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同一个小朋友,从幼儿园回来却是干干净净,鞋子和衣裤都一丝不苟,仿佛从未在身上穿过一样。而在西方,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鞋子袜子和头发里,一定装了很多的沙粒……中西方的幼儿教育差异到底有什么不同,差异有多大?下面我们通过一位长期生活在西方的中国妈妈亲身体验告诉你。

小儿子Sean明天就要为他的小学生涯提前做placement了,因为有了大儿子在选学校上的参照,对Sean这次的“择校”我已经驾轻就熟了。但想起两年前刚回中国为他挑幼儿园的经历,那绝对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过我也在其中又悟出了中西方在幼儿教育上很大的区别。记得当时我为了给小儿子找到合适的幼儿园,曾四处打探,经过一次次地参观比较,我直观觉得国内传统的幼儿教育太过“居高临下”,不论是理念还是老师,总被“权威”的光环笼罩着;相比之前儿子所受的西方幼教,他们走的则是“人性、人情路线”,处处透着“互动”的气氛。

老师的权威VS朋友式的互动

先说国内的幼教老师,虽然她们讲起课来很亲切、也很生动,听课的孩子们也喜欢。但是讲课时,老师总是鹤立鸡群般地站在一群正襟危坐的小朋友中。这生生地就拉长了老师与孩子的距离感,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一定要听老师的话”。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独立及思维发散的能力。

而在西方,老师更多的是作为小朋友的大朋友。记得大儿子在纽约上幼儿园时,家长被鼓励与孩子一起早到半小时,在教室中自由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走进教室,你一时间很难分辨这是教室还是活动室,小朋友四处“游窜”,老师则“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段时间也是儿子向我献宝的最好机会,他会拉我去看他昨天搭的一个沙盘图形,读的一本好玩的书,或随手涂成的一幅画。他们每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存物箱(cubby),让小宝宝们养成习惯去管理自己的物件。

小朋友最喜欢的是CircleTime(围坐活动时间)。这时,老师和宝贝们围圈坐在地板上,大家会一起是唱儿歌,读2-3本故事书,做1-2个游戏。其间,老师会细心观察,如果孩子对某个环节失去了耐心,那么就会立即跳到下一个游戏。老师的教程总是灵活机动的,总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先。

而西方幼教中的午餐时间也非常特别。像是个大派对,老师会像朋友一样和宝宝们一起坐着吃饭。对待宝宝们手叉并用,老师也不会为难或训斥,因为老师明白每个孩子生理心理成长的进程可以参差不齐,快慢不一的,要给每个孩子自然成长所需的时间。

权威的教具VS互动的玩具

记得大儿子Ian进入小学一年级后,我去送他上学,总会在教室里逗留一下。他的教室中间会放着一堆buildingblock,比一般积木要大,很光滑的原木表面。学期的主要教学都与buildingBlock游戏相关,老师则会旁敲侧击地把数学、空间、长度等初级概念慢慢通过block游戏概念来植入宝宝的小脑袋中。因此,在学前班或初小教学都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引导出抽象概念。比如,讲倍数的概念,老师会用block来游戏,一边是三块积木,一边是六块积木,六块的积木就比三块的积木长高一倍。

国外幼儿园也非常注重培养宝宝的阅读能力,他们会在教室的一旁设有一个readingcorner,摆放着各类图书,老师会挑一本书作为本周的阅读物来与大家分享,但每天集体阅读时间不会持续很长,宝宝会有相对较长的自由阅读时间,去选择自己爱读的书。有时,老师也会与个别孩子们一起读某本书,以了解个人兴趣。

在国内的幼儿园,我看到老师会更多地用识字卡片,描文本等做教具,而且大部分的玩具都好像披着“教具”的外貌。老师很多时间会拿着“教具玩具”在问“这是哪个数字啊?这是什么颜色啊”宝宝们听到的是老师自上而下的权威地教条教育,缺乏互动交流。

