限制宝宝的各种探索活动,给他提出一些与他的年龄不相适应的要求,无形中给他一些捆绑,导致他缺乏开创精神。当然,也有不少祖辈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思想相对比较陈旧,他们还可能在无意识间传递给宝宝一些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封建糟粕,约束宝宝的思维,妨碍宝宝个性发展。幼儿教育
隔代教育的益处
上面说了隔代教育的几个坏处,下面再说说老人带孩子的好处,先看一个案例:
聪儿爷爷退休之前一直从事中学教育工作,接触过大量的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引起的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例子,所以,当孙女聪儿诞生后,聪儿爷爷就把自已毕生积累的经验,用在了聪儿的早期教育上。
1. 老人有着更加平和的心态
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宝宝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祖辈们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儿童似的心理,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宝宝,也更容易融入小宝宝们的游戏,跟宝宝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为他们实施正确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轻松和谐的心理基础。幼儿早教
2. 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
祖辈在抚养和教育宝宝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对宝宝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也了解得更准确,尤其在宝宝生病,或者遭遇其他问题时,他们更清楚应该怎么样去做,并且不会像没有经验的父母那样,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慌了手脚,相反,他们显得更为淡定。祖辈们这种处事的方式会带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给父母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对解决这些问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 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
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支持。
此外,祖辈们一般更有耐心,他们也更能静下心来倾听宝宝的心声,与宝宝有更多的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并满足宝宝的需求。加上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为宝宝奉献,这使宝宝在生活照料和人身安全等方面有了实质性的保障。不仅如此,祖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对孙辈的成长也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幼儿早教
4. 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它们对中国的持续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而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正在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影响下逐渐消失,或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老一辈会更多地保有这些传统的文化和美德,有他们参与教育孙辈,宝宝们不仅可以接受先进的文化的熏陶,也有机会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早教网
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方法
1. 两代人统一思想认识
由于出生与成长的环境和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两代人在教育宝宝的问题上自然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教育宝宝的事情上,两代人要尽量平心静气多一些沟通,只有统一认识,才能避免在宝宝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这种分歧要挟父母或者祖辈,引发更多的问题。父母们最好尽量多向祖辈请教,多一些温和的沟通,而祖辈们最好利用各种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
2. 寻找合适的平衡点
祖辈在养育宝宝时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爱得适度。父辈也是如此,要权衡自由与规则之间的界限,不能给了自由而缺乏规则。否则,没有规则的环境并不能帮助宝宝获得更好的发展,相反,一个缺乏规则的环境反而会带给宝宝更多的不安全感。此外,祖辈和父辈之间很容易争抢宝宝的爱,出现亲子嫉妒的现象。宝宝本质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任何人。因此,无论祖辈还是父辈都要冷静地看待宝宝,积极创造机会,让宝宝有更多的机会尽可能多接触家庭里其他的成员,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3. 承担必要的责任
年轻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量多抽时间与宝宝在一起,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对宝宝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宝宝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这种心理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本网站小编总结 :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另外,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那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宝宝更多的不安全感,对他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隔代教育对孩子有好处吗
一些年轻家长由于自己的工作繁忙,将养育宝宝的任务交给了孩子的姥姥姥爷或爷爷奶奶,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虽然隔代教育能够减轻年轻爸妈的负担,但是隔代教育所带来问题却令很多人担忧。隔代教育真的对宝宝不好吗?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隔代教育的4大优点。
1.老人有着更加平和的心态
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宝宝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祖辈们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儿童似的心理,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宝宝,也更容易融入小宝宝们的游戏,跟宝宝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为他们实施正确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轻松和谐的心理基础。
2.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祖辈在抚养和教育宝宝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对宝宝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也了解得更准确,尤其在宝宝生病,或者遭遇其他问题时,他们更清楚应该怎么样去做。祖辈们这种处事的方式会带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给父母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对解决这些问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辈们的加入,为那些单亲家庭的宝宝弥补了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缺失的问题。此外,祖辈们一般更有耐心,他们也更能静下心来倾听宝宝的心声,与宝宝有更多的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并满足宝宝的需求。
4.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而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正在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影响下逐渐消失,或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老一辈会更多地保有这些传统的文化和美德,有他们参与教育孙辈,宝宝们不仅可以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也有机会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
教你轻松面对宝宝问不完的问题
2岁多的宝宝,问题越来越多。“电视上的那个人为什么皮肤那么黑?”“天上的星星为什么发亮?”“小鸟为什么会飞?”“我怎么没有长翅膀?”“太阳掉下去会不会破?”“星星为什么一闪一闪的?”“老虎和你,谁厉害?”……有的时候,问得妈妈都招架不住了。面对“好奇”又“好问”的宝宝,妈妈该怎么办呢?
宝宝到了“询问期”
宝宝一天到晚围在妈妈身边问“为什么”,标志着宝宝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成长关键期——询问期。进入询问期后,宝宝的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语言和智力突飞猛进。
宝宝不停地提出问题,是因为他有了觉察,觉察到这个世界不是那么简单,因此,他已经不满足于对这个世界进行表面化的观察,而是想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宝宝提出问题后,表明他的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学习能力在悄悄萌芽,表明他探索世界的欲望和能力在逐步提高。
有的妈妈觉得宝宝提出的问题只不过是小孩子一时心血来潮的玩闹想法,有兴趣的时候就回答宝宝几句,没工夫的时候就随便敷衍两句,赶上心情不好就训斥宝宝:“你怎么那么多问题啊?一边玩去!”
