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童话故事

2021-06-02 赞美童话故事 寻找童话故事 寻找小猫童话故事

寻找优点给予赞美(上)。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寻找优点给予赞美(上)”,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前些时候,小北大从幼儿园带回了图画作业,画的是两个小朋友在玩皮球。小北大把两个小朋友颜色涂得不错,但是小朋友手中玩得皮球却涂得象一个煤球。看到这种作业,我很生气,立即在作业上‘批示’:这种作业要返工,重做!

第二天,小北大把作业带回了幼儿园,作业没有返工却带回老师的一封信和一篇短文。

亲爱的家长:

您好!

我们认为对4岁的小孩子写作业要求的是重视他的态度,小北大的作业画的不太让您满意,他的态度很认真,只要他尽了努力我们都会欣赏和鼓励他,从而使孩子建立自信心。附短文一篇:

《寻找优点并给予赞美》

一度卡内基是全美最富有的人,在他幼小时,便从苏格兰家乡来到美国,开始时做各样杂工,最后终成为美国钢铁制造大王。有一个时期,他手下竟多达四十三名富豪为他工作。在那时,百万富豪是很稀有的事,保守地说,当时的百万元,大约相当于今日的二千万元。

记者问卡内基:“何以雇佣四十三名百万富豪来工作?”卡内基回答说,那些人开始为他工作并不是百万富豪,而是后来工作的结果。

记者又问:“你如何将这些人培养得如此有价值,付他们那么高薪水?”卡内基回答说,人才之培养犹如采掘金矿。采到金矿时,要除去好几吨重的泥土,才得到一盎司的金子,但是人进矿坑里不是寻找泥土,而是寻金子去的。

这正是父母培养积极成功的孩子的方法。不要去找毛病,挑瑕疵猛责备。要去寻金子不是掘土;要去寻善处,不是寻坏处。要去发现生命的积极面。我们在孩子身上寻得愈多的优点,能在他们身上找到愈多的优良品质。

当你找到优点(这是很容易的事),要清楚地告诉孩子,并要赞美孩子。记得常常这么做。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爱他们的孩子,但是不幸的是他们往往没有对孩子说,这是很可惜的。因为赞美是建立信心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世界著名的铃木小提琴班,在教二至四岁的孩子开始学琴时,先教他们鞠躬,因为老师知道,孩子一鞠躬,观众一定会鼓掌,而(鼓掌是我们所发现最好的推动者,那能使孩子感到演奏和自己本身都是很美好的。)

赞美是极好的鼓励方法,但是鼓励不仅只是在背上拍一下,或是当名啦啦队员而已。它要来自父母积极的肯定,这也是一种最积极帮助孩子肯定权威的方法。

看完了老师的信和短文,让我想起应当是每位家长都知道的座右铭:学会赏识!zj09.COm

‘哪怕天下所有的人最后都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都应该满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称颂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骄傲,这才是我们每个孩子的成才之本。’小北大的作业做得是不太让我满意,但回想这一周他的作业总体在进步,不能对孩子太挑剔,我应当学会赏识孩子,小北大才会愿意接受一个赏识他的妈妈的建议,保持优点,更改不足。想通了之后,我提笔给老师写了回信:

(转下文)

寻找优点给予赞(下)

扩展阅读

陪儿子找优点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使得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陪儿子找优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儿子的将来,我和妻子曾有许多美妙的设想,一致认为即使不能把他成就为这样“童”、那样“家”的,也得让他比一般的孩子更聪明、更伶俐。为此,我们曾经实验过许多方法,比如“零岁方案”,比如“每天一个游戏,孩子聪明超群”之类。可是,明明是说得天花乱坠的“妙方”,用在我儿子身上却毫无效果。在一个又一个希望如肥皂泡破灭之后,我们终于把儿子归入普通孩子的行列,让他和别的孩子一样去玩、去跳,去拥有他该拥有的一切。我们明白这一点时,儿子已经3岁了,与他同龄的孩子早已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不难想象,一个野惯了的孩子初到幼儿园会怎么样。从早到晚,儿子一个人坐在小凳子上,用一双惊恐的眼睛盯着周围的一切,拒绝和别人说话,拒绝任何人靠近。三天后,幼儿园让我把孩子领回家。

这天晚上,我试着与儿子交谈。我一边将砌积木所需要的木块递给儿子,一边对他说:“你走进幼儿园大门不哭不闹,这是一个不小的优点。”

儿子怯怯地说:“我还有一个优点。”

“那是什么?”