权威的打分制VS互动的亲子项目

在国内,分数历来是高悬在小朋友头上的一把厉尺。用它来衡量孩子的优劣,丈量孩子的前途。现在,打分制更是提早被用在了学龄前儿童身上,幼儿园都有了入园试,分门别类给小朋友考试打分。

在西方,无论公立私立,小学四年级以前都杜绝“打分”,也鲜有“回家作业”的。代之老师会布置一个小小的project,要求孩子回家与爸爸妈妈协同一起完成。比如,我儿子在上幼儿园时,适逢秋天老师就要求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一项保护树木的project。于是,我就带着儿子一起去捡落叶、树枝,然后回来拼装成一个装制品。而到了圣诞节,小朋友的project则是用手工制品装饰班级的圣诞树。对于幼儿,西方的教育理念是摒弃一切与应试相关的东西,他们推崇课本外的现实体验,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和集体协作力。

权威的分流制VS互动的错龄班

东方的教育理念喜欢对学生三六九等进行分类,小学就分流,精英班、差生班各自分门别类。这样做的结果通常是,小朋友小小年纪就有尊卑观,自卑心理,或是清高离群。如错过一班,那就班班错。而在国外盛行错龄编班制。他们会把不同年龄和性别,不同家庭经济背景,不同文化和种族的孩子,按比例地科学化编班。西方教育认为小孩的生长如同植物一样,需要纯自然的相互弥补的环境,类似的经济、文化、性别、年龄背景对宝宝的生长是不利的,没有冲突与比较,孩子的世界观会变得狭隘。

幼儿在混龄班里可以熟悉各种社会行为,而且能够培养孩子互助友爱的品质。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时代里,混龄编班能够让孩子体会到大家庭中兄弟姊妹一起成长的感觉,也使孩子懂得礼让,懂得分享,使孩子们相处更加的融洽、和谐。

相关知识

育儿早教:中国式逗小孩如何纠正


育儿早教中指出即然中国式逗小孩有那麼多的缺点,那麼,中国式逗小孩如何纠正才好呢?

最先,大人们要在心里有重视孩子的意识,育儿小知识指出,逗孩子一定要在重视孩子的前提条件下开展。孩子并不是一个“物块”,可以随便地“蹂躏”。育儿小常识说一切逗小孩子的个人行为都应当在重视孩子的前提条件下开展,不用说不做让宝宝感觉遭受羞辱得话或是个人行为,那样会对他的心理状态造成十分消沉的危害。恰当地逗小孩,可以他会心里健康地成才,可以更为开朗。

育儿小知识指出,也有大人在逗小孩的那时候要留意說話的分寸,不必开太过的玩笑话,大人感觉搞笑的开玩笑在孩子来看将会是一个十分不太好的信息,将会会郁郁寡欢乃至是因此反感家人。因此说,操纵好自身說話的分寸十分关键。应当再多些趣味有利得话,让宝宝在趣逗中既获得开心也得到专业知识,而并不是以便取乐而说一些会损害孩子得话。

育儿小知识也有就是说要安全提示,像喂酒、把宝宝抛起来等的风险的的个人行为请别干了,一旦宝宝发生什么事出现意外,后悔莫及都赶不及。逗小孩的方法针对孩子的危害重特大而长远,好和坏能够 是2个极端化。育儿早教因此说,大人们要改正说白了的中国式逗小孩,学好逗小孩的恰当方法,让宝宝在一个轻轻松松身心健康的气氛中成才。

育儿社区:中国式逗小孩的特点


育儿社区中,中国式逗小孩被贴上这般品牌化的标识,由于其特性很是独特。对育儿生活有影响吗?那麼,中国式逗小孩的特点都都有哪些呢?育儿乐吗?

