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岁到1岁半,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有8—14颗乳牙;能单独站立、行走、蹲下来再起来,会抬一只脚做踢的动作;走路时能推、拉或者搬运玩具;能敲打瓶子、鼓等发出声音的玩具;重复一些简单的声音或动作;听懂和理解一些话,能说出自己的名字;能用一两个字表达自己的意愿;喜欢看书,学着翻书,但不能一页一页地翻;能从杯子中取出或放进小玩具;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能指出或命名熟悉的东西;能堆起3—5块积木;能自己用杯子喝水、用勺吃饭;能指出身体的各个部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小会儿。

发展警示

有以下情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看医生:还没有长出牙齿;不能表现出愤怒、高兴、恐惧等情绪;不能爬行;不会独自站立。

从1岁半到2岁半,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能向后退着走,能扶栏杆上下楼梯;在成人照顾下,能在宽耳朵平衡木上走;能快跑;能扔球;喜爱童谣、歌曲、短小故事和手指游戏;能拉开和闭合普通的拉链;模仿做家务(如给成人搬个小板凳,学着捏面食);能手口一致地说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能主动表示大小便的意愿;知道并运用自己的名字,如“宝宝要”;能自己洗手、擦手;会说3—4个字的短句;能一页一页地翻书;模仿折纸,能堆6—10块积木,拼1-3块拼图;喜欢玩沙、玩水;能认出照片上的自己。

发展警示

有以下情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不会独立走路;不试着讲话或者重复词语;对简单的问题,不能用“是”或“不是”回答;认不出镜子中的自己;囟门(xìnmn)没有闭合。

从2岁半到3岁半,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乳牙出齐20颗;会骑三轮车;能跳远;能攀爬登架;能双脚向前跳;能独自绕过障碍物(如门槛);能用手指捏细小的物体,能解开或者扣上衣服上的大纽扣;能走较宽的平衡木;能自己上下楼梯;会拧开或拧紧盖子;能把物体进行简单地分类;喜欢听成人念书;能说出6—10个词的句子,能比较准确地使用“你”、“我”、“他”;情绪不稳定,没有耐心,很难等待或者是轮流做事;喜欢“帮忙”做家务;爱模仿生活中的活动。wWW.zJ09.com

发展警示

有以下情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不能自如地走,经常会摔倒;不能在成人帮助下爬台阶;不能指着熟悉的物品说出它们的名称;不能说出2—3个字的句子。

扩展阅读

如何发展2到3岁幼儿的独立性


在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往往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度珍爱,这就产生了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的问题。为了安全和其他原故,很少给1岁内的孩子提供练习坐、爬、站立、行走的机会。孩子醒着时经常抱在怀里,或经常让他们躺在床上,或坐、站在带围栏的小床里。这种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机会,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父母应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不要压抑幼儿独立性活动意向,解放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为形成良好个性打好基础。

当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意向,如果这时幼儿的独立活动要求得到满足和成人的支持,将开始建立自我肯定情感,相反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

大多数活动,包括学习,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新鲜而有趣的,那么厌学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很可能是成人喜欢以“简单的命令”使然,孩子容易因此对劳动和学习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0位儿童进行长期追踪观察,30年后发现20%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与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对比,发现最显着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着者都是有坚强毅力、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可见孩子的独立品格对成长和成材是何等重要。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幼教专家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包括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重点培养自理生活能力。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从2―3岁幼儿身心发展看独立性的表现

一是,要求“摆脱成人控制”。

2―3岁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的发展迅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索,不要成人抱着,甚至不愿让人拉着手走路。他们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成人要他干的事,往往回答“不”。对自己要干的事又说:“我会,我自己来。”

二是,由于手脚动作还不十分协调,走或跑容易跌倒,用杯喝水会泼翻,用勺吃饭会洒在身上。

这些现象通常被认为“不听话”、“犟”。

三是,渴望与同龄伙伴交往。交往是幼儿的一种发展性需要,2-3岁的独生子女尤其明显。他们特别喜欢与邻里的小孩子玩,甚至会说“没人陪我玩,没劲”等。而父母往往以不放心、不安全为由限制他的交往。

四是,2-3岁的幼儿对自已有点会但还不熟练的事情最感兴趣,喜欢自己反复做,如反复摆弄某一类玩具,重复进行一种游戏等。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