提问是宝宝抓在手里的一把钥匙,他想用此来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宝宝能够打开多少扇门,妈妈对于提问的态度很重要。如果妈妈不回避、不逃避,耐心启发、引导、鼓励宝宝,那么宝宝就会觉得这把钥匙很好用,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使用这把钥匙,反之,宝宝可能会丢掉它。
但是,有一点妈妈要引起注意。那就是当宝宝不断地重复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比如“为什么要吃饭”、“为什么去幼儿园”、“为什么喝水”等问题时,可能是宝宝在发泄负面的情绪,比如,他不愿意吃饭、不愿意去幼儿园、不愿意喝水等。
面对宝宝的消极反抗,妈妈要耐心告诉宝宝吃饭、去幼儿园、喝水等的重要性,说完后,再征求宝宝的意见,宝宝就能接受了。
专家在线访谈:如何应对宝宝千奇百怪的问题
主题介绍:随着宝宝的长大,Ta好奇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多,“为什么我要刷牙?”“妈妈为什么要上班?”“我是从哪里来的?”宝宝随时都会提出千千万万个奇奇怪怪的问题,这样宝宝却真让父母吃不消!怎么回答宝宝的问题呢?说深了怕宝宝听不懂,说浅了宝宝又学不到东西,随便糊弄一下更不可取。本期专家访谈我们请来了天才宝贝北京朝阳中心主任刘静婷老师为网友答疑“如何应对宝宝千奇百怪的问题”。...[全文]有更多育儿问题想请教专家>>
耐心回答宝宝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宝宝的生长,妈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总是问不停的宝宝呢?
1、鼓励宝宝
既然提问对宝宝来讲是好事,那么,妈妈就要尽可能地鼓励宝宝。当宝宝提出问题的时候,妈妈及时耐心地帮助宝宝解答后,不妨鼓励宝宝几句:“嗯,这个问题不错,我家宝宝很有想法。”“有问题就问妈妈,是个好学的好孩子。”
妈妈还可以主动向宝宝发问:“宝宝,妈妈为什么这么爱你啊?”“海龟是因为伤心才流泪吗?”“植物喝的水都到哪里了?”当然,妈妈提出问题可不是为了考住宝宝,所以,妈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是宝宝接触过的,再次提出来,是为了让宝宝有机会巩固、整合学到的知识。
2、引导宝宝
有的时候,宝宝反复提出同一个问题,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妈妈的答案并没有满足宝宝的愿望。当宝宝再次提出问题的时候,你不妨反问宝宝“你认为呢”“你觉得可以吗”,这样,就能达到启发宝宝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的目的。
有的时候,宝宝提出问题来的时候,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这个时候,妈妈的反问更能促进宝宝积极主动地思考,促进宝宝整合自己的想法。
当宝宝总是不能理解一个问题的时候,妈妈不妨把问题引导到一个宝宝容易理解的内容上。这样,不仅可以绕开宝宝难缠的提问,还可以培养他的发散思维,重新引起宝宝的好奇心。
3、考虑到宝宝的认知水平
不管宝宝提出的问题太小儿化还是与生活太远,妈妈都要认真对待,因为对宝宝来讲,那或许是在他的心中萦绕了很久、思考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想明白的一个大问题。
妈妈回答出来后,宝宝的认知就提高了一个台阶,就会去思考更深入的问题,而不是长久徘徊在老问题上。
4、妈妈走下“神坛”
在宝宝眼里,妈妈是无所不知的大人。事实上呢?妈妈并非无所不知。当宝宝问出妈妈也不懂的问题时,有的妈妈习惯装懂。这样做,并不利于培养宝宝,反而会在宝宝心中树立一种大人无所不能的印象,从而导致宝宝盲目崇拜大人,形成自卑情绪。
如果妈妈直接告诉宝宝:“这个问题妈妈也不懂,咱们一起寻找答案。”妈妈带着宝宝一起查找答案的过程,其实是在向宝宝传达一种求实好学的精神,也是在教宝宝一种学习方法,当这些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宝宝头脑里的时候,宝宝会一生受益。
相关问答:
友:我的儿子现在4岁零9个月,在他3-4岁时,非常喜欢问为什么,我们也总是尽可能地回答他的提问,后来,在幼儿园时,他的老师被他问得不耐烦,就以因为所以来应付他,后来,发觉儿子原来爱动脑爱提问的习惯没有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请专家赐教,谢谢!
专家解答:儿童从3、4岁开始就爱提问题,这些问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既简单又复杂,既幼稚又深奥,无所不包。恐怕孩子的老师对有些问题不知如何回答,又不去找材料来回答,而是以“因为所以”来应付,孩子得不到答案,久而久之就不想再问了。这位老师实际上是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说他在这方面不是一位好老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