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是孩子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环境,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他们在情感上特别需要老师、保育员的关爱,特别是托小班的幼儿,在开学的一段时间,我也发现有个别托班的幼儿来幼儿园哭闹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托小班幼儿的安抚工作,使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喜欢幼儿园?本人认为教师应该从情感上入手,给予幼儿心理上、情感上、生活上的关爱。

一、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情感需要。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需要,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情感需要,教师和保育员要用心去发掘和体会幼儿的内心需要,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地满足不同幼儿的情感需要。如:对于托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老师和保育员给予的是关怀、爱护、抚摩、拥抱、微笑和亲和。对于中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在情感上慢慢地除了上述的要求外,还需要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以此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情感体验。

幼儿时期,好奇、好模仿、好问、求知欲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幼儿的性格、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故教师和保育员的行为就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教师的教育态度是保护的合理的、民主的,幼儿就会显示出积极性强、态度友好、情绪愉快等性格特征。

三、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伙伴。

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就是在玩中学、学中玩。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当老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时,就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一些内心想法和真正需要,知道幼儿需要的是什么?这样,教师就能够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方法,这样就可以更加增进师生情感,满足幼儿的安全感和爱的需要。

良好的情绪和情感,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所以,爱幼儿就要让幼儿知道如何爱,在幼儿学习进步时,要多给予表扬和鼓励,在幼儿跌倒时,就要及时给予帮助。这样,幼儿就能够在成功的同时,感受到喜悦和快乐,幼儿的进步,就是我们老师的欣慰!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顺顺上幼儿园的困惑(上)


豆豆是今年二月份上的幼儿园,那时他两周岁,一直是保姆带的,爷爷奶奶很舍不得。几个月上下来,事实证明豆豆是适合早上幼儿园的,老师反应豆豆沟通能力很强,渴了会追着老师要水喝,没吃饱(补充一句,他太能吃了)会要求添饭。当然这里面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交流非常非常重要,哪位妈妈有兴趣我们私下交流。顺顺妈,你别太担心了,每个小孩的个体差异都很大,性格脾气更是不一样,如果现在上幼儿园这件事已经严重影响顺顺的日常生活,那就先放一放吧。可能顺顺还没有做好准备,我们应该给孩子时间去适应新环境。把这段时间让过去,以后如果有条件还是先上半天班吧,上个两三个小时,让孩子慢慢再找到幼儿园很好玩的感觉,现在孩子一定是对幼儿园深恶痛绝,别再强制孩子了,如果会表达,孩子肯定早就抗议了。还有如果孩子在家时非常怕生胆小不愿和人交往的话,不要指望去幼儿园能改变这一切,往往孩子最基本的自我保护还没有成熟就让孩子独自面对新环境,孩子会受不了的。长久压抑,不是好事吧。我觉得孩子如果非常不愿意,还是尊重孩子吧,咱们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好,其实很多时候会物及必反。豆豆的成长档案里记录了许多初上幼儿园的情况,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一下。预祝顺顺全家顺顺利利过关!

顺顺上幼儿园的困惑(中)

请给予孩子更多的安静空间(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每个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自己的一些小情绪,他们也需要有一个自己安静的空间,所以父母平时不要一味的去唠叨孩子,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吧!这对于宝宝们的成长很重要噢!

孩子1岁以后就开始萌发自我意识,如果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的话就会生气。这时,就要求妈妈保持平和的心态,告诉自己说:生气,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

现代的生活,充满着声音——窗外汽车的喇叭、收音机里的唠叨声、玩具发出的咔嚓声和电视里飘出的各种声响……德国听觉教育专家MarkusHess教授提醒父母:“长时间被各种声音包围的孩子将很难集中精神。”尤其是广播或电视里的各种节目,它们的声音是不断变换的,这样的干扰比单纯几个小时的音乐所带来的干扰要大得多。所以,父母应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一些“安静岛”。关上所有发声物品,甚至逃离噪声生活——到郊外和孩子一起享受宁静,让孩子感受到:安静的感觉真好!入园指导

生气也是成长

孩子1岁以后就开始萌发自我意识,如果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的话就会生气。这时,就要求妈妈保持平和的心态,告诉自己说:生气,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如果宝宝提出了十分不合理的要求,妈妈应该干脆地表示拒绝,即使孩子哭也不能投降。此外,孩子还会因为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而生气,这时妈妈一定要冷静,努力地去理解他,实在理解不了的话,就想办法帮孩子转移注意力,换个好心情。

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你会趁他不注意,跳过几页吗?