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独立性同样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首先,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

当孩子二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性意向。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的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

父母要根据孩子独立性的表现,抓住2-3岁这个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饭、小便、穿鞋袜、收拾玩具等。若错过时机,形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改正就难了。

其次,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推崇“个人奋斗”、而不是依赖父母和其他人,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孩子刚学走路时,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

在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往往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度珍爱,这就产生了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的问题。为了安全和其他原故,很少给1岁内的孩子提供练习坐、爬、站立、行走的机会。孩子醒着时经常抱在怀里,或经常让他们躺在床上,或坐、站在带围栏的小床里。这种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机会,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父母应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不要压抑幼儿独立性活动意向,解放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为形成良好个性打好基础。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非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家长不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强加给孩子,剥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另外,从兴趣上培养

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发展1~3岁孩子的计数能力


1~3岁的孩子思维处于萌芽阶段,计数能力很低,此阶段孩子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认识直观、形象,知识贫乏,经验不足,最初的计数是口头数数,只是机械地按1、2、3、4、5的顺序唱数,并不理解数字所表示的内容,带有顺口溜的性质。3岁以前的孩子口头数数一般是1~10之间,能理解4以内的实际意义,形成最初的数的概念。那么,如何发展1~3岁孩子的计数能力呢?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或实物,从模仿计数开始,最初学口头数数。2、运用比数法教孩子计数。将颜色或形状不同的两种教具从左到右,上下对应排成两行,让孩子观察每一种教具的数量,再比较两组物体是否一样多,然后在下一行教具的后面再增加一个,使孩子清楚地看到一个数添上1,形成一个新数,这个数代表比以前多1个。3、同时运用孩子的各种感官(听觉、触觉、运动觉等)练习数数,并学说总数,如听听钟敲了几下,摸摸有几块积木等。4、在各种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孩子练习计数。5、用寻找法,让幼儿加深理解4以内各数的实际意义。此外,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教孩子计数,要以幼儿的方向为准,从左到右点数,如运用桌上的教具示范点数,成人的方向要与幼儿的方向一致。2、教计数,要注意通过各种实物,逐步理解数的概念。

推荐阅读:

幼儿学数学游戏

数学能力通过游戏来培养

聪明宝宝玩数学七种数学智能提升游戏

如何训练1-3岁宝宝忍耐力


“妈妈,我现在就要我的礼物,我不想等啦!”3岁的女儿在坚持自己的要求……

为什么对幼小的孩子来说,等待这么困难?为什么当我们在打电话、在超市购物排队或为客人准备饭菜时,他们总是失去耐性呢?

忍耐不是与生俱来的

正如你已经注意到的,忍耐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东西。

必须一刻一刻地、一天一天地、一年一年地教给他,他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学习。

为使你的孩子学会忍耐,他必须获得两种重要的智力技能:估量、理解时间的能力和领会因果的能力。他还需要两种关键的情绪技能:忍受挫折的能力和延迟满足的能力。

这些技能是相互依存的。例如,你的孩子只有在忍受一些挫折之后,才能做到延迟满足。同样,因果思维依赖于时间如何流逝和事件如何彼此衔接的一些知识。下面让我们看看你的孩子的忍耐力是如何伴随他的成长而发展的。

—18个月

婴儿开始只有很小的忍耐力,这对他们的生存来说不仅正常而且必要。一个婴儿的全部需要(食物、温暖和保护),必须由他身边的成人给以满足,哭是婴儿寻求帮助的一种必要信号。但是即使是新生婴儿有时也必须让他学会等待一会儿,鼓励婴儿忍耐是从简单地告诉他开始的。当他听到你的说话声,他就会开始考虑下面将出现什么。当几个月的婴儿听到你的说话声,他就会停止烦躁,以此表明他已经懂得你的说话声,并且是他得到满足的一种前兆。因为语言联系着因果思维,所以它帮助婴儿学会延迟满足。

妈妈要记住:对一个婴儿来说,忍耐意味着只能等待两三分钟。如果不及时地满足他的需要,他的哭声就会逐渐升级,同时他已经学到的所有关于忍耐的要求会被忘记得一干二净。如果你的反应迅速而且具有一致性,那你就是在教你的孩子相信他的需要会得到满足。这就使他信任你,并鼓励他下次能等待更长时间。