“我今天在幼儿园吃了两碗饭。”

“对,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优点!”我很夸张地说,“来,让咱们看看我的儿子还有什么优点。”儿子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积木,专心地听我数说他的一桩桩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而在他看来其大如天的优点。

我说:“我的儿子虽然不想上幼儿园,但对阿姨很有礼貌。这应该算是大大的优点。不过,我的儿子要是能和小朋友一起玩儿就好了。”

“爸爸,我明天会和小朋友一起玩儿的。”说这话时,儿子语气愉快而坚定。

第二天再去接孩子时,阿姨很高兴地告诉我:“你的儿子变了,变得能和小朋友一起玩儿、一起学习了。”我很高兴,说了许多感谢她的话。

这件事使我大受启发:找优点是绝好的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法。从那以后,给孩子找优点成了我和妻子的一项例行工作。每天不管多忙多累,我俩都会抽时间耐心地坐下来与儿子交谈,倾听他诉说一天的遭遇,总结他当天的种种闪光处。例如,早晨能按时起床,能不在妈妈的督促下漱口,能把早饭吃个肚儿圆,能在幼儿园主动回答问题,能主动喊人,能独立地绘自己的画,能用心思考一些问题等等。当然在寻找儿子优点的同时,我们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希望和要求,为他的不断进步树立一些目标。儿子呢,也总能保持心情愉悦,总能记住我们的希望和要求,并尽力去达到。

我们不厌其烦地陪儿子找优点找了400多天。在这400多天里,儿子的成长可以说是捷报频传。如今,儿子已经吹灭了4岁的生日蜡烛。那首祝福生日的英语歌,他唱得字正腔圆;背诵三百首唐宋诗词的录音带也胜利完成任务躺在儿子的抽屉里,成为儿子一生的珍藏。

我发现,我和妻子每天最乐意做的就是陪儿子找优点。因为它能让我们感受到儿子的成功、了解到儿子的不足,能以非常自然而温馨的方式与儿子一起分析得失,让他明白道理。

每天,孩子总是怀着英雄般的情绪走出家门,然后又像凯旋将军似的出现在我们眼前。找优点,已成为儿子生活中的“精神圣餐”。

许多父母也许会问:“不就是找优点么,怎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一个学教育学的博士朋友告诉我,我的做法实际上是赏识教育,这种温馨的充满着激励的方式能够很容易地帮助孩子建立较完美的认知体系,使孩子尽快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使孩子有信心去把握自己、有信心去面对他人和自己的未来,还能使孩子产生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能使孩子将来充满勇气地去直面人生。

我闻言乐不可支,看来这陪儿子找优点的路算是走对了,而且,今后我们还将一直坚持下去!

文:黄邦寨

我们应该给予宝贝什么(上)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我们应该给予宝贝什么(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也说说该给孩子什么:尊重她的选择!

妈妈们在讨论什么是快乐,翻翻词典:快乐是感到幸福或满意。

咪咪如果将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而对方乐于接受,她就很满足的样子,也许应该是快乐着。两岁的时候,家里来客人,咪咪给人家西瓜,客人推辞不要,咪咪放声大哭。给予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不快乐。当然如果问她,她会说:跟妈妈在一起就快乐;(大约受《宝莲灯》沉香的影响:幸福就是跟妈妈在一起。)

我们希望孩子不落后,为她策划人生,实际上是在向孩子索取,希望得到满足,快乐的是我们自己。孩子怎么想呢?,年少时我一直向往到北京去上大学,但父母认为女孩子不该走的太远,于是到现在我仍然呆在济南。生活的也不错。但每每想起来,总觉得那会是另一种人生。如果是自己的选择,即使是错的,也没有遗憾。尽管咱们的孩子还小,她的生活还很简单。我觉得,尊重她的选择,她就会快乐。

“今天上不上幼儿园?”

“不上。”我们尊重吗?

这样问:今天上幼儿园,坐车还是骑自行车?

划个道出来,尽量宽一些。

家慧的回复:(写于2/21/200111:38:45PM)

我觉得,能给宝宝一个知足常乐的个性很要紧,但是,又不能没了上进心,不知道怎么培养,各位妈妈有好建议吗?

haomather的回复:(写于2/21/20013:23:10PM)

我刚才看了你的文章,觉得有一点不同意见,我觉得只给孩子爱是不行的。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能力,因为我们不可能帮他们做所有的事情,对吗?