从不!55%

哈哈,这可是妈妈之间的小秘密哦……26%

嘿,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下次试一下。15%

我几乎每次都这样。4%

宝宝天生喜欢“好人”

宝宝喜欢善良、热心肠的人,即便他尚未得到帮助别人的时候,这是耶鲁大学研究者发现的。他们为6~10个月的宝宝展示了这样的场面:一个长着两只会动的眼睛的小木偶在爬一个陡坡,在第一个场景中,另一个小木偶推它上坡;在第二个场景中,有个小木偶将它推下坡。这个时候,让宝宝从“帮助”和“阻碍”两个小木偶中选择,所有的宝宝都选了那个“好”木偶。这个实验表明,孩子比我们预料得更早就已经掌握人的基本美德了。不过,这只对“活着”的木偶有效,如果爬坡的小木偶没有会动的眼睛,婴儿在选择后面两个木偶时就没有倾向性。入园须知

本网站小编总结:春天到了,当天气上升的时候,家长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去郊外游玩,享受下大自然的风光,同时也让孩子们充分的放松下手情,多接触下大自然有利于孩子们心情舒畅!

什么时期的宝宝更加需要关爱(秋季幼儿健康成长)


前言:小宝宝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尤其是0-6个月的小宝宝,正是需要关爱的时候,妈妈们可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母爱噢,以下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具体的相关做法吧,希望做为妈妈的你都能够认真的对待!

在婴儿的感觉中,发育得最早的是听觉,但是用两只耳朵同时捕捉一个声音是在婴儿出生两周之后。耳朵在这个时候的敏感性最强,它会在周围环境的刺激下明显地发育起来,并逐渐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听觉能力。其次是视觉的发育。婴儿能够用双眼凝视某一个点,是在出生后1个月左右,但这时眼睛的运转还不够灵活,也不能够认知物体。到三四个月时,宝宝眼球转动的肌肉基本长好,运转的功能开始启动,这时是视觉最敏感的时期。此时应该给宝宝看优美的图画。皮肤的感觉在婴儿出生时已经有了,但是到达四肢的各个部位乃至手指的机能,一般需要大约5个月的时间。亲子网

婴儿在2-3个月时,母亲如果靠近他并对他讲话,他便会露出笑容,这是因为听觉和视觉已经开始共同产生作用了。主管听觉和视觉的脑细胞在大脑中的位置正好相反,所以刺激分别传送到这两个地方,使得记忆力随之得到增强。给婴儿听歌曲的时候,让他躺在那儿听远不如母亲一边抱着一边给他唱效果好,因为这时听觉和视觉、触觉同时在产生着效应,所以记得更牢。像这样把感觉组合起来的刺激,不仅使刺激的效果成倍增长,还使得大脑回路更复杂,产生1+1>2的效果。总的来说,婴儿常常处于一种学习的寂寞状态,在三四个月时宝宝已经可以记住周围亲人的容貌,如果就此不再继续教他,听其自然发展,孩子便会陷入学习的寂寞状态,于是,像吮吸手指这种行为就出现了。亲子教育

这一时期应该给婴儿看图画卡片,同时反复地给他听自然界的声音,告诉他这是什么声音,反复地、有韵律地读卡片上的诗歌。一开始,婴儿可能没有任何反应,坚持下去,不久他的大脑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回路,开始显示出兴趣来。在婴儿出生到6个月前后这段时间,要系统性地给予婴儿逐渐增强刺激,可以增强宝宝的接受能力和相当敏锐的感觉。

现在大部分母亲都比较注重给婴儿进行早期音乐教育。据统计,有80%的母亲给婴儿听录音带或CD,然而,很多母亲都没有意识到,要在听的同时,给宝宝看美好的图画以配合所听到的音乐。这个时期,关键的做法是要使婴儿的视觉和听觉共同作用起来,所以要一边给婴儿看图片,一边对他唱歌、念诗、说话、律动,父母的这种意识非常重要。另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反复地给予婴儿相同的东西。建议家长在给孩子听像《小雨滴》这样的自然音响和音乐故事时,可以说“我是快乐小雨滴,嘀嘀嗒,要做小小旅行家,嘀嘀嗒……”这样反复地用象声词念给婴儿听,是开发宝宝智力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本网站小编总结: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于宝宝们的发育成长很重要,因此家长们不要因以孩子看不懂或是听不懂为缘由而剥夺了孩子们学习的权力,聪明的小宝宝背后一定有着一位智慧的妈妈!