训练1:“吃苹果”的等待

对于1岁的孩子,当他提出想去楼下散步时,妈妈可以拿出一个苹果说:“请等一下,等妈妈吃完半个苹果再下去散步。”然后邀请孩子也吃一小片苹果,同时对孩子亲切地说话,说说即将下楼见到哪些小朋友或是小动物、小食品等感兴趣的话题,会使孩子感受到等待中的小小乐趣。

对1岁半的孩子来说,当他想去动物园时,妈妈可以告诉他:“这儿有4个苹果,我们每天吃一个,吃完了就到星期六了,爸爸妈妈就可以带你去动物园了。”

这是利用视觉辅助,帮助孩子理解时间的概念。

训练2:“听歌曲”的等待

对于半岁的孩子,当他想妈妈抱的时候,妈妈不急着伸手抱他,先微笑地看着孩子,念一首孩子熟悉的童谣,然后伸手抱起他,让他感受到短暂的等待中,***爱一直陪伴着自己。

对1岁左右的孩子,你可以对他说:“我们得在汽车里听完这盘磁带里所有的歌曲,然后才下车到姥姥家去。”

这是利用听觉上的辅助,帮助孩子理解时间概念,并给他一种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完成选择,而不是发脾气。

18个月—3岁

这时的孩子已经会用语言向你倾诉他的要求,但他还不大懂得通过许多能力来调整自己,而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急切愿望,迫切希望得到他需要的东西,从而常常显得毫不讲理。

孩子的大量需要是指向你的——你的照顾、情感和赞许等等。他不理解为什么你在被召唤的瞬间,不马上过来或立即听从他的命令。

妈妈要记住:婴儿是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是这个年龄段发展的一个健康、正常的特点。缺乏忍耐力和有限的忍受挫折的能力是因为他仍习惯于把他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

训练1:“宝贝,请你等一等”

当孩子向你提出要求时,微笑着对他说:“给妈妈念一首‘小蜗牛’的儿歌,你念完‘小蜗牛’,妈妈就过来了。”或“妈妈在喝咖啡,你给妈妈唱首歌,然后我们出去买牙刷。”

你也可以使用帮助孩子判断时间推移的装置,比如说指着汉堡造型的计时器告诉孩子:“看,等计时器的铃响,妈妈就要开始给蛋糕点一枝蜡烛啦!”

你还可以用积木来教孩子计算天数,让他学会等待。

训练2:“妈妈,你好了没有啊?”

和你3岁的孩子玩一玩角色互换的游戏。比如,由你来扮演没有耐心的孩子,让孩子来扮演爸爸或妈妈。然后,在“爸爸”或“妈妈”在为你做事时,夸张地模仿孩子平日不愿意等待的焦急,比如大叫“爸爸(或妈妈),你好了没有啊?我要吃蛋糕,我不要等!我现在就要吃!”让孩子体会到模仿的幽默,并领悟到不愿等待的滑稽。

你还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主题关于期望、忍耐和最终满足的故事书。这些都可以逐步帮助你的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值得等待的。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如何变得有耐心。

6岁以上

6岁以上的孩子要开始上学了,不管所学的科目是阅读、科技还是足球,忍耐力是学习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你应该继续帮助孩子培养忍耐力,帮住他确立短期内集中注意力的目标,把新信息分隔成小的组块,这样他就能掌握这些内容,并有足够的动力继续学下去,直到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

0到1岁婴儿小故事0-1岁早教睡前故事


0到1岁婴儿小故事:小猪学跳绳

小猪太胖了,圆滚滚的身体让它不能跟伙伴们一起玩,连走路都吵着说累,小猪决定减肥,朋友们也帮助小猪一起减肥,大家决定用跳绳的方法来帮助小猪减肥。

小狗和小猫展示着给小猪看,它们一上一下的跳的特别漂亮,小猫还跳了个花样呢!小猪看着也觉得特别的好玩,急忙凑上前去说:“我也要玩、我也要玩。”

可小猪从来没跳过跳绳,刚一蹦起来就被绳子缠住,“扑通”一声摔在了地上,“哎呦——哎呦——疼死我了。”小猪哀嚎着。

坐在地上的小猪说什么也不肯起来,小猪说:“我可不想在被绳子绊倒,疼死我了。”