育儿社区里,中国式逗孩子在近些年被指责得一无是处,由于这类逗孩子的方法对孩子导致的损害是沒有方法估算的,不论是生理学上還是生理学上的。逗小孩原本应当是要让孩子得到开心的,育儿生活也会因此受影响。可是在中国式逗小孩中,大人们逗弄小孩子确是以便取乐自身,就算是讲过一些太过得话让孩子哭得声嘶力竭,她们也仅仅感觉孩子那样的反映很趣味,乃至是很搞笑。

大人不重视孩子,捉弄孩子,早已变成了中国式逗小孩的很大一部分。许多人感觉小孩子全都不明白,如何逗弄也没有关联。可是正好相反,孩子全都不明白,因此哪些都是说真的。当大人们捉弄让捉弄孩子,让孩子难过的那时候,有木有想过孩子已经遭受的是啥?并不是一次手机游戏,只是一次损害,一次危害挺大的损害。

也有,许多的孩子在遭受中国式逗小孩的那时候,父母通常会在一旁缄默乃至是笑着看,并不是阻拦,这会对孩子的严厉打击更为重,感觉原先连自身的爸爸妈妈也感觉好笑。育儿乐不乐?

育儿社区:中国式逗小孩的形式


近些年,育儿社区提出有一种我们中国人独有的逗小孩子的方法,称为是中国式逗小孩。这种行为控制不恰当,对育儿生活都有所影响。那麼,中国式逗小孩的形式是什么?育儿乐吗?

育儿社区说中国式逗小孩的形式有许多,有語言上的,也是行動上的,可是他们常有一种相互的特性,就是说对孩子的捉弄或是是一些不安全性的个人行为,造成对育儿生活导致了心理状态上或是是生理学上的一些损害。

据统计显示信息,许多的人到小的那时候常有听过大人说“妈妈爸爸你呢”、“母亲生了侄子亲妹妹也不爱着你了”这类得话,尽管如今了解那全是大人的开玩笑,可是小的那时候孩子并不是明白辨别,认为是确实,通常难过不己。它是对孩子的内心损害十分大的。

也有的大人在逗孩子的那时候对孩子很不重视,比如一部分的男生小的那时候有被弹“小丁丁”的亲身经历,这能够 说成一个污辱的个人行为了,可是大人们却为此为乐,免不了令人太气恼了。

除此之外,也有人会给孩子喂酒喝,却不知道那样做将会会危害到小宝宝的身心健康乃至是人身安全,以前就会有由于那样而酒精依赖去世的孩子。育儿乐,逗孩子,应当要以让孩子乐为目地的,可是如今,确是舍本逐末,大人逗小孩是以便取乐自身,多悲哀!

育儿小知识:如何避免中国式逗小孩


最先,人们必须先了解一下中国式逗小孩。这种方式对育儿早教特别不好,中国式逗小孩是一种以戏弄孩子为乐的逗小孩子的方式。这种育儿小常识你要知道,近些年,针对中国式逗小孩造成严重危害的报导都是愈来愈多,许多的人都竞相蹦出来述说自身当初遭受过的这些“中国式逗小孩”。所以我们要避免这种育儿小知识。

要防止中国式逗小孩,最先家长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孩子在遭受到别人的中国式逗小孩的那时候,通常害怕抵抗,仅仅呆在原地不动难过乃至是抽泣。而此刻假如家长可以冲锋在前,协助孩子离去这类几近于污辱的情况,做他的主心骨得话,就不容易造成那麼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了。此外家长还要标准自身,不必作出一些“中国式逗小孩”的个人行为。

在孩子遭受戏弄的那时候,家长一定要站出去解决,文明礼貌地拒绝,给孩子一个示范性的功效,他会了解这种挑逗他的个人行为是不科学的,是能够 拒绝乃至是抵抗的。另外也教會孩子怎样去沟通交流,表述自身不想要讨厌的见解和体会,那样,渐渐地孩子也可以学好去拒绝这种不重视他的个人行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