孩子的能力如何给予肯定


宝宝渐渐长大了,会做的事和去做的事也越来越多了。在这些事情中。宝宝做的当然有对有错。可是当他做一些不对的事时,我又不好去跟他说。请问怎么办呢?

实录一

在小(1)班户外活动的场地上,我设计了一个“大型棋盘”:小猫吃鱼、小狗吃骨头。“棋盘”边上放着两个大色子,一个色子上是小猫的图案,另一个色子上是小狗的图案,旁边还放着两个用椅子做成的小猫棋子和小狗棋子。锋锋自己边扔色子边走棋子,成成看见锋锋把色子扔到空中玩得正开心,也跑了过来,拿起一个色子扔着玩,并学着锋锋走棋子。不一会儿,锋锋把色子扔给成成,成成把色子扔给锋锋,他们根据扔过来的色子上的图案走棋子。又过了一会儿,只见他俩开始轮流扔不同的色子走棋,我知道,他们已开始探索两个人合作下棋的方法了。

思考

合作探索活动在小班中开展是可行的,关键是教师是否能抓住幼儿的活动兴趣,创设幼儿感兴趣的经验情境,提供促使幼儿合作探索所需的合作活动材料。

小班幼儿不会主动形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索。他们的年龄特点使他们正在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并产生与同伴交往的兴趣,因此,如果教师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再提供幼儿共同的活动材料,那么小班幼儿就有可能进行合作探索。

通过上面的两个案例相信家长们对与小孩子的能力有没有了解呢,小孩子有属于自己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一切行为让孩子引起哮喘的常见因素包括环境中的刺激物、病毒感染以及运动

实录二

小(1)班的教室变成一个“家”了!不仅有客厅、卧室、书房,还有厨房和卫生间。小云和小雯来到厨房,小云打开冰箱自言自语地说:“冰箱是空的”,小雯发现玩具橱的盆子里有各种“菜”,就说:“我来剪些青菜放进去”,小云转身也去取了一盆“荤菜”剪了起来。她们一边剪一边放,兴致越来越高,冰箱里的“菜”也越来越多。忽然,从身后传来小方的声音:“乱七八糟,我来帮你们理。”于是,小云、小雯停止了剪菜,和小方一起整理冰箱中刚放进去的“菜”。经过一遍一遍的尝试,他们最终找到了大家都满意的摆法——分类摆放食物,并获得了整理冰箱的经验。

思考

小班探索主题的情境创设,关键在于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创设一个让幼儿既有探索空间又熟悉的情境,从而促使他们把生活中零散的经验在特定的情境中再现与整合。

小班幼儿在探索中,并没有任务意识,也缺乏持续性,合作常带有明显的偶发性。虽然模仿是这一时期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但在实践中,教师还是要有意识地创设能让幼儿合作探索的情境,让幼儿在相互模仿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合作探索。

本网站小编总结:宝宝渐渐长大了,会做的事和去做的事也越来越多了。在这些事情中。宝宝做的当然有对有错。可是当他做一些不对的事时,我又不好去跟他说。请问怎么办呢?

给予孩子成长的“亲密需求”


案例

子豪今年3岁,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做生意,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才回济南与子豪团聚,子豪是被奶奶爷爷一手带大的。爸爸妈妈因为不能每天陪伴孩子,感到非常内疚,只要他们回到孩子身边,就给孩子买来玩具和爱吃的食品,可是孩子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好像有心事似的,整天闷闷不乐。细心的奶奶发现,平时带子豪逛街时,若看到同龄小朋友被妈妈拥抱着、亲吻着,子豪总是露出羡慕的神情,并下意识地向奶奶身边依偎。由于奶奶的提醒,在后来亲子团聚的日子里,子豪的父母除了给孩子带各种玩具和食物外,尽量陪孩子玩耍、拥抱亲吻儿子、哼着催眠曲抚摸着儿子的小手小脚哄子豪入睡,子豪从此显得满足而快乐。