心痕的回复:(写于2/21/200111:02:14AM)

这些天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不过我的疑问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自从孩子上学以来,看到他为自己的付出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开心快乐,我就会想,这就是我们期望中的快乐吗?

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什么是快乐”的调查,很多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就快乐,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快乐,而很多家长也觉得孩子多才多艺是快乐,但是我想,多才多艺的孩子一定是吃了不少苦头的,那么,我们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才使他们快乐呢?我们快乐的方向和孩子们的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是不是你给予的时候又希望孩子有一定的结果来回报呢?

亦弛的妈妈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应该给予宝贝什么(下)

赞美你:奥巴马给女儿的一封信


美国总统出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美国总统写儿童书,却非常少见,2010年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出版了《赞美你:奥巴马给女儿的一封信》一书,引起强烈反响,美国亚马逊童书绘本类持续12个月销售榜首,《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新闻周刊》一致给力好评。此书简体中文版已经中国青年出版社引进出版。

早在竞选美国总统期间,奥巴马就没掩饰他对两个女儿的爱,2009年1月,奥巴马在就职典礼举行前夕,还特别给两个女儿写信,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爱和期许“我要让所有儿童都在能够发掘他们潜能的学校就读;这些学校要能挑战他们,激励他们。我要他们有机会上大学,哪怕他们的父母并不富有。”他还特别希望女儿,“看到不对的事要想办法改正,努力帮助别人获得你们有过的机会。我要每个孩子都有和你们一样的机会,去学习、梦想、成长、发展。这就是我带领我们一家展开这趟大冒险的原因。”

在这封写给女儿的信中,奥巴马总统用温柔优美的笔触,向13位具有开创性的美国英雄致敬,向塑造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诸项信念致敬,读来感人至深。无论是乔治亚•奥基夫的艺术才华,还是杰基•鲁滨逊过人勇气;无论是海伦•凯勒的精神力量,还是乔治•华盛顿的爱国情操,奥巴马总统在他的女儿身上,在全国小朋友的身上,都看到了这些品质的一脉相承。

获奖艺术家洛伦•朗的插画具有无可抗拒的魔力,让人过目难忘。洛伦能一下子抓住这些伟大英雄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们的主要成就,加以表现。同时,他的插画还准确捕捉到儿童的天真无邪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这本精美的小书是一笔宝贵财富,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潜能,激发我们去披荆斩棘,追求梦想。郑渊洁、孙云晓、熊晓鸽、郎永淳、李希贵等知名人士都为此书写了推荐语。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童话大王郑渊洁在给此书的推荐语中写道:“奥巴马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知道对于孩子,鼓励和赞美的力量有多大。他会对女儿说:“今天我有没有赞美过你?”希望奥巴马这本书对中国家长有启发:多赞美孩子,国家的未来就会强大。

郑渊洁表示,自己就是被父母“夸”大的,能够成为作家也与老师的鼓励密不可分。当他犯了错误,如果父母打他一顿,自己就觉得“摆平”了。但如果得到的是理解,自己一下子就感觉“欠”他们的了,下次他就会“悠着点”。卢勤表示,赞美是一个人的童年不可缺少的,积极暗示能够给孩子“正信息”、希望和快乐,但现在很多家长却忽视对孩子的赞美。

郑渊洁、卢勤也谈到了自己赞美孩子的小故事,郑渊洁说道,在儿子还小的时候,他看到儿子用牛奶往玩具车里倒,他想儿子可能看到自己给摩托车加油而产生的“创造”,他没有批评孩子,而是说你的车也需要加油了,但可不可以换一种“油”。卢勤表示,她对她的儿子总是用“太好了”、“有儿子、没儿子就是不一样”等来鼓励他,比如儿子小时候在她回家时给她倒茶,尽管茶已经凉了,她还是一饮而尽,说“太好了,正渴着,热点就更好了”,下次她果然就喝到了儿子倒的热茶。儿子小时候学习做饭,尽管当时做得并不太好,她还是说太好吃了,这样渐渐的孩子什么都会做了。卢勤称,现在有些家长总是把不好的信息传达给孩子,这不行那不行,你怎么这么笨等,因为自己对孩子过高的要求,让孩子感觉无望,潜意识就觉得自己不行,而积极的赞美却能够给孩子带来光明。

对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家庭,这本书都是最好的心灵读本。把真理和责任交到孩子肩上,每过一代,国家就更接近人民的理想。

找啊找,找朋友(上)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找啊找,找朋友(上)”,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找啊找,找朋友

--轩儿交朋友的故事

轩儿是在快二岁的时候开始主动地要“找小朋友玩儿”的。因为小阿姨性好结交,轩儿也就成天地在我们的宿舍大院里泡着玩。可是到了夏天,太阳老早就开始火辣辣地烧,从山区来的小阿姨刚刚把皮肤革了命,不想毁坏革命果实,轩儿也只好被关屋里,每每听到楼下有小孩子的动静,就会趴着纱门大声叫“郎翔!郎翔!”