小猪不愿意在去学跳绳,朋友们对小猪说:“如果你做事情因为受一点苦就半途而废,那你永远都只是一只肥胖的小猪,我们可不愿意和一只胖猪做朋友。”

小猪可不想失去朋友,更不想成为一只被人嘲笑的胖猪,在朋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小猪学会了跳绳,现在小猪不仅是一个跳绳高手,还是一只漂亮的小猪,小猪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减肥成功,而且这次参加的运动跳绳比赛上还得到了第一名。

故事点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坚持不懈的去努力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20到1岁婴儿小故事:鸡和猫

从前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只美丽的公鸡和能干的猫。这只公鸡的头上长着一顶红红的冠子和尖尖的嘴巴,还有锋利的爪子和美丽的羽毛。猫的身上长着黑白相间的条纹。公鸡的本领是为人们报时打鸣,猫的本领是捕捉老鼠,为人们除害。

有一天,公鸡和猫相遇了,公鸡仰首挺胸地对猫说:“我天天为人们报时打鸣,我是全村最美丽的,你呢?”“我天天为人们捉老鼠,哼!你有什么了不起的?”猫插着腰说,它们俩都非常不服气,于是决定公鸡去帮猫捉老鼠,猫去帮公鸡打鸣,看谁的本事大。

晚上,公鸡来到了米仓。公鸡在黑夜里看不见东西跌跌撞撞的得鼻青脸肿。老鼠哈哈大笑,说:“哪有公鸡来捉老鼠的呀?”老鼠一下子跳到了公鸡头上,一口咬了一下公鸡头上红红的冠,那美丽的红冠差点儿就被咬掉了一半,公鸡狼狈地逃走了。

早上,猫伸了个懒腰,这时它才记得要到屋顶上报鸣了。猫爬到了屋顶上,大叫:“喵、喵、喵。”叫了好久都没有人起床。它用力的大叫:“喵、喵、喵!”可还是没有一个人被猫叫醒。猫叫得嗓子都哑了,它筋疲力尽地逃走了。

公鸡和猫再次相遇了。公鸡羞愧地说:“对不起,猫,我不应该嘲笑你。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猫说:“让我们重新做回自己的工作吧!”公鸡愉快的同意了。最后,它们成为了人类的好帮手。

故事点评:人和物各有长短,不能以片面的眼光看待别人,要学会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做人要谦逊哟~

30到1岁婴儿小故事:绿毛狮子

在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头绿毛狮子,他可是这里的大王。小动物见了他都非常害怕,因为绿毛狮子总是很凶的样子。你瞧,他张着大嘴,瞪着眼睛,小动物见了他都跑得飞快。

一天,绿毛狮子在森林里散步,他的耳边传来了悦耳的歌声。原来是一只小鸟在他的头顶唱歌呢!绿毛狮子问小鸟:“别的小动物见了我都很害怕,你为什么还敢在我面前唱歌啊?”

小鸟一边唱歌一边对大王说:“大王,因为有了你,那些坏家伙才不到我们的森林里来,我们大家都很谢谢你呢!只是你老板着脸,大家当然害怕你啦!如果你每天微笑地面对大家,小动物们一定都会喜欢你的。”

绿毛狮子终于明白了。于是,他每天面带微笑,还帮助了很多有困难的小动物。

从那以后,小动物们再也不害怕他了,大家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

故事点评:微笑是人类的基本表情,也是一种智慧的力量,保持微笑不仅可以事半功倍,还可以让你有一种愉快的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噢。

40到1岁婴儿小故事:老虎上当

老虎是森林里的大王,就天天得意。

狐狸想治治老虎,看见不远有个农民,就说:“农民,老虎最近怎么样?”