专家说法

子豪的表现是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抚与触摸,而产生“皮肤饥饿”现象。这种饥饿就是孩子对抚摸的需求。皮肤表面对接受刺激有一定的需求,如不能被满足,就会出现“饥饿感”。出生以前,胎儿在母体子宫内被羊水浸着皮肤,那是一个温暖而安全的环境,而脱离母体后,这种被羊水包围的安全感就消失了,所以婴幼儿的皮肤饥饿尤为明显。因此,提倡孩子出生后马上由母亲拥抱哺乳,以便构成良好母婴联结。母婴间的触觉交流,是母子感情信息的传递,在躯体的接触、轻柔的抚慰、温暖地拥抱中,伴随着父母充满爱的表情,婴幼儿才会感觉到安全、温暖、舒服和快乐。在孩子生长发育中被母亲经常拥抱抚摸,长大后往往显得性格开朗、自信心强和富有爱心。

多年以前,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把两只假母猴放在铁笼内,其中一只是用柔软的皮毛围箍的没有奶瓶的假母猴,另一只则是用铁丝围箍的怀中有奶瓶的假母猴。然后把一只出生不久的猕猴放在笼里。结果,幼猴长时间依偎在用皮毛裹着的假母猴身上,只有饥饿难耐时才爬到有奶瓶的假母猴身上吃奶,吃饱后马上又回到皮毛假母猴怀里。可见,试验中饥饿的小猕猴宁要可以抚摸的母猴替身物品(一个架子蒙上毛圈织物);而不要食物(裸露的钢丝架上的奶头和牛奶),人类和动物幼时都存在皮肤的感觉需求,这种需求甚至比对食物需求更强烈。

作为父母不能仅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不要忽视对孩子的亲密抚摸温柔拥抱,也要注意给孩子精神需求。

如何表达对孩子的关爱


家长对于孩子的爱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及方法确实重要的,家长对于这样的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对孩子受益是比较大的呢,家长可以根据下面的内容来丰富自己表达对孩子爱的方式。

向孩子表达爱的5个技巧

由衷地欣赏孩子

不说“我爱你”,还是有别的很多东西可以说,特别是在特定场景之下:孩子拼装成了一个乐高小汽车,“秀”给你看,对他说:“真棒!”或者“太好了!”早上起来孩子自己把衣服穿上了,也可以对他说:“真乖!越来越能干了!”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并非很好,甚至被老师批评,但是,请您告诉他:“没事,在我看来你是最棒的孩子,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棒!”

不是要让你做“父母拉拉队”没完没了地赞美夸奖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感到你的关注和重视。等孩子慢慢长大懂事,他自然也会明白你的赞美其实是对自己的“爱”和鼓励。他会由衷地感谢父母对自己的赞许,感谢父母对自己的爱。

对孩子热衷的事情表示欣赏和理解

这会让孩子格外自信和满足。即使他要看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不是你的水准,但如果每次看到灰太狼孩子都会兴奋地跳起来的话,你不妨想一下,其实你已经找到一个能和孩子走得更近、聊得更多的话题了,这多好啊。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事和话题,你们的关系慢慢变得亲密,只要你善于引导,说不定能激发孩子将喜欢的事做出大成就来呢!

哪怕只是和孩子“套近乎”,总有一天,你的孩子也会到不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年纪,那时他就会明白,儿时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会陪着自己看那些“幼稚”的东西,那是因为“爱”!早期教育

给孩子你的时间

这是最宝贵的东西。给他一段全心全意的时间,不必兴师动众地去动物园、科学馆之类的,一起念本书、搭搭积木、帮他吹气球、修理他的小汽车,就可以让孩子满足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了。有父母坐在旁边响应自己的需要,看自己做事情,还有比这更能让人觉得被爱包围的吗?

跟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情。周末的时候,陪他一起看碟,为大雄和哆啦A梦的穿越时空的游历喝彩,或者跟他一起游戏,让他们觉得你虽然不得不去工作,但却真心喜欢跟他们在一起度过的时光,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一切格外有价值。

给孩子礼物

你不想让孩子养成随时讨要礼物的习惯,但时不时地给他一个小惊喜也是不错的,尤其是在他表现不错的时候。不必都是玩具,今天能多吃一块糖果、能多要求和你玩一个小时、能开着灯睡觉都是“礼物”,哪怕是麦当劳里的儿童餐附赠玩具,带给孩子,孩子也会高兴的。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可以让他挑选一两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平时你是限制他喝饮料的,那么此时允许他选上一瓶花里胡哨的酸奶饮料,他一定会喜出望外。