郎翔是我们院里一个同事的孩子。也是虎年出生的,比轩儿小了近四个月。小家伙长得圆胖敦实,更如烈马般不驯。轩儿初识“朋友”字意时,问他你的好朋友是谁,回答的就是这个郎翔。

想着独生子的孤独,每天下班后,我是一定要带轩儿下来跟小朋友们玩一会儿,同时也希望借此让他学学如何与人交往。

于是,有好一阵子,两个小家伙一见面,就要互相拥抱着亲亲对方,憨态煞是可掬,看得站在一旁的大人笑弯了腰。可是没一会儿,就开始闹矛盾啦——我要你的玩具枪,我看中了你的玩具汽车,你不让、我不让,那就抢!轩儿虽然个子比他大半个头,却只懂转着身子护着自己的玩具,而那个小家伙却是懂得进攻的,一伸手就去推轩儿。

以轩儿的体重,我想着他也吃不了什么亏,我没出手制止两个孩子的争执,反倒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们如何解决。“不给!不给!”轩儿一边避着郎翔,嘴里还一边嘟囔着,而郎翔却是恼了,把手伸到了轩儿的脸上。这可不行,我也伸出手去把郎翔的手挡住,并没有阻止他们的争抢,心里还想着看下一步呢。

而郎翔的妈,却大声地喝斥着,并一把拖过自己的儿子。正在酣战的小郎翔不依了,大哭起来。而轩儿,却靠着我,手里还护着自己的枪呢。

而郎翔的妈,却大声地喝斥着,并一把拖过自己的儿子。正在酣战的小郎翔不依了,大哭起来。而轩儿,却靠着我,手里还护着自己的枪呢。

我蹲下去问轩儿,“能不能把枪给弟弟玩玩?”

轩儿拼命摇着头说“不”。

“那你想不想玩弟弟的飞机呢?”

“想啊”

“你把枪给弟弟玩,弟弟就会把飞机给你玩儿。”

一听这话,轩儿便飞腿把枪送到了弟弟手中,另一只手却同时伸手去拿人家的飞机。

而郎翔一见到枪,注意力就转移了,另一只手就自然地松开,正好合了轩儿的意。

于是两个人再次玩得津津有味。

自此以后,轩儿每遇到想玩郎翔的玩具,就心眼多多地使用起这招“交换术”来,有时看中了别人的玩具后,还会专门上楼去拿一个交换物。为此,还赢得了一个“别看长得憨,心眼可多呢”的荣誉。而郎翔,却是每每中套,弄得他妈妈半真半假地生起气来:“郎翔你真没用!一骗就骗走了!你看你的枪比他还大,他是手枪,有什么好玩儿的?!”

按我的主张,孩子交往,大人最好作个旁观者,除非有可能的危险发生,才会出手阻止。因此对郎翔妈的这样言语不以为然。

那时,轩儿和郎翔的争执,往往是轩儿处于下风,而郎翔的进攻性要强些。我就会劝阻郎翔妈:“让他们去吧,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然而,随着轩儿的“社会经验”越来越多,他也开始反击了。本来他的块头就比较大,这么一来,就很快占起上风来。心疼儿子的郎翔妈转而训斥轩儿(也是半真半假):“你还蛮坏的啊,欺负起弟弟来了!”而我,却再也说不出“让他们去吧,不会有什么危险的”这样的话来。

后来,据小阿姨说,如果我不在场,她就会吓唬轩儿:“叫警察把你抓起来!”慢慢地,轩儿下楼找朋友玩时,就很少看到郎翔在外面了。

极想小朋友的轩儿常常会在楼下大声喊着“妈妈,下面没有小朋友!”而我,却是越来越sentimental起来,想着儿子的孤独,却无法帮他。

(转下文)

找啊找,找朋友(下)

赞美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