农民说:“你就别提了,老虎天天骄傲,有一次差点把村里的人给咬死。”狐狸一听,就说:“没事,让我来治它,不过你必须给我一只放了毒药的鸡。”

狐狸拿了鸡,放进毒药,把它放在了村子东面,就大摇大摆地在老虎面前晃。

老虎说:“我要吃了你。”狐狸说:“你别吃我,我还带了一只鸡,你把鸡吃完了再吃我。”

老虎想:今天可真好,轮到吃狐狸的时候还有一只鸡。于是它说:“快带我去,鸡在哪?”老虎跟着狐狸走,果然看到了村子东边有一只鸡。

狐狸说:“这鸡很好吃,快吃了吧。”老虎不知是计,就把鸡给吃了,说:“吃鸡刚吃三分饱,再吃了你刚刚好。”

狐狸想:毒药怎么不灵了?突然,老虎倒了下来,狐狸高兴地一蹦三跳,马上把老虎抬进洞里。

故事点评:小朋友们,知道骄傲的下场了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太骄傲,因为大家心里都会讨厌你。

0到1岁婴儿小故事:贪心的白猫

白猫的主人每天都会在白猫的碗里放上一条美味的鱼,可是有一天主人抱回来了一只花猫,并给了花猫和自己同样的一条鱼,这让白猫非常嫉妒,白猫觉得都是因为花猫抢了自己的食物,不然那条鱼也会是自己的。

白猫每天算计着怎么把花猫给赶走,一天主人不在家,白毛趁机把花猫赶出了家门,然后兴匆匆的等待着主人回来,在自己的碗里放上两条鱼。

主人回来了,白猫撒娇的向主人跑过去,期待着自己的食物,可是主人并没有在它的碗里放上任何的食物,而是去找了丢失的花猫,白猫的碗里甚至连一条鱼也没有。

白猫失望的极了,他认为主人已经不再喜欢自己,他明白了,即使没有花猫自己的碗里也会只有一条鱼,因为一只猫只能吃下一条鱼,贪心只会让自己一无所获。

故事点评:一个人越成长就越觉得很多东西不必看得太重,比如外界对你的期望,比如无关紧要的人对你喜欢与否。过分看重就会让你迷失自我呢!

60到1岁婴儿小故事:爱哭的躺躺鹅

躺躺鹅最近总是爱哭,饿了哭,渴了哭,想睡觉了还在哭,稍不顺心就爱大哭。

一天,躺躺鹅早上起床饿了,在家里哭得不停,躺躺鹅妈妈对躺躺鹅说:“妈妈这就给你拿早餐,你不要哭了。听话啊!”

躺躺鹅妈妈给躺躺鹅拿来早餐,可是躺躺鹅还是在哭,躺躺鹅妈妈生气的说:“躺躺鹅,你不可以遇到什么事情都爱哭,你这么哭,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躺躺鹅听了妈妈的话,心想:“如果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会更难过的。如果我天天都在笑,爸爸妈妈会不会更爱我呢。”

从此以后,躺躺鹅天天都在笑,吃饭的时候笑,玩的时候也在笑,每天都在笑呵呵的。

躺躺鹅妈妈发现了躺躺鹅的改变,开心地对躺躺鹅说:“躺躺鹅好乖,再也不是爱哭鼻子的孩子了。”

躺躺鹅开心地对妈妈说:“妈妈,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哭了,我要做一个爱笑的孩子。”

故事点评:遇到什么事情都哭,不但让人觉得讨厌,还会让你失去很多朋友。而且哭泣是不能解决任何事情的,而是噪音。

70到1岁婴儿小故事:兔子吃香蕉

兔子在不远处看到一棵香蕉树,上面黄灿灿的香蕉让人看了就有食欲,兔子想起了自己的好朋友小猴最喜欢吃香蕉了,兔子好不容易爬到树上,摘了满满一筐的香蕉,劳动完的兔子有些口渴,想着不如吃一根香蕉。

兔子美滋滋的吃起了香蕉,“阿呸——天啊!这真是太难吃了,又苦又涩。”

兔子把香蕉扔到地上自语说:“小猴怎么会喜欢这么难吃的东西呢?”

傍晚,小猴把摘到的香蕉送给了小猴,小猴高兴极了,小猴说:“你不打算留一些给自己么?”

兔子摇着头说:“不……这东西太难吃了。”小猴奇怪的说:“怎么会,香蕉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水果了。”

小猴扒开一根香蕉甜甜的吃了起来,小兔这才知道,原来香蕉要把皮扒开来吃,白天的时候自己是因为把香蕉皮吃了下去才会出现苦涩的味道。

故事点评:宝宝们,香蕉要扒皮才能吃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多出去见见世面,多去尝试一些新鲜事物,这样才不会闹出类似这样的笑话啦!

相关推荐