给孩子的礼物不必是昂贵的,300元的遥控汽车和几块钱一个的扭蛋带来的快乐是相差无几的,关键是礼物的出处是你,而礼物源于“爱”。幼儿教育

充分体谅孩子的感受

孩子摔倒了,虽然不必每次都急着去把他扶起来,但在他确实摔痛了的时候,去帮助他一下,抱抱他,关切却不过分地问他:“痛吗?摔哪里了?”远较“宝宝自己爬起来,你要做个坚强的人”有人情味。因为孩子摔跤了,甚至摔哭了,一定是痛的,你说“不痛爬起来”,虽然意在鼓励孩子坚强独立,但却否认了孩子的真实感觉,孩子一定会反感的:我明明痛啊!妈妈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么不在乎我?

必要的关心和关爱,其实可以让孩子更快地止住哭泣,并坚强起来:因为他的情感已经得到了承认,他知道你的疼惜,也会用自己的坚强来回报你。

表达爱时的注意事项

很多父母会苦恼,自己已经在对孩子“献殷勤”了,怎么孩子却爱理不理,甚至还表现出反感呢?那是因为你虽然学习了该如何表达爱,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能接受。早期教育网

爱需要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表达

你选择了送礼物的方式表达爱意,但是孩子当下就想你抱抱他、亲亲他,其他什么也不要;你选择了陪孩子玩一个下午,但是孩子当时只想在那儿不受打扰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你给了孩子许多的夸奖,但是他还想要一个心仪已久的玩具,所以对你的夸奖表现得不那么兴奋。

所以,当你在表达爱意前,要了解孩子是否能接受并认同这种方式。如果孩子没法接受,那就换一种方式,换一种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或是在不同场合和情况下,运用不同方式,只要你的孩子能感受到并喜欢,那就对了。

像我很喜欢用亲吻的方式来表达爱意,但是有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我的小儿子不要我亲他。可以抱可以搂,就是不许亲。我被遏制了几次之后,也只好放弃。我想:也许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男子汉”了,不能再被妈妈亲来亲去,所以,我将亲吻换成了拥抱,并附上一句“妈妈,爱你”。

给孩子礼物

你不想让孩子养成随时讨要礼物的习惯,但时不时地给他一个小惊喜也是不错的,尤其是在他表现不错的时候。不必都是玩具,今天能多吃一块糖果、能多要求和你玩一个小时、能开着灯睡觉都是“礼物”,哪怕是麦当劳里的儿童餐附赠玩具,带给孩子,孩子也会高兴的。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可以让他挑选一两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平时你是限制他喝饮料的,那么此时允许他选上一瓶花里胡哨的酸奶饮料,他一定会喜出望外。早期教育网

给孩子的礼物不必是昂贵的,300元的遥控汽车和几块钱一个的扭蛋带来的快乐是相差无几的,关键是礼物的出处是你,而礼物源于“爱”。

充分体谅孩子的感受

孩子摔倒了,虽然不必每次都急着去把他扶起来,但在他确实摔痛了的时候,去帮助他一下,抱抱他,关切却不过分地问他:“痛吗?摔哪里了?”远较“宝宝自己爬起来,你要做个坚强的人”有人情味。因为孩子摔跤了,甚至摔哭了,一定是痛的,你说“不痛爬起来”,虽然意在鼓励孩子坚强独立,但却否认了孩子的真实感觉,孩子一定会反感的:我明明痛啊!妈妈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么不在乎我?

必要的关心和关爱,其实可以让孩子更快地止住哭泣,并坚强起来:因为他的情感已经得到了承认,他知道你的疼惜,也会用自己的坚强来回报你。

表达爱时的注意事项

很多父母会苦恼,自己已经在对孩子“献殷勤”了,怎么孩子却爱理不理,甚至还表现出反感呢?那是因为你虽然学习了该如何表达爱,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能接受。

爱需要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表达

你选择了送礼物的方式表达爱意,但是孩子当下就想你抱抱他、亲亲他,其他什么也不要;你选择了陪孩子玩一个下午,但是孩子当时只想在那儿不受打扰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你给了孩子许多的夸奖,但是他还想要一个心仪已久的玩具,所以对你的夸奖表现得不那么兴奋。早期教育网

所以,当你在表达爱意前,要了解孩子是否能接受并认同这种方式。如果孩子没法接受,那就换一种方式,换一种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或是在不同场合和情况下,运用不同方式,只要你的孩子能感受到并喜欢,那就对了。

像我很喜欢用亲吻的方式来表达爱意,但是有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我的小儿子不要我亲他。可以抱可以搂,就是不许亲。我被遏制了几次之后,也只好放弃。我想:也许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男子汉”了,不能再被妈妈亲来亲去,所以,我将亲吻换成了拥抱,并附上一句“妈妈,爱你”。

本网站小编总结 :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对于您所标的爱可以很顺利的了解,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上面所介绍的方法。让孩子明白家长是孩子的,希望孩子可以明白家长的苦心。明白家长照顾孩子的用心良苦。

再见,幼儿园(上)


要离开幼儿园了!告别心爱的老师,告别好朋友,甚至还要告别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这些对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是一次伤感的情感经历。

在幼儿园最后一天的最后时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是这样表现的:她在幼儿园里四处走走,看看,看完她爱玩的秋千和小木船,又跑去看她和好朋友常玩的沙坑。她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她告诉妈妈她真的很伤心,因为她不能再看见她们班的夏老师了,也风不到她的好朋友了。

这是让很多父母意想不到的事情,自己的孩子在将要结束的幼儿园生活的时候,却对幼儿园依依不舍。

因为要告别幼儿园,孩子可能会变得喜怒无常、脾气暴躁,或者又恢复了小时候的坏习惯。

的确,会有一些孩子在告别幼儿园生活的时候,感到失落和不知所措。父母发现这些情况后,通常会用“你上小学一年级了,是大孩子了。”这些话鼓励孩子,或者向孩子许诺上小学前的这个暑假肯定安排得丰富多彩。遗憾的是,这些鼓励和许诺很可能并没有使孩子感觉好受些。成年人考虑的是将来要发生的事情,而五六岁的孩子们看到的仅仅是眼前发生的事儿。即使有的孩子曾经在幼儿园里经历过转班,比如从日托转整托,但等到要上小学的时候,他还会担心他交不到新朋友,因为他知道他要到一个新的班级里,会有一个新老师。

刚入学在学校里,虽然新老师会对孩子们的每次进步都鼓励和赞赏,但是孩子们放学回家后,仍然会感到自己生活中好像缺了点儿什么。不过令人惊奇的是,班里的孩子们之间会很快建立起紧密的关系。国外的学者对刚升入小学的孩子们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他们之间的分离几乎和母子分享的程度一样了。这是因为六岁的孩子已经清楚地知道朋友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对离开幼儿园的反应也很强烈。

对于某些孩子来说,离开幼儿园引起的失落感将会发展成为轻微的焦虑和沮丧。如果要求这些孩子画张自画像,或者把他们的感受画下来,他们很可能画一个残缺不全或被扭曲的小人,也可能把嘴角画得向下撇。但是,他们不会告诉父母他们的感受是这样的。因为六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清楚地表达忧虑、伤心和迷惑混合在一起的这种复杂感受,所以要求他们说出来就有些勉为其难了。这些孩子也不会通过哭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感受,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被看作一个大孩子了,不能哭,所以他们常常抑制自己,不让眼泪掉下来。那么,他们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他们是不会通过语言来向父母传达这样一个模糊的信息的。他们很可能变得喜怒无常,脾气暴躁,或者好争斗,不好好睡觉或吃饭,对自己喜欢的活动也失去了兴趣,还有不知什么原因又恢复了小时候的一些坏习惯,比如让大人抱着,或者吃手指头。

你可以通过说明自己的想法,开始你和孩子之间的谈话,和孩子一起安排一个丰富的暑假。

即使你的孩子没有伤心的明显表现,你也最好试探性地问问他。你可以通过说明自己的想法,开始你和孩子之间的谈话:“有些孩子当他们升入高一个年级的时候,他们会很担心。因为他们不得不去面对大孩子所面对的一些问题,还要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接着父母可以说明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但是不要说得过多。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被一大堆问题和建议包围着。还是看到孩子有了小小的改变,或者自己成功地解决了一个问题的时候,父母再因势利导:“记得你第一次要在外面过夜的前一天你有多紧张和不安吗?虽然你说你不想去,但是你去了,而且过得特别高兴。第一年上学也是这样。因为你遇到的都是新的事。新的人,所以你最初的担心,但是新的东西也会给你带来许多快乐,对不对?”有了实例,就能够使孩子更加明白和接受你的建议。(转下文)

再见,幼儿